知识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报告(doc 12页)
知识管理与学习成果报告
知识管理与学习成果报告【第一章:引言】知识管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各个组织和个人都越来越意识到有效管理和利用知识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探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原理,并展示个人学习的成果。
【第二章:知识管理概述】2.1 知识管理定义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式收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的过程,旨在增强组织或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2 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与沟通,有效整合和利用组织或个人的知识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推动组织或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3 知识管理的原理知识管理的原则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
通过明确知识的来源、分类、分享和应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潜力。
【第三章:知识管理在组织中的应用】3.1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强团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
3.2 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知识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战略和目标,建立适应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体系,培养和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与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支持知识管理的实施。
【第四章:学习成果展示】4.1 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我成功完成了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提升。
4.2 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学习成果的应用与展示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我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流程、改进产品设计等。
【第五章:知识管理与学习成果的结合】5.1 知识管理对学习成果的价值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进行管理,可以确保学习成果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同时也能为组织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解读
关于知识管理理论解读一、知识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管理,促使知识价值最大化,以到达运用集体的智慧不断地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1]。
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及重点是创造一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机构的每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不断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根底上,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实践和探索,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
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方案经济时代的学生就业模式难以满足其主观意愿;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理念表现为强调自身权益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大学生开始寻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展。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是:①谋生不再是唯一动机,他们寻求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满足;②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寄以厚望;③随着法制的完善,他们为实现职业目标会同时从事多种职业;④求职者不再是被选择对象,是个人与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⑤为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谋求最大利益与利益均衡,社会开始寻求整体人力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引导[3]。
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无限的知识资源成为巨大的知识库,知识管理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规划策略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其应用的目的就是着重于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学校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培养,增加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沟通分享机制,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组织内部运行环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内部软环境。
二、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模型1.应用模型设计本文借鉴左美云等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4],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框架模型(见图1):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模型。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内涵、分类及管理策略研究
分 析 创 新 型企 业 人 才 管 理 策 略 的研 究 。 本 文 将 知 识 管 理 与 人 才 管 理 作 为 创 新 型 企 业 创 新
过 程 中并 行 、 互 嵌 的循 环 过 程 , 通 过 界 定 知识 管 理 视 角
的创 新 型 企 业 人 才 内涵 , 系 统 分 析 创 新 型 企 业 人 才 构 成, 提 出知 识 管 理 视 角 下 创 新 型 企 业 人 才 管 理 策 略 。
业 文化 。
关键 词 : 创 新型 企业 ; 知识 管理 ; 人 才 管 理
D OI : 1 0 . 6 0 4 9 / k j j b y d c . 2 0 1 2 1 1 0 5 9 8
中图分类 号 : F 2 7 2 . 9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3 4 8 ( 2 0 1 3 ) 2 0 — 0 1 5 1 一 O 4
0 引 言
创 新 型 企 业 是 指 拥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和 知 名 品 牌 、 依 靠 创 新 获 取 市 场 竞 争 优 势 和 持 续 发 展 的 企 业 。知 识 管理伴 随创新 型企业 活 动的 始终 , 并 成 为 提 升 创 新 型 企 业 竞 争 力 的 关 键 。人 才 既 是 知 识 生 产 、 知识分 享 、 知 识 应 用 和 知识 创 新 的 主 体 , 又是知 识载体 , 创 新 型 企 业 发展有赖 于创新 型企 业人 才 , 加 强 创 新 型 企 业 人 才 管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 O 卜2 2
理 的知 识 遗 忘 速 度 等 ; ③ 具 有 较 强 的 团 队 合 作 意识 , 表
基 金项 目: 国 家软科 学 重 大项 目( 2 0 1 2 GXS 2 D0 3 1) ;山 东 省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课 题 项 目 ( 1 2 Z Z J G一 0 3) ) ; 山 东省 自然科 学基 金 项 目
知识管理的策略(可参考)
知识管理的策略刘常勇中山大学企管系教授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日本人称为智价),可以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系统化的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值的效果,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
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驱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力量。
智价型企业是将知识视同资产加以管理,凡是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等能够有效增加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范围。
一般而言,知识内涵由于本质上的差异,可区分为「隐性」与「显性」两种类型。
因此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策略,也可以区分为「隐性策略」与「显性策略」两大类。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以及必须经由人际互动才能产生共识的组织知识。
一项单纯的疝气外科手术,由一位实习医生依照医院所规定的基本手术程序,即可顺利完成。
但要为一位严重心脏病孕妇进行脑肿瘤开刀手术,则非动员一个小组的医师,经过反复的会诊与讨论后,才能决定最适的手术程序。
原因是这样的病例稀少,而且手术失败的后果严重,只有凭借一流医师群的集体智慧与现场应变能力,方能达到最佳的专业效果。
隐性知识产生的成本较高,可重复使用的机会较低,通常应用于附加价值较高的作业活动上。
因此采行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的企业,其管理重点就是如何将隐性知识的创造过程加以效率化,可运用的策略手段包括:形成一致性的企业文化与共识、开放性的组织气氛、运用多媒体网络来增加人际沟通的效率、项目型的团队管理、良好的教育训练与学习机制、更完善的周边配套等。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显性的知识可以自知识库中直接复制与进行独立的学习。
广泛适用性、能够被重复使用、以及与人分离是显性知识的特点,因此使用显性知识,不需与创作者接触,就可以产生知识移转的学习效果。
知识管理的经典理论
请问:知识转换和创造模式在产品创新中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SECI 模型- (知识内容与知识螺旋) -认识论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隐 性 知 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外显化
共感知识
内隐化 内面化
概念知识
结合化 连结化
显 性 知 识
操作知识
显性知识
系统知识
显性知识
显 性 知 识
对SECI模型的发展-时间
比喻\类比-神奇校车
Ba
Systematizing ba系统场 是一个在代替实际时空的虚拟世界中对话的地 方。将各种显性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分类并激发新知识.
文件管理,整合公司文件并加以分类 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 4. Exercising ba实践场:通过团体工作、工作中学习培训来消化新知识, 创造隐性知识。 给员工提供因尝试创造而允许犯错误的空间。-3M鼓励内部创新, 并容忍员工因创新犯错 发展标准作业流程 引进、转换外部知识
SECI 模型-1 (转换过程) -认识论
隐性知识 隐 性 知 识 隐 性 知 识
隐性知识
社会化
外显化
共感知识
内隐化 内面化
概念知识
结合化 连结化
显 性 知 识
操作知识
显性知识
系统知识
显性知识
显 性 知 识
SECI 模型-2(组织过程)
举例
金庸《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 “张三丰传給 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要他將所見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 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 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 能纯。” [说明“內化”: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教育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 第 11期 4
教 育知识 管理策 略研 究
郭 娟
( 东省 贸 易职 工 大 学 信 息技 术 系 济 宁 2 2 1 ) 山 7 17
摘 要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 , 在教育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策略阐释的基础上 , 出了多维的教育知识管理策略 , 提 并做 一 Nhomakorabea、
为编码化策略 ,它是指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把知识与知识开发 二、 以人为主的策略 者 分 离开 来 , 知识 独 立 存 在 , 按 照一 定 的标 准编 码 并 存 储 于 使 再 在 教 育 知识 管 理 中 , 是最 关 键 因素 , 仅 仅 因 为人 是 知识 人 不 知 识库 或 资 源 库 中 , 以实 现 人 与编 码 知 识 的连 接 , 于 组 织 成 员 的载体 , 便 是知识创造 和传播的内生力量 , 更重要的是教育组织产 的共 享或 随 时 反 复调 用 。具 体 策 略 如 下 : 品本身也是人 一 人才。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 , 每一个阶段都离 不开人 的参与。 在社会化 阶段 , 人们通过师传生受 的方式传播隐 编码标准便于对知识进行统一编码 ,给知识 的存储和访问 性 知识 , 人的观察 、 模仿和亲身实践起决定性的作用 , 在这一阶 提供方便。如 : 对知识的编码格式做统一的要求 。 使不 同的知识 段技术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 在知识 的组合 阶段 , 人们应用知识进 工作者在编码时都能做到有据可查 , 有椐可依 。 行 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 , 这一阶段人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以人
息 技术 , 于实 现 人 与人 之 间 的交 流 , 于 组织 中隐 性知识 的显 用 便 以技 术 为 主 的策 略 技 术在 教 育 知识 管 理 整 个流 程 巾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如 知 识 性 化 。 以技术为主的策略使所有成员可 以搜寻和提取经过编辑存 的编码 、 存取依赖于信息技术 , 知识 的获取 、 共享和交流也要借 而无需与最初的知识生产者接触 , 使得知识 可被反复 助 技 术手 段 和 工具 进 行 设计 实 现 。 因此 , 术 是 教 育 知识 管 理 的 储 的知识 , 技 不受 任 何 限 制 。 重 要 维度 之 一 。 以技 术 为 主 的策 略 主要 体 现 在 编码 上 , 因此 也 称 使用 ,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doc 12页)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doc 12页)知识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知识资源,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的共享、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知识管理的策略则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系统来实现这些目标。
本文将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与策略。
一、知识管理的目标1. 知识的共享知识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但这种资产并不像其他资产那样可以轻易地被转移或交易。
知识可以通过共享来增值,而不是积累。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知识的共享。
组织通过共享知识可以加速学习和创新,从而提高绩效。
知识的推广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在组织中推广知识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并为员工提供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知识的实用方法。
知识的推广还可以促进组织文化的发展,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应用。
知识管理应该帮助组织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交付等。
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和创造价值。
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整合知识。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来收集和整合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从而创建知识库并保持其更新。
组织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与外部知识进行交换,例如开展研究、参加知识分享会议和与供应商、客户和伙伴建立合作关系等。
知识的共享和推广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策略。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例如知识库、内部论坛、博客、电子邮件讨论组和视频会议等。
在知识共享机制的支持下,组织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合作项目和其他活动来推广知识的使用和应用。
3. 知识的评估和更新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知识的评估和更新。
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知识评估方式,例如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此外,组织还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知识库,以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知识的应用和总结知识应用和总结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策略。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在企业战略制定和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原则和实施策略,以及它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概述企业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系统地获取、存储、共享、传播和应用知识,以促进组织创新、提高绩效并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
知识管理涵盖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双重维度,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和数字表达的信息,而隐形知识则涉及个人的技能、经验、直觉和洞察力等。
企业知识管理旨在将这两种类型的知识整合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中。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原则1.知识共享:鼓励员工共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培训、研讨会和在线平台促进知识流动。
2.知识整合:将各种来源的知识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以便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
3.知识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通过创新过程将新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4.以人为本:认识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增强员工的贡献。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1.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内部网站、数据库或应用程序接口(API),为员工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平台,以存储、共享和搜索知识。
2.培训和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增强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3.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提供资源支持他们的创新努力。
4.激励机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以表彰和激励那些在知识管理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
四、企业知识管理在竞争中的作用企业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其次,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战略;最后,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因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战略工具,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知识管理不仅关乎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知识管理研究视角。
文章首先界定了知识管理的核心概念,明确其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文章回顾了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信息管理阶段到现代的知识创新与应用阶段,展示了知识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实践的深化。
接着,文章重点梳理了知识管理研究的多个关键领域,包括知识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转移、知识创新与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文章揭示了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文章展望了知识管理研究的发展前景,探讨了新技术、新方法对知识管理实践的影响,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不仅能够全面了解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还能够深入把握知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组织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其理论基础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信息科学、管理学、认知科学、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信息科学为知识管理提供了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关注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播,这些环节在知识管理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信息科学技术,知识管理可以实现知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知识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管理学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和管理知识的理论框架。
管理学关注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而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借鉴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管理学中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领导力等理论,可以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指导,帮助组织构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概述知识管理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和组织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起初,知识管理理论主要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适应国内企业和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体系。
随着国内学者和实践者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知识管理理论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管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当前,国内知识管理理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涉及的领域和层面越来越广泛,为实践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管理的边界和内涵不断拓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和组织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
未来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需要继续深化研究,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实践效果,为企业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1. 知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组织能够更好地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的创新和转化,从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知识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
知识管理通过建立高效的知识流转和共享机制,确保决策者在需要时能够获取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知识管理的概念、策略及其对学习型组织的启示
知识管理的概念、策略及其对学习型组织的启示吴明烈一、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社会,也是个知识经济时代,在此一时代中,知识与学习的重要性与价值益加受到世人的瞩目。
知识与学习无疑是个人、组织与社会持续进步与向上发展的活力泉源。
目前国内外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探讨与实务发展,主要系以组织学习大师圣吉(P. M. Senge)在「第五项修练」(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所提的五项修练内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为核心。
倘能有效运筹这五项修练的内容,并充分掌握其核心精神与应用之道,则对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将有实质影响。
然而,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的是,仅经由五项修练的途径,便能抵达学习型组织之境吗?无庸置疑的,五项修练只能视为发展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就此论之,任何组织要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尚须考虑到其它必要的修练。
历来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研究,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总是罕被提及,而近来则渐受重视。
有鉴于知识管理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与日遽增,本文将探索知识管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第六修练之可能性,并分析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与组织智能(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之关系,此外,亦将专对知识管理的策略、阶段与步骤进行探究,全文最后则提出知识管理对于发展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启示。
二、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相关概念近年来国际间兴起了一股知识管理的热潮,这股热潮亦被称之为知识管理运动。
事实上,知识管理并不是一项新颖的理念,而其实务亦早已存在,只是在早期这样的理念并未获得充分重视,同时在实务上也并未具体落实。
以下特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与组织智能及知识经济之关连性作一剖析。
(一)知识管理的意义当代管理学大师杜拉克(P. F. Drucker)在「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书中曾明确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种变动的过程中,未来的社会必然不是社会主义取向,而是后资本主义社会,在此种社会型态中,知识则成为最具关键性的资源。
第二章 知识管理的理论
知识螺旋模型
知识螺旋是指知识流量、分享、及转换之一种连续性 活动,它遍及个人、团队、及组织本身。 知识螺旋中有关于改变知识种类的两个步骤(外部化与 内部化)是最困难的转换过程。 透过知识螺旋发生的知识分享与知识使用,始于个人 阶段,再经由团队互动 部门别的交叉互动,能够带动组织的知识创造。 社会化指的是个人可以不需透过言语,透过观察、模 仿、及练习而自他人处获得内隐知识,只是各人模仿 与观察能力有别。 把两个原来彼此无关的知识链接或组合而成。
知识转换四种表现方式(modes)
内隐知识 to 外显知识
内隐知识 from 外显知识
社会化 内部化
外部化 组合化
知识转换四种表现方式(modes)
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包括 知识分享 外部化(externalization)过程:从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经 典的知识creation process, know-how, know-why, and care-why.一旦外部化知识就变成有形、永恒的知识。 组合化(combination)过程:从外显知识到外显知识,the process of recombining discrete pieces of explicit knowledge into a new form. 内部化(internalization)过程: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与 learning-by-doing强烈关连。一旦内部化知识就变成知识用 户延伸、扩增、重新组织的内隐知识。
2.组织内部知识创造模式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社会化 内部化 显性知识 外部化 组合化
我国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我国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摘要:作为知识社会中的新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有助于我国高校克服由于各类知识的自主性和专门性而导致的知识的流动性松散型和不确定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核心任务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校;知识管理;实施措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的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法发现、选择、组织、摘取信息,并向需要知识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
它包括了组织寻求的两个方面一致性联合的过程:一个是信息技术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另一个就是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高校与知识管理有着天然的关系,无论是古代的雅典高校、中世纪的波隆那高校、巴黎高校,还是近代的柏林高校等,它们的活动无一不与知识的选择、保存、提取、应用等知识的管理活动相关,甚至可以说知识管理是高校首要的、日常的、普遍的活动。
只是历史上高校对于知识的管理大多局限于某一部分,没有从整体加以有效的统合,从而尚未发挥最佳效益。
一、高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高校是培养人才和从事科研的基地,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据统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重点项目高校大约占48%,“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高校占53%以上。
这说明随着高校功能的拓展,高校的知识功能已经不限于传播知识,它是知识的创造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经济的增长源,这就必然导致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出现,即知识的多元整合。
但高校作为一个各类知识的集合体,由于其各类知识的自主性和专门性,使得知识的流动性松散型和不确定性表现更加明显,这种“无序”状态无疑是高校管理需要攻克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构建科学的知识管理系统,对高校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将大大提高知识的利用率,缩短经验的积累时间,从而节省开发及研究的时间、人力和经费。
同时,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新的成果的出现正是创新的结果。
知识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知识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知识管理也因此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挑战也相应出现。
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知识获取的挑战企业的知识获取主要有两种渠道: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内部渠道包括经验分享、培训、研讨会等,外部渠道包括市场调研、行业刊物、专业网站等。
然而,现实中,企业在知识获取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知识获取的成本较高。
尤其是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获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知识,往往需要投入巨额成本。
其次,知识获取的效率较低。
企业获取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知识获取机制,就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知识获取的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构建知识获取平台。
通过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分享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
2)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联合其他企业或机构,共同获取、共享知识,减少知识获取成本。
2. 知识传播的挑战知识传播是指将知识从知道的人传递给不知道的人,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虽然知识传播的意义重大,但是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面临以下挑战。
首先,员工对知识传播的积极性不足。
有些员工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传播缺乏兴趣。
其次,传统的知识传播机制已经滞后。
以前的知识传播主要通过文档传递、培训等方式来完成,这些方式往往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知识传播的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通过激励机制或其他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知识传播的效率。
2)建立全面的知识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全面的知识共享机制,鼓励员工分享知识,实现知识共享。
3. 知识保护的挑战企业的知识资产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之一,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如何保护知识资产却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不同类型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不同。
在跨国企业的运营中,不同国家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差异较大,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二章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概述 (4)2.1 知识管理平台定义与功能 (4)2.1.1 知识管理平台定义 (4)2.1.2 知识管理平台功能 (4)2.2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特点 (4)2.3 知识管理平台发展趋势 (5)第三章知识管理平台搭建策略 (5)3.1 平台规划与设计 (5)3.2 技术选型与集成 (5)3.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6)第四章知识库构建与管理 (6)4.1 知识库分类与规划 (6)4.2 知识采集与整合 (7)4.3 知识存储与维护 (7)第五章知识共享与传播策略 (8)5.1 知识共享机制设计 (8)5.1.1 共享激励机制 (8)5.1.2 知识分类与标准化 (8)5.1.3 知识审核与质量控制 (8)5.2 知识传播渠道优化 (8)5.2.1 多元化传播渠道 (8)5.2.2 渠道整合与协同 (9)5.2.3 渠道个性化定制 (9)5.3 知识共享效果评估 (9)5.3.1 知识共享度 (9)5.3.2 知识应用效果 (9)5.3.3 员工满意度 (9)5.3.4 成本效益分析 (9)第六章知识应用与创新 (9)6.1 知识应用场景分析 (9)6.1.1 内部培训与学习 (9)6.1.2 业务流程优化 (9)6.1.3 决策支持 (10)6.1.4 产品研发与创新 (10)6.2 知识与创新融合 (10)6.2.1 知识整合与创新 (10)6.2.2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0)6.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10)6.2.4 企业文化塑造 (10)6.3 知识应用效果评价 (10)6.3.1 知识获取与整合效果 (10)6.3.2 知识应用与创新成果 (11)6.3.3 员工能力提升 (11)6.3.4 企业竞争力提升 (11)第七章平台运营管理策略 (11)7.1 运营组织与管理 (11)7.1.1 组织架构设计 (11)7.1.2 人员配置与培训 (11)7.1.3 激励机制 (11)7.2 运营流程优化 (12)7.2.1 流程梳理 (12)7.2.2 流程重构 (12)7.2.3 流程监控与改进 (12)7.3 运营成本控制 (12)7.3.1 成本分析 (12)7.3.2 成本控制措施 (12)7.3.3 成本监控与预警 (13)第八章用户服务与支持 (13)8.1 用户需求分析 (13)8.2 用户服务体系建设 (13)8.3 用户满意度提升 (14)第九章知识管理平台评估与优化 (14)9.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9.2 平台绩效评估 (15)9.3 持续优化策略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6)10.1 研究结论 (16)10.2 研究局限与不足 (16)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高校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第24卷第2期2010年5月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J OURNALOFS HANDONG I NS TITUTE OF L I GHTI NDUS TRYVo.l 24No .2M ay .2010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崔灏(),男,山东省德州市人,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工学院正科级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文章编号:10044280(2010)02007205高校知识管理策略研究崔灏(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团总支,山东济南250353)摘要: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要求和高校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强,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在知识转换的六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知识管理策略需求化策略、整合化策略和群体化策略以及它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知识地图、知识库和知识社群在高校知识生产活动和高校基本职能管理中的应用,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应用于高校管理,提高学校的知识共享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绩效,最终结果是将学校转型为学习型高校,并借以提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F 406.14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kno wle dge manage ment strategy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C U IH ao(Yout h Leag ue of School of Food and B i ol ogica l Engineer i ng ,Shando ng Institute of L i ght Industry ,Ji nan 250353,Ch i na)Abstr act :W ith the increasing strengthening of de m ands of kno w ledge econo my ti m es and the fiercedegree of co mpetiti o n i n universities ,this thesis poi nts o ut that there exist three d iff erent kno w ledge manage ment strategies and three f acilities ado pted i n t he si x process of kno wledge transf or m atio n by sy ste matic research .They are requ ire ment strategy ,i n tegrati on strategy and groups strategy ,and three f ac ilities are respectively kno wledge map ,kno w ledge database and kno w ledge co mmun ity .The thesis expla i ns the app licatio n of the m i n kno w ledge pr oducti on and manage ment of basic f unctio n i n universities .The advanced kno wledge manage m e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ho u l d be applied i n the manage ment of universities .I mpro vi ng t he kno w ledge sharing and i nno vati o n capacity of scho ols can enhance educatio nal perf or mance in scho ols .The end result is that the college and un i versity can be transf or med into a learning one .The lif e f orce and core co mpetiti ve po wer of genera l h i gher educatio n i n o ur co untry can also be i m pr oved .K ey words :kno w l edge manage m en;t kno w ledge manage m ent in un i versities ;kno w ledge m anage ment strateg y .0引言高校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分支领域,目前,我国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知识寻找、整理、储存、共享、创新和应用的管理,并设计和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和制度。
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创新过程分析
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创新过程分析一、理论构建在知识管理实践研究中,理论构建是理论创新的起点。
知识管理实践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因此需要建立适应性强、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框架。
1.知觉理论知觉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感知和理解信息。
在知识管理实践研究中,知觉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对知识的获取、评价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理解知觉的机制,研究者可以设计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提高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效率。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交互中如何构建和共享知识。
在知识管理实践研究中,社会认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和转化过程。
研究者可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设计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和组织学习机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转化。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通过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
在知识管理实践研究中,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组织学习的过程。
研究者可以基于学习理论,设计有效的知识培训和学习机制,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二、理论演进理论演进是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核心环节,它包括对已有理论的扩展和修改,以及对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
1.理论扩展和修改理论扩展和修改是对已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例如,在知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对其进行扩展,考察不同个体对知识的知觉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创新的影响。
2.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新理论的提出和验证是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借鉴和总结,研究者可以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例如,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研究者可以提出知识创新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来验证其适用性。
三、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是知识管理实践研究的最终目标,通过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可以提升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绩效。
1.实践探索实践探索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重要途径。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组织合作,开展知识管理实践项目,并针对不同的组织和行业特点进行实证研究。
关于知识管理的职能、原则及策略研究
F 七个。
知识管理 的职能主要包括学习、中介 、控制和创新 四种职能 ,它们是
2 . 1 积 累原 则
相互联系交叉渗透的 , 并总 围绕组织或个 ^ 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而展开。
1 . 1学 习职 能
知识积累是组织或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重视信息和知识 的积
累,是进行知识管理 的首要条件。知识积 累能有效防止知识 随着某项具
a nd us e of k n o wl e d g e r e s o u r c es e f f e c ti v e l y . I t m ai nl y f o c u s e d o n t he f u n ct i o ns . p ri n ci P1 e s a n d s t r at e gi es t h a t s h o ul d b e f o1 1 o w e d
1 . 3控 制 职 能
文化氛围。知识交流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典 型的知识交流
技术有邮件系统 、网上论坛 、E — L e a ni r n g等。
2 . 4人 本 原 则
虽然知识 的载体有很多种 , 但 是人是其最重要的载体 。人不仅能通
过实践活动归纳 出各种有用的经 验 、 规律 以形成隐f 生 知识 。而且也能促 进隐性知识 的显性化 。因此 ,人始终是知识应用和知识创造 的主体。只 有以人为本 , 加强对人 的管理 , 才能形成组织成员之 间相互信任的环境 , 才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帮助 、 讨论和沟通 。 在受到尊敬与关 怀的情境下 ,
关于知识管理的职能 、原则及策略研究
吕光 远
哈 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2 8
浅析知识管理理论体系样本
知识管理理论体系最近,被Peter F.Drucker称之为以信息为基础组织(1)或知识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企业经营和发展也不再关键依靠于资本。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靠于知识。
发明和传输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关键能力关键要素(2)企业唯一竞争优势或许是比它竞争对手学习得愈加快能力(3)。
以知识为基础企业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关键管理活动,而作为一个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一部分。
实际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并不是近几十年才有,而是伴伴随人类生产活动而诞生。
从狩猎种田到钻水取火,从家庭作坊到兴修水利,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万里长城,无木蕴涵着大量知识发明和传输活动,很多传统手工艺技能也得以在子承父业、师传徒受方法下代代相传,只木过那时知识管理是一个无意识活动,还没有概念化,更没有专门技术来强化这一过程。
直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知识管理概念深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相关技术,如LothsNotes、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等,才逐步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不少企业投人大量资金开发基于知识信息系统(4),信息技术成为部分企业,尤其是西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关键手段(5)。
有些人甚至预言,到2198%知识将由计算机产生,而人类产生知识只占2%。
然而知识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活动,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最近20年美国工业界在信息技术上投资超出1万亿美元,而这一切对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改善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片面强调“技术”作用,而忽略了“人”原因。
所以,平衡“技术”和“人”原因,选择有效知识管理策略,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紧迫问题。
本文从知识发明过程和知识管理内涵分析入手,探讨了知识管理两个维度作用,提出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三种策略。
一、知识发明和传活过程知识是指专业智能,也就是组织组员所拥有know-what、know-how、know-why,和自我激励发明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报告(doc 12页)知识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组织要素已经日益商业化和标准化。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正式的商业手段被提出来,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
本文对知识的成长模式、知识管理的功能和流程进行了探讨,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角度,对知识管理的显性策略和隐性策略进行了研究排预测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自从有了人类,知识就已经存在,但知识管理却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一种正式的商业程序提出来,这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产品之间的差别缩小,服务业迅速发展;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加快,那种可以使用几十年的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少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竞争程度大大增加;技术进步使得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越来越容易和廉价,国际互联网联系起世界的各个角落;企业人员流动性增加,再培训的任务日益繁重;商业活动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在经济体系和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质量、价格和功能等传统组织要素已经商业化和标准化。
这迫使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各自的知识资源上,以便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我们常听到的关于人才匮乏、人才竞争、劳动力老龄化等词语,都是企业渴求知识的体现。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环状的增强回路。
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下,知识量与创新相互作用,产生滚雪球效应,使知识量加速扩大,创新速度不断提高。
正是在这种知识成长促进环路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知识量呈级数增长,逐步将人类推进到知识经济社会。
但是如此发展下去,企业的知识量是否会无限加速发展呢?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还有一个隐藏的知识成长抑制环路。
如图1所示,当知识量日益增多的时候,对知识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增加,从而造成知识的利用效率降低,抑制甚至阻碍企业创新和知识量的增加。
抑制环路对知识的成长起调节平衡作用。
这一点在知识成长促进环路开始起作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明显,因为此时的知识量少,增加速度缓慢,无需复杂的管理。
到了20世纪,经过长期的积累,人类的知识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尤其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之后,人类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才开始体验到知识爆炸、知识过量给知识管理带来的问题。
因此,在知识量与知识管理难度之间有一个时间滞延,使得这一效应颇具隐蔽性。
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对策,知识的成长将在抑制环路的作用下接近并达到成长极限。
面对这样一种成长极限模式,努力推进促进环路将是徒劳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成长抑制环路。
只有通过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才可能打破现有知识成长的极限,向更高的极限发展。
这也是知识管理一经提出后受到广泛重视的原因。
从知识成长模式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增长的趋势和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管理的功能及流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由于知识管理是个新的研究领域,在许多方面对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目前对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
Delphi咨询公司作为最早进行知识管理研究的机构之一,他对知识管理下的定义得到了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认同:知识管理是一项技术实践活动,它以提高决策质量为目的,协助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提高知识创新和交流效率。
1.知识管理的功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其战略目标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知识管理功能体现于它在实现现代企业基本目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的创新。
在科技高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创新性往往是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许多大型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设法将其在各国的员工组织在一起,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行讨论和研究,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合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创新,知识管理通过对合作活动进行组织,将使团体的交流超越简单的讨论而实现创新。
其次,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现代的商业社会瞬息万变,不可预知的事件越来越多。
对此传统的信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知识管理技术能够协助企业感知微弱的商业信号,并按要求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对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反应,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合作的密切程度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多变的环境。
再次,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常常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一个部门或车间已经有过的教训、经验或新技术,无法在其他部门得到普及和推广。
知识管理将致力于把知识财富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传播,使知识财富可以得到充分的再利用,从而实现企业效率的提高。
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可以方便的查询和发掘已经拥有的知识,通过将已经拥有的知识用到新工艺或新问题中,企业可以对现有知识进行改进,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财富。
最后,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具有新知识和创造力的员工。
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是现代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措施。
成功的知识管理将加快员工的学习过程,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的再教育成为企业的一种日常活动。
2.知识管理的流程知识管理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如图2所示,有两种典型的知识管理循环流程,分别对应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图2的中间部分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管理共有的部分,也是长期以来人类一直采用的知识传播模式:新知识被创造之后,通过与知识拥有者的直接接触进行直接的交流获得知识;利用获得的知识创造效益实现其价值,同时也为创造新知识准备了条件。
传统的手工作坊可以说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对于以经验为基础的,难以整理的隐性知识,主要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播和应用。
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这一过程的效率。
隐性知识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弧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起到知识中介的作用。
通过获取知识源信息,对该信息进行管理和分类,使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要者能迅速建立联系,进而利用现有知识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隐性知识的价值,促进新知识的创造。
对于可以整理和储存的显性知识,首先被组织或企业获取,经过描述、加工和整理,以易于交流和传播的方式吸收到企业中,并与相关的其他知识建立联系,放入企业的知识分类系统,从而利于在企业或组织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显性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廉价的知识再利用,使现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并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为整个知识管理循环提供经济和知识动力。
知识管理实施的结果构成了所谓的企业知识库:一个用来获得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外部知识库,以及一套对知识进行过滤、组织并在整个企业内广泛传播的工具。
以上是两种最典型的知识管理流程。
依据企业的具体特点、知识的性质、不同的需要和知识管理实施的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制定更详细的知识管理流程。
三、知识管理策略及其选择 1.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根据不同企业的性质和知识的特点,知识管理也自然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
按知识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管理策略分为显性策略和隐性策略。
针对显性知识的显性策略指的是对具有显性特性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从而使企业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传播和再利用。
对于隐性知识,由于其与经验等不易进行加工和整理的因素密切相关,且常常与具体个人联系紧密,应该采用隐性策略。
即强调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知识学习和共享。
这种策略中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助具有隐性知识的人与他人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而不是知识存储。
显性策略适合于向客户提供是明确可靠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而隐性策略适合致力于为客户处理没有明确答案的特殊问题,提供非常个性化的服务或生产个性化产品的企业。
在显性知识管理策略中采用的是“人到文档”方式:知识被创造出来后,经过编辑成为独立于其创造者的知识;知识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进行传播并被重复使用。
这种策略使实现大规模的知识再利用成为可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收益。
而在隐性策略中,强调的是个人之间的对话,知识的共享是通过“人到人”方式进行的:通过与拥有相应知识的人进行直接接触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采用显性策略,主要依靠的是“规模效应”。
根据显性知识的特点,显性知识资产一旦形成,通过吸收消化,可以以易于存储和复制的方式独立于知识创造者而存在,因此可以被大规模同时学习,以很低的成本多次重复利用,从而为企业实现利润;而隐性策略主要采用的是“专家”模式,他们为客户提供需要隐性知识的个性化服务。
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由于不易形成独立于知识创造者的形式,其传播主要通过“面授机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速度慢,范围小。
因此需要隐性知识的服务常常是相对长时间、低效率、高利润和更具有创造性的。
在采用显性策略的企业中,企业人员主要应学习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财产,成为知识的利用者而不是创造者,对于企业职工的再教育可以采用集体或自学的方式进行;而在采用隐性策略的企业中,要求企业人员应该是创造者、发明家,应该将分析和创造能力运用到特殊的商业问题中,对于职工的教育主要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人在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中需要激励,而对于不同的知识管理策略需要的激励机制是不同的。
在显性策略中,应该鼓励企业职员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形成书面文档,并将这些文档放入电子文档库,且将员工对文档库的贡献与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结合起来;在采用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的企业中,激励机制与显性策略中使用的完全不同。
管理者应该奖励善于与别人直接交流,共享他们的隐性知识的员工。
不同的管理策略需要的信息技术(IT)支持也不同。
对于显性知识管理模式,强大的IT至关重要。
这类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在大型、复杂的电子数据库系统上。
在这类企业中,IT系统就象一个传统的图书馆,包含大量的文档资料和搜索工具,使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并使用所需要的显性知识;而对于隐性知识则不然。
这种基于人的策略需要IT支持的最主要目的是使企业中拥有各种隐性知识的专家可以方便地找到对方,然后进行直接的交流。
2.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现实中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
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策略时,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主要特点和该时期的战略目标、竞争策略,识别阻碍自身知识增长的主要障碍,选择一种策略作为在该时期企业的主要知识管理策略。
要想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策略时应有侧重,建议的比例约是80%对20%。
也就是朋%的知识采用一种策略进行管理,其他20%采用另一种策略。
企业如果试图同时按相同程度采用两种管理策略,结果往往是两者都不成功。
对于适合采用隐性策略的企业,客户期望从该企业得到的是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
如果此类公司采用基于文档系统的模式进行管理,试图通过此类系统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客户的满意程度将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学习需要的是复杂的知识交流和逻辑思维,基于文档的系统无法传达这些通过人与人直接交流才能传达的复杂信息。
因此,适合于隐性策略的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建立基于人的知识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