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脊椎动物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脊椎动物学重点简答题

脊椎动物学重点简答题

简答题1、脊索动物们动物特征①具脊索,在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面、神经管腹面,终生存在于低等脊索动物(文昌鱼)或仅见于幼体时期(如尾索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圆口累脊索终生保留,其它类群只在胚胎期出现脊索,后来被脊柱所取代,成体的脊索完全退化或保留残余)②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是脊索动物的神经中枢,管内腔为神经腔。

前端膨大为脑,后部为脊髓。

③咽鳃裂,消化管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称为鳃裂,鳃裂之间的壁上着生布满毛细血管的鳃,有呼吸作用。

④具肛后尾。

⑤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除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中具有红细胞。

⑥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2、脊索出现的意义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与保护功能,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也是躯体的大型化成为了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3、头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是典型的桥梁动物.终生具有脊索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除此之外,还具肌节、有奇鳍、肛后尾、闭管式循环,但无头、无骨骼、无心脏、排泄器官为肾管。

躯体前部的中胚层以肠体腔法形成(与棘皮和半索动物一致),身体中后部则是由裂体腔法形成(与高等脊椎动物一致),另外,躯体两侧的一对腹褶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的雏形。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点①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端分化为脑,又进一部分化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集中在身体前端并具有保护他们的头骨,形成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后端分化为脊髓。

②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椎动物以由许多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代替柔软的脊索作为支持身体的中轴,大大提高了运动的灵活性及支持、保护的强度。

③除圆口纲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极大的增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极大增强了脊椎动物的运动、摄食、求偶和躲避敌害的能力)④循环系统完善,具有能搏动的心脏,血液中具有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白能高效氯携带氧气。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进化的生物之一,拥有脊柱和脊椎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关于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类生物。

一、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鱼类:鱼类是最早进化出来的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鳞片和鳃呼吸。

鱼类可以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大类。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最著名的两栖动物是青蛙。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具有肺和皮肤呼吸,以及生活史中的蝌蚪阶段。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可以分为蜥蜴、蛇、鳄鱼和龟鳖等不同类型。

爬行动物的特征是四肢承受身体的重量和表皮的角质化。

4. 鸟类:鸟类是羊膜动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之一。

鸟类的特征是具有羽毛和鸟喙,能够飞行并进行高度复杂的行为。

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乳腺和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高级的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脊椎骨组成。

脊柱不仅能够支撑身体,还保护了脊髓。

2. 骨骼:脊椎动物的骨骼由骨头、关节和软骨组成。

骨头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运动,软骨则起到减震的作用。

3. 头骨:头骨是脊椎动物头部的支撑结构,保护了脑部和感觉器官。

头骨的形状和结构因不同的物种而异。

4. 四肢:脊椎动物的四肢分为前肢和后肢,用于移动和捕食。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四肢形状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三、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过气管、肺和鳃等器官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进化历史,呼吸器官也呈现出多样性。

2. 心血管系统:脊椎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脊椎动物复习资料

脊椎动物复习资料

山东大学(威海)脊椎动物复习参考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1.名词解释:①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支持体轴的一条棒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具有支持、运动杠杆作用,胚胎发育时诱导神经管形成。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即内部有空腔,因此称为背神经管。

③咽鳃裂:即消化管的前段(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称鳃裂。

直接或间接地同外界相通。

④逆行变态:尾索动物(如海鞘)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为简单的变态现象,称逆行变态。

⑤颌口类:具有由鳃弓发展来的颌而得名,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⑥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没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

2.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具有脊索。

②具有背神经管。

③具有咽鳃裂。

④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具有肛后尾;骨骼是内骨骼,起源于中胚层,能随机体生长而增长。

3.脊索动物各个亚门及其主要特点和代表动物:㈠原索动物①尾索动物亚门。

特点:幼体具有上述三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

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为神经节,鳃裂仍存在。

成体具背囊,大多营固着生活。

代表动物如尾海鞘、樽海鞘。

②头索动物亚门。

特点:神经管和脊索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脊索伸到最前端,超过神经管,故称头索,没明显头部,故又称无头类。

咽鳃裂明显。

代表动物如文昌鱼。

㈡脊椎动物③脊椎动物亚门。

特点:⑴以脊柱代替脊索。

脊椎保护着脊髓,在前端发育成头颅保护脑。

⑵出现明显的头部,具有高度发达和集中的神经系统。

⑶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前、后肢和上、下颌。

⑷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⑸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⑹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分为前肾、中肾、后肾三种类型。

代表动物如青蛙,兔子。

4.简图说明……:见课件第六张5.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头索动物是原索动物中最为高等的类群,出现了很多进步特征。

高二生物脊椎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脊椎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脊椎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生物学中,脊椎动物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了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脊椎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脊椎动物的特征1.1 内外骨骼脊椎动物有内骨骼(脊柱和头骨)和外骨骼(肢骨和肋骨)的特征。

内骨骼支撑身体结构,外骨骼保护和运动。

1.2 身体对称性脊椎动物的身体通常具有左右对称性,分为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

1.3 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具有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根等。

2. 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分为五个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每个门下又有不同的纲、目、科、属和种。

3. 人类的脊椎结构3.1 脊椎骨人类的脊椎骨构成了脊柱,由33个脊椎骨和椎间盘组成。

3.2 脊椎的功能脊椎起到保护脊髓、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和运动等功能。

3.3 脊椎的构造每个脊椎骨由椎体、椎弓和棘突等部分组成。

4.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4.1 肌肉系统脊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肌肉系统,包括骨骼肌和平滑肌等。

4.2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起到保护内脏、支持身体和进行运动等功能。

5.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5.1 心脏脊椎动物的心脏是一个中空的有节奏的肌肉器官,负责泵血。

5.2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组成,血液在体内循环经过不同的血管。

6.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6.1 呼吸器官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肺、鳃和皮肤等。

6.2 气体交换呼吸器官使氧气吸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实现气体的交换。

7.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7.1 消化器官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肝脏等。

7.2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

8. 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8.1 雄性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和阴茎等。

8.2 雌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等。

9.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9.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脊椎动物部分

脊椎动物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18-4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共15页

18-4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共15页

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重点:比较的方法,横向(各系统器官)和纵向(系统进化顺序)脊椎动物的进化与分类(略)动物地理(略)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 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原条)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鳞式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HE染色为淡兰色)浆液腺(HE染色有红色颗粒)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角质衍生物——羽色——物理性——化学性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

脊椎动物总复习

脊椎动物总复习

(双重呼吸);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homologous organ(同源器官); ecosystem(生态系统);fauna(动物区系);migration(洄游);habitat(栖
息地);adaptive radiation(适应辐射);migrant(侯鸟);Notochord(脊索); Pisces(鱼纲);population(种群);Resident(留鸟);single circulation (单循环);winter migrant(冬候鸟);巢寄生;次生腭;哺乳动物;动物区系 (fauna);封闭式骨盆;开放式骨盆;分布区(distribution range);固有种;脊索 动物;颊窝;开放式骨盆;栖息地(habitat);犁鼻器;迁徙;迷鸟(stragglers birds);颞窝;胎盘;分娩;生态平衡;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生物富集;食物链; 反刍;胎生;特有种;咽齿;同型齿;异型齿;gous organ);完全双循环;无羊膜类;夏候鸟;胸腹式呼吸;门静脉;咽
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外腮;羊膜卵;早成鸟,综合进化论;
动物学野外实习要求
• 服从实习纪律要求,团结协作;在野外严禁抽烟、用火;
每组根据不同海拔段各生态类型仔细采集各种动物标本并
做好记录,标本带回实验室后进行整理和分类鉴定和标本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 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酶催 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 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 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 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 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 食及避敌
神经和感官发达
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 像变温动物那样,-般在夜间处于 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 地区生活

脊椎动物学总结

脊椎动物学总结

(二)动脉
由多

原始种类:胚胎期一般具6对动脉弓。 软骨鱼:5对鳃A; 硬骨鱼;4对鳃A。 4体A弓 4体A弓 4右体A弓 4左体A弓 5 / / / 6肺皮A 6肺A 6肺A 6肺A
无尾两栖类:第3对动脉弓为颈总A 爬行类: 鸟类: 兽类: (三)静脉 3颈总A 3颈总A 3颈总A
1、“Y”形大静脉系代替了“H”形主静脉系。 2、肝门V 稳定 3、肾门V 退化 消失
4、静脉主干愈益集中。
七、排泄系统 前肾 系统发生上: 无羊膜类胚胎期 中肾 无羊膜类成体 羊膜类胚期 较后 中部 肾小管数多 无肾口 无 建立血管联系 后肾 羊膜类成体
个体发生: 最早 位置: 体腔前部 结构特点: 肾小管少 肾口开口体腔: 有肾口 体腔联系: 体腔联系
最后 后部 肾小管数量极多 无肾口 仅与血管联系
椎骨雏形
鱼类:2分区
躯、尾椎
双凹型
两栖类:4分区
颈、躯干、荐、尾椎;双凹、前凹、后凹
羊膜动物:5分区—— 颈、胸、腰、荐、尾椎,出现胸廓 椎骨类型: 爬行类,大多前凹;鸟类,异凹型;哺乳类,双平型。 鸟类愈合荐骨、尾综骨;哺乳类,荐骨。
2、带骨
肩带 腰带
单一软骨棒 单一软骨棒
一组坚硬骨骼 一对无名骨 一组坚硬骨骼
十、感官 1、嗅觉器官
圆口类:单个外鼻孔,嗅囊。 鱼类:1对外鼻孔,嗅囊一对。 两栖类:内鼻孔,出现犁鼻器。 爬行类:内鼻孔,出现犁鼻器,出现鼻甲。 鸟类:鼻腔不发达。 哺乳类:非常发达,鼻甲不发达。
2、视觉器官 1)防干燥附属器:圆口类、鱼类:无泪腺,无活动上下眼睑。 两栖类:瞬膜腺,具活动下眼睑。 爬行类:出现泪腺。 兽类:泪腺发达。
腰带由游离
与荐椎相连;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

脊索鞘分内外两层,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椎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

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

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摺而成。

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孔列,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羊膜,所以合称羊膜动物。

开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

由于血液不是总在血管内流动故称开管式血液循环。

闭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微血管、组织间隙,然后汇集到静脉回到心房。

过程中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内有感觉细胞以无数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

肩带:连接上肢骨和脊柱的骨骼。

两栖类由: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和上乌喙骨组成;爬行类由乌喙骨、前乌喙骨、肩胛骨、上肩胛骨、锁骨和间锁骨组成。

腰带:连接下肢骨和脊柱的骨骼。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爬行动物的牙齿按着生位置不同分类,分别见于飞蜥、沙蜥;多数的蜥蜴和蛇;鳄类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等共同形成。

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

胸廊: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关节韧带等装置组成,形状类似于圆锥体,胸廓有四个壁和两个开口。

新脑皮层:爬行类大脑有了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即新脑皮层,但仍处于萌芽状态,哺乳类新脑皮层大大发展,因而将原脑皮推挤到侧脑室中成为海马。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脊椎动物是现今地球上最为优美、繁盛的动物群体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关于脊椎动物的基本知识和分类特征。

本文将系统介绍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

1. 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五大类。

它们的分类特征是脊椎、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分化。

2.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和关节三部分组成的。

骨骼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

在骨骼系统中,脊椎骨是最为关键的部位,可以保护和支撑脊髓和神经系统。

3.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部分。

其中,肠道内侧壁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4.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大小和结构因不同的脊椎动物种类而异。

血液是脊椎动物体内流动的液体,它可以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5.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鳃、肺、气管和喉部等。

鳃和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器官,它们的适用范围也不同,一般而言,水生动物使用鳃呼吸,陆生动物则使用肺呼吸。

6.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也是它们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表现。

7. 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主要包括生殖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繁殖模式因不同物种而异,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系统为外部受精,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为内部受精。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总结。

脊椎动物的优美和适应性是人们生物学探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奥妙和美丽。

脊椎动物学笔记重点

脊椎动物学笔记重点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骨骼外胚层的外骨胳中胚层的内骨骼心脏消化道的背面消化道的腹面神经索实心、二条消化道腹面中空、一条消化道背面脊索无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存在着很大差异●1866年发现柱头虫,形如蚯蚓,生活在浅海底部泥沙中。

●1867年发现海鞘,其幼体象蝌蚪,成体营固着生活。

●1871年发现文昌鱼,形如小鱼,无头无鳍。

以上三种小动物就是间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桥梁动物。

1.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1具有脊索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脊索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脊索细胞内充满半液态的胞质,外面包有细胞膜。

脊索外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里层:纤维组织鞘外层:弹力纤维鞘1.2具有中空的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

管内腔为神经腔。

前部膨大成脑,神经腔形成脑室。

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1.3有咽鳃裂在咽的两侧壁上有成对的裂缝,即咽鳃裂,通过咽鳃裂与外界相通。

在咽鳃裂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呼吸作用。

其它特征:有肛后尾为后口动物2脊索动物门的亚门分类脊索动物门可分为4个亚门:●半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前三个亚门为原索动物:是脊索动物中的低等类群,不出现脊椎;脊椎动物门终生有脊索。

2.1半索动物亚门2.1.1亚门的主要特征●有背神经索在背神经索的前端有中空的管腔,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消化管的前端有咽鳃裂●具口索口索为口腔背面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管壁由泡状的角质细胞组成,作为吻部的支柱,被认为是脊索的雏形。

由于口索很小,还不是真正的脊索,故被称为半索动物或隐索动物。

2.1.2代表动物——柱头虫●体形特征:躯体分为头、领、躯干三段●原始特征:肛门位于身体未端。

除前端中空的背神经索外,还有一条腹神经索。

2.2尾索动物亚门2.2.1亚门的主要特征●幼体尾部有脊索和背神经管●成体体外被有被囊,也称为被囊动物。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1、脊索动物得三大特征与次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1)发生:胚胎得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就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得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得一条圆柱形不分节得轴索。

4)存在:2、背神经管(dorsal neural cord)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得背侧。

3)结构:呈管状。

4)存在:3、咽鳃裂(gill slits)1)发生:消化管得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咽部两侧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得呼吸器官;4)存生:脊索动物一些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得一般特征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得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得真正得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

5、分节现象。

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就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得。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脊索得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与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得尾部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与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得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得脊柱取代。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兽纲)3、试论脊索动物得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就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得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就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演化推测脊索动物得祖先就是一种蠕虫状得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与鳃裂。

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脊椎动物是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科中,脊椎动物的学习是很
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
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鱼类
鱼类是最简单的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被鱼鳞覆盖,有侧线系
统和鳃呼吸器官。

根据体内和体外受精的不同,鱼类分为卵生鱼
和胎生鱼两类。

二、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指在幼虫期和成体阶段均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动物。

它们有皮肤呼吸和肺呼吸两种方式,以及复杂的循环系统。

两栖
动物分为蝾螈类、蛙类和蟾蜍类三种。

三、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最早的陆地脊椎动物,具有鳞片、爪子和干燥皮肤的特征。

爬行动物分为蜥蜴类、龟鳖类、蛇类和鳄鱼类四种。

四、鸟类
鸟类是昆虫以外体型最小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和独特的嗓音。

鸟类的皮肤覆盖着羽毛,并具有鸟嘴和脚。

鸟类分为翅手目和非翅手目两种。

五、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只有哺乳腺分泌乳汁喂养幼仔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的特征包括毛发、耳垂和三个骨头的内耳。

哺乳动物分为有袋类、食肉类、兔形类、啮齿类、靈長类、鲸目、獭科和蝙蝠目等八种。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主要知识点。

脊椎动物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它的分类很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拥有脊柱和脊髓。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每一
类脊椎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和分类。

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

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

脊椎动物学辅导提纲重点:比较的方法,横向(各系统器官)和纵向(系统进化顺序)考纲9、半索动物门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10、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海鞘的形态结构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征,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典型代表七鳃鳗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态习性。

鱼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从体形和皮肤及八大系统入手复习,掌握各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

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特征。

鱼类的洄游。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的代表动物。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爬行类动物身体结构特征。

喙头目、龟鳖目、晰蜴目、蛇目、鳄目的代表动物。

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进化意义,鸟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徒。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特征。

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

真兽亚纲常见动物的分类要求到目。

脊椎动物的进化与分类(略)动物地理(略)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一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一一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一一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一一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一一实心神经节咽鳃裂一一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各胚层的分化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 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 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1, 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 真皮——中胚层 皮下组织——中胚层 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 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 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 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 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 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 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 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 鳞式 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 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 HE 染色为淡兰色) 浆液腺( HE 染色有红色颗粒) 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 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角质衍生物—— 羽色——物理性——化学性 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 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 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 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鸟类——颈椎(数量多) 、胸椎、综荐骨、尾综骨 胸骨、肋骨(全为硬骨) 、胸廓哺乳类——颈椎 7、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胸骨、肋骨、胸廓 椎式 C 、T 、L 、S 、Cy头骨的比较:软颅 七鳃鳗——脑底的软骨板——软骨鱼的软骨脑颅——硬骨鱼的骨化脑颅 咽颅——七对:颌弓 1、舌弓 1、5 对鳃弓,舌颌骨连接软颅与颌骨为舌接型 软骨鱼类:软骨终生,软颅顶部不封顶、双枕髁 硬骨鱼类:骨化,封顶(出现鼻骨、额骨、顶骨) ;前颌骨、上颌骨、齿骨 和隅骨为新的颌骨,骨化的舌颌骨连接脑颅与颌骨、单枕髁 两栖类:头骨简化,轻便,骨化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为耳柱骨 内鼻孔出现、双枕髁、鳃弓的演变和退化 上颌骨与脑颅愈合,上颌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连接为自接型 爬行类:完整的次生腭(鳄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使内鼻孔后移 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 颞窝出现(鳄类完整双颞窝,鸟类双颞窝) 鸟类:高度愈合、双颞窝(与眼窝合) 、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 哺乳类:合颞窝(与眼窝合) 、直接型、高颅型、双枕髁 完整的次生腭将口腔与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 三块听小骨(与舌颌骨、方骨、关节骨同源) 、 中耳的鼓骨与原来下颌骨中的隅骨同源 颧弓、下颌仅由齿骨形成 带骨的比较:将鳍骨或附肢骨悬挂至中轴骨上的骨骼 肩带:一般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主要骨块为肩胛骨、锁骨、乌喙骨 软骨鱼类:软骨棒 硬骨鱼类:肩带与头骨愈合 四足类: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乌喙骨在哺乳类退化 锁骨的变化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腰带:四足类三块:髂骨、坐骨、耻骨 因是承重的功能,结构稳定并永远与脊柱相连原条)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

脊椎动物学复习重点

脊椎动物学复习重点

脊椎动物学复习重点各纲动物进步的特征和适应性特征。

每纲几个重点目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比较鱼纲到哺乳纲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椎体类型的演变。

爬行纲一、名词解释胚膜: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绒毛膜、羊膜、尿囊。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绒毛膜、羊膜、尿囊的卵称为羊膜卵。

为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所具有。

次生腭:爬行动物开始出现,颅底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腭骨以及翼骨共同构成,使内鼻孔后移,解决了呼吸与摄食的矛盾。

颊窝:爬行动物中蝰科蝮亚科蛇类中具有的热能感受器,位于眼和鼻之间的呈三角形的凹陷。

窝内有一薄膜,把窝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

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前肾:脊椎动物肾脏的一种类型,无羊膜动物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羊膜动物胚胎早期出现,但无功能。

由身体前端的几个生肾节形成,前肾小管一端以肾口开口于体腔,一端连于前肾管,在肾口的附近形成血管球。

还没有形成肾小体。

中肾:羊膜动物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由身体中部的几个生肾节形成的,肾口逐渐退化,形成了肾小体。

前肾管形成吴氏管和米氏管。

成体被后肾所代替。

后位肾(opisthonephros):无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是由除前端的几个生肾节以外所有的生肾节形成的,其结构与羊膜动物的中肾相同,肾口逐渐退化,形成了肾小体。

后肾: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由身体后面的生肾节形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肾单位。

二、作图绘羊膜卵胚胎发育模式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10分)要求绘图正确,注明结构包括:绒毛膜、羊膜、尿囊、胚外体腔、胚胎、羊膜腔、卵黄囊等。

三、问答一、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10分)羊膜卵的出现;表皮高度角质化,外被角质鳞;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其中颈椎多枚,第一、二枚分别为寰椎、枢椎,荐椎2枚;五趾型四肢进一步加强;附肢肌肉粗大;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出现真正的泪腺;出现雏形外耳(外耳道)。

(羊膜卵、角质鳞各2分,其它选4项,每项1.5分)二、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具卵黄膜及包裹在卵外的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

动物学脊椎动物复习重点

动物学脊椎动物复习重点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使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使运动的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有利于动物完成定向运动,有利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有利于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

逆行变态: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过很大的变化,使幼体与成体的结构不同,结果幼体一些重要的结构在成体中消失,成体的结构反而比幼体简单。

如海鞘。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特征以及结构)头索动物亚门——鱼(部结构图)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出现明显的头部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撑部分3.出圆口类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捕捉食物,提高营养代能力4.原始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用成体用肺呼吸5.具完善的循环系统6.肾脏代替了肾管7.出圆口类外,出现成对附肢无颌类——圆口纲原始特征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2、无成对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无肾门和总静脉7、胃未分化,肠管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耳具1(盲鳗)或2(七鳃鳗)个半规管。

嗅觉器官为单个的外鼻孔;听觉器官仅有耳;视觉器官为一对眼。

寄生及半寄生的特化性1、口漏斗、角质齿、舌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动。

2、成体具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缘膜),管两侧有鳃孔7个,有球形鳃囊,其背、腹和侧壁长有鳃丝,构成呼吸主体(囊鳃类)。

3、口腔后有1对‘唾腺’,分沁物为抗凝血剂。

鱼纲一、鱼纲的主要特征1. 体形般为纺锤形,体分头、躯干和尾,具皮肤附属物;2. 具有完整的骨骼系统,出现了上、下颌3. 用鳃或鳔呼吸4.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

第二单元 脊椎动物-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第二单元 脊椎动物-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清单

第五单元第一章脊椎动物知识清单1.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6.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7.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8.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鲍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

9.鱼的结构和功能:背鳍,维持身体平衡,防止鱼体侧翻。

胸鳍,维持身体平衡,转换方向。

腹鳍,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

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测线:鱼躯干部两侧各一条测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鳃:是呼吸器官。

气体交换的场所。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新鲜的鱼是鲜红色,不新鲜的为暗红色。

1.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

蝌蚪有尾,用鳃呼吸,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八年级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脊椎动物知识点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索和脊椎的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

在生物学教育中,脊椎动物是不可避免的教学内容,从中学生阶段开始学习,一直到高中或大学深入学习。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生物学课程中的脊椎动物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鱼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也是最为广泛分布和最为丰富的脊椎动物群体之一。

鱼类的特点包括:身体大多呈流线型,有鳞和鳍,用鳃呼吸,通过尾鳍进行游泳等。

常见的鱼类有无颌鱼、硬骨鱼和软骨鱼等。

二、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在不同阶段都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两栖动物的特点是有肺呼吸和皮肤呼吸,肢体适应陆地行走和游泳,个体发育经历水生和陆生两种形态。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蝾螈、蛤蟆、青蛙等。

三、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主要分为龟鳖类、蜥蜴类、蛇类和鳄鱼类等。

爬行动物的特点包括:四肢不同于哺乳动物,身体通常被覆盖着角质鳞片,多为掠食性动物。

爬行动物的群体数量较鱼类和两栖动物减少,但分布范围广泛。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盗猎现象的加剧,很多爬行动物种群面临严重威胁,需要得到守护和呵护。

四、鸟类鸟类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成的羽毛动物,具有翅膀、喙和双足等独特的器官结构,能够飞翔和在地上行走。

鸟类通常分为肉食鸟、食虫鸟、草食鸟等多个类别。

鸟类的复杂行为和鸣声使它们成为了人类生活和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为复杂、最为发达的动物群体之一,它们拥有骨骼、毛发、产乳腺、硬膜等独有的器官和结构。

哺乳动物包括了各种类型,如食肉动物、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海豚和鲸鱼等。

哺乳动物的适应能力和复杂的智力活动使它们成为了自然界中最具有竞争力、适应性和文化特征的物种之一。

总之,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物种之一,它们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习意义。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骨骼全身的骨骼为软骨,脊索终生保留脊柱,头骨(脑颅和咽颅) ,附肢骨骼:分为奇鳍(背、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腹鳍)头骨(组成:脑颅、咽颅和舌弓。

幼体有鳃弓)2、脊柱:两栖类的脊柱比鱼类有较大的分化,由颈椎(1个)、躯干椎(7个)、荐椎(1头骨(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颞窝)脊柱脊椎:特点:首先出现了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为了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鸟类骨骼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满气体的空隙,头骨、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1、头骨:特点:1)全部骨化;2)骨块数量减少。

3)脑颅大;4)颧弓出现:5)次生颚完整等。

2、脊柱:分5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3、带骨及肢骨个)和尾椎组成。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肩带,腰带,附肢骨1、头骨:1)具单一枕髁;2)头骨薄、轻、坚固,颅骨愈为一个整体;3)上下颌极度延伸,构成鸟喙,不着生牙齿4)颅腔大;5)眼窝大,眶间隔发达。

2、脊柱及胸骨、肋骨1)、脊椎分颈椎、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3)前肢骨(典型的五趾型附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4)后肢骨:股骨(大腿骨)、胫骨) 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椎体呈马鞍型。

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5)胸骨发达,隆起的龙骨突。

3、附肢骨:1)肩带:肩胛骨、骨、腓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

乌喙骨、锁骨。

2)腰带:支持后肢及身体。

肌肉圆口类的肌肉相当原始,基本上与文昌鱼相似,由一系列原始的肌节组成,呈∑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闭管式循环。

多数脊索动物为肛后尾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使运动的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有利于动物完成定向运动,有利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有利于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

逆行变态: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过很大的变化,使幼体与成体的结构不同,结果幼体一些重要的结构在成体中消失,成体的结构反而比幼体简单。

如海鞘。

尾索动物亚门——柄海鞘(特征以及结构)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内部结构图)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1.出现明显的头部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撑部分3.出圆口类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捕捉食物,提高营养代谢能力4.原始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用成体用肺呼吸5.具完善的循环系统6.肾脏代替了肾管7.出圆口类外,出现成对附肢无颌类——圆口纲原始特征1、缺乏主动捕食的上、下颌2、无成对偶鳍3、终生保留脊索4、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构成5、肌肉为弓形肌节及肌隔组成6、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无肾门和总静脉7、胃未分化,肠管内有粘膜褶及螺旋瓣(盲沟)8、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体外受精9、五部脑在同一平面,小脑与延脑未分离,内耳具1(盲鳗)或2(七鳃鳗)个半规管。

嗅觉器官为单个的外鼻孔;听觉器官仅有内耳;视觉器官为一对眼。

寄生及半寄生的特化性1、口漏斗、角质齿、舌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动。

2、成体具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缘膜),管两侧有内鳃孔7个,内有球形鳃囊,其背、腹和侧壁长有鳃丝,构成呼吸主体(囊鳃类)。

3、口腔后有1对…唾腺‟,分沁物为抗凝血剂。

鱼纲一、鱼纲的主要特征1. 体形般为纺锤形,体分头、躯干和尾,具皮肤附属物;2. 具有完整的内骨骼系统,出现了上、下颌3. 用鳃或鳔呼吸4.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胸鳍和腹鳍。

5. 有1对鼻孔6.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主要由静脉窦,心房和心室所组成。

7. 脑分化明显,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内耳中具三对半规管。

8. 含N废物通过鳃和中肾排出。

9. 具生殖导管(输精管或输卵管)。

二、比无颌类进步的特点1.具上下颌2.鱼类的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二部组成。

3.从鱼类开始,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4.一对鼻孔,具3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

5.鳃的构造较圆口纲复杂。

鳍式: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录,鳍的拉丁名第一字母代表鳍的类别,(dorsal D-背鳍,anal A-臀鳍,ventral V-腹鳍,pectoral P-胸鳍,caudal C-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表示,分离时以“,”隔开。

例如:鲤鱼:D Ⅲ-Ⅳ-17-22;AⅢ-5-6;P Ⅰ-15-16;V Ⅱ-8-9尾的类型:原尾--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歪尾--尾椎末端弯曲而伸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尾鳍内外均不对称。

见于古代的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正尾--尾椎的末端翘向尾鳍上叶,仅达尾鳍上叶基部,其较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尾鳍在外形上完全对称,见于高等鱼类鳞片盾鳞:板鳃鱼类具有,基板和棘组成,由表皮和真皮形成,类似于高等动物的牙齿硬鳞:硬鳞鱼类具有,来源于真皮,由骨质板和硬鳞质组成,硬鳞紧连成甲胄被覆在鱼体上骨鳞:大多数硬骨鱼具有,由真皮衍生而来,通常是一片圆形或椭圆形,有弹性半透明的薄骨板。

鳞的前缘插入一个由皮肤形成的鳞囊内,陷入真皮,后缘游离,向后突出于鳞囊之外为薄薄的表皮所遮盖,两侧缘为相邻的鳞片覆盖,成复瓦状。

分圆鳞:游离缘光滑圆钝(鲱形目、鲤形目等);栉鳞:游这缘生有小棘或锯齿(鲈形目等)鳞式:Array侧线鳞的数目舌接型侧线系统: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前者一般硬骨鱼类、后者见于软骨鱼类),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面,侧线管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

管壁的上皮组织中具侧线感觉器(由一群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罗伦氏器:位于软骨鱼类的吻部,是特殊的皮肤感受器两栖类两栖类在系统演化上的进步性1. 用肺呼吸,皮肤为辅助呼吸器官,具内鼻孔2. 成体骨骼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自接式颌弓;头骨后端具二个枕髁,躯体骨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五趾型的附肢3. 不完全的双循环:二心房一心室4. 大脑具原脑皮,大脑顶部具分散的神经细胞5. 有可动的眼睑6. 具中耳,听骨(耳柱骨)、鼓室和鼓膜固胸型:左右上喙骨极小,左右上喙骨在腹中线处紧密相连而不重叠,肩带不能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

弧胸型:上喙软骨大,左右上喙软骨彼此重叠,肩带可通过上喙骨左右交错活动。

一、相似于古总鳍鱼类的特征1)头骨全被膜性硬骨所覆盖,这些骨块的数目及排列方式与古总鳍鱼类十分相似。

2)全身被有埋于皮内的鳞板,尤以腹面最发达。

3)具前鳃盖骨和尾有鳍条的尾鳍4)迷齿适于捕食5)左右侧扁二、相似于两栖类的特征1)具五趾型的附肢。

2)具二个枕骨髁。

3)出现耳裂,借以支持陆生动物特有的鼓膜。

4)前、后关节突、肩带与头骨失去联系,适应陆栖。

5)鳃退化,肺发达6)眼向背中移动。

爬行类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1. 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2. 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1. 出现了羊膜卵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无颞孔类:颅骨无颞孔及颞弓,如:龟、鳖目双颞孔类:颅骨两侧具有上、下颞孔,现存的蜥蜴、蛇、鳄等。

合颞孔类:颅骨一侧各有单个颞孔,被眶后骨、鳞骨、颧骨所围,眶后骨和鳞骨构成上颞弓(兽齿类)次生腭(次生硬腭):羊膜动物所具有它在颅骨的底部,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水平突出)和腭骨本身等突起构成的水平隔。

硬腭出现将口腔和鼻腔分开,内鼻孔位置后移,呼吸和食物在咽头处交叉。

皮肤肌和肋间肌是陆生动物所特有。

循环系统心脏: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不发达,动物圆锥退化。

心室出现了不完全的分隔或具完整的室间隔。

肺A弓:从含有静脉血的心室右侧发出,并很快分成左右肺A进入左右肺右体A弓:从含有动脉血的心室左侧发出,它在心脏的出口处分为颈A和锁骨下A,再绕过心脏的右边转向体后左体A弓:从含有混合血的心脏中部发出,它绕过心脏的左边向后而与右体动脉弓汇合成背大A。

静脉包括一对前大静脉、一条后大静脉、一条肝门静脉和一对肾门静脉。

鸟纲一、鸟纲特征(一)鸟类与爬行动物的相似性(原始性特征)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2、鸟类的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同源。

3、爬行类与鸟类的头部较灵活,具单个枕髁。

4、鸟类中的气囊与爬行类肺囊中的气囊相似。

5、具后肾,排泄废物主要为尿酸。

6、都为卵生(羊膜卵),体内受精。

(二)鸟类比爬行动物进步的特征1.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心脏具有二心室、二心房,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3、具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连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5、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在夜间积极活动和在寒冷地区生活。

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恒温是脊椎动物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从爬行类的地上行走到鸟类的空中飞翔,主要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什么?1、减少阻力,加强飞翔具体表现在:体形流线形,前肢特化为翼,神经系统发达,肌肉集中在龙骨上,皮肤薄而松,行双重呼吸,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2、减轻重量具体表现在:骨骼轻而愈合、牙齿退化、具气囊、无膀胱、雌体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

羽毛类型以及区别羽毛的主要功能: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3)使外形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阻力;4)保护皮肤不受损伤;5)其它用处:保护色、警戒色、婚羽、求偶等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

最后1枚胸椎+腰椎(6枚)+荐椎(2枚)+部分尾椎(前5枚)愈合成。

尾综骨:后几块尾椎愈合而成的三角形垂直骨板,尾羽即着生在此骨骼上。

胸廓:胸椎、肋骨和胸骨连成胸廊鸟类的双重呼吸栖止时:靠肋骨的升降,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方式来完成的。

飞翔时:当翼上升时,气囊扩张,空气迅速进入肺和气囊。

部分空气在毛细支气管内进行气体交换,另有一部分空气经中支气管进入气囊。

当翼下降时,气囊受到挤压而收缩,把原来贮存的空气压出,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

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可再次进行气体交换。

动脉:左侧体动脉弓消失,由右体A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静脉:与爬行类基本相似,但具二个特点①肾门V趋于退化;②具尾肠系膜V(为鸟类所特有)双重调节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而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晶体与角膜的距离,而且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为双重调节。

(横纹肌)蛋的形成:卵细胞(主要为卵黄)自喇叭口进入输卵管→输卵管壁中段分泌蛋白质及内外二层壳膜→卵在输卵管移动时,一层薄而柔韧的蛋白形成系带→子宫壁分泌含石灰质的蛋壳→卵钝端的二层壳膜,在蛋产生后形成气室。

鸟类适应飞翔的生活方式在各个器官系统上的结构特点。

1)减轻体重:A、骨骼系统轻而坚固,充满空隙,骨块愈合,具综合荐椎和尾综骨,大多数具龙骨突起。

B、轻便的角质喙代替沉重的牙齿、无膀胱,直肠短,雌体一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卵成熟一个排一个。

2)加强飞翔:A、体形流线形,可减少飞翔时的阻力。

前肢特化为翼,外被羽毛。

颈长而灵活,后肢强大。

B、神经系统发达,特别是中脑(视觉)、小脑(运动中枢),眼具眼睑及瞬膜,视觉具可双重调节功能,具良好的听觉。

C、肌肉集中在龙骨上有利于重心稳定及飞翔时对翅牵引,皮肤薄而松便于肌肉剧烈运动。

D、具气囊、行双重呼吸,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具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哺乳类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1、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胎儿借助特殊的结构——胎盘,与母体相互联系并取得营养,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儿时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体的乳汁哺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