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专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e3b5f36c175f0e7dd13755.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张释之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十岁不得调。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言秦汉之间事,文帝称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乃止。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
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紵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
其后拜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乃许廷尉当。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
张廷尉事景帝岁馀,为淮南王相,犹尚以前过也。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B.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C.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谒者,给天子传达命令的官员,始置于春秋战国,秦汉沿袭,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00dc4b52acfc788ebc999.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効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645b6f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7.png)
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指趁机,其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句中的“因”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遗憾、后悔,其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飞星传恨”一句中的“恨”字词义不同。
C.三秦,项羽灭秦后,以关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因以称三王或其所辖地。
D.子房,是张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无关联。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任命仪式结束,与汉王谦让之后,韩信便简明扼要地给汉王分析了当下的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汉王信心。
B.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
C.汉王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的评价,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展现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乃楚败汉胜一个原因的总结,也隐含汉王自负其胆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5.李华在《鸿门宴》研读中提出“正方:刘邦在鸿门宴上全身而退取决于一文一武两个助手”的辩题,请你以反方辩手的身份,结合两则材料与课文《鸿门宴》,简要陈述批驳正方观点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A.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B.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C.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D.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封建制度的爵位,春秋战国时期有五等封爵,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28dc14ec5da50e2534d7f29.png)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专练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为,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
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常有消渴疾。
与卓氏婚,饶于财。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
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108e07281c758f5f71f6773.png)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 史记 汲黯传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 史记 汲黯传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c8596414195f312b3069a50d.png)
《史记汲黯传》专练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黯多病,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①,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
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
非苦就行②汤辩常在文深小”黯时与汤论议,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
“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③“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
及弘、汤稍益贵,说丞相公孙弘,如发蒙振落耳。
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
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黯同列,或尊用过之。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居无何匈奴者居上。
”上默然。
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④长“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何至令天下骚动,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之人乎!”上默然。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 (节选自《史记·汲黯传》【注】①非苦就行:明知事错还努力去做,以求造就好名声。
②放析就功:肆意增繁律形容极其恐惧拘③重足而立:两脚并拢站立,令破坏汉朝旧制,目的是要成就个人的功绩。
:借。
束而不敢行走。
④贳(shì))分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上民或匿马/马不具/贳马居无何A./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怒欲斩长安令///马不具上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居无何B/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怒欲斩长安令上民或匿马//马不具//C.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欲斩长安令怒上马不具民或匿马从民贳马县官无钱汉发车二万乘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居无何D.////////欲斩长安令/怒.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为皇帝的长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3e3cdb43ba1aa8114531d93c.png)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专练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延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延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形狱,可以逮捕。
因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以指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
文言文阅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题目及参考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题目及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d79c8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d.png)
文言文阅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题目及参考答案译文文言文阅读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题目及参考答案译文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①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②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
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
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③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
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
”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乃请徙释之补谒者()(2)欲见谢()(3)三公九卿尽会立()(4)吾故聊辱廷尉()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2)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2分)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20.王生让张释之跪下结袜带的理由可概括为(2分)21.概括张释之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
(2分)17.(4分)(1)调动,调迁,调任,调职(2)谢罪,请罪(3)会合、会聚、齐聚、聚集(4)故意,特意,所以18.(6分)(1)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国家当前应做的事,(得分点:“朝”:朝见、朝拜,1分;“前”:趋前、走上前,1分,便宜事:国家当前应做的事,或利国利民的事都可以,1分)(2)为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得分点:“奈何”:为什么,1分;“廷”:在朝廷上,1分;使之,补出宾语,1分)19.(2分)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5e5fb29b89680202d82519.png)
文言文阅读(一)一、(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
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
策时在父傍,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
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
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
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及丁家艰...,以孝闻。
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
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
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
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
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
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
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
”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
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
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
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
其年冬,转礼部侍郎。
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
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bfd545acfa1c7ab00cc24.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时,匈奴新大入朝。
上以胡寇为忧,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遣将,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尽给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遂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五日一椎牛, 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座下得康、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那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孝廉..,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司马迁《史记·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门槛,这里指国门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钜鹿于下/今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B.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C.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钜鹿于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D.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胡:我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因其生活在匈奴(胡)东部,故称东胡。
关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多篇)
![关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d6d2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2.png)
关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原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久,召唐让曰让:责备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10.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 冯唐以孝著② 以勇气闻于诸侯B.① 乃复问唐曰②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① 其后会赵王迁立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① 委任而责成功② 蟹六跪而二螯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②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③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④ 上怒,起入禁中⑤ 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⑥ 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45d9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e.png)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
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酷吏列传》(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酷吏列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284e2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1.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酷吏列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汤者,杜人也。
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
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
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①,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
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父死后,汤为长安吏。
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汤至于大吏,内行修也。
通宾客饮食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
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
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②,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
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
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
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
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凌折之。
以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
吾知汤阴事。
”使吏捕案汤左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他奸事。
事辞颇闻。
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
”汤不谢。
于是上使赵禹责汤。
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
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
”遂自杀。
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
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
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
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注】①爰(yuán)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辞的文书。
②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B.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C.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D.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称呼,一般是辅助官员,如大理寺丞、县丞等。
《史记·张释之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张释之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2c8ea50e2524de5187e99.png)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①。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②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⑤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列传》,略有删改)(注释)①廷尉:汉代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
④跸(bì):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⑤当:判决。
11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廷尉乃当之罚金A.已而之细柳军B.久之,以为行已过C.无丝竹之乱耳D.往送之门,戒之曰11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廷尉,天下之平也。
A.盖竹柏影也B.舜发于畎亩之中C.帝感其诚D.急湍甚箭113.翻译下面句子。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11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111.D112.A113.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
(法律是皇帝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
)114.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
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最新版《史记》专题阅读训练之张释之
![最新版《史记》专题阅读训练之张释之](https://img.taocdn.com/s3/m/8ac208a476a20029bd642dbc.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丙汉所以兴者久之。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薅,尉尽不能对。
虎屡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麈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文帝乃止不拜啬夫。
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
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岀,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令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洗之则已令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上曰:“廷尉当是也。
”后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B.孝文是汉文帝的庙号,他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苏秦列传》 专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 苏秦列传》 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b1da4df0284ac850ad02426b.png)
《史记苏秦列传》专练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
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当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观之、期年,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乃东之赵。
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
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说燕文侯,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
赵王曰:“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
”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匹,以约诸侯。
于是说韩宣王,又说魏襄王,东说齐宣王,西南说楚威王,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石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威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
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仕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A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C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似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D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辩士是指以辩才出众之士,比如春秋时期的晏子、战国时期的邹忌、淳于髡,专门为君王出谋划策,以卓越的辩才为国家的内政外交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专练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延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延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形狱,可以逮捕。
因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以指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
文中“长者”指身份显贵的人。
C.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
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之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
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
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
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4分)(2)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4分)5.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能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
(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
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
“然”表转折,其前断句,排除CD;“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句意完整连贯,指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译文: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
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
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2)C.“又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有误,刀笔吏,指掌文案的官吏,没有主管诉讼的权力。
(3)C.“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分析有误,据原文“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可知,原文是文帝赔罪之后薄太后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
(4)①簿:簿册,登记账目、物品的册子;左右视:向左右看看(东张西望);对:回答。
译文:汉文帝询问上林尉各种禽兽簿册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向左右看看,都不能回答。
②案:按照;弃市:死刑;当:判处。
译文:张释之按照法律规定的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奏请判处死刑。
(5)据原文“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可知,张释之用绛侯、东阳侯的例子来启发文帝,他们都是议论事情时不善于言谈的人,但都是皇帝的股肱之臣,所以提拔官吏不能仅仅以是否善于言谈为标准;据原文“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可知,他认为如果提拔此人,会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
答案:(1)A(2)C(3)C(4)①汉文帝询问上林尉各种禽兽簿册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向左右看看,都不能回答。
②张释之按照法律规定的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奏请判处死刑。
(5)①提拔官员不应以是否善于言辞为标准;②如果提拔啬夫,会导致天下人争相效仿,形成重言谈轻实际的风气。
参考译文:张释之,南阳堵阳人,字季。
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没有名气,想自动请求免职回家。
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之职。
张释之就谈论起秦、汉之间的事,讲起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兴起的原因。
文帝称好,便提升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皇上参观虎圈。
询问上林尉禽兽册子的情况,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右瞧看,都回答不出来。
看管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上所问的禽兽册子,很详细,想以此来显示自己对答如流犹如回响应声一样无穷。
文帝说:“官吏不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不行!”于是命张释之授予啬夫为上林令。
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说:“是个长者。
”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
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
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
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当时张释之追上去制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
并弹劾他们在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罪,汇报上去。
薄太后知道了这事,文帝摘下帽子赔罪道:“怪我教导儿子不严。
”薄太后这才派使者传令赦免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宫。
文帝因此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授予他为中大夫。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内座前的玉环,被捕,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依照法律中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条文上奏,判处斩首。
皇上勃然大怒道:“那人胡作非为,居然偷盗先帝宗庙中的器物!我交付给廷尉你审理,是想灭他全族,而你却按照通常的法律条文奏请,这不是我用来恭敬承奉先人的本意。
”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按照法令这样判处已经足够了。
况且斩首与灭族同是死罪,但以逆顺轻重的程度为根据。
今日偷盗宗庙的器物便诛灭他的全族,假设愚民偷挖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将又怎样施加给他刑罚呢?”过了一段时间,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批准了廷尉的判决。
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有兄仲同居。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褐者。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卑A.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B.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C.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D.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因为做官十年未升迁,且耗费了哥哥的资财而不安,想辞职回家。
B.因为中郎将袁盎的请求,再加上张释之的学识,文帝任命他为谒者仆射。
C.张释之一味按法律办案,没有将盗高庙坐前玉环者灭族,文帝因此而大怒。
8.王生叫张廷尉给自己结袜带,是想借自己的位高权重来让大家敬重张廷尉。
答案:8.A 9.B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