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一、基础过关

(一)文段选自《》,又称《》,是代表著作,是(朝代)秦国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二)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1.宋之.丁氏()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

4.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得一人之.使()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二、对比阅读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选自《韩非子》)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

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何故.一足()(2)夔一而足.矣()

(3)使为.乐正()(4)家无井而出溉汲.()

(5)及.其家穿井()(6)国人道.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故一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宋之.丁氏学而时习之.

C.有闻.而传之者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哀公问于.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闻夔一足,信乎?

(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阅读两则寓言,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我认为这两则寓言都告诉我们:

乙:你说得真好,这两则寓言故事,不仅对我们的生活有启示,还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丙:听了你们的对话,老师很欣慰。看来,你们也可以做小老师了,教弟弟妹妹这样读寓言:

一、(一)《吕氏春秋》《吕览》先秦杂家战国末吕不韦

(二)1.助词,的2.助词,无具体意义3.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4.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5.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件事6.助词,的

(三)1.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2.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四)《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五)

二、1.(1)原因、缘故(2)足够、够(3)担任、做、当(4)从井里取水(5)等到、待(6)讲述 2. D

3.(1)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2)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4.(1)示例一: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示例二:对于传闻,要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示例三: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在学习中,既要学习探究书本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

(3)读懂篇幅短小的故事,感受凝练的语言、简单的结构;虚构的故事情节;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的运用。读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参考译文: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说:“夔是一个人,因为什么会只有一只脚呢?他没有其他的异常的地方,只是特别通晓音律,尧说:‘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于是任命他为乐正。因此君子说:‘夔有一个就够了,而不是他只有一条腿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