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精)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脾胃系病症PPT课件

脾胃系病症PPT课件
要点]
一、 诊断依据 1.主证: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
痛为特 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 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兼证: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 4.病史: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 有明显的诱因。
8
二、 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常用药: 加减:
18
7.脾胃虚寒证 症状: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 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 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9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
加减:
14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加减:
23
[预防调护] [结 语 ]
24
25
疼痛病位
主要症状特点
胃 痛
真心 痛
胁痛
上腹近心窝 处胃脘部
心,痛常及 心下
胁肋
胃脘部疼痛,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多为隐痛、 胀痛
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痛引 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 情危急
胁肋疼痛为主,伴发热恶寒,或目黄 肤黄,或胸闷太息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辨证要点 脘腹痞闷、纳呆口苦 + 湿热见症
胃病辨证
一 胃气虚证
概 念 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表现·分析
A胃气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食少,胃脘隐 痛喜按,痞胀、食后尤甚
B胃气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嗳气,恶 心,泛呕
C胃虚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面色萎黄, 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四 气滞胃脘证
涵义:指胃脘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 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内伤情志、饮食
外邪或病理产物内 扰
临床表现:
A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走窜,或便秘 B气机走窜:嗳气,肠鸣,矢气 C舌脉:苔厚腻,脉弦
辨证要点:胃胀痛以及气机走窜症状为主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三 脾不统血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 胃脘灼痛拒按、口臭 + 实热见症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脾胃病讲座ppt课件
5.溃疡宜托剂:
先贤云:“形不足者,调之以甘药”,治用小建 中汤或黄芪,桂枝,当可归编辑,课件白PPT芍,乳香,没药等。 25
6.胃脘嘈杂,灼热:
法宜清热温润,用川连5g,酒干姜3g,蒲公英20g, 加九香虫5g,酌用连翘,百合,芦根等。
7.脘腹隐痛:
宜温通降气,用白术,元胡,当归,没药,蚕砂等。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泄肝以安胃)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13
证治分类
本方疏肝理气,用于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柴胡疏肝散: 柴胡(川楝子)--疏肝解郁,柔肝止痛--佛手、延胡索 陈皮、枳壳、香附(苏梗)--理气和中--沉香、旋覆花 川芎—理血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可编辑课件PPT
21
证治分类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黄芪健中汤: 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 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 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备用方--或合良附丸、理中汤
可编辑课件PPT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 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 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脾胃病。
可编辑课件PPT
2
二.诊查要点
1、望舌象
望舌象包括望舌质,舌体,舌苔三部分。舌为心之 苗,舌质的色泽变化,舌体的形态改变,反映人体脏 腑的虚实和气血盛衰。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由胃气的蒸腾所生,有苔质,苔色等变化,反映病位 的浅深,疾病的寒热性质,病邪的进退和胃气的有无 等。
可编辑课件PPT
3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系病症

类证鉴别
胃脘痛
真心痛
腹痛
胁痛
病位 胃脘(胃)
胸(心)
胃脘以下,耻骨 两胁(肝胆) 毛际以上
病机 胃失和降
心脉痹阻
腹中气机紊乱 少阳枢机不利
症状
胃脘疼痛,伴 嗳气、反酸、 上腹痞闷或饿 痛或饱痛
胸前闷痛,压 榨感伴心悸、 气促、手足青 至节、脉结代
脐周或少腹、小 腹疼痛伴肠鸣。 大便失常(或腹 泻或便秘)
两胁胀痛或窜痛刺痛, 或见积块,或见发热、 黄疸,多由气滞、血 瘀、湿热所致
治疗 重调和胃气 重宣痹通阳 重调畅肠道气机 重调达少阳,治从肝 胆
辨证论治
辨寒热
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辨虚实
实证: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虚证: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预防与调摄
胃脘痛患者,要重视饮食与精神方面的调摄。 饮食以少食多餐,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
则,不宜饮酒及过食生冷寒凉、辛辣食物,切忌暴 饮暴食,或饥饱无常。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忧思恼怒 及情绪紧张,注意劳逸结合。
病案分析
黄某,女,53岁,公务员,已婚。 主诉:反复胃脘部疼痛2年 现病史: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
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 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 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 一行。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
病案分析
体格检查:T:37℃,P:96次/分,R:20次/分, BP:120/80mmHg。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 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 苔黄腻,脉弦数。未见其它阳性体征。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 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  ppt课件

PPT课件
2
(一)、 肝与脾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三个方面:
1、消化方面 2、血液方面 3、消化吸收方面
PPT课件
3
1.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输人肠道,帮助脾胃对饮 食物的消化。所以,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 所以说:“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医碥·五脏生克说》)。
“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静则易 郁,必借木气以疏之。土为万物所归,四气具备,而求助于水和 木者尤亟。……故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读医随笔·升降 出入论》)。
会 损 伤 脾 气 。 脾 气 不 足 , 化
饮 食 不 调 , 或 忧 思 太 过 , 就
PPT课件
干补舌冷有溏运下来脾
姜脾淡痛形外化所,阳
、阳苔,寒,无致也虚
之炙。薄喜肢由权。可弱
,甘用白按冷于,临因多
收草理,喜,阳纳床过由
效 甚 捷 。
( )
加 木 香 、 砂 仁 治
中 汤 党 参 、 白 术 、
厚朴、杏仁作为基础方,再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PPT课件
18
等腹上茯缓大之劳
中重证苓无便证倦
气坠若、力稀。太
下,失陈等溏此过
用 补 中 益 气 丸 常 服 之 可 效 。
陷 之 证 。 其 治 当 补 中 益 气 , 升 举 阳 气 。
便 意 频 频 , 或 久 泻 、 脱 肛 , 或 子 宫 脱 垂
无力,均为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证。
PPT课件
11
二、辨脾不统血证
(一)、含义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溢出脉 外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或劳倦伤脾所引起。
PPT课件
12

脾胃病辨证ppt课件

脾胃病辨证ppt课件
辨证要点 纳少腹胀便溏 + 阳虚见症
17
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鉴别
证候 病机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舌象
脉象
脾气虚 脾气亏虚,运化

失职
或浮肿,或消瘦
舌质淡或胖 嫩有齿痕,
苔白润
脉缓弱或沉 细弱或虚大
脾阳虚 证
中气下 陷证
脾阳虚衰,失于
腹痛喜温喜按,肢
温运,阴寒内生
冷尿少等
纳呆腹胀,
辨证要点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
30
一 寒饮停胃证 概 念 寒邪犯胃,胃府失和之证
机制
饮食生冷 脘腹受凉
31
表现·分析 胃脘冷痛拘急,痛势急剧,得热痛减
--- 寒盛胃络拘急 呕恶 --- 胃失和降 吐后痛减 --- 吐后气机得畅 实寒证:面白肢冷,口淡不渴,或泛吐清水 舌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寒饮停胃证
时常拒食,不必勉强之,待病情缓解
41
脾胃病护理 3饮食调护
3.1脾胃虚弱者食补气健脾食物,忌食油 腻,生冷,硬固,壅阻气机之品
3.2湿热蕴脾宜且清热除湿之品,如赤豆, 绿豆等,忌食酒,辛辣,油腻之品
3.3寒湿困脾宜用健脾化湿之品,如山药, 扁豆等
42
脾胃病护理 3饮食调护
3.4胃寒者饮食宜温,忌食生冷瓜果,可饮 用生姜红糖茶,做菜时可适当多加生姜、
Client 제작물 컨펌
4
实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5
胃的生理功能: 仓廪之官 水谷之海 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降、喜润恶燥
概述
6
胃气虚
胃阴虚
虚证
胃阳虚
7
胃热炽盛
寒饮停胃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5噎膈课件PPT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5噎膈课件PPT

分类
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不耐受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 脑血管疾病(原来)
反射性晕厥(神经介导的晕厥)
此类晕厥主要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控制循环系统的 心血管反射对刺激因素出现间歇性的不恰当反应, 引起血管扩张和(或)心动过缓,导致动脉血压 降低及全脑灌注减少
依据诱发因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血管迷走性晕厥 2、情境性晕厥 3、颈动脉窦晕厥 4、不典型晕厥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5噎膈
概述
一、定义:是由于食管狭窄或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 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食而复出的疾 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每为膈 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
二、历史沿革
(一)病因病机 1.膈之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 “三阳结,谓之膈。”
主证:食人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 心烦口干,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矢;
兼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 润降。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3.瘀血内结证
主证: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如赤 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
次兼顾。
三、证治分类 1、痰气交阻证 主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
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 兼证:口干咽燥,大便艰涩; 舌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代表方:启膈散加减。
2.津亏热结证
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如 运动后 排便 排尿后 进食后 咳嗽 其它(吹奏铜管乐器、举重)等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中医脾胃病PPT课件
辨证要点 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
四 气滞胃脘证
涵义:指胃脘气机阻滞,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 肠鸣、矢气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内伤情志、饮食
外邪或病理产物内 扰
临床表现:
A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走窜,或便秘 B气机走窜:嗳气,肠鸣,矢气 C舌脉:苔厚腻,脉弦
辨证要点:胃胀痛以及气机走窜症状为主
表现·分析
头晕目眩 --- 脾虚清阳不升 久泄久痢,便意频数 --- 脾虚清阳下陷 脘腹坠胀,胃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等 --- 脾虚举托无力 脾气虚证:症、舌、脉
辨证要点 内脏下垂 + 脾气虚见症
三 脾不统血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血失统摄之证
机制
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 详见“脾气虚证”
表现·分析
辨证要点 胃脘疼痛 + 实寒见症
二 胃热炽盛证
概 念 胃火亢盛,胃失和降之证
机制
嗜食辛辣 情志不遂
外感
(火)热
胃 和降失职
表现·分析
胃脘灼痛,拒按 --- 胃火亢盛,气血壅滞 口 臭 --- 胃火熏蒸浊气上犯 或消谷善饥 --- 胃纳腐能力过亢 或齿衄,牙龈肿痛 --- 胃火灼伤龈络 实热证 : 渴喜冷饮,便秘尿赤,
因而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
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 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 随证治之。
3、胃阴虚证,用药以轻灵甘凉
胃阴伤之虚证,药量宜轻,大则不易吸收。 凉可清热,不宜药寒而燥湿伤阴。
谢 谢 聆 听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PPT共4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PPT共42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脾胃病证胃痛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一节胃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释义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脘——胃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湿热壅滞证 主证: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 兼证: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3.饮食积滞证 主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
泻后痛减; 兼证:或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诊查要点
• —、诊断依据 •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
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
的症状。 •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
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它伴发 症状,鉴别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
二、病证鉴别 1、胃痛与腹痛
2.腹痛与其它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三、相关检查
1、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 有感染存在;
2、血、尿淀粉酶检查升高多提示急慢性胰腺炎存在; 3、电子胃镜、肠镜,腹腔镜,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X线(全消
化道钡餐、腹部平片、腹部透视等)等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 性质; 4、必要时可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科、妇科疾病以及腹部占位性 病变; 5、胃肠道压力测定有助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诊断。
6,中虚脏寒证 主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
力,气短懒言; 兼证: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寒、热、虚、实、气、血腹痛的区别简表
附:人身背为阳,腹为阴,故腹痛证多偏于寒。从部位来分,
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 久痛多虚,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胁腹、少腹痛多属肝经病证; 脐以上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 脐以下小腹痛多属膀胱及大小肠病证。
二、治疗原则
1、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确立相应治法。
2、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证者,重在 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
上腹部即中脘属太阴,脐腹属少阴,左右为少腹属厥阴,脐下 为小腹属冲任奇经,一般多根据这部位结合病因和证状作出诊 断。除上腹痛已详胃脘痛外,兹分脐腹、少腹、小腹叙述如 下: ,
(一)脐腹痛 脐腹虽属少阴,一般仍包括太阴及大、小肠。痛 时多在脐腹周围,喜手按或温罨,伴见肠鸣,自利,饮食少味, 消化迟钝,舌苔白腻等。这类腹痛,暴痛多由受寒或啖生冷引 起,痛无休止;久痛则为脾肾虚寒,时轻时重。前者宜散寒和 中法,用排气饮(藿香、木香、乌药、厚朴、枳壳、香附、陈 皮、泽泻),寒重加肉桂,亦可用天台乌药散(乌药、高良姜、 小茴香、木香、青皮、槟榔、金铃子、巴豆),但巴豆当慎用; 后者用理中汤(党参、白术、炮姜、甘草),寒重者加附子。虫 积痛亦多见于脐腹,其特征为时痛时止,痛时剧烈难忍,痛过 又饮食如常,兼有形瘦和面色萎黄等证状。治疗有直接杀虫法,
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 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 食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 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2、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 “不痛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3、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 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ppt(精)
概述
• 一、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病名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
腹痛。” (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 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 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血证论》中曰: “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 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 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三、范围
1、腹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内科腹痛常见于西医学 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 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 证施治。
2、凡外科、妇科疾病及内科疾病中的痢疾、积聚等出现的腹痛 应参考相关科目及本书有关章节。
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1.外感时邪 • 2.饮食不节 • 3.情志失调 • 4.阳气素虚
二、病机
外 感
寒凝

热结


气滞
志 因
(血瘀)

饮 食 不
食积 湿热



脏腑失温

脉络失养



病 邪 结 于 腹
脏 腑 经 络 受
气经 机脉 淤痹 滞阻

腹部经络不得舒展

通 则 痛
腹 痛
三、病因病机小结
4.肝郁气滞证 主证: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
时止; 兼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瘀血内停证 主证: 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舌脉:舌质紫黯,脉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三、证治分类 l.寒邪内阻证 主证: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 兼证: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l.辨腹痛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 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热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得凉 痛减者;
气滞: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嗳 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 按,经常夜间加剧;
伤食: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 甚欲便,便后痛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