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物体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轻重》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轻重》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大班科学活动的教案《比轻重》。
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第五章“比较与分类”的内容,具体包括比较物体的轻重、大小、高矮等属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物体轻重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比较,判断物体的轻重。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秤、砝码、各种大小和轻重的物体。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相同的物体,包括轻的和重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秤上,看看它有多重。
2. 讲解:讲解重量的概念,演示如何使用天平秤和砝码进行比较。
3. 示范:教师用天平秤和砝码,比较两件物体的轻重,并解释比较的方法。
4. 动手操作:让幼儿两两一组,用天平秤和砝码,比较他们手中的物体的轻重。
5. 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比较的结果,讨论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6. 练习:让幼儿独立完成一组物体的轻重比较,并记录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比较轻重”板书内容:重量的概念比较的方法判断轻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些物体,用天平秤和砝码,比较它们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答案:幼儿的作业答案将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天平秤和砝码,进行物体的轻重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比较轻重的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的其他属性,如大小、高矮等,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1. 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实践情景时,教师可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玩具、水果、书本等,让幼儿观察并感受它们的轻重差异。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到比较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以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等属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物体属性的比较。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积木、玩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比较记录表,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轻重不同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具,讲解比较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比较。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比较组内物体的属性,并记录在比较记录表上。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列出比较的概念、方法及物体属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2)画一幅比较主题的画,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答案:(1)家长辅助幼儿完成比较记录表。
(2)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创作比较主题的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自然界中的物体进行比较。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发现更多有趣的比较现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 比较知识点总结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一年级上册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妈妈的小帮手比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
(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独立思考。
(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
比较物体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
老师:我们比较完了物体的大小之后,让我们 来看看物体的长短(老师拿出铅笔)请小朋友
们说一说哪只铅笔长,哪只铅笔短。 老师:除了用眼看,我们还可以放在 一起比较一下这两只铅笔该怎么比较 长短呢?指名说一说,若说的不准确
引导:这样比行吗?那该怎么比呢? 也就是比的时候要把铅笔的一端对齐。
老师:刚才我们比较了铅笔的 长短,除了比铅笔的长短, 我们还能比较铅笔的粗细。 那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老 师带的东西里面还有什么可 以用来比较粗细呢?(甘蔗、 玉米)
现在我们来比高矮,请两个小朋友上前面来 比一比。
指名两生上前来,一生站地上,一生站讲台 上
问:他俩谁高谁矮?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不 同意?
——适用于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 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 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 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 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 物品的习惯。
师:原来比高矮的时候两个小朋友要站在同 一高度比才公平。现在再来看一看谁高谁 矮?(教师可以用尺子来比量一下)
B我再找一个小朋友来给某某比一比高矮。 指名一生上前来再比 问:谁高谁矮?
小结:某某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比他比较 高,但和第二个小朋友比他又比较矮,那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知道了铅笔有长有短,小 朋友的个子有高有矮,其实呀生活中有很 多可以比较的东西,除了比长短、比高矮, 我们还可以比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苹果、樱桃
小班科学教案你的身体比一比
小班科学教案你的身体比一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复习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关系,体会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长短、大小、厚薄、轻重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轻重、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会比较轻重、长短、高矮、大小、厚薄、粗细、宽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具: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个教室上课,你高兴吗?你发现这个教室与我们以前的教室有什么不同?生:这个教室大,以前教室小。
这个教室的电视大,以前教室的电视小。
师:哦,这就是在比一比大小。
那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能进行比一比?生:比长短、比高矮、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等。
师: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你学会了什么?比一比,谁上课最遵守纪律,谁最会听课,谁最会发言。
你们做得到吗?二、复习内容师出示实物。
1、比厚薄。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学习的字典,出示字典和计算书。
让生比较厚薄。
还可以比较什么?2、比宽窄。
出示围巾,让生说出比较什么?谁宽谁窄。
还可以比什么?3、比粗细。
出示笔。
让生判断比什么?4、比大小。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出示桔子,这是什么?桔子。
它大吗?不大。
为什么?再出示荔枝?现在它大吗?大。
师小结:只有一个物体不能进行比较,需要两个以上物体才能比出大小。
再出示苹果,让学生判断三种水果,谁最大,谁最小。
师:刚才不论比大小、比厚薄、比宽窄、比粗细,都是几个物体在比?一个物体能进行比较吗?生:没法比。
生:一个物体不能比。
师:必须两个以上才能进行比较。
比轻重。
师:老师最喜欢吃水果了,刚才的桔子和苹果就是老师买的,可是我不知道苹果和桔子谁重?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这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谁重?生:苹果重。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
比一比比较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选择最优的方案,也可以通过比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常见的比较方式,包括比较高矮、长短、轻重等方面。
比较高矮比较高矮是最为直观的比较方式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它们的高度来判断它们的高矮。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人的身高,或者比较不同建筑物的高度。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高度单位,比如人的身高通常使用厘米或者英寸来衡量,建筑物的高度则可能使用米或者英尺来表示。
因此在比较高矮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另外,在比较高矮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对的高低,两个物体的高度比较需要在同一视野中进行。
比较长短比较长短也是一种常见的比较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判断它们的长短。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人的手臂长度,或者比较不同车辆的车长。
与比较高矮类似,不同的物体可能有不同的长度单位。
在比较长度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对的长度,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需要在同一视野中进行。
比较轻重比较轻重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比较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来判断它们的轻重。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食物的重量,或者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千克、克、磅、盎司等。
在比较轻重时同样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另外,比较轻重还需要考虑物体的密度、体积等因素,例如一个小铁块和一个大木块体积相等,但因为密度不同,它们的重量也不同。
比较是一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在比较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物体的单位转换和相对关系,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例如密度、体积等。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比较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比一比》教学设计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8 比一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8 比一比》是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身边常见的事物,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比较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为后续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享和倾听。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不同的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如尺子、绳子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让学生在比较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特征,能够用比较的方法区分不同的物体。
(2)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1)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比较活动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大小、长短、高矮的物品,如铅笔、橡皮、书本、杯子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一比。
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教案
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教案教案标题: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等特征,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比较概念,正确描述和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等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长短不同的铅笔、粗细不同的绳子、高矮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玩具等。
2. 教具:黑板、白板或投影仪,可用于展示图片和绘制示意图。
3. 学生练习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样本,例如一支长铅笔、一根粗绳子、一个高杯子和一个大玩具。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吗?”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等特征。
知识讲解:1. 在黑板、白板或投影仪上,绘制一个表格,分别列出“长短”、“粗细”、“高矮”和“大小”四个标题。
2. 通过示意图或图片,向学生解释每个概念的含义,并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示例物体。
3. 强调每个概念的对比关系,例如长短、粗细等可以用“比较”来描述。
示范操作:1. 给学生发放学生练习用纸和铅笔。
2. 选择一组物体样本,例如两支铅笔,要求学生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短。
3. 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纸上,并用比较的方式描述两支铅笔的长短。
4. 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其他特征,如粗细、高矮、大小等。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组物体样本。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用比较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特征。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大小等特征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能举出一个比你更长的物体吗?”、“你能找到一个比这个杯子更高的物体吗?”等。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教育
• 一、关于量的相关概念 • 1.量
• 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大小、长短高矮、厚薄、粗细、轻 重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量。
• 2。连续量 • 连续量是指需要通过测量来明确的量。要想知道连续量的多少,必须借用测量工具测量才能得出结果,如
3. 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 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幼儿在特定情境的活动中发现物体量的不同,达到认识量的目的。例 如,在让幼儿认识大小时,让幼儿玩盖瓶盖的游戏,看谁盖得快,使幼儿感受瓶盖、瓶口有大有小,逐步摸索 规律。盖瓶盖时,可以把瓶子从大到小排列,把盖子也从大到小排,然后一对一地盖上,速度就快了。又如, 认识粗细时,教师为幼儿准备很多有孔的木珠和粗细不同的绳子,让幼儿玩穿木珠,看看谁穿得又快又多。结 果有的幼儿穿得很快,有的幼儿穿得很慢,有的甚至一粒也没穿上。教师再引导幼儿找找原因,让幼儿发现绳 子有粗有细,从而认识粗与细。再如,教师为幼儿准备天平和若干个小物品,让幼儿两个两个放在天平上 进行比较,观察谁重、谁轻、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 与从序列的数量上可以按 照年龄班分成几个阶段一 样,在每个年龄阶段,也 可以相应安排幼儿学习按 次序规则和按特定规则排 序,但从数学的一般经验 来看,次序规则在先,特 定规则在后。这是因为在 量的比较教学中,幼儿已 经积累了一定的对物体大 小、长短、粗细、高矮等 量的特征区分的相关经验, 按量的次序规则排序实际 上就是幼儿理解量的差异 的一种操作表现。
3.学前儿童感知重量的发展
• (1)3岁左右,幼儿已能感知和判断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 (2)4岁左右,幼儿已基本上能用正确的词汇表示自己对物体的轻重感知和判断。 • (3)5岁左右幼儿判断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并能理解和运用“轻”重等词汇。 • (4)6岁左右:幼儿已具备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费曼学习法-实操 第四步 循环强化
(四) 循 环 强 化
1. 循环加强需要在前面三个步骤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2. 如果对第二三步的复述还不是很满意, 那么就重复二三步骤,不断回顾加强,直至复述效果满意; 3.如果复述结果已经满意,尝试运用更简单精炼的语言概括。
(不断地提炼,会培养你提炼知识精华的能力哦~)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费曼学习法-实操 第五步 反思总结
(五) 反 思 总 结
1. 反思你前面哪个步骤停留时间最长 ;
2. 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之前相关知识基础不牢固 还是这次的某个概念自己理解错了) ; 3.反思你思考的时候在哪里卡住 了, 着重这个地方,再次理解。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备习惯
积
以
极
终
主
为
动
始
分
不
清
断
主
更
次
新
返回
高效学习 模型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
整过程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返回
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全套教案
(案例提示:我和影子捉迷藏)
5、目标的适宜性
(知识小窗: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概述
(一)数概念和运算
(二)集合与模式
(三)分类与统计
(四)几何形体
(五)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六)空间与时间
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思路
一、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
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指除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的,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案例提示:《我长大了》的观察与记录)
案例导入
教师讲解
案例分析
教师讲解
案例分析
第1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一)基本概念
1、模式的基本特性
2、模式的主要类型(知识小窗)
3、模式能力的结构
4、模式与排序的关系(知识小窗)
(二)教学内容
案例导入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第1页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附注(教学方法、活动形式、辅助手段等)
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知识小窗:列乌申娜《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
(二)严密的逻辑性
(三)广泛的应用性
第二节幼儿数学及其价值
一、儿童与数学
(一)数学是儿童感知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需要
(二)数学启蒙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小学一年级比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比较知识点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知识点。
本文将对一年级常见的比较知识点进行介绍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比较大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物体的大小。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比较大小的问题。
比较大小有以下几种方式:1. 利用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物体越大。
例如:3比2大,5比3大,依此类推。
2. 利用数量词:例如“多、少”、“大、小”等。
我们可以说“苹果多,橘子少”、“大象大,小鸟小”。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大小的比较。
例如:“这只狼很大,那只狼很小”。
二、比较长短除了比较大小外,我们还需要比较物体的长短。
比较长短有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将两个物体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条线的长度,或者两个铅笔的长度。
2. 利用长度词:我们可以使用长度词,如“长、短”来进行比较。
例如:“这支笔很长,那支笔很短”。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长短的比较。
例如:“这个绳子长,那个绳子短”。
三、比较重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比较物体的重量。
比较重量有以下几种方式:1. 使用数字:数字可以直接表示物体的重量大小。
例如:“这个箱子10千克,那个箱子20千克”。
2. 使用重量单位:我们可以使用重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如“千克、克、斤”等。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重量的比较。
例如:“这个西瓜很重,那个苹果很轻”。
四、比较高矮除了以上的比较知识点外,我们还需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
比较高矮有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比较:我们可以将两个物体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人的身高。
2. 利用身高词:我们可以使用身高词来进行比较,如“高、矮”。
例如:“他比我高一些”。
3. 使用形容词:形容词也可以用来表达高矮的比较。
例如:“这个楼房很高,那个房子很矮”。
五、比较快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比较物体速度快慢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学设计青岛版一年级数学《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内在联系: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难点:学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关键: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等自主活动。
教学时间:6课时分类与比较------------5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教学措施:1、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互补,使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2、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注意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
3、教学中,要注意低等生的操作活动,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能正确操作,努力使自己提高思考能力,操作能力,熟练的进行分类和比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帮妈妈整理衣服,课本19-20页分类。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前儿童量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 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是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 较的过程。用来作为计量的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如米是 长度的计量单位。用一个计量单位去计量某一个量,结果得 到这个量含有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量的 量数。
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两种。直接计量指把要计 量的量直接同计量单位进行比较而得出量数的方法。如用磅 秤称人体的重量等。在幼儿园只涉及直接计量,儿童接触到 的正式量具有温度计、尺子、天平等。学前期主要是让儿童 学习自然测量,即利用各种自然物(小棍、绳子、纸条等) 作计量单位对物体量进行直接计量。
二、 儿童量概念的发展及年龄特点
1 学前儿童感知量的发展过程
(1) 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 从绝对到相对。 (3) 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2 学前儿童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3~4岁儿童一般已能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差异,也能用 相应的词汇来表示。但对于其他量的差异还不能认识,也不 会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
3 排序的教育方法
(1) 教儿童按照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 等量的差异排序。
(2)教儿童按一定规律排序。按一定规律排序是排序的 另外一种形式,也可称为模式排序。
(三) 感知体验量的守恒活动
体验量的守恒是大班量概念的一项教育内容。感知、体验 量的守恒包括感知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几方面的 内容。通过感知量的守恒,培养幼儿的量的守恒的观念,以 促进幼儿判断推理能力及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图8-5
2 排序活动的意义
(1) 排序有助于儿童理解抽象的数概念。排序是儿童理 解数序的基础。排序活动能促进儿童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 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思维能力正是儿童形成抽象数概念 必须具备的。
幼儿量概念的数学教案
幼儿量概念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量的特征,并能进行比较。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量的差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和区分不同的量概念,如大小、长短、粗细等。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比较物体的量,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达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各种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不同的实物,如积木、绳子、杯子、书等。
2、自制的量的比较卡片。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大小不同的苹果、长短不同的铅笔等,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
2、认识大小(1)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球,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请幼儿从一堆玩具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玩具。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动物、水果等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
3、认识长短(1)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2)让幼儿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
(3)组织幼儿进行“排排队”游戏,将长短不同的积木按照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4、认识粗细(1)展示两根粗细不同的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粗细。
(2)让幼儿从一堆铅笔中找出最粗的和最细的铅笔。
(3)请幼儿用手摸一摸粗细不同的圆柱物体,感受粗细的差异。
5、认识高矮(1)请两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让其他幼儿说一说谁高,谁矮。
(2)比较教室里的桌椅、柜子等物品的高矮。
(3)组织幼儿进行“搭高楼”游戏,比一比谁搭的楼最高。
6、认识厚薄(1)拿出两本书,一本厚,一本薄,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厚薄。
(2)让幼儿在一堆衣服中找出最厚的和最薄的衣服。
(3)通过多媒体展示厚薄不同的物品图片,让幼儿进行判断。
儿童“量的比较”核心经验要点及其学习与发展特点
儿童“量的比较”核心经验要点及其学习与发展特点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一般可以分为连续量和不连续量。
不连续量也叫分离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多少的量;连续量也叫相关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比较是指根据某些具体属性建立两个或两组物品间的关系,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个体思维的基本过程。
对学前儿童而言,学会正确地比较是其数学学习所应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
量的比较既包含不连续量的比较,也包含连续量的比较。
其中,不连续量的比较是指对两个集合元素数量多少的比较,一般采用重叠、并放、连线的方法一一对应地进行。
由于数量比较通常放在“数概念”的范畴,因此本文不作重点讨论。
连续量的比较是指对物体的属性――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快慢等进行的比较。
在学前期,儿童所要认识和比较的通常就是以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连续量。
因此,本文所涉及的“量的比较”主要就是指连续量的比较。
一、“量的比较”核心经验的要点1.确定属性是进行量的比较的重要前提在量的比较中,即使是同一物体,也有许多不同的属性可以比较,因此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是进行量的比较的重要前提。
对于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远近、快慢等量的属性,我们要从数学概念的角度把它们界定清楚,尤其是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都涉及物体的长度,如果教师给儿童的相关概念知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就会造成儿童对物体各种长度认识上的局限。
在此,我们有必要把这些概念分辨清楚:长短是指物体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高矮是指物体在一水平线上从下到上距离的长度;宽窄是指物体横面边长的长度;粗细是指横截面直径(或半径)的长度;厚薄是指扁平物体上下面之间的长度。
在让儿童进行量的比较时,教具的选用很重要。
首先,应只突出某种量的比较,便于儿童正确判断和区分。
例如,认识物体的粗细时,应选用粗细不同而高矮相同的两个物体;认识厚薄时,应选用厚薄不一样而长和宽一样的两个物体。
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第七章幼儿比较与测量概念的发展与学习
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趋势、比较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幼儿测量概念发展 的特点,分别了解幼儿相关概念的发展特点
掌握有关量的比较概念、测量概念的学习与活动的设计 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享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幼儿量的比较概念、 测量概念的学习与活动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 有关量的比较概念的学习与活动设计 一、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 (一)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1、目测比较 2、触摸觉比较 3、运动觉感知比较 (二) 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 (三) 运用发现法认识物体的量 (四) 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五) 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教师分析
思考与练习 1、何谓自然测量?举例说明自然测量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排序?排序有哪几种形式?试以一种形式的排序为例设计一则集 体教学活动。 3、说一说下面几个孩子处于测量发展的哪个阶段: (1) 蒙蒙说:“我的笔比你的长。” (2) 朵朵、小俊把沙子在各种小桶、瓶子之间倒来倒去。 (3) 瑶瑶说她的两只鞋子拼起来才和爸爸的鞋子一样长。 4、田老师想为她的班级准备一些发展孩子测量能力的材料,你能为她提供 一些建议吗?
第 2页
教师分析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三、 使用任意单位 四、 认识到标准单位必要性 五、 使用标准单位
(知识小窗:表 7-1 测量概念的发展阶段)
附注(教学方法、 活动形式、辅助手 段等)
第五节 有关测量概念的学习与活动设计 一、 示范讲解的方法 二、 实践操作的方法
(案例提示:会变的正方体(大班))
练习与实践
第 3页
1幼儿认识空间量的教学建议2设计动儿科学游戏应考虑的问题
1幼儿认识空间量的教学建议2设计动儿科学游戏应考虑的问题一、幼儿认识空间量的教学建议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目测比较、触摸觉比较、运动觉感知比较;(2)运用重叠、并放法比较物体的量;(3)运用发现法认识事物的量;(4)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5)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教学注意要点:①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物。
让幼儿确定哪两个物体比比什么,不能只出示一个物体。
②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教师通过物的比较去帮助儿童体会量的相对性。
让儿童进行两的比较时,应该通过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去帮助儿童认识量的相对性。
③教具的选择与使用要正确。
④应注意教具的摆放。
2.量的排序的教育(1)定义: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2)意义①排序有助于学习计数;②排序能帮助幼儿认识数的顺序,建立数序的概念;③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3)幼儿的排序方式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②按规则排序;③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和宽窄等;④按数排序。
(4)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与特点①幼儿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实物数量的排序——抽象的数字排序;②注意幼儿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5)量的排序的教育①利用教学玩具学习排序;②按范例和口头指示排序;③向幼儿说明排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A.明确排序的方向。
B.明确排序的起始线。
C.明确排序的规则。
④引导幼儿自由排序:幼儿自由排序时,教师不要干预,只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帮助。
⑤指导幼儿寻找简便的排序方法:目测既费时又易混淆,鼓励幼儿寻找简便的方法。
⑥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传递和双重的关系。
二、设计动儿科学游戏应考虑的问题为了使科学游戏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选择、编制和组织科学游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游戏时,首先要保证游戏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准确,难度适中,符合科学教育目的的要求及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幼儿数学教学中对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要求
(5) 教具的选择和使用要正确
(6) 明确区分量的排序和模式排序
排序: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分为:按次序规则排序和按特定规则排序。它建立在量的比较基础上。
(7)利用变式感知体验量的守恒
自然测量——幼儿园主要学习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中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比较;6左右正逆排序;体验量的相对性
大班:轻重、容积比较;10左右正逆排序;体验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感知量的守恒
三、量的比较设计要点
(1)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目测、触摸觉、运动觉-掂、提)
(2) 运用发现和寻找的方法感知物体量的差异
(3) 运用游戏法巩固对量的认识
四、幼儿长度测量的学习路径
(1)能把长度单位首尾相接地排在一起
(2)重复使用一个单位进行测量;能在测量单位的大小与其数量之间建立明确的相关
(3)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4)理解零点在尺子上的意义,以及实践
(2) 关键性测量技能要重点演示和强化
幼儿数学教学中对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要求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 量
不连续量(分离量)和连续量(相关量,如:长度、面积、体积)
幼儿认识的通常是连续量。如:多少、大小、长短、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远近。
长短——物体两端之间距离的长度
高矮——物体在一水平线上从下到上距离的长度
宽窄——物体横面边长的长度
粗细——横截面直径(半径)的长度
厚薄——扁平物体上下面之间的长度
二、量的比较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我们比较完了物体的大小之后,让我们 来看看物体的长短(老师拿出铅笔)请小朋友
们说一说哪只铅笔长,哪只铅笔短。 老师:除了用眼看,我们还可以放在 一起比较一下这两只铅笔该怎么比较 长短呢?指名说一说,若说的不准确
引导:这样比行吗?那该怎么比呢? 也就是比的时候要把铅笔的一端对齐。
——适用于中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 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 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 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 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 物品的习惯。
现在小朋友们一手托着数学书,一手托着练 习本,象老师这样感觉一下,谁来说一说 你有什么感觉?(指名2-3人,有同样感觉 的小朋友点点头)
师:用手掂一掂,我们就会觉得练习本比较 轻,数学书比较沉,也可以说数学书比较 重。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比较,小朋 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观察很仔细。 那么应请小朋友们回到家以后选 择几样东西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 知识进行比较。明天再告诉老师 你比较的结果,好吗?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苹果、樱桃
长短不同的铅笔
积木若干个(塑料、木制)
玉米、甘蔗
返回
物 体
物 体
物 体
物 体
物 体
活 动
的 轻 重
的 高 矮
的 粗 细
的 长 短
的 大 小
过 程
:
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 么?(苹果、樱桃、番茄)谁能告诉老师, 老师手里最大的什么,最小的是什么? (小朋友们回答)
师:原来比高矮的时候两个小朋友要站在同 一高度比才公平。现在再来看一看谁高谁 矮?(教师可以用尺子来比量一下)
B我再找一个小朋友来给某某比一比高矮。 指名一生上前来再比 问:谁高谁矮?
小结:某某小朋友和第一个小朋友比他比较 高,但和第二个小朋友比他又比较矮,那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知道了铅笔有长有短,小 朋友的个子有高有矮,其实呀生活中有很 多可以比较的东西,除了比长短、比高矮, 我们还可以比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老师:刚才我们比较了铅笔的 长短,除了比铅笔的长短, 我们还能比较铅笔的粗细。 那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老 师带的东西里面还有什么可 以用来比较粗细呢?(甘蔗、 玉米)
现在我们来比高矮,请两个小朋友上前面来 比一比。
指名两生上前来,一生站地上,一生站讲台 上
问:他俩谁高谁矮?你们同意吗?为什么不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