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专题讲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中心小学预防传染病专题讲座

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预防传染病的环节: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一、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疫苗注射,就可能感染麻疹。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②隔离患者。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以病毒在唾液中飞沫传播为主。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④药物预防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预防:①搞好预防接种。②加强社会性的宣传管理工作。③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治疗肺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直接从人传播给人,生存于鼻腔或咽喉粘膜上的病毒,因咳嗽、打喷嚏和粘液一同飞散在空气中,侵入别人的鼻腔、咽喉而传染。

此病的症状是起病急,剧烈头痛,畏寒,发热,全身酸痛、无力,全身症状较重。

预防:①预防流感的最佳途径就是接种疫苗。②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都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③在流感流行期间,少到人多的地方去,不访亲探友,不去公共场所,更不要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减少集会。外出戴口罩。④搞好室内外卫生,常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湿式扫除,防止尘土飞扬,被褥经常曝晒。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5、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①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垂直传播。②医源性传播。③密切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

预防:病毒性肝炎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甲型肝炎,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工生,粪便管理等,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对学龄前儿童和密切接触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6、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预防:易感人群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

预防:①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②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③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8、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往多见于冬春季,近来则常见于春夏之交。因其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广发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发疹前后7天有传染性。患者在传染期间应被隔离。患病后产生免疫力。

防治措施。①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②接触风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预防效果。③发现病人后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