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韦伯新教伦理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 崔竞争 雷瑞鹏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83-8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8期
主题词: 韦伯 宗教伦理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精神
摘要: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以独有的认识视角,理性分析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潜滋生长。
新教伦理赋予经商逐利的伦理根源,为资本逐利本性提供了心理驱动和道德能量;入世禁欲精神及恪守天职的伦理生活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而成为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动力。
哲学系本科课表
29人
1—2 3—4 星期一 5—6 7—8 9—10 1—2 3—4 星期二 5—6 7—8 9—10 1—2 3—4 星期三 5—6 7—8
伦理学
11-12,14-20
邵华
东十二楼2306
基础英语(二) 2-12 14-19 王宇红 东九楼A313
中世纪哲学 逻辑学 1-12
1-12 徐敏
闻俊
东九楼D305
东九楼D305
9—12 VB语言程序设计上机 3-11单周,14-17,20 1—2 3—4 星期四 5—6 7—8 9—10 形势与政策 15(合外语) 东十二楼J2301; 1—2 3—4 星期五 5—6 7—8 1—2 3—4 星期六 5—6 8--9 11—12 英语导学 6 科技楼104 (留学英语) 1—2 星期日 3—4 5—6 9—12
中国文学14-20 伦理学 14-20
谢超凡
东九楼D305
东九楼D305 中心操场
东九楼D305
体育(二)1-12,14-17
中国哲学史(一) 3-10
东九楼D307 东九楼A314
基础英语(二)2-12 14-19
政治学原理 10-12,14-19 东校区机房 中国文学14-20 东九楼D206
覃梅
32 讲课3(肖艳讲师)
中国语文 32/2.0(上课22,课外10)(张跃生副教授,邹哲承副教授) 政治学原理 40/2.5 (36+实验4)(覃梅讲师) 伦理学 48/3.0 (44+实验4)(邵华讲师) 中世纪哲学 48/3.0(闻俊讲师)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
专业班星 期 节次
哲学1101 中国语文 1-11 (合外语系) 东十二楼J2401 中国哲学史(一) 3-10 世界文学1-8 谭杉杉 廖晓炜,唐琳 东九楼D305 东十二楼2306
希望人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随想
作者: 董尚文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价值论;本体论;随想;人学;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天人之际
摘要:欣悉段德智教授承担的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由人民出版社以《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冠名公开出版,笔者为之颇感高兴!因为这本曾被鉴定专家说成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新著早就撩拨了笔者探知究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DOC)
哲学系一、基本概况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国内一支年青而充满活力的专业哲学系。
1970年原华中工学院在全国理工科大学率先创办文科,哲学学科亦在其中;1980年成立哲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哲学系,实行系、所合并的建制,2000年高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哲学本科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收哲学本科生。
自成立专业哲学系以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发展。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基地,除了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外,已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哲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分别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既有欧阳康教授、邓晓芒教授等领军性的学术大师,又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青年学者。
本系教师中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1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在哲学系现有25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教师比例的90%以上。
二、学科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哲学系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欧阳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社会认识论、社会信息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与国际哲学界同一研究方向的对话与互动,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以王晓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名称:6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8)
1.历史合力论
2.物质与意识
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评价与知识
二、简答(4×15)
1.简论哲学的一般发展规律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3.如何理解人类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开端
4.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
三、论述(2×25)
1.如何理解“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
2.试论“第二个结合”的哲学依据。
哲学系本科课表
(合新闻,广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5 东十二楼J2414 (合英语日语) 英语 4-18 东九楼A314
古希腊哲学 4-11 高秉江
东十二楼2309 (合英语日语)
古代汉语 12-18 黄仁瑄
东十二楼23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18 东十二楼J2315 大学体育(一)4-18 东校区操场
东九楼D206
微积分(三)4-16 东九楼C201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雷瑞鹏 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27——3
古希腊哲学 4-11 东九楼D317
9—10 形势与政策 15 东十二楼J2301 (合英语日语) 1—2 3—4 星期五 5—6 7—8 9—10 1—2 星期六 3—4 5—6 7—8 1—2 3—4 星期日 5—6 7—8 9—12
备注 考试安排:13周考试科目:古希腊哲学。19周考试科目:英语(一)19周日晚; 微积分(三)19周三下午;古代汉语;哲学导 论。 计算机基础 16周日上午;中国近代史纲要 17周日下午; 制表人: 制表人:刘雅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8752403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古希腊哲学 4-11 8-16双周 8-16双周 东校区机房上机 东校区机房上机 古代汉语 12-18 东九楼D206
10 课
1115
16
17
18
19
考试
20
21
22
教学进程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 分
大学英语(一) 56/3.5() 古代汉语48/3(黄仁瑄副教授) 哲学导论48/3(实验4)(黄其洪讲师) 古希腊哲学48/3(高秉江教授) 军事训练 2周 微积分(三)80/5(刘显明讲师)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初试试题真题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 分)
1.本体论。
2.自然规律
3.英雄史观。
4.真理与谬误。
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二、简答(每小题15 分,共60分)
1.为什么哲学是最根本的方法?
2. 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3.生产力标准的合理性。
4.为什么人类实践活动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
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50 分)
1.“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
2.历史的主动性精神的哲学内涵。
华科哲学学院
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国内一支年青而充满活力的专业哲学系。
1970年,原华中工学院在全国理工科大学率先创办文科,哲学学科亦在其中;1980年成立哲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哲学系,实行系、所合并的建制,其时以培养哲学硕士和承担全校部分公共政治理论课为其主要职能;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设置哲学本科专业,2001年正式招收哲学本科生;2003年,将原先承担的部分公共政治理论课职能分流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后,成为一个纯粹的专业哲学教育与科研单位。
自成立专业哲学系以降不到十年的时间,本学科取得了迅速发展。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基地,除了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外,已发展成为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位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此外,哲学系还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一个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皆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7人,讲师10人,既有欧阳康、邓晓芒等领军性的学术大师,又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青年学者。
本系教师中入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现有23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1人,占教师比例的90%。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整体科研实力较强,现以倡主流、创交叉、重国际合作、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为特色。
既欢迎海内外同仁来我系工作和讲学,也欢迎海内外学子报考我系本科、硕士和博士。
哲学系本次拟接收推免生人数不超过总招生人数的15%。
现任系领导:系主任:张廷国副系主任:董尚文、雷瑞鹏欧阳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民族精神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入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2014年哲学系硕士生拟录取名单_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哲学系硕士生拟录取名单考生姓名原报考专业复试专业初试成绩初试60%复试成绩复试40%吴凡马哲马哲3754583.333.32陈柳马哲马哲35742.8488.335.32磨胤伶马哲马哲36243.4485.334.12张焱马哲马哲35342.3682.633.04石小婵马哲马哲36043.27931.6崔志恒马哲马哲33139.728032麻莉雅中哲中哲35642.7281.732.68李格非中哲中哲31037.292.1036.84陈晨中哲中哲38345.9668.327.32杨丽恒中哲中哲34541.461.6024.64郑建锋外哲外哲41249.4488.7035.48李晓光外哲外哲37444.8885.7034.28何明欣外哲外哲33540.286.2034.48郭昊航外哲外哲31137.3284.9033.96谢先子外哲外哲31137.3282.7033.08沈廉程外哲外哲29635.5280.0032姜卵卵中哲外哲36043.253.621.44郭裕希伦理伦理38646.3290.6036.24余庆伦理伦理33840.5686.8034.72叶丽伦理伦理33540.282.6033.04周敏马哲伦理36143.3270.628.24凌珑宗教宗教41149.3290.3036.12帅宇华宗教宗教28233.848132.4赵楠楠宗教宗教29935.8871.328.52冀朋科哲科哲33540.284.633.84张媛婧科哲科哲30336.3687.635.04石芙荣科哲科哲28734.448032邓静荷伦理科哲32138.5268.3027.32江朋马哲科哲29835.766927.6刘东琪(推免)马哲杨胜莉(推免)马哲王娟(推免)外哲晏晓建(推免)外哲蔡小金(推免)伦理黄讷敏(保返)伦理彭婷婷伦理29435.286827.2张珊珊马哲32739.245421.6文章来源:华中科大考研网(),更多华中科大考研相关信息和资料请关注文彦考研论坛。
“他们全都是罪人”——康德对“趋恶的倾向”的普遍性的证明
作者简介:袁辉(1983—),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讲师。
基金项目:2019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一流文科建设项目“德国哲学研究”。
①除《纯粹理性批判》采用B版页码外,本文有关康德著作的引用使用普鲁士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的卷数和页码。
例如,GMS 4:429=《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全集第4卷,第429页。
译文参考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有改动。
文中所涉及引用著作的缩写及对应中文名、书名如下:Prolegomena=《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GMS=《道德形而上学奠基》(Grundlegung zurMetaphysik der Sitten ),KpV=《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KU =《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 ),Rel.=《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ßen Vernunft ),MS=《道德形而上学》(Metaphysik der Sitten )。
“他们全都是罪人”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袁辉——康德对“趋恶的倾向”的普遍性的证明摘要:康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趋恶的倾向,却没有为这种倾向的普遍性提供明确的证明。
他的人类学观察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善恶源于理智世界的意念,判断意念的根据在于现象世界是否存在抵抗德性的感性阻碍。
根据批判哲学理智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划分,人的认识局限于现象世界,因此人类学只能观察到经验世界中抵抗德性的感性阻碍,不能观察到理智世界善的意念,因此人类学经验中的每个人都有抵抗德性的感性阻碍,由此可以推知每个人都有趋恶的倾向。
关键词:康德;趋恶的倾向;人类学;道德判断中图分类号:B51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0)07-0088-06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同时基督教原罪思想影响,它也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话题之一。
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批判与论争卫才胜
Mar.,2012Vol.20No.3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12年3月第20卷第3期收稿日期:2012-01-10作者简介:卫才胜(1971—),男,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
摘要: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温纳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温纳的批判引起了学者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中相关问题的论争。
通过批判和论争,将加深人们对技术社会建构论的认识,推动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发展。
关键词:温纳;技术;社会建构论;批判;论争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2)03-0078-04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批判与论争卫才胜(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一、技术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技术哲学的前沿思想,它最初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纲领。
科学知识社会学源于英国的爱丁堡学派,这个学派提出了著名的“强纲领”。
“强纲领”由四个基本信念即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构成。
因果性是指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寻找知识的社会和非社会因素的成因;公正性是指知识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应该保持平等和公正的态度;对称性是指用同一些原因类型来说明真实和虚假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自然原因来解释科学知识的成功,而应该用社会原因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失败;反身性是指一种学说的说明模式应该适合于自身。
这一纲领总的意思是指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各种人类知识,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建构过程之中的信念。
所有这些信念都是相对的、由社会决定的,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中的人们基于不同类型的利益进行协商的结果。
“强纲领”打破了科学知识是客观中性的神话,它表明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一样是相对的,是由社会建构和决定的,都要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形塑。
把建构主义思想从科学引入技术的是比克和平齐,他们认为在科学知识研究中所运用的社会建构主义的方法可以为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技术也和科学一样,由不同的社会群体赋予其意义。
简论“学术异化”现象
The Research of Academic Estrangement 作者: 王晓升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中原文化研究
页码: 28-34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学术研究;异化;政治权力;经济权力
摘要:社会生活中包含了三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领域:经济领域、政治权力领域和公共(文化)领域。
文化领域中那些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价值中立的。
但是,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经济领域和权力领域会干扰文化领域,经济领域和权力领域对于学术研究领域的干扰导致了学术异化的现象。
当政治权力领域干扰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时候,学术研究领域和政治权力领域的互动关系被破坏,真理往往会屈服于权力。
经济领域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干扰在于人们按照经济的标准来衡量和管理学术,学者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真理。
当然,即使没有权力领域和经济领域对学术领域的干扰,学术领域也会由于自身的信息不对称、假问题的研究以及形式化的研究而导致学术的异化。
图像的呈现——胡塞尔图像意识现象学浅析
Appearing of Image -A brief analysis of image-consciousness Phenomenology of Husserl 作者: 黄子明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97-9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意向性;图像意识;感知;想象
摘要:图像意识是多层次意向相交叠的意向活动。
胡塞尔的图像意识理论中包含的三个客体,即图像事物、图像客体和图像主题,相互间存在不同的关系。
这三个客体的意向分别属于感知、图像和想象的意向活动。
图像客体的呈现奠基于对图像事物的感知、借助于对图像主题的想象,图像意识属于一种“感知性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系一、基本概况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国内一支年青而充满活力的专业哲学系。
1970年原华中工学院在全国理工科大学率先创办文科,哲学学科亦在其中;1980年成立哲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哲学系,实行系、所合并的建制,2000年高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哲学本科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收哲学本科生。
自成立专业哲学系以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发展。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基地,除了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外,已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哲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分别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既有欧阳康教授、邓晓芒教授等领军性的学术大师,又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青年学者。
本系教师中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1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在哲学系现有25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教师比例的90%以上。
二、学科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哲学系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欧阳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社会认识论、社会信息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与国际哲学界同一研究方向的对话与互动,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以王晓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外国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邓晓芒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德国古典哲学领域,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其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何卫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解释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具有很大影响;以张廷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现象学的研究,尤其是在应用现象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李耀南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界的肯定,并应邀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学;取得本学科方向在易学领域出版了多部著作,受到了国内哲学界的高度赞誉。
伦理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韩东屏教授和程新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伦理学和价值哲学研究,本学科在生命伦理学研究领域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影响。
宗教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董尚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基督教哲学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哲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万小龙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哲学,并取得了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以陈刚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心灵哲学的研究,在国内哲学界有一定影响,在非还原物理主义方面主张形式实在论和知觉二重论,形成鲜明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在哲学界产生一定影响。
三、学术与组织机构哲学系目前设有六个学术研究中心:1.生存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
2.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康教授。
3.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韩东屏教授。
4.过程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刚教授。
5.应用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廷国教授。
6.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邓晓芒教授。
哲学系除设置行政办公室、资料室外,另设五个教研室:1.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张建华博士。
2.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唐琳副教授3.外国哲学与宗教学教研室,主任:闻骏博士。
4.伦理学教研室,主任:韩东屏教授。
5.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主任:万小龙教授。
哲学系现任领导情况:1.主任:雷瑞鹏副教授。
2.副主任:张建华博士;廖晓炜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整体科研实力较强,现以倡主流、创交叉、重国际合作、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为特色。
既欢迎海内外同仁来我系工作、访学,也欢迎海内外学子来我系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哲学系本年度暂且不接受博士推免生或直攻博生。
四、博士生导师简介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德国哲学》主编。
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
主要研究方向是德国古典哲学。
欧阳康:男,1953年6月生,四川资阳人,二级教授,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民族精神研究院副院长,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成果获奖,十数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合作和讲学。
主讲教育部大学视频公开课“哲学导论”和精品资源课“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社会认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韩东屏:男,1954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6、7、8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孔子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
1982年-2001年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2001年调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是伦理学、价值哲学、人生哲学、文化哲学、制度哲学。
何卫平:男,1958年生,湖北武汉人,哲学博士。
2001年7月-2002年7月受费曼项目资助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IUC)作访问学者,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到德国海德堡大学作访问学者。
曾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编委,《中国诠释学》编委、《哲学评论》编委,研究方向为德国现代哲学,尤专于哲学解释学,涵盖现象学、存在哲学。
王晓升:男,1962年6月生,江苏省大丰县人,1981-1988厦门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6-1997年英国利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02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
中华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李耀南:男,1962年10月生,湖北蕲春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以及中国美学。
张廷国:男,1962年11月生,河南开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治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系主任,“应用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编委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
陈刚:男,1964年4月生,湖北鄂州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科学史科学哲学系,获M.Phil.学位;1991-1995年西安大略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课程学习,2006年牛津大学哲学系进修,2008-9作为John Templeton Fellow在美国Calvin College做研究。
目前担任中国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当代哲学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武汉过程哲学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
万小龙:男,1964年4月生,哲学博士,理学学士。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逻辑与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马克思主义工程“科学技术哲学”首席专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主任助理。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逻辑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应用认识论中心博士后。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信息与科学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大学教育部科学哲学重点基地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力学的历史与哲学、科学哲学与逻辑分析哲学、科技与人文。
董尚文:男,1965年4月生,湖北潜江人,1984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爱智之学,曾先后于该校获得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湖北省宗教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宗教学和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宗教哲学、基督宗教研究和宗教现象学。
吴畏:男,1967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
1989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在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社会学系从事访问博士后研究。
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哲学系做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