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
中考好题精选八上物理机械运动(word版有答案)
![中考好题精选八上物理机械运动(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2678a4a7302768e9939c8.png)
中考好题精选八上物理机械运动(word版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与s、t 有关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B.A物体作变速运动C.v A>v B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3.运动会短跑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一半路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B.在冲刺阶段,小明的平均速度小于小亮的平均速度C.两人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各阶段的速度都无法比较4.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5.如图是某汽车的仪表盘,当该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行驶时,其显示速度的指针所指的数值是()A.15 B.20 C.30 D.54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D.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7.在商场里,妈妈和小东乘自动扶梯下楼,如图所示。
小东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小东,这样很危险,下楼时要拉着妈妈的手,站着不动。
”这里的“站着不动”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小东自己B.扶梯挡板C.小东妈妈D.商场地面8.2018年4月30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9.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e515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e.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专项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我们所用的物理教材宽度的是()A.5cm B.10cm C.18cm D.40cm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A.16.48cm=16.48×102m=1648m B.16.48cm=16.48×10-2m=0.1648mC.16.48cm=16.48cm×10-2m=0.1648m D.16.48cm=16.48cm×10-2=0.1648m 3.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
图片中,航天员们坐在飞船中,飞船被发射升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于这一过程的正确说法是()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D.以飞船内航天员的座椅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4.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误差可以减少,也可以避免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5.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精确测量绕操场步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时间35min35s,停表分度值1s B.所用时间5min35s,停表分度值0.1sC.所用时间35min35s,停表分度值0.1s D.所用时间5min35s,停表分度值1s6.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2h B.0.7h C.1h D.1.5 h7.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A.5.2cm 3.2cm B.3.2cm 3.18cmC.3.20cm 3.18cm D.3.2cm 3.2cm8.如图所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19610172ded630a1cb684.png)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翔器拥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 垂直腾飞B. 垂直下降C. 定速巡航D. 空中悬停【答案】 B【分析】【解答】依据题意知道,在一次试飞中,飞员感觉地面迎面而来,是感觉地面在向上运动,这是以运动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在垂直下降时感觉,故只有 B 切合题意,故答案为:B。
【剖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2.以下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A. 人体感觉舒坦的温度约37℃C. 家庭住宅的空间高度约3m )B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10s【答案】C【分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B、书桌的高度在C、一层楼的高度在37℃左右,感觉舒坦的温度在23℃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80cm 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 左右.故 B 不切合实质;3m 左右,家庭住宅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 左右.故 C 切合实际;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 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3.电动均衡车是一种时髦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均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均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均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均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均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均衡力C.均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互相作使劲D.封闭电机,均衡车仍持续行进是因为其拥有惯性【答案】 B【分析】【解答】解: A、均衡车匀速行驶时,均衡车与人的地点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均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 A 正确:B、均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均衡车的支持力,不切合二力均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均衡车的压力与均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互相作使劲,故 C 正确;D、封闭电机后,因为惯性,均衡车能持续行进,故 D 正确.应选 B.【剖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第一确立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地点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不然是静止的:(2)二力均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向来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行:(3)互相作使劲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着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 2r 和 r 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一样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地区时,用照相机经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此中一段的表示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遇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着落的速度之比是1: 2: 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着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分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 A 正确;B、依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 B 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 次,乙曝光了 6 次,丙曝光了 3 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 :6: 3,三球在相同行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 3,故速度之比为2: 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 2 倍,为甲的 3 倍;故 C 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 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 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 D 正确;应选 C.【剖析】( 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获得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依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遇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剖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向来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米/ 秒.甲运动10 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米.在如下图的乙的 s﹣ t 图()4 秒,速度为 0.4 a、b、 c 三条图线中,A. 必定是 a B一.定是 c C可.能是 b D可.能是 a 或c【答案】 B【分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 =0.4m/s ,所以甲运动10s 经过的行程s 甲 =v甲t=0.4m/s × 10s=4m,所以图象中b 图线表示甲的 s﹣ t 的图线;由 a 图线知,经过 8m 行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 s a=4m,与甲车经过行程相等,故 a 不是乙的 s﹣ t 图线;由 c 图线知, 6s 内经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 2m,切合题意,故 c 必定是乙的s﹣t 图线,应选 B.【剖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行程,进而判断出甲的 s﹣ t 图线,再依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行程剖析比较.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优秀习惯,物理老师倡议同学们对身旁一些常有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沟通的一些估测数据,你以为估测数据中切合实质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沐浴水的温度约60℃D. 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凸面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 B【分析】【解答】解:A、25 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1.3m/s , 4km/h=4×m/s ≈ 1.1m/s,故 B 切合实质;C、沐浴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 不切合实质;D、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采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 或10c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B.【剖析】依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知识的认识,逐个剖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7.以下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融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取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 A【分析】【解答】 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能够将漆包线环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丈量直径, A 切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可以做晶体的融化实验, B 不切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响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切合题意;D.木炭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取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A。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ec3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b.png)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2:1,通过路程之比为3:4,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A.3:2B.2:3C.8:3D.3:8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苏炳添跑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到他跑得飞快,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苏炳添自己B.跑道C.电视机屏幕D.电视机旁的我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 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7.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煮粽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是静止的8.2021年5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太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太空探索的空间站有了物质保障,我国对太空探索又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B.利用火箭把“天舟二号”运送到太空的过程中,火箭对“天舟二号”做了功C.“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对接后,“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9.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汽车行驶D.运动员跑步1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11.如图甲所示,货物A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1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货物B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2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790220eef5335a8102d220b0.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2、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5、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8、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c61b01fab069dc512201a6.png)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各地方试卷会合汇编含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抵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A. 4.8 m/sB. 5 m/sC. 4.25 m/sD. 2.75 m/s 【答案】A【分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经过的总行程:s= 2×60m=120m ;由 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 1===15s;下坡所用的时间:t2=== 10s;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 总= t1+t2=15s+10s=25s;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为:v===4.8m/s。
故答案为: A【剖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行程、时间的对应.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参观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涨时,能透过玻璃赏识到漂亮的湘江风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分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 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B 不正确.C 正确.D 不正确.应选 C.【剖析】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剖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地点能否发生变化,假如变化,就运动了,假如没变化,就静止.3.电动均衡车是一种时髦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均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均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均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均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均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均衡力C.均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互相作使劲D.封闭电机,均衡车仍持续行进是因为其拥有惯性【答案】 B【分析】【解答】解: A、均衡车匀速行驶时,均衡车与人的地点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均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 A 正确:B、均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均衡车的支持力,不切合二力均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均衡车的压力与均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互相作使劲,故 C 正确;D、封闭电机后,因为惯性,均衡车能持续行进,故 D 正确.应选 B.【剖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第一确立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地点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不然是静止的:(2)二力均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向来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行:(3)互相作使劲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况,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驾驶员感觉路边的树木向退后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遇到的牵引力C.汽车急刹车时不可以立刻停下是因为遇到惯性作用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答案】 B【分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退后,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 A 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均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 B 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可以描绘为汽车遇到惯性,故 C 错误;D 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故应选 B.【剖析】(1)依据参照物,惯性,力的互相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变等知识,联合实质状况进行判断;( 2 )对汽车受力剖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遇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均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没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5.如下图为相距 6 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向来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 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同样B. 运动 3 秒甲经过的行程比乙大C.运动 3秒甲、乙可能相距 5 米D运.动 3 秒甲、乙不行能相距13 米【答案】C【分析】【解答】解: 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 甲 ===1m/s ;乙的速度是:v 乙= =≈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一样,故A 错误;B、据图可知,甲 3s 运动的行程是3m,乙运动 3s 的行程 4m,所以运动 3 秒乙经过的行程比甲大,故 B 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同样,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行程是 4m ,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 3m+4m7=7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同样,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路程是 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 4m+3m=5m ;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行程是3m,乙走行程是 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 ;故 C 正确, D 错误;应选 C.【剖析】( 1 )经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行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一剖析即可判断.6.2017 年 4 月 22 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涨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下图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由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施对话,是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答案】 A【分析】【解答】 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 切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特别丰富的, B 不切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地点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C 不切合题意;D 不切合题意。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693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b.png)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A. 地球自转B. 植物生长C. 汽车行驶D. 学生跑步答案:B2. 以下关于参照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物体C.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的物体D. 参照物必须是被研究的物体答案:B3.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单位是:A. 米每秒(m/s)B. 千米每小时(km/h)C. 米每分钟(m/min)D. 千米每分钟(km/min)答案:A4.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以下哪项描述正确?A.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B.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C. 物体的路径是曲线D. 物体的速度和路径都不断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5.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通常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以便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参照物6.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答案:米每秒7.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其速度保持不变,则该运动称为________。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三、简答题8. 请简述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答案:测量物体的速度需要知道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然后用该距离除以时间来计算速度。
9. 参照物的选择对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答案: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时,行驶中的汽车是运动的;而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地面则是运动的。
四、计算题10. 一辆汽车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求它在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
答案:首先将速度换算成米每秒,即60千米/小时 = 60 * 1000米 / 3600秒 = 16.67米/秒。
然后计算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16.67米/秒* 600秒 = 10000米。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中考真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ed2efefccc7931b764ce1540.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记录一些长度的丈量结果时,忘掉写单位,试判断以下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A.物理书的长是 2.25 B.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 C. 茶杯的高度是 D. 黑板的宽是2、 2014 年是国家对要点地域推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 月 30 日,南京市环保局宣告信息,南京今年降落 2%的核查目标已基本达成.“”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可入肺的微粒μ m相当于()A. 2.5 × 10-6 km B . 2.5 × 10-3 mm C .× 10-1 nm D . 2.5 × 10-9 m 3、在用刻度尺丈量物体长度时,以下要求中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读数时视野应垂直于刻度尺 B .丈量时必然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丈量时辰度尺不可以倾斜 D .记录丈量结果时必然在数字后边注明单位4、对于偏差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偏差的产生和丈量工具相关B.真切值与丈量值之间的差别素来存在C.偏差不可以防范,但可以尽量减小D.偏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防范的5、现要丈量某圆柱体的直径,以以以下图几种丈量方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 C . D .6、下边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均匀每年凑近 B 、月球环绕地球转动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7、察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对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有对于房屋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两车必然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必然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8、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耀,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此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耀B.看山好似走来迎C.认真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9、以以以下图,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看.忽然,他感觉自己的列车开始慢慢地行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质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行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样样的感觉是由于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样样而造成的10、以下对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经过行程长短的物理量; B 、速度越大的物体,经过的行程必然越长;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同样的;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06927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9.png)
中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机械运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冰雪为“媒”迎冬奥,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冰雕造型亮相哈滨街头,敦厚可爱的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
根据图片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个冰雕冰墩墩的高度约为(不计底座高度)()A.0.5m B.1.5m C.2.5m D.10m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出50m,猎豹的速度是4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猎豹、汽车B.猎豹、运动员、汽车C.汽车、猎豹、运动员D.猎豹、汽车、运动员4.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结果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5.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A.32m B.3.2m C.32cm D.320mm6.如图所示,蓝天上滑翔机与鸟儿正在“比翼齐飞”,地面上的观众看滑翔机和鸟儿都飞得很快。
观众选择的参照物是()A.大地B.鸟儿C.滑翔者D.滑翔机7.2024年2月20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飞出国门参加2024年新加坡航展。
若认为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太阳C.窗外的云朵D.驾驶舱内的机长8.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其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5s,甲车的速度是2m/sB.0~5s,乙车的速度是1m/sC.10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10s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后退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是2m/sB.第3s末,甲、乙相距2mC.甲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4~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10.小明的家和学校在山的两侧脚下,他在上学过程中,有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若他上、下坡速度不变,且v上=v下,则小明上学到校和放学到家的时间之比为()A.1:1B.7:9C.11:17D.9:1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冰雪为“媒”迎冬奥,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冰雕造型亮相哈滨街头,敦厚可爱的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a54a6e0722192e4536f6f9.png)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B. 同步卫星的机械能守恒C.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D. 同步卫星使用微波进行通信【答案】A【解析】【解答】A.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和匀速直线运动,而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A错误,符合题意;B. 同步卫星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高度和速度都不变,机械能不变,所以机械能守恒,B不符合题意;C. 同步卫星固定于频道上空,与地球的自转同步,相对于地球静止,C不符合题意;D. 同步卫星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要使用微波进行通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6.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慢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D. “天宫一号”【答案】D【解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纹丝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故选D.【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7.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8.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B. 同桌同学跑完800米所需时间是20s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D. 加试时当地平均气温约为60℃【答案】C【解析】【解答】解: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8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约是步行时的2倍,在100cm=1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我们地区夏季炎热,最高气温超过35℃,但不会达到60℃,平均气温更远低于6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9.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10.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A. 天平B. 量筒C. 弹簧测力计D. 刻度尺【答案】 D【解析】【解答】根据速度的公式V= 可知要知道物体的速度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故答案为:D.【分析】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所以要用停表和刻度尺。
中考物理专题1 机械运动(解析版)
![中考物理专题1 机械运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65dac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f.png)
专题1 机械运动一、单项选择题目1.(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
“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
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详解】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B 正确;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 错误;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B 。
2.(2020·山东省泰安市)一辆长20m 的货车,以72km /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货车的速度v=72km/h=20m/s 的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1=180m 20m/ssv==4s 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s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2=2120m 20m/ssv==6s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3.(2020·贵州省黔南州)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 mmB. cmC. mD. km【答案】B【解析】【详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cm,而如果为6.25mm,即0.625cm,不符合实际,则6.25cm更符合实际。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05916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是()A.1:13B.4:9C.1:2D.3:42.如图所示,中国空军中个头最大,被称为“胖妞”的Y - 20运输机,曾驰援武汉运送医疗物资。
关于该运输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飞时,飞行员相对于机舱是运动的B.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大C.轮胎较多,停放时可以减小飞机对地面的压力D.轮胎上的花纹,着地时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3.如图空中加油机与“歼10”战斗机以空中受油机的状态列队飞行。
若把加油机看作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天空中浮动的云B.地面C.地面上的人D.“歼10”战斗机4.下列对于生活中物理量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三学生小明的身高为15.2m B.教室中一根粉笔重500gC.黑龙江省夏天的气温为55℃D.一节干电池的的电压为1.5V5.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得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分别为18.4cm、18.3cm、18.6cm、18.72cm和18.5 cm,该铅笔长度最接近于()A.18.6cm B.18.5cm C.18.4cm D.18.3cm6.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约76dmB.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00gC.吉林省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D.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7.下列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火箭升空B.跑步的运动员C.爱国运动D.下落的雨滴8.马明在家长陪同下到镜湖划船游玩,下列现象与所用物理知识配对不正确的是()A.马明用桨向后划水,木船就前进--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B.以岸上树木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运动的;以船为参照物,马明同学是静止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C.马明同学看见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现象D.手能握住桨--手和桨间有摩擦力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A.B.C.D.10.已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且运动8s时,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5m,关于两车运动的s﹣t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D.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11.在物理学中,力和运动正确关系的得出,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历经二千多年。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317f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c.png)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一、机械运动1.(2021 湖北中考)如图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2024 年退役后,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A. 地球B. 实验舱C. 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D. 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答案:B。
解析:A.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地球是运动的。
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实验舱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实验舱是静止的。
所以B符合题意。
C.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对接过程中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对接过程中货运飞船是运动的。
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出舱行走的宇航员是运动的。
所以D不符合题意。
2.(2021 河北模拟)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
由此可判断()。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D.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答案:D。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即乙车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3.(2021 山东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 第4 s∼第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8de20e33687e21ae45a90e.png)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不符合题意;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房子同样如此。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4.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5.某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如果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能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A. 2m/sB. 3m/sC. 4m/sD. 5m/s【答案】B【解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1=v2=1m/s.(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和空气阻力f1=kv1,方向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得:3mg=F浮+kv1①;(2)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同样匀速上升时,受重力2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f2=kv2,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衡条件得:2mg+kv2=F 浮②;(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升,设最终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3=kv,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线上;由平衡条件得:mg+kv=F浮③.由①②③解得:v=3m/s.故选B.【分析】(1)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3)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6.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7.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626881eefdc8d376ee32fe.png)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________(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解析】【详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由B到C小车的路程:6.00dm 1.20dm 4.80dm=0.48mBCs=-=;(4)由图知,小车从A到C的路程:10.00dm 1.20dm8.80dmACs=-=,3sACt=,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2.9dm/s=0.29m/s3sACACACsvt==≈;(5)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vt=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svt=;小;0.48m; 3s; 0.29m/s ;大。
2.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的左侧垫高,使之成为有一定倾角的斜面,木板的右端安装一块挡板,挡板上粘有橡皮泥。
现将一辆小车从图示位置(小车左边缘与木板上端齐平)自由释放,小车下滑到挡板处停止运动。
测得小车的运动时间为t;测得小车的长度为1s,木板的长度为2s,问:(1)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除了秒表,还有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5b836a7f1922791688e8f1.png)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
(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AB”、“vBC”和“vAC”表示);
(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的缩放比例为1∶30,则纸锥经过B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两个猜想: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13cb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3.png)
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3成都市)小智在成都绕城绿道上跑步,看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绿道为参照物,小智是静止的B.以白鹭为参照物,小智是运动的C.小智的速度一定大于白鹭的速度D.白鹭做机械运动,其速度一定不变2.(烟台市202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
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
“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A.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C.站台;另一列火车D.另一列火车;站台3.(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距离为4.0dmB.AB段平均速度为0.2cm/s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4.(2023日照市)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
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
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弟弟比姐姐早5min 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5.(2023德州市)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B.两车出发前相距,甲比乙晚出发5sC.在第10s 时两车速度相等D.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6.(泸州市2021)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 体考,t =0时同时起跑,t 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 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 1~t 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 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7.(宿迁市2021)我们的生活已经步人高铁时代,长约200m 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 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s t20m 510s8.(2023陕西省)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使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cm的是()A.乒乓球B.实心球C.排球D.篮球9.(益阳市2020)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A. 3.81cmB. 3.68cmC. 3.80cmD. 3.8cm10.(连云港市2021)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11.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2.(毕节市2022)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79e9949649b6649d7470e.png)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 上坡前,小华用力蹬脚踏板,是为了增大惯性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匀速转弯时,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B不符合题意;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D. 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答案】A【解析】【解答】解: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A.【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3.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答案】C【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4.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5.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为25gB. 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1A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D.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答案】C【解析】【解答】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0.2A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5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C 符合实际;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6.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7.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B. 同桌同学跑完800米所需时间是20s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D. 加试时当地平均气温约为60℃【答案】C【解析】【解答】解: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8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约是步行时的2倍,在100cm=1m左右.故C符合实际;D、我们地区夏季炎热,最高气温超过35℃,但不会达到60℃,平均气温更远低于6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8.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9.物理学中,一些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常用图象来表示,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是()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B. 通过恒定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C. 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的关系D.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关系【答案】C【解析】【解答】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与时间无关,在v-t图象上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A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m/s C.5 m/s D.6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2、 如图2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相遇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运动图像( )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 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该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
(2)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c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cm/s;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17、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 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运动.
18、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的“区间测速”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4.4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km/h和100km/h,该车在此路段的的平均车速为m/s,该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5、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3)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1=v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
原因是。
3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1、如图1是汽车速度计,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如图2是交通标志,其中甲的含义是;乙的含义是;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min.
2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 m至少需要__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
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
9、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3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1)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1。
(2)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2。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小明在记录一 些长度的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物理书的长是2.25 B.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C.茶杯的高度是9.5 D.黑板的宽是1.28
2、2014年是国家对重点地区实行大气“国考”的第一年.12月30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南京今年PM2.5下降2%的考核目标已基本完成.“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B)36、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A.2.5×10-6km B.2.5×10-3mm C.2.5×10-1nm D.2.5×10-9m
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 Nhomakorabea是( )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4、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18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
A.(2−1)/B.(2−1)/2
27、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cm.
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枚面额为1元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的直径,图中的读数为______cm。
15、图5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cm;秒表所测时间为_____min________s。
1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
19、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若甲、乙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后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20、两辆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m/s,当t1=50 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m.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 乙图中用图像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四、简答题
24、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也.确实甚怪.”请你仔细分析一下,此风“怪在哪里”.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 较(填“大、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
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8、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六、计算题
(A)34、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