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笫一节文字一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形成: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

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汉字↗↘拼音文字↙↖音←义音→义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鱼.羊.水。

独体象形:目、木、手。

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

独体指事:一、三、五、高。

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

古代汉语(王力)

古代汉语(王力)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填空(通论、文选)1、墨子简介: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

(公元前480—420年)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

落后一面:提倡迷信、相信鬼神。

《墨子》是墨翟门徒们编纂而成,现存53篇。

2、《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周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汉代确立重要地位。

诗歌来源: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汉代四家诗的传承者:齐、鲁、韩、毛齐人辕固所传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叫毛诗。

《诗经》注本:《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经》押韵方式:(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3、答李翊书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称“杜诗韩笔”。

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要阐明孔孟之道,反对骈文。

提出“气盛言宜”。

现存作品《韩昌黎文集》4、汉书艺文志:《汉书》十志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简称《汉志》。

蓝本及作者:《汉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

《汉书》100篇,作者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诸子十家名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儒家源出:司徒之官小说家源出:出于稗官二、修辞方法:夸饰、委婉、互文、并提、譬喻、省略、引用、代称三、划线字词在成语中含义:汉语常用成语释义(前30中选15)1.扑朔迷离:乱动的样子;眼睛眯起;2.巧言如簧:乐器里发声的薄片;3.欺君罔上:蒙蔽;4.明日黄花指重阳节的第二天;5.目不识丁指简单的字;6.民殷国富殷实;7.南面称孤封建王侯的自称;8.难言之隐隐情;9.拍案而起长形的桌子;10.弃暗投明:背弃;11.屡试不爽:差错;12.略高一筹:筹码,记数的用具;13.流金砾石:销熔,熔化;14.论功行赏:评定;15.履险如夷:平地;16.荦荦大端:明显,分明;17.两小无猜:猜疑;18.门可罗雀:张网捕鸟1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够;20.莫可名状说出;21.拍手称快痛快,惬意;22.判若黑白差别,区别;23.片言折狱判决词讼、官司;24.灵机一动灵巧的心机;25.千秋万代:年;26.默默无闻名声;27.临深履薄深渊,薄冰;28.岂有他哉:别的,其他的;29.其貌不扬:显明,出众;30.气冲牛斗:牵牛星,北斗星,泛指星空音韵学知识三十六字母表: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帮旁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林审禅,影晓匣喻,来日。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古汉复习资料一、填空(每空1分,计10分)二、术语解释(每题4分,16分)1、笺——“笺”是表识的意思。

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充、订正。

以郑玄为《毛诗》作笺为代表。

2、疏、正义——是六朝之后古人给注作的注。

其特点是不仅要注释经文,还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琐冗杂。

3、音义——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注,以注音为主。

其代表为《毛诗音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等。

4、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指出一些不能用象形表示的抽象的概念。

如“上”“下”。

5、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

它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如“日”“月”。

6、判断句——指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7、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

”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

8、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根据所要表示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从而构成一个新字。

9、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字有同一的部首,且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10、古今字——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11、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一样,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11、词的本义——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义。

而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指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有文献材料印证的意义。

12、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引申义。

【自考资料】古代汉语

【自考资料】古代汉语

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四章古书汉语词的构成★★★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①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

如:災——灾、塵——尘。

②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

如:鷄——雞、杯——盃。

③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

如:猿——猨(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

)④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如:村——邨。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①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够——夠、峰——峯。

②笔道形态略不同。

如:土——圡、決——决、况——況。

分化字★★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

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使表意更为明确。

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

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

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

分化字的类型★★★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

分化引申义: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更具体。

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七章词义关系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十一章副词动量表示法★★①数词+动词。

②动词+数词+量词。

第十三章介词★★作宾语。

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臵、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1汉字的构成:义、音、形2汉字构造发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甲骨文3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4我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5《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字典,首创部首编排法,作用说明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6<<庖丁解牛>>中的三个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表达的养生思想:顺应环境、回避矛盾、苟全性命。

7《颜斶说齐宣王》表达的进步思想:士贵于王、得士则兴8《坎井之蛙》的寓意:宇宙无终极,学识无穷尽。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二、简答1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是同一字互训互代,用字法2偏义副词:是指由两个近义、反义或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符合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并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配村作用,如“得失”“弄同”“作息”3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本义与引申义之间部首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4古今词义的演变情况(原因):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4词的褒贬色彩的变化5词义轻重的变化5同义词的作用:1交替使用,可以避免词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还可以协调语句的音节,表达精确细致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2利用同义词的异同关系及其演变情况,帮助了解词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3利用同义词可以构成各种类别的成语6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理解时必须使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连及: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意只指甲事物,就叫连及,可分为同类连及和反类连及两类。

同意连用:在一句话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意词连在一起使用,人们在阅读时只需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丘明《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

公羊高《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

谷梁赤制,巌邑也:判断句。

虢叔死焉:焉:兼词,兼有指示代词和语气词的作用。

可译为“于此”、“于之”等。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

请京,主语是姜氏。

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

谓之……,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

“谓之”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称说、这么认为。

唐孔颖达对这句话的注释是:“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今京不度:度,名词,法度,制度。

不度,不合法度。

度,名词用作动词。

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副词后面的名词常常活用作动词。

姜氏何厌之有:何……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

“之”是代词,复指动词“有”前置的宾语“何……”。

也有研究者把“之”看作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如早为之所:为之所,双宾语结构。

为,在这里是“安排”的意思。

之,指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

所,处所,“为”的直接宾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义:指道德、行为或道理合理、适宜。

不义:指不合理、不适宜的事情。

毙:倒下去。

【偃僵仆毙跌】“偃”、“僵”是向后倒,“仆”是向前倒。

“毙”是倒下去(包括“偃”、“僵”和“仆”),“跌”是失足跌倒。

君将若之何:若之何:是一个表示处置的凝固结构,意思是:对它怎么办(处置)。

无生民心:无,通“毋”,不要。

生民心,“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生民心”就是使民生心,就是使人民(由于有两个君主)而产生二心。

无庸,将自及。

“无庸”:“庸”通“用”,“庸”的这种通用,一般出现在否定式里,如“不庸”、“勿庸”等。

及:赶上。

在《左传》里这个动词的宾语常省略不说,而“及”的对象一般指不好的,如“祸”、“难”等。

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周公弗从,故及。

”杜预注:“及于难也。

”因此这里的“自及”意为自己赶上(灾祸),即自取灭亡。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2、王力古韵:三十六韵:开口的阴声韵:之入声韵:职收鼻韵的阳声韵:蒸3、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编4、清人古音学成就:顾炎武《音学五书》段玉裁凡同音者必同部钱大昕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5、本无其字的假借类型:(1)、皆义独存,本意消失,即“文借不归”,“借义行而本义废”。

我(2)、借了后,再为本义或假借义造一个新字加以区别。

辟避僻(3)、借义与本义并存。

莫6、十三经书名及注疏者《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古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7、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8、《诗》毛传:毛亨、郑笺、郑玄9、注解的四中分类(1)、释词:如“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马融就只注释了“子”字。

(2)、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3)、释词并串讲:这是释词和串讲两中方式的同时使用。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4)、通释全章大意:如现在流传的汉赵岐注宋孙疏的《孟子章句》,就是采用既释字句也释全章大意的办法。

《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大意的。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的后面有:“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之矜穷,则斯民集矣。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疏P674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2、衍文P678“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3、句读P682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4、纪事本末体P708所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

首创这种体裁的是宋代的的袁枢,他根据《资治通鉴》编了《通鉴纪事本末》,全书共有239个专题,如第一卷的三个专题是:“三家分晋”、“秦并六国”、“豪杰亡秦”。

5、引用P876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

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6、代称P879代称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常见的代称分三种(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2)用泛称代特称。

(3)用特称代泛称。

7、并提P880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如:耳目聪明。

8、互文P882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古汉语复习资料

古汉语复习资料

通论二:文字——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发展至今,其字体(即笔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概括起来可分为二个阶段,即古文字和今文字阶段。

甲骨文:是通行于殷商时期个文字。

因其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行于西周、春秋时期。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称金文。

战国古文:1、又叫六国文字: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等诸侯国的文字。

2、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合称简帛文字,还有写在陶器、玉玺、铜器、货币等上的。

战国古文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大篆:据说周宣王的太史籀(zhou4)著有《史籀篇》,《史籀篇》中的文字称为大篆,也叫籀文。

大篆与西周金文一脉相承,变化不大。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小篆是在籀文的基础上省改而成。

一说战国末秦国已有小篆,这时只不过是加以整理而已。

隶书小篆是秦代推行的标准文字,下级官吏和民间为了书写简便加以简化,因而出现了隶书。

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汉隶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

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通论三:文字——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一般认为是分析汉字的结构,但细目未明。

关于六书的三家说:西汉末年汉儒第一次把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班固郑众许慎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并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二)六书释例1.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画成所要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宛转。

用一个完整的形体来表达具体对象的轮廓特征。

除了描画事物的轮廓外,为了使表意明确,再加上相关的事物用以烘托陪衬.象形字的特点一、简约性二、典型性三、可整体可局部象形2.指事许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人:吴梦姣一、术语解释(5*4=20)1、声母方面①字母声纽音纽纽②五音七音(发音部位)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牙音:半舌音:喉音:喉音:半齿音:③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①韵韵部韵目②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结尾的韵。

③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û或不以i u û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

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对转: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

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

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转: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填空(10\10)1.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来辨析同义词。

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然是说明通假字;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说明通假字。

3、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4、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精清从心邪,舌上音是指知彻澄娘5、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平仄仄6、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必须对仗7、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8、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9、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二、术语解释。

(5\10)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东:德红切”。

2、粘、对: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

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

3、疏: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

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

4、韵目: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

5、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以求押韵,这就是叶韵。

6、传:训诂学术语。

指解释经义的一种体式。

7、注:训诂学术语。

是一种解释经书词句意义,兼及订正衍讹的训诂体式。

8、笺:训诂学术语。

补充、申发旧注原意,间抒己见的一种体式。

此名源自东汉郑玄所作的《毛诗笺》。

郑玄解《诗》依据毛传,从而引申生发,更下己意,故名之曰“笺”。

后人注书,或宗主一家,并博引诸书以证之,亦称为“笺”。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通论部分(一)绪论1.古代汉语主要分爲哪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各以什麽时代的口语为基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以唐代以后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称古白话。

2.以古籍词义及注释爲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词汇学和训诂学3.以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音韵学4.分别列举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话的作品的例子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古白话)(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书”?其具体名称是什麽?六书是六种汉字写词的方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

6.按不同方法出现年代的先后排列六书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7. “六书”理论是谁提出的?是根据汉字的什麽字体概括出来的?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根据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8.“六书”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9.汉字的形体结构可分爲哪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假借10.根据掌握的汉字知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字体结构角度看,由于转注、形声两种写词、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汉字,字体结构都是半形半声(部分表意、部分表音),因此古汉字的字体结构分析一般只有“四书”。

11.按古人的说法,“文”与“字”的区别是什麽?“四书”中哪些属于“文”,哪些属于“字”。

古人认为文与字的区别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四书中,象形、指事为文,会意、形声为字。

12.“六书”中最早出现的、同时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的是什麽?象形13.指事字与象形字最大的区别是什麽?与象形法相比,运用了纯抽象符号来记词。

14.利用原有的汉字来记录新词的写词法是什麽?假借15.形声造字法是在什麽写词法的基础上得到啓发而发展出来的?转注写词法16.用“转注”写词法造出来的汉字,从形体结构分析,与其他“五书”中的哪一类相同?用转注写词法造成的新字,结构上都是半形半声,因此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与形声字相同。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古代漢語的性質(一)什麼是古代漢語?清代學者陳澧:“聲不能傳於異地,留于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我們這裏所說的古代漢語,有其特定的範圍,它應當以文字的出現〔約公元前十四世紀〕作為上限,至“五四”運動為止,古代漢族人民的書面語言。

漢語發展史分期:1、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期。

〔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為近代。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4、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

〔王力《漢語史稿》〕古代漢語的書面語言:文言和古白話。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口语、书面语〔文言、古白话〕本課所謂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語言為基礎的、經漢魏作家加工、由唐宋古文家定型的古代書面語——文言。

古白話:在北方話口語基礎上加工形成因為古白話較淺顯,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小,能夠閱讀文言,一般也就能閱讀古白話。

所以,儘管古白話也是古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本課不去專門討論它。

二、學習古代漢语的目的:提高文言閱讀和運用能力。

《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原課本注:“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帽子。

鋏,劍柄,這裏指劍。

陸離,長劍擺動的樣子。

冠,戴。

切雲,帽子名。

崔嵬,高聳的樣子。

”《離騷》:“高餘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把“還”釋為“旋”,在上古有先例:子之還兮。

《詩經·齊風·還》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

《莊子·庚桑楚》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韓非子·喻老》三、本課內容:文選、通論、古代漢語常用詞四、古代漢語學習方法:〔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注意語言現象的綜合比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 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吞舟,鱼)4.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左传-暗喻)5.风雅之道,粲然可见(文选序-借代)6.荆州麦熟蚕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诗-双关) 7.庄子钓于濮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委婉)2、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十一.区别下列语词1.反切、直音2.谓、谓之3.衍、脱4.注、疏5.破读、如字6.读若、读如答:1.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声调。

直音则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并由早期的直音、读若等发展出反切。

2.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则都是放在“谓”的前面。

3.“衍”即衍文\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即脱文\字,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4.注是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一般先疏正文,在疏注文,即对注做解释。

5.破读(读破)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词性或意义的一种方法。

(与破读相对的字为“如字”);古书上某字注以“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6.“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则一般是用于注音,有时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十二.诗律1.近体诗的格律包括:(1)字\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颈、颔两联对仗)。

1).甲(a)仄仄平平仄2).乙(B)平平仄仄平3).丙(b)平平平仄仄4).丁(A)仄仄仄平平aBbA,是王力教材提法。

甲乙丙丁,是郭锡良教材提法。

2.变通:古人提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每句之中,是“平平”还是“仄仄”,由二四六字的平仄来决定,而一三五可以从宽,可平可仄。

3.入声字:一六七八十,一路吃白食。

日落月急出,玉立石欲入。

百尺竹木兀,百室榻席积。

4、《广韵》(北宋)206韵,平水韵(唐韵)106韵。

5、拗救:1)乙型、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五言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2)丙型、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五言三拗四救,七言五拗六救;3)丁型、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第五字不能用平,否则末尾为“三平调”,古体常见,近体诗则不允许;4)甲型、本句不救对句救:五言四拗下三救,七言六拗下五救。

十三、上古音与学习古汉语1.准确理解双声叠韵联绵词犹豫,由与,犹与,尤与2.辨析通假字《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王引之:“柱,当读为祝。

”《谷梁传》:“祝发文身。

”祝,断也。

物太强,自取断折。

3.探求同源词同源词,意义相同相近,读音相同相近。

芣苡——胚胎芣(并之)胚(滂之)苡(余之)胎(透之)岿(kui)巍嵬峨均高大义。

前三字:疑微;峨,疑歌。

声同韵近。

4.语法一称代词我,吾(均疑母,一歌一鱼,音近)余,予(均定鱼)卬(疑阳)否定词不,弗(b),未(m)无勿毋(m)十四、古书的读音问题1、康居kang qu 荤粥xun-yu 先零xian-lian不羹bu-lang(2)龙兑long-duo 冒顿mo-du皋陶gao yao 契暨xie(4) ji种 chong 祭zhai2、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双声叠韵词大多用来描写声色形状;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假借字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但人书写时写了一个同音字如“八月剥枣”;二是本无其字,一开始就用一个同音字表示。

其中通假字不仅音通,意也要通;假借则必须音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今也则亡。

无使滋蔓。

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十五、词头词尾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有字作词头,用于专名(上古时代朝代、国家、部族名)前。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诗经):其,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前。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于,用于动词前。

填然鼓之(孟子):然作词尾,用于形容词后,增加形象化色彩。

十六、古书的注解1.注疏演变:宋代以前,注和疏是分成两本书印的行的,宋代以后,为了便于阅读才把注和疏合成一本书。

注疏合成一本后,疏一般放在一段正文之后,如果一段中有几个注,疏就放在几个注之后,如果一段中只有一个注,疏就放在一个注之后。

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在疏注文。

2.集注集解:一部重要的古代作品,主街的人常常很多,后来就有人把各家的注选集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

3.古注的作用a.释词b.串讲c.释词并串讲d.通释全章大意*4.古注的术语(重点)a.曰,为,谓之不仅用来释义,并用来分别同义词与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为,也可用“曰,谓之”)《楚辞》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说文》秦谓之蚋,楚谓之蚊。

b.谓用以具体释抽象,一般释特殊《论语》何晏注:“后生谓少年。

”《荀子》强本而节用。

杨倞(jing)注“本谓农业。

”c.貌,之貌被释词为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

《论语》夫子莞尔而笑。

何晏注:“小笑貌”《庄子》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注:“泠然,轻妙之貌。

”d.犹往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作注《诗》寘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犹厓也。

”《孟子》直不百步耳。

朱熹注:“直,犹但也。

”以上6个,都是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除了释义,还表明二者具有同音或双-叠关系。

《论语》萧墙。

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尔雅》鬼之言归也。

f.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

《诗》隰则有泮。

郑(玄)笺:“泮读为畔。

”《书》播时百谷。

郑(玄)注:“时,读曰莳。

”g.读若,读如一般用于注音《说文》哙,咽也。

“或读若快——按:据《辞源》,哙仅kuai 一音,此处当为通假。

《楚辞》重之以修能。

洪注:“有绝才者谓之能。

此读若耐”(注音)5、疏的作用:(1)注明出典(2)词语出处(3)转引古注字书(4)划分段落诠释大意(5)阐明哲学思想十七、古文句读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有:1.当断而不断2.不当断而误断3.当属上而误属下4.当属下而误属上十八、韵母的发展(1)反切上字zhi\chi\shi\r的,下字齐齿改读开口,撮口改读合口珍,知因 zhi-yin__zhen超,敕妖 chi-yao—chao神,舌寅 she-yin—shen 齐改开专,朱渊 zhu-yuan_zhuan戍,暑裕 shu-yu__shu 撮改合(2)反切上字b\p\m的,下字合口改读开口,u韵不变潘,铺剜 pu-wei - pan蛮,模顽 mo-wan-man(3) 反切上字属f母的,下字齐、合、撮都改开,u不变(f不拼齐、合、撮)方,夫央 fu-yang_fang饭,附万 fu-wan_fan烦,符袁 fu-yuan_fan十九、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1.先秦两汉:上古音诗经、楚辞用韵、《说文》谐声字2.魏晋南北朝至北宋:中古音《切韵》及唐诗用韵3.宋元明清:近代音《中原音韵》4.20世纪后:现代音北京音系统、普通话二十、研究结论1.古无轻唇,读如重唇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非敷奉微,中古时从帮滂並明中分化出来。

如:番播,奉捧(形声字);伏羲“扶服”。

《尚书大传》播国,郑玄注:“播,读为藩。

”《说文》:“娓,顺也,读若媚。

”(古读)庑,莫杜反。

悲,府眉切。

(反切)“南无”读如“曩莫”,佛、浮图,对译为buddha(对音)2.古无舌上,读如舌头钱大昕上古无“知彻澄”三母,后由“端透定”分化而来。

如:占店,周雕陟之言得也。

长,丁丈切陈,厦门念din 郑,日本语读de3.娘、日二母归泥章炳麟《国故论衡》提出。

《尔雅》:“尔,昵也。

”《广雅》“湼,泥也。

”乃仍,若诺,弱溺。

农浓(吴语)4.喻三归匣曾运亁《喻母古读考》如:云王域烨,都属喻三,而魂皇或华都是匣母字。

营,古读如环。

5.喻四归定同上。

如:台诒,兑悦,炎谈,俞偷,弋代; 易,读如狄。

荑,读ti,夷声。

6.照二归精黄侃提出。

如:崇宗,衰蓑。

一字两读:参,数7.照三归端同上。

如:證登,鐘童,旃丹。

椽,彖二十一、推声母、韵母(一)推声母1.干戈恭敬(见)2.宽阔哭泣(溪)3.桥渠棋琴(群)4.岸鹅语言(疑)5.终止斟酌(章)6.出处昌炽(昌)7.诚实承受(禅)8.芳菲匹配(滂)9.蓬勃匍匐(並) 10.云雨祸害(匣) 11.忍让懦弱(日) 12.喜好馨香(晓)(二)推韵母1.母子服食冰凝(之组)2.须臾沐浴从容(侯组)3.刚强落魄吴楚(鱼组)4.绮罗雪月灿烂(歌组)5.新神吉日次第(脂组)6.晨昏勿畏玫瑰(微组)7.沾染涉猎(叶谈)8.精灵滴沥佳丽(支组)二十二、连词、介词、副词连词1.而连接形、动及动词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