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e5a079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c.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解释发文部门:财政部日期:2007-05-05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条件;(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3)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4)固定资产的折旧;(5)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条件本准则第三、四条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符合固定资产特征和确认条件的有形资产,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不符合的确认为存货。
其中“出租”,不包括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建筑物。
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比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包括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并编制成册,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固定资产目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仍应履行上述程序,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
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通常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三、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弃置费用仅适用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比如,石油天然气企业油气水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
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不应预计弃置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0f3040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8.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该准则的背景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投资和运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规模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固定资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该准则的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固定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文化设施等。
根据其使用目的和预期使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不同类别。
二、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应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包括购置价、自制价和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成本。
其中购置价包括购买价款、关联费用和直接相关的资产损失。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
固定资产应根据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等因素进行折旧和摊销,以反映资产的消耗和使用价值的减少。
四、固定资产的净值调整。
固定资产发生重大价值变动或经济失误时,应及时进行净值调整。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在丧失使用价值、因法律规定或事实发生重大永久性的的变卖时,应报废或转为营业外支出。
六、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将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使用寿命、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信息进行披露。
该准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准则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会计处理和披露要求,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其次,该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有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评估固定资产的价值和耗损情况。
此外,该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利于企业合理处置固定资产,避免因固定资产的处置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然而,该准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该准则在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方法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选择性,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计量和披露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其次,该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净值调整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相对简化,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规范,容易导致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详细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33372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0.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详细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本准则)是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而制定的。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使用时间长、价值较高、不可替代。
在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本准则适用于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本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本准则还规定了对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和后续支出的确认方法。
2、初始计量:本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并明确了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等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构成。
3、后续计量:本准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本准则还规定了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和变更,以及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处理。
4、处置:本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即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或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本准则还规定了对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等不同方式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5、披露:本准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信息,包括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折旧方法、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原价、累计折旧额、累计减值准备金额、折旧费用、限制及担保情况、待售情况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24b91eaffd0a79563c1e728a.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读(一)主讲老师佟志强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
【提示】“出租”的固定资产:指用以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
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往往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
第三,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
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示】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如,飞机的引擎,如果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则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557083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2.png)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拥有的具有实物形态、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且预期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和报告。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的定义、计量、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固定资产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拥有的具有实物形态、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且预期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
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
固定资产不包括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主要有原值和净值两种方法。
原值是指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或者应支付的货币金额。
原值还包括与固定资产取得有关的直接费用,如安装费、运输费等。
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残值确定的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金额。
然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和报告。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确认,即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资产纳入固定资产账户中。
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和登记,以便于后续的会计处理和管理。
其次是固定资产的计量,即根据原值和净值的计量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然后是固定资产的摊销,即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进行年度摊销。
最后是固定资产的报告,即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披露固定资产的信息,如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还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盘点和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的盘点是指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实物清查和核对,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存在和准确性。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是指将不再使用或者价值已经丧失的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户中清理,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
固定资产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e0dd74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b.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中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准则之一,它对企业在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固定资产的定义,计量原则,确认与取得成本的确定,计提与摊销以及报告与披露等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并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及提供服务的长期使用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有时间长、价值较高、不用于销售。
计量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要求固定资产按成本原则计量,即固定资产应以其取得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具体而言,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或自行制造该资产的直接费用、与取得资产有关的间接费用以及资产使用前的调试费用等。
确认与取得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取得成本的确定是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要按照准则的规定,核实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有形性和所有权。
同时,在取得成本的确定方面,必须将直接相关、可以合理分配的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计提与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要求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或摊销。
具体而言,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是通过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基础,按一定的方法和速度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固定资产的摊销则是通过将资产的成本按照合理的确定期间进行分录,逐年摊销到损益表中。
报告与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披露。
具体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科目中列示出各类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并明确列示出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价值。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还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重大政策进行了规定,如固定资产的收益、变现能力、抵押和质押等。
并且,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企业在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2024——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2024——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63aea7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5.png)
企业会计准则2024——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修订后,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长期持有和使用的各种不易变现的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办公设备等。
以下是企业会计准则2024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一、固定资产的确定和计量1.购入固定资产: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时,应计入资产原价,并且包括购买价款、关税、运费和非可退还税款等直接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支出。
若购买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延期付款,应按实际付款日期确定其应计入各期费用和固定资产原价的金额。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应计入建造成本。
建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直接费用和合理间接费用。
若企业开展的自行建造项目可作为资产之间相互替代,那么建造项目合同的价值应该是建造成本的依据。
3.固定资产的估价: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或者改造固定资产过程中,若未能取得可靠的相关价值证据,可以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合理的估价。
二、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1.初始认定:企业在固定资产购入或自行建造时,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并且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2.重估:企业固定资产应在其可靠的价值证据发生变动时进行重估。
重估后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在所有者权益中作为会计利益进行确认。
3.报废或报损:固定资产达到预计的使用年限、不能正常使用、遭到自然损坏等,应将其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少原有固定资产的原值。
报废后的固定资产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单独列示,并且不再计提折旧。
4.折旧:企业对固定资产按其使用寿命计算并分配折旧。
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法等。
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分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残值、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进行。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5.外包装资产:固定资产外包装物的费用可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以在固定资产的原值中计入。
三、固定资产的报表披露1.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及其计提折旧的方法和折旧年限。
新会计准则讲解第4号──固定资产
![新会计准则讲解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1ce8fd00ba1aa8114431d94f.png)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字体:大中小】【打印】一、固定资产的确认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如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成本应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的具体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分录:不需安装: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例1:某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格50 000元,增值税税额8 500元,发生的运费2 500元,款项全部付清。
借:固定资产61 000贷:银行存款61 000例2: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50 000元,增值税额为8 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 000元,安装设备时,领用材料物资价值1 500元,购进该批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5元,支付工资2 500元。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5fb9df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a.png)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是中国财政部颁布和实施的代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章。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并经常使用的长期资产,如厂房、设备、交通工具等。
固定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受到折旧、残值以及价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固定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折旧、减值准备、报废处理等方面。
首先,固定资产的确认。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即具备确定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并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为固定资产。
在确定固定资产时,需要对资产的名称、数量、成本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准确确认,并在资产卡片或者账簿上进行记录。
其次,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的计量主要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方面。
初始计量是指在固定资产确认时对其进行的计量,一般以购买成本为基础。
后续计量则是在固定资产已经确认后对其进行的重新计量,主要是根据公允价值或者考虑折旧、减值等因素进行调整。
第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消耗或者技术淘汰等原因而逐渐失去价值,需要通过折旧来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多种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进行核算。
第四,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在发生损失或者价值明显减少时,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减值准备的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当有证据表明固定资产价值受到损害时,应当按照规定增加减值准备,以保障资产的真实价值。
最后,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或者无法继续使用时,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主要包括资产清理、处置以及处置损益的确认等步骤,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并将相应的损益计入当期利润。
总的来说,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全面和真实反映,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2905c9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0.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系统的管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 固定资产的确认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确认时点通常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成本进行,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直接费用。
如果固定资产是自建的,则其成本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
3.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并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4.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当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资本化支出应当增加固定资产的成本,而费用化支出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通常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5. 固定资产的减值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在利润表中确认减值损失。
6. 固定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形式。
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的价款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7. 固定资产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固定资产信息时,应当包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以及固定资产的分类和使用寿命等信息。
此外,还应当披露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残值以及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等。
通过以上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旨在确保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587b70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3.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价值稳定或增加,并在日常经营中不进行交易的物质资产。
该会计准则的实施,旨在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
下面将从固定资产的定义、会计处理、评估、披露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固定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经营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或超过一般生产周期,以及价值不易快速变现或易于变现但企业内部使用的物质资产。
其次,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购置、确认、计量、摊销与处置等。
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实际交易金额核算,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安装费等。
固定资产应在取得时确认,并同时确认相关项目的累积折旧。
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成本核算原则,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固定资产还需要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应在企业会计年度内摊销到相关费用项目中。
固定资产的处置则分为出售、报废及捐赠等方式,会计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固定资产净收益或损失。
第三,固定资产的评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评估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次确认固定资产时,应根据成本原则计量。
后续会计期间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根据成本模式或重置模式进行。
重置模式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存在明显下降的情况,需要重新进行计量。
对于受损的固定资产,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企业合并或购并时,涉及固定资产评估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的规定进行处理。
最后,固定资产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规定了对固定资产的披露内容。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量、固定资产的目录表以及重要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政策等。
此外,还需要披露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折旧期限及折旧方法,以及固定资产可能存在的限制、质押和担保等情况。
总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保障固定资产的准确反映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经典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
![(经典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ec1f399e580216fc710afd46.png)
(经典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第号——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的确认1.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固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2)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备品配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如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指确定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成本应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取得方式不同,其成本的具体确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分录:不需安装: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等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原材料等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例1:某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发票价格50000元,增值税税额8500元,发生的运费2500元,款项全部付清。
借:固定资产61000贷:银行存款61000例2: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000元,安装设备时,领用材料物资价值1500元,购进该批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5元,支付工资2500元。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664d67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1.png)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长期使用、生产经营而购买或自建的物品,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等。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计量和处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折旧和摊销、办理固定资产变动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
固定资产应当满足有形资产的一般特征,即具备形态、实物、有限使用期限和有用性等特征。
只有满足这些特征的物品才能被确认为固定资产。
此外,固定资产还需要具备能够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特征,即能够为企业创造未来的经济效益。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
固定资产应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包括购买价格、直接开支和相关利息等。
对于合同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还可以选择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了对于自建固定资产的计量方法,即以实际成本计入资产负债表。
再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由于使用和年龄等原因导致资产价值的减少,而摊销则是指固定资产作为生产工具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期间内逐渐释放。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多种折旧和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加速法、减值法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和摊销方法。
最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变动的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变动包括购置、报废、损毁以及价值的变动等。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购置成本的计入和固定资产余额的调整方法。
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和损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相应的处置方法和核算规则。
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减值测试和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计量和处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确认标准、计量方法、折旧和摊销方法以及固定资产变动的处理方法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计量和处理符合实际经济情况,并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777fed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c.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4号》)发布於2013年4月1日,主要针对企业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准则4号》的宗旨是建立企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方式,同时确保企业核算符合国家有关财务核算法规要求。
第二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久持有的非商品,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或获取收入的资产,包括可固定使用的设备、电子设备、车辆、工程、设施、房屋及其他可供长期使用的资产,或任何其他以总账(未考虑折旧)金额大于人民币十万元(含税)登记为固定资产的物品。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和核算,以及企业必须且能够在报表中确认价值的其他资产,如合同所有权和许可证获取权。
但本准则不适用于不具有划分价值并不能够确认价值的其他资产,如无形资产。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申购、投资、使用和核算第四条企业对不同固定资产进行类别划分,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并申报正确完整的条目,以及对本年度新增的固定资产及二次折旧等进行报告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当实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依据法律法规、核算准则和企业内部规定,实行绩效评估、监控和管理过程。
第六条企业应处理固定资产的申购和使用,同时保护固定资产正确合法高效地运用。
固定资产的申请、装置和使用,有关单位或部门必须核算清楚,执行完整而有效的记账处理方法,有效地跟踪所有固定资产的采购、折新和使用记录。
第七条企业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必须按照核算法定手续,交付价款后,应将购入资产入账,实施监控并进行管理。
第八条企业应当保存固定资产的收支凭证薄,明确记载固定资产使用的贷方和借方,清楚地列明发生的时间、金额,以及支出的项目及用途。
第三章折旧方法第九条企业采用国家规定的用途分类核算法,将固定资产的成本拆分为原值和累计折旧,并据此计算折旧率;计提折旧时分两层累进,即原值当期计提全部折旧,累计折旧计提折旧从新增折旧累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读.doc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解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349785ddf61fb7360b4c657c.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解读鲁阳《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要求,属于准则体系中的具体准则。
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一、内容《固定资产准则》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1、制定目的——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
但下列存货除外:①投资性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注释: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建筑物的后续计量,仍适用《固定资产准则》。
投资性建筑物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不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二是该建筑物的公允价值虽然能够持续可靠取得,但企业仍决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②生产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另外,下列固定资产的计量也不适用该准则: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②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 号——债务重组》);③企业合并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④融资租赁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⑤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 号——借款费用》);⑥固定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
第二章确认:3、固定资产定义——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4、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概念——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5、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并同时满足,①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固定资产
![《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898ed73879563c1ec5da7162.png)
《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固定资产讲解内容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三、固定资产折旧四、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五、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六、固定资产的处置七、固定资产清查第一课时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七条: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 年的有形资产。
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设备、器具、工具等。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
差异分析:虽然会计与税法对于固定资产定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会计与税法都没有对固定资产的起点金额作出规定,给予了企业很大的职业判断权限。
(二)分类1.按经济用途的分类(1)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经营用固定资产2.综合分类(1) 经营用固定资产(2) 非经营用固定资产(3) 不需用固定资产(4) 出租固定资产(5) 未使用固定资产(6) 土地(7)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八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小企业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外购的固定资产《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八条:(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安装费等,但不含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等举例(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安装完毕后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例1:2013年5月10日,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票上注明的买价为50 000元,增值税额为8 500元,支付运杂费为1 000元,皆以银行存款支付。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f7accf0131b765ce04081430.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㈠经济林木和产役畜等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㈡矿区权益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㈢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建筑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第四条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第五条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六条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初始计量第七条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八条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九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第十条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运营与发展。
企业科学管理和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看,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这意味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
其中“出租”的固定资产,:指用以出租的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后者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固定资产。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如自用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或使用年限。
某些机器设备或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往往以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来表示,例如,发电设备按其预计发电量估计使用寿命,汽车或飞机等按其预计行驶里程估计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意味着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随着使用和磨损,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渐减少账面价值。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重要内容。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也属于后续计量,相关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中予以规范。
第三,固定资产为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特征,这一特征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区别开来。
有些无形资产可能同时符合固定资产的其他特征,如无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但是,由于其没有实物形态,所以不属于固定资产。
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资产,施工企业所持有的模板、挡板、架料等周转材料,以及地质勘探企业所持有的管材等资产,尽管该类资产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如,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在实务中,通常确认为存货。
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比如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该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如,飞机的引擎,如果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则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等,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本章着重讲解了解决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臵等问题。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一、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外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如果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即可发挥作用,因此,购入后即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如果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只有安装调试后达到设计要求或合同规定的标准,该项固定资产才可发挥作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资产。
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的多项资产中还包括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也应按类似的方法予以处理。
(例5-1)甲公司为一家制造企业。
20×7年4月,为降低采购成本,向乙公司一次购入三套不同型号且不同生产能力的A、B和C三种设备。
甲公司为该批设备共支付货款7 800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 326 000元,包装费42 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A、B和C设备分别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 926 000元、3 594 800元和1 839 200元;甲公司实际支付的货款等于计税价格,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1)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包括购买价款、包装费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即:7 800 000+1 326 000+42 000=9 168 000(元)(2)确定A、B和C的价值分配比例A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为:2 926 000/(2 926 000+3 594 800+1 839 200)=35%B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为:3 594 800/(2 926 000+3 594 800+1 839 200)=43%C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为:1 839 200/(2 926 000+3 594 800+1 839 200)=22%(3)确定A、B和C设备各自的成本A设备的成本=9 168 000×35%=3 208 000(元)B设备的成本=9 168 000×43%=3 942 240(元)C设备的成本=9 168 000×22%=2 016 960(元)(4)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A 3 208 000——B 3 942 240——C 2 016 960贷:银行存款9 168 000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
该折现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例5-2)2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
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
该设备价款共计900000元,首期款项150000元于20×7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20×7年至2×11年的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2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16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20×4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40000元,巳用银行存款付讫。
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用银行存款如期支付了敫项。
假定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150000+150000×(P/A,10%,5)=150000+150000×3.7908=718620(元)20×7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718620未确认融资费用181380贷:长期应付款900000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借:在建工程160000贷:银行存款160000(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参见表5-1:表5-l 甲公司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20×7年1月l日568620=718620-150000;尾数调整:13633.46-150000-136366.54,136366.54为期初应付本金余额(3)20×4年1月1日至20×4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5686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6862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借:在建工程40000贷:银行存款40000借:固定资产975482贷:在建工程975482固定资产的成本为:718620+160000+56862+40000=975482(元)(4)20×5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0×5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47548.20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7548.20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20×6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37303.0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7303.02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20×7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26033.3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6033.32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20×8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13633.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3633.46借:长期应付款150000贷:银行存款150000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
(一)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工程物资采购、自行组织施工人员从事工程施工完成固定资产建造。
实务中,企业较少采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多数情况下采用出包方式。
.企业如有以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