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一、内容概要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社会心理学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在这个课件里,我们会一起探索我们的社交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和规律。

让我们先来快速浏览一下这个课件的主要内容吧。

首先我们会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帮助大家了解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

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社会认知,包括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刻板印象等内容。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讨论社会情绪和社会态度,如我们的情感是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们如何形成并改变我们的观点和社会偏见等。

然后我们会探讨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如我们的行为如何受到群体影响,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等。

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如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交往等实际应用场景。

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我们知道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都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我们和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

这些问题就引发了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断探索和理解而逐渐形成的。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面镜子。

所以学习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心理学的世界吧!2. 概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它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覆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表现自己,比如人们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下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面对陌生人或者熟悉的人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群体间互动的过程
包括接触阶段、认知阶段、情感阶段和行为阶段等。
群体间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独立性、目标差异性、情感分离性和行为冲突性等。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文化差异、社会距离、权力关系和沟通障碍等。
2024/1/27
26
07
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
2024/1/27
27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01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 态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印象形成的定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根据有限的信息形成对他人整
体印象的过程。
2024/1/27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 表达等。
印象管理的定义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表达方式,试图影响他人对自 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包括自我表现、自我宣扬、自 我掩饰等。
10
包括共同性、互动性、稳定性和结 构性等。
24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与特点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
包括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等。
群体内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依赖性、共同目标导向性、情感共鸣性和行为一致性等。
群体内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文化等。
2024/1/27
25

社会心理学理论课件

社会心理学理论课件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JAU
Social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社会行为
社会
人格
文化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Psychology
NJAU
Psychology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研究1 、实验法2、观察法3、调查研究法4、跨文化研究法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语堂
NJAU
Social Psychology• 7 、《说‘面子’ 》,鲁迅• 8、 《围城》,钱钟书• 9、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翟学伟• 10、 《乡土中国》,费孝通• 11、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 专题六 中国人的社会认知. 专题七 中国人的人情大于王法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JAU
Social Psychology 推荐书目• 1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 2 、《社会心理学》,沙莲香• 3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4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 5 、《中国人新论》,李庆善• 6 、《中国人》 (或《吾国吾民》),林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NJAU
Social Psychology 五、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争论:科学无国界;人类有共性事实:我们在很多关于中国人与中国 社会的研究中,看到的社会是一个没有 历史与文化的社会;看到的人是一个没 有背景与情境的人实质:在现有的学科下,寻求一种本土
案例二: 违规用警车 违章口出狂言
”NJAU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ocial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2023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 • 社会影响 • 社会行为 •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 受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
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
形成机制
社会规范的形成受到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和 建构的结果。
改变方式
社会规范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但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舆论 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规范的改变。
04
社会行为
亲密关系与友谊
亲密关系的定义与类 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 如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友谊等 ,并阐述这些关系的形成、发展 与维护。
权威影响
定义
01
权威影响是指个体对权威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接受权威的意见
或行为。
影响因素
02
权威影响受到个体对权威的认知、权威的可靠性、个体对权威
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03
米尔格拉姆实验发现,即使在权威命令下,个体也会对权威产
生服从,从而做出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改变
定义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社会运动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运动的发起、发展和结束的 心理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异同
比较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深 化对这两种社会现象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 (一)一致性理论
❖ “一致性理论”也称和谐理论,是探讨与预 测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 整原有态度的一种理论。
❖ 1.代表人物: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
❖ 2.理论要点
❖ (1)信息源和信息对象以及有关两者的态度 之间的关联:
❖ ①如果人对两件事都持有肯定的态度(正向 关系),而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表明它和信息 对象之间也存在肯定关系,两者完全一致, 人会感到愉快,就无需改变原态度;
❖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遇过人的自我状 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 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
❖ 为说明这一现象,勒温提出了一个行为公式:
❖ B=f(P,E)=f(PLS),即行为是环境与人 的函数,或说是心理生活空间的函数。
❖ 2.群体动力学
❖ 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 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 远大于互不相干的个体。一个已经建立的群体(团 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价值标准,因此会形成一 种强有力的纽带把各个成员凝聚在一起,使个体的 动机和群体的目标混为一体,所以,引起群体变化 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一个个地去改 变个体要容易得多;只要群体价值观没有改变,就 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
❖ 3.应用
❖ 联结理论是许多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与探讨社会 学习与社会行为发生机制的一种依据。
二、模仿论
❖ (一)代表人物:米勒、道拉德 ❖ (二)理论要点 ❖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
的社会心理现象。 ❖ 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
念来加以理解。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 人际相互影响——模仿而习得的,都可以通 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

[课件]社会心理学理论PPT

[课件]社会心理学理论PPT

格式塔心理学派
• 该学派的观点由科勒、考夫卡、勒温和其 他一些20世纪30年代移民到美国的欧洲心 理学创立并发展。他们关注的是个体感知 和理解人、事、物的方式,这种将环境看 作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加合的观点即格 式塔心理学。
•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动机 和情绪的分析有着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理 论的印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受到个 人动机和对他人及环境的情绪反应的影响。 若涉及学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行为学派 的理论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强调 社会认知,也就是研究如何感知和理解社 会可以让我们看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4、决策理论
• 该理论认为个体会对不同行为的成本和获 益进行评价,并选择其中最符合逻辑、最 合理的一个。人们会选择那些成本最小而 获益最大的行为。
• 有时我们所做的决定确实与决策理论所表 明的推断方法十分吻合。但是,社会心理 学家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做的 判断和决定并不总是遵循严格的推理。
5、相互依赖理论
• 该理论将对个体行为的分析转移到对两个或多个 相互作用的个体行为的分析。当人们之间相互作 用时,他们也在彼此影响。 • 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社会交换理 论,其原则建立在学习理论家和决策理论家两者 工作的基础上。社会交换理论用个体彼此间交换 成本和获益的术语来分析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理论在分析协议的情境时尤为有用,在这种情 境中,尽管双方都有各自的利益,但他们又必须 达成某种一致。
• 勒温认为,凡属科学的心理学都必须讨论 整个人的情景,即人与环境的状态。这就 是需要有一个趋同的名词将任何环境阐述 为同一情境的部分,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 世界或心里场。
• 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 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里场或 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 是有场决定的。心理场主要是由个体需要 和他的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构成。 它包括有可能影响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 将来的一切事件。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早期状况(1895-1934) • 起步阶段(1935-1945) • 发展阶段(1946-1969) • 反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 •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
早期状况(1895-1934)
• 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riplett教授的 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关于他人在场。
—王登峰等的“大七”人格理论
“OCEAN”
有人称“大五”人 格理论是人类人格 的“海洋”
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社会心理学角度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归因问题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个体如何选择自己 的行为
(三)认识社会
• 现在人们尽管比20世纪6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 的机会和财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感的 评价却比那个时代的人低很多,为什么会如 此? ——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一)认识自己
• 美国心理学鼻祖 詹姆斯 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三)诱因理论
•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 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 何种行为。
•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 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PPT

社会心理学完整版 PPT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
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 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 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 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 方法之一。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 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值得怀疑; 有人称社会心理学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心 理学”。这是造成社会心理学危机的根本原因之 一。
G.列朋著的《群众心理学》曾被译成16种文字, 在法国再版45次。他认为任何群体都表现了与其成 员的个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群体“使他们以一种与 其各自独处的完全不同的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 他用本能、气氛感染及易受暗示 3种因素解释群众 的过激行动。他对群众虽有贵族式的偏见,但提出的 问题对以后的群体研究却有较大影响。
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与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氛围、个体与群 体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 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Unit 1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 (1924)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 体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的学科。 奥尔波特(G.W.Allport)《现代社会心理 学的历史背景》 (1954) :社会心理学 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 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 存在所影响。
普力特(N.Triplett)和德国的莫德(W.Moede)。
F.H.奥尔波特(F.H.Allport):《社会心理学》
(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社

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部分优秀课件

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部分优秀课件

印象形成 的效应
光环 效应
对他人最初的评 价极大影响对他 人的总体印象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 加法模式 • 平均模式 • 加权平均模式 • 中心品质模式:根据重要的、对个体意义重大
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 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归因
• 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 Sociological Social Psychology
•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 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行为
• 人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
• 个体的习得行为 • 亲社会行为 • 反社会行为 • 人际合作与竞争 • 群体的决策行为
• 身体运动和触摸
• 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 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人际距离
个人距离 亲密距离
社交距离
人际关系的理论及原则
特点
个体性
直接性
情感性
深度 原则
情趣爱好 态度
自我概念 人际关系
隐私
相互性 交换性 自我价值保护 平等
人际吸引
•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爱情
• 熟悉与邻近 • 相似性
喜欢
• 互补 • 外貌
亲合
• 才能 • 人格品质
• 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 真实S、I M可U信
社会影响
•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 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 致的现象。
• 从众行为的原因 • 影响从众的因素 • 阿希的从众研究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社会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WHO(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预言编辑课件 Nhomakorabea3
前言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2 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3 希望达到教学目标
编辑课件
4
1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一门学科 两大收获 三重生命 四项任务
编辑课件
5
一门学科
研究人们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 关系的科学。(Myers, 2002)
对反社会的和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观,应积极 干预。)
(二)系统性原则
(把研究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并用系统的方
法。)
(三)伦理原则
(研究讲究道德,注意保护被试者,对被试者的
资料加以保密等。)
编辑课件
27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 (二)调查法
1、访谈法(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 巧)
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 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 量。
编辑课件
44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 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 快乐。
➢ 社会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 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 得不快乐,反而会痛苦。
达尔文进化论 德国民族心理学(扎鲁斯、谢夫勒、冯特) 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列朋) 麦独孤本能心理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 至今/确立期)
编辑课件
23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79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
饿了,有生理需求,寻找食物,从而达到相对
的平衡;孤独,有交往需求,寻找朋友,从而达到相对平
2.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为强化作用而得到加强。 (故称强化理论)
桑代克:饿猫逃出迷笼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试误 说;动物学习的 三大定律:练习 律,效果律,准 备律。
斯金纳:饿白鼠在迷笼中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强化的不同方式。
2、模仿论
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观 察 学 习 的 后 果
四、社会交换理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G.C.Homans,1985)等提出,用经济学概念
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
理论观点:
1.人的交往的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 在交往时,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
收益、报酬()
代表人物:米勒和多拉德(ler & J.Dollard,1941),他们在
《社会学习和模仿》中提出。
理论观点:
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
应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侵犯,助人等亲社会行为。
3、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沃尔特斯(A.Bandura & R.H.Walters,1963)等
提出。
理论观点:
1.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 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 程
2.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B = f (P,E)。
应用:讨论与解决电视等媒体的消极影响。
苛勒猩猩实验:“接竿问题”和“叠箱问题”
苛勒:顿悟说
2、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 代表人物:勒温(K.Lewin,1980-1947)
➢ 理论观点:
➢ 1.心理生活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s field) 。

心理生活空间(Psychological life space,简称LSP),包括三个
(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等,1912年于德国 问世,强调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
理论观点:
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 弧机械的总和,他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的。
最初侧重与研究知觉现象(对象与背景,知觉的整体性等)。
部分:心理环境(E,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组成)、内部个人
区域(P,由需要、欲望与意图等组成,I-P)和知觉运动区域(P-M)。
(p44)
公式:B=f(P,E)=(LSP)
I-P
P-M
外部环境
E
生活空间模式图
➢ 2.群体动力学,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不仅取决与个
人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受到群体心理动力场(如人际关系、 群体决策、舆论、气氛等)的制约。整体比部分重要,引 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一个个地 去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
1、核心观点:
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社会情境的知觉和加工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产生社会知觉-形成社会印象-进行社会 判断。
2、社会认知心理过程的解释:
社会知觉解释 归因解释 图式解释
二、认知学派
1、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苛勒
/v_show/id_XNzI0ODcxMDg=.html(将爱心传递下去)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班杜拉(1965)实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第一阶段: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
奖励攻击组: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 惩罚攻击组: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 及理论
掌握理论的意义
➢ 1、对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理解; ➢ 2、对后继研究或行为起定向或参照作用; ➢ 3、推动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一、行为学派(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
交换理论)
二、认知学派(格式塔学派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认
知相符理论和一致理论)
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 里,实验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就 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
结果发现,三组孩子(包括惩罚攻击组的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说明 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即儿童已学习了 攻击的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2、核心概念:
联结(association) 强化(reinforcement) 模仿(imitation)
一、行为主义学派
1、刺激-反应理论
代表人物 :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斯
金纳(B.F.Skinner,1904-1990)等
理论观点:
1.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强调 刺激和反应质检的联结,故称联结理论。)
2.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公平和互惠方能是相互作用 长期保存。
R/C=R’/C’,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比较平衡,交往继 续;
R/C>R’/C’,内疚感,想方设法采取补偿行为;
R/C<R’/C’,抱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行动 (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
你 看 到 了 什 么 ?
社会认知学派
三、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
学派;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四、符号相互作用学派(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S-R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多拉德和米德的模仿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霍夫曼的社会交换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