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居民小区覆盖分析
关于老旧小区的调研报告

关于老旧小区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旧小区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老旧小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解决老旧小区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覆盖了本市不同地区的老旧小区。
三、老旧小区的现状1. 建筑老化:许多老旧小区建筑年限长,外墙破损,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2. 基础设施陈旧: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容易出现故障,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3. 环境卫生问题:由于管理不善和居民意识淡漠,老旧小区存在垃圾乱堆放、卫生脏乱等问题,影响居民的居住品质。
4. 缺乏社区服务:老旧小区缺乏社区服务设施,如儿童乐园、健身设施等,居民的社交和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四、老旧小区问题的原因分析1. 缺乏资金投入:老旧小区的维修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和开发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投入有限。
2. 管理不善:一些老旧小区缺乏有效的物业管理,导致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环境卫生无人管理。
3. 居民意识淡漠:部分居民对环境卫生和社区管理问题缺乏重视,对小区的整体形象没有自豪感。
五、解决老旧小区问题的途径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投入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促进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
2. 强化物业管理:建立健全的物业管理体系,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维护和管理,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
3. 增强居民参与意识: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居民对小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4. 引入社区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内引入社区服务设施,如儿童乐园、健身房等,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六、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老旧小区存在建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环境卫生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困扰。
2. 老旧小区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资金投入、管理不善和居民意识淡漠。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1. 引言老旧小区是指建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之间的小区,这些小区多数年限较长,设施老化严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对老旧小区进行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编制问卷针对老旧小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小区现状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问卷结果,选择数个代表性的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小区的环境、设施状况以及居民的居住情况。
3. 调研结果3.1 小区环境问题在问卷调查中,约80%的居民反映老旧小区的环境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 绿化和公共区域维护不到位,荒草丛生;- 垃圾管理不规范,存在垃圾堆放问题;- 消防设施老化,存在火灾隐患。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有些小区绿化带长时间没有进行修剪,导致长草遮挡道路和公共场所。
部分小区的垃圾桶容量不足,经常出现垃圾溢出的情况。
而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多数存在老化、破损的问题,无法正常使用。
3.2 住房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住房的结构和设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问题主要包括: - 住房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 供暖和给排水设施老化,经常出现故障; - 小区内停车位不足,停车难。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观察到一些住房外墙出现渗水、开裂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住房的使用寿命,还对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许多小区的供暖和给排水设施老化,频繁出现故障,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同时,留车位的数量有限,小区内停车位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4.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4.1 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加强小区绿化和公共区域的维护,定期修剪草坪,确保道路和公共场所畅通;•完善垃圾管理制度,设立足够的垃圾桶和分类垃圾回收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对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新,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
合肥市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对策分析

064
经 <<<区域经济
营版
2020.6
其既受到野自上而下冶的框架制约袁又要充分反映野自下而上冶的 居民呼声和需求袁 只有通过编制专项规划做好这两大特性的结 合才能技术性地解决这项野有难度冶的工作袁合肥市至今未编制 该规划袁由政府单一主导袁缺乏多元主体参与遥 老旧建筑因先天 原因袁对建筑的结构加固和消防改造后按现有规范无法验收袁如 不改造实施又客观存在安全隐患袁 亟须出台与老旧小区建筑改 造验收相匹配的验收技术规范遥
一尧合肥市主城区老旧小区特点 合肥市老旧小区主要集中在庐阳尧蜀山尧包河尧瑶海四个老 城区袁大多是由政府或单位出资建设的单位野福利房冶遥这些老旧 小区建设年代不一袁 大多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初袁有 的始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袁多为 7 层以下多层居住建筑遥 这些老 旧小区普遍存在以下特点院 一是基础设施野先天不足冶袁缺乏系统维保遥 如房屋外墙斑驳 开裂尧起壳风化曰楼顶防水功能退化袁雨污水混流袁下水管破损尧 堵塞曰小区道路狭窄尧坑洼曰消防设计标准低袁损坏严重袁存在较 大安全隐患遥
. All二是Ri配g套h设ts施缺R少e遥s老e旧rv小e区d建.设之初袁相关公共和公用配 套设施普遍缺少袁公共绿地尧环卫设施尧机动车停车位尧非机动车 库尧社区活动中心尧体育健身器材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配置标准 较低袁与居民实际需求的矛盾越发凸显遥 三是管理缺失袁乱象丛生遥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及房地产开发 的持续增长袁绝大多数原生房主搬迁至城市新区居住袁老旧小区 住宅变成频繁交易的野二手房冶袁住户人员组成日渐复杂甚至成 为野三无冶人员主要聚居地袁存在大量改变原有布局及功能结构 的违章建筑袁乱搭乱建现象普遍曰车位不足导致车辆停放无序拥 堵严重曰建筑分布散而乱袁封闭难度大袁进出人员难管控袁治安隐 患大袁野四类可防性案件冶发案率高遥 二尧合肥市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为切实改造老旧小区整体人居环境袁 合肥市依据安徽省住 房城乡建设厅出台的 叶城市双修技术导则曳叶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技术导则曳叶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意见曳 等规范要求袁 2018 年全市共整治老旧小区 173 个袁总建筑面积 454.85 万平方 米袁惠及住户 56485 户曰2019 年袁全市共整治 122 个老旧小区(其 中中直省直 69 个)袁 总建筑面积 283.65 万平方米袁 惠及住户 33285 户曰2020 年袁 合肥市将继续整治 103 个中直省直老旧小 区遥 2019 年度袁合肥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老旧小区改造试 点城市袁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袁其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遥 渊一冤改造规划由无序变有序 叶合肥市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曳明确界定了老旧 小区的改造范围袁统一了改造内容和标准袁简化了审批流程袁明 确了后期管理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模式遥
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建议一、现状分析1.1 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老旧小区是指建成时间较早、设施老化、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小区。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基础设施老化: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多年使用,存在老化、漏水、跑冒滴漏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房屋质量低下:老旧小区建筑多为传统的砖木结构,外墙存在裂缝、渗水等问题,屋顶容易漏水,电线老化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环境卫生差:老旧小区内部环境脏乱差,存在垃圾堆放、污水积渍等问题,卫生条件差,影响居民身心健康。
•社区管理薄弱:老旧小区的社区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服务机制和治理手段,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1.2 改造意义和目标改造老旧小区的意义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增加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提供更好的社区公共服务,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二、改造中的困难和挑战2.1 资金问题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建筑加固、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
很多老旧小区属于刚需住房,居民经济状况有限,无法自行承担改造费用,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资金也有限,难以覆盖所有老旧小区。
2.2 居民迁移问题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居民的迁移问题。
由于改造工程的需要,居民需要搬离自己的房屋,暂时居住在其他地方。
但是由于居民担心迁移后无法享受到改造后的福利,以及迁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不便,居民的配合度不高,加大了改造工作的难度。
2.3 社区治理问题改造老旧小区需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老旧小区是指建成较早,住宅环境较为陈旧和设施较为老化的居住区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旧小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老旧小区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从居民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老旧小区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改善老旧小区的建议。
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并实地观察了部分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
二、调研结果分析1.居民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老旧小区的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和低收入居民。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居住在老旧小区已有数十年,房屋状况较差,面积较小。
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儿童活动场所、学校等。
同时,老旧小区的居民普遍存在心理上的孤独和社交关系较为薄弱的问题。
2.环境情况实地观察显示,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较为陈旧,环境较为脏乱。
垃圾分类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及时,给小区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部分老旧小区缺乏绿化和休闲设施,居民娱乐和活动场所较少。
同时,老旧小区的交通也存在问题,道路状况较差,停车位紧张,交通拥堵。
三、问题解决和建议1.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政府可以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提供经济适用房给予居民置换。
建设一些儿童活动场所、学校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同时,加强对老旧小区居民的关怀和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增加社交机会,减少居民的心理孤独感。
2.改善小区环境加强对小区的管理和维护,增加垃圾箱数量,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定期清理小区卫生。
同时,增加小区绿化和休闲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改善小区交通,修补道路,增加停车位,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政府管理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维修基金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老旧小区的改造和维护。
加强政府对老旧小区的监管,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和诉求。
四、结论老旧小区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挑战之一,但也是可以解决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老旧小区的关注度,增加改善老旧小区的投入力度,为老旧小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难点与对策分析

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难点与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涉及到千千万万家庭的生活条件改善,还关系到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的安全感。
然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难点和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老旧小区改造现状1.改造需求急迫我国老旧小区数量庞大,诸多小区已经存在着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历史,建筑物老化、设施陈旧,配套设施落后是当前老旧小区改造的迫切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老旧小区面积已超过10亿平方米。
2.住宅质量不佳老旧小区的建筑多数属于早期的物业建筑,使用寿命已达到或接近30年,墙体裂缝、漏水、排水系统老化等问题很普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限制,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公共照明、停车场、垃圾处理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三、老旧小区改造难点分析1.不同小区存在差异性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巨大的差异性挑战。
不同区域、不同小区面临的问题和改造需求各异,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改造策略和方法。
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不同的政策和规划,以满足各个小区的实际需要。
2.资金来源难以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往往由于老旧小区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无法承担改造费用。
政府财政资金一般无法全部覆盖,还需要开辟其他渠道,如社会资本介入、引入第三方投资等。
3.居民意愿和利益博弈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许多居民的利益和意愿的博弈。
有的居民可能担心改造后涨价导致无法承担,或者不满意改造后的布局和风格。
如何妥善处理好居民的意愿和利益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难点。
四、老旧小区改造对策分析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老旧小区改造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如资金补贴、贷款优惠、技术指导等,以激励和引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进行。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调查报告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展望
新技术应用促进改造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老旧小区改造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应用,如智能化、绿色化 技术的应用,提高改造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手段助力改造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全面管理和监控,提高改 造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创新模式推动改造工作开展
未来将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如PPP模式、EPC模式等,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 造,推动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社会参与和支持力度提升方向
居民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更加注重居民的参与和意 见反馈,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和建议,提高居民对改造工作的
认可度和满意度。
社会资 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提
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进展情况,分析改造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 决策提供参考。
调查范围与方法
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了我市范围内的所有老旧 小区,包括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 区。
VS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 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问卷调查主要针 对居民对改造的满意度、基础设施改善情 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主要针对社区管 理人员、居民代表等了解改造过程中的问 题和困难;实地观察则对小区环境、基础 设施等进行实地考察。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存在的问题
部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存在施工噪音、尘土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改进方向
在未来的改造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管,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加强后期维护和管理, 确保改造效果的持久性。
05
经验总结与建议措施
成功经验总结
政策支持
老旧小区空间分布情况汇报

老旧小区空间分布情况汇报老旧小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居住区域,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旧小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老旧小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这些区域的居住环境。
首先,老旧小区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和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
这些小区大多建成于上个世纪,由于历史原因,空间布局较为紧凑,建筑密度较高,公共空间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城市规划的限制,老旧小区的土地使用率较高,建筑高度一般较低,导致空间分布相对拥挤。
其次,老旧小区内的居住空间主要以多层住宅为主。
这些住宅大多为老式建筑,房屋结构较为简单,居住面积不大。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小区内的住宅建筑多为统一风格,外观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
另外,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分布相对不足。
由于建筑密度较高,老旧小区内的公共空间如绿地、休闲设施等相对较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同时,老旧小区内的交通道路狭窄,停车位紧缺,交通秩序相对混乱,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此外,老旧小区的商业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
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小区内的商业设施多为传统的菜市场、小商店等,缺乏现代化的购物场所和娱乐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最后,针对老旧小区的空间分布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对老旧小区的土地重新规划,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地,改善居住环境。
其次,可以对老旧小区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居住质量,增加建筑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同时,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和娱乐场所,丰富老旧小区的商业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老旧小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合理规划和改善措施,可以为老旧小区的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老旧小区的改善工作,为城市居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调查报告

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一、调查概况经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30份,涵盖全市40个老旧小区,样本覆盖面广。
二、调查结果(一)老旧小区改造需求普遍存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全市老旧小区的改造需求普遍存在,其中:1.有88%的居民认为小区卫生条件很差,希望改善;2.有78%的居民反映小区环境杂乱,垃圾横溢,需要整治;3.有70%的居民反映小区楼体老旧,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需要进行维修和改造;4.有62%的居民认为小区绿化不足,需要增加植被。
(二)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现场走访,我们了解到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问题:1.小区走道窄,楼房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2.卫生状况差,存在垃圾围堵、污水倒流等问题;3.小区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存在无序管理、收费混乱等问题;4.老旧小区绿化较差,缺少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等。
(三)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针对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我们进行了现场走访调查,收集到了如下数据:1.目前全市共有40个老旧小区,占小区总数的30%。
2.针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全市政府投入了相应的资金,但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改造进度较慢,且存在一些效果不理想的改造项目。
3.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不高、功能配套不足等。
(四)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造建议:1.加强政府资金投入,提高改造效果。
2.建立小区物业管理机构,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3.增加小区绿化,增强居民的休闲娱乐环境。
4.设计合理的电梯改造方案,改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状况。
5.加强对改造工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三、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需求普遍存在,卫生状况差、楼房老旧、绿化不足等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问题。
通过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建立小区物业管理机构、增加小区绿化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方案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方案一、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正面临着物业管理的问题。
在城市更新和居民需求变化的情况下,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居民素质不高、维修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物业管理覆盖成为当务之急。
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现状1.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维修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因为建成年限长、装修质量差、设施老化,国家对小区的改造和维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社区自治、社区居民素质不高,导致物业管理几乎无法达到标准化操作。
2.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困难老旧小区存在管理死角,居民投诉多、社区矛盾较多、物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等诸多问题。
由于老旧小区的特殊性,使得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很难覆盖所有问题点,导致物业管理困难。
三、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方案1.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应引导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向政府管理和社会力量推广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老旧小区的社会维修,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社会力量投身老旧小区的建设和管理。
2.物业管理公司介入引入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为老旧小区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
依托物业管理公司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提升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
3.技术手段的应用应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智能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社区自治建设鼓励老旧小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建设,如成立业委会、社区服务站等自治组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提升老旧小区的社区管理水平。
5.资金支持完善老旧小区维护和改造的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旧小区的维护和改造。
通过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资金问题。
老旧楼房调研报告

老旧楼房调研报告老旧楼房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推进,老旧楼房的存在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了解老旧楼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老旧楼房的情况,包括建筑状况、使用状况、维修情况等,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从而为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老旧楼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科学、系统的依据。
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居民和相关部门的访谈,了解他们对老旧楼房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1.老旧楼房的建筑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老旧楼房存在着房屋老化、漏水、墙体开裂等问题。
部分老旧楼房的墙面已出现剥落现象,柱子出现裂缝,并且在重大天气变化时存在安全隐患。
2.老旧楼房的使用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老旧楼房多数为居住单位,有一部分被改建为商铺或者办公场所。
然而,由于建筑结构老化,使用空间狭小,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导致大量老旧楼房被废弃或者处于闲置状态。
3.老旧楼房的维修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由于老旧楼房的使用年限较长,部分居民缺乏经修理意识,导致建筑物维修不及时。
同时,部分老旧楼房的户主收入较低,无力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进一步延缓了维修的进行。
三、问题分析1. 老旧楼房的原因老旧楼房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建筑质量监督不到位等。
此外,部分老旧楼房的使用者、业主也存在对建筑物维修的忽视和怠慢的情况。
2. 老旧楼房带来的问题老旧楼房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差、资源浪费等。
特别是一些老旧楼房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环境,给市区的改造和更新带来了阻碍。
四、解决方案1. 整体规划建议城市相关部门制定全面的老旧楼房更新改造规划,充分考虑老旧楼房的分布情况、建筑结构、居民收入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重新规划老旧楼房的使用和更新。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

老旧小区调研报告老旧小区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老旧小区是指建设时间较长、居住环境相对落后的小区。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旧设施、缺乏安全保障、环境脏乱等。
为了更好地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本次调研对某城市的老旧小区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老旧小区问题的认知和需求;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小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居民对老旧小区问题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老旧小区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小区的环境较差、设施老旧、安全保障不足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居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老旧小区的改善需求非常强烈。
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改善小区的绿化环境、交通状况,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3.小区基本情况实地观察发现,小区内部道路狭窄,缺乏停车位;绿化率低,缺乏公共休闲设施;小区周边环境脏乱差,存在卫生死角;小区安全设施缺失,存在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1.资金问题: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有限的居民来说是一个难题。
2.居民缺乏组织力量:由于居民的分散性和缺乏组织力量,很难形成有效的合力来改善小区环境。
3.管理不善:一些老旧小区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环境脏乱差和安全隐患。
五、对策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资金投入,改善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安全设施等。
2.鼓励居民参与: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居民委员会、提供相关培训等方式,鼓励居民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形成有效的合力。
3.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小区管理制度,加强对小区环境和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老旧小区问题的严重性和居民对改善的迫切需求。
政府和居民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打造更美好的社区。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能够投入到老旧小区的改造中,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老旧小区调查情况汇报

老旧小区调查情况汇报近年来,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更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解我市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特组织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的汇报:一、老旧小区的基本情况。
经过对我市各个区的老旧小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筑老化、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许多小区的外墙漆面脱落,楼道灯光昏暗,绿化带缺乏养护,停车位紧张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居民生活现状。
调查发现,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条件较为拥挤,部分小区内部环境脏乱差,垃圾分类管理不到位,小区内部绿化带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
居民普遍对小区环境和设施的改善有较强的期待,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改造力度,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三、老旧小区改造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设施更新、环境卫生和安全设施等方面。
居民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投入,改善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四、改造方案建议。
针对老旧小区的改造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进行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更新和维护工作,包括外墙漆面修复、楼道照明改善、绿化带养护等;2. 完善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提升小区内部的整体卫生水平;3. 加强老旧小区的安全设施建设,包括安装监控设备、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等,提升小区的整体安全性;4. 支持老旧小区居民自治,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整治和改善工作,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居民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老旧小区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加大改造力度,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老旧小区调查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共同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市老旧小区问题分析和改造对策研究

城市老旧小区问题分析和改造对策研究前言:老旧小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础配套、环境品质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传统的改造方式也存在协调难和简单粗放等问题,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科学制定改造时序和改造标准,坚持治管结合和资源共享,多措并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一、老旧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早,原来建设标准相对较低,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管理不善,各种基础配套设施日渐老化破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供水、排水、供气、供电等基本配套问题。
有的老旧小区供水、供电没有实现一户一表;有的供水、排水、供气管道老化,年久失修,管理缺位,严重破损,存在自来水漏损、水压偏低、污水外溢、排水不畅等问题。
二是各种管线私搭乱接、蜘蛛网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小区环境面貌,管线杂乱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路面破损。
部分小区由于混凝土地面已到使用年限,路面下陷破损、走路颠簸不平、雨天积水严重,居民特别是老人行走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停车位不足。
大多老旧小区建设时配建停车停车泊位严重不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停车问题日渐突出。
五是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问题。
一些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塞,消防栓配置不足或已经废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六是建筑物本体问题。
建筑物立面破损脏污,有的违建比较突出,防盗网、雨棚各式各样,立面破旧凌乱。
七是小区管理缺位。
很多小区没有物业管理,长期处于无人管的状态,造成本就捉襟见肘的配套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维护管理而日益破损、恶性循环。
二、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
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对供水、供电、供气进行改造升级,对通信线缆进行规整或下地,有的需要完善消防设施,这就需要供水、供气、供电、消防、市政以及各通信运营商等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否则会相互冲突,造成改造工期特别开挖工期延长,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二)各方诉求不一致。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市区各级各部门和居民群众。
老小区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老小区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老小区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老小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许多居民的生活和居住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老小区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某老小区的调研,总结了老小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调研结果1. 基础设施老化:许多老小区建筑物、道路、排污设施等基础设施已经使用了多年甚至几十年,面临老化、破损和危险的问题。
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
2. 缺乏公共服务设施:老小区内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
居民需要走很远的距离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和资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3. 绿化覆盖率低:老小区绿化覆盖率低,存在大量的灰色建筑和空地,没有足够的绿地和公园供居民休闲娱乐。
这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环境形象。
4. 停车难题:由于车位有限,老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导致车辆停放不便,居民出行困难。
同时,一些停车位被占用或私自划分,给停车秩序带来了混乱。
5. 缺乏社区服务:老小区内社区管理服务不完善,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不够频繁。
社区设施和活动缺少组织和规划,居民缺乏团结和凝聚力。
三、改善措施1. 基础设施改建:加大对老小区基础设施的改建和维修力度,特别是对老化、破损、危险的设施进行及时更新和修缮,确保居民的安全和便利。
2. 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增加老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度。
同时,可以引入文化娱乐设施,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的选择。
3. 加大绿化建设:通过增加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高老小区的绿化覆盖率。
同时,鼓励居民开展户外园艺活动,增加小区的绿意和环境美。
4. 解决停车问题:增加停车位的数量,优化停车位的分配和管理,确保居民有足够的停车空间。
同时,加强停车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停车规则和罚则。
5. 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老旧小区调查报告

老旧小区调查报告老旧小区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成为了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某城市的老旧小区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老旧小区的现状、问题和改善方向,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老旧小区的现状1. 基础设施陈旧:老旧小区的道路、给排水系统、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2. 住房状况不佳:老旧小区的住房多为老式楼房或平房,存在房屋老化、漏水、隔音差等问题,居住环境不够舒适。
3. 绿化和环境问题:老旧小区的绿化率较低,缺乏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环境脏乱差,给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三、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1. 管理混乱:老旧小区的管理缺乏规范和专业性,导致维修、保洁、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居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 社区服务不完善:老旧小区的社区服务设施不足,缺乏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限制。
3. 社区活力不足:老旧小区的居民缺乏组织性和凝聚力,社区活动较少,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限。
四、改善老旧小区的方向1. 更新基础设施:加大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护力度,提升道路、给排水系统、电力设施等的品质和可靠性。
2. 改善住房条件:通过改造和提升老旧小区的住房条件,提供更舒适、安全、环保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加强绿化和环境建设:增加公共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4. 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和权益,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5. 完善社区服务:增加社区服务设施,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6. 激发社区活力: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五、改善老旧小区的挑战与建议1. 资金问题:改善老旧小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浙江某老旧小区房屋现状分析及改造提升对策

·规划·建筑·文章编号:1009 6825(2020)06 0013 03浙江某老旧小区房屋现状分析及改造提升对策收稿日期:2020 01 08 作者简介:曹志毅(1980 ),男,高级工程师曹志毅1 胡进秀2(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1231; 2.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3)摘 要:近年来全国推广老旧小区改造并将其纳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许多城市纷纷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
通过对浙江某发达城市典型老旧小区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小区存在的安全性及使用性问题,为科学制定改造提升方案计划、内容标准及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在进行承载力复核基础上提出房屋结构加固及损伤修复方案,并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旧小区,安全性,使用性,改造提升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老旧小区为城市、县城建造于2000年以前的住宅小区,普遍是单位制改革之前的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居住区”[1],房屋的使用时间普遍超过20年,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材料的限制,建造的住宅质量较低,在使用中不少都出现了质量问题。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城市住房短缺问题而大批量建设的砖混预制板结构房屋,目前已接近50年使用年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使用问题,部分已构成危房。
从住宅设计功能乃至小区规划的角度看,老旧住宅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但功能单一,房屋基本不考虑节能保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区问题凸显,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
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为40亿m2”[2]。
“老旧小区改造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并缓解产能过剩;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彰显国家治理能力。
”[3]1 老旧住宅情况分析本文将浙江较发达地区城市中典型老旧小区的住宅作为研究对象。
老旧小区存在问题及建议

老旧小区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存在问题1、物业管理面广量大,难以实现全覆盖。
目前老旧小区多,物业企业多,工作任务繁重,人员严重不足.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虽已明确了分管领导及设置相应的机构来负责物业管理和监督,但是缺少专职人员、办公经费,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未发挥实质性作用。
2、物业费用收缴难,难以按星级标准提供服务.物业公共服务费多年未调整,按照目前收费价格物业企业服务达不到相应星级标准要求。
同时部分业主观念意识存在“误区”,把一些社会治安职能、社会保障职能、开发商承担的建设质量与保修责任,都误认为是物业企业应该做的事情,不交费的理由多种多样,对物业有偿服务的内容认识模糊不清,导致投诉多发。
物业服务费收取难,物业企业难以维持,导致小区物业服务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物业行业的发展。
3、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自身行为不规范。
部分物业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只重视收费不重视服务,不能按照物业合同要求、服务等级、服务标准为业主提供服务。
不能及时公示收支情况和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等信息,导致业主、服务单位之间缺乏信任。
而且服务项目单一,造成小区脏乱差现象、业主投诉多等问题出现.二、工作建议1、加强长效管理,切实巩固小区整治成果。
进一步完善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小区日常监督与考核,提高物服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作用,探索居民小区自治模式,鼓励更多居民承担公共义务,逐步提高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居民转变观念、更新观念,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好整治后的小区环境和秩序,全面推进小区管理向制度化、长效化方向发展,真正为居民提供了舒心、文明的美好生活家园.2、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方面教育引导广大业主依法监督物业管理、主动履行缴费义务,既维护好自身权益,又考虑到物业服务企业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物业服务企业依法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树立品牌意识和业主至上思想,同时教育引导业主委员会积极正确履行职责。
危旧房现状分析

危旧房现状分析目录一、危旧房分布情况 (2)二、危旧房成因分析 (3)三、危旧房的社会影响 (5)四、危旧房的经济损失 (7)五、危旧房改造的紧迫性 (8)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危旧房分布情况危旧房是指存在安全隐患且陈旧的房屋,这些房屋主要分布在城市区域的老旧小区或历史建筑集中区域。
(一)区域分布特点危旧房在城市的分布并非均匀,其区域性特点明显。
一般情况下,危旧房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的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或是过去由于城市扩张而形成的城市边缘地带的一些零散老房中。
这些区域因建设时间较早,配套设施陈旧落后,建筑质量老化严重,加上后期缺乏维护保养,危旧房比例较高。
此外,部分风景名胜区内和历史建筑群中也常有危旧房存在。
(二)建筑类型与分布危旧房的建筑类型多样,包括居民住宅、商业用房、公共设施等。
这些房屋多数为传统建筑或早期建设的砖混结构建筑。
在建筑分布上,居民住宅尤其是老旧小区的住宅楼是危旧房的主要类型之一。
此外,一些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周边的商业用房也常存在危旧现象。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等老旧建筑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旧房。
(三)具体分布情况和因素1、城市化进程的遗留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一些区域形成了危旧房集中分布的现状。
这些房屋大多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这些房屋逐渐被边缘化,安全隐患逐渐凸显。
2、城市规划和建设质量问题:部分城市在早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前瞻性考虑和合理规划布局意识。
此外建筑材料选用不当或者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也会导致房屋过早老化。
这部分房屋主要分布在城市规划不完善的地段和初期发展阶段建造的区域周边地区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危旧房分布区域。
二、危旧房成因分析危旧房是指存在安全隐患、陈旧老化的房屋,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历史、经济、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老居民区覆盖案例一、老居民区覆盖方案简介城市高度发展,新型高密集小区不断出现,但市区中的旧居民小区还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旧小区中移动用户多数属于中、低端用户,ARPU值较低。
良好的WCDMA网络覆盖是用户向3G转网的重要保证。
但相对新型小区,旧小区楼层较低,楼体间距较大,布局复杂,建设室分或小区覆盖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如何以较低代价对老居民区进行覆盖是网络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老居民区覆盖难点(1)小区建成年限较长,楼体破旧,室分和小区覆盖建设难度较大,投资回报很低;(2)室外宏基站选址难度大,小区底层区域信号衰减严重,覆盖不足;(3)高层建筑中附近基站杂散信号较多,且强度相近,易出现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导致掉话,影响用户的感知度。
(4)部分小区建有地下停车场,其覆盖无法通过宏基站来满足;(5)南方天气暖和,墙体薄衰减小,室外站点覆盖效果好,北方天气寒冷,墙体厚衰减高,室外站点覆盖效果差,需要室分等方式补充;(5)小区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对于居民楼楼顶安装比较敏感。
2、老居民区覆盖思路市区中老居民小区多建于旧城区中心,被市区道路所包围,小区外围都已完成了信号覆盖。
加强、完善小区内部无线覆盖应遵循室内外协同、室外覆盖为主、室内分布为辅的原则。
并推广小区外围现网站点优化→小区新建室外宏站→室分布点补盲的建设流程。
应坚决杜绝室分大规模投入,只是将室分建设作为小范围补盲手段,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小区中新增室外宏站既要满足室内覆盖和话务吸收,又要避免与小区外已有基站互相干扰,就要在站址选取和天线选型时结合小区特点进行设计,避免信号外泄。
3、老居民区覆盖方式不同场景下小区主要覆盖方式:(1)小区高层在外围通过高层建筑安装大倾角板状天线对低层进行信号覆盖,高层小区内侧低层建筑通过安装倾角上倾的板状天线对高层覆盖,电梯井道安装板状天线覆盖。
(2)小区一边高一边低通过高层安装大倾角板状天线对低层进行信号覆盖,但信号容易外泄。
低层建筑通过安装倾角上倾的板状天线对高层覆盖,电梯井道安装板状天线覆盖。
底层信号不良区域可以通过小区覆盖解决。
(3)小区中高外低(紧凑)通过高层安装大倾角板状天线对低层进行信号覆盖,但信号容易外泄。
低层建筑通过安装倾角上倾的板状天线对高层覆盖,电梯井道安装板状天线覆盖。
底层信号不良区域可以通过小区覆盖解决。
(4)小区中高外低(开阔)通过高层安装大倾角板状天线对低层进行信号覆盖。
低层建筑通过安装倾角上倾的板状天线对高层覆盖,电梯井道安装板状天线覆盖。
底层信号不良区域可以通过小区覆盖解决。
(5)小区内外楼层一致楼宇外用板状天线覆盖,可解决8层以下楼层的信号覆盖。
(6)小区楼层呈阶梯状低层建筑安装定向天线对高层建筑进行覆盖,小区边缘安装定向天线对低层建筑进行覆盖。
(7)小结:1)从上面6类小区主要覆盖方式可以总结出,建设室外宏站是解决老居民小区覆盖的主要手段,小区分布、室分为辅助手段;2)建设方案应合理利用小区地形和建筑物高度差,尽量避免信号外泄;3)避免多个小区对同一楼宇重叠覆盖,减少楼宇内乒乓效应,通过天线调整,尽量将小区切换区设置在小区空旷区域;4)高层如新建室分系统应严格控制外泄,由于室分系统很难覆盖到靠窗附近,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室内外覆盖相结合;5)主要建设手段●小区外周围站点优化;●小区内新建宏站、电梯和地下室建室分;●部分重要建筑宏站无法解决时采用RRU拉远;●Pico补点和独立新建室分系统等;●原有小灵通站点天面改造。
二、定慧西里小区案例介绍1、定慧西里小区简介定慧西里小区位于西四环定慧桥东侧,阜成路和西翠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小区建于1990年,目前有主要建筑31栋,其中高层13栋,主要分布在小区东北侧和西南侧;低层建筑18栋,主要分布在小区中部、西部和西南。
整个小区建筑呈东北、西南高,其它区域低的特点。
表1 小区建筑明细表小区地理区域图2、WCDMA网络现状现网主要有四个基站的信号能覆盖到小区内,分别是永引渠集美家具城、定慧东里、永兴花园饭店和永引渠定慧桥。
基站详细工参如下:WCDMA现网站点分布图3、小区测试数据(1)小区室外路面步测1)RSCP指标RSCP步测图TotalRSCP40.00%30.00%20.00%10.00%0.00%<-90.00[-90.00,-85.00)[-85.00,-80.00)[-80.00,-75.00)>=-75.00定慧西里小区属于密集市区,室外RSCP应大于-80dBm,因此,电平覆盖率为89.06%。
弱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A和B两个区域内。
2)Ec/Io指标Ec/Io步测图TotalEcIo100.00%80.00%60.00%40.00%20.00%0.00%<-14.00[-14.00,-12.00)[-12.00,-10.00)[-10.00,-8.00)>=-8.00定慧西里小区属于密集市区,室外Ec/Io应大于-12dB,因此,Ec/Io覆盖率为99.96%。
小区内指标良好,基本无导频污染。
(2)小区内高层CQT定慧西里小区共有高层13栋,分布在小区外围的东北和西南方向,本次CQT 详情如下:定慧西里小区高层建筑CQT(RSCP)定慧西里小区高层建筑CQT(Ec/Io)本次测试分别对高层建筑的高、中、低层进行摸排,从上面的测试结果上看,小区中高层多数信号较差,不能满足覆盖要求,在测试中部分高层通话还出现乒乓效应。
(3)MR分析通过对测试区域的MR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直观反映出小区深度覆盖的实际情况。
RSCP弱覆盖区Ec/Io弱覆盖区RSCP与Ec/Io重叠弱覆盖区定慧西里小区从MR数据可以看出,定慧西里小区中RSCP与Ec/Io都较差,属于覆盖类问题,需要加强深度覆盖解决。
结论:根据小区内室外步测、高层CQT和MR的测试分析结果,小区室外区域由于高层阻挡出现,造成A区域和B区域弱覆盖,小区内无导频污染;室内深度覆盖不足。
4、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1)存在的问题点1)室外A和B区域弱覆盖;2)小区高层信号较差,电梯无覆盖;(2)现场工勘情况本次工勘主要想解决新建室外站点选址、高层室分建设可行性及小区楼间对打的合适位置这三个问题。
1)新建室外站点选址小区内共有建筑31栋,考虑到居民楼顶建站难度较大,因此选址时应优先选用非居民楼顶,降低站址租赁难度。
通过现场摸排,小区内非居民楼有两栋,分别是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4F)和北京市六一中学(6F)。
新建室外站点选址图北京市六一中学楼层高度较高,但位置过于偏西,站点建成后无法对小区内东南侧低层建筑的深度覆盖起到提升效果。
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尽管楼层相对较低,但其位置位于小区中心、且靠近弱覆盖的A区和B区。
计划在楼顶新建9米以上增高架,可解决以下问题:✓解决A区和B区室外弱覆盖;✓对小区正北、西南高层10层以下完成覆盖。
并且由于高层阻挡,能有效的避免信号外泄,✓提升东南侧低层建筑的深度覆盖效果。
经过比较,站址计划选在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
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2)高层室分建设可行性定慧西里小区建成于1990年,至今已23年,小区无地下停车场,各楼体较为破旧,特别是高层建筑,每栋高层都只有1个电梯,且电梯井狭小,架设板状天线极为困难,楼顶内墙体残破,给室分工程建设带来很大难度。
而且建设室分投资较大但收益不高,因此小区内高层本次不新建设室分系统,利用室外天线,尽量对高层进行覆盖,待室外站点开通后,根据用户需要和新建室外站点覆盖的实际,利用Pico设备小范围的补点。
3)小区楼间对打的合适位置既要满足小区内信号覆盖,又要避免信号外泄对影响周边站点,因此尽量选择从小区边缘高层往小区中心覆盖。
合适楼位置如图:6、设备选型目前联通主要选用的爱立信设备是RBS6601、RBS3418和RBS6601W。
由于RBS6201优点是利于扩容升级,缺点是功耗较高而且需要机房,配套租赁成本较高。
由于RBS6601W是RBS3418的升级版,优点功耗低,拉远方式建设灵活,对机房无要求,缺点是升级扩容困难,最大支持12载扇,级联后最大配置为3×4,单小区最大载波数数4且配置大于等于3时无法做第四小区。
远端后备电源难保障。
结合目前小区实际情况,本次优选RBS6601设备。
定慧西里小区处于三载波覆盖区域,为保证新建站点与周边基站连片,减少异频切换对用户带来影响,本次新增站点配置为三载波。
7、解决方案(1)方案一(主选)新建分布式基站,站型S333,天线位置分别在10号楼,9号楼,4号楼。
10号楼天线主要解决A区域路面和低层,9号楼解决东北角附近高层,同时利用高层避免信号外泄,4号楼主要解决B区域路面和低层,新建分布式基站,站型S3,天线位置在北京市六一中学楼顶天线主要解决西南部分高层信号。
(2)方案二(备选)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新建分布式基站,站型S333,天线挂放在北京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楼顶增高架上,主要解决西南高层、北面高层、小区低层建筑和小区路面,4号楼顶新建分布式基站,站型S3,主打小区东北角高层,不仅解决东北角附近高层又利用定慧西里1号楼拐弯结构避免信号外泄。
(3)方案对比(4)覆盖效果及遗留问题1)覆盖效果小区室外达到连续覆盖,高层中层以下基本信号基本解决,低层楼宇深度覆盖基本解决。
2)遗留问题高层建筑的较高楼层信号无法保证,电梯未解决,需要根据室外站点开通后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通过Pico小范围进行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