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毛梅6119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
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1
第六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点题并板书]] [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二、水土流失的现状:。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 )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2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山坡平原A组
2
图图1
)
松土岩石()
( 山坡山坡B组
4
图图3
山坡山坡C组
6
图 5 图
大雨小雨
D组山坡山坡8
7 图图(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略 2
(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
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
(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所以水土流失与地表物质的性质有关,松散的、破碎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条件。
C组:再看5、6图相比,6图的植被条件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植被可减小降雨时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此外,植物的跟系还具有蓄水源、固定土壤的作用。D组:(提问)再来看最后一幅图,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分析呢?答:8图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降水强,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搬运作用强烈。
【电脑显示】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如下:
1、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易起水土流失。
2、从地表性质看,疏松、破碎的地表易引起水土流失。
3、从降水强度看,降水强度大,易起水土流失。
4、从植被状况看,植被覆盖越少,越易起水土流失。
(过渡)我们讨论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那么还有那些人为因素呢?
【电脑显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
(学生总结)略
【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如下:
1、人为破坏植被。如:滥砍、滥伐、过渡放牧等。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滥垦、开矿、修路等。
【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分析相关问题的钥匙,请注意理解应用。
(提问)对比分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欧平原的水土流失较小的原因。
(学生回答)
【电脑显示】
3
原平西高原欧土黄
高原地形,沟壑纵横坦荡的平地表为松散的黄土
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降水强度
植被稀植被覆盖率
人为植被破坏严人们的环保意识滥垦以扩大耕以畜牧业为
为加深理解关于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正方题目:水土流][教学建议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反方题目: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2课时第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其特征与黄][引入土高原本身的特性不无联系。 ]一、黄土高原的特征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相关
知识。131][投影图结合初中内容,参照课本图.
4
1.基本特征:
(1)四至: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叠加图2、3]学生参照课本图3.2,启发引导。
2.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转折]黄土高原特殊的位置孕育了特殊的地理环境。
[板书]二、脆弱的环境
[板书]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1)由黄土高原本身的特性决定
[播放录像]黄土高原。
[学生思悟,讨论]
5
[教师小结]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状堆积物,结构疏松,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颗粒之间孔隙较多。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在干燥状态下,钙质可以使土粒固结,但是遇水时碳酸钙会发生溶解而使土粒分离,成分散状,发生流失,这种流失过程主要沿着大孔隙或垂直节理发生,称为黄土潜蚀作用。这种作用可使黄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受到上部土层或建筑物的重压时,会发生强烈的变形和沉陷,称为湿陷,黄土的湿陷性可以毁坏工程建筑物。
[板书]疏松、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潜蚀、湿陷
(2)位置的过渡性所致。
[提问,学生总结]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过渡性明显,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3)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
[案例分析]课本第59页楷体部分,也可运用自己收集到的案例。
[小结]自然灾害表现为土壤侵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等。
[教学建议]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土高原各类自然灾害的实例,分门归类,引导学生分析灾害是否具有关联性,是否有主导性灾害和诱发性灾害之别,以及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并写出小论文。[板书]2.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1)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
[阐述]古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比较优越的。历史文献、孢粉与古环境研究、考古发现及黄土高原的植被遗存,足以说明古代的黄土高原是一片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泥沙含量较少,分布有许多面积广大而平坦的塬。
(2)破坏严重:人类活动无视或忽视环境保护,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并酿成了“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