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合集下载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初中地理 水土流失教案

初中地理 水土流失教案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2. 掌握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2. 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的理解;2. 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相关图片或视频;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地形和植被,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个地区是否存在水土流失问题?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水土流失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3. 教师进行讲解,强调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成因;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水土保持措施(10分钟)1. 教师介绍水土保持的措施和方法,如植树造林、修建梯田、草地建设等;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并制定一个水土保持计划,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3. 各小组汇报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收集有关水土流失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和治理成果;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教案标题:水土流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对水土流失的了解程度,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知识讲解:1.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和原因,例如: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的冲刷、风的吹蚀等因素而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2. 讲解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例如:导致土壤贫瘠、农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水土流失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例如:植树造林、合理耕种、建设防护措施等。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水土流失防治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并设计展示方式,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解决方案。

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能力。

2.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4. 环境保护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页资源。

教学延伸:1. 将水土流失与其他环境问题进行关联,例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2. 将水土流失教学与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教案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严重的水土流失》教案

《严重的水土流失》教案

《严重的⽔⼟流失》教案《严重的⽔⼟流失》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黄⼟⾼原的地表特征及这种特征的形成原因。

了解黄⼟⾼原⽔⼟流失的。

2.过程与⽅法通过对地图、资料的分析,了解黄⼟⾼原⽔⼟流失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黄⼟⾼原的地表特征,树⽴保持⽔⼟、珍爱家园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地观。

【教学重难点】黄⼟⾼原⽔⼟流失原因、后果及治理措施。

【教学⽅法】读图分析、⼩组合作、学⽣讨论、⾃主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展⽰有关⾼原的图⽚和黄⼟⾼原的图⽚,进⾏⽐较,突出产⽣差异的原因。

新课学习严重的⽔⼟流失播放视频《保持⽔⼟,珍爱家园》,体会黄⼟⾼原地区⼈民的⽣活状况,认清⽔⼟流失的危害,理解⾼原区⼈们的感受与渴望。

1、⽔⼟流失的危害展⽰图⽚,结合课本⽂本资料归纳出⽔⼟流失的危害⽔⼟流失的危害:①破坏农⽥和村庄。

②⼟地肥⼒下降。

③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河道和⽔库④⾃然灾害加剧,⽣态环境恶化学以致⽤:运⽤地理知识解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答案:中游流经⽔⼟流失严重的黄⼟⾼原,带来了⼤量泥沙。

活动1.读图,说说⽔⼟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植被覆盖率越⾼,涵养⽔源的能⼒就越强,⽔⼟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活动2.讨论不同的⼟质(沙⼟和黏⼟)、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强度(暴⾬和⼩⾬)对⽔⼟流失的影响。

沙⼟⼟质⽐黏⼟⼟质的⽔⼟流失严重;陡坡⽐缓坡的⽔⼟流失严重;降⽔强度⼤⽔⼟流失严重归纳:⾃然原因:①黄⼟⼟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

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集中,且多暴⾬。

④地⾯坡度⼤⼈为原因:①⼈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流失的解决措施措施:采取植树种草等⽣物措施与建梯⽥、修挡⼟坝等⼯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流失;合理安排⽣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中班水土流失实验教案

中班水土流失实验教案

中班水土流失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教导幼儿树立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自备沙、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老师: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老师做实验。

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提问: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
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
2、幼儿讨论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
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
1、老师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2、幼儿交流讨论并评价。

四、总结、拓展延伸
1、知识拓展: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总结: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灾害。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教案: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 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
步骤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步骤2: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步骤3: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
让学生自主学习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步骤4: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5:分组小研究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水土流失案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步骤6:小组展示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步骤7:总结和回顾
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步骤8: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的综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学生的课堂作业和综述。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3.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认识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掌握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4.增强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的定义及特点- 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分析2.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损害: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植被减少等问题- 经济影响:农田退化、农作物减产、河道淤积等问题3.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 林地建设:大力推行造林、造草、对策治沙等措施- 农田治理:水保工程、梯田建设、耕地保护等措施- 河道治理:河道整治、堤坝建设等措施- 城市控制:加强市区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4.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活动-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河中游地区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水土流失问题,并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水土流失是什么吗?它对环境和经济有什么影响?2.知识讲解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原因。

通过数据图表的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3.情感教育分析水土流失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环境保护产生情感认同和责任感,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减少或预防水土流失做出贡献。

4.方法和措施介绍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林地建设、农田治理、河道治理和城市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措施的理解和印象。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家乡或学校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让每个小组做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向全班汇报。

6.总结和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为水土资源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土流失-苏教版实用阅读教案

水土流失-苏教版实用阅读教案

水土流失-苏教版实用阅读教案教案背景中国土地的面积虽然很大,但是耕地的数量却比较有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很多地方开始对土地进行了开发,但是这种过度的开发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苏教版提出了实用阅读教案,旨在通过读懂文章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增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一:课前导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在城市或生活区域是否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环境和自己的影响。

教学环节二:文章阅读选取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文章,并让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环节三: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有关水土流失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影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教学环节四:思考讨论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我们个人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如何加强保护水土,进行可持续发展。

教学环节五:知识回顾通过游戏、小测验等方式,回顾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对水土流失的概念、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评测结果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总结水土流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小处做起,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地保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1.1 水土流失的定义1.2 水土流失的类型1.3 水土流失的原因1.4 水土流失的影响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2.1 治理目标2.2 治理原则2.3 治理方法2.4 治理步骤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3.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3.2 适宜植被的选择3.3 植被的种植技术3.4 植被的保护与管理第四章:土地利用与规划4.1 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4.3 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4.4 土地利用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5.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5.3 常见水土保持工程类型5.4 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第六章:农业耕作技术改革6.1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问题6.2 改良耕作技术的意义6.3 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6.4 案例分享:成功应用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实例第七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7.1 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7.2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实施7.3 退耕还林还草的技术要点7.4 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评估与案例第八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8.1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8.2 水土保持政策的重要性8.3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8.4 案例分析: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运用与成效第九章: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9.1 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意义9.2 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的途径9.3 水土保持教育的实施方法9.4 案例分享:成功推动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实例第十章:监测与评估10.1 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性10.2 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3 水土流失评估指标与体系10.4 案例分析: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11.1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原理11.2 生态修复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1.3 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实施11.4 案例分析: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城市水土流失治理12.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12.2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策略12.3 城市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与管理12.4 案例分享: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第十三章: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13.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3.2 水土保持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3.3 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的协同策略13.4 案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实践第十四章:案例研究:全球水土流失治理实践14.1 选取案例的国家与地区14.2 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4.3 案例分析:成功与挑战并存的经验14.4 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趋势与挑战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15.2 科技创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5.3 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15.4 面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2.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3.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技术和管理;4.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原则和步骤;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和施工;6. 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意义和技术要点;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政策和实施;8.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执行和监督;9. 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0. 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技术和应用。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毛梅611930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

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

[点题并板书]第六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

(2)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A 组图1 图2B 组图3 图4C 组图5 图6D 组(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略山坡(岩石)(松土)山坡平原山坡山坡(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

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

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

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设计鲁山县二十五中董平安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和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二、重点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尚无良方。

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保持水土、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四、教具准备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貌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今天这捷克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作法。

[讲授新课]〈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水土流失的形成(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现象。

2. 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土流失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讲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水土流失案例资料及水土保持技术介绍。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如地表破碎、植被稀少、土壤裸露等。

3. 分析水土流失影响:讨论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河道淤积、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4.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水土保持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讨论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保护水资源和关爱环境方面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估其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

2. 邀请水土保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专业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第一节:引入近年来,水土流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中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节: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向孩子们介绍水土流失的原因。

可以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图表来展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比如:大雨冲刷、无序砍伐、开垦土地等。

不过,由于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使用具体的名称,我将用“自然力量”的概念代替。

告诉孩子们,当我们的土地遭受自然力量的侵蚀时,土壤会被冲走,形成河流和沟渠,导致水土流失。

第三节:水土流失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水土流失的影响。

可以用图片或简单的图表来展示,比如农田变得不肥沃、植物生长受限、水资源污染等。

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描述和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土地不肥沃,那么植物生长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水污染了,我们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第四节: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透明塑料容器、水、土壤、小石子和植物种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如何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塑料容器代表土地,将一层土壤放在底部。

然后,加入一些小石子,模拟土地上的植物。

接着,让孩子们倾斜容器,模拟降雨冲刷的情况。

观察土壤是否被冲走,植物是否受到影响。

通过这个实践,让孩子们理解大雨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预防水土流失。

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提示,比如在土地上种植树木、植物或草坪,这样可以减缓雨水的冲刷,保持土壤的稳定。

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们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重要性,避免浪费水资源。

最后,让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

将透明塑料容器中的土壤覆盖一层植物种子,然后小心地浇水。

观察孩子们种植的植物是否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是否能够减轻水土流失的现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建议】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复习:区域及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的关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与实施途径(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区域内,人类通过能动地控制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又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和本区域发展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和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不尽相同。

(课题2)新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识背景介绍)一、中国水土流失的概况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8.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88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案3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案3

3.2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成因,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和方法,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高考考试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

[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一、水土流失的形成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主要表现在沟谷密度和沟谷深度两大方面。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而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可以粗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思考:为什么说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答:黄河之害在于下游缺口改道,而根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入黄河,并且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

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植被的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轮荒的结果是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开矿: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1、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植被4、搞好矿区复垦工作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1、小流域的含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1)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2)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23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小结][作业]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20表示。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我国多项自然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

解黄土高原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理解当地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2、要求学生分析过渡性的特殊区位使本区自然灾害多而重,学会分析尖锐的人地矛盾如何引起生态和经济的恶性循环,从中提高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上无良方。

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和歌曲《黄土高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黄土高原概况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2.地势地貌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表被厚层黄土覆盖。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

地面比较平坦开阔的黄土塬面,沟谷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3千米;广大的丘陵沟壑区沟谷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8千米,有的地区被沟谷蚕食的面积达黄土覆盖面积的1/2。

所以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二、脆弱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和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两个方面。

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水灾和水土流失2. 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1)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

地理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掌握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能够分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2)通过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2)水土流失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危害;(2)讲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3)介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梯田养护、水土保持工程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业生产减产,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讨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田或山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水土流失的现象,了解当地的防治措施,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5. 模拟实验设置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水土流失的认识。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 总结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水土流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毛梅611930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

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

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四、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

1第六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点题并板书]] [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二、水土流失的现状:。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 )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2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山坡平原A组2图图1)松土岩石()( 山坡山坡B组4图图3山坡山坡C组6图 5 图大雨小雨D组山坡山坡87 图图(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略 2(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

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

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

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

所以水土流失与地表物质的性质有关,松散的、破碎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条件。

C组:再看5、6图相比,6图的植被条件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植被可减小降雨时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

此外,植物的跟系还具有蓄水源、固定土壤的作用。

D组:(提问)再来看最后一幅图,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分析呢?答:8图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降水强,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搬运作用强烈。

【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如下:1、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易起水土流失。

2、从地表性质看,疏松、破碎的地表易引起水土流失。

3、从降水强度看,降水强度大,易起水土流失。

4、从植被状况看,植被覆盖越少,越易起水土流失。

(过渡)我们讨论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那么还有那些人为因素呢?【电脑显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学生总结)略【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如下:1、人为破坏植被。

如:滥砍、滥伐、过渡放牧等。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如:滥垦、开矿、修路等。

【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分析相关问题的钥匙,请注意理解应用。

(提问)对比分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欧平原的水土流失较小的原因。

(学生回答)【电脑显示】3原平西高原欧土黄高原地形,沟壑纵横坦荡的平地表为松散的黄土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降水强度植被稀植被覆盖率人为植被破坏严人们的环保意识滥垦以扩大耕以畜牧业为为加深理解关于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

正方题目:水土流][教学建议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反方题目: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2课时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其特征与黄][引入土高原本身的特性不无联系。

]一、黄土高原的特征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相关知识。

131][投影图结合初中内容,参照课本图.41.基本特征:(1)四至: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2)面积:30万平方千米。

(3)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4)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5)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叠加图2、3]学生参照课本图3.2,启发引导。

2.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1)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

(2)处于从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3)处于从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地带。

(4)处于从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5)处于从农业向牧业的过渡地带。

[转折]黄土高原特殊的位置孕育了特殊的地理环境。

[板书]二、脆弱的环境[板书]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1)由黄土高原本身的特性决定[播放录像]黄土高原。

[学生思悟,讨论]5[教师小结]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状堆积物,结构疏松,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颗粒之间孔隙较多。

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在干燥状态下,钙质可以使土粒固结,但是遇水时碳酸钙会发生溶解而使土粒分离,成分散状,发生流失,这种流失过程主要沿着大孔隙或垂直节理发生,称为黄土潜蚀作用。

这种作用可使黄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受到上部土层或建筑物的重压时,会发生强烈的变形和沉陷,称为湿陷,黄土的湿陷性可以毁坏工程建筑物。

[板书]疏松、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潜蚀、湿陷(2)位置的过渡性所致。

[提问,学生总结]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过渡性明显,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3)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

[案例分析]课本第59页楷体部分,也可运用自己收集到的案例。

[小结]自然灾害表现为土壤侵蚀、地震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等。

[教学建议]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黄土高原各类自然灾害的实例,分门归类,引导学生分析灾害是否具有关联性,是否有主导性灾害和诱发性灾害之别,以及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并写出小论文。

[板书]2.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1)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

[阐述]古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比较优越的。

历史文献、孢粉与古环境研究、考古发现及黄土高原的植被遗存,足以说明古代的黄土高原是一片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泥沙含量较少,分布有许多面积广大而平坦的塬。

(2)破坏严重:人类活动无视或忽视环境保护,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并酿成了“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严重后果。

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平均每年流失16亿吨泥沙。

在这十几亿吨土壤中,含氮、磷、钾总量3000多万吨。

(3)恢复论证: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恢复。

[板书]三、尖锐的人地矛盾[板书]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概括总结]黄土高原、母亲黄河、始祖黄帝、黄皮肤的子民,这片黄土地以它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中华民族。

这个文明的摇篮,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中国通史博物馆,以大量绝妙的古代遗址,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半坡遗址、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武帝陵、唐太宗陵;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明西安城,往事悠悠,英雄已矣。

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始终荡漾着中华魂的雄风。

6[板书]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案例分析](1)近50年来黄土高原人口剧增,从1949年到1985年全区人口净增4500万人,粮食及“三料”匮乏,“滥垦、滥伐、滥牧、滥樵”现象触目惊心。

(2)甘肃、陕西、山西,1997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10%、0.76%和1.01%,居全国较高水平。

(3)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单位面积生产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70%的县属于贫困县,近几年来每年缺粮8亿多千克。

[承转]民以食为天,穷则思变,文化素质不高的人们必然会走向恶性循环的深渊。

[板书]3.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投影图片][教师设问](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2)上图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的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3)要解决上图所反映的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1)A:人均耕地减少 B:植被破坏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D:毁林开荒 E:需要更多劳力(2)(略)(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总结]本节内容关系错综,因为有“尖锐的人地矛盾”,所以使“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若无尖锐矛盾,环境虽也脆弱,但不会遍体疮痍,故“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同时具备,互为影响。

因此“脆弱”与“尖锐”四字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之“病”由来已久,自身免疫力低下无可厚非,但更与人类鼠目寸光、杀鸡7取蛋之悲哀密不可分,长久之计应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如何治理。

四防治措施(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

1 、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2 、生产措施:发展林牧业,退耕还林。

3 、义务植树节等。

《森林法》、《草原法》4、法律法规:(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治理是艰巨、严峻的,我们只有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使各种措施有机结合,才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有大的发展。

七、板书设计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三单元第1课时一、水土流失的概念二、水土流失的现状三、水土流失的成因土质疏松多暴雨1自然原因植被少人为破坏植被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利用土第2课时一、黄土高原的特征二、脆弱的环境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1)由黄土本身的特性决定疏松、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潜蚀、湿陷(2)位置的过渡性所致(3)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2.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1)古环境特征(2)破坏严重(3)恢复论证三、尖锐的人地矛盾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3.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四、防治措施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