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16《爱莲说》教学设计

三、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后因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名为濂溪,故世称濂溪先生。

代表作《太极图说》、《通书》等。

四、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课文标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五、检查预习,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周敦(dūn)顾(yí) 可爱者甚蕃(fá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不蔓(màn)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花之隐逸(yì)者也陶后鲜(xiǎn)有闻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听范读。

2、男生朗读课文,女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重音。

七、疏通文意(1)解释划线字词。

1可爱者甚蕃多2濯清涟而不妖洗涤3中通外直里面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6花之隐逸者隐居避世7宜乎众矣应当(2)全文翻译。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八、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重音,读出喜爱。

九、文章背景北宋仁宗嘉祐八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有诗刻石。

沈希颜在雩都濂溪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和赞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16课《爱莲说》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16课《爱莲说》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 部编版)第16 课《爱莲说》教教案《爱莲说》教教案课程剖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培育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学涵养。

3.培育崇高情操。

问题设计问题 : 1、找出哪些句子是叙事的?哪些是谈论的?哪些句子是抒怀的?2、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栽花,分别是什么?3、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品特色是什么?4、“牡丹,花之荣华者也”,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5、作者是如何称号莲的?6、三栽花中,作者很显然最喜欢莲。

从哪句话能够直接看出来?7、朗诵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莲花有哪些特色?8、你感觉君子的品行和莲花的特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吗?9、莲是花中君子。

你如何理解君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品格?今日我们还需要像莲同样的君子精神吗?教课构思及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能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培育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感情目标:提高文学涵养,培育崇高情操。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常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莲花与君子品行之间的联系。

教课方法:讲解法、谈论法、任务驱动法所需设施:多媒体投影仪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疏导词句,学习课文内容:1、听读课文。

(教师背诵课学生闭目倾听。

感觉荷之风姿。

文,配乐。

)2、初识读者——谈谈你所了学生独立思虑后讲话检查预习状况。

解的周敦颐。

提示:能够介绍他的平生、作品。

小组合作,组内解决字词,不疏导字词。

3、小组合作,疏导词句。

懂的写在白板上。

二、读通课文,意会文体文化。

1、教师介绍“说”这类文体,引出《爱莲说》的写法——夹叙夹议。

在书上划出相应句子。

训练正确挑选信息的能力。

2、找出哪些句子是叙事的?哪些是谈论的?哪些句子是抒情?3《爱莲说》这篇文章,有叙事、有谈论、有抒怀,朗诵的时候全班朗诵课文。

要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全班朗诵课文,读出文体的特色。

三、读懂课文,意会传统文化菊——隐逸者;牡丹——荣华直接从书中找答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爱莲说优秀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一、案例设计原则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二、案例设计理念: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提供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任务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研究性预习1、收集历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4、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七、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 爱莲说》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6课,本课主要包括两篇短文《爱莲说》和《荷塘月色》。

这两篇短文都是描绘自然景色的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短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自然之美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学会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背诵《爱莲说》和《荷塘月色》两篇短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感悟自然景色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准备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短文内容、词语解释、图片展示等。

3.分组讨论:准备分组讨论的表格和指导学生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歌的韵律、托物言志和拟人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莲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化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表达和创作水平。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5.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作品背景。
4.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淤、染、濯、清涟”等,并理解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5.课文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文,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品味古诗文的美。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培育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举例解释:
-针对生字词,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并通过模仿练习加以巩固。
-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以提高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文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

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在引导学生完成必要的文言文积累之后,以赏析“莲”为突破口,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作者赋予莲的君子之德。

在诵读中让学生多层次感悟莲之美。

2.本着立足学生,问题导向的原则,用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学习的任务。

同时,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二、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和句子,把握莲的形象和君子品质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熟读成诵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诵读经典。

《木兰诗》(二)导入解题1.导入:在我国古典文学殿堂中,有一篇散发高洁清廉君子之风的经典,它便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敦颐,品读他的《爱莲说》。

(板书课题。

)2.解题《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明确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解读文体1.明确学习任务:出示ppt2/ppt3这是昨天预习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大至梳理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出示ppt4.找生读,明确任务。

)课件出示问题:1.课题《爱莲说》的意义。

2.本文“之”的用法。

3.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4. 为什么将莲称为“花之君子”,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5.爱莲说,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为什么菊是隐者的象征,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呢?这样写的用意?6.“噫”表达了什么?有几层含义。

2.读莲①初读:检查预习朗读情况:一生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评价(强调字音、节奏。

ppt)分组读(女、男)②译读:参照课文下面的注解梳理文意,把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小组内交流。

梳理:“之”的用吗?完成问题(2)PPT小组交流识记3.赏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周敦颐独爱莲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ppt)① 齐读,明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爱莲说》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准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段文意,并能背诵第一段课文。

3、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第一段文意,并能背诵第一段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四、课时安排五、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和古诗导入)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莲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赞美莲的古诗很多,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的“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来欣赏一下他眼中的莲是怎样的。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

《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鲜有闻(xian)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16课《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16课《爱莲说》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莲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高洁品质的人或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高洁品质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出与高洁品质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聆听,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爱莲说》的基本内容、重要性和文化背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高洁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追求高尚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课文主旨:探讨作者周敦颐爱莲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倡导的高洁品质。
5.文化背景: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6.课后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背诵全文。

(重点)2.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体会文言经典之作的精致,如句式的整散、句序错落、层次的丰富和文气的缜密等。

(难点)3.感受君子对自我品性操守的坚守,体会洁身自好、崇尚独立的人格。

(难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活动一:朗读中初步理解文意1.读文章,看看文章写了点什么。

不懂的字词参看注释或查阅字典解决。

朗读活动安排: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xiè)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部分学生朗读片段或全文,全班齐读课文(读3-4遍)。

2.组织交流:文章写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字词?提醒学生对注释中的一些字词要特别注意。

对文章大意,学生能大致讲清楚即可,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强调概括的精练,这篇文章本就简练得很。

这个环节的活动重在排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可爱者、蕃、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三个“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

(教学过程中适当板书要点)蕃(fán):多。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远: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学设计p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学设计p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教学设计p一. 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

全文仅160字,但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作者以莲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对世俗观念的鄙视。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文化和文学素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文章的文学韵味,并体会作者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君子品质的赞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手法,理解莲的象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教学:通过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字典:为学生提供文言文字典,方便查找词语含义。

3.参考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进行讨论,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核心素养(此版块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

)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2、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3、以诵读为主,在读中译,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按照“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依次进行,感悟莲的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4、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审美鉴赏与创造)5、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君子之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过程(1)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2)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与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爱莲说优秀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优秀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三、感知课文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给下列字词注音蕃()淤泥()濯()清涟()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蕃()濯()谓()隐逸()噫()鲜()宜乎()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五、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风度(亭……亵玩焉)清高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2、教师总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八、布置作业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附:板书设计爱莲说陶渊明独爱菊(衬托)隐逸者惋惜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托物言志。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赞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它和另外三篇文言文都可谓是传颂千古,久有定评的短文之秀。

除了内容丰富、情感深邃外,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的写作手法和由泛论引出对莲的喜爱、叙述爱莲原因到以花喻人纵论世风及自己的追求的行文结构特点都可以作为行文写作很好的范例,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

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整合,所以安排两课时,以便更好的理解此文。

设计理念: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教学,宜在学生读准字音、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读出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的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点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时还要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完全符合以上两点要求。

同时本课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濯(zhuó) 清涟(li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学习第一小节(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

自:从。

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

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疏通文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重点)2、品读课文,领悟衬托、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3、学习莲花的品质,确立正确的志趣追求。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莲花的诗文。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板书课题、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2、解题师:谁能说说题目的含义?学生交流,师可重点引导“说”的解释: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它通常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法很自由。

师可就此引导学生:本文作者是借莲花来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的。

3、了解作者(1)请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一下作者。

(2)教师可补充写作背景:周敦颐非常博学,且人品很高,脆怀磊落,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所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清香扑来,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爱莲花》,以表志趣。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体会莲的形美及神美。

4、展示目标,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1、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跟读,注意字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3、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4、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师随机点拨句读停顿的几种情况。

A、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

示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主谓之间停顿。

示例:晋陶渊明\独爱菊。

C、关联词和后面的连接句。

示例:乃 \不知有汉。

D、状语和谓语中心语之间。

示例:不复 \出焉。

E、动词和后面宾语之间停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其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6课的其中一篇文言短文,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单元学习的要求是通过阅读单元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爱莲说》选自《刘禹锡集》,与《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学前要认真阅读课文,参考工具书或部分注释,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再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他们较难学习的一类文章。

但经过先前小学和七年级上册对相关古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查找注释,结合教材的注解,能够理解文言的大意。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

还有莲对于学生来说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将结合莲的引申义和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文言文这一类文学体裁学生接触得较多,但他们对这种文体却有着抗拒感。

但是这篇短篇文言文难度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更多的由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方面,整体感知课文,紧扣中心,让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莲的原因,引导学生去挖掘莲的美好品质;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说”这种议论文文体,尤其是学习并会应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情感表达上,引导学生清楚作者爱莲的原因所在,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发深思,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目标1.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 反复诵读课文,掌握并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方法;3.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德。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优秀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淤泥洗濯清涟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二、指导学习(一)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老师综合归纳: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爱莲说》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

顺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

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并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

2.发现式阅读,启发式阅读。

(教师对于教材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因人而异。

因此,据此制定教法和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写作手法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1.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并“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文言文,练好基本功应把朗读当作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另外,本文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要利用本文让学生能理解。

对于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有一定难度。

)资源准备情况:课件、学生搜集与莲有关古诗文。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几个步骤: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生朗诵爱莲诗。

身出淤泥色自妍,满池新艳动人怜。

团团绿叶连天碧,朵朵娇姿映日鲜。

不蔓不枝含郁馥,中通外直喜清涟。

荷花堪比真君子,无怪前人说爱莲。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

3.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说:同学们,诗中美丽的风景,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对莲情有独钟,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笔去诠释自己心中的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一起享受一下文学之美,走进作者的心灵。

(我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新颖而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做好了第一步。

)(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要了解文体和作者及背景。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爱莲说》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简介作者知识目标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动机边播放、边讲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解意象探究作者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图片举例验证,建立概念播放—讨论—总结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中考指导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 3 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导入1、由历代文人赞颂花的诗句导入,引出本文的莲花,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二、作者简介、读课文(一)作者简介(PPT)(二)听读: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爱莲说》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二)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 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赞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它和另外三篇文言文都可谓是传颂千古,久有定评的短文之秀。

除了内容丰富、情感深邃外,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的写作手法和由泛论引出对莲的喜爱、叙述爱莲原因到以花喻人纵论世风及自己的追求的行文结构特点都可以作为行文写作很好的范例,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

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整合,所以安排两课时,以便更好的理解此文。

设计理念: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教学,宜在学生读准字音、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读出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的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点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时还要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完全符合以上两点要求。

同时本课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

指名读:“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介绍作者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

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

这可是很能培养能力的呀!下面请“老师”们“备课”。

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解释加底纹的词语。

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君子噫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4.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本文主题是什么?6.提出你的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

三、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

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

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

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最后投影以下两项内容,给学生以明确答案:1. “解释加底纹的词语”答案:爱莲说:一种文体可爱者甚蕃:多自李唐来:唐朝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濯清涟而不妖:清水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重不蔓不枝:长蔓;长枝香远益清:更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树立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认为花之隐逸者也:隐士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噫:唉陶后鲜有闻:少同予者何人:我宜乎众矣:应当2.《爱莲说》译文: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

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

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四、齐读课文,正音。

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

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为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

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

(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

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

“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

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7.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

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8.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六、说话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

1.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

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相机使用(或投影,或写在教室黑板报上,作为“语文环境资料”。

有兴趣的同学可笔记、背诵,以扩大积累):1.黄巢的两首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正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白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2. 南宋志士郑思肖的诗《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此外,还有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含羞草》等。

还可以当场打开班级电脑中同学们的文件夹,欣赏其中关于花木的内容(本班有几个同学有这种积累)。

七、朗读,背诵。

八、作业:(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