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第一课时磁体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六章 第1节《磁体与磁场(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苏科版
一、磁体与磁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磁体、磁性、磁极的概念,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磁化现象。
4.了解磁场是是磁体周围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教学重点:1、磁体的磁性和指向性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三、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及认识磁场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法、练习法五、教学工具铁架台、磁体(30只)、磁针、铁屑、铁架台、硬纸板、铁钉、大头针、硬币若干、铜丝、等等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玩具电动汽车导入本章,从电动机中的磁体导入本节课题———磁体与磁场(2)新授:1、认识磁体活动16.1 认识磁体观察与实验一:用磁体靠近大头针时,发现磁体对大头针有__________作用.【概念1】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概念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观察与实验二:用磁体吸引大头针和铁钉等,观察吸引情况【概念3】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块磁体上都存在两个磁极悬挂磁体,当它静止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旋转试试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悬挂磁体,当它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S)极,指北的那个叫做北(N)极.观察与实验三:a.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b.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规律】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总结一下:你有几种方法方法判断物体有无磁性?观察与实验四:观看一个关于磁化的小实验磁化现象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概念4】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3.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手中磁铁和大针等利用磁化现象制作磁铁然后吸引大头针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实验2、认识磁场活动16.2 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1将小磁针靠近条形磁体,将会发生什么现象2.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放置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教师提问:现在你知道条形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一样吗?【概念5】磁场是磁体周围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是有方向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我们可以根据它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产生磁力的现象来认识它小结:本节课你学习到什么?练习1.每一个磁体上都存在两个___________的部分,叫做磁体的磁极,其中悬挂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_____极,指北的磁极叫_____极,这两个磁极______(填“能”或“不能”)单独存在.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__.3.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_______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4.磁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5.磁场是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______;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某点静止时___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6.水平放置的一根条形磁铁一端吸着一枚较重的铁钉,若用另一根同样的条形磁铁的S极与原来的磁铁的N极靠拢时,如图所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将铁钉吸得更牢B.铁钉落下C.铁钉尖端将被吸向右端磁铁D.铁钉尖端将被吸向左端磁铁7.当用一磁铁去靠近处于静止的小磁针,小磁针会发生如图所示转动,则磁铁的A端是_____极.8.如图所示,甲、乙为两根外形相同的钢棒,当乙向右移到甲的左端或右端时,分别有明显的相吸或相斥现象,由此可以断定________是磁体.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教材主要介绍了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磁场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磁体的定义和分类2. 磁性的有无和强弱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磁场的定义和特点5. 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掌握磁场的定义和特点,了解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概念和特点,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概念和分类,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磁体、铁屑、小铁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如指南针,引出磁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磁体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实验演示磁性的有无和强弱,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体的行为,加深对磁性的认识。
4. 讲解:讲解磁场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验演示磁感线的形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磁体与磁场磁体的概念和分类磁性的有无和强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定义和特点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磁体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磁性的有无和强弱。
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释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描述磁感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答案:磁体是具有磁性的物体,分为永磁体和暂时磁体。
磁性有无:磁体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强弱: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称为磁极,中间磁性减弱。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苏科版: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创设情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利用磁悬浮的场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小组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用环环相扣、思维层次逐步提升的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 知道磁场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学会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3. 知道磁化现象和地磁场的存在,知道地磁N、S极所处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得到自己发现的喜悦。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感知磁场的存在;学会用磁感线描绘磁场。
(二)教学难点:磁场概念的建立;磁感线的引入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五、教学器材:学生实验用:四人一小组,每组需器材:条形磁体(2)、蹄形磁体(1)、小磁针(8)、白纸板(1)、铁屑(适量)、纸杯(2)个、大头针(1盒)、不同金属片、细线、演示实验用: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磁针、磁环、白纸板六、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小小的指南针引发了少年爱因斯坦的无限好奇,也正是这份好奇引领他进入物理学的最高殿堂。
图片:阿房宫北阙门,表明我国2000多年前已经广泛使用磁石的吸铁性质。
回答:阿房宫磁石门通过古往今来人类对磁现象的好奇和使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苏科版九下物理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下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物体,如铁钉、磁铁等。
磁体具有两个极,即N极和S极,它们分别代表磁体的正负极。
2.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磁体和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
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越密集表示磁场越强。
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与放在该点的磁针静止时的N极指向一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2. 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3.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4. 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定义和性质,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磁场方向的规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磁感线模型。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根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端有什么不同,能够吸引什么物质。
2. 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能够识别磁体的N极和S极。
3.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含义和作用。
4.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让学生能够解释磁铁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现象。
5. 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教具和PPT演示,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让学生能够用磁场方向的规定来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磁铁和铁钉的相互作用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定义、性质、N极、S极磁场:概念、磁感线、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排斥、异名磁极吸引磁场方向:规定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的第一节,其既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也为下一节电流的磁场的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接的作用。
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各种磁体入手,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认识磁体的各种性质,并引入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磁体与磁极。
2.通过活动,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观察磁化现象,知道某些不具有磁性的物体也能成为磁体。
教学重点:1.对磁极和磁性强弱的认识。
2.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对磁化现象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于磁体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已经学习过磁体的磁性、磁极等知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磁体的现象,本节课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指导,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利用手中的磁体发现磁体间的作用规律,提出各种假设和疑问,经历观察、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实践应用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注重实验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器材: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环形磁体、小磁针,回形针、几种金属圆柱体、细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一个圆环悬浮在另一个圆环之上。
问圆环为什么会悬浮起来?为了解开这背后的奥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下《磁体与磁场》。
二、进入新课活动一: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实验:让磁体靠近铁、铜、铝等物品。
现象:磁体可以吸引铁等制品,但不能吸引铜、铝、木材等制品。
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类型: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环形磁体、小磁针思考:1.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2.如何体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呢?(吸引回形针数目)(转换法)活动二:磁体的磁极实验(1):让磁体的各个部分去吸引回形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磁体两端吸引的回形针数目最多,中间几乎没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案:16.1磁体与磁场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磁场的概念:磁场及其特点。
3. 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的特点。
3. 理解磁感线的概念,能够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难点: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2. 理论讲解:(1)磁体的性质:讲解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磁场的概念:讲解磁场及其特点。
(3)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现场练习,解答。
5. 板书设计: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概念。
六、作业设计1. 描述磁体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描述磁场的特点。
3. 描述磁感线的分布,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磁体、磁场、磁感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磁感线与磁场联系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磁感线与磁场的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和磁场强度的一种图示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然而,磁感线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分布。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教案 16.1磁体与磁场
《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知道磁性、认识常见的磁体,知道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通过观察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的指向,感知磁场的存在并认识磁场的方向;通过观察磁体周围铁屑的排列,知道可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教学重难点】1.知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方向,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
【实验器材】教师:大磁针、蹄形磁体、悬挂的条形磁铁学生:条形磁铁、小磁针、大头针、透明盒子装的铁屑、装铁屑的一次性纸杯、硬币若干、金属块若干、硬纸板等【教学过程】一、认识磁体活动一:水槽里有铜圆柱体、铁块、铝块、一些硬币、一些大头针、密封透明盒装的铁屑、硬纸片,一枚磁针等。
请利用磁铁和这些器材做一些实验,寻找与磁有关的现象。
(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2)条形磁铁不同部分吸引物体的能力相同吗?(将大头针洒在白纸上,将条形磁铁放入其中,观察到什么现象?)(3)放在支架上的磁针自由静止时,有什么特点?(4)用条形磁铁的同一端分别靠近另一条形磁铁的两端,有什么现象?(5)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还能吸引其他物体吗?……二、探究磁场思考:将条形磁体靠近磁针,磁针发生了偏转?是谁对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活动二:将条形磁体放在白纸(学案右边)上,然后将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8个不同的位置,画出每个位置的磁场方向活动三:将条形磁体放在纸盒的外底部中央,并固定纸盒不动,在纸盒内部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轻敲盒子,观察铁屑的分布。
1.磁性: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______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极:磁体上磁性____的部分。
将磁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___极,符号___,指北的那个磁极叫___极,符号___.每个磁体都有___个不同的磁极。
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磁场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磁体与磁场》。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体的应用等。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体的性质: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N极和S极)、磁体的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形状、磁感线的方向。
5. 磁体的应用: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描述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表示磁场。
4. 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理解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5. 掌握磁体的应用,能够运用磁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
难点: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的确定,磁场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磁现象,如指南针的指向等。
2. 讲解磁体的性质:介绍磁体的定义、磁体的两个极以及磁性。
3. 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用磁铁和铁屑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4. 讲解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5. 演示磁感线的绘制:用磁铁和铁屑展示磁感线的形状和方向。
6. 讲解磁体的应用:介绍磁铁的吸附作用、磁体的指向性、磁场的分布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磁体的磁感线,并解释磁场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定义、两个极、磁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与磁场,直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体周围磁场以及描述方法,磁场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了解地磁场及它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及磁极间作用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得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难点: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等。
三、教具条形磁体、蹄型磁体、小磁针、大头针、一元硬币、铁钉、铁屑、玻璃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讲述:在地球南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天幕似乎被染上了各种颜色,这些颜色还会不断的变化,从紫色到黄绿色,知道橙红色,耀人眼目,这是天上的画家在挥笔作画,还是盛装的少女手持彩练在空中载歌载舞?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科学的解释。
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极光”,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磁有关的物理知识。
(二)进入新课第一、认识磁体1、活动:四人一组,每组桌上放有一条形磁体,一些碎纸片、塑料片、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等。
将磁体分别靠近这些物体,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磁体对铁钉、大头针、一元硬币吸引作用,对纸片、塑料片没有吸引作用。
小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它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磁体:条形磁体、蹄型磁体、针形磁体。
2、实验探究(1)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是否相同?若不相同,你认为何处磁性最强?学生活动:条形磁铁一个、铁屑一份、一张纸,四人一组。
将铁屑平铺在纸面上,条形磁体放在上面,观察现象。
九年级物理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新版苏科版
磁体与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实验器材】磁体、小磁针、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 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物体,如铁、钴、镍等。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南极和北极。
3. 磁性方向: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磁体的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4. 磁场: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
5. 磁感线:为了描述磁场,我们引入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6.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以及磁性的方向。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划分、磁性的方向、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可视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磁体、铁屑、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块磁铁,观察并描述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指出磁体的定义,强调磁体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
(2)磁极的划分:介绍磁体的南极和北极,说明南极指向地理北极,北极指向地理南极。
(3)磁性的方向:讲解磁体上磁性的方向,即从南极到北极。
(4)磁场的概念:阐述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称为磁场。
(5)磁感线的分布:介绍磁感线的定义和分布特点,即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磁体的南极。
3. 例题讲解:(1)例题1: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什么?解答:一块磁铁的两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2)例题2:磁体的南极指向哪个方向?解答:磁体的南极指向地理北极。
4. 随堂练习:(1)填空题:磁体具有_____性质,能够吸引_____物质。
答案:磁性,铁磁性。
(2)选择题:磁体的_____指向地理北极。
A. 南极B. 北极C. 地理北极D. 地理南极答案:B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一、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主要包括磁体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1. 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磁极,解释磁性的作用。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3. 了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解释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认识磁场的实际应用,能够举例说明磁悬浮列车和磁性材料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实验材料(如小铁钉、小铁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体的性质。
2. 知识讲解:(1)介绍磁体的定义和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2)讲解磁场的概念和描述方法,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力线等。
(3)阐述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例题讲解:利用示例题目,讲解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练习题目。
5. 磁场实际应用:介绍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磁极:N极、S极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化:磁体具有磁性的过程2. 磁场的概念和描述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强度: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3.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 磁场的实际应用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场实现悬浮和驱动磁性材料:应用于数据存储、音响等设备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铁、磁性、磁极等。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
4.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用磁感线和磁力线表示磁场。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和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磁铁、铁屑、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屑?这说明了什么现象?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概念:介绍磁铁、磁性、磁极等基本概念。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3)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等基本概念。
(4)磁场的性质:讲解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5)磁场的表示方法:讲解磁感线和磁力线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磁感线的绘制:引导学生动手绘制磁感线,加深对磁场性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磁铁、磁性、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场:磁场、磁感线、磁力线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力线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磁铁的磁感线图。
2.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3. 思考题:为什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概念,掌握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理解了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6.1磁体与磁场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6.1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为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掌握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认识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难点:磁场及其描述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小铁钉、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铁屑、小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触摸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从而引出磁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阐述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磁体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小铁钉,观察并记录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可以用磁感线描述其性质。
6. 板书设计:板书磁体的概念、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磁极和磁场的性质。
7. 作业设计:(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体的概念。
(2)列举影响磁性的因素,并简要说明。
(3)画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并标明各极的名称。
(4)请用磁感线描述一个磁场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磁体与磁场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2. 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 磁性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等4. 磁极: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5.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无形物质7. 磁感线:描述磁场性质的线条七、作业设计(1)磁体是具有()的物体。
A. 磁性B. 引力C. 斥力D. 摩擦力答案:A(2)磁性的有无及其影响因素包括()。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教案设计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磁体与磁场。
磁是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之一,磁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学生在以往的科学学科中已获得了一部分有关磁体和磁极的知识,但缺乏对磁场的进一步认识。
本节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磁现象基础上,回顾、完善有关磁体、磁极和磁极间作用等相关知识。
通过演示实验、讨论、交流建立磁场的相关概念。
通过活动体验,变无形为有形渗透“转换法”、“建模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和磁感线。
(3)了解磁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小磁针探究磁场的过程,体会转换法的应用。
(2)经历观察用铁屑来显示磁场分布的过程,建立磁感线的概念,认识建立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磁现象的运用及地磁场,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磁体周围的磁场。
难点:磁场的存在和磁感线模型的构建。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小磁针4个、铁屑、白纸2、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铜块、铁块、铝块、木块、回形针、一元硬币、大头针、磁场立体分布演示仪、大磁针一个、小磁针、斜面小车(带有条形磁体)。
3、磁性戒指、自制PPT幻灯片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磁体、磁场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磁现象后,通过回顾完善对磁体、磁极的认识。
再由小磁针在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引入磁场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磁场是有方向的。
通过观察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画出曲线,并用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来研究磁场的方向,感受磁感线模型的建立过程。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磁场。
通过磁体周围小磁针的偏转认识到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变无形为有形,感受转换法的应用。
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然后,通过观察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建立磁感线模型,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针的N极指向,了解磁场方向。
16.1磁体与磁场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磁体与磁场教学目标(1)、认识磁体与磁场。
(2)、了解磁体的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理解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4)、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5)、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6)、通过对极光的介绍及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取的得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认识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活动1: 认识磁体动手做一做课桌上有两块磁铁、一些大头针、两块金属(铜、铝)、1元硬币、纸片、塑料片,你能利用磁铁和手边的这些器材寻找到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呢?看谁发现得多你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现象?你又是怎样做的?(一)磁体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化使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二)磁场1、磁场磁体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小磁针等)产生力的作用二、合作探究活动2: 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做一做在胶片中央平放好一条形磁铁,将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并用手任意拨动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固定不变;做一做将另外两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
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一般)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一般)不同;画一画用笔标出胶片上的小磁针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
初步规律: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1、磁感线是否真实存在?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的?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 为该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三、课堂小结1.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验证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2.两条磁感线能否相交?。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磁体与磁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1 磁体与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6章第1节《磁体与磁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2. 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化与去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场概念的理解,磁感线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小铁钉、铁屑、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录音机磁头等。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概念及其性质,磁场的概念及其特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存在。
4. 例题讲解:讲解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判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6. 知识拓展:介绍磁化与去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体的磁性可以被增强或减弱。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体、磁场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1 磁体与磁场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磁力作用区域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磁感线:描述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化与去磁:磁体磁性的增强和减弱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哪个?如何判断?答案:磁铁的磁性最强部分是磁极,可以通过用磁铁吸引铁钉的方法来判断。
2. 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见板书设计。
3. 解释磁化与去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磁化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增强的过程,去磁是指物体在磁场中磁性减弱的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我i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16.1《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掌握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能够运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二、教学重点1.磁体的特点和磁场的概念;2.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右手定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2.熟练掌握右手定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介绍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并引入磁铁产生的磁场。
2. 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10分钟)1.介绍磁体的特征,包括有磁性的物体、有两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等;2.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磁铁周围的特殊空间。
3. 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15分钟)1.示范和实验:用两个磁铁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观察现象并总结吸引和排斥规律;2.学生参与:小组交流讨论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并互相分享并理解。
4. 右手定则(15分钟)1.引导学生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导线与磁针平行,通电后观察磁针的偏转方向;2.解释右手定则:用右手手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磁针偏转方向;3.学生自主练习:给定几个电流方向,让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磁针偏转方向。
5. 总结归纳(10分钟)1.复习磁体的特征和磁场的概念;2.复习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3.复习右手定则。
6. 拓展应用(15分钟)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究其他应用右手定则的场景;2.小组汇报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五、课堂检测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用右手定则判断几个给定电流方向的磁针偏转方向。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磁体的吸引和排斥规律,掌握右手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总结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拓展应用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检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与磁极,并掌握磁性的分布情况;
2、通过实验,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并能够利用该相互规律作出简单判断;
3、了解磁化和去磁化,并知道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5、通过对司南、指南针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实验学习磁体磁性
2、如何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体
(一)引入新课
1、一条用泡沫制成的小鱼(鱼腹中藏有铁钉)在水中游动,教师手重操纵一个小的强磁体?问:小鱼为什么会跟随我的手运动?
2、我手中的这支翻页笔,当我把它的接收器慢慢推向它的收纳仓时,发现临近时就听到“啪”的一声被吸合上去,这是为什么?
老师手中和翻页笔中都有一块“吸铁石”。
3、阅读课本P32导读部分,从爱因斯坦对磁体的认识中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生产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勇于探索。
(二)活动:磁体与磁极的学习
1、问:什么是磁体?请用你手边的器材,在认真看书活动16.1的基础上,判断一下哪些是磁体,什么是磁性?
发现只有一个黑色的小方块是磁体,因为它能够吸引铁钉、大头针、钥匙圈,但不能吸引铜、塑料、木头、橡皮等。
板书: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
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分类:①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②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③软磁体、硬磁体(永磁体)
2、当把刚刚的磁体放进一盒大头针中后慢慢提起,你发现了什么?(亦可以用铁屑来模拟)
磁体两端所挂大头针数量最多,中间几乎不挂大头针。
板书: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的中间部分几部不显磁性。
3、当将该磁体用细线悬挂并让其自由旋转后,总发现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将指南的称为南(S)极,指北的称为北(N)极。
形如下图:
补充:任何一个磁体总是存在南极和北极,磁单极是不存在的。
4、当用磁体靠近小磁针是,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1:现有外表相同的铜棒、磁铁和钢棒,如何区分呢?
总结: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我们可采用“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将相会作用规律”、“磁体磁性分布”等方法判断。
例2: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块,将弹簧测力计自N移动到S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位置变化的图像是()
(三)磁化与去磁化
用水平放置的一根条形磁体的一端吸起一较大铁钉,若用一根同样的条形磁体的N极与原来磁体的S极靠近时,将看到什么现象?
我们看到原本下垂的铁钉,将顺时针偏转,最终一端与N、一端与S级吸引。
板书: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条件:磁性物质,如铁
方法:A.用磁体靠近或接触;B.用磁体顺同一方向仿佛摩擦。
结果: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显磁性,变为磁体。
例:家中的起子用磁体磁化后,可以吸引铁钉、螺丝钉等。
补充:去磁化: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方法:加热、通电或猛烈敲击
A B C D
课堂达标:有两根大头针被磁体一端吸起,悬在磁体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P36“WWW”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一、磁体与磁性
1、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
分类:①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②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③软磁体、硬磁体(永磁体)
3、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的中间部分几部不显磁性。
将自由静止时,指南的称为南(S)极,指北的称为北(N)极补充:任何一个磁体总是存在南极和北极,磁单极是不存在的
4、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将相会作用规律”、“磁体磁性分布”
6、磁化与去磁化
(1)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条件:磁性物质,如铁
方法:A.用磁体靠近或接触;B.用磁体顺同一方向仿佛摩擦。
结果: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显磁性,变为磁体。
(2)去磁化: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方法:加热、通电或猛烈敲击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