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第一课时磁体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与磁极,并掌握磁性的分布情况;
2、通过实验,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并能够利用该相互规律作出简单判断;
3、了解磁化和去磁化,并知道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实验,掌握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
5、通过对司南、指南针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如何通过实验学习磁体磁性
2、如何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磁体
(一)引入新课
1、一条用泡沫制成的小鱼(鱼腹中藏有铁钉)在水中游动,教师手重操纵一个小的强磁体?问:小鱼为什么会跟随我的手运动?
2、我手中的这支翻页笔,当我把它的接收器慢慢推向它的收纳仓时,发现临近时就听到“啪”的一声被吸合上去,这是为什么?
老师手中和翻页笔中都有一块“吸铁石”。
3、阅读课本P32导读部分,从爱因斯坦对磁体的认识中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生产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勇于探索。
(二)活动:磁体与磁极的学习
1、问:什么是磁体?请用你手边的器材,在认真看书活动16.1的基础上,判断一下哪些是磁体,什么是磁性?
发现只有一个黑色的小方块是磁体,因为它能够吸引铁钉、大头针、钥匙圈,但不能吸引铜、塑料、木头、橡皮等。
板书: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
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分类:①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②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③软磁体、硬磁体(永磁体)
2、当把刚刚的磁体放进一盒大头针中后慢慢提起,你发现了什么?(亦可以用铁屑来模拟)
磁体两端所挂大头针数量最多,中间几乎不挂大头针。
板书: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的中间部分几部不显磁性。
3、当将该磁体用细线悬挂并让其自由旋转后,总发现其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我们将指南的称为南(S)极,指北的称为北(N)极。形如下图:
补充:任何一个磁体总是存在南极和北极,磁单极是不存在的。
4、当用磁体靠近小磁针是,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1:现有外表相同的铜棒、磁铁和钢棒,如何区分呢?
总结: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我们可采用“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将相会作用规律”、“磁体磁性分布”等方法判断。
例2: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块,将弹簧测力计自N移动到S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位置变化的图像是()
(三)磁化与去磁化
用水平放置的一根条形磁体的一端吸起一较大铁钉,若用一根同样的条形磁体的N极与原来磁体的S极靠近时,将看到什么现象?
我们看到原本下垂的铁钉,将顺时针偏转,最终一端与N、一端与S级吸引。
板书: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条件:磁性物质,如铁
方法:A.用磁体靠近或接触;B.用磁体顺同一方向仿佛摩擦。
结果: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显磁性,变为磁体。
例:家中的起子用磁体磁化后,可以吸引铁钉、螺丝钉等。
补充:去磁化: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方法:加热、通电或猛烈敲击
A B C D
课堂达标:有两根大头针被磁体一端吸起,悬在磁体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课本P36“WWW”1、2、3
板书设计:
第一节磁体与磁场
一、磁体与磁性
1、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
分类:①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②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③软磁体、硬磁体(永磁体)
3、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
磁体的中间部分几部不显磁性。
将自由静止时,指南的称为南(S)极,指北的称为北(N)极补充:任何一个磁体总是存在南极和北极,磁单极是不存在的
4、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吸铁性”、“指向性”、“磁极将相会作用规律”、“磁体磁性分布”
6、磁化与去磁化
(1)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条件:磁性物质,如铁
方法:A.用磁体靠近或接触;B.用磁体顺同一方向仿佛摩擦。
结果: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显磁性,变为磁体。
(2)去磁化:使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方法:加热、通电或猛烈敲击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