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化融合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两化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行业和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制造业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数字化的生产线和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个性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领域,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两化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管理农田,优化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农业电商的兴起也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得农民能够更方便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在城市建设领域,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两化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监控和管理。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和调控,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智能分配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慧城市还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两化融合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多个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化融合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当前,中国两化融合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两化融合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和重要突破,推动了工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可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此外,两化融合还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等,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另一方面,两化融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限制了两化融合的发展,如网络覆盖不普及、网络速度不稳定等。

其次,人才培养的滞后也是制约两化融合的一大瓶颈,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妨碍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此外,数据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我们应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激励,鼓励企业投资和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的力度,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总之,两化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当前,两化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推动两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一、智能与物理结合的介绍
智能物理融合是把智能技术与物理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际环境中的
一种新型技术。

比如,在智能园林中,人们可以让智能系统实现树木的自
动检测、自动浇灌和自动整修,这些都是由智能技术和物理技术的结合诞
生的。

智能与物理的融合应用,不仅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
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智能园林中,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防护
功能,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安全的环境。

如,可以安装如电子站牌,可以通
过实时监测检测器的数据来判断路面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从而及时
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路面的安全。

同时,智能物理融合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智能工厂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并实现自动控制,从而降
低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因此,智能物理融合技术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长远的改变,有力地促
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智能与物理结合的发展
智能物理融合的发展也正在迅速发展。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及其创
新应用的不断推进,各种融合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信息化融合建
设也尤为重要。

科技信息化融合是在信息科学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将信息科学技术、技术信息化、信息技术支撑、网络通信等专业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通
过完善的组织管理、专业化运作,在科学的视角下,实现科学技术信息化
的融合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

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
有效管理、有效抵御外部环境的扰动以及更好地改善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
的地位。

另一方面,科技信息化融合建设还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改
善科技信息化的应用环境,强化政府和企业领导的政策制定能力,提高企
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到推动企业新型科技高质量发展。

此外。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

发展历程和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客户响应速度、客户服务等因素已同传统的质量、革新、功能化和成本列为企业竞争的必备要素。

公司管理层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技载体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进程,在战略高度上,统一和强化公司信息化管理组织。

在企业文化上提出“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的发展方针,在公司内部全面贯彻集团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毅力。

近年来菲时特集团在两化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达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使企业运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从集团信息化整体发展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发展阶段。

下面我将做简要的介绍。

一、准备阶段(2009年-2010年)人员准备:菲时特集团在2009年组织成立集团信息中心,招收了一批优秀的IT高新技术人才,分管南京与浙江两大生产基地信息化工作。

制度准备:公司内部确立了“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的发展方针并由集团总经办牵头,规范了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一系列操作职责。

基础资料准备:对公司经营的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工作和讨论工作,包括产品分类、产品编码编制规则、客户资料、客户信息维护方式与分类等。

菲时特集团耗时一年规范了集团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制度、责任和基础信息管理方式,为接下来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阶段(2011年-2012年)在2011年7月份,菲时特集团展开分销系统的选型工作。

通过与世界软件百强企业SAGE 软件公司合作,确立了公司信息化的首选方向并2011年11月份正式启动了SAGE分销系统项目的实施工作。

三、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SAGE项目实施成功后,公司又相继启动了集团中英文网站、昂捷SCM总代商系统、生产自动化包装线、渠道在线集成化服务平台等多个项目。

在后文会做简要的介绍。

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IT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为加快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菲时特集团于2009年8月将原信息部从集团综合管理部分离,独立成立了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由公司常务副总直接负责管理。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它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将从两化融合的背景及意义、一些成功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两化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正在实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技术在这一新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需求与工业化发展逐渐融合,催生了两化融合的新模式。

两化融合既可以提高工业化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两化融合,可以实现工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两化融合的成功案例。

在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两化融合对于企业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最后,两化融合面临的挑战。

尽管两化融合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对于某些传统企业和地方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克服技术壁垒和转变管理思维。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更新换代速度快,这也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两化融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企业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概述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概述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概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
2008年,我国大部制改革后成立了工业和 信息化部。为了贯彻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大 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任务,工业和信 息化部将推进两化融合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做了部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重庆市
“十五”期间,重庆市实施了制造业信息技术 推广应用示范工程,遴选了CAD、CAE、CAPP 、CAM、PDM、并行设计、虚拟产品样机、网 络化协调设计和ERP、CRM、SCM 等先进制造 和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到支柱型传统产业企业,并 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了CIMS、网络化制造、敏 捷制造、PLM 等先进制造模式,同时一些骨干 企业还开发并应用了大量的生产管理软件和过程 控制技术帮助企业提高自身产能
案例-美国宝石商
2007年距圣诞节只有三个月,一个美国宝石首饰 商计划在东亚市场销售50000只红宝石戒指。数年 来他在行业内没有不良记录,在银行具有良好的信 用。因此,他完全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完成这项包括 原料采购、加工设计、定做、分销及货款支付、合 同签定等工作
案例-美国宝石商
案例-德国
德国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德 国机械制造、精密加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及 汽车、钢铁、交通、能源、发电等行业都广泛地 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例 如,德国奔驰公司从汽车的燃油系统、控制系统 、底盘系统、车载系统及汽车行驶的调度系统等 都在由信息技术来实现其智能化,汽车生产成本 中电子产品的比例超过30%
二、基础理论
企业为什么能生存?企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把整 个社会资源组合起来,进而满足需求。在互联网信息化 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首先要明确这种满足、这种需要 是什么?怎样满足这种需求然后再进行低成本、高水平 的制造提供商品成品?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 两化融合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工 业企业在转型时期,如果没有 信息化的支撑,它如何去明确 需求?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 组织资源制造产品,然后去满 足这种需要

两化融合报告

两化融合报告

THANKS
解决方案
加大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提高 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技术和信 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组织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管理模式落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 场环境。
解决方案
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体系,提 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人才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缺乏具备两化融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管理领域。
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2010年左右,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开始出现数字化工厂。
深入融合阶段
2010年至今,两化融合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主导模式。
02
两化融合的核心内容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01
特点
两化融合强调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 集成创新,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为 核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的重要性
1 2
3
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
两化融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实现技术、产品和商 业模式的创新。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互联网
02
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实现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优
化工业生产和管理。
企 业 资 源 计 划 ( ERP)
03
通过整合企业资源信息,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03
两化融合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

两化融合背景介绍及政策发展

两化融合背景介绍及政策发展

两化融合背景介绍及政策发展背景介绍“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效率、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两个不同的领域,信息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工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我国政府在国家发展的方略中提出大力发展两化融合新产业的战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部委不断出台政策、规划,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策发展我国政府在发展两化融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政策和规划。

国家战略2015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重点提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制造产业整体提高,催生制造业向智能化、高效率、低能耗、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集成发展”,并规划到 2025 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跃升到世界先进行列。

2017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两化融合”发展,让制造业更加高效、智能、绿色。

产业政策2016 年,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对产业融合的投入力度,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能力的有机结合。

2018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提出对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TOC]工程技术与技术标准2009 年,我国启动了“两化融合”工程技术标准及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推进了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创建一批具有先进制造工艺和相应“软件”支撑的示范型企业。

2015 年,发布《智能制造工程示范》计划,针对智能制造发展对关键技术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了产业化应用。

两化融合的意义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方向。

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两化融合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万方数据来源:万方数据摘要:本文基于“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目标,从发展阶段、地域、行业、产业链等方面分析了“两化融合”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物联网两化融合信息两化融合”,是二者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到“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再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命题,充分反映出我国党和政府对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升华,也表明了“两化融合”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两化融合”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推进时期,各省市、各行业之前主要进行了谋篇布局、总体规划的工作,未来几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下去。

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分析企业、行业等在“两化融合”发展中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对“两化融合”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1 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1.1 “两化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从时间上分析,“两化融合”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局部应用阶段,这是“两化融合”的起步阶段,现在大多数企业、行业都处于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企业着重关注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营造,注重信息技术在企业、行业、地区中单项业务的加快应用,提高应用效率和效果。

这将为“两化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集成应用阶段,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进人了这个阶段。

该阶段中企业单项业务信息化的覆盖面较高,并且各业务环节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集成应用。

这样,不仅使得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满足企业、行业的需要和可能,同时信息资源在认识、管理和操作上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融合,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实现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促进我国产业振兴,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了《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现实中我国两化融合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的不足、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两化融合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二、调研方式和范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范围覆盖了包括制造业、电力、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制造业占比最大。

三、调研结果1.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两化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制造业领域的两化融合也相对较为成熟,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在提升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两化融合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技术难题、应用场景不清晰、人才匮乏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也存在着刚性需求和传统思维的束缚,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转型。

同时,金融、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

3.路径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路径:(1)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与应用完善。

(2)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应用场景和实践经验,着力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

(3)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4)建立有利于两化融合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进行有序转型。

(5)加快金融、教育等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普及和推广。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我国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战略部署以来,经过四年多的持续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程度更加深入,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效益更加显著;各地方将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抓,有效促进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在促进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作用也不断提升,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两化融合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目前,装备、船舶、汽车、家电、有色、纺织等信息化单项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业骨干企业,正逐步由单项向集成过渡。

如上海家化在国内快速消费品企业中率先开发并实施了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产品上市时间缩短10%,质量缺陷减少35%;上汽集团开发建成国内首个集成且支持柔性生产的汽车制造执行系统,平均减少45%制造周期;钢铁、石化、航空、电子等行业涌现一批关键业务系统实现综合集成应用的本土大型企业集团,部分企业的业务集成、管控衔接、产销一体化水平已经居全球领先地位,如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全面协作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高速动车组设计、仿真、制造、管理、执行与服务一体化,生产能力由月产2列提升至月产10列。

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渗透和融合,不仅催生了新型的工业产品,还形成了大规模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异地协同研制等新型业务模式。

如宝钢集团根据产品市场行情和盈利水平,开发了闭环高炉智能专家系统,高炉炉热预报准确度达到95%以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青岛红领集团建设了5亿个正装版型数据库,创新设计和制造模式,形成了全球大规模、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模式(MTM),占领了欧美高端正装市场,利润大幅度上升。

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依托两化融合逐步走向服务化,促使产品的价值由加工环节向研发、维护保养、整体解决方案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延长价值创造周期,提升利润空间。

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

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公司的XX,今天我很荣幸可以向大家汇报我们公司的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支持。

一、两化融合工作情况汇报1. 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近年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两化融合”战略,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公司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应用,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两化融合的工作进展在过去的一年中,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我们完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我们对企业的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升级和改造,提高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次,我们推进了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公司加大了在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造系统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系统,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两化融合的工作成效在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公司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首先,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推进,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生产周期得以缩短,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其次,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的应用,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得以提升,打磨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同时,我们的生产过程得以更好的管控和监测,减少了各种潜在的生产质量风险。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

两化融合调研报告篇一:两化融合调研报告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工业进展模式增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在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加速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道路大有可为。

为做好河北省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深切讨论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在统一思想和熟悉的基础上,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创新进展。

一、两化融合的大体知识现今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世界,信息技术正全面应用、渗透、融合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

本质上讲,信息化确实是信息和知识的规模生产和大量消费进程。

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进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进程,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

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各要素中的应用、渗透、融合、变革和创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工业治理、工业市场环境、工业经济运行等各个层面应用、渗透与融合,形成全新业务形态和企业运营模式,成立新型工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养的进程。

一、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领域相关要素的应用渗透、融合提升和变革创新,慢慢打造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其最终目标是:构筑新型工业体系,提升我国工业的能力和整体素养,提升我国工业的竞争力。

二、两化融合是工业企业进展的迫切需求大型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冲破了传统车间企业社会国家的界限,迫切需要两化融合构建、形成全世界产业链骨干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构建支撑业务的能力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参与全世界竞争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形成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业务模式,踊跃参与全世界制造链的竞争,为全世界产业链提供配套、支撑与效劳。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国内外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与趋势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自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以来,已有近4年的时间。

分析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化融合实践经验,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各级两化融合主管部门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1、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

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

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

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 )、供应链管理(SCM )、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资产管理系统(EAM )、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概述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概述
(一)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 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二)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加快建立现代生产体系 (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 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 (四)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 (五)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 (六)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 (七)提升信息产业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 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八)提高行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
• 他已经完成了50000只戒指的原材料采购、加工、营销、运输、销售的
所有准备工作。他所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条高速光纤,一部跨国视频电
12:00 话、一个红宝石数据库、一个注册会计师、一个秘书而已。
案例-德国
德国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德 国机械制造、精密加工、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及 汽车、钢铁、交通、能源、发电等行业都广泛地 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例 如,德国奔驰公司从汽车的燃油系统、控制系统、 底盘系统、车载系统及汽车行驶的调度系统等都 在由信息技术来实现其智能化,汽车生产成本中 电子产品的比例超过30%
三、典型应用
产品融合——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就是微处理器和计算 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 家电产品,具有自动监测自身 故障、自动测量、自动控制、 自动调节与远方控制中心通信 功能的家电设备。
三、典型应用
二、基础理论
工业化
产品、技术、服务需求 业务支撑、管理手段、创新思维
信息化
“两化”融合需求供给模型
二、基础理论
两化融合发展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 体化。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而且是与所 有工业门类都融合。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企业的某个环 节融合,而且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 个环节融合。两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 体现在管理、产业层面。此外,两化融合把生产和管理 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管控一体化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和阶段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

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一、基本情况两化融合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度。

同时,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推进。

截至2024年,我国已有大量企业开展了两化融合,涉及的领域广泛,如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等。

二、成效两化融合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2.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得以升级与转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促进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推动了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两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工业化:通过工业化的手段,推动企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业创新:通过创新,推动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创新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4.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两化融合的需求。

两化融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初级阶段: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达到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2.中级阶段: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和协同。

3.高级阶段: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加强智能化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4.完善阶段:在高级阶段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来说,两化融合是通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推动企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

两化情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两化情况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工作概述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全面总结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 制定政策体系为确保两化融合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两化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逐年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

4. 推动产业链协同以产业链为纽带,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日益紧密,产业协同效应明显。

5. 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

二、取得成效1. 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两化融合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2. 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3.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两化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4. 人才培养与引进取得突破两化融合工作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1. 深化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政策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

2.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技术突破。

3. 优化产业链布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4. 拓展市场空间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5.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总之,我国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

“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本文将从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两化融合、深度融合、工业信息化、现状、问题、未来展望正文: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信息化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8年末,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达到了10万余个,深入到各个行业。

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亿人,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全面推广。

此外,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正在崛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问题尽管我国工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工业信息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工业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当前我国工业信息化应用场景相对局限,大多数工业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的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很好地应用工业互联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产品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例如某些智能电视的软件问题,导致了用户的困扰和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怀疑。

3. 技术与管理的距离:一些企业在推动工业信息化时,过于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管理的改进,导致推动工业信息化不够有效。

三、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展望“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关键。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并引导各个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升级。

2. 强化工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尤其是在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优化和管理上。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

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综述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国家谋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十八大”中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可见“两化”融合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但中国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个问题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两化”融合虽然在工业业中,特别在企业工业信息化方面有很多亮点,但从总体上看,融合的深度和程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通过深入剖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的作用关系,带动产业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信息经济理论研究领域面临的新问题。

一、“两化”融合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外学者Aschauer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产出效率和规模[1]。

同期的Hardy 也指出,在信息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市场主体信息搜集成本较高,各厂商间的交易范围也受交易成本的约束而被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成本约束会逐步发生变化,经济系统的产出效率和产出规模都将因此提升。

BernstEinadn、Pantelis等人也对不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于企业、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促进程度做了进一步阐述[2]。

近年来,“两化”融合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研究。

周叔莲和姜爱林[3~4]在分析了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互动关系之后,对如何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融合关系给出了若干对策;郑大庆、黄丽华、罗钢[5]在对上海现代工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为基础,提出推动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和建议;谢康、肖静华和乌家培[6]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问题,在理论上可以表述为一个技术效率问题。

俞立平[7]等基于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认为信息化波动是影响工业化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工业化波动却不是影响信息化波动的主要原因,该模型主要讨论二者关系而未涉及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两化融合研究文献综述综合研究耋不口'H7I我国两化融合研究文献综述张昕煜牛继舜/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摘要】本文从技术视角,企业视角,行业视角,区域视角和基本理论视角五个方面对两化融合文献的研究进行综述.【关键词】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综述一,两化融合的内涵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正式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概念.自此,开始出现研究两化融合问题的文献,截止到2011年5月,在中国资源总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章共计240篇.由于这一概念被提出较晚,目前国内关于两化融合的定义还没有统一,但是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政府和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认识也随着研究的深人不断的发展.两化融合这一概念的产生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十五大的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2)十六大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T业化促进信息化;(3)十七大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两化融合是对信息化和工业化关系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一个T业融合,而是与所有的工业融合.信息化不只是与企业的某个环节融合,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国内学术界主要是从五个视角对两化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是:技术视角,企业视角,行业视角,区域视角和两化融合基本理论视角.二,技术视角技术视角是指通过技术的角度来探讨两化融合,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来推动两化融合,改变企业的信息化的现状,提高企业竞争力.陈宗舜的《用好PDM是两化融合改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技术基础》认为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一种实现大规模定制产品开发与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通过PDM可以创建新型的开发制造模式,因此全面应用PDM是改变制造业信息化现状,实现信息化集成应用的最大保障.周江涛的《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技术途径初探》一文中介绍了制造业中主要的信息技术一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制造业中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途径.三,企业视角企业视角是指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两化融合问题,主要包括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有助节能减排,组织优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几个方面.樊学谆的《"两化"融合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青铜峡铝业公司的两化融合实践活动,探讨两化融合对提升传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性及意义.金喜成在《"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瓶颈》一文中,重点剖析了企业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发展对策.梅树美的《两化融合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要介绍了一个制造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王坚在《两化融合:生产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助推器》中认为两化融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针对生产制造过程构建并实施系统的节能减排计划,具体体现在观念统一性,实施长期性,技术融合性和范围全局性四个方面.而节能减排应通过两个步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从人口数量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主要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破坏.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采取过硬措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教育,创造有利于低生育水平的社会环境.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人口数量的低速增长,可以缓解由于教育资源的瓶颈而造成的人口质量的低下,缓解教育资源的紧缺状态.由此来合理的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环境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二)从人口质量方面对减少环境的压力主要提高提高人口素质的方法来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力开展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咨询服务,加强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干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其次是要深化高教体制改革,推动高教大众化进程:要推行素质教育,倡导终身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第四是要通过观念更新和体制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人才流动中化被动为主动;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投资营养健康,改善全民的身体素质.同时,实行优生优育,可以提高人口群体中优良遗传素质的比例,增强体质,保证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实行优生优育,可以改善遗传素质,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实行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和消除劣质个体的出生,给家庭和社会节省一笔十分可观的抚养费用.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形式中的主要形式.发展学校教育是消灭文盲,普及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和提高人口文化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对于提高人口文化科学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从人口结构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压力适度人口不仅指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的适度,人口质量的提高,也指人口结构的协调优化人口结构.从上面所写的可以看出,人口结构与环境也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年龄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是老年化.由于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人口占10%以上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形成,以后还会在大多数国家出现.老年人口与的增加意味着人口相对数量的增加,这与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具有同等程度的环境影响.这意味着可生产能力的人的负担加重,因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情况将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年龄结构要保持合理性.同样,在性别结构中要保持合适的男女性别比,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因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对于降低生育率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妇女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李竞能.人口理论教程[H].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李淑华.人口控制与环境伦理],南开(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乔晓春李建民陈卫段成荣.人口学教程[H].人民教育出版社,20Ol《中国商界》2011年5月第5期'163?综合研究幼嗣H7I7骤,第一步是集成,第二步是优化.李博达等人的《两化融合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组织优化研究》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两化融合构建模块化生产网络, 包括产品结构模块化和组织结构模块化两部分.明新国在《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一文中认为,提升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是两化融合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从产品创新管理,产品型谱管理,多级项目协同管理,模块化产品开发,供应商协同产品开发,产品服务设计和产品研发设计成熟度七个方面进行研究.四,行业视角行业视角是指从行业的角度研究两化融合问题.主要包括一些具体行业的两化融合实证研究,指标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研究.任俊正,付丽丽二人的《支撑装备制造业振兴:两化融合发展测评研究》,结合装备制造业的行业特点,运用平衡计分卡法中战略地图理论,制定了一个基于价值增值逻辑的测评体系.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的郭和生在《轻工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一文中,结合轻工行业的特点,对轻工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结构,每个指标项的设计,指标的权重设计和数据采集项的设计傲了全面的介绍.葛继乎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现状凋查及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在了解其两化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两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五,区域视角区域视角是指以区域性的融合水平为研究对象,对一些城市的两化融合进行研究.蔡伟杰等人在《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针对上海市从社会两化融合水平,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对上海市企业进行了实际的评估.易法敏等人的《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运用修正后的日本信息化指数法对广州市的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把广州市2006年的信息化数据与美国,日本2000年的信息化数据进行对比,更加全面的了解广州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以及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侯光文的《陕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路径探讨》和胡新,惠调艳二人的《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内在动因研究》都是对陕西省两化融合进行研究.前者对陕西省两化融合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陕西省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后者从产业结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竞争力等多个视角对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六,基本理论视角基本理论视角是指学术界对两化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基本含义,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途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与方法以及两化融合的国内外现状研究.金江军的《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全面的介绍了两化融合层次模型,两化融合的需求供给模型,两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生产要素替代模型,两化融合模式,两化融合梯度模型,两化融合成熟度模型,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评估指标体系和两化融合准备度评估指标体系.他在另一篇文章,《两化融合之国内外现状趋势及经验分析》一文中,对国内外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美国, 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和北京,上海,重庆等国内部分地区的两化融合经验进行借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健博士的《两化融合和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关系》一文中,对两化融合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辨析.龚炳铮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评价指标和方法》一文中,提出了两化融合程度评价模型,从两化融合环?164?《中国商界》20l1年5月第5期境,两化融合水平和两化融合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对两化融合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七,结束语国内学者对两化融合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取得了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首先,具体行业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从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的只有针对轻工行业和机械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其次, 对具体行业和区域两化融合的实证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只对上海,广州等很少的几个城市的两化融合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虽然有很多学者从企业视角对两化融合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其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目前还没有文献可以系统的对从企业视角对两化融合问题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对两化融合可以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期盼我国学者对两化融合问题的研究更加的深入,研究出更多的成果.【参考文献】[1]陈宗舜_用好PDM是两化融合改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技术基础[J].金属加工,2009,(528-3l[2]周江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技术途径初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J],2007,(1):5—7[3]樊学谆.两化融合助力企业竞争力提升[J].现代商业,2010,(33):173- 174[4]金喜成.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瓶颈[J].现代管理,2010,(5):199-200[5]梅树美.两化融合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 (10):55[6]王坚.两化融合生产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的助推器].上海信息化, 2010.(1):12—15[7]李博达.林莉.葛继平.两化融合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组织优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4):62—64[8]明新国.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J].上海信息化,2010,(1):8—11[9]任俊正.付丽丽.支撑装备制造业振兴两化融合发展测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89—93[1O]郭和生.轻工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建设[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0,(3):7—11[11]葛继平.林莉.黄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6):59—63[12]蔡伟杰.王颖东.辛竹.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0,(10):21—23[13]易法敏.符少玲.兰玲.广州市信息化水平及其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评估.科技管理研究,2a09,(8):287-290[14]侯光文.陕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路径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1):19-25[15]胡新.惠调艳.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内在动因研究.西安邮电学院,2010,(11):14—18[16]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信息化建设,2009,(4):9—12[17]金江军.两化融合之国内外现状趋势及经验分析.信息化建设, 2009.(9):6一10[18]李健.两化融合和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关系.电信网技术,2010,(11): 6—10[19]龚炳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融合指数肼价指标和方法.中国信息界,2010,(11):-2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