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
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
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
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
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
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18诗歌之以景结情(用)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 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参考答案:以景结情,(1分)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 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2分)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1分)
常见的设问方式 1、末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尾句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 么好处? 3、试分析某句(尾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
2.(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 梦江南 温庭筠 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 心事。绿水清风中,鲜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
(周邦彦《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诗歌鉴赏: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 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 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原卷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年高考诗歌《野歌》分析
野
李
歌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
再读诗歌,理清思路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野歌》· 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
德州一中
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 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 注·鸟兽》:“雁自 飞,不畏缯缴。 江 体肥不能高飞,恐为 寸,以防缯缴焉。
麻衣黑肥冲北风, 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寒风又变为春柳, 看即:随即,转眼。 条条看即烟濛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018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平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平 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 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 从而引起对故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 己的疑惑和担心。
学习目标
1. 梳理诗歌艺术手法的类别。 2.掌握重要的艺术手法及艺术手法类的 解题步骤,规范解答这类诗歌鉴赏题。
(20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1 修辞方法
艺
2 表达方式
术
手
3 表现手法
法
4 结构技能
修辞手法
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对偶 设问 反问 排比 反复 用典 双关 对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课堂练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2018年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完整版)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1)概念点击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5)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送王昌龄》李颀
(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6分)
【思维流程】
步骤
阐释
明技巧 在本诗中,“送君多暮情”和末两句是“点”的部分,中间部 分则是“染”的内容。
诗歌的首联,先“点”出“送君多暮情”,即伤别之情,为全诗
释运用 奠定了感情基调;结尾再点明“叹息此离别”,深化这种情感。
中间十句,层层铺写“暮情”,有力地渲染了离别之伤感。
析效果 使诗歌的情感更丰满,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 “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 力地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 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018高考语文课标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 括 古 诗 ( 唐 以 前 的 诗 歌 ) 、 楚 辞 、 乐 府 诗 。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 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 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2.语序倒装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 语序进行调整。 如“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常语序应为“千 古江山,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 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1)主语后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浣女” 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 主语挪后,使诗词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
(2)宾语前置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 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 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 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 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级诗歌鉴赏之即事抒怀诗学案(学生版)
2018级诗歌鉴赏之即事(景)抒怀诗学案【考点解读】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即景、即事抒怀诗2、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3、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学习重难点】:1、掌握即景、即事抒怀的鉴赏方法2、熟练运用即事感怀诗的解题步骤【知识链接】:一、即景、即事抒怀诗的概念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
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即事抒怀诗。
内容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二、即景、即事抒怀诗的鉴赏方法1.咏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诗人所抒之“怀”是深挚感人的。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
我们要细加领会。
2.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3.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注意:“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三、鉴赏方法点睛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
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
2018届诗歌鉴赏之结构构思技巧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 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 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 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 功。 鉴赏: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 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全 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 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 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 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 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 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 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 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 ,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 ,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 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 人引荐。
山东沂水一中 魏继国 2017年12月编制
结构技巧考情分析
知识讲解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 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 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 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 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 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 志、以景结情、抑扬、铺 垫等。 高考命题方式
1.(2016·全国卷Ⅱ)为了突出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二十四“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验收达标练含解析
(二十四)“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旅馆。
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上句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情景,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②鸸:一种鸟。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中两种。
答: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
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2018届高三语文突破100题难点57如何才能避免诗歌题不必要的丢分(含解析)
难点 57 如何才能避免诗歌题不必要的丢分考生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三读懂,四做到”:“三读懂”指读懂题干要求,读懂诗歌意象,读懂诗歌 内容和情感;“四做到”指做到分条列举,做到不漏要点,做到总分表述,做到语言有文采。
古代诗歌阅读 常见考点的提问方式和答题模板如下: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词)中的形象特点。
(3)诗(词) 中的某某形象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1)给诗歌描写的形象定位。
(2)结合具体诗(词)句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
(3)写出该 形象所体现的作者情感。
2.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及意境 提问方式:(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诗(词)句。
答题模板:(1)诗歌描写的景物。
(2)诗歌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
(3)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3.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中字词的意思,掌握炼字炼词技巧 提问方式:(1)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2)诗(词)第×句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题模板:(1)点明诗眼或炼字或炼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或词放入 原句中进行描述。
(3)点出该字或词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1)诗歌在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 (词)句简要分析。
(2)诗(词)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诗歌使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答题模板:(1)总写诗(词)句使用的表达技巧。
(2)结合具体的诗(词)句解说描述的画面(营造 的意境)。
(3)揭示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 提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3)你是如何看待 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某种感情的?(4)前人对作者的情感有某种看法,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题模板:(1)总写诗歌表达的作者情感。
最新-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精品
咏物类写作技巧: ①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 其怀才不遇的感受。(诗中物与我可能同时出现) ②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 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 价。 ③象征:借所咏之事,表达对生活的某种思考, 多表述某种哲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云自无心水自闲。
云雾、烟水来渲染送别时朦胧、黯淡、凄凉的气 氛,表现送别时的惆怅、茫然和伤感。
送别诗景物描写特点
多从大处、远处和动处着笔进行描写, 不仅使人从其空间的无限扩展和延伸 产生一种知交远别的失落感,而且给 人以“舟发、马嘶”的躁动感和忧烦 感,从中体味到离别的惆怅与悲伤。 (登山临水送将归,落日余晖、流水 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 岭、路绕蜀山 )
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如:北朝 战乱 尚武 《木兰诗》 南朝 安定 爱情 《西洲曲》 唐 强盛稳定 流派众多 全面发展 北宋 好议论 哲理诗 《题西林壁》 《雪梅》 南宋 偏安一隅 中原沦陷 爱国 诗篇
注意:以上概括只为一大致倾向而 非全貌,切勿以偏概全
第三步:通读纵览,理解大意,借 助古文翻译的原则(主要是活用、 倒装和省略现象)
尽可能疏通词句,克服语言障碍
词类活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倒装句式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 《秋兴八首》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 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 照《醉花阴》
关注互文见义
(是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古诗词的句法 特征之一。指相邻两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 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
2018专题7 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分析鉴赏诗歌的形象
的事物形象?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 物有什么特征?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
3.某联描写的某物有
哪些特点? 4.这首诗中的某物具 有什么品格?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 步骤二: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 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 格 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步主要是将“物”与“人”之间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阅历作答 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
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
感情。
一、设问方式
二、技巧点拨
三、答题步骤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
步骤一: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 性) 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 这一步主要是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 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 的词语(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特征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概括其外在特色,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
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
意义,主要是指形象中诗人
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步骤三有时可以不涉及。
4.析典故,分析形象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 己,为用典。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 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 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 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 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 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 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 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 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 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1.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2.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宋史·范仲淹传》:“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
”3.峥嵘(zhngróng):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4.槊(shuò):长矛,古代兵器之一。
5.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6.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
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7.须臾(xyú):片刻,一会儿。
8.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9.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
10.在:存。
11.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
12.逆虏:指金侵略者。
13.运:国运,气数。
14.行:将。
15.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
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
于是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赏析】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18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赏析翻译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和诗歌解析及翻译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 联 (句 )。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 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 描写之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照应1借景抒情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寓情入景情景交融反以景衬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借事抒情4借古抒情借古讽喻鉴伤今5借典抒情2018年诗歌情感复习诗歌抒情手法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情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情与景正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寓情入景情景交融反以景衬情2情与物托物言志3情与事借古讽喻鉴伤今用典抒情叙事抒情直接抒情诗歌鉴赏之景与情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句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下。(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4直接抒情 5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借事抒情
诗歌抒情手法 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 形象和表达情感中作用。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 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 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 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
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哀景写哀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 夜泊》) 【析】此写景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描 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 的羁旅之愁相融。
2: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 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 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五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 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 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 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 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018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大全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作家、艺术家
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 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 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 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 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以乐景衬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 谢浑《谢亭送别》)
【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 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以哀景写乐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诗经•采薇》) 【析】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 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 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 其哀乐的效果。
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想象之景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 挂前川。(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 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运 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 西窗烛”是拟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了完美的意 境,表达了盼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四)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 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 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 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 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 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 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 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 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 表达手段。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 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二)议论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 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 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 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 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 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 达手段。
b:以景结情(情→景)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 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 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 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 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 城。”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②、细描(工笔)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 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写景) 《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 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 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5:白描工笔
①、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 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 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 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 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 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 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 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 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 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 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 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 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4)设想的他人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想象的他人在某一时刻做着和自己 同样的事情,借以衬托自己的感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双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 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 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 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 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的未来之境
3:点面结合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 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宗元《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4: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指的是对事物描写出大概的“轮 廓”,不作细节的描写,就像美术中的铅笔稿, 很模糊的概念,但不失真实,同时可以把事物 描写清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 睡鸳鸯。作者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1分) 诗歌粗笔勾勒了“江山”“花草”“燕 子”“沙滩上鸳鸯”景物,展现初春时节一派 生机、明丽的景物。
议论运用到诗歌中,说白了就是抒情,所以诗歌鉴赏 中,不必谈议论。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 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三)描写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 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 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 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 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例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 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 心。
直接抒情
抒 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 借事抒情(用 现实之事或历 史典故)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 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 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析】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 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 情。
【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 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 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 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 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 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 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C:寓情于景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 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 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 的喜悦之情;
情景与哀乐的关系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情景交融的诗歌,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 景抒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但也有以乐 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1)借景抒情
①借景抒情概述 ②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③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借景抒情概述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 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 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 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 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 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 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 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三种形式, 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 是寓情于景。
a: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 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 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 写景后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 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