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能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
3.培养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并在学唱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
教学难点:
1.为歌曲创编歌词。
2.学生探索沙锤的不同节奏型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她是谁?(多媒体课件:春姑娘)春姑娘要举行一场音乐会,调皮的种子们也想参加,可是土太干了,它们怎么也钻不出来,谁有好的方法帮助它们?
2.师:谁知道描写春雨的诗句?(多媒体课件:《春晓》《春夜喜雨》)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春天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春雨时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
2、教师:小雨沙沙沙的下着,他落在了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都有什么变化?、
3、老师代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4、启发学生:春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会有什么变化?/
5、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出完全相同的两句。
6、教唱歌曲。
四、复习巩固
1.教师:你觉得“小雨沙沙沙”这个地方怎样唱比较好?为什么?
2.用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教师:你还可以怎样为歌曲伴奏?
3.分别扮演花儿、鱼儿和苗儿即兴歌表演。
六、小结
1.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我们把春天打扮的多美啊。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沐浴在祖国的怀抱里,长大要报答祖国。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学情分析:
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中的一首歌曲,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我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有种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他们天真纯朴,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或事物的新鲜面很好奇,模仿能力比较强,但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教学中主要采用歌、舞、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设置情景等方法进行直观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活动,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细心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从而体验本课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效果分析:
1、由于本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声象一体、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这样就不容易让一年级的孩子很好的领会歌曲内容和意境,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它既有春天丰富美丽的画面,又有小种子在春雨滋润下快乐生长的画面,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学生爱听、爱看,兴趣浓。同时它也创设了一种春天的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环境的美、大自然的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另外,多媒体课件也解决了录音机反复倒带的弊病,节约了时间,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听的更充分,更清晰,听的更愉快,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小学生好玩、好动,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和节奏练习不感兴趣,而这两项内容也是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铺垫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比较形象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本案例中,我就是用沙锤联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节奏知识的学习,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对雨的感受进行表现,让学生轻松掌握XX X |XX X┃的节奏,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在唱“小雨”时声音要
轻柔,力度要弱。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更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原则。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情绪活泼,意境优美,生动地表达出“花儿”、“鱼儿”、“苗儿”在春雨沐浴和滋润下的快活情景,展现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美好景象。歌曲旋律素材凝练,句式简单,其中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构成了旋律主要特色,犹如细细垂落的雨丝。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四二拍,宫调式。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注意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评测练习: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整个教学流程连贯,教学经验丰富;课堂生成自然,师生互动较好,学生歌曲演唱好,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课堂准备充分。
课后反思: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特殊要求,需要我们探索更适合孩子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情境+活动”的教学形式中,教学内容被巧妙地隐藏在有趣的情境活动中,好比给它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孩子们被它吸引,会主动亲近它、“穿上”它,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在愉悦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这种教学形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它将抽象的知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化作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兴趣,从而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情境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倍增美感和趣味性,催生了高效化的音乐课堂。
《小雨沙沙沙》的执教经历,是我对“情境+活动”教学形式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它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使用“情境+活动”形式的巨大效益,强化了我
对这一音乐教学策略的青睐,使我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更深刻地领悟到“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真正内涵。
在这节《小雨沙沙沙》的教学设计最终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两个不同版本的设计,在试讲过程中呈现出两节截然不同的课例:一节是中规中距得有些沉闷,另一节是眼花缭乱得有些失控。通过自己的反思,我意识到这两个课例的失败之处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了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了常规化的教学形式和流程,同时过分强化了老师牵引的功能——尽管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学生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但他们是被动地“吞咽”教师带给他们的“食物”,难以体会其中的愉悦和乐趣,导致三维目标的达成受到制约和影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是必然的结果。
在经历了两次不成功的尝试之后,我终于回归“情境+活动”的教学思路下,设计出较为符合学生学情特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并在执教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以情境来导引学生进入到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注意力能够较长久地保持,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在评价手段和评价语言方面个性化不足,针对性不强;缺乏对歌曲演唱时声音的要求,导致音色的统一性和美感稍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教学和课堂执教的能力。
课标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音乐课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同时,本案例的教学借助多媒体,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与学生的生活接轨、相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歌曲演唱情绪表现得“丰富多彩”,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其他的艺术要素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生动的教学,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学会歌曲,愉快地渡过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