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验小学课程管理制度
实验小学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实验小学的课程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制定本课程管理制度。
二、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 立足于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目标;3. 实施综合评价,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4.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课程管理组织架构1. 课程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课程管理工作;2. 课程管理部门:由专职教师担任,负责具体的课程安排和管理工作;3. 各科组:由各科教师组成,负责各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评估工作。
四、课程管理流程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每学期的课程计划;2.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3.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安排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4. 评估课程效果: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课程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初,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2. 组织课程评估: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对各门课程进行评估,包括课程质量评估和师生满意度调查;3. 开展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4. 落实教育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严格执行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规定;5. 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师生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课程管理的监督机制1. 定期检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课程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课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教师评估:学校开展教师绩效评估工作,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估;3. 家长评估: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听取家长对课程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4. 学生评估:学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听取学生对课程管理工作的评价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
xxx小学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1500字
xxx小学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1500字小学实验室是学校的科研实验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至关重要。
这个体系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主管和实验室人员三个层面,共同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体系的职责和具体措施。
首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由学校的领导、实验室主管和相关教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政策,并监督实施情况。
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使用规定、实验操作指南、实验器材的管理和维护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2. 制定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设施的设备和维护、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等,确保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3. 安排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其次是实验室的主管,即实验室主任或实验课程的负责人。
他们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安全管理。
其主要职责包括:1. 组织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正确并安全地使用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
2. 监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3. 管理实验器材和材料。
负责实验器材和材料的采购、分类、存储和维护,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最后是实验室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
他们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者,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防护,预防事故的发生。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1.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管理目标小学体育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管理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技能和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 突出育人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倡导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念。
3. 全面发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创新教学方法。
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5. 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提高体育课程管理效率。
三、课程管理内容1. 体育课程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包括基础体操、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课程内容,结合校园实际,制定课程表和学习计划。
2.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体能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3. 体育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教学大纲,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配套教学辅助资料和器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4.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示范、讲解、技能训练、体验活动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学习。
5. 体育教学师资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进行相关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6. 体育课程协调管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资源的协调管理,通过组织一些专项活动、课外拓展等方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搭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7. 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建立体育课程管理规范,包括教室秩序、学生纪律、器材管理、安全防护等,确保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成长。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
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师生权益,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小学学校全体师生员工。
学校实行学生全日制管理,教师依法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依法接受教育教学;学生必须服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遵守校规校纪。
第三条小学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小学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因时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
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五条小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教学大纲,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小学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学科要求、教学进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
第七条小学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设置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八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审查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小学学校要配备合格的教师,保证教师授课内容准确,教学方法灵活,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第十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十一条小学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学校教学管理责任和任务,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课程开发第十二条小学学校要加强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三条小学学校要注重对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小学学校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课程,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第四章:课程评估第十五条小学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第十六条小学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课程评估工作,定期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篇)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各科教师对实验教学必须制订教学计划。
计划应分年级列出实验课题、实验类型等。
2、实验室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各科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本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
计划应包括实验室使用安排,仪器和实验材料的购进、置备,仪器的检查和维护等。
3、教师要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填写《实验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并检查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试作实验,做到“胸中有数”。
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5、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积极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施。
6、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并及时进行解决,但不可代替学生去做实验。
7、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宣城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____条(试行)》和宁国市教体局____年____月____日召开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1、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开学第一周在钻研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对象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如期实施(教学进度在开学____备课后统一安排)。
不得直接下载,更不得互相抄袭。
2、备课本应填写完整、规范,书写应端正。
3、每单元应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课时安排等。
按课时写教案,数学练习课也应备课。
4、平时授课要有超前一周的教案。
5、教师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驾驭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恰当处理教材,设计教案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指导和难点突破,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体现课改精神。
不得照抄现成教案。
6、每周要有“教后札记”附于教案之后,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欣赏之处,有何改进创新,有何遗漏待补,或者对教材内容编排的意见或建议等等。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一、实验教学管理制度1. 实验课程设置与调整(1)经过教育部门批准,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资源等条件,制定和调整实验课程。
(2)实验课程设置包括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文化艺术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验需求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实验活动。
2. 实验教学设备和器材的选购和维护(1)学校应根据实验课程的需要和学校的经济条件,购买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
(2)学校应建立实验设备和器材的领用登记制度,确保设备和器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3)学校应定期对实验设备和器材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学校应结合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2)实验教学计划应明确实验课程的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法等。
(3)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计划的执行,确保实验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4. 实验教学人员的选拔和培训(1)学校应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选拔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人员。
(2)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实验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3)学校应定期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质量的考核和评价,激励其教学积极性。
5. 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1)学校应加强对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等。
(3)学校应根据实验教学过程的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 实验教学成果的评价和奖励(1)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活动表现和成绩,进行实验教学成果的评价。
(2)学校应加强对实验教学成果的奖励,表彰和激励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和成就。
(3)学校应建立实验教学成果的档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参考。
二、实验课程设置与调整的管理1.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实验课程。
(石修改)第三实验小学实施“三级”会商
第三实验小学:“三级”学情会商,为起始年级学生保驾护航为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逐步培养良好习惯,第三实验小学深入落实“三级”学情会商制度。
一、学校领导干部会商。
实施校长亲自抓,中层领导包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落实的无缝隙管理。
对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每天一反馈,每天一清理,做到了学生教育“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
二、班主任会商。
教师层面,成立了“一帮一互助小组”。
二年级和一年级的班主任手拉手结对子,一对一地指导、帮助一年级班主任做好起始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
同时由一名资历较深的班主任每天下午下班前组织班主任的“碰头会”,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家长会商。
组织开展了一年级新生家长幼小衔接教育系列活动。
首先,组织了幼小衔接家长报告会。
由校长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深入浅出地给家长做了一场“用心共同把孩子呵护成才”的精彩报告。
其次是进行家长和学校互动,教师和家长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孩子初入小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再次,学校充分利用飞信群、公开电话等形式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三级”学情会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一年级新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衔接,帮助教师、帮助家长建立起了小学初始阶段的教育网络,受到了全体师生及广大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石玉花杜廷祥)。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三篇)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立的一种课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规定:1.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年龄特点,明确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资源,确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运动、生活实践、科技实验、艺术表演等方面。
3. 课程计划: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活动项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方法: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5. 教学评价: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6. 安全保障:在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要注重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教师要对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是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的一些要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落实。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二)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为了管理这门课程,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管理规定,以确保教学质量和顺利开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管理规定: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确保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明白课程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2. 课程大纲: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要求等。
大纲要尽量具体、可操作,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引,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
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小学
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小学为了规范和完善我校的课程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课程设置1.1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我校的办学特色,制定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课程设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2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规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
1.3 校本课程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管理2.1 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2 教师要认真备课,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2.3 学校要建立课程评价制度,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程考核3.1 考核是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3.2 考核内容应该贴近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3 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验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课程发展4.1 学校要关注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时引进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课程的创新和提升。
4.2 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4.3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课程保障5.1 学校要动态跟踪监测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5.2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课程档案管理制度,保存和整理好各类课程材料和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参考和运用。
5.3 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兴趣,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就是我校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师生员工认真遵守,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课程规章管理制度
小学课程规章管理制度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长进行安排,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
2. 课程设置涵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程设置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课程进度1. 课程进度按照学校的学年计划进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课程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要按时参加每节课程,保证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质量。
四、课程考核1. 课程考核主要包括日常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3. 学生要按时参加每次考核,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取得好成绩。
五、课程管理1. 教师要负责每节课的教学管理,确保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
2. 学生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不得擅自离开课堂或打扰他人学习。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课程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
六、课程评价1. 课程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
2. 评价标准要客观公正,既体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生要接受教师的评价,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七、课程改进1. 学校要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要及时总结课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改进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以上就是小学课程规章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按规定认真执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
我国大陆过去一直是“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地方获得一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
从8O年代后期开始,中央允许部分地区开发一些供部分地区实施的具有地方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如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改革最初的目标就是要制定一套适应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课程方案,另外如浙江义务教育综合课程改革及广东高中综合课程试验等.1999年元月,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春开始启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国家基础教膏课程改革”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主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引起了部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长和教师的关注。
一、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课程开发机制指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转方式,主要解决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课程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等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即只有三类: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1、中央集权机制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是指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统一的研究、编制和推广,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
中央集权中开发机制的确立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基本统一。
学科课程采用系统的学科知识,便于在大范围内加以规范,适合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得到发展.他的好处是确保受教育者获得基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保证起码的受教育机会公平,形成教材使用的经济规模。
便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变革。
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是指地方权力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带有所辖地区的特点,具体的地域适应性更强。
3、学校自主课程开发机制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
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学全体师生,包括所有学科的课程管理。
第三条学校领导要重视课程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指导和督导,确保课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确保教学质量。
第五条教师要认真备课,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第六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
第七条学校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安排,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九条小学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十条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在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调整部分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一条学校要合理规划各学科的学时分配,确保每个学科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学时间和空间。
第十二条学校要注重语数外的基础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十三条学校要重视美育、体育、劳技等非学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的需求。
第三章课堂教学管理第十五条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做到有备而来,讲解清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十六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教师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管理,保持课堂秩序,有效防止学生的无序行为。
第十八条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积极发言,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第十九条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及时复习巩固,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十条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持专注,注意听讲,不得打闹嬉戏,做到全神贯注地学习。
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
课程管理制度小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课程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小学课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科学规划”的原则,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第五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开设相应课程。
第六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意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七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八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九条小学课程应当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第十条小学课程应当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十一条小学必修课程应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核心课程。
第十二条小学选修课程应当包括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
第十三条小学课程设置应当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学分和考试要求。
第三章课程管理第十四条小学课程管理应当包括课程规划,教学资料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第十五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第十六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改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七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十八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十九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注重课程的整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课程改革第二十一条小学课程管理工作应当努力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四篇)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实验室是科学课具体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主阵地。
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与语数英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决定教学科研水平与层次的关键。
实验室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科学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实验任务的根本保证。
实验教学的管理办法1、科学教师有实验教学计划、有实验教学教案、有使用仪器通知单、有实验报告单。
2、排出各年级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一览表,印发给实验教师。
3、统筹安排各年级实验时间和班级。
4、备好实验课,做好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5、实验教师和仪器管理员共同上好实验课,____辅导学生探究实验,解答实验中的疑问。
6、清理实验仪器,搞好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告单,批阅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效果考核。
7.查实验教学计划,查实验教学教案,查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8.访问教师和学生,了解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9.定期和不定期检测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考核和评估。
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和优化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的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教学理念小学实验教学应秉承“探究、体验、创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教师配备小学实验教学需要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教师,学校应根据实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师配备。
第五条师资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小学实验教学相关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六条实验助教为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学校可以配备实验助教,负责实验器材的准备、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实验课程与实验室建设第七条实验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小学课程要求和实验教学的需要,合理设置实验课程,保证涵盖各个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实验内容。
小学小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小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小学小课程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科学合理地安排小学小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形式;3.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小学各年级的小课程管理。
四、管理原则1.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因材施教;2. 突出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学质量;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程设置1. 小学小课程按照年级划分,包括语数外等学科的小课程;2. 每周安排固定的小课程时间,各学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安排;3. 小课程内容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具体内容由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确定。
六、教学方法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践、游戏等形式,灵活多样;2. 鼓励学生在小课程中自主探索,提高学习主动性;3. 引导学生做到专注听讲、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七、学生评价1. 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小课程学习情况评价,包括笔试、口试、实践等评价方式;2. 学校将学生小课程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八、教师管理1. 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小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3. 学校将定期进行小课程的教学检查,对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九、家长协作1. 学校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小课程观摩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 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十、学生管理1. 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表达;2. 学生要遵守学校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3. 学生要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十一、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和纪律的学生,学校将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等处分。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一、学科教研组应制订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学期演示和分组实验目录,并对各种实验能力的培养作出安排,统筹安排实验进度。
二、实验室应根据各科课程标准、教材和理科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
计划应包括实验室使用安排,仪器和实验材料的购进、置备,仪器的检查和维护等。
三、授课教师要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填写《实验通知单》。
教师的演示实验应提前一天,学生分组实验至少应提前两天,将《实验通知单》送交实验室。
授课教师要优化实验设计,试做实验,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四、授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培养良好习惯,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五、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摆放实验仪器和药品,做好课前准备。
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施,确保良好运行。
六、实验课上,授课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信发引导,但不可代替学生完成实验。
七、实验结束后,授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要求学生按''三净"(即桌面净、仪器净、地面净)要求清洗整理好仪器和实验场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讥实验管理人员及时填写《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登记表》。
八、学校教务部门应定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检查,将教师实验教学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开出率达到规定要求。
九、学科教研组要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Fl制教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十、学校实验室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开放,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三级联动】2022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小学科学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三级联动】2022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小学科学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建立三级联动的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谁使用,谁负责。
3. 安全第一,人人有责。
三、实验室安全责任划分实验室安全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即学校层面、实验室负责人层面和实验教师层面。
3.1 学校层面学校校长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安全全面负责。
学校需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演练、检查实验室安全设施等。
3.2 实验室负责人层面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负责人需确保实验室安全设施完好、实验药品和器材安全、实验操作规范等。
3.3 实验教师层面实验教师是实验安全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实验的安全操作。
实验教师需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及时处理实验中的安全隐患。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设施设备安全a.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设施设备。
b. 实验室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运行。
2. 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a. 实验室化学品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储存、使用和处理。
b. 实验室化学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实行“双人双锁”制度。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a. 实验室生物实验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
b. 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a. 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b. 实验室禁止吸烟、使用明火,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
5. 实验室安全培训与演练a. 学校应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b. 学校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xx小学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xx小学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XX小学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是指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高效运行。
这个体系主要由三个层级组成,分别是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部门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和实验室负责人。
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是指负责整个校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机构,一般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或者科研和教学相关部门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1. 制定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
2. 组织实施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
3. 协调解决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难题和纠纷;
4. 指导部门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
部门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是指各个部门或学科中心内设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1. 制定部门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3. 指导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4. 配合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开展安全培训和考核。
实验室负责人是指实验室内的具体负责人,一般为实验室教师或实验室主任,主要职责包括:
1. 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齐全,符合要求;
2. 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操作;
3.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
4. 配合部门级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
这个三级联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能够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从上到下层层落实,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高效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榆县实验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
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占总课时的8%。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实验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三、课程实施
(十)学校要在开学前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能按县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十一)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应承担研究教材(课标)、备课、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教学检测、评价等教学任务。
(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德育大纲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十三)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不得迟到和提前下课。
(十四)教师不得私自停课和调课,因故需要停课、调课者,至少提前一天亲自到教导处填写停课、调课通知单,经教导主任签字后,交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审批。
凡停课的,须在规定教学时间内予以补课,并报教导处备案。
擅自停、调课者,或事先未及时通知学生停课、补课者,视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不得评优选模。
(十五)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各任课教师,假期及双休日不搞全年级、全班性集体补课,教师不得组织学生到
校外举办补课班、提高班。
四、课程实施的检测与评价
(十六)课程检测工作应在教导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
试卷必须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透露有关信息,否则,视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学生平时成绩和教学检测成绩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登记填报;每次课程检测后,教导处要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并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各科成绩及分析报告由教导处统一进行管理。
(十七)学校要从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角度做好对教师、学生的各种内部评价工作。
对教师的内部评价制度,要符合上级有关规定;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评价,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或主要依据评价教师、学生,不以学科成绩公开排列教师、学生名次。
五、课程实施的总结与深化
(十八)根据“课改”实验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提炼总结,认真解决“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并要强化实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掌握“课改”动态,随时发现实验中教师的不足,要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共同促进“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