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空心化不仅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房屋空置,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次调研对全国10个省份的2 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展开了研究。

一、农村空心化现象(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8个地区超过60%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上。

其中,有13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这些地区仅有不到3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打工或经商。

这种严重的人口外流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居住,形成了“空巢村”的现象。

(二)土地荒芜,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陈旧失修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5个地区的耕地荒芜率超过30%,其中最高的达到了70%。

大量的农田被废弃,导致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这些地区的房屋多数已经破败不堪,成为废墟。

此外,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普遍陈旧失修,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

在教育方面,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施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在医疗方面,由于医生和药品短缺,农民的健康状况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由于缺乏投资和发展动力,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道路不畅、通信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一)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由于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有限。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空心村是指人口减少、村庄基础设施破旧且被人遗忘的村庄。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结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村庄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只剩下几十户人家。

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还留在村中。

村庄的基础设施非常破旧,道路崎岖不平,供电和供水系统都很不完善。

其次,我们调查了空心村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人口流失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无法在村庄找到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村庄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

村庄的道路、供电和供水系统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然后,我们分析了空心村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困难。

由于人口减少,村庄的经济活力几乎没有,无法吸引投资和开展产业。

其次是基础设施改善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村庄很难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这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再者是缺乏政府关注和支持。

空心村往往被政府忽视,缺乏相关政策和帮助。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村庄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

同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我们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电力和供水状况。

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拟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

总结起来,空心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和基础设施破旧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大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县,境内有很多的乡村。

近年来,在寿县境内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乡村,被称为“空心村”。

据报道,这些村庄几乎全部被年轻人离去,老人留守,形成了一种“空心化”的现象。

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1. “空心村”的分布:根据调查,寿县境内的“空心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

这些村庄通常人口几乎全部是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陆续离开。

2. 原因分析:据当地居民介绍,造成“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带走了年轻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乡村,到城市谋生。

这导致了乡村人口流失,老人留守。

(2)交通不便影响村庄发展:一些“空心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使得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只能选择离开。

(3)农业不景气,收入低下:由于农业收入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在乡村务农,更愿意到城市找工作。

3. 影响:空心村现象不仅仅是人口流失的问题,它还在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经济发展受限:因为缺乏年轻劳动力,村庄的经济发展受限,很多农田荒废,村庄逐渐衰落。

(2)社会保障缺失:老年人留守村庄,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缺乏照顾。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也存在问题。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村庄的连通性,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2. 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年轻人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扶持“空心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3. 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完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

4. 开展乡村振兴计划:政府可以制定乡村振兴计划,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5. 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政府、学界应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探索解决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空心村调查报告

空心村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人口地理学》论文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资源与环境系地理教育 10级江东净2012 年 05 月 30 日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为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研究对象是石佛镇东巷村,通过对该村近几十年的变化,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

关键词空心化、宅基地、土地浪费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

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

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

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

中心村,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

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

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土地价值: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土地不可以买卖,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征收,征收也就是实际上的买卖。

这种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买卖土地的现象是一种垄断行为。

土地买卖的垄断,造成了土地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格。

有失地农民说,失去了土地,以后子孙后代吃什么?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凡是在中国没有种地的人只有被饿死的份了。

土地的价值是可以永久地生产粮食,就像母鸡会永久地孵化小鸡一样。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1 1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2 篇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第 1 篇根据《中共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空心村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立即对全乡 7 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方向,全村幅员面积 9.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900 米,辖 6 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 236户 707 人,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

该村有耕地 1700 亩,其中水田 780 亩,旱地 920 亩。

生态林19700 亩,其中公益林2509 亩,用材林 16698 亩,退耕还林 493 亩。

属艰、边典型空心村。

二、村主要突出现象(一)基础设施较差留不住人。

该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

道路上,有坡陡、弯急村道公路 1 条 3.7 公里,已硬化 3.1 公里(3.5 米宽),末端至村委会阵地约 600 米未硬化,该村道路沿线没有农户居住和过境社,距最近农户至少在 2 公里以上。

6 条社道公路均为不通畅的泥土路,距村道里程为 2 公里至 3.8 公里之间,群众出行十分困难。

(二)致富增收产业弱小。

该村山高沟深多坡地,缺少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和外迁,现2 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土地撂荒多,闲置多,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浪费。

(三)群众住居分散环境差。

该村成手掌形,村阵地处手掌根部,群众均分散居住在五指山上,社与社之间多以大山和沟壑阻挡。

同时村内房屋多为六七十年代建造,奶牛失修,破旧不堪,村容村貌整体形象差,分散居住造成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四)撂荒土地利用不充分。

由于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加之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大量土地撂荒、耕地空置,或只耕作一季,利用率低。

(五)空巢留守现象突出。

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将老人、孩子留在家里,形成了村内劳动力紧张,空巢留守情况严重。

三、整治空心村的主要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整治专项领导小组,针对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治方案。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河北省沧州市盐山西孙第三队调研内容:1.空心村现状及形成原因2.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村庄,住户很少,但占用的土地很多。

我所调研的第三队占用宅基地总面积80亩,人均宅基地0.5亩第三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地处**市域中部,北与烟店相连,西与木梓乡相望,南与巡店镇毗邻。

府河由北向南从我镇东边擦过,辖区内岗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主要分在低丘岗地区,占75℅,府河冲击平原占25℅。

全市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区域小集镇星罗棋布,属**城郊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7023户,30315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1亩。

“空心村”现状:全镇30个行政村有2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自然湾,实际面积为1459300平方米。

其中宅基地面积为217805平方米,闲置宅基地面积为89847平方米,空闲基地面积为1241495平方米。

空心村占地户平均面积为1656平方米,空心村人平均工矿面积为326平方米。

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市棠棣镇域镇区用地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2014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9.45公顷,人均工矿用地面积为128.08平方米超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2014年确定的**市人均工矿用地的小于或者等于82平方米的规定。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大多数没有规划。

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民经济的不断积累,从土坯房到原地改建砖木结构的房子,到后期改建楼房,大部分人然后再搬到路边相对集中的中心点居住,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对村庄宅基安排调整及房屋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乱建现象比较突出。

全镇只有三个村请了专业的设计单位做了规划,如李园村规划提前,效果就比较明显。

建房管理严重不到位,村民”建新留旧”导致村庄扩大。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空心村”是指在城乡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村庄虽然有人口居住,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老年人和孩子成为村庄的主要居民,形成了“空巢村”现象。

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调查情况1.村庄人口构成通过对寿县几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村庄的人口主要由老年人和孩子组成,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

2.村庄生活状况村庄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村内的小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员短缺,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村庄中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劳动力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减少和产值下降。

村庄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水平下降。

二、思考问题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目前,村庄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应当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2. 人口流动与教育医疗应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对村庄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 农村治理与自治政府应当重视农村的治理和自治建设,支持村委会发挥作用,加强对村庄自治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村庄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解决思路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当重视村庄发展,加大对空心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村庄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3.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应当推动村庄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结语寿县“空心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

关于农村空心村

关于农村空心村

关于农村空心村第一篇:关于农村空心村关于农村“空心村”改造的探索与思考发布时间:2009-03-23 浏览量:1078台州市天台县农办课题组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存在,既影响村容村貌改善,又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突出问题,据2006年一次调查问卷,有70%被调查户要求进行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规划不科学、用地不合理、建新不拆旧、外延严重等村庄建设发展的问题,今年县人大代表又通过议案建议政府加快“空心村”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了破解“空心村”改造的难题,研究和探索农村“拆旧建新”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通过问卷调查、举行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空心村”改造进行专题调研,并认真加以思考。

一、天台农村“空心村”的现状天台全县下辖15个乡镇、街道,共有59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1421平方公里,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总人口为56万,其中常年外出人员达18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和劳务输出大县。

天台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个体私营企业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元到2007年6053元,增长了44.5倍,广大农户温饱无忧,在“吃”的问题解决后,就想改善“住”的条件,据调查,2000年以来全县有8000多户农户建起了新房,按照“一户一宅”要求需要拆除2万余间老屋,但没有农户主动拆除旧房,在2000-2005年期间,与村委会签订《旧房拆除宅基地收回集体》协议书的5000多户建房户均未拆除旧房,2006年实行“先拆后建”的农户,大多在建好新房后,把老屋重新修好,农村老屋拆除难,一户多宅比较普遍,加上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外迁,许多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即村庄周边是一排排新房、村庄中心到处是无人居住的老屋。

“空心村”占用大量的土地,还导致规划难实施,造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无法开展,成为许多村庄卫生死角;“空心村”遗留下来的破旧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发生火灾,在台风暴雨季节,又极易倒塌,成为农村安全的一大隐患,“空心村”已成为一个问题。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9月1日
调研地点:XX省XX市空心村
一、背景介绍
空心村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

由于近年
来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或务农,导致村庄人口老龄化严重,农田荒废、村民生活困难。

为了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村庄基本情况:空心村共有30户村民,150人口,主要以
种植水稻、小麦等为主要生计。

2. 村庄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农田荒芜,缺少科学种植技术;村庄基础设施陈旧,交通、饮水等问题突出。

3. 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希望引进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生活品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

三、调研总结
空心村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有着发展的机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们对村庄的发展充满了愿景和期待,他们渴望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改善村庄的现状。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空心村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引
导村民以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业生产,引进新技术,并改善基础设施。

同时,还应该鼓励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

四、展望和建议
空心村的问题虽然严峻,但是发展的机遇也在其中。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让空心村焕发新的生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让空心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

我县下辖的xxx镇街均有“空心村”,xx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10%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2、形成原因“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1)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

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旧房还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子女或家族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搬走,有的还住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无法拆除旧房。

(2)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

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法制观念,认为在自己的责任田盖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

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而执法部门的罚款惩处力度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

这些人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形成了空置,却不同意村集体收回。

县空心村调查情况汇报

县空心村调查情况汇报

县空心村调查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县空心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便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并为未来的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情况汇报。

首先,从村庄基本情况来看,县空心村位于该县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村内主要以农业为主,人口约2000人,大部分居民以务农为生。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欠缺,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困扰。

其次,从经济情况来看,县空心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

然而,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村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生活贫困现象较为突出。

同时,村内缺乏产业支持和就业机会,致使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村庄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家庭结构不稳定。

再次,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县空心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村内缺乏学前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导致儿童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存在较大难题。

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也相对较差,村民就医不便,医疗资源匮乏,健康保障存在较大隐患。

最后,从环境保护情况来看,由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的不规范,村庄周边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水质和空气质量较差,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设施,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县空心村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未来,我们将加大对该村的扶贫力度,帮助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县空心村的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 家意识。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0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
,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02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对生活困难的农民进行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防止因贫辍
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许多农村道路、水利、电 力等基础设施破旧不堪,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
耕地抛荒
由于劳动力缺乏和种植成本上升等原因,许多农 民放弃了耕地,导致大量耕地抛荒。
经济和环境状况恶化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经济 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同时,由于村庄缺乏有效 管理,许多村庄环境脏乱差,影响了农民生活质 量。
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听取民意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 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THANK YOU.
水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空心村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 求。
05
解决“空心村”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积极推进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加强农村教育建设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水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导致空心村现象更为严重。
04
空心村现象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研究
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结构失衡
空心村现象会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年青人口外流,剩下老年人和儿童, 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农村文化衰落
空心村现象加速了农村文化的衰落,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受 到冲击,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空心村现象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对空心村现象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如山区、丘陵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多, 平原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少。
空心村现象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人口流动对空心村现象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地区人口流出较多,空心村现象也随之 严重。
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经济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的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流动 。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的文化氛围、农民的教育程度、就 业机会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对农村生活的选择和决策。
02
空心村现象的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概述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研究空心村现象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人口回流。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研究样本不足
由于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次研究仅 选取了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可能存在 一定的数据偏差。
VS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 类型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更加准确 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拓展研究领域 ,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农村空心化现象。

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村庄经济日益衰退,基础设施失修,社会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空心村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

一、调研范围和方法调研范围选择了江苏省某县的三个代表性空心村,其中一个位于沿海地区,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

二、空心村发展现状调研发现,空心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二是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供水供电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学校、医疗机构等远离村庄;四是经济发展停滞,农业产业退化。

三、空心村形成原因分析从调研结果和座谈会中的讨论来看,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缺乏有效推动机制,农业发展滞后;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吸引年轻人回乡的条件;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吸引力大。

四、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应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最后,通过建立连通城市和农村的交通网,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度,减少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

五、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对于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

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特色小镇”模式,通过塑造特色和品牌,吸引人才和游客回归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可以将农村空闲土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打造独特的乡村风景线,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还可以建立起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合作形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摘要: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邯郸市魏县边马乡边小屯村进行了实地研究。

“空心村”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通过分析“空心村”特点阐述其引发的社会危害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对“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有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发展人口外流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魏县人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机会和种田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促使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较好的人而言,一部分会选择长期留在城市,购置房屋;另一部分返乡人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因则较多倾向于在村庄外围建房。

因此,人口的不断外流以及房屋外建等导致许多农村在村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一、空心村现状分析1.空心村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我们通过对魏县边马乡的实地走访,认为魏县的空心村是:在市场化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规划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建设缓慢而导致大量农民外流、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进而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并且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的一种村庄表现形式。

2.空心村的特点。

一是人口密度递减,村民年纪两极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

典型的就是90后就读的边马小学因外流人员子女在城里就近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已经解散,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几个村合并办学的紫岗小学接受教育,本该在父母身边玩耍的年纪却提早的进入了寄宿制学校,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村庄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村民人数不断增加,部分老宅基地闲置抛荒,一些居民点长期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沿袭了农村传统落后的选居模式,同时受风水、朝向、地势、交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村居大多呈点状布局,自由且分散。

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关于XX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XX省XX市某乡XX村农村空心村现状及影响因素。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XX村农村空心村的现状,分析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部分,我们向村民发放问卷,通过题目设计,了解村民对于农村空心化的认知情况、居住环境和交通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实地访谈部分,我们找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社区干部、商家和企业代表等相关人员,了解乡村规划和发展、宅基地政策和商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进行了对村民家庭和业务经营状况的访谈。

调查结果① 居住环境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约有80%的村民都感觉自家的居住环境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居住空间过大、交通不利的情况。

实地访谈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村内的住宅区域较为分散,导致公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出现短缺。

这种情况下,农民在建房时只能考虑自身利益,导致房屋分散隔离,间隔远,造成了不必要的交通成本和资源浪费。

建议:应重视区域规划和乡村建设,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善,鼓励农民协作、集体建房和实现宅基地合理利用,通过合理选择和利用土地,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② 经济状况调查经过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得知,农村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一些交通不便、与城市距离较远的村庄,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经济支撑点。

实地访谈中,发现当地商店、小作坊经营都比较困难,一些原本经济处于腾飞期的小企业瞬间半死不活,面临倒闭的风险。

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民生和经济的投资,尽量引进新兴产业进入农村,并建立起便捷的对外联系渠道,同时加强对已有企业的补偿和扶持,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农村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稳健发展。

③ 点评通过我们的调查,深刻地认识到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农村空心化的根本问题,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农民集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某某村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报告
一、空心村现状
某某镇某某村在籍人数为425人,户数为109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63.7 亩土地,宅基地总数173处,其中常住人口184人,废旧宅基地55处,占地面积16.5亩。

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 0.36 亩。

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

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人说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

(1)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

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的麦场,每个打麦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场已经没有作用了。

村里63.7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场所占比例有
15.5亩左右。

(2)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

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

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

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

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的旧宅基地。

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

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

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

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

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

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

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

(3)空心村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

从法律上来分析,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
依照法律,对农户没有使用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回收,要么给新增加人口建房使用,要么加工成耕地分配给村民种地。

因为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没有进行宅基地规划,农民这近二十年来建房是东一座西一座,而中间确有很多空地。

这些在房子之间的小面积空地,集体回收上来也没有多大意义,很难加工成耕地,加工成耕地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三、空心村改造的困境
空心村改造,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在实践。

但基本上都是上都是以政府资金扶持的模式进行,因为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只有部分的空心村有机会改善或者改善成功。

而大部分的空心村根本没有获得改善的机会,或者改善进展很慢,效果不理想。

目前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空心村改造成功案例,大多是政府出资改造空心村,树立的一些示范点。

这也是空心村改善的第一个困境,资金缺乏或者不足。

空心村改造,农民要搬迁,搬迁就需要新建房子。

虽然目前很多农民有经济实力建新房搬迁,但还是有部分农民没有能力建房搬迁。

目前出现示范点的空心村改造,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改造行为,而不是国家土地资源部门重视的结果。

政府约束的理由很简单,保护耕地需要,以保护耕地的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建房费用。

很多建
房农民望而却步。

空心村改造的第二个困境,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

面对国家土地的日益紧张,农民建房的迫切需要,空心村的土地严重浪费。

基层干部不做中心村规划,对建房农户的要求一推再推,对于空心村多数农民拥有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面积严重超现象视而不见。

村级干部不作为,当民间力量期望投资空心村改造时,因为空心村改造影响了村干部以保护耕地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费用的利益时,民间改造空心村的计划受到抵制和冷漠。

空心村改造的第三个困境,是法律和现实的冲突。

法律在农村来说,如同一张废纸。

多部法律强调,不允许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

而在空心村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违反了这些法律。

是按法律来收回这些宅基地,还是尊重现实,承认农民拥有这些宅基地的权利。

这种冲突需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四、空心村改造建议
改造空心村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但比较务实和切合实际的不多。

如果采用政府主导,用财政扶持的办法来改造空心村,是可以改造一部分具有示范点作用的空心村,数量非常有限,因为政府的财政是有限的。

如果政府用法律为依据,强制回收农村那些浪费和闲置的宅基地,也是一种方式,但会遭到农民的抵
制和抗议,会影响社会稳定。

这在日益重视稳定的年代里也是不可行的。

如果政府尊重现实,认可农民对目前大面积宅基地拥有的权利。

那就必须修改相关法律,不仅从法律上认可农民的这种权利,还必须从法律上保障农民流转这些宅基地的权利,只有这些宅基地有流转机会,才会有民间资金介入,用市场经济的力量把这些土地给整合出来。

这种政策支持,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十八亿亩耕地的原则下进行。

空心村改造政策支持,可以限定在十八亿亩耕地以外整合开发的闲置土地。

如果从法律上寻求政策支持的难度较大,可以在落实法律和尊重现实的两种原则基础上进行:即适当补助,按法律规定回收闲置宅基地。

这个补助资金可以是政府投资,也可以是民间投资。

因为空心村闲置土地的市场价值,是有一定的投资潜力的。

从操作上来讲,民间投资的可行行更大。

因为基层政府干部的不作为和腐败行为,会制约这种模式的改造。

还有一种可以算是不作为的改造方式,即国家放开粮食价格,很多农村闲置土地,农民自己会加工成耕地,因为种粮食的收入有一定的价值,农民复垦开发土地就会有意义和价值。

这种模式只是提醒,粮食价格的放开,可以激发农民种地的热情,激发农民对闲置浪费土地的重视。

但如果任其目前农村宅基地的混乱状
况,农村会出现很多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总之,应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要尽快实现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特别是政府的有力支持与保护。

同时也要加强土地的监督检查,规范土地流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