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建筑产业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化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化及其发展建筑产业化,也被称为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等环节进行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集约化经营。

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将建筑元素制作成标准化的部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源于对传统建筑模式的挑战和改进。

传统建筑在项目周期长、浪费资源、易受天气条件限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而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化生产,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浪费,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施工质量。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创新,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和精准化更为容易。

同时,数字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支持。

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建筑元素的拼接和优化,高度精确地控制整个建筑过程。

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迅速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中国,装配式建筑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根据有关数据,到203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至3万亿元人民币。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入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和应用。

除了面向住宅建筑市场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公共建筑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例如,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快速制造和组装的方式,满足对建筑的紧迫需求。

此外,装配式建筑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也逐渐扩大,如桥梁、管道等。

装配式建筑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对民众生活的干扰,避免大规模施工所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然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的建筑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较低,大部分项目还是采用传统建筑方式。

其次,在设计和工艺方面,装配式建筑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

例如,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不同项目的需求。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设计和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简介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简介
12
二、建筑产业化政策简介
2、地方政策
2.1北京
2.1.1京建发〔2010〕125号 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2.1.2京建发〔2010〕141号 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
2.1.3京建发〔2013〕138号 关于确认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增量成本的通知13来自二、建筑产业化政策简介
1.新建绿色建筑。 2014年下半年起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其中,单体建筑面积2万 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八个低碳发展实 践区(长宁虹桥地区、黄浦外滩滨江地区、徐汇滨江地区、奉贤南桥新城、崇明县、虹桥商务区、临港 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 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内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 建民用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 2.新建装配式建筑。 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 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 进一步提高。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基本建成覆盖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健全和完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 造机制。力争至2016年底,三年累计完成70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其中,改造后单位建筑 面积能耗下降20%及以上的达到400万平方米。结合旧住房综合改造,因地制宜改善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水 平。
2.2沈阳
沈建发〔2013〕68号 2013.05.08 《市建委关于推动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的通知》

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前景分析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前景分析与展望

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前景分析与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住房问题和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

传统的在现场施工建造方式不仅存在人力成本高、浪费资源多、时间周期长等问题,还无法满足快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此,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逐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一、市场概况装配式建筑是采用模块化构件或整体化装配件在生产线上预制完成,然后将其运送至工地现场组装而成的一种建筑方式。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供了大力支持,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之一,2019年产值超过3万亿元。

二、优势分析1. 提升效率:由于将部分施工和制造工序从工地转移到工厂,装配式建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施工时间。

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快速拼装,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

2. 资源节约: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构件的方式进行生产,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浪费,并且可实现材料的回收利用。

而传统建筑施工由于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等原因,造成较高的资源消耗。

3. 品质保证:基于工厂标准化生产的装配式建筑能够在质量控制上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规范操作、质检测试等手段,可以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而引发的问题,如渗漏、开裂等。

4. 环保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

采用该技术可以降低噪音、粉尘和周围环境污染物的释放。

此外,模块化构件的可再利用性以及更好的能源利用等特点也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机遇1. 住房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集聚。

与此同时,居民对安全、舒适和环保的住房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装配式建筑可以满足快速建设的需求,并且可以灵活定制符合居民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2. 政策利好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减少土地供应限制、提供财税支持等。

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与效率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

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将建筑构件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然后进行现场拼装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

它具有时间短、工期快、成本低、资源节约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在未来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推动着装配式建筑发展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住房需求量大幅增加,传统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高效地解决住房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正好可以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套标准化住房单位的施工。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施工方式所带来的大量垃圾和能源消耗也引起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而装配式建筑以其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技术创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传统建筑模式中,施工现场存在着高强度劳动和危险性较大的问题。

而装配式建筑将大部分施工工序转移到了工厂,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下,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效率。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设计与生产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能。

例如,利用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项目从设计到运营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和控制。

三、产业链完善推动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扩大装配式建筑需要依托完备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政府在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同时,在生产制造端和施工安装端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企业和人员,并形成了以设计、制造、物流和施工等环节完善的产业链。

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扩大,也为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建筑文化融入推动装配式建筑风格多样化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多样化,对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中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及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一、概述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然而,随着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公众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新兴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以下三个定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这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和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

建筑工程中简称为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中简称为装配式结构。

预制装配率:这是指在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的部分,使用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在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预制构件:这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和雨棚等。

传统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劳动强度大,这些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房的需求。

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设计多样化、功能现代化、制造工厂化、施工装配化和时间最优化。

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迫在眉睫。

装配式建筑注重环境和资源保护,其施工过程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排放和建筑噪音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精细化,提升了建筑质量和节能减排效果,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建筑用地供地面积中,各地块均需要落实一定比例的装配式建筑。

这表明,建筑产业模式的转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未来的发展前景光明。

二、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状况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链与产业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链与产业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链与产业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土木建筑施工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耗时长、造价高、对环境的影响大等。

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地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产业链与产业发展,并分析其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种以工厂预制为主,现场组装为辅助的建筑施工方式。

它包括设计、材料供应、制造加工、运输物流以及现场安装等环节。

这些环节构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完整产业链。

1. 设计环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相较于传统土木建筑,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到预制构件形状和规格尺寸,以及模块化设计等。

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设计团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材料供应环节:装配式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有结构材料、隔热保温材料、门窗及装饰材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通过供应链进行采购和运输。

3. 制造加工环节:制造加工是整个产业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制造加工环节中,预制构件被生产出来,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使用数字化技术也越来越普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4. 运输物流环节:预制构件往往是由生产厂家直接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的。

因此,运输物流是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这包括了物流规划、货物运输、交通组织等。

5. 现场安装环节:现场安装是整个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中包括吊装、连接及协调作业等。

现场安装对专业人员的需求较高,同时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作。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产业发展。

1. 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创新之中。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

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及建筑企业发展方向面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必然趋势。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回收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标签: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势;方向;建筑企业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准和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全国各地对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都开始制定相关文件。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优势(1)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运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变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施工环境影响、提升建筑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

(3)建筑产业的产业链长、带动性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建筑强国”升级版、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意义2.1解决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过高的问题传统建筑模式下,工人作业条件差,危险性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人对于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传统建筑模式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重问题。

由于工业化住宅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可以大量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装配式建筑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国内外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它具有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诸多优点。

目前,我国的建筑也借鉴国外经验采用装配整体式的方式,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1.1 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1.1.1 装配式木结构从年代而言,装配式木结构发展最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起步较迟。

后两者的起步和发展基本上处于同时期,起步于现代,发展于当代。

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汉代,我国的木结构体系就有了初步发展,结构以抬梁式和穿斗式为主。

从隋代开始,经历唐代到宋代,木结构逐步发展为标准化、程式化和模数化。

特别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一书,总结出木结构设计原则、加工标准、施工规范等,使木结构建造技艺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

木结构技术不断发展,在元代出现了“减柱法”,工匠大胆地抽去若干柱子,并用弯曲的木料作梁架构件。

明代、清代为了进一步节省木材,木结构建造技艺又有了新发展,明代的《鲁班营造正式》和清代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是对新的木结构建造技艺的总结。

西欧在5世纪开始使用木结构屋架。

15世纪英国改进原有的木屋架及桁架结构,加强了构架的刚性,大大增加了其使用跨度。

16世纪,德国和英国中产阶级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

17世纪,法国的古典宫殿大多采用木结构。

19世纪,木材丰富的国家(如芬兰)大量营造各类木结构建筑物。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木结构在世界各国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木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5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3、建筑产业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 落后的传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 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 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6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主要问题—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集成
能力低
管理方式
粗 放
传统生产方式
劳动力
素质低
生产手段
落 后
造成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不理想
7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4、建筑产业化的提出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 的建议,张高丽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 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环境 保护
23
第三部分
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24
三、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建筑设计院 设计 生产厂家 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 施工方案
构件的生产 和运输
构件的现场 安装
25
现场受力 构件的浇筑
合成一个整体
三、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一)装配式建筑图纸的设计 先由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然后由生产厂家深化设计,出具相应的施工 图,再通过建筑设计院复核后实施。
22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或制造基地进行部件生产和预制,然后将这些部件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和安装的建筑方式。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装配式建筑的现状1.装配式建筑的概况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限制,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等领域。

在住宅领域,装配式建筑可以提供快速、高效的住房解决方案,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的需求。

在商业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可以快速建设商场、办公楼等建筑,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

在公共设施领域,装配式建筑可以用于建设医院、学校、体育馆等,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目前,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然在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已经有了一些装配式建筑的示范项目,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施工队伍的不足、市场认可度的提升等问题都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复杂的部件制造,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效率。

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2.政策支持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

例如,鼓励企业投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提供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等支持。

3.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和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紧缺资源的地区,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节约材料的方式,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解决方案。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报告装配式建筑产业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将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和预装,并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的一种建筑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1.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施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房屋的需求。

而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快速建设、大批量供应的需求。

2.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保障。

3.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装配式建筑的制造过程在工厂内进行,能够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并通过工程实施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来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传统施工方式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现状1.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和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可,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城市、特殊需求场景和灾后重建等领域,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首选。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企业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中国的装配式建筑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各类装配式建筑企业不断涌现,产业链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制造和消费市场。

3.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装配式建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在材料技术、施工工艺、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装配式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建筑验收标准尚不完善。

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兴行业,相关的建筑验收标准尚不完善,导致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在验收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技术人才短缺。

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

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

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住房和建筑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以其快速、节能、环保的特点,逐渐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关注与支持。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政策。

一、装配式建筑政策支持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建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例如,传统建筑施工周期长、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亟待解决。

而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旨在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二、装配式建筑政策支持的政策体系1. 产业发展政策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政策。

其中包括财税支持政策、产业标准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支持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是支持和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采购在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通过将装配式建筑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可以带动行业的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率。

3. 技术推广政策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兴行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通过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科学研究和项目示范,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装配式建筑政策支持的效果和作用1. 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使得装配式建筑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激发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装配式建筑产业进一步壮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优化住房供给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节能等特点,能够提供优质住房,满足居民对于住房的需求。

政策支持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推广,使得住房供给结构趋于多样化和合理化。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快地实现快速建设,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建设。

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已逐渐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高建筑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被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前景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技术正不断受到科技创新的推动。

通过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制造出标准化的构件,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也将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得到更广泛应用。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使装配式建筑更加智能化、灵活性大大提高。

2.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当下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装配式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约能源以及优化设计等手段,能够大幅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未来,随着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将成为绿色建筑的主流选择。

3. 多样化设计装配式建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简单结构和风格。

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模块化组合,可以根据需求实现个性化的外观设计,并满足各种功能需求。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具有创新设计和独特风格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出现。

4. 智能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将走向智能化。

例如,在住宅中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温度、照明、窗帘等设备,提高舒适度并节省能源消耗。

除此之外,在公共设施领域,如医院和学校等场所也将出现更多智能化应用。

前景展望:1. 提供解决方案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快速扩张、贫民窟改造等。

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施工、可定制性高等特点,能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

2. 增加经济效益传统建筑通常需要大量劳动力和时间来完成,而装配式建筑则能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并减少人力资源的需求。

因此,在未来,装配式建筑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基础设施,从而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以其高效、环保、节能、安全等优点,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探讨。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已达到1.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3.技术不断创新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同时,预制构件的种类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为一体的产业链。

同时,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装配式建筑企业逐渐崛起,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1.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市场规模持续扩大3.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种类,推动装配式建筑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产业融合加快发展未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将加快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与房地产、金融、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装配式建筑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调整,建筑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

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

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

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及发展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及发展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前景及发展分析一、引言现代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快速、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的前景以及其发展进行分析。

二、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和特点装配式建筑又称为预制构件建筑或工业化建筑,是指在施工现场之外,将某些构件进行预制或半成品制造,再将其运送至现场进行组装而成的建筑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模块化设计、规范化生产和快速安装等。

三、装配式建筑的前景1. 建筑需求与人口增长: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住房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而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住房需求。

2. 快速搭建临时设施: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救援等情况下,快速搭建临时设施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装配式建筑可以快速投入使用,为相关部门提供紧急救援的有效手段。

3. 可持续发展需求:装配式建筑具有模块化生产和材料循环利用的性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它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和工艺逐渐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例如3D打印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等,将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性能和效率。

2. 标准化设计:规范化生产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加强对装配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并提高产品质量。

3. 市场推广与接受度:传统观念对于新兴行业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

因此,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提高市场接受度。

4. 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装配式建筑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涉及工程、设计、制造等多方面知识。

因此,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和加强技术攻关对于推动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1. 国内案例: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

例如,在北京和深圳等城市,已经涌现了多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如安装周期较短的公共设施和学校等。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对优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正逐渐受到关注。

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将建筑构件按需预制成型,然后在现场组装而成的一种建造方式。

而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和采取措施来支持和引导该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政府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或者给予税收优惠等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在土地使用上也可以给予特殊政策,鼓励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相关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的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也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和规范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

政府可以组织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共同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同时,还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各方对装配式建筑标准和规范的重视程度。

三、提供土地使用便利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面积安排工厂生产区域以及现场施工区域,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具体做法可包括优化土地供应机制,增加用于建设装配式建筑厂房或现场施工区域的土地供给,并在用地手续办理上给予简化和便利。

此外,鼓励将一些不适合进行传统施工的场所或领域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技术是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科研经费、引进高端人才、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等多种方式来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

同时,政府还可以举办专题研讨会、技术展示会和竞赛活动,促进行业内外的技术交流和沟通。

五、建立市场化机制除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建立市场化机制也是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3.全产业链集成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 程组织起来,使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实现资源配臵更 加优化组合,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 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9
试点效果显著 国家已把济南、合肥等地作为试点。济南已初步形成建筑产业链,规 划了多个产业园。建筑产业化已引起广州市建委关注,市内部分企业已在 探索中。 济 南 建 筑 产 业 化 示 范 工 地
10
合肥建筑产业化示范工地
11
建筑产业化示范工地现场
12
建筑产业化示范工地现场
13
番禺万科欧泊的工业化产品应用情况
内墙板
14
番禺万科欧泊的工业化产品应用情况
外墙PC
15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标准正在完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完善。国家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于2014年10月1日实施;《工业化建筑 评价标准》已于2016年1月1日实施 。
16
鼓励政策出台 由于现阶段产业化施工成本有所增加(10%-20%),政府拟出台 相应鼓励性政策,比如奖励容积率、市政配套费延迟缴纳等。 产业聚集凸显 以中建总公司、万科集团为代表的建筑业等一大批企业积极主动 地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
21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4.产业工人技能化。 随着建筑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 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 促进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19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2.建筑生产工业化。建筑生产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 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产品。建筑生产工业化主 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 设 计 二是中间产品工厂化。 标 三是施工作业机械化。
准 化
产 品 工 厂 化
作 业 机 械 化
22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二)建筑产业化的应用优势
内 容 生产 效率 工程 质量 技术 集成 资源 节约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现场装配,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 5-6天一层楼,人工减少50%以上 误差控制毫米级,墙体无渗漏、无裂缝 室内可实现100%无抹灰工程 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精细化 通过标准化、装配化形成集成技术 施工节水60%、节材20%、节能20% 垃圾减少80%、脚手架、支撑架减少 70% 施工现场基本无扬尘、废水、噪音
4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2、建筑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意义: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 革 命 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 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根 本 性: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 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 低碳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 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 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 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 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 全 局 性:是推动我国建筑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国 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建绿色产业园 (福建)
17
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东莞)
第二部分
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18
二、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一)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 1.最终产品绿色化。 上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 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能耗大、 扬尘污染物排放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来自建筑 节能环保方面的更大挑战,2013年国家启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政 策层面导向上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主要问题—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集成
能力低
管理方式
粗 放
传统生产方式
劳动力
素质低
生产手段
落 后
造成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不理想
7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4、建筑产业化的提出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 的建议,张高丽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 出“以住宅为重点, 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5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3、建筑产业化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 落后的传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 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 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6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及其发展
1


一 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二 建筑产业化基本内涵和应用优势
三 建筑产业化工作(工艺)流程
四 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
第一部分
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3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1、建筑产业化的定义
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 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 配化、机械化。
2014年12月,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
现代化新跨越”。
8
一、建筑产业化的背景与现状
5、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明确
近两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要求。

当前发展的特点: 建筑产业现代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 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 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