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苏教版【精选3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苏教版【精选3篇】学校四班级科学下册教案苏教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2.设计试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科学学问1.了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缘由(即增大空气阻力)。
2.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到科技进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2.培育同学合作与参加的意识,主动进行共享与沟通的品质。
3.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学习成果:估计同学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设计试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了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缘由(即增大空气阻力)。
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进展层次1:不能了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缘由(即增大空气阻力)。
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2:能了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缘由(即增大空气阻力)。
不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层次3:能了缓解物体下降速度的缘由(即增大空气阻力)。
能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探究力量:层次 1:不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不能设计试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 2: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不能设计试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层次3 能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制作简易降落伞。
能设计试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同学/老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老师:先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降落伞可以把我们平安的从天上带回到地面吗?同学回答:是由于空气托住了降落伞。
老师让同学争论: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同学开头争论:争论过后组织同学在图上用箭头标出降落伞受到的地球引力及空气阻力。
探究和调查老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同学说:想。
老师:先让同学分组依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伞的方案。
学校四班级科学下册教案苏教版【精选3篇】二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doc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通过实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各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湿黏土块等;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言:谈话:这节课,老师要送一些小礼物给大家。
这些礼物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二、学习新知1、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教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些什么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
(教师与学生一道分析黑板上的实验记录)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外力作用)教师质疑: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去掉外力)教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弹性)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2、认识物体的弹力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学生体验手的感觉。
学生按教师要求实验,将手上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表上, 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的体会。
讨论:为什么手会被一股力推开?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教师板书: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学生读教材49页有关弹性、弹力的表述。
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娃娃跳)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
学生到台前给其他同学表演娃娃跳。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 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 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 .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质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一单元1.骨骼【教学目标】1.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通过拼图,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通过观察图片能够推测骨骼作用。
2.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构成;认识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认识骨的结构与特征。
3.学生很愿意学习相关人体骨骼的内容;能够尊重科学事实进行汇报交流;通过本次学习能善待自己骨骼。
【教学重点】认识骨骼概念。
【教学难点】将零散的骨骼概念建立完整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骨骼模型。
学生材料:骨骼拼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提问导入1.请看图片,这是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的迪拜塔(图),高828米,160层啊,老师想问问大家,是什么东西在帮着它支撑而屹立不倒呢?2.学生回答。
3.(看图)对,是钢筋帮着它支撑。
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深入探究,了解骨骼(一)建立骨骼概念1.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这么善于观察,观察观察我,这么大个,130多斤,站这,你说说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站着不倒呢?2.学生回答4.学生回答5.透过肌肉通过透视原来我们就是一副骨架。
(图)摸摸你们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6.学生触摸。
7.你有吗?你有吗?大家都有吗?嗯原来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副骨架,组成了我们人体的支架,我们把这副骨架称为骨骼!(板书)(二)从作用、成分、个数、组成部分来认识骨骼1.关于这副骨骼你们都想知道点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整理问题类别,分别是:组成部分、名称、个数、作用、成分。
3.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哪些好方法?那我们现在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呢?好现在带着你们的问题去找答案吧。
4.学生开始搜索有用信息。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都找到答案了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板书。
6.同学们刚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自己检索信息,看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7.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画概念图。
8.我们同学真了不起,看,一张关于骨骼的知识网总结归纳出来了。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课题过程和方法:能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能够把骨与整个骨骼相联系,完成骨骼拼图;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作用;科学知识: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教学目标懂得人的骨骼是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知道手骨27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从外表探究内部物质的意识;愿意把不同物体上的同种物质进行比较;形成实事求是记录和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懂得骨骼的作用及物理和生理特点。
1、骨骼动物的骨头、骨架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效果简析一、导入1、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卡到,你知道卡在我们喉咙中的时鱼的什么吗?二、建立1、在于的身体里面我们能够找到骨骨骼概念头,那么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骨头吗?2、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样的?3、你能形容一下你摸到的身体里面的骨头是哪个部分的?有多少呢?4、你知道我们人的身体里面总共有多少块骨头吗?5、你能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各个部分骨骼拼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吗?6、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_光片来看见骨骼,通过书上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人的手多少块骨头组成?三、认识1、在人的身体当中有206块骨头,这骨骼作用些骨头都是一模一样的吗?2、这些骨头的外形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作用,你知道这些骨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吗?学生上台来制模型举例说。
四、认识1、很多动物和人是一样的,身体里面骨的构造也具有骨骼,你们在平时吃一些肉类的时候注意观察过吗?说说看。
2、出示一块鸡腿骨,你们见过这样的这样的动物骨头吗?你能猜到这是动物那个部分的吗?这种骨头在动物的身体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3、你们知道骨头的里面是什么吗?猜猜看。
4、学生解剖观察5、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6、你能给同学们来讲解一下吗?7、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的知识,你发现有些骨头还有什么作用?课题过程和方法: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科学知识:教学目标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关节。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耍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牛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大同小学林秀梅教学资源开发:“骨骼”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它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的要求,从锻炼身体,茁壮成长的角度出发,围绕骨运动、骨作用、骨保健等方面,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骨骼学生不能直接接触,所以设计了诸多触摸、模拟的活动,使本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探究中展开。
具体地说,这节课是通过三个逐渐递进的探究行为,指导学生粗浅认识、了解骨骼。
这三个探究行为便是:摸、拼、看。
“摸”即摸皮肤下的骨头,感受骨在身体中的位置;“拼”即把骨骼分解图合并成一幅完整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全貌和个数,通过一分一合使学生内化骨骼的概念;“看”即通过观察动物的骨,使学生更加了解人的骨骼。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找关节
汇报交流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完成摸骨任务
汇报交流
拼骨骼模型图片
观察骨头并
记录观察结果
汇报交流
观察图片
汇报体验活动
思考回答
教学反思
第周
班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板书课题)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1.冷热与温度XXXXXX【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立场: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给与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举行多人合作的探究研究;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气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想到人类对产品精益求精以适应自己不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开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研究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用毛笔轻轻把蚁蚕分发给学生) 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四)我们一起养好蚕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2、介绍养蚕方法:(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3、讲解:养蚕应注意的问题;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三、课堂总结养蚕过程中,同学们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请你们一定要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共同研究。
希望同学们坚持观察,认真做好记录,每周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一次,交流养蚕的新发现。
板书设计:1、我们来养蚕蚕卵: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茧,出茧后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5)对照书上24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4、养蚕经验交流会变态: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做“变态”教后记3、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2、学生小组活动3、讲述:在研究这类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把易拉罐看做一个整体,它的运动包含了两种运动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 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 X 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3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 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一课骨骼教学内容:课本P2-4教学目标: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具准备:人体骨骼模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板书课题)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
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
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
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二单元养蚕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第二课:运动的快慢。
课程标准: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2.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会使用秒表。
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但不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不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
了解描述运动时还有方向的因素。
能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探究能力:层次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不会使用秒表。
层次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不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层次3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测量走路的速度,会使用秒表。
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教学步骤:第三课运动的方式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和摆动。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不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不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能力:层次 1:不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不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层次3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目的集中话题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儿童认知的特点、水平出发,从儿童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
探索和调查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钢尺、橡皮筋、纸风车、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木块→移动→纸风车→转动钢尺、橡皮筋→振动单摆→摆动第四课小车的运动课程标准: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不清楚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2: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但是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层次3:通过学习本课后学生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探究能力:层次 1: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2: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是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3 :通过本课学习后学生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步骤:第五课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研究摆的乐趣。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