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上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精品}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声音的产生原理,并试图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

2.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习观察中产生的疑问,寻找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1.小鼓、米粒、号筒、声波演示器。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大家常常见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动物有动物的声音,乐器有乐器发出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大自然的声音。

声音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

2.教师播放一些声音,如鸟叫声、汽车声、敲门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分辨这些声音是谁发出的?分别通过哪些器官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你觉得这些声音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怎么产生的?请你说一说。

3.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听声音”。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二、探索活动(一)观察小鼓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1.教师介绍小鼓和号筒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学生实验操作:敲击小鼓,观察米粒的变化。

(米粒在鼓面上跳动的现象)3.汇报交流:(预设)(1)米粒跳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是怎么做的实验?得到什么结论?(2)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这个现象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得出的结论?4.师生共同小结。

米粒的跳动是鼓面上下振动引起的,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谈话:我们用耳朵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6.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预设:空气、水可以传播声音;耳朵可以接收声音;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一些特殊的声音。

)7.引导: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8.学生实验操作:把耳朵紧贴桌面,听到敲击的声音了吗?你能听到隔壁教室里发出的声音吗?你的发现是什么?你的推理对不对呢?和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一下。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生活中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2.实验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注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放大镜、记录纸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如鸟叫、汽车鸣笛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声音的产生。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优质教案

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风铃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2min)1、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听音乐猜歌名”。

2、游戏(师用铝板琴敲击乐曲,学生猜)。

3、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声音、节奏)你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用耳朵)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利用耳朵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所以今天请同学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来听听声音!(板书)二、新课1、既然我们要研究声音,那听声音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要求:(1)安静地听(2)边听边分辨、思考2、听听周围的声音(1)师:首先30秒的时间先来听听周围的声音。

(2)30秒听声音。

(3)师:在这30秒时间内,大家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发出的)(4)师:教室很安静,我们细细听能听到这么多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6)师:有这么多的声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

(7)汇报(8)过渡:想不想自己制造声音?3、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一)强弱(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种发声仪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2)师:(出示一支音叉)谁能让这支音叉发出声音?(生演示)有没有办法能让音叉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自己实际敲一敲听一听,并把听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一上。

记录单一第小组(参考词汇:强、弱;大、小;响、轻)(4)汇报:用很大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响、音量很大、重;用小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轻、音量小。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三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特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气球、尺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教学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学生讨论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

如:将扬声器放在气球上,气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振动;用尺子敲击桌子,桌子会发出声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如:将音叉放在气球上,观察音叉振动时气球的运动;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桌子的振动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如:为什么说话时嘴唇会动?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了解不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实验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但对于理论知识可能会有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2.培养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观察法: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3.交流探讨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扬声器、录音机、纸屑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来源,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通讯、语音识别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1.1《听听声音》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1.1《听听声音》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1.1《听听声音》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对声音的探究兴趣。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听觉能力和探究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教学资料。

2.各种声音产生的物品(如锣鼓、铃铛等)。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声音产生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声音的哪些特性?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声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从生活中的声音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声音有所感知。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验,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气球、尺子、玻璃杯等。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呈现(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通过示例,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实验一:气球振动产生声音;实验二:尺子振动产生声音;实验三:玻璃杯振动产生声音。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验、讨论、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产生的原理和传播特性可能还不够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其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2.声音的传播特性;3.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合作精神;3.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发现科学道理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音叉、气球等)、多媒体设备;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闭眼感受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音叉、气球等器材的声音产生;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原理;3.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巩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声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10分钟)1.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性。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扬声器、纸盆、尺子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让学生将纸盆放在扬声器上,观察纸盆的振动;实验二:让学生将尺子伸出桌外,拨动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提问: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吗?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共同探讨声音的特性。

3.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将音叉放在桌子上,用尺子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实验二:让一名学生发音,另一名学生观察其喉咙和嘴巴的振动,了解声音的产生。

实验三:两人相距一定距离,一方说话,另一方听,观察声音的传播。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案
-声音的传播条件:学生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认识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学生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对比实验和图示来明确区分。
-声音与环保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声音污染对生活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举例:
-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振动,如悬挂的乒乓球,让学生理解振动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听听声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声音?”比如,汽车的喇叭声、电话的铃声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声音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基本概念、传播方式、声音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能对声音的特征及其应用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征表现出探究热情,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观察到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从学生的分享来看,我觉得还可以在讨论主题的设置上更加细化,让学生能更具体地探讨声音在特定场景中的应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所关注,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声音经验,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声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声音的特点。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盆子、尺子、绳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入盆子中,用木棒敲打气球。

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气球被敲打时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被敲打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打桌子,观察和记录尺子被敲打时的振动。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巩固(5分钟)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的。

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1课 听听声音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1课 听听声音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1《听听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

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声音,并记录。

学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可以知道用什么词汇才描述听到的声音。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各种思考,声音的来源是什么?不同的声音有哪些不同的热点?这些思考会带领学生对声音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3. 科学拓展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起始课,本课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

活动1: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不同。

在活动1中,首先播放了鸟叫声,发现孩子们能够轻松辨别出“我听到的声音”、“声音由()发出的”,在描述“声音的特点”时,用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柔和”、“清脆悦耳”、“震耳欲聋”等,虽然词汇量丰富,在使用时不是太恰当,老师及时做了纠正,再播放其他声音的时候学生描述就更规范了。

活动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科学分类。

在活动2中,孩子们用了两种方法分类:
一种是根据声音强弱分类,把听到的机器轰鸣声归类到“强”,把流水声归类到“弱”。

另一种是根据声音来源分:
①把鸟叫声、鸡叫声、猫叫声归类为“家禽声”,后纠正鸟和猫不是家禽,但都属于动物,所以这类声音来源为“动物的叫声”。

②把流水声、风声归类为“野外的声音”,即“自然界的声音”。

③把人类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成建设发出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称为“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识别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中的音符,并分辨它们的高低顺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我们分别向音乐老师王珊珊和赵安迪请教并使用了音乐课中常用的"柯达伊"手势,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等方法,感受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5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写成观察日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探究声音的奥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课堂上,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实验器材:气球、尺子、乐高等。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雷声、鸟叫、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介质等。

同时,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如空气、水等。

最后,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实验内容包括:a.声音的产生:用气球、尺子等器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产生。

b.声音的传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教室的一端,另一组在教室的另一端,通过振动手中的器材,观察声音的传播。

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第一节听听声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意在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

本节课中共设计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

二、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对声音是比较熟悉的。

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声音现象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兴趣。

学生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声音,但他们的表述缺乏科学性,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科学、准确地描述声音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分辨我们周围的不同声音。

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对声音进行描述。

2.科学思维通过区分声音来源不同,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3.探究实践在听声音的活动中,能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4.态度责任在认识声音的过程中,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认识到声音是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分辨我们周围声音的来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声音,了解一些与声音相关的知识。

2.教学难点能科学、准确地描述声音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乐器2.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设计(一)谈话引入,聚焦主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随时都能在周围听到各种声音,你们可能对这些声音都已经习惯了,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为什么各种声音都是不同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的奥秘。

(二)分组活动,认识声音活动一:听声辨物1.出示任务:下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你能分辨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来的?2.课件依次播放10种我们周围的声音,引导学生仔细听一听,并说一说它们的来源。

3.师:这些声音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的是动物的叫声,有的是自然现象的声音,还有的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出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听听声音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教材简析】
《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
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

这个单元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听听声音》。

(板书课题)
二、探索:倾听周围的声音(预设27分钟)
(一)活动一:听声、描述声音
[材料准备:课件微课视频材料、作业本、班级记录表]
1.课件播放声音,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要求学生:①教室内保持安静;②把听到的声音记录在作业本中。


2.研讨: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预设:鸡叫声、猫叫声、风声……
3.描述声音:你能描述听到的声音吗?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观看)
通过视频,你学会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我们听到的声音了吗?
(预设:鸟叫声: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小组交流:看了微课后,把你听到的声音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教师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记录在“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中。

6.教师总结: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悦耳的或刺耳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一进行研究。

(二)活动二:声音分类
[材料准备:“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
1.提问:请大家看我们的班级记录表,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
2.讨论:小组内讨论分类标准。

3.反馈:(提示学生按动物发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或问题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
三、拓展:听一段乐曲(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PPT音频]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声音,请大家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边听边唱。

(播放音频)
2.手势比划:学生根据边唱曲谱边唱边用手势比划音符的高低。

3.强弱变化: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曲子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4.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变化,这些强弱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体验。

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魅力。

【板书设计】
1.听听声音
高、低、强、弱动物发出的:
悦耳、刺耳自然界发出的: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聆听周围的声音,需要学生边听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旁边的科学词汇供声音描述时参考的,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

3.表格下面的选择,需要在学生学习完整节课后使用。

4.科学阅读部分作为这节课学习的补充进行阅读学习。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不能用来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
B.强、弱
C.多、少
2.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声音。

()
A.正确
B.错误
3.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
B.歌声
C.风声
二、简答题
食品保鲜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哪些方法可以使一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呢?试着写出3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