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专业关系答: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达到更适应的合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专业关系的本质是,它提供了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一种有意义的联结,激发了服务对象的学习动力,使得服务对象愿意利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自觉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影响。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包括: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即有时间的限制;在此关系中,社会工作者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取向,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在这个关系中,社会工作者是握有专门知识、具有专业伦理和专门技巧的权威;这种关系是“控制性”的,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并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和采取的行动。

2.同理答:同理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

同理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

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3.专业社会工作答:专业社会工作是指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一些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和训练的人员开展了一系列职业化的社会服务。

这些主要针对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服务比较多地秉持了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理念,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

这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

4.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精神分析理论★★★★1.性心理发展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以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并受早年经验的影响,而青少年期为性兴奋、焦虑以及会有人格困扰的时期。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继承弗氏理论,提出欲力再现理论,即将青少年视为“欲力再现”阶段,认为他们由于生物的成熟而增加了性与攻击的能源,并因动态性冲突的结果而有两种负向作用的可能:本我支配自我和自我反应固执僵化,以致产生特有的防卫:禁欲主义与理智化。

2.人际关系理论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沙利文。

他以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发展作为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并假设在个体生存的空间存在一个“人际场”,而人际沟通不良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

他认为亲密关系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少年有三个心理发展阶段:前青少年期、青少年期、后青少年期。

3.心理社会理论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艾里克森。

他认为人生的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时刻的美德都是克服了心理社会危机后所产生的。

青少年处于自我辨识与认定的时期,需要辨别是非善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认同危机,建立自我信心。

考点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学习理论★★★★★1.操作增强理论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斯金纳。

他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都处在学习环境之中,获得满足的行为会得到增强,而“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是改变与塑造个人行为的两个重要力量。

他提出的“操作制约”等社会控制的方法和“身体限制”等自我控制的技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2.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美国人哈维格斯特在1953年提出的青少年十项发展任务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做了科学的描述:(1)与同龄男女形成更成熟的关系;(2)充当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3)了解自己的体格并有度地使用;(4)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获得情感上的独立;(5)获取经济独立的保障;(6)选择和准备职业;(7)准备结婚和家庭生活;(8)发展公民能力所需要的智力、技能;(9)进行对社会负责的行为;(10)形成指导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圣才出品】

第一篇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科院2015年研;扬州大学2015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者[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1)受助人[社科院2017年研](2)受助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2.简述社会工作约定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3.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具有那些特点?4.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利润来自于哪个领域,为什么?6.文化分析具有哪几种视角?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假设你是某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正在服务于一些具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

当你第一次面谈的时候,其中一个年轻人告诉你,他曾经是黑社会的一份子,一度犯有抢劫罪,他还同一些女孩子有混乱的性关系。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来看,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告白,你会怎样回应?并解释你这样回应的理由。

2.就“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3.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2.差序格局3.社会事实(涂尔干)4.个别化5.个案工作6.社会服务7.倡导者8.剩余性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5.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大纲精讲及真题解析(社会工作教育)【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大纲精讲及真题解析(社会工作教育)【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工作教育6.1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性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直接作用于社会,使社会发生某种改变以使之更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发展的应用性学科。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性。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职业训练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职业前的预备,是一种职业教育。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训练社会工作是一个强调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要在实践中贯彻专业价值信念;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包含着道德选择。

(3)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是对实践经验和方法总结的过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一个总结过程,是对实践经验和方法的提炼过程。

这种总结和提炼体现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

(4)以实践为目标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的诠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①借用理论,即借鉴相关学科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做的解释。

②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社会工作专业自身的理论,是关于实施社会工作专业行为的理论。

(5)专业教育与学生的个人成长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强调价值观的专业,它对从业人员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价值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要求专业人员遵守社会工作专业基本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和训练是教育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取向。

教育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和个性的养成。

训练则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而达到熟练运用实践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向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①专业理论和专业的价值观,作为观念形态的知识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传授和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养成的过程。

②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它掌握需要经过实践的训练,是一个技能的熟练过程。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附录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2013年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代码651)考研真题及详解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每题7.5分,共30分)l.AGIL功能分析模型答:A-G-I-L框架是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A——适应(Adaptation),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

G——目标达到(Goal—attainment),即社会系统确立总目标的功能。

I——整合(Integration),即协调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使它们达到某种程度的团结而开展有效的合作。

L——潜在的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根据某些规范与原则,维持系统行动秩序与活动方式连续性的功能。

2.生活世界答:“生活世界”这个概念是由胡塞尔提出的,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可以被定义为在自然态度中的世界,它的基本含义是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

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

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也是造成科学“危机”与人的“危机”的根源;后者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

3.性与性别答:传统上所说的性,只是性的生物存在;此外,还有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性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那些活动与过程。

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

4.社会工作实习答:把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机构中去,在实践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与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服务。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区)【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区)【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九章社区一、名词解释1.社区[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也有人强调“共同体”这一人群要素,认为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社区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2)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3)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社区。

2.虚拟社区答: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应而言的社区类型。

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

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1.简述虚拟社区的特征。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虚拟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在虚拟社区中,人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瞬间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互动,这种压缩时空的交流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和沟通方式,为人类交往提供了革命性的新形式。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①虚拟社区成员的身份是匿名的,交往以符号作为中介,同时还有“身体缺场”的特点。

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大纲精讲及真题解析(社会工作过程)【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大纲精讲及真题解析(社会工作过程)【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5.1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1.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

2.受助者受助者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

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5.机构与设施机构与设施是提供社会工作实际服务的场所。

它可以是工作场所、学校、医院,也可以是社区、小区服务机构,还可以是专门设置的治疗机构。

社会工作者在这些场所内和案主一起工作,以改变案主的行为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场所内的设备、环境,构成一种助人的结构、界限、符号意义、规范与路径,与其他场所相区别。

6.自然与社会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虽也关注自然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但更关注对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和。

社会工作之所以重视社会环境,不仅在于它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更重要的在于社会工作所借以实现其目标的资源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或由社会环境来提供。

7.社会资源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制度本身是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资源系统而存在的,同时为帮助案主与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人们还应特别注意借助其他社会资源系统的作用,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圣才出品】
2012年沈阳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代码:331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适用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社会救助
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3.优势视角
4.直接介入
5.人本主义
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2.简述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3.简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5.简述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6.简述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2.人生发展各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3.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性质与任务1.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是科学作为应用社会学或应用社会科学的社会工作的科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客观性。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为求助者提供资源以帮助他走出困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即不是从感情出发,而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操守客观地对待问题,寻求有效而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是工作关系,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应有客观的态度。

(2)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并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当作社会工作成功的基本要件。

这些方法以其固有的内在联系、技术和原则而成为规范的工作准则。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社会工作者根据助人活动的发展规律将工作过程化为前后紧密连接的一些阶段,从而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2.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2)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问题;(3)社会工作面对的任务常常是新的、独特的、特殊的。

3.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1)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社会制度,它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2)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①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活动,也是一种社会制度。

这表现为它既具备社会制度的特征,也成为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手段。

社会工作已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a.社会工作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b.社会工作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不仅对于任何常规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从而保证了工作过程的科学性,而且从事这项活动的社会工作者内部也有严格的“行业守则”,这种行业伦理守则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c.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成为进行此类专业助人活动的执行者,这些人受过专门训练,能够保证助人活动科学、有效地进行。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简答题)【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简答题)【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简答题)【圣才出品】二、简答题1.请简述什么是“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研)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是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对社会角色的一种划分。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分是相对的,很多看似是自致性的角色,也往往受到先赋因素的影响。

(1)先赋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比如人的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就属于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是个人后天社会行为的基础,无法随意更改。

一般说来,在相对封闭、流动性较低的社会中,很多社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先赋角色。

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贵族的孩子生下来就是贵族,而奴隶的孩子则永远是奴隶。

(2)自致角色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靠人们的后天努力而获得的,这显示了社会的进步。

2.请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研)答: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集中体现“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上,对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具体如下:(1)经济地位分层。

韦伯也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

也就是说,划分阶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场购买力”,而阶级差别主要是货币量的差别,这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不同的。

(2)声誉地位分层。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社会的评价从褒扬到贬低构成了高低有序的阶梯,声誉地位即指人们在这一阶梯中所处的位置。

影响人们声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身份)、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

声誉地位与“同类意识”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它必须经由主观评判的方式来确定。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 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 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社会弱势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

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

比如工人、农民,农民工,残疾人。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名义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也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

2.生态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生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个具有整合意义或折中意味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它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折中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框架,并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视角的流行基于以下原因:①它回应了社会工作的一个长期传统,即致力于改善案主的心理和环境状况;②它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了众多的因素和不同的概念;③它是以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界面为干预聚焦的;最后,生态系统视角认为案主所经历的困境为“生活中的问题”。

3.社会运行(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继承、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4.“镜中我”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镜中我”理论,又称“镜中自我”,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是指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这面镜子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观念。

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

没有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就不会有自我观念的形成。

镜中我从想象得来,分三个步骤:①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表现;②想象他人对这种表现的判断;③形成自我观念。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行政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社会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见表9-1)★★★表9-1 社会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要点具体内容考点二:我国的社会行政★★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行政体制(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行政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管、政府部门及群众团体分块负责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行政体系。

其基本结构是:①民政部门主管救灾、救济、农村社会福利、抚恤优属等工作;②劳动部门负责管理全民所有制职工的社会福利;③卫生部负责国家职工的医疗保障;④工会、妇联、残联分别负责监督、推进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保护和福利。

在行政设置上,我国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社会行政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行政体系基本上是单一的政府系统。

(2)我国推行社会政策的方法与特点①我国推行社会政策的方法我国社会政策的推行基本是借助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单位体制进行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依靠对社会福利资源的高度集中控制,依靠等级有序的行政机构和统一的政策规定,贯彻执行社会政策。

②我国推行社会政策的特点我国的社会行政具有单一政府推动、依据统一政策、依靠行政体系、借助思想工作推行等特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行政(1)体制改革对社会行政体系的影响①体制改革使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行政体制发生重要的变化——政府和企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弱化,社会行政由政治化向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②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众多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政策,保护弱者利益,但在“分税制”政策下地方政府要承担较多社会福利开支,所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地方政府对社会政策的执行并不有力。

(2)社会行政体制的创新①宏观社会行政的具体内容:政府主导,社会实施。

a.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控制社会资源、确定购买服务项目、委托或购买服务、监督社会服务过程和评价社会服务效果等手段主导社会服务发展。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一、名词解释1.社会运行[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①纵向运行,是指社会的变迁与发展;②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2.文化[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答:文化是指人类代代相传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结晶,社会的存在不可以须臾失去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

其他动物都不具有人类的文化思想、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当然更不具有人类创造文化的能力。

总之,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按照一定的文化逻辑来进行的。

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3.文化震惊[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研]答: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震惊显示的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冲突和碰撞现象,它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生。

4.文化堕距答:“文化堕距”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过程)【圣才出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过程)【圣才出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4、2013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助人活动[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助人活动(helping)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

3.专业关系[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

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圣才出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圣才出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六章社会工作教育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本土化[湘潭大学2016年研;社科院2015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社会工作本土方法论[社科院2011年研]答:(1)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

产生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时所遇到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抵抗和排斥。

外来文化产物的进入,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它具有向弱势文化扩张的倾向;另一方面,后者存在着引入外来文化解决本土问题的需求。

但是,扩张的倾向、引入的需求并不能掩盖文化的差异。

所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2)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实践经验,也促成了这门专业的价值伦理与中国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契合。

作为一个处在转型时期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道路上,既要面对文化和自身体制的问题,也要回应国际化的时代要求。

专业价值观和职业伦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

因此,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伦理要素并非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完全对立或冲突,找到二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地方,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条件。

2.本土性社会工作[山东大学2016年研]答:本土性社会工作是指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

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3.专业自主答:专业自主是指一位在专业上独立自主的实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有其内在动机并以社会工作专业独特的思考与判断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章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发展10.1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地位1.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社会工作教育对于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教育(也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由专门的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向相关人员传授社会工作知识和理论、施行专门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要求的过程。

这是一个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完成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工作所要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和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①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去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最能反映出社会工作价值的是它能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

②有效地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有效实践,在于它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③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事人和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④对社会工作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工作界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过程,双方是平等的互动关系。

(2)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社会工作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的增加,社会工作教育也不断得到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制度,社会工作教育也形成体系。

①所谓社会工作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在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办学权利和教育规范、教育层级及各层级间关系、教学基本过程、修业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规定并得以实施。

②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具体地表现为学科、专业、层次几个方面。

③社会工作培养的主要不是理论人才和研究人才,而是能够解决具体社会问题、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专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的知识框架。

④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IASSW)。

其功能是促进各会员国、成员学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进行教学交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圣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第三章社会工作的理论一、名词解释1.标签理论[中山大学2015年研;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研;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1)标签理论是什么?[简答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研](2)标签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答题,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标签理论是指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

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

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

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

而次级偏差是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

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

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

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2.活动理论[河北大学2012年研]答:活动理论是对老年人生活变化的理论解释,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与活动间有积极的联系。

成功适应老年生活的人是能够保持活力、力争不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的人。

老年人如果能尽可能长地保持中年时的活动,就能很好地调整和适应晚年的生活,并对晚年生活感到满意。

老年人可以找到其他东西来替代,如用新人替代旧友、替代逝去的自己钟爱的人。

这一理论是角色理论的扩展。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慈善组织会社
2.资源获取者
3.私人福利
4.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5.风险社会
6.社会失范
7.家庭模式
二、简述题
1.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异同。

2.犯罪研究中的标签理论。

3.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国家分类。

4.理论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工作价值的对立。

5.普通社会工作的含义。

三、论述题
1.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2.论全球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谈谈你对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思路。

3.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慈善组织会社
答:慈善组织会社始于1869年的英国,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后来演变成慈善组织会社,简称COS。

COS的工作内容包括:联络协调、调查访问、直接服务、员工训练等。

COS的主要贡献是:①对案主生
活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跟踪。

②认为对整个家庭的福利和再生产的调查是诊断问题、进行治疗的基础。

③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

④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

⑤发展出了学徒式的督导方法。

虽然慈善组织会社经常是由牧师来指导的,但是他们的工作却是世俗的,并把它们建立在科学和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用宗教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它为现代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2.资源获取者
答:资源获取者是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助人,常常需要联络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向他们争取受助者所需要的资源,并将它们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为服务的顺利开展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3.私人福利
答: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的关系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考虑点,也是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国家与私人部门在社会福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4.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答: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使学生有效学习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手段。

督导的
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有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督导是通过定期进行的督导会谈进行的。

被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导,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具有行政性、教育性和支持性三方面的功能。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保证实习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并获得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自我成长的核心条件。

5.风险社会
答: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贝克(Beck 1992)就风险和全球化有过广泛的论述,他认为这些风险促进了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

随着技术变迁的进程愈益加快,新的风险形式随之产生,我们必须不断依据这些变革做出回应和调整。

他认为,风险社会并非仅限于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而且包含着当代社会生活中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变革:就业模式的转换,工作无保障感的加剧,传统和习俗对于自我认同影响的不断减弱,传统家庭模式受到侵蚀,以及个人关系的民主化。

因为个人的未来远不如在传统社会中那样“确定”,所以各式各样的决策都给个人带来了风险。

比如说,结婚在今天就比婚姻是终身大事的时候所冒的风险要大。

在选择拿什么样的教育文凭、走什么样的职业道路时,我们也会觉察到风险的存在,因为在一种像我们这样变化迅速的经济体中,我们很难预测何种技能将会是有价值的。

6.社会失范
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失范是指,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
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

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的时候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从社会失范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来分类,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中的问题两大类:
①历史遗留问题。

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197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如人口问题。

②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如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

7.家庭模式
答:家庭是指由家人组成的群体,包括直系长辈以及未成年子女。

社会工作认为,家庭是社会成员生活的最基本单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会给个体的行为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在社会工作实务介入中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来解决案主的问题,把这种介入方式称为家庭模式,包括家庭结构治疗模式、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等。

二、简述题
1.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异同。

答: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如今的社区,类型多种多样,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从地域型社区划分法角度,将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1)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相同点
①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同作为社区,具有社区的共同特征,都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②二者共同具有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这四个要素。

(2)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不同点
①定义不同
a.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

迄今为止,农村社区一直是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十分重要的社会共同体。

b.城市是一种经济规模大、人口密度高的非农产业活动在一定地域空间的集聚形式。

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城市社区就会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居住地或生活共同体。

②地域特征不同
a.最能表现农村社区地域特征的,一是土地,土地的多寡、肥沃与贫瘠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发展前景。

二是地理位置,其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交通条件的好坏及其与经济、文化中心距离的远近,直接制约着本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社区与外社区的交往。

三是地域范围,直接制约着社区规模的大小和容量。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的地域分化愈显明显,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些界限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住宅区等功能性区域。

另外,从城市的外部结构来看,现代城市由于中心区人口集中,地价及相关费用昂贵,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从而在城市周围形成了大量的卫星城镇。

这些城镇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成为现代城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人口特征不同
a.农村农民对土地极强的依附性,故农村社区人口的数量与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