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 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 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 养。
构建教师团队
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形成优势互补、协同 创新的教师团队。
实践教学条件改善措施
加强实验室建设
增加实验室设备投入,改 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开 出率和实验教学质量。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建 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 会。
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 关系,避免重复和脱 节。
实用性原则
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注 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 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诊断能力。
发展性原则
关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最新 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 学习能力,以适应医学领域的快
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落实,确保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 评估和反馈。
加强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工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 调整教学策略。
05 面临挑战与解决对策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解决方案
01
02
03
加大教师引进力度
积极引进高水平、有丰富 临床经验的医学教师,提 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操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01
课程标准与临床实际脱节
部分课程标准过于理论化,与临床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加强
与临床一线的联系,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课标84课时(吴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五年制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阐明临床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
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有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知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是综合了临床专业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是药学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内容。
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选择调配药物,制定和说明给药方案,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一个正确评价,为药物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新药知识、不断更新药学知识奠定基础,以适应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贯彻理论“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设置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在专业上的应用,贴近实际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贴近实际,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通过学习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终身的求知和服务人民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安排
学生评价与反馈
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 求。
课程改进方向
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反 馈,提出课程改进的方 向和措施。
临床医学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 展,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临床
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临床医学将与更多学科进行融合和创 新,形成更加综合、全面的医疗体系
心力衰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 作出诊断。治疗原则为去除或缓解基本病因、改善生活方 式、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胃炎
根据上腹痛或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可作出诊断。治疗 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整等。
消化性溃疡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医学知识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内容 ,为理解临床医学打下坚实基础。
临床医学知识
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的常见病、多 发病的诊疗原则和方法。
医学技能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病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 能和诊断思维能力。
消化生理学
包括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以及消化腺的分泌和调节 作用。
排泄生理学
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以及尿液 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病理学基础
疾病概论
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转归过 程,以及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损伤 和修复过程,以及再生和纤维化的机 制。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类型:必修课学分:3学分学时:64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4学时)适用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提供跨科学科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临床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2学时)1.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1.2临床医学的历史沿革1.3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的关系2.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学时)2.1患者评估与临床决策2.2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2.3临床治疗与监测2.4临床预防与康复3.临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学时)3.2临床数据记录与管理3.3临床数据的诊断与分析3.4临床数据的统计与报告4.临床与实验研究(10学时)4.1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2临床试验设计与伦理4.3实验动物模型与临床关联性4.4临床实验室的设计与管理5.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伦理与法律(6学时)5.1医学伦理概述5.2医学伦理决策与伦理委员会5.3医学法律的基本原则与应用5.4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处理6.临床医学教育与职业发展(6学时)6.1临床医学教育的目标与方法6.2医学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6.3临床医学研究与学术发展6.4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7.临床技能实训(24学时)7.1临床诊断技能训练7.2临床操作技能训练7.3医学检验与实验室操作技能训练7.4病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临床医学概论》参考书目:1.临床医学基本原理(国内外教材)2.临床医学实践指南与技能训练(国内外教材)3.临床医学研究与伦理(国内外教材)4.医学伦理与法律概论(国内外教材)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结合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3211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英文名称:Clinical Medicine Summar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刀(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急症、传染病、内、夕卜、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临床的常见疾病。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先行课,与上述课程的联系要求如下:1.《解剖与生理学》应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化学》应理解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和半不连续复制;掌握DNA复制的一般特点;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机制。
3.《分子生物学》掌握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真核RNA的转录后加工;掌握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掌握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三、课程教学目标1.应熟悉和掌握现代临床医学的内容和特点。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2.2)2.掌握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及常规治疗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3)3. 了解未来医学的发展及未来的治疗方法(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多增加一些图片和视频,适当安排一些病例讨论,要求学生多阅读相关资料,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各种常见多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一部分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专业文献。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临床医学概论》是高等职业教育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岗位需求设置。
临床医学概论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关于认识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和治疗的课程。
其任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治疗,以切合临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各项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主要内容2.熟悉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3.了解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辅助检查(二)能力目标1.学会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2.学会临床医学常用技术,能进行临床常见病患者的专科操作3.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急重症患者4.能使用临床医学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5.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三)素质目标1.具有医疗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3.具有医疗安全、医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四、参考学时108学时。
五、课程学分4学分。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临床医学概论(专升本)是各非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临床医学概论包括五篇内容,即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每篇内容相对完整,但又互相贯连。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认识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于专业学习中。
三、理论课时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具体情况详见各篇内容。
第一篇诊断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临床课学习的桥梁。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诊断学从论述疾病的症状学入手,通过认识症状的特征推理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
同时阐述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和实验室检验得出诊断结论。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了解症状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2.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 题型为:1.选择题, 2.填空题, 3.简答题, 4.问答题。
实验考核占20%。
学习目的和要求症状学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
本章讲授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体结构》、《正常⼈体机能》、《异常⼈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实⽤”为度、适度拓展知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多种教学⽅法和⼿段,提⾼学⽣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药物咨询和⽤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在医院、药店⼯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标课程总体⽬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可持续发展能⼒。
学⽣只有掌握⼀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药物咨询和⽤药指导。
3-1知识⽬标(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3-2能⼒⽬标(1)能熟练运⽤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案。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
医学诊断与治疗原则
掌握医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 步骤,理解诊断思维的重要 性。
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 治疗方法,掌握合理用药的 原则和注意事项。
掌握医学影像学、实验室检 查等辅助诊断方法的应用和 局限性。
了解医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在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 挑战。
03
临床技能与实践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
通过课堂讲授,系统介 绍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 和知识。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习 ,培养其临床思维和操 作技能。
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 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临床医学知 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02
医学基础知识
人体结构与功能概述
有利原则
不伤害原则
在医疗过程中,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 害,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应以保护患者的利益、 促进患者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02
01
公正原则
在医疗实践中,公平、正直地对待每一位患 者,不因任何因素偏袒或歧视患者。
04
03
医患沟通技巧
有效倾听
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 感受,理解患者的情绪 和需求。
、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手段在个性化治疗 中的应用。
精准医疗的实践与挑战
分析当前精准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及面 临的挑战,如数据共享、伦理问题等。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01
探讨AI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病理诊断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及患者的 沟通协调能力。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背景《临床医学概论》是药学专科各方向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从整体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本课程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等临床学科,它简明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常见药物的毒性反应和解救方法,重点介绍临床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并适当介绍临床医药领域的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药学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种疾病的概述和诊治的过程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药学和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学》、《病因病理学》等先修课,学生为高中毕业生。
二、课程性质《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
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
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将重点讲述药物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了解药物与临床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重要原则及其重大意义三、课程基本理念1.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
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妇、儿、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
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
学好本课程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是非临床专业本专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
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
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
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康复中心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重点掌握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诊断方法,构建诊断思维模式,为后续临床常见疾病康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
掌握检体诊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2.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药物治疗要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会对患者进行正确的问诊。
2.能够独立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3.了解对各方面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提出初步诊断。
4.通过与相关学科的共同努力,学生初步熟悉执行处方、医嘱。
(三)素质教育目标
1.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创业,并貝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2.培养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慧者服务的职业道徳素质,具有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内容选取
表1 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一览表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都必须有一本较理想的教材,力争使编写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教学。
《临床医学概论》教材内容应与临床医学相关类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要充分体现人文、突出医学相关类的特点。
目前使用教材:《临床医学概论》主编胡中亚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8月第1版。
《临床医学概论》的编写除应遵循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外,还应体现以下特点:
1.坚持“终身学习、能力本位、方便学习”的课程理念。
2.课程功能变原有的知识本位为态度、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并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突出能力培养的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3.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紧扣课程标准,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相关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
总体上减少纯理论方面的探讨,尤其是删减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的内容,简化病因学方面的内容,优化诊断和治疗内容。
4.突出医学类教材的人文性,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医学人文属性的回归。
5.教材的体例形式上体现时代性,增加“知识链接”、“知识拓
展”等条目,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
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PBL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思维,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促进临床思维的形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
再如探究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当然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改革和创新,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医学相关类模式也由功能制医学相关类、责任制医学相关类向整体医学相关类转变,这对医学相关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代医学相关类人才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宽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本身就是与患者打交道。
因此,加强医学相关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医学相关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医学
相关类学生个体发展的自身需要。
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医学相关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任课教师应增强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渗透人文素教育,把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渗透人文教育的效果,教师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渗透人文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渗透人文教育的能力,提高渗透人文教育的水平。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提炼课程中人文教育的素材,发挥教材的内在人文思想性,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医学相关类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将人文教育的内容与《临床医学概论》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此外,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深入浅出地渗透人文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和启迪学生。
总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病例进行教授,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培养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意识,活跃学习气氛,让学生每人进行医生、病人的角色演练,提高学习效率。
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中能运用的知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实际操作中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设计、分析能力。
六、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自
我评价、成果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