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导学案《泊秦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导学案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于晓曦

学习目标: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味赏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素有“诗佛”之称。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宋代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朗读指导

(1)能够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侧重读准字音,停顿合理,重音节奏恰当;能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出情感,读出意蕴。给诗歌划分出节奏。

(2)读准音:汉塞萧关候骑、都护、燕然。

(3)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大意。

阅读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诗,从内容上看是诗。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3.在首联中作者特意交代“单车”二字有何用意?

4.“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说说你对颔联的理解。

1

6.诗的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

7.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9.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的画面。

提升训练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3.怎么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2

4.在写景、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5、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7、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_________两个字中。

课堂小结: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第二课时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