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
青稞的生长的适宜条件
青稞的生长的适宜条件青稞,又称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酿酒和食用。
它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光照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稞的生长适宜条件。
气候是影响青稞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青稞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青稞的生长,甚至导致减产。
此外,青稞对日照的需求也比较高,充足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促进植株生长。
土壤条件也对青稞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稞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有利于植株吸收养分,生长茁壮。
此外,土壤的PH值应在6-8之间,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青稞的生长发育。
适宜的灌溉水量也是青稞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青稞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抽穗、抽粒期需要增加灌溉水量,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过少的水分会导致青稞缺水而凋谢,影响产量和品质。
及时施肥也是促进青稞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青稞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如追施氮、磷、钾肥等,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青稞的生长发育。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青稞生长的重要环节。
青稞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纹枯病、赤霉病、螟虫等。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虫源等,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对青稞的危害,提高产量。
总的来说,青稞的生长适宜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青稞才能生长茁壮,产量丰收。
希望以上介绍对种植青稞的朋友有所帮助,让青稞在适宜的条件下茁壮成长。
青稞的形态特征
青稞的形态特征青稞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特征的作物。
从外观上看,青稞植株高大挺拔,叶片呈绿色,茂密且有光泽。
它的茎秆坚硬而有韧性,能够抵抗风雨的侵袭。
青稞的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适应能力强,耐旱性好。
青稞的穗子呈圆锥形,紧密地排列在茎秆的顶端,穗子上分布着许多颗粒状的颖果。
每颗颖果内含有一粒青稞籽粒,大小均匀,呈椭圆形。
青稞籽粒外表光滑,色泽饱满,呈浅黄色。
青稞的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人们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青稞的叶子是青稞植株的重要器官之一,叶片呈披针形,叶面平滑,有光泽。
青稞的叶子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植株提供能量和养分。
叶片上分布着许多细小的气孔,可以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帮助植株呼吸和排出多余的水分。
青稞的叶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高寒的地区生长繁衍。
青稞的花朵呈穗状排列在茎秆的顶端,花瓣呈绿色或黄色。
青稞的花期较短,一般为5-7天。
青稞的花朵富含芳香物质,吸引了许多昆虫来采集花蜜。
青稞的花粉是传播花粉的重要媒介,通过昆虫的腿和体表进行传播,从而实现青稞的繁殖。
青稞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在幼苗期,青稞的茎秆短小,叶片嫩绿,根系发达。
在生长期,青稞的茎秆逐渐伸长,叶片逐渐变得茂密,花朵开始开放。
在成熟期,青稞的穗子变得丰满,籽粒充实,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青稞的形态特征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展示了它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青稞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它的高大挺拔的植株、茂密有光泽的叶片、圆锥形的穗子和饱满的籽粒都展示了青稞的生命力和生长能力。
青稞的形态特征不仅美观,更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营养。
在未来,随着科技和农业的发展,人们对青稞形态特征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为青稞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1 . 2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及 品 质
该 品种 春性 中晚熟 , 生育 期 1 2 5 —1 3 5天 , 株高 9 8
—
2 . 1 . 2 晒种 。种 子精选 后 , 晒种 1 —2天 , 提 高种 子生 活 力 和发 芽 率 , 同时 还 能 有 效 防 止 病 虫 害 的发 生 和 蔓延。 2 . I . 3 种子 包衣 。为 了有 效 防治黑穗 病 、 条纹 病等种
0. 3 8 。
保 灌条 件较 好 , 前茬为小麦、 豆类、 油菜、 马铃薯、 绿 肥 等作物 的茬 口, 质 地疏 松 , 中性 土壤 。
2 . 2 . 2 精 细整地 。春 青稞 根 系分布 较浅 , 主要 分布 在 耕 层 土壤 2 O ~2 5厘 米 处 , 且 根 系 发育 较 弱 , 吸收 水 肥 能力 比小麦 低 。通过 精 细 整 地 , 创 造 深厚 而疏 松 的耕
9 4 , 种子含水量不高于 1 4 % 。藏 青 2 0 0 0的种 子 中 偶有 紫粒 、 蓝粒 等 , 同时藏 青 2 0 0 0的种 子黄 白、 较 其他 青 稞 品种细 长 , 应 在播 种 之 前 将对 种 子 进 行 一 次 手工
粒选 。
验 。2 0 1 3年 2月 4日, 自治 区第 十八 次农 作 物 品种 审
科 技 兴 农
《 西藏 科技》 2 0 1 5 年3 期( 总第 2 6 4 期)
占 ‘ ‘ 藏青 2 0 0 0 " 青 稞 新 品 种 简 介 及 栽 培 技 术 要
III
尼 玛 扎 西
禹代 林 边 巴 桑 布 范 春 捆
( 1 . 西 藏 自治 区农 牧 科 学 院 ; 2 . 西藏 自治 区农 牧 科 学 院农 业研 究 所 ,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确 定为 自治 区主推 品种 , 为规 范“ 藏青 2 0 0 0 ” 青稞新 品 种种 植 技 术 , 本 文介 绍 了“ 藏青 2 0 0 0 ” 青稞 新 品 种主要 特征 特性 及栽 培技 术要 点 , 供 科研 、 教学、 生产等 相 关部 门参考利 用 。
1 . 1品 种 选 育 过 程
西藏 自治 区农牧 科学 院农 业研 究 所 于 1 9 9 4年 藏青 3 2 0与拉 萨 白青稞 杂 交 , 喜玛拉 1 9号 ×昆仑 1 6 4杂
va r i e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u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ni q ue s,f or s c i e n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t e a c hi ng,pr od uc t i on a nd
g Y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ma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 Za n g Qi n g No . 2 0 0 0 ’ ’ o f h i g h l a n d b a r l e y n e w
Ba r l e y Va r i e t i e s
Ni ma z ha x i Yu d a i l i n Bi a n b a 。 S a ng b u 。 Fa n c hu nku n
E 1 . T i b e t A c a d e m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A n i ma l Hu s b a n d r y S c i e n c e s ( T AAA S ) ] . L h a s a . 8 5 0 0 3 2 )
冬青18号青稞栽培技术
1冬青18号特征特性冬青18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从杂交组合冬青11号和ZDM82987-88605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业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冬青18号为高产、中晚熟粮草兼用型冬青稞常规品种,全生育期271d 左右,幼苗长势旺,分蘖能力强,株高100cm 左右,株型紧凑,叶宽,叶色浓绿,茎秆弹性好,成穗数高,短芒。
平均穗长7.5cm ,属中穗型,平均穗粒数48.4粒,千粒重为42.6g 左右,结实率为90%以上,抗寒、抗倒、抗细菌性条斑病、黑穗病和青稞绣病,一般亩产350kg ,最高产量潜力为亩产550kg 。
冬青18号适宜在海拔2600~3800m 的河谷农区灌溉条件好、中上等肥力的区域生产种植。
拉萨、山南、昌都种植区一般在7月底前收获,林芝市冬青稞种植区一般在6月底7月初收获。
2栽培技术要点2.1种子处理。
最好购买正规种子企业生产的包衣种子。
对于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精选、晾晒和种子包衣。
2.2地块选择。
冬青18号对水肥要求较高,必须选择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才能发挥它的高产潜力。
此外,青稞不能连作,也不宜与小麦、燕麦等麦类作物轮作,前茬最好是豌豆、油菜、马铃薯等作物。
2.3整地施肥。
种植地块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kg 、磷酸二铵15kg 、尿素7.5kg 、钾肥1.5~3.5kg 。
施肥应因地制宜,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具体的施肥量根据测土配方确定。
整地要求土碎地平,上虚下实,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
2.4播种。
在9月中旬~10月下旬进行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
播种量一般每亩控制在15~16kg ,播种深度为5~7cm 。
冬青18号适宜播期的气温为16℃~18℃,适播期内要尽量早播,以防土壤上冻,不利于出苗。
拉萨、山南等市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初,林芝、昌都等市的播种期在10月中下旬。
2.5出苗期管理。
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进行补种。
西藏高寒春青稞“喜马拉23号”栽培技术规程
西藏高寒春青稞“喜马拉23号”栽培技术规程一、品种简介(一)品种选育背景当前西藏主推的青稞良种有两个:“喜马拉22号”和“藏青2000”。
这两个高产品种在“十三五”期间在我区大面积推广,迅速替换了“喜马拉19号”和“藏青320”,为我区粮食产量100万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这两个青稞品种的适应性在空间和抗逆性上有局限,目前只适合海拔4000米及以下的河谷农区种植。
对于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寒农区(日喀则市约16万亩)适应性较差,不能正常成熟。
这些高寒农区当前主要种植的是当地农家青稞品种,产量偏低(亩产约150公斤左右)且株高较低。
(二)品种选育过程“喜马拉23号”是日喀则市原农业科学研究所青稞育种团队从康马县卓嘎农家品种通过“多次混合选择法”,系统选育而来。
该品种于2019年4月底正式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命名为“喜马拉23号”。
认定编号:藏种审字第号2019180号。
(三)品种特征特性品种特征:幼苗直立,叶片半直立,株型紧凑,四棱短芒,穗棒形,粒色黄,粒质硬,粒饱满度好,株高80-100厘米左右,穗长3.5-4.7厘米,每穗结实粒数40-45粒之间,千粒重36克左右。
品种特性:春性,早熟品种,海拔4300米以上高寒区域全生育期130-135天,秸秆韧性较强,抗倒伏,轻感黑穗病。
(四)产量潜力该品种在日喀则市高寒农区最高亩产为298公斤,平均亩产235公斤,对比高寒农区当地青稞农家品种亩增产85公斤,增产幅度56.7%。
平均株高110厘米(当地青稞株高50厘米左右),产草量显著高于当地青稞。
(五)适种区域该品种耐旱耐寒,生育期短,适宜在海拔4300—4500米高寒农区种植。
二、标准化技术流程“喜马拉23号”良种田种植须做到“八统四单”(统一地块、统一品种、统一精选包衣、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灌水、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单打、单收、单运、单储存)要求,加快高寒农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确保全区粮食安全,为全西藏高寒农区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优质青稞藏青320品种介绍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选用最能适应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品种,是取得丰产的前提。
本章介绍了当前西藏主要推广应用的青稞品种。
藏青320
(一)品种来源
藏青320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1973年用藏青334与拉萨白青稞杂交的后代品系"7323"做母本、藏青7239为父本杂交,于1982年选育而成的中晚熟丰产型品种,1985年通过审定后开始逐步推广,是全区各农区主要种植品种和迄今推广面积最大的新品种。
(二)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05~110厘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能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宽、厚,株型紧凑,抽穗整齐一致,穗长7厘米以上,总小穗数55—60个,每穗结实50粒左右,千粒重近50克,长芒四棱,稀穗、白颖白粒,籽粒饱满、品质好。
单株有效穗数1.5个左右,成熟一致,熟性较好,穗下垂。
(三)适宜推广地区
适宜于海拔3500~4100米农区的中等肥水条件下种植,也可在半高寒农区种植。
(四)栽培技术要点
每亩播量12.5~14千克,保证基本苗在15~18万株/亩,每亩成穗数18~20万穗左右。
要求每亩最低施肥量为厩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lO千克,尿素10~20千克。
严格包衣、药剂包衣和农药拌种,并在中后期及时防治蚜虫。
一般常年产量200~300千克/亩。
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栽培技术一、青稞栽培的重要意义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
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
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
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
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
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
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
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其三:青稞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其四: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
青稞的蛋白质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脂肪为1.5%。
每一百克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3.6毫克,维生素E0.25毫克。
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
藏族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其食用青稞产品有很大关系。
且青稞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
其五青稞有保健功能。
青稞味甘咸,性微寒、无燥热。
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米。
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性状表现与丰产栽培技术
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是具有农家特色的地方品种,隆子黑青稞自开始出苗至生长后期植株、茎秆、麦穗、颖壳、籽粒等呈现紫黑色、黑色状态,学术上称为裸黑麦、米黑麦、元黑麦及黑淮麦等,属于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特殊禾谷类型作物,黑青稞是西藏山南隆子地区主要的粮食播种作物,占据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8%左右,粮食产量的85%以上,且每年黑青稞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逐年递增,通过现代农业技术逐步推广与提升,黑青稞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丰产水平,黑青稞粮食增产潜力巨大,伴随国家对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推进与实施,隆子黑青稞作为当地农作物品种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作者主要以近3年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稳边“山南隆子黑青稞高产规模化栽培及产业化应用示范研究”成功试验示范隆子黑青稞为载体,科学介绍了山南隆子黑青稞特征属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示范推广效果,提出西藏山南隆子地区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以便进一步提升与促进农家黑青稞品种扩繁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粮食增收及边境社会长治久安奠定良好基础。
1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生产发展现状1.1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隆子黑青稞主要生长区域位于西藏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山北侧,具体范围包括:东临朗县,西靠措美,西南接错那,东南为印度占区,北倚加查、曲松、乃东三县,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高山、河谷错综交错相对复杂,总面积10566km 2,属于西藏山南地区4个边境县之一,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3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主要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海拔、空气稀薄、氧气较少、昼夜温差较大;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指数较高;四季分明、夏季温度一般、冬季温度极低、干旱多风沙天气、降水量明显不足等,属于高原高寒半干旱季风气候,具体气象统计数据为:平均海拔3900m ,年日照时数3014.6h ,年降水量270.3mm ,年日照3000.5h ,年平均气温5.8℃,最高月均气温14.4℃,最低月平均西藏山南隆子黑青稞性状表现与丰产栽培技术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稳边“山南隆子黑青稞高产规模化栽培及产业化应用示范研究”(XZ201901NA05)。
春青稞新品种“藏青17”选育
20211世界上最早唯一大面积集中种植青稞的地区是西藏。
青稞是藏民的主要作物,更是西藏的特色农产品,作为西藏的四大作物之一,其秸秆也是农区主要的饲料,其种植面积占整个西藏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大麦的变种,因其内外颖壳易分离,籽粒裸露,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1-2]。
青稞属喜冷作物,具有生育期短、耐旱、适应性强、耐瘠薄、产量稳定和易栽培等优异种性,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青稞育种对青稞产业发展、藏区政治稳定、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
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抗倒伏的青稞新品种是永恒的目标。
本文介绍了“藏青17”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适宜栽培范围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育目的及过程1.1选育目的选育出适宜西藏高寒山谷农区种植的春青稞新品种,解决高寒山谷农区优良春青稞后备品种不足、产量不高的问题,优化西藏自治区高寒山谷农区青稞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增加农牧民收入。
1.2选育过程春青稞新品种“藏青17”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OENCO/H82191008N//PINON杂交后代为母本,“藏青85”/ZDM0758杂交后代作父本,经过阶梯式杂交选育出的春青稞新品种,原代号12-10556,2019年经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藏青17”。
春青稞新品种“藏青17”选育唐亚伟*(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摘要:“藏青17”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以OENCO/H82191008N//PINON杂交后代为母本,“藏青85”/ZDM0758杂交后代作父本,经过阶梯式杂交选育出的春青稞新品种。
在2015—2016年全区区域试验中平均每667m2产量为320.50kg,比对照“喜马拉19号”增产13.90%。
该品种具有中早熟、分蘖成穗数高、抗倒伏能力强等特性,适宜在西藏海拔2700~4500m高寒农区种植。
211115095_高产早熟抗病青稞新品种—甘青10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3,43(2):封三JournalofTriticeaeCropsdoi:10.7606/j.issn.1009 1041.2023.04.18网络出版时间:2023 01 03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30102.0959.002.html高产早熟抗病青稞新品种—甘青10号收稿日期:2022 10 27基金项目: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 05 21B);甘南州科技计划项目(2022JY1NC001)第一作者E mail:954813714@qq.com通讯作者:郭建炜(E mail:1965123550@qq.com)胡再青1,王国平1,徐冬丽1,周喜荣1,周志智2,高凡娥3,张忠广1,张涛1,刘梅金1,郭建炜1(1.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合作747000;2.临潭县种子工作站,甘肃临潭747500;3.卓尼县种子工作站,甘肃卓尼747600) 甘青10号(原代号0033 1)是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农家品种肚里黄为母本、以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杂交选育的中间材料9669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抗病青稞新品种,2022年3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定名,登记编号为GPD大麦(青稞)(2022)620004。
1 特征特性甘青10号春性,生育期112d,属于中间棱型品种。
幼苗直立,分蘖数中等。
株型紧凑,植株高秆,株高101.5cm。
穗长5.8cm,芒长直齿。
叶绿色,蜡质很少,叶直立,叶耳白。
穗稀疏,每穗结实39粒,单株粒重1.57g,千粒重40.6g。
籽粒较大、黄色、卵圆形。
2 产量表现该品种于2014-2017年参加第十轮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006.5kg·hm-2,比对照品种康青3号和肚里黄分别增产9.7%和18.8%。
高海拔优质冬青稞品种冬青18号高产模式化栽培方略
※种植与养殖2018, V ol.38, No.13133农业与技术1 冬青18主要特性冬青18作为优良的冬性青稞品种,该品种青稞具有抗寒、抗倒、抗黑穗病、轻感条纹病及出苗整齐,分蘖成穗率高,茎杆弹性好的特点;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抽穗、成熟整齐一致的表现。
其全生育期275d,植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叶宽,叶色浓绿,属中穗型,平均穗长7.5cm,平均穗粒数55粒左右,穗大粒多:籽粒为椭圆形,呈白色,短芒,籽粒饱满,千粒重为42.6g。
2 栽培技术2.1 地块选择该品种适宜在海拔3700m以下中上等肥水条件下的保灌区种植,但由于该品种生育期较长,不宜在海拨2400m以下的二季作物生产区种植,避免影响后茬作物的正常成熟。
如果后茬作物种植箭舌豌豆和芫根等饲草作物和荞麦等早熟作物,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在适宜区种植。
选择中上等肥水条件的地块,且灌水条件较好,前茬作物以绿肥、油菜、豆类、荞麦、玉米、小麦等作物为宜,应避免连作。
2.2 深施基肥、精细整地一般每667m2施底肥农家肥1000~1500kg,磷酸二铵15.0kg,尿素7.5kg,钾肥1.5~3.5kg。
或按测土配方最佳施肥确定施肥量,将基肥撒入田中后,进行翻耕。
要求土碎地平,上虚下实,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性[1]。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播种。
针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田块,每667m2用3%地虫杀星颗粒剂2.5~3.5kg,兑水1.0~2.0kg,掺拌细砂15.0kg左右,混合均匀,撒施于地表后耕翻。
防治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3 播种2.3.1 播种时间9月下旬—10月下旬播种。
2.3.2 播种方式提倡机耕机播。
2.3.3 播种量机播15.0~16.0kg/667m2。
2.3.4 播种深度5.0~7.0cm。
2.4管理措施2.4.1 查苗补种青稞出苗后检查出苗情况,检查标准为苗均、苗齐、苗壮,对于缺苗、断垄的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
青稞特征和品种详解
青稞生物学特性及品种资源一、形态特征在大麦分类学上,现有的栽培青稞都属于禾本科大麦属〔Hordeum L.〕,栽培大麦种(Hordeun sativum Jessen),多棱大麦亚种(Hordeun valgare L.)。
青稞还被定为裸粒大麦变种(Hordeun valgare var,nudum HK.)。
青稞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70~110厘米。
茎秆直立,光滑无毛。
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0毫米,叶面较为粗糙,叶反面较平滑。
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假设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瑞延长成短芒,长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花期3~4月。
根据青稞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着生部位、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作用分别作如下描述:根: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按着生部位和时间、作用划分,可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
初生根由种子的胚长出,有5—10条不等,一般6—7条的居多,初生根数目多少常与品种以及种子大小和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中胚轴是从种子的胚部与初生根长出方向相反的另一端长出的胚轴,它从种子萌发连接到分蘖节,中胚轴的长度因播种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初生根在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青稞根群形成前,起着吸收和供应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作用。
次生根没有一定数目,所以又称为不定根,但常与品种特性和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次生根由离表土2—3厘米深处的分蘖节周围长出,比初生根长而多,弯曲分枝,可从一级根上发生二级根,再由二级根发生出三级根,盘根错节的侧根往往形成庞大的须根系统,集中分布于10~30cm根作层,它在青稞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起着吸收各供应营养、支撑固定植株的重要作用。
甘藏区青稞新品种特征特性及良种繁育和地膜栽培技术
优 良性 状 的植 株 进 行单 株 繁 殖 , 繁殖 出纯 度 高 、 量 好 、 质 具
有原 品种性能 的种子 。 是克服 生产 上用种 的混杂退化 , 高 其 提
质 , 粗 蛋 白 1 .6 淀 粉 6 .5 、 氨 酸 05 %, 抗 条 含 03 %、 72 % 赖 .1 较
纹病 、 旱性 好 。 抗 一般 产量 29 50 56 75k/m2适 宜在 海 2 .~ 4 . g o h 拔 24 0 30 0m 的青稞 种植 区 推广 种植 。 0 ~ 0
1 . 肚 里 黄 3
良种 种性 , 延长 良种使 用年限 , 充分发挥 良种增产潜 力 的一项
有效措 施 , 良种繁育 的一个重要环 节 , 是 必须经常实施圈 。
3 地 膜 覆 盖 栽 培 技 术
肚里 黄 又名锉 青 稞 , 为春 性 中熟 类型 品种 , 育 期 1 0 生 1~
1 5d 其 穗 下 节 短 , 1 ~ 5e 旗 叶 鞘 包 裹 着 直 到 成 熟 , 2 。 仅 8 2 m, 故名 肚 里 黄 。 幼苗 直 立 、 叶绿 色 , 叶 耳微 红 色 。 高 9 m 旗 株 0c
1 甘藏 区青 稞新 品种 特征 特性
11 甘 青 2号 .
供 良好 的生长 发 育环 境 。 管理 要 精 耕 细 作 , 格 去 杂 去 劣 , 严 收获 时 要单 收单 打 , 好 比 同作物 的其他 田块 先 收先 打 , 最 并 要单 独 贮藏 , 防 混 杂变 质 。 子 田的面 积 应根 据翌 年 该作 严 种
物 播 种 面 积 、 种 量 、 殖 系数 和 贮 备 种子 的数 量 而确 定 。 播 繁 可按 下 列 公 式计 算 : 种子 田面 积 (m ) 播 种面 积 (m × h = h ) 公 顷播量/ 种子 田公 顷产 量 。
甘青4号介绍
甘青4号介绍品种来源:原代号甘青91-88-5-4-1,是甘南州农科所以地方品种肚里黄为母本,以康青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育成年限1991—2005年。
2006年7月份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甘青4号。
特征特性:青稞新品种甘青4号属春性品种,生育期105—127d,中早熟类型。
幼苗直立,叶绿色,株型半松散,叶耳浅粉红色。
株高80—90cm,茎秆坚韧、粗壮,穗不抽出旗叶鞘,穗脖长相直立,穗长方形,四棱,穗长5.84—7.31cm,穗粒数40—44粒,籽粒蓝色,椭圆形,角质,饱满,千粒重43—46g。
籽粒水分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2.57%,粗蛋白含量11%,粗淀粉含量61.75%,可溶性糖2.12%。
成熟后期口紧,落黄好,穗脖坚韧不易断。
轻感条纹病,可用药剂防治。
产量表现:甘青4号在2a的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达到5291.7kg/hm2,比对照康青3号增产13.97%—56.64%;在甘南州青稞第七轮区域试验中,甘青4号3a平均折合产量达到4416.9kg/hm2,比对照康青3号增产9.96%,居所有参试验品系(种)第一位;在2003—2005年国家青稞区域试验中,3a平均折合产量甘青4号达到3054kg/hm2,比对照北青4号增产18.4%;在3a的多点生产试验中,甘青4号产量达到2384.7kg/hm2—4524kg/hm2之间,肥水条件较好的部分试点,甘青4号的最高产量为6007.5kg/hm2。
栽培技术规程:选茬:种植青稞最忌小麦茬和青稞重茬,最适宜的前茬应为洋芋、油菜、豆类茬和轮歇地。
科学施肥、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7.5kg,尿素5kg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缺少农家肥的地方亩施磷酸二铵(或同效同等量的磷肥)12.5—15kg,尿素(或同等量氮肥)10kg,氮磷比以1:0.9—1.1为宜。
适期播种:在海拔2400—3200m的青稞种植区适宜播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
高寒春青稞新品种“喜马拉23 号”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以高寒“喜马拉23号”栽培技术研究与多年示范推广经验为基础,阐述了“喜马拉23号”高寒山谷农区示范及推广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高寒春青稞;“喜马拉23号”;栽培技术要点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9-0041-02中图分类号:S512.3文献标志码:B高寒春青稞新品种“喜马拉23号”栽培技术要点拉巴穷达(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日喀则857000)1喜马拉23号简介春青稞新品种“喜马拉23号”(代号GH88009)是西藏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青稞育种课题组从日喀则市康马县卓嘎乡农家品种通过系统选育而来。
在2019年4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喜马拉23号”。
2特征特性(1)特征:幼苗直立、叶片半直立、株型紧凑、株高105cm 左右、穗长4.7cm、四棱短芒、穗棒形、粒色黄、粒质硬、籽粒饱满、每穗实粒数42~45粒、千粒重为34~36g。
(2)特性:春性、早熟品种,河谷农区(海拔4300m 以下)全生育期105d 左右,高寒山谷农区(海拔4300~4500m)作物全生育期135d,秸秆韧性较强、抗倒伏、耐旱耐寒,该品系在海拔4300~4500m 范围的宜农区适宜种植。
3栽培技术要点3.1种子精选与处理3.1.1种子精选种子纯度、净度达到种子田的基本要求,种子千粒重应该≥36g,大田用种纯度≥95%,净度≥98%,所用种子含水量≤13.5%,发芽率≥96%[1]。
3.1.2种子处理作物播种之前,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将种子晾晒3~4d,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同时能有效防止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晒种时避免地面高温灼伤种子。
种子包衣常用药剂及方法:立克秀0.1~0.15kg 药剂兑水1~1.5kg 可包衣50kg 种子,按种子重量的0.2%~0.3%,兑水1~1.5kg 进行包衣。
扑力猛按药种比1∶(1200~1500)进行拌种处理;或80mL 扑力猛1瓶兑水1kg 可包衣50kg 种子。
浅谈“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
青稞是札达县主要粮食品种之一,是西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粮食。
但是青稞在种植的期间容易积累病毒,病毒会导致青稞品种出现退化,最终会影响青稞的质量和产量。
为此,文章结合“藏青2000”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札达县地区实际情况,就“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能够有效提升青稞产业结构种植效果。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农牧民粮食消耗的60%是青稞,青稞产量占到西藏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
此外,青稞也是西藏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其中,“藏青2000”是西藏地区在2019年培育的一个重要青稞品种,具有产量高、产草多、抗耐寒、抗倒伏和籽粒白等优点,深受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札达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高海拔4200m以下的农田也可以种植青稞。
符合“藏青2000”种植条件要求。
经过培育,该地区的青稞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其中“藏青2000”号种植面积为2000多亩。
为了能够提升“藏青2000”号的产量,文章结合札达县气候条件,就“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札达县气候条件札达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低海拔的条件等各方面符合播种“藏青2000”,位于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西藏自治区边境线之一。
属于半农半牧县,全县6乡1镇,58个作业组,全县耕地面积13403.9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300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等品种。
近几年,“藏青2000”号作为青稞粮种在札达县范围内推广,农牧民种植“藏青2000”号主要分布于托林镇、达巴乡、萨让乡、底雅乡、鲁松杰乡5个乡镇。
以春青稞种植为主。
“藏青2000”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平均产量达到520斤/亩左右。
二、“藏青2000”基本情况概述1、品种选育的过程“藏青2000”是西藏农牧科学院在1994年通过的一种复合杂交青稞品种,是喜玛拉19号和昆仑164杂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稞生物学特性及品种资源一、形态特征在大麦分类学上,现有的栽培青稞都属于禾本科大麦属(Hordeum L.),栽培大麦种(Hordeun sativum Jessen),多棱大麦亚种(Hordeun valgare L.)。
青稞还被定为裸粒大麦变种(Hordeun valgare var,nudum HK.)。
青稞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70~110厘米。
茎秆直立,光滑无毛。
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0毫米,叶面较为粗糙,叶背面较平滑。
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瑞延长成短芒,长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花期3~4月。
根据青稞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着生部位、生理生化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作用分别作如下描述:根: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按着生部位和时间、作用划分,可分为初生根和次生根。
初生根由种子的胚长出,有5—10条不等,一般6—7条的居多,初生根数目多少常与品种以及种子大小和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中胚轴是从种子的胚部与初生根长出方向相反的另一端长出的胚轴,它从种子萌发连接到分蘖节,中胚轴的长度因播种深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初生根在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到青稞根群形成前,起着吸收和供给幼苗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作用。
次生根没有一定数目,所以又称为不定根,但常与品种特性和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次生根由离表土2—3厘米深处的分蘖节周围长出,比初生根长而多,弯曲分枝,可从一级根上发生二级根,再由二级根发生出三级根,盘根错节的侧根往往形成庞大的须根系统,集中分布于10~30cm根作层,它在青稞生长的大部分时间内起着吸收各供给营养、支撑固定植株的重要作用。
在次生根上往往长出许多根毛,根毛是根的表皮细胞产生的突起物,长1—3毫米,它的作用是将水分和营养物质吸入体内,供给地上部分的需要。
茎:青稞茎具有运输水分、矿物质,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支持植株和叶片生长的功能,对最终形成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稞茎直立,空心茎。
有若干节和节间组成,地上部分有4~8个节间,一般品种5个节间,矮杆品种一般3个节间,茎基部的节间短,愈往上则节间愈长。
茎的高度一般(株高)80~120cm,矮杆品种株高60~90cm。
茎的直径2~5mm,茎包括主茎和分蘖茎。
它们均由节和节间组成。
茎节可分为地上茎节和地下茎节,地下茎一般有7~10个不生长的节间,密集在一起,形成分蘖节。
地上茎节通常有4~7个明显伸长的节间,形成茎杆。
一般基部节短,愈上则愈长,以5个节间的青稞植株为例,从基部往上计算,每个节的长度分别占植株总高度的3—10%、10—15%、15--20%、20--25%、30--40%。
分蘖节也是茎的一部分,埋在土表下2厘米左右的深处,但其节间甚短。
茎的高度一般90—110厘米,矮秆品种70—80厘米,高杆品种可达120厘米,甚至更高。
据相关资料报道,青稞茎秆节间外层为表皮细胞,其细胞壁完全木质化,表皮细胞内面是一层纤维细胞,也高度木质化。
外环纤维管束分布在纤维细胞层中间,每一维管束向外一侧的纤维细胞已被含有叶绿素的薄壁组织细胞所代替。
这些细胞与表皮细胞紧密相连,并可从从茎外见到绿色的线条。
纤维细胞层内面是薄壁组织,其中包括在生长后期木质化的大细胞。
在这种组织中,可以见到内环维管束,内环维管束比外环纤维管束大,而且数量也多,每一维管束都被木质化了厚壁纤维细胞所包围。
茎内部其余部分是一些大的纹孔导管,他们分散在许多小薄壁组织细胞间,围绕中部导管的是一些小细胞组成的薄壁组织,一般不木质化,由中央组织所形成的大空腔位于整个茎秆节间的中央。
青稞的茎秆空腔特别开阔,这是青稞茎秆柔软而缺乏韧性的主要原因。
在谷类作物中,青稞的抗倒伏力较差的原因就是青稞茎秆空腔大、茎秆柔软而缺乏韧性相关。
这也是青稞育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叶:与其它麦类作物比较,青稞的叶片厚而宽,颜色一般较淡,冬性品种和一些具丰产性能的品种,叶色较浓绿。
叶除具有同化、呼吸和蒸发作用外,还有保护茎秆和幼穗的作用。
青稞的叶根据其形态与功能分为完全叶、不完全叶和变态叶。
完全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等部分。
不完全叶是指膜状鞘,其形呈筒状,顶端有裂隙,一般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胚芽鞘和分蘖鞘。
变态叶包括颖壳(护颖、内外颖)、芒和盾片(内子叶)以及幼穗分化时出现的苞原基等。
青稞叶着生在茎节上,叶片较小麦的叶片大,一般长15—20厘米,宽8—22毫米,由基部向上逐渐狭窄,顶端尖形。
叶片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中心叶脉,两边各有10—12条叶脉与中心叶脉平行。
叶片的横切面似V字型。
叶鞘由茎节长出,包裹着茎秆。
叶鞘的表皮一般是光滑的,但一般冬性品种具有绒毛。
在抽穗期,叶鞘表皮分泌出蜡质而呈粉灰色。
叶舌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是一个半透明的、边缘不规则的薄膜,它紧贴着茎秆。
叶耳比其他谷类作物的叶耳肥大,呈新月形,它环抱着茎秆。
基部第一叶与其他叶完全不同,宽而短、叶端钝,叶耳退化,衰老程度较快。
旗叶很像基部第一叶,但比第一叶小,叶端尖。
旗叶叶鞘特别发达,它起着保护幼穗的作用。
在显微镜观察条件下,叶下表皮是光滑的,上表皮呈沟槽状,每一叶脉是一条棱脊,相当于一棱维管束,沟槽基部的细胞比其余部分的细胞大。
气孔沿叶脉排列成行,行间有几行没有气孔的细胞。
叶的维管束与茎的维管束完全相似,维管束层到下表皮之间是厚壁组织细胞群。
在维管束上部不到上表皮之间,有一些稍为木质化了的细胞,其余部分是含叶绿素的细胞组成的排列整齐的薄壁组织。
花序和花:青稞花是形成种子籽粒的重要载体。
青稞的花序为穗状花序,筒形,小穗着生在扁平的呈“Z”字型的穗轴上。
穗轴通常由15~20个节片相连组成,每个节片弯曲处的隆起部分并列着生三个小穗,成三联小穗。
每个小穗基部外面有2片护颖,是重要的分类性状。
青稞的护颖细而长,不同品种的护颖宽度、绒毛和锯齿都是不同的,大多数变种的护颖狭窄,护颖退化为刺状物。
每个小穗仅有1朵无柄小花,每个小穗也具有小穗轴,连接在每一穗轴的节片的顶端处,已退化成为刺状物,并着生绒毛,称为基刺。
基刺的长短和绒毛的多少、疏密,是品种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小花有内颖和外颖各1片,外颖是凸形,比较宽圆,并且从侧面包围颖果,外颖端多有芒。
内颖呈钝的龙骨形,一般较薄。
小花内着生3个雄蕊和1个雌蕊,雌蕊具有二叉状羽毛状柱头和一个子房。
在子房与外颖之间的基部有2片浆片。
青稞开花是由浆片细胞吸水膨胀推开外颖而实现的。
一个穗由若干小穗组成,每个穗只是一个单花。
花为两性花。
由两个护颖,一个内颖,一个外颖,两个鳞片,三个雄蕊和一个雌蕊所组成。
青稞的花除具有一般禾谷类作物的花所具有的模式外,其主要特点具有:一是每小穗只有一个单花,三个小穗聚生在一个穗轴节上,成为三联小穗。
二是小穗梗和花梗完全退化,颖果被内外包被着,直接着生在穗轴节上。
三是小穗轴很细小,紧紧贴附在内颖的腹沟内。
穗轴:茎和穗的连接处有一个环状突起部分称为穗托。
穗托在不同品种中有闭合的和不同程度开裂的状况,大多数品种的穗托是闭合的。
穗轴第一节片稍带弯曲,其弯曲度随品种而有较大的差异。
在穗托边缘和第一节片间通常有一组发育不全的小穗。
穗轴节片的数量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具有较大程度的差别。
一般品种在三十节片以下,个别品种有三十五节片的。
节片的上端较厚,显得穗轴节向外突出,节片与节片间连接处彼此重叠,使整个穗轴呈阶梯状弓字形。
小穗:同一轴节上的每个穗形状各有不同,中间小穗完全正常,两侧小穗则呈两个方向相反的弯弓形。
小穗基部有两个护颖,位于外侧的两边,直接着生在穗轴上,宽约1毫米,顶端有细芒。
外颖是一个具有双脊的批针形苞片,北面有五条脉,顶端一般有长芒,少数具短芒、三叉状钩芒、花芒或无芒。
芒除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具有光合作用和蒸发作用的功能。
芒的光合作用在增加产量上有重要意义。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抽穗期,长芒青稞减去芒的比未减去芒的千粒重降低20%,芒和花器一样,都由叶变态而来。
所以在青稞芒上曾发现过颖壳和雄、雌蕊花器的产生,但少有结实的。
内颖有三条脉,顶端钝形无芒。
内颖靠穗轴部分有一深沟,沟里紧贴着一个小穗轴,小穗轴长短不同,但少有超过籽粒的一半长的,一般具有长或短的绒毛。
小穗轴及其绒毛的长短,是鉴别种系和品种的标志之一。
鳞片:在内外颖里面靠近子房的基部有两个鳞片。
鳞片吸水膨胀,有促使花颍开放的功能,青稞一般属于小鳞片类型,膨胀能力小,不能使花颍张开,所以多数是闭合花颍授粉。
即使是大鳞片,也因生理机制,仍产生闭合花颍授粉。
雄蕊: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构成,花药长2—3毫米,由两个间隔或室构成,它的中间部分连接花丝。
花药里面包藏着许多花粉。
花粉圆形,具有平滑的内壁和外壁。
雌蕊: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等部分构成。
柱头由两个心皮连接而成,呈两个羽毛状,具有带黏腺的绒毛。
刺芒品种柱头绒毛多,光芒品种则少。
子房一室,含有一个胚珠,有两层株被,每一层株被有两层细胞。
外层株被在受精后消失,内层株被后来成为外种皮,它与子房壁紧密接连,成为颖果的外表皮——果皮。
籽粒:青稞籽粒形状与小麦籽粒较为相似,但籽粒顶端无冠毛,这是与小麦籽粒的主要不同点。
籽粒内颖基部一般有小穗梗退化后遗留下的痕迹—基刺或腹刺,紧贴籽粒腹沟部位。
籽粒大小与不同类型品种小穗的排列位置和结实性不同有关,六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发育大小均匀,籽粒细小而形状匀整;四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中间小穗粒大,并紧帖穗轴,与两侧小穗在同一平面上,籽粒大小不匀整;二棱型只有中间小穗发育,粒重更明显。
青稞的籽粒即果实,也叫颖果。
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一般长6—9毫米,宽2—3毫米,形状有纺锤形、椭圆形、棱形等。
颜色有秆黄色、黄色、灰绿色、绿色、蓝色、红色、紫色及黑色等。
籽粒含有两种色素:一是花青素,在酸性状态时为红色,在碱性状态时为蓝色;二是黑色素。
籽粒所含色素的多少与色素存在的状态,决定着籽粒的颜色,籽粒的腹面有腹沟,背面的基部是胚,占籽粒的小部分。
在植物学上,青稞的种子为颖果,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
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后的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在生产上青稞的果实即为种子(籽粒)。
种子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
胚部没有外胚叶,胚中已分化的叶原基有4片,胚乳中淀粉含量多,面筋成分少,籽粒含淀粉45%~70%,蛋白质8%~14%。
二、生长和发育(一)发芽和出苗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 -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为110-12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