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针灸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3、管针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针刺的角度
• 直刺 • 斜刺 • 平刺
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 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 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 将针尖对向病痛部.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常用的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弹柄法
用手轻弹
针尾,使针体
微微震动,以 加强针感。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部轻柔地循按。
刮柄法
用拇指抵住针尾,
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
柄。
刮法可加强针感,
促使针感的扩散。
刺手
刺手的作用——掌握毫针 刺手持针的姿势—— 以拇、食、中指三指夹持 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
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
快速透入皮肤,再行捻转,
刺向深层。
押手
押手的作用——
主要是固定穴位皮
肤,使针能准确地刺中
腧穴,另外可夹持针身, 以助刺手进针,使长针 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 晃和弯曲。
常用的进针方法:
5、针后异常感 (一)现象 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 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 针 处皮肤青紫、结节等。 (二) 原因 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 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 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 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 病情相悖,即" 补泻反,病益笃"之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 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3、弯针(Bending of Needle)
(一)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 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 处疼痛。 (二)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 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 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 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 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 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 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 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四)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 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 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之沉浮;气
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遂。”
得气意义
1、是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2、反映出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轻重。 3、判断疾病的转归及疗效的快慢。
4、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不得气的原因
1、取穴不准
2、针刺不当
3、正虚邪盛
“九针”
临床常用针具
• 毫 针
• 三棱针
• 皮肤针 • 皮内针
毫针结构
针尖--针前端的锋锐部分,
又称”针芒”。
针体--针尖与针柄之间的
部分,又称”针身”。
针根--针体与针柄的连接
部分。
针柄--针体之后,持针着力
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 、圈柄、平柄、管柄之分。
针尾--针柄的末端。
毫针规格
(三)处理 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 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者,应查 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出血、青 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按摩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 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 局部癣血消散。 (四) 预防 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 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 认真辩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要仔 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 病。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针后异常感
6、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7、刺伤脑脊髓
1、晕针
原因: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
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
表现:头目眩晕,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心胸气短,
出冷汗,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象细弱而数 或沉伏,甚则猝然倒地,唇甲青紫,二便失 禁。 处理:出现晕针症状时,应镇静,立即出针,使病人 平卧,头部稍低,给予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捻转补泻
徐疾补泻 开阖补泻 迎随补泻 呼吸补泻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 均匀地提插, 捻转, 即行出针
留针——得气之后根据治疗的需要将毫针
留在腧穴内一段时间。 留针时间:从10分 钟至几个小时不等, 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意义:便于继续行
针施术和维持针感时
间,加强疗效。
针刺意外的处理和预防
1、晕针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内心无慕,
如待贵人。”<<标幽赋>>
补泻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 则灸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陈 之,邪盛则虚之。”
补泻
补法——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 能状态得到恢复的针刺方法。 泻法——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
摇法
轻轻摇动针体,可 以行针。 直立针身而摇,可 以加强针感。 卧倒针身而摇,往 往可以促使针感向一定 方向传导。
飞法
操作时以捻转为主,一般将针身先作较大 幅度的捻转,然后松手,拇、食指张开,一捻 一放,反复数次,如小鸟展翅之状。 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可以加强针感。
震颤法
持针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抖动,使针 身发生轻微震颤,以加强针感。
针 法
(Acupuncture Techniques )
周易玄秘阁
中医针灸
针法的含义
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通过刺激腧 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 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等,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刺的工具
• 古代 “九针”
• 临床常用针具
• 毫针——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
操作方法 (Needling Methods )
• • • • • • 进针 行针 得气 补泻 留针 出针
练针法
纸垫练针法
棉球练针法
进针
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 刺 手 ” 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 押手 ” 临床施术时, 一般是右手持针, 左手按压,故称: 右手为刺手, 左手为押(压)手。
复,重者掐人中、内关,或灸足三里、百会。
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 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 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 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 进 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 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 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针刺的深度
行 针
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感而行
使一定的手法。
基本行针手法
提插法 捻转法
提插法
针尖进入一定 深度后,施行上下、 进退的行针动作。即 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 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的一种纵向的行针手 法。,。。称。
捻转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 后,施行前后、左右 的行针动作。即将针 向前、向后来回旋转 捻动,反复多次的一 种行针方法。
4、断针( Breaking of Needle)
(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 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 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 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 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 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 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 出。 (四)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 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 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 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 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不得气的处理
1、纠偏
2、候气
3、催气
4、补气
治神
治神——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
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素问宝命全形论 >>:“是故用针者, 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
守神
——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精神集中,全神贯
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必一其神。”<<灵枢终始>>
6、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
(一)症状 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 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 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 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 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X 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针刺创伤 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 了一定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等症状。 (二)原因 针刺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 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 腔而导致气胸。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B: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C: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C: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针刺前的准备
• 针具的选择
• 体位的选择
• 消毒
针具的选择
• 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
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
针具。

所用针的长度以刺入腧穴应至深度后, 针身略露出皮肤为宜。
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
伏卧位
侧卧位源自文库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消毒
• 针具消
毒 • 医生双手消毒
• 腧穴部位消毒
得气
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 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称为“得 气”。现代称为“针感”。
得气表现
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麻重胀感, 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就是顺经络沿 线均有不同的感受)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感觉到 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 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感到 针下空虚无物。
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
1、机体的功能状态
2、腧穴的特性
3、针刺手法
常用的补泻手法
名称 提插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由浅而深,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针下得气后, 拇指向前,食指向 后,左转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 力较轻 缓慢进针,快速出针 缓慢出针而快速按揉针孔 针尖随着经脉循行方向 顺经而刺 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泻法 针下得气后,由深而浅,重提轻插, 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针下得气后,拇指向前,食指向后, 左转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较 重 快速进针,缓慢出针 快速出针而慢按针孔,或摇大针孔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 吸气时进针, 呼气时出针
2、滞针(Sticking of Needle)
(一)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 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 者感到疼痛。 (二)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 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 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 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 弹等手法,或在滞针 附近加刺一针,以 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 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 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 单向捻针。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A:爪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 入腧穴。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
A: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 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
旁边,右手持针,紧
国之瑰宝——中医针灸
• 周易玄秘阁——针灸典范 • 周易玄秘阁——起名典范 • 周易玄秘阁——风水典范 • 周易玄秘阁——面相手相诊病 • 周易玄秘阁服务咨询: • QQ:1437528157 • QQ:1245074607
针灸方法
• 针刺法 • 要求掌握:①针刺工具 ②针刺的练习 ③针
刺前的准备 ④毫针的刺法 ⑤针刺意外的处理及 • 艾灸法 • 要求掌握:①艾灸的种类与方法 ②艾灸的 作用 ③施灸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