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定义

合集下载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1. 2. 3. 4. 5. 6. 7. 8. 9. 10.
Doyle:能够从多种信息源存取、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个体应具备的10个能力: 深刻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敏锐地洞察信息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提问 明确可能的信息源 成功地实施检索策略 采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实现信息的存取 信息评价 为具体应用组织信息 将新的信息综合到个体的现有知识体系中 将信息运用到评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
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信息素质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企业信息素质概念及内涵 企业信息素质在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企业信息素质的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素质的培养
企业信息素养(定位及分层)
信息道德
信息技能
பைடு நூலகம்
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了一个被 广泛引用、接受的定义,这就是“具备了高信 息 素质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 并且有检索、评估和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 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了如 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原 理,知晓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他们是有 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 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
对信息素质概念的研究趋势:
1. 2.
对概念进行哲学分析及总结性思考 聚焦于具备信息素质个体特征分析
马海群(1997)在《论信息素质教育》一文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在 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 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 信息心理等等。”这是对信息素养讨论较早的一篇文献,文章提出的定 义被广泛引用,它基本确定了国内信息素养的框架。 谢立虹(2000)认为信息素养是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 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 息搜集(开发)、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 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孙建军(2001)等人认为:“信息素质是属于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是人文 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影响等所形成的一种稳 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具有明显的外在表现性。信息 素质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信息知识能力,它标志着信息专业知识水 平;二是信息认识和意识,它表明信息认识水平,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 序、利用和评价方面的素养。 张贵荣(2001)将信息素质分为自然性信息素质和社会性信息素质两方 面。其中,社会性信息素质是“人类在信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与 信息有关的心理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文化涵养等方面的特征。 它是人们在信息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 基本品质,是人们认识信息社会、改造信息环境、学习信息科学知识、 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操纵信息设备、适应社会信息需求、鉴别和创新知 识信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信息能力的总和。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总括: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

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定义: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1]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

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

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由来: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

信息素养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纷纷围绕如何提高信息素养展开了广泛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对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内涵和评价标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认识
• 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产生需要 • 对信息进行检索 • 对信息进行评估 • 将收集到的信息应用到实际中并产生 效果
熟悉
利用
泽可斯基第一个使用信息素养这一概念: “ 所有经过训练在工作 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们知道利 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信息解答的技术和 技能。在这一定义中, 他提出三点: ① 将信息资源应用于工作环境; ② 运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的技术和技能 ③ 信息运用于解决问题。
一、提高教师队伍信息素养
教师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主体,试问连一个教师都没有或者说是缺乏信息素 养的话又何谈培养学生的教师素养呢,所以,想要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 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才行。
二、加强学校电子资源及计算机网络
加强学校电子资源和计算机网络建设,这是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足够的 信息资源保证。
第 二 类
着一种对于信息素养的看法很明显局限性相当的 大了,信息的获得并不仅仅是大众传播媒介,还 有许多地方,例如私人讯息,个人外观等等都可 以让我们从中获得信息,我更愿意相信“信息素 养”是一种能力,一种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有用信 息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1 9 7 6 年的再次提出是在德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图书关 于未来知识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 李· 伯奇纳尔( L e e B u r e h i n a l ) 提交的论文中:“ 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要一整套新技 能, 包括在解决问题及作出决策时如何有效地确定并利用信息。 伯奇纳尔的定义把信息素养同以下几点相联系: ①确定及利用信息的技巧; ②信息用于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 ③ 有效地确定并利用信息。
二、改变存在问题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长面对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防范,另一方面要 加强对孩子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提高他们对不良信 息的“免疫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监督而不是一味的拒绝。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信 息 素 养 的 定 义 和 重 要 性 02 学 生 信 息 素 养 的 现 状 和 问 题 03 提 高 学 生 信 息 素 养 的 途 径 和 方

04 教 师 的 作 用 和 要 求 05 家 庭 和 社 会 的 影 响 和 责 任 06 未 来 学 生 信 息 素 养 的 发 展 趋 势 和
信息道德能力:学生 需要遵守信息道德规 范,如尊重知识产权、 保护个人隐私等。
信息交流能力:学 生需要具备良好的 沟通和协作能力, 以便与他人共享信 息和合作解决问题。
信息管理能力:学 生需要掌握信息管 理技巧,如时间管 理、文件管理等, 以提高工作效率。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未来展望
信息获取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 快速获取、筛 选和整合信息 的能力,以应 对信息爆炸的
时代。
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 数据处理、分 析和可视化的 技能,以便更 好地理解和应
用信息。
信息创造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 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能够 创造新的信息 产品和服务。
信息道德能力: 学生需要树立 正确的信息道 德观念,遵守 法律法规,保 护个人隐私和
信息安全。
信息协作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 与他人合作, 共享信息和知 识,共同解决
的信息
信息筛选能力:能够 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
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整合能力:能够 将多个来源的信息整 合成有意义的知识体

信息应用能力:能够 将信息应用到教学实 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如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
掌握信息搜索技巧: 如使用搜索引擎、学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学习观认为: “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积极思考; 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 满信心, 并知道相关信息是什么; 他们能利用技术工具检索和交流信息; 他们灵活的、可以接受任何变化并能独立地或在团队中起作用人。””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 他 们是主动的学习者。” “从根本意义上说,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 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 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 组织的, 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 备, 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工作或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 等等。美国 图书馆协会是这一流派观的代表。
在信息情感能力方面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常见的“网瘾综合症”和“网络恐 惧症”现象, 主要是培育人们对信息、信息活动和信息 网络健全、稳定而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能力,要求人们 在网络信息活动中做到既不矫情、不滥情、不纵情,也 不无情。
在信息评价、分析和利用能力方面
这三者之间密切联系, 共同形成信息素养内涵中最复杂 的一项内容。它主要强调人对信息的“思想力”和“ 研究 力”。其中的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 在于强调充分发挥信息 的作用,实现信息的价值。但在目前虚假信息、片面信息大 量存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 应特别注重形成和提高信息的评 价力。如果缺乏这种能力, 对信息不加选择或不能正确选择, 那么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则无从谈起,信息的作用和价值也难 以实现。
在信息素养内涵的确定上, 纯粹的技术或技能取向是不足 取的,单向度的社会取向或单向度的主体性取向也都是片面的。 只有采取以主体性取向为基础, 社会取向和主体性取向相结合 的综合取向,才能使人们在对信息内涵的把握上做到全面和完 善。
鉴于以上认识,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以 下五个方面: 信息意识;信息情感; 信息道德;信息评价、分析 和利用能力; 信息知识水平和信息行为能力。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 (2)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 实现目标、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是信息素养强调的又一个方面。以往文 献检索课上比较重视的是专业学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专业性强而目的 性弱用的名是经典的检象工具、联机数据库,课题往在是假设的多学生 并不大介意检索的结果,也就是说目的性不强。似乎很专深,实际上较 空洞。我们应在检系的利用上多下一点功 夫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
华南师大的李克东教授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点 一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 用信息并具有融人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李克东提出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点:
• (1)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 呈现交流的技能,需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 践训练来培养。
谢 谢 观看
• (2)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 批判性地处理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特征。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要通 过计算机技术技能训练来培养,还要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 练来培养。
• (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使信息技术 的应用能推动社会进步。这些素养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来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 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 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 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 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孙平,曾晓牧 认识信息素养
(1)信息能力 a.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b.信息能力是图书馆素养、计算机素养,传媒素养技术素养、伦理 学批判性 思维和交流技能的融合或综合。 (2)传媒素养 以各种形式破译、分析、评价、密码信息并进行交流的能力。 。

培养新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新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新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必需的一种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过程中所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取向。

培养新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并且更好地发展自己。

下面,我们将从信息素养的定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看一下信息素养的具体定义。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找到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评价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并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信息利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并加以运用;信息创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和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信息。

而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共同努力。

我们来谈一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它关系到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

学生们如果缺乏信息素养,将会在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亟待重视的问题。

信息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实践、情感交流等,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学生。

我们都应该重视和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作。

我们来探讨一下培养新时代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方法。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途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评价能力、利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家庭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教育他们如何筛选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分析信息需求 在使用信息源的过程中,明确信息需求 与教授、专家或同行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
认识信息需求 用明确的语句来表达你的信息需求
什么是信息源: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求而获得
信息的来源。 信息可来自任何地方、任何载体,如一个人的 经历、一次演讲会、一本图书、一篇期刊文章、 一次展览会或互联网。
1989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对信息素养的
定义: 要具有信息素养,一个人必须能够认识何时需 要信息,并有能力有效地发现、评价和利用所 需要的信息。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 包括五个方面:

基本学习技能(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 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 养被列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
信息意识引发科技创新 信息能力优化创新过程 信息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创新成果 信息道德维护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
信息素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法宝 学校教育只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具备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的能力 掌握有效地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检索信息的技能 能正确地评价和鉴别信息及来源 能适当地处理和管理个人信息 掌握交方式分类 正式信息源:如正式出版的图书、期刊、工具书、索引、 文摘、光盘、网络数据库 非正式:通过电话、面对面讨论、书信往来以及研讨会的 论文发表等形式。网络上的电子邮件、各种论坛、博客、 网络会议等。 按信息的加工级别分类 零次信息源:各种信息交流渠道中由口头传播的信息。市 场信息 一次信息源:图书、期刊论文、专利、会议论文、学位论 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产品资料 二次信息源:题录、索引、文摘及相应的检索工具和数据 库。 三次信息源:一二次信息源加工后形成的。如综述、年鉴、 手册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 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样的看法目前已形成一种共识.除美国外,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观点大同小异, acrl提出的高校信息素养标准, 在美国已被广泛认可和接收, 英国、澳大利亚等根据国情, 稍有补充和修改.编辑本段定义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 包括基本学习技能 (指读、写、算) 、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 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 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 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 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 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 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 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 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 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编辑本段九大信息素养标准1998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标准一: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标准四: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标准七: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 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编辑本段信息素养的内涵(一) 信息文化常识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与人三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三个要素之间必须十分协调地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效能, 达到预期目标. 硬件是对信息系统的所有物理的实际设施的通称, 包括信息存储设备, 信息传输设备, 信息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等几类.The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Information needs to be stored before spreading, such as for video recording equipment, sound and image information stored in the computer memory storage and data are stored in program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ode,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s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storage device.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ode,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s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memory, storage devices, storage devices, random sequence. The information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The input device includes character input device, position input device, image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voice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 variety of sensors. Output devices include visual 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function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powerful comput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net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people's social lives. The software is control and indicating how the hardwar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torag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information task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Operating system, a software system used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Software tools, including maintenance tools and common tools.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such as a variet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media management tools, information browsing tools. Application software refers to various information system software designed to do different jobs. Who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coordin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is the indispensable content. As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should understand: basic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l terms, all kinds of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s); working principle of information system (Digital principle, algorithm and program, data,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inciple); and each information structure system components (hardware, software, system); and the impact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c.); knowledge of law and morality i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two) the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motionTo ha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undoubtedly need to learn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not necessarily familiar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reo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become popular partn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peration is more simple, reliable and timely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ll kinds of convenience for the people. Therefore, modern people's information literacy level, first depends on the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motion. The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motion mainly includes: to face the challen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not afraid of;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of learning to operate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ools;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often use information tools; can quickly and acutely captur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and willing to tak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basic means of work; that the role and value of information the limitation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various information; identity and abide by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s in a variety of moral norms and conventions.(three) information skills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education exper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modern society should have six information skills:determine the information task to judge exactly the problem, an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blem. The decision of information strategy in decision may ne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usefu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retrieval strategy began to implement the query strategy. This part skills includ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ccess tools, organization of each part of the arrangement of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textbooks, and decided to search for online resources strategy. Choose to use information in the seized information, through interaction of listening, looking and reading 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to decide which information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can extract the required records. Copy and reference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information re combined and packaged into different forms to meet the different task requirements. General can be very simple, can also be very complex.Th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refers to answer questions to determin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In the evaluation of efficiency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e value of the time spent in activities, and the estimated tim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task which is right.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of Editor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wo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Today, to improve teenag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a core element of the infiltr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teachers, which opened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cours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to other cours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channel.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contact with organic materials, cognitive tools, net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sources.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to form students' demand for information, search, evaluatio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effective use, and create a form to convey information, and thus expan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information.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Don'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solve problems, especially by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 to allow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service tools.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not because of the interven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le ignoring the direct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dia literacy", "computer literacy" and "visual literacy" and"artistic quality" and "digital literacy",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time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core. Therefore,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must be based on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curriculum designers and teachers become mentors students, make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subject of study. Teachers can use the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ich and reflective, conducive to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ools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quiry learn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strategies, allow students to freely explore,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ducation,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1) the love of life, will have access to new information,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from life practice continue to find and explore new information. (2) with the basic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can more easily carry out the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correctly evaluate. (3) can flexibly control information, a good grasp of the information, select the skills to. (4)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 express personal thoughts and ideas effectively, and willing to share different opinions or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5) no matter what the situation, they can confidently use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re is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ing spirit.The eight section mainly displays the ability to edit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of mainly the following 8 aspects: (1)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ols: can skillfully use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ools, especially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ols; (2): access to information can effectively collect all kinds of learning 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own learning objectives, be proficient in reading, discussion, visit, visit experiment and retrieval method for retrieving information;(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ind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mory, identification, selec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straction and expression;(4) genera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collected, accurate, comprehensive, and fulfill the overview required to express information, make it simple clear, easy and full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5) the creation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several collect information on the burst of creative thinking sparks, producing new information, so as to create new information, achieve ultimate goal of collecting information; (6) play the benefit of information: good use of accept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so that information to maximiz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7): the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 tools as information across time and space, "zero dist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termediary, make it become the extension of efficient means of their own, establis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side world; (8) the immune information: the vas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uneven in quality needs to have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discriminationability and self-control, self-discipline and self adjustment ability, can consciously resist the erosion and interference and eliminate waste information and harmful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ethical quality accord with the information era。

大学生信息素养

大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交流与共享
在学术交流中,信息素养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地展示和分享研究成 果,提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学术研究中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获取能力
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具备多种 信息获取渠道。
信息处理能力
能够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和总结,形成有逻辑性的研究资料。
信息评价能力
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大学生应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
不进行非法复制、传播等活动。
03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 径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1 2 3
开设信息素养课程
在大学课程中设置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如信息检 索、计算机基础、网络素养等,为学生提供系统 化的信息素养培训。
引入信息技术专业教师
聘请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检索技巧 。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能够帮助 个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有效地获取 、处理、评估和利用信息,以支持个 人和组织的目标实现。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01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 缺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个人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 要意义。
02
在大学阶段,信息素养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增 强其就业竞争力。
寻求导师和同行指导
在学术研究中遇到问题时,应 寻求导师和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共同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Nhomakorabea05
信息素养与职业发展
信息素养在职场中的作用
高效获取信息
具备信息素养的职场人士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提高工 作效率。
准确判断信息
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因误信错误信息而做出错误的 决策。

培养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之我见

培养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之我见

培养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之我见1. 引言1.1 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这包括信息获取、评估、处理和传递等方面的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大学生阶段培养信息素养对于他们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工作竞争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对员工的信息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与同事合作。

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科知识边界。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学生可以更广泛地获取各类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拓宽视野,增加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石,是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工作竞争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成为了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意味着大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信息素养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学科知识边界。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能,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的思维和创新。

信息素养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信息检索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找到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升研究效率和质量。

信息素养还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还包括信息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

通过培养信息素养,大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信息素养精讲内容

信息素养精讲内容

6.1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1.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概念的酝酿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其定义是不断发展着的。

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最早提出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 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也是经常为人引用、较为经典的定义。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2年,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8)组织信息使其有实用性;(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信息素养 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 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信息时,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估、利用、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准确回答信息素养的定义后,可以适当拓展
如下:
1.获取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包括运用
各种工具和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和检索的能力。

2.评估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和评估,辨
别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信息来源的信任程度和权
威性进行判别的能力。

3.利用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将获取的信息应用
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的能力。

4.创造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通过整合、分析和创造信息,产生
新的知识或见解,以及创造性地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5.交流信息能力:指个体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及运用适当的信息工具和技术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合作和共享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面对信息社会的必要素质,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和技术处理的能力,更需要包括对信息的理解、思考和应用。

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个体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也是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的关键。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与评估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与评估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与评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全面覆盖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信息素养成为了大学生必备的一项素质。

那么,什么是大学生信息素养?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如何评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与意义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利用信息、评估信息、创造信息并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基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还涵盖了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利用和信息创新等多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首先,信息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

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扩大其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信息素养要求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主动获取并分析各种信息。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最后,信息素养是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信息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知自我,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

同时,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的进步。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

首先,大学应当增加信息素养课程的设置。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素养评估等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此外,大学应该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

购买各种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图书,建立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同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方便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

还有,大学可以通过举办信息素养竞赛、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定义。

什么是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国外,信息素质归属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也可追朔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未来十年中信息素养将是国家的目标。

美国图书馆学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弄清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具有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你具备了这样一种信息处理能力,那么,你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

这一概念普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信息素养的内容。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包括:①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②信息素养;③创新思维能力;④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⑤实践能力。

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要素。

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CRAL特别工作组要求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的6项指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和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而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信息素质内容应包括:①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②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③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如发表学术著作的过程(同行评议等等),信息机构与用户(服务对象)的关系;④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⑤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版研究成果;⑥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的概念(一)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的定义最早是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柯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其后, 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人,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

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 年给出的定义, 即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能力。

[1]其中,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是信息能力。

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信息素养构成要素在已有的对信息素养构成的研究中有多种说法。

从理性上说, 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有人曾提出过一种过程性的信息素养结构, 俗称信息素养的六大技能, 包任务、决定策略、搜索获取、加工利用、合成展示和鉴赏评价。

[2]笔者认为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应该涉及信息知识、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信息伦理几个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

表现为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追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1.信息知识知识具体包括基础知识和信息知识。

信息素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指学习者平日所积累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知识,基础知识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信息素养所涉及到的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的了解,包括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问题。

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个人平时具备的自我知识积累的意识, 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 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 有寻求信息的兴趣, 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并具有一定创新的意识。

简述信息素养的概念

简述信息素养的概念

简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评估、组织、创造和分享等方面。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它涉及到人们对于信息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1.1 信息素养的定义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1.2 信息素养的内涵(1)获取知识:从各种媒体上获取所需知识。

(2)处理信息: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

(3)利用技术:运用各种软件工具加工处理所获得的知识。

(4)创造新知:根据已有知识创造新颖有用的内容。

(5)交流分享: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二、影响因素分析2.1 教育因素教育是影响个体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培养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质。

2.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于个体信息素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包括政策法规、文化传统等方面。

2.3 技术因素技术发展是促进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于个体信息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提高方法探讨3.1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提高个体信息素养的基础,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热情。

3.2 加强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提高个体信息素养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各种场景模拟和实际操作来提高个体对于软件工具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3.3 强化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是保证个体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遵循合理、公正、规范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提高个体信息素养的道德素质。

四、信息素养的重要性4.1 适应社会发展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体信息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4.2 提高综合素质信息素养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个体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的定义。

什么是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IL)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国外,信息素质归属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也可追朔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未来十年中信息素养将是国家的目标。

美国图书馆学会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弄清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具有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你具备了这样一种信息处理能力,那么,你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

这一概念普遍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信息素养的内容。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养包括:①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②信息素养;③创新思维能力;④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⑤实践能力。

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要素。

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CRAL特别工作组要求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的6项指标: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和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而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信息素质内容应包括:①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②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③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如发表学术著作的过程(同行评议等等),信息机构与用户(服务对象)的关系;④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⑤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版研究成果;⑥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学习。

对于一般人来说,需要信息和知识,掌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竞争社会的本领。

作为科研工作者来说,需要了解从事专业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而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老化,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达到胜任一名“知识传授工程师”的角色。

而这一切,就是终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于终生教育,终生学习使得个人、团体和国家达到他们的目标,并为实现共享利益而利用进化的全球环境中的新兴机遇。

这帮助他们及其机构迎接科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推进知识更新与创新,利用知识去创造财富,造福于人类。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素养是伴随着终身学习而逐渐提高的,了解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能够索取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并把其有效地利用或再去创新信息资源,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信息素养也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高校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信息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学生等得如何去找到解决和决策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并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新,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宽阔视野的高质量人才。

二是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为以后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构成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

而图书馆则理应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提供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的有力保障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把其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目标为并之奋斗。

《文献检索课》就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经。

自《文献检索课》诞生之日,就是为
了从事信息素质教育。

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信息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如提高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锻炼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推进专业信息素养的能力和培养用户采用新型学习方式的能力。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让人们学到检索所需文献、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利用获取的知识参与社会竞争,服务于社会,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创新,造福人类。

对于教师及科研工作人员来说,利用所掌握的文献检索知识,检索、评价、筛选、存储和利用相关文献知识,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圆满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人们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

利用现代化技术,自我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也给与强有力地支撑,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信息素养工具。

如要做到有效的搜集、获取、评价、选择和利用信息,就需要一种了解、搜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并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依靠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才能来完成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成为当今人们培养素养中之首要大事,事关到全民基本素质的大计。

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则能够在索取知识、利用知识和创新知识中做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在信息社会的激流中不迷失方向,具备了与大风大浪进行搏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