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翻译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檀弓》古事二则原文及译文
1、《礼记.檀弓》二则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2、二则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如下:《礼记·檀弓》原文如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翻译如下: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礼记·檀弓》相关介绍:《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在经学中的地位早有定论,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
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
“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当代通行的《礼记》。
《礼记》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它包涵了从孔子直到孟、荀各家各派的论著,其中皆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庞杂。
大多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文中反映的基本内容多系先秦古制。
其中录有一些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即使有个别篇章是秦汉儒生所撰,但其基本内容也都是对先秦古制的追记,书中包涵的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另外从治国方略,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
这些篇章处处体现出宗法制的原则和精神。
礼记二则-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
这叫作理想社会。
二、问题归纳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礼记》二则
内容分析: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阐明了“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三个方面。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内容分析:
4.概括出自《大道之行也》一文的成语, 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 的一段,《礼记·学记》是世界教育史 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礼记》相关名言: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③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天下为公、②矜寡孤独、③老有所终、 ④夜不闭户、⑤选贤与能、⑥讲信修睦、
内容分析:
①天下为公: 原意指天下是公共的。天子之位,
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 政治理想。 ②矜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③老有所终:
意思是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或年老时能生活得很好。
内容分析:
⑦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⑧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⑨是谓大同。
【翻译】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通假字:
⑴选贤与能。 “与“矜”同“鳏”,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
礼记二则原文及译文《礼记二则》的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一: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原文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二: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能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会熄灭,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八下语文22《礼记》二则
内容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 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 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民
族
、
民
生
——
、
孙 中
民 权
山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 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 定要自己私藏;
因此
造反害人的事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字词积累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教学相长( zhǎng )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一、仲尼燕居原文《礼记·曲礼上》中有记载,一天,孔子的弟子宰予问道:“仲尼燕居,何论?”孔子回答说:“吾得享于庄周之学,抱一之道,得养浩然之气。
”宰予继续问道:“仲尼之德何如?”孔子回答说:“仲尼之德,山川其德也。
”翻译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仲尼(孔子的字)在闲居生活中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孔子回答说:“我在生活中融入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坚持了一种正直的道德准则,并且深刻培养了崇高的自律精神。
”宰予继续追问:“那么,仲尼是怎样一个人的?”孔子回答说:“仲尼的品德,就好像山川的伟大一样。
”二、子夏问行原文《礼记·学记上》中有记载,子夏问道:“行与之谐乎?”孔子回答说:“不谐。
”子夏追问:“回与之谐乎?”孔子继续回答说:“不谐。
”子夏再度追问:“德与之谐乎?”孔子仍然回答说:“不谐。
”子夏最后追问:“仲尼之德,其可谐乎?”孔子回答说:“可以。
所以远人而不逢也。
”翻译子夏问孔子:“行为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回答说:“不完全一致。
”子夏继续追问:“言辞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继续回答说:“也不完全一致。
”子夏再次追问:“那么,仁德与道德是否一致?”孔子依然回答说:“不完全一致。
”子夏最后追问:“仲尼(孔子的字)的品德,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回答说:“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与众人保持距离而不迎合他人的意见。
”以上内容是对《礼记》中两则经典原文及其翻译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对话和回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是啥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是啥
1、原文为: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2、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
他让子贡前去询问。
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
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
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第 1 页共1 页。
礼记翻译及原文
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翻译及原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精挑细选几篇供大家欣赏,请看看吧。
《礼记》仲尼燕居原文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于礼。
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
」子曰:「给夺慈仁。
」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
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
」「然则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
」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
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
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
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
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
是故,宫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
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礼记大同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
下面请看带来的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注释】第一段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礼记原文及翻译
礼记原文及翻译礼记原文及翻译导语:《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
下面小编整理了礼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欢迎大家阅读。
《礼记》礼记·曲礼【原文】《曲礼》曰:毋不敬①,俨②若思,安定辞③。
安民哉!【注释】①敬:尊敬,严肃。
②俨:与"严"同,端正、庄重之意。
③辞:所说的话。
【译文】《曲礼》一书上说: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态度要端庄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辞要详审而确定。
这样才能够使人信服。
【原文】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①敖:与"傲"同,骄傲之意。
②从:与"纵"同,不加约束之意。
【译文】傲慢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不加约束,意志不可以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原文】贤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③。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④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⑤,直而勿有。
【注释】①狎:与人亲近之意。
②畏:承认。
③安安:前一"安"是动词,满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词,指感到满足的事物。
迁:改变之意。
④很:与"狠"同,凶残的样子。
⑤质:肯定之意。
【译文】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亲密而且敬重他,承认而又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处;对于厌恶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处。
能积聚财富就要能分派财富以迁福于全民。
虽然适应于安乐显荣的地位,但也要能适应不同的地位。
遇到财物不随便取得,遇到危难也不随便逃避。
意见相反的,不要凶残压服人家;分派东西,不可要求多得。
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乱作证明。
已经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
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①尸:活着的晚辈扮作先祖的样子代其祭寿的人。
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庄"的说法。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檀弓》一则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二则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礼记.檀弓》一则: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二则:原文: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齐国有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22《礼记二则》拓展阅读
22《礼记》二则好句积累《礼记》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比较阅读与徐甥师川(节选)黄庭坚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
春气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视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方见故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注】○1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2奉思:思念。
○3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4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念。
○5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
【参考译文】师川外甥奉议:自从分别以来,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你。
春天来了,暖暖融融,料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不久前你告知我:自然当用十年苦功,修身养性,探求学问。
我每每对此赞赏不已,(你)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境界了。
然而求学还是有最关键的门径的,读书需要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求索,才能体会到古人的用心所在,这样才不会白白用功;要想进一步深入门道,就得全然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念,(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读书时先把住室打扫干净,焚点兰香,使精神不分散,就会对书本所述心领神会。
少年志高气旺、好胜争强,时常这么做,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就可收到加倍的效果。
外甥你生性聪颖,一定能领会其中的道理,所以我详细周全地说了这么多。
【阅读思考】《虽有嘉肴》和本文都谈到了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虽有嘉肴》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本人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专心致志。
古代文化常识五经“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与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五经”是古代儒教经典,也是南宋以后儒家的基本书目,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礼记二则的翻译
礼记二则的翻译
礼记二则指的是《礼记》中的两篇篇目,它们的翻译分别为:
1. 《乐记》(Lǐ Jì)
这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了音乐的作用、种类、形式、演奏方式等内容。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系统阐述音乐的文献之一。
这篇文章向读者介绍了音乐的本质、音律的原理、音乐的分类、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等。
2. 《曲礼篇》(Qǔ Lǐ Piān)
这是《礼记》中的另一篇,主要内容是对曲礼(古代祭祀时
的一种舞蹈礼仪)进行解释和阐述。
它描述了曲礼的起源、演变、舞蹈形式、动作技巧以及祭祀时的具体步骤。
这篇文章以清晰的语言和详尽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祭祀仪式中曲礼的重要性和规范。
以上是对《礼记二则》的翻译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礼记》二则
虽有肴食
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吃,也不能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好。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也不一定要据为己有;(对于)力气,(人们)都厌恶它不出自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人们出门时)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用从里面闩上。
这叫做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