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地宫未解之谜

合集下载

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与谜团

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与谜团

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与谜团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朝的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地宫作为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个充满神秘与谜团的地方。

在2000年被发现以来,秦始皇陵地宫的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出现,然而,仍有许多谜团尚未揭开。

秦始皇陵地宫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据考古学家估算,秦始皇陵地宫的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相当于现代的30个足球场大小。

这座地宫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布局最复杂的一座。

地宫内部错综复杂,布局精巧,设计巧妙,被誉为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秦始皇陵地宫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遗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地宫中的一大亮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秦国的军事力量和工艺水平。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秦代历史的了解,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兵马俑,秦始皇陵地宫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俑、玉器等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更为研究秦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通过这些文物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始皇陵地宫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揭示古代秦国的兴衰沉浮。

然而,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与谜团并不仅限于其规模和文物。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建造工艺、防盗机制、陵墓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其中最为著名的谜团之一就是秦始皇陵地宫内的铜水银机关。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设有大量的机关陷阱,其中包括铜水银机关。

这些机关被设计用来防止盗墓贼入侵,保护陵墓内的文物和尸体。

然而,至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尚未完全揭开这些机关的秘密,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遗憾。

另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是秦始皇陵地宫的地理位置选择。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咸阳盆地的中心地带,四周环山,地势险要,被认为是一个极为隐蔽的地点。

【秦朝历史】探秘秦始皇陵40年不开挖内幕 真相令国人震惊

【秦朝历史】探秘秦始皇陵40年不开挖内幕 真相令国人震惊

【秦朝历史】探秘秦始皇陵40年不开挖内幕真相令国人震惊【秦朝历史】探秘秦始皇陵40年不开挖内幕真相令国人震惊1974年2月,一群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

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世界最大的地下王国展露在世人面前。

至今40年过去了,关于秦始皇陵地宫何时打开却一直没有答案。

秦始皇陵地地宫为什么无法挖出?神秘诱人的秦始皇陵地宫,一直令世人关注。

不久前,着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为打开秦陵地宫算起了一笔经济账,他说;“如果打开秦始皇陵,每年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5亿元人民币。

”这是好大的增长点。

于是,又引发了一场“尽快发掘秦陵地宫”的大讨论,经检索,力主发掘秦陵地宫的理由有如下种种:一曰“资源浪费”论,指出秦陵如果不提挖掘,只是黄土一堆,对旅游资源也就是一种非常大浪费。

要打开才有价值,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永远不打开,等于没有价值。

二曰“鞭策自豪”论,指出挖掘秦陵可以迎合国民的目光,并助推全民参予,汇聚民心,随之唤起对中华文化的热情与高度关注,同时还可以迎合世界杰出的专家和科研机构献计献策,对于向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对于培育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小存有好处。

三曰“证实文献”论,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对秦陵地宫有所记载,如说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用机械使之流动灌输;令工匠制作弩机弓箭,以防盗墓之贼,等等。

打开地宫,以证实《史记》记载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四曰“有效率维护”论,指出秦陵如果不及早挖掘,地宫里的文物只可以逐渐腐坏,因为地宫进水就是很常用的事,同时除了其他万一和无人知晓因素的存有,使其一直埋藏地下又必得维护?惟有挖掘,就可以有效率维护。

五曰“阶段发掘”论,认为对于打开不打开秦始皇陵,并非完全是技术问题,打开后到底需要怎样的技术,谁能说清呢?惟有阶段性地渐进式发掘秦陵,方可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研究所需要的保护技术,做到“有的放矢”。

秦始皇陵留下的9大谜案

秦始皇陵留下的9大谜案
向群 臣 发 出 了 “ 之 祭 为 勺 失 魂 落 魄 的样 了 , 而 名垂 手 烹 , 因实施 暴 政 遭 千 卉 骂 名 。秦 后 来 航 空 测 量 台 海 拨 高 度 也 与 之 捆 近 。 的哀 求。一阵沉寂之后 , 少府令耄 邯 } f j 朝只存在 了 l 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 可见两手余年 来{ 水土流失 ,封 土高 度 伺”

威逼成 阳之势 , 二 秦 3n 9 2 在 3 3部 义。面临大军压境 、 1 中的“ 沙丘平 台”今河北巨鹿县境 ) 束 测量的高度为 4 。18 年 , 8 8 ( , 结 世 这位 未 经风 雨考验 的 新 皇 帝惊 惶 失 孰工程兵战主的协助下 .再次 对陵墓封 了短 暂 的 一 生 。 情急之下召采群臣商讨对策 。他一副 测得结果是坟离 5 .5 。 描 , 50 m 家喻户晓的秦始皇 , 因完成统一大业 土进行 了测量 ,
处风水宝地 对陵园总体布局 的设讨更
4 黠 l
探险考察 f 奥
是颇具 匠心。
防盗机关? 地宫挖 了多深? 始皇 帝是 铜 之 间 的 落 差 。 那 样 不 仅 地 宫 之水 难 以 排
石棺 还是木棺 、 木椁?始 皇帝 的尸 骨 出, 甚至还会造成渭河之水倒 灌秦陵地宫 秦 始 皇 陵 园 以高 大 的 封 冢 为 中 心 , 棺 、
勺 史记 ・ 奏始皇 本纪 中餐下 后 阶段 。这 ~阶段主要从事 陵同白 收尾 阐的历 史大业。接着他又不 失时机 地制 司马迂 。他在《 8 ] 6 个字的记录。《 史记 记载秦始皇陵 工程与覆±工作。尽管陵墓j稗历时 3 定和颁 布了一系列有利予统 ~的法令和 1 (
整个 _程最后仍然没有竣 工 闲 f l 坟高五十余丈。” 以当时的尺值折算, 其 年之久 , 措施 ,逐步建 立和 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 “ 1 1 ] 9 1 当地 文 管 本 为 当 年 爆 发 了 次 波 澜 壮 阔 的 农 民大 起 个统 一 的政 杈 。他 5 0岁病 死 在 出巡 途 高 度 在 151左 右 。16 年 ,

秦始皇未解之谜

秦始皇未解之谜

秦始皇未解之谜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

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

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

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

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

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

《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

”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

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

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

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

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

封土底边为长方形。

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

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

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

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

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

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

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

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神秘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谜

神秘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谜

神秘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九大未解之谜作者:何林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05期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

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

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

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

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

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坐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备受关注。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

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

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

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

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

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

历史趣谈曝光 秦陵地宫埋葬的三大惊人秘密

历史趣谈曝光 秦陵地宫埋葬的三大惊人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曝光秦陵地宫埋葬的三大惊人秘密
导语:秦陵地宫里究竟有什么?地宫的情形如何?又有什么问题等待我们去验证?这一系列问题引人遐想,更为历史专家与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争论不休
秦陵地宫里究竟有什么?地宫的情形如何?又有什么问题等待我们去验证?这一系列问题引人遐想,更为历史专家与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争论不休。

那么秦始皇陵地宫里到底有哪些惊人秘密呢?
一、墓中是否陪葬一个绝世美女。

专家认为这种想法纯属脑洞大开,不过地宫里可能真的存在大量栩栩如生的美女宫娥群。

我们知道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拥有无上权力,在外有千军万马为他守护强土,在内有三千佳丽照顾他的起居。

既然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里有大量的兵马俑,守护其死后的王国,那么在地宫耳房里可能也存在很多形态各异的美女宫娥俑。

据推测,最高级别的宫妃俑,可能会用白玉雕刻头部。

二、为保重生,秦始皇用何棺木
根据当时的棺椁制度,秦始皇应该选用的是“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棺椁做了繁复精美的修辞,并且为了重生可能准备了完善的防腐措施。

可是因为秦始皇死得太突然,木椁内的始皇帝已经没有可能保存良好了。

如果能够取到秦始皇尸体或者骸骨,就能知道他是高是矮,是俊还是丑,是史书上各执一词的“蜂准、长目、鸷鸟膺”还是“虎口,日角,大目,隆鼻”。

三、墓中可能藏有修仙秘籍
秦始皇酷爱修仙,除了发动大量方士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还搜罗了为数众多的上古密本,据传坑儒焚书一是为了消灭反对的声音,二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陵十大惊天谜团

秦始皇陵十大惊天谜团

秦始皇陵十大惊天谜团谜团一:兵马俑诅咒之谜在秦末乱世,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下落不明,至今无从解答。

另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

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战,汉军60万,杨喜、杨武、吕胜、王翳、吕马童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已经是奇迹了。

在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更是决非偶然了。

所谓史事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链接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一事来,使人感到了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似乎早有答案。

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

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

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

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

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着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

”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

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

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探索秦陵地宫之谜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探索秦陵地宫之谜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探索秦陵地宫之谜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民间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地宫在不在骊山?专家使用遥感和物探方法进行探测,确认地宫就在秦陵园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深。

墓室是否完好?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陵墓四周都是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和这道宫墙有很大关系。

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

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

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

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

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地宫有无水银?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

宫内水银防腐防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和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

“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秦始皇留下的9个谜团

秦始皇留下的9个谜团

秦始皇留下的9个谜团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这表明挖掘深度太深,无法再挖掘。

地下宫殿到底有多深?根据最新的钻探数据,秦陵的地下宫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深。

深度应该接近智阳一号秦公墓地的深度。

从坑口到地下宫殿底部的实际深度约为26米,而秦朝的最深深度约为37米。

然而,是否如此取决于考古勘探的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史记》已经回答了秦陵地下宫殿的门口数量。

只是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

《史记》里清楚地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所有棺材和随葬品都放在中门内。

工匠们在中门内忙碌着,突然“关上大门,在外面欣赏它”。

"工匠"没有东山再起"也成为了一个陪葬品。

在这里,有中间和外部令人羡慕的门,其中内部令人羡慕的门是不言而喻的。

三扇地下大门似乎无可辩驳。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中门使用了“关闭”这个词,在外门使用了“向下”这个词,这表明中门是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活动门,而外门是从上到下放置的。

忠县门可以水平嵌入两堵墙之间的卡槽中,这是一扇无法打开的大石头门。

内门可以类似于中间门。

这三扇令人羡慕的门很可能是一条直线。

谜团三:“上具天文”改怎么解释?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有什么深意呢?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得出结论认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该画在墓顶上,或者刻上日期、月份和星座,这些可能仍然保存在今天的临潼皇陵中。

最近几年,在Xi安交通大学汉墓中发现了一幅类似于“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壁画。

上部是象征天空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而下部是代表山脉和河流的壁画。

由此可以推断,秦陵地下宫殿的上部可能有更完整的28颗星星的地图,而下部是以水星为代表的山川地理。

在这个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秦始皇的灵魂仍然可以“观察天文和地理”,统治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史记》和《汉书》中都提到了始皇陵里的水银问题。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的八大谜团 处处离奇使人遐想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的八大谜团 处处离奇使人遐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陵的八大谜团处处离奇使人遐想导语:谜团一、秦始皇陵墓地宫究竟有多深根据考古勘探得出结论,秦陵地宫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谜团一、秦始皇陵墓地宫究竟有多深根据考古勘探得出结论,秦陵地宫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史记》载其地宫深度"穿三泉",《汉旧仪》载"已深已极",说明幽深程度不可测量。

可这地宫究竟有多深呢?文物考古专家和地质学专家经过多方检测,推算从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是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才约为37米,看来也没多深。

不过这只是目前的探测结果,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新有效数据。

谜团二、地宫内部共有几道门《史记》清楚的记载,秦始皇的棺椁和所有陪葬物品都在中门以“内”,工事完毕后又将工匠们封闭在地宫内一起陪葬了,“闭中羡门、下外羡门、无复出者”,很明显有内、中、外三道门。

中羡门是“闭”,说明门扇是左右关闭形式;外羡门是“下”,说明门扇是上下的机关形式,并且三道门很可能是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三、秦陵地宫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是什么意思小编从幼年就听过许多关于秦始皇陵墓的传说,都是说他的地宫顶部镶嵌了无数宝石、珍珠象征着天上的日月和无数星星,地上则是灌满了水银,象征着五湖四海。

每每脑补,都会感到异常壮观。

可是当代的考古学家推断的是:在其墓室顶部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墓室的底部有水银浇灌的山川地理。

因为皇陵封土里有检测到"汞异常",说明用水银制造江河的传说是靠谱的。

这样看来,并不是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十六个惊天秘密 内藏长生不老药下落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十六个惊天秘密 内藏长生不老药下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秦始皇陵十六个惊天秘密内藏长生不老药下落
导语: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

然而,自从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地宫的的大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

然而,自从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地宫的的大门一直没有被打开过,究竟在秦始皇陵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

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

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

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似乎早有答案。

只是未引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不能挖原因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不能挖原因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不能挖原因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陵已经被人发现了几十年呢?但是为什么会没人挖呢?关于秦始皇陵地宫何时打开一直没有答案。

神秘诱人的秦始皇陵地宫,一直令世人关注。

下面一起来揭晓秦始皇陵不能挖、不敢挖的原因真相。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原因,令人震惊!秦始皇陵发现30年来,一直不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近日,科学家找到了原因,都说秦始皇陵千百年来没有被盗过,是真的?不见得,有考古爱好者怀疑秦始皇陵中早就被盗了,而且秦始皇的遗体,可能已经被怕破坏了。

秦始皇陵一直都有众多的未解之谜,近日,有考古爱好者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秘密的研究和考察,惊人的发现秦始皇陵竟有多处受到了损害。

并不是像考古学家对外宣称的那样,秦始皇陵或已经不完整了,秦始皇在世时,被很多人惦记着,他怀疑,秦始皇陵或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考古学家是这样说的,秦始皇陵墓的位置已经找到了,但是检测到里面有大量的汞,就是咱们说的水银,水银可以有特别好的防腐作用,但是水银是有毒的。

如果贸然的开启,那毒气就会跑到外面,目前我国还没有技术能控制那么大量的水银毒气,所以就还没有挖掘,如果有一天我国有了技术,也许就会对秦始皇陵开始挖掘,里面的珍贵国宝一定会数不胜数。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的原因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这是现在不少官方和专家谈的最多但也是最忽悠人的理由,已经老生常谈了十几二三十年,成了八股调和防弹衣。

一有什么人提出挖帝王陵墓,就搬出保护技术不过硬、丝织品可能硬结、器物会变色等几个技术保护难的说辞来抵挡一阵。

盘点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盘点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盘点 秦始皇陵未 几许 ? 据最 新考 古勘 探资 料表 明:
利 用现 代高 科技 与 陈 明等三 位科 学 宫并 没有 人们 想像 的那么 深 。实 际
家 研究 撰文 ,推 测秦 陵 地 宫深度 为 深度 应与 芷 阳一 号秦 公陵 园墓 室深
体 ,且不 会近 距接 近地 球 ,以板块 长 彗尾 。 构 造 而不 是 彗星 导致地 震 现象 时 ,
体进 行 发布 ,而 不 是仅仅 发布 在 网
oTb 视 如果 它 是一 颗 褐 矮 星 ,它 就 不 站 上 。没有 哪 个 人 在Y u u e 频
美 国宇航 局 隐瞒 关于 艾伦 尼 彗星信 会 存 在 彗 核或 者 彗 尾 ,这 是 由于 气 中声称 自己是科 学 家 ,或者 是美 国
线 3 ,从 而 引 发 智 利 大 地 震 , 日 度 闯入星 体 。
包括 近 期 的W S 红 外 观 测任 务 ,即 IE
本 3 份 大 地 震 也 与 其 有 关 。莫 里 月
阴 谋 论 者 开 始 猜 测 这 颗 彗 星 使它位 于太 阳系外部 区域 。
森 指 出 ,地震 的成 因常忽 视板 块构 是 “ a ”的尼 比努— — 一 颗 行 伪 装
从谎 言 中分辨 真实信 息 莫里 森 对天 文学 感 兴趣或 者担
造 ,这表 明 彗星对 地球 施 加强 烈 的 星 或 者 一 颗 庞 大 的 褐 矮 星 。 事 实 引力 或者 电磁作 用 。
上 , 艾 伦 尼 是 一 颗 教 科 书 中 典 型 心地 球 即将 发 生碰撞 的人 们提 出了
苏 美 尔人 的天 神 ,或者 2 1 年 底与 的是 ,这颗 彗星 难 以察 觉 的性质 在 量 星体 , 引力影响着 行星轨道 , 02 且 尤 地 球 发生碰 撞 的厄 运行 星 。它 已成 阴谋论 者 的利用 工具 ,并成 为他 们 其 是 火 星 和 地球 ,但就 目前 来 看它 为任 何 地球 宇宙 灾难 的代 名词 。

秦始皇陵墓之九大谜案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陵墓之九大谜案的历史故事

秦始皇陵墓之九大谜案的历史故事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

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

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秦始皇陵墓之九大谜案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

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

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

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

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

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

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

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

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

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

秦始皇陵八大谜团七个被解开,不禁敬佩我国古人聪明智慧!

秦始皇陵八大谜团七个被解开,不禁敬佩我国古人聪明智慧!

秦始皇陵八大谜团七个被解开,不禁敬佩我国古人聪明智慧!秦始皇陵是中国最大的一座帝王墓穴,至今没有被挖掘,围绕秦始皇陵秘密的猜测更是令人痴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暂时不能挖掘皇陵,但陵墓里的秘密逐一被探测出来,秦皇陵的八大谜团逐一得到了证实,今天向大家介绍已经解开七大大谜团。

大图模式秦始皇陵谜团之一:地宫的深度。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说:“穿三泉”,在《汉旧仪》记载说:“已深已极”至于到底有多深,我们来看一看探测专家给的数据,当时有三位科学界的专家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探测了并且推测出了地宫的深度,应该为500-1500米左右。

想象一下,这个数据非常的恐怖!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秦始皇地宫的广度,往东西方向延伸的实际长度为260米左右,南北方向的实际长度在160米左右,覆盖面积高达1.46万平方米,相当于五个国际足球场那么大。

大图模式秦始皇陵谜团之二:天文陵墓。

天宫是以壁画的形式绘制的,而下面的川流是以沟槽灌入水银来表示。

因为在近些年汉代的大墓中,有这样的情况。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

”大图模式秦始皇陵谜团之三:墓中的水银海。

秦始皇陵在被发现以后,皇陵里面的大量的水银让很多的人引起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研究人员的研究深度有30米,穿过的地下水有三层,地宫的高度也被勘探出来有15米,这个高度相当于是四层的楼房的高度了。

在勘探的过程中,专家惊讶的发现,在地宫的封土堆上面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汞现象,也就是说,地宫里面有着大量的水银。

大图模式半斤只要168元秦始皇陵谜团之四:机关之巧。

《史记》中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失,有所穿进者辄射之。

”所以说,始皇陵真不是那么好进的。

在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在靠近坑壁北沿的过洞中清理发现了这种弓弩,弓弦清晰可见,整体保存较完整,秦朝军队威名也与强弓硬弩的普吉与应用有很大的关系,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武器。

历史趣谈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为什么会“烧之不燃”

历史趣谈未解之谜 秦始皇陵为什么会“烧之不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未解之谜秦始皇陵为什么会“烧之不燃”
导语: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

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

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

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

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

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

《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

”“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

”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

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

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

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

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

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

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

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

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 图

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 图

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图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核心提示:1974年,随着秦始皇兵马俑的意外出土,令世人瞩目的秦始皇陵墓向全世界展示了它无限神秘的冰山一角,引发了人们无尽的探索热情和无限的好奇心。

秦始皇为何要长眠骊山?秦始皇陵为何坐西朝东?秦始皇陵里的“天文”和“地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地宫之中究竟有几重宫门?秦始皇遗体是否依旧完好如初?秦始皇的棺椁由什么锻造而成,难道真的悬浮于地宫之中吗……数不清的谜团正等待世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1974年春天,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杨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西杨村生产队决定在村里挖一眼大井。

3月份的一个黄昏,干涸的土地上尘土飞扬,村民们的铁锨镐头轮番敲击着,但去掉表土之后的土地却丝毫不见松软,反而越挖越硬。

当挖到三米多深的时候,井的西壁出现坚硬的红色土,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有古窑。

再往下挖五六米,挖出了一个似真人的陶土人头。

随着这个陶土人头的出现,还出土了铜镞、弩机和秦砖……由此一个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了。

秦始皇为何长眠骊山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秦始皇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

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又为何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风水之说来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水经注》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骊山之南的蓝田玉著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

从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此外,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其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的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历史趣谈秦始皇地宫究竟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趣谈秦始皇地宫究竟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地宫究竟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导语: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国,这里的第一次考古发现都会让世人为之震惊。

50年来,世人关于是否要开启地宫之门一直争论不休。

正是...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下王国,这里的第一次考古发现都会让世人为之震惊。

50年来,世人关于是否要开启地宫之门一直争论不休。

正是这种争论使那些困扰世人的谜团纠缠交结,难以捉摸。

首先,来看其地宫的深度。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地宫的深度:“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

然而,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

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

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其次,来看地宫的结构。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学家和地质学家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

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也证实《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为何地宫要埋入大量水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方面是以水银象征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 地宫里真有九层妖塔吗?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 地宫里真有九层妖塔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陵千年未解之谜地宫里真有九层妖塔吗?导语:近年来热播的电影《神话》让秦始皇陵神秘带上了爱恨情仇。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秘?为什么从1974年考古学家发现秦始皇陵到现在仍然没有挖掘呢近年来热播的电影《神话》让秦始皇陵神秘带上了爱恨情仇。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神秘?为什么从1974年考古学家发现秦始皇陵到现在仍然没有挖掘呢?秦始皇陵中到底有哪些神秘的东西?是否真的如电影《神话》一样,秦始皇陵里面有水银河,有长生不老的人呢?秦始皇陵是否真的有地宫?地宫有多大呢?地宫有没有其他入口?如果有,出口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呢?最近考古学家利用现代先进的测量仪器,测出秦始皇陵的地宫最深可能达到了1500米。

按照这个数据的话,秦始皇陵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为从已经挖掘的部分秦始皇陵往下再挖1000米已经超过了陵墓和渭河之间的落差。

渭河的河水就倒灌进陵墓。

所以地宫下面有多深,是不是真的超过了1000米?超过了1000米又是怎样防止渭河水的倒灌的呢?这些到目前为止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秦始皇陵中是否真如电影《神话》中描述的一样,偌大的地宫中被水银河包围着呢?地质学家对已经挖掘的秦始皇陵部分的土壤进行多次的采样测试。

秦始皇陵的土壤跟其他的地方比起来,这里的水银含量确实有异常,比其他土壤的含量都高。

另外历史文献《史记》中也有所记载。

但是秦始皇陵下面到底有没有水银河,这个仍然是未解之谜。

但是从测出来土壤的水银含量可以知道,由于水银的易挥发性,如果贸然开启挖掘秦始皇陵的话,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人员水银中毒。

秦始皇陵在世界历史也可以算得上数一数二神秘的陵墓。

秦始皇陵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了解无字碑反映出来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根据资料,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发现、体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武则天并体会无字碑的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无字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体会武皇帝的历史影响力;通过探索历史真相,解释历史现象,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武则天的功过。

2、难点:探寻无字碑体现出来的历史真相。

三、教学内容概况简介: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

她从一个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直到最后建立大周朝。

登上帝位之后,武则天一方面消灭异己,一方面励精图治。

在她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而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很多。

武则天死后,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离开了人世。

刚刚复辟成功的唐朝君臣赶紧公布了武则天的遗书。

因为朝廷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皇帝地位——武武则天则天的这份遗书不叫“遗诏”,而被称为“遗制”。

在其中,武则天宣布了三点“遗愿”:第一,重申自去帝号,自愿做回“则天大圣皇后”;第二,“祔庙”,把自己的牌位放到李唐皇室的宗庙中;第三,“归陵”,即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

根据武则天的“遗愿”,唐朝君臣很快就将武则天的灵柩葬入了唐高宗的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

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因而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据有关史书记载,唐高宗死后,乾陵的选址、设计以及营建,都是在武则天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作为乾陵地面的主要大型石雕——无字碑也很有可能是当时树立的。

又从无字碑与述圣纪碑相互对应来看,很可能两碑是同时树起的。

由此看来,无字碑无疑是武则天树立的。

这块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入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同时无字碑也昭示着武则天深深的无奈。

一、武则天的功1.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

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

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

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中诏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了广揽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自荐”和“试官”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派出存抚使十人到各道搜荐人才。

许多落选的士人和乡村教师都被荐举。

武则天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务职真才实贤。

耿直的人,确有才干的人,只要不被武则天怀疑为谋反者,武则天还能尽力予以保全或重用。

例如,被酷吏诬告的狄人杰,不但得到平反,还升任宰相,又如仇人后代上官婉儿,能诗善赋,不但受到宽宥,还被武则天留作近侍,倍加恩宠。

著名的文学家骆宾王参加了反对武则天的叛军,并写了檄文声讨她,让人惊讶的是,武则天不仅不生气,还想重用他,后来玄宗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宋璟、张九龄,也都是在武周时被提拔起来的。

天授元年(690年),策词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门举人殿试。

长安二年(702年)又开始武举,此后“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

”如期进行考试。

据请人徐松所著。

《登科记考》统计,在贞观23年中,录取的进士共205人,而在高宗和武则天统治55年中达1000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较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

另外,武则天在辅佐高宗时已开“南选”。

武周代唐后,“南选”更盛,并成为经常的制度,从而使岭南、福建等边远地区人才,得到科举入仕的机会。

2.经济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作为对地方州县官员升降的标准,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

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19项武遇天时代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有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她还令人编了一本《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天下,指导农业生产。

在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粮食储备丰富。

长安四年(704年)时增加到了615万户,3714万口。

武则天所处的时代仍是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士族地主势力趋向衰亡的时代。

在武周代唐过程中及武周建立之后,统治集团内部的士庶之争接连不断,武则天正是借助庶族势力的支持,才压制住士族势力的反抗,建立并巩固住武周政权的。

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

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辽阔,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年)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

另署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域子)。

安西四镇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

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

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等著述。

3.国力很强盛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厥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

兼容三教,使其发展。

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汇为一本《三教诸英》。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二、武遇天也是一个有过失的人物1.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族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

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武周代唐后,武则天更是放手对她的政敌进行打击,她用计除掉了所有反对她的人,欲“尽诛(李唐)皇室诸王及云卿中不附已者,连亲身骨肉也不放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武则天不惜杀害了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

她对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韩瑗、抑弼等。

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选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

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借箕州剌史刘思礼谋返案,诛杀李元素、孙元亨等“海内名士”36家,其亲党连坐流窜者达一千多人。

武则天还奖励告密,以收受告密信件,制造恐怖,又重用周兴、索元礼、来俊臣等酷吏,专办所谓谋反大案,使被告人惊恐战栗、望风自诬,并广加牵连,以构成大狱。

周兴、索无礼所杀各数千人,来俊臣所破至千余家,李唐宗室被杀的达数百人,大臣被杀的达数百家,此外,剌史、郎将以下被杀者更是不可胜数。

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武则天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打击攻敌中也不免滥杀无辜。

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

大臣吉琐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年)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2.历史上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业绩也随之淹没了。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

有关无字碑为何无字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

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