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课件: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共130张PPT)

合集下载

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220~1368年)(课件)(101张)

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220~1368年)(课件)(101张)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三省体制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 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 (1)含义: 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然后授官的制度。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 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无法继续 下去;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后期,相 权越来越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 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中国省制的开 端,影响深远。 (3)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创新 ①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 事,以削弱相权。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 使,元朝设中书省。 (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后改称州牧 ) 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 省制度。
(2)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 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②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3)影响 ①积极:a.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 选拔有真实才学的人为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 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制度化的选官标准,为实现长治 久安的政治理想,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 统治的长治久安。 c.从世袭、举荐到科举考试,使读书、考 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消极: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八股取士, 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有真 才实学的人才。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初步发展到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全面开发。

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路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上:思想上,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上,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上,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____________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

2.隋唐(1)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__,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________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3.宋元(1)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________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地方设臵通判监督知州,设转运使收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____________,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________,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宋代以后____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________,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通史整合(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
统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进入彩瓷时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 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 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 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 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 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如广 州、泉州、扬州等兴起。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
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
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
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王 羲之等;唐代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 卿、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宋代追求个性,忽视法度,代表为 北宋四大书法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 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 俗画发展。
(4)戏曲: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融会贯通] 1.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商品经济发展 宋代商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是唐宋变革时期在经济上的显 著特征。在政治上,宋代从根本上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打破了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富民”开始崛起;在文化上,宋 代改变了唐代之前主要为贵族服务的艺术形式,以平民为消费对 象的通俗艺术勃兴;在价值观上,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功利,社 会对商人、商业的观念较唐代发生了转变,为明清时期“工商皆 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45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45张ppt)
第 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
【特征概览】
【通史重组】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治制度 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 (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3.文化成就 (1)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危机。 (2)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 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深化透析】
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1.演变
2.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 展为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 想,束缚人才。 3.规律 (1)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 程序,从地方到中央。 (2)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孝廉到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过程, 标准逐步统一。 (3)从本质上看,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2.社会经济 (1)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五大瓷窑和景德镇, 出现青花瓷器。 (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 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3. 思想文化 (1)思想 ①隋朝起,出现“三教合一”。 ②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重视人的伦理道 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 ③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发展了程朱理学。 (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 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 (3)文学戏曲:词的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散曲和 杂剧。 (4)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

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课件)(159张)

2018届二轮复习: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课件)(159张)

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武力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 (3)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 (4)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官职且其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 (5)接受松赞干布求亲,派文成公主入藏。 3.开放的对外政策:设专门机构鸿胪寺;鼓励外商到中国贸 易等。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Ⅱ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贞观之治 (1)政治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完善 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 。 (2)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 (3)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Ⅲ 王安石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辽和西夏的威胁。 (2)积贫积弱:财政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 弛,战斗力弱。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3.选官制度的变革 (1)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 使 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科举制 : (2)________ 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打破了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 国选官制度的成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文明 精品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文明 精品

答案 解析
C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据所学知识可知,三
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 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员地 位上升,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 C 项正确;三省六部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废除,A 项错误; 材料中看不出导致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B 项错误;门下省的职 责是负责审核,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
最新高考·真题研习
政治文明 1. (2017· 江苏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 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 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了辉煌的成就,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人群体形成, 推动了书法、 绘画、 文学艺术的发展; 佛教、道教得到发展,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文化 出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古典诗歌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科技成就 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到发展并外传;理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宋词、元曲成就突出
2. (2017· 课标全国 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 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 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2. (2017· 北京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 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 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C.知府 B.兵部员外郎 D.枢密副使 )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第02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精品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课件:第02讲 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精品
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 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 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 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 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C.修撰的政治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解析:官修史书与私家史书可谓是各有千秋,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或翔实或虚 伪的史料,故A项错误;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取决于史书编撰者的立场观点,与私家
还是官修无关,故B项错误;作为官方统治者的宰相或皇帝参与编修史书,实际上
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政治意味增强,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 释历史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官修史 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故D项错误。
盾,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关于 D 项,宋太祖其实是不愿意史官记录其错误的言
行,不是所有的真实言行,而且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 映,所以D项错误。
6.(2016·全国甲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

篇 高频突破
通史融合
模块一
第二讲
中国古代史
魏晋至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隋唐(公元581~907年)、宋元(公元 总述 960~136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的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知宋太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2)文学艺术 ①文学: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 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②艺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 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东晋开始出现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专职画 家。北魏云冈石窟等艺术宝库闻名世界。 (3)科技 ①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北朝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及西晋 的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②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
核心素养情境化
微点1 时代特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真题引领
1.命题点:西晋时期的国家治理
[2023·广东卷,3]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朝代
西晋 东晋
高门士族 占比 48% 78.4%
射。 (2)城市:隋朝兴建洛阳城。 (3)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4)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5)丝绸之路 ①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商品有丝绸、瓷器、纸张、 茶叶等。
整合五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传播
第三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
必备知识清晰化 核心素养情境化
关键能力系统化 大题突破
必备知识清晰化
中外历史纲要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选择性必修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魏国:220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 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2)魏晋: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目的在于维护儒家 提倡的三纲五常。 (3)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分为州、郡、县三级制。 (4)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御史台为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 夫;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在边疆推行郡县制,由以往的豪酋 大姓担任郡守、县令;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

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60张PPT)

二轮复习全攻略必修专题突破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60张PPT)

(1) 农业方面出现了 曲辕犁和筒车;手 工业方面,缂丝技 术推动了丝织业的 发展 (2) 制瓷技术进步,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 生产部门,瓷器取 代丝绸成为对外贸 易的代表 (3) 唐代商业繁荣, 交通便利,长安成 为国际大都市,但 商业贸易受官府严 格控制,重农抑商 政策有所松动
(1)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 业生产的繁荣,王安石变法 力图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 府财政收入,成效甚微 (2)南宋时,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成为 全国经济重心;棉花种植传 播,元代黄道婆改进技术, 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 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3)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 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 市,宋代汴梁、元代大都都 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纸币 交子出现,推动了商业发 展;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 许多大港口
高 考 突 破
考向一 唐、宋、元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特点及影响
典题例证
【典例1】 (2012· 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 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 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
(1)佛、儒、道三家思 想均有所发展,儒家 的权威地位受挑战, “三教合一”潮流弥 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2) 科技发展,雕版印 刷术、火药发明 (3)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 绘画艺术,展现了雍 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楷书、草书流行,出 现了欧阳询、颜真卿 等书法名家 (4) 唐代诗歌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出现了李 白、杜甫等诗人,唐 文化泽被后世
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
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 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项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 有此作用。 答案 B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角度一政治上的成熟与发展1.(2018·福建省莆田一模)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

这表明()A.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B.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解析]材料中说中书省即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唐朝后复命中书省,说明唐朝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故D项正确;曹魏时期中书省正式成立,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中书省和六官制,并不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唐朝官制的由来,并不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的加强,故C项错误。

[答案] D2.(2018·重庆市西南大学月考)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选择题,4分
因果关系
(2014· 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2013· 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
选择题,4分
(2016· 课标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2016· 课标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 东渡)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选择题,4分
的历史时期。 1. 政治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 坏,但在隋唐、宋元时期得以继续发展巩固。隋唐形成了三
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
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 魏晋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
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儒、道、佛“三教并存” 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
2.手工业
①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1)魏晋南北朝 ②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
①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 系统。 (2)隋唐 ②唐朝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 和图案风格。
①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 (3)宋元 ②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高了行政效率。
(2)以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 治基础。 (3)唐末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宋元
①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1)宋代 ②地方:设置知州、通判、转运使,分割地方行 政权、财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共104张PPT)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共104张PPT)
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 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 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 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 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 故选D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 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通史整合: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历史发展怎么样] 明阶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方向
[三维坐标定位]
一、时段特征概览

述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 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
4.宰相制度变迁(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此后 中朝官员地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 成尚书台。到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 为荣誉头衔,而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 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省制。 与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 比三公以三位首长统辖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
二、主干整合
练P5
(一)魏晋南北朝 220-589 (二)隋唐 581-907 (三)两宋 960-1276 (四)元 1276-1368
【课本内容】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 3课 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相关内容) 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考向一
均田制
[典例1]、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 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 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8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 【例题1】 创设情境考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2016·北京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 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 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B ) • A.汉长安 B.唐长安 • C.宋汴梁 D.元大都 •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节度使”“中书省”。节 度使是藩镇的长官,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据此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唐朝时期 藩镇割据严重、地方与中央矛盾加剧的现象,故答案为B项。汉朝时期尚未出现 中书省,排除A项;宋朝及其以后基本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排除C、D两项。
串讲二
真题解题自查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经济
• 一、农业 •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 的产量。 •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 了较大发展。

讲解一
真题解题自查 • • • • • • •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1.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二、隋唐时期 1.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3.唐末地方设置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 • • • • • •
二、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三、商业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2.隋唐: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唐都长安尤其繁荣;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 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 • 3.宋朝: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结束分裂,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
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 合;宋代二府三司制、元朝行省 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 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元代行 省制影响深远
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
5.(高考典型题)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
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造成地方行政区域调节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立
解析:本题考察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实施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
集权,让地方服从中央。题干材料阐明中央集权促成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故
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和四方面影响 (1)三个阶段
朝代
表现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魏晋南北朝
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
口的大城市
特征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 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4.(2016·高考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因素,他说:“尔谓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因此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锋利矛盾 D.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
解析:据题干“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帝王 不可“容易行事”,故选A项;“全都真实可信”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史官统 计皇帝真实言行,客观上利于皇帝减少“误失”,“锋利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 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紧张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统计,而没有直接反映 出宋太祖不肯史书统计其真实言行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工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 进入彩瓷时代;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隋唐
宋朝 元朝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 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 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出现纸币交子; 市民阶层兴起; 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
(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 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南北朝 时期,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经济 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
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 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思想文化 科技:四大发明及其外传;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书法、绘画、唐诗、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各具 时代特色;思想:宋明理学的发展。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 一省制,相权有所扩大。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 唐朝的灭亡。
(2)宋代: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另设通判、 转运使牵制地方, 中央集权加强。
(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
3.选官制度的变革
【考情分析预测】
考点 范围 考查角度 (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的生产特点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4分
(2015·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4分
经济 文明 (2015·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济重心 选择题,4分 南移的因果关系 (2014·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 选择题,4分 (2013·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 选择题,4分 识
(2015·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文 化重心南移)
选择题,4分
【考情分析预测】
考点 范围
考查角度
(2016·课标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2016·课标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 鉴真东渡) (2016·课标全国Ⅲ,26)唐代统治者对艺术的影响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5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选—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历史发展怎么样]
明阶段特征,有利于定位思考方向
[三维坐标定位]
[三条主线定论] 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
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 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 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思想 文明 (2014·课标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2015·课标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014·课标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2013·课标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2012·课标全国,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 向
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政治史考 查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封建君主通过调整地方管理体制 、监察地方官吏等手段,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并运用地 方权力制约分化等原则,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在 宋元时期,基本上解决了汉唐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 地方政治主动性和能动性日趋受抑,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后 世吸取。高考往往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元朝行省 制度的设置及影响角度进行命题。另外,很多高考试题把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当今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相联系,也要 引起注意。经济方面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 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 的重点。思想史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 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如广 州、泉州、扬州等兴起。
(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 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 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 国选官制度的成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 考核制度。
——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 向成熟。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整合 中 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 宋元时期
【考情分析预测】
考点范 围
考查角度
题型与分 值
(2016·课标全国Ⅰ,26)宋代 选择题,4 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分
政治文 (2016·课标全国Ⅱ,25)唐代 选择题,4 明 科举制的作用 分 (2013·课标全国Ⅰ,41)汉、 非选择题, 唐地方行政变迁的趋势 6分
[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于找准解题“题眼”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 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 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 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2)土地制度: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租佃 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订立契约作为解 决纠纷的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 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 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 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