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43202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及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及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及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暴露风险,为了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及职业暴露的相关内容。

1.分级防护指导原则(1)根据感染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将医务人员分为三个等级: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高风险人员主要包括与疑似或确诊感染者密切接触的医生、护士等;中风险人员主要包括与患者有直接接触但没有确认感染的医务人员;低风险人员主要包括与患者有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

(2)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高风险人员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如医用隔离衣、帽子、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中风险人员需要佩戴医用口罩、帽子和手套;低风险人员只需要佩戴医用口罩即可。

(3)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和培训。

医院需要建立职业暴露管理机制,包括暴露事件的报告、登记和跟踪;同时,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定期评估和调整防护措施。

根据疫情变化和医务人员暴露风险的变化,定期评估和调整防护措施,保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2.职业暴露(1)血液暴露。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的血液样本、实施静脉采血、注射药物等操作时,容易发生针刺或其他血液暴露事故,从而引发血液传播的感染病。

为了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呼吸道暴露。

在处理可能感染病原体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容易通过患者的呼吸道接触到病原体。

为了预防呼吸道暴露,医务人员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并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3)皮肤暴露。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和体液等。

为了预防皮肤暴露,医务人员需要佩戴手套,并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4)粘膜暴露。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容易通过眼睛、口腔等粘膜直接接触到病原体。

为了预防粘膜暴露,医务人员需要佩戴护目镜和口罩。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防护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护分级原则1. 医务人员防护应遵循“标准预防、分级防护、综合防护”的原则。

2. 标准预防:针对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环境清洁消毒等。

3. 分级防护:根据患者病情、操作风险等因素,将医务人员分为不同级别进行防护。

4. 综合防护:在防护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防护措施,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三、防护分级内容1.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如隔离、消毒、废物处理等。

2.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传染病留观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医务人员。

(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医用外科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隔离区域、隔离物品等。

3.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等医务人员。

(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罩,必要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隔离区域、隔离物品等。

4. 三级防护适用于接触高度传染性疾病(如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烈性传染病等)的医务人员。

(1)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防护服、隔离衣、鞋套,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面罩、防护服、手套、防护靴。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3)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隔离区域、隔离物品等。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医务人员需要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和普通病房。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和外科口罩,并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

工作时需要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外科口罩和必要时的隔离衣和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和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和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和隔离规章制度,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工作服、隔离衣和必要时的鞋套。

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物质时需要戴手套。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需要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医务人员需要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进行有创操作的医务人员,如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除了二级防护外,还需要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穿戴防护用品的程序如下:在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时,需要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时需要戴乳胶手套。

在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后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的程序如下:在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需要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用后的物品需要放置于专用污物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需要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在沐浴、更衣后需要离开清洁区。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级防护是对所有医务人员都普遍适用的基本防护措施。

这包括:
1.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如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
2.戴医用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接触患者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
4.对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二级防护是有一定风险的医务人员所需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
1.用于保护呼吸道的防护装备,如带有防雾霾功能的防护口罩和护目镜等;
2.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如戴防护服、帽子和鞋套等;
3.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封闭和隔离患者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

三级防护是高风险医务人员所需的最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1.使用高级别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罩和手套等;
2.对空气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负压隔离室等;
3.加强医疗废物处理和清洁消毒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的具体实施要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和具体场所的条件进行评估和调整。

此外,还需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适当地处理防护设备。

总之,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是医疗机构管理和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在传染病爆发期间,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2021年整理)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2021年整理)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完整)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的全部内容。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4、严格执行手卫生.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分级防护原则。

分级防护原则指的是根据工作环境、接触对象以及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医务人员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医务人员分级防护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首先,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线医务人员和非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是不同的,在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一线医务人员要加强防护,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医务人员的防护还需要根据接触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护措施,因为他们与病人的接触更为密切,可能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

而接触一般患者的医务人员则可以在做好基本的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最后,医务人员的防护还需要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风险程度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医务人员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程度来确定防护措施的严格程度。

高风险的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最严格的防护,中风险的医务人员需要进行适度的防护,低风险的医务人员可以进行相对宽松的防护。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一线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或面屏、手套等防护器材,并在必要时佩戴防护帽和防护鞋套。

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还需要佩戴N95口罩等高级口罩。

2.非一线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手套,在接触患者时保持适当的距离,并注意勤洗手和消毒。

3.医务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和知识,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4.医疗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三进”制度,即进医院、进科室和进病房,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医务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眼、口、鼻黏膜,减少病原体进入体内的机会。

6.在物资充足的前提下,医疗机构要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和设备,确保医务人员有足够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第一篇: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戴工作帽和棉纱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按需配备能有效杀灭相应病原体的消毒剂)有效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的消毒隔离防护按照本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二、发热门诊穿戴防护流程(一)入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穿工作衣裤→戴帽子→穿隔离衣→戴纱布口罩(12层)→穿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手套(二级防护人员)→戴防护镜(二级防护人员)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三级防护人员)。

(二)出发热门诊及隔离留观室:脱掉手套→脱隔离衣→脱去鞋套→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手→脱纱布口罩→放入消毒液中→脱去布质工作服→泡入含氯消毒液中→洗净双手→洗脸、洗鼻、洗眼、洗耳、漱口。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接触(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HIV、HCV、HBV感染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HCV、HBV和不明肺炎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这些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院工作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工作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工作人员分级防护制度一、制度目的1.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引入外界的病原体,同时将其传播给其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

2.降低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保障其工作和生活安全。

3.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及时诊治。

二、分级防护原则1.风险评估与分级:根据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病情种类、播散途径和传播方式等因素,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2.个人防护程序: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个人防护程序,并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培训和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三、分级防护等级划分1.一级防护:适用于非接触患者的工作岗位,如病案整理、信息系统管理等。

主要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管理、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等常规防护程序。

2.二级防护:适用于接触或可能接触患者的工作岗位,如门诊医生、病区护士等。

主要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管理、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等常规防护程序,同时加强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如短袖隔离衣、手套、护目镜等。

3.三级防护:适用于直接参与患者手术或处理可能有高风险传播的病历、样本等工作岗位,如手术室护士、检验科工作人员等。

主要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管理、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等常规防护程序,同时全面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长袖隔离衣、N95口罩、护目镜等。

4.四级防护:适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直接护理工作岗位,如重症监护室护士、感染科医生等。

主要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管理、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等常规防护程序,同时全面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

四、实施措施1.健康宣教: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知识的普及。

2.防护设施:医院应当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隔离区、消毒设备等,确保员工能够进行规范的防护措施。

3.个人防护装备:医院应当提供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4.监督检查:医院应当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员工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分级防护,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纠正。

五、总结医院工作人员分级防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可以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工作安全。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病房的医务人员(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成外科口罩。

(四)认真执行手卫生,(五)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护人员(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隔离隔离衣或一次性防护服、戴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不穿隔离衣。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结束工作后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采集的标本相关人员;处理具分泌物、排泄物、患名使用过的物品和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及司机等。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道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隔离病房的区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双层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长筒胶靴、穿一次性鞋套。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五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适用于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进行有创操作人员和尸体处理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水围裙,尸体处理人员做好穿化学防护服。

注意事项:(一)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使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温,应立即更换。

(二)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睛进行消毒。

(三)医务人员提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四)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五)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及时隔离就诊。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T戴帽子T戴医用防护口罩T穿工作服T 换工作鞋后T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一、防护原则医务人员个人的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般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

下面以SARS为例,介绍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1。

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2.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

3。

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

3%∽0.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3分钟。

(二) 二级防护1。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等. 2. 进入隔离病房不须戴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或N95口罩),。

每4小时更换1次或潮湿时更换;戴手套、帽子、鞋套、穿隔离衣.3。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洗手和消毒。

手的消毒用0。

3%∽0。

5%碘伏消毒液或其他快速消毒剂(洗必泰、新洁尔灭、75%酒精等)搓揉1∽3分钟。

4.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

(三)三级防护1. 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

除应采取二级防护外,还应当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二、个人防护措施(一)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二)戴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污染物的操作必须戴手套,以减少皮肤直接接触的机会。

(三)口罩、、护目镜及面罩的应用为了避免吸入气溶胶和防止患者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入医务人员眼镜、口腔及鼻腔内,医务人员科戴口罩、面罩及护目镜。

口罩应遮住口鼻部,且只能用一次,潮湿后隔离效果差,应及时更换;护目镜每次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四)穿隔离衣在可能接触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时必须穿隔离衣;进入隔离室的所有人员也必须穿隔离衣。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疾病的患者,包括传染性疾病患者。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防护采取了分级防护原则。

分级防护是指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从不同的层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防护:一级防护是对所有病人进行的基本措施,主要是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必须进行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二级防护:二级防护是对一些传播途径较明确的疾病患者进行的防护措施。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接触到的、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在二级防护中,医务人员需通过医疗器械的消毒、无菌操作等措施来减少传播风险。

另外,医务人员还需使用正压防护面罩等特殊个人防护装备。

三级防护:三级防护是针对那些高风险传播和高致病性的疾病患者进行的防护措施。

在三级防护中,医务人员需进行更加严格的隔离和防护。

这种防护主要是针对高度传染性的病人,如埃博拉等病毒。

医务人员需佩戴全套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全身隔离和保护。

以上是医务人员防护的分级原则,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进行相应的防护。

此外,医务人员在实施防护措施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对于不同的传染病,了解其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不同的病原体对应不同的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时要保证正确的配戴方式和佩戴时间。

3.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演习:定期进行培训和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4.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技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总之,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降低感染风险。

医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三)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的医务人员。

(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四)严格执行手卫生。

(五)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安置地或为患者提供一般诊疗操作(一)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二)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穿鞋套。

(四)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五)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六)严格执行手卫生。

(七)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溶胶操作时(如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一)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二)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 /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一)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摘护目镜 /防护面罩→洗手和 /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或手消毒。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

医护人员分级防护规定(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三)二级防护1 .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每4小时更换且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四)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注:防护用品要求。

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

袖口、脚躁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O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原则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随着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爆发,医务人员的防护成为重要的关注焦点。

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处于第一线,直接接触患者,防护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以及疫情的控制。

1.根据传染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疫情控制中应根据传染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对于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如新冠肺炎),医务人员需要佩戴手术口罩、护目镜和防护面罩等,以防止飞沫进入呼吸道;对于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病),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防护口罩来防止空气传播的病原体进入呼吸道。

2.根据风险程度确定不同级别的防护: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风险程度不同,需要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级为三级防护,即一级防护、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

一级防护主要是对一般传染病的防护,主要包括医务人员佩戴医用口罩、穿戴普通工作服等。

二级防护主要是对中度传染病的防护,需要医务人员佩戴防护口罩、穿戴一次性隔离衣等。

三级防护主要是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护,需要医务人员佩戴高级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

3.根据个人层面制定个体防护措施:每个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职业风险来制定。

例如,对于离患者距离较近的手术室护士和急诊科医生,更需要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等。

而对于一般病房的护士,个人防护措施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如佩戴医用口罩和医用手套等。

总的来说,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是合理且科学的。

它以传染途径和个人风险程度为基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护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医务人员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防护知识,以保持对疫情防控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医务人员防护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并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备制度医务人员应依据接诊患者的不一样,采纳不一样的防备举措,并切合以下要求:1、"一般防备:合适于一般门、急诊、一般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恪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仔细履行手卫生。

2、一级防备:合用于发热点、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恪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恪守消毒、隔绝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绝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需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履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理,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备。

3、二级防备:合用于进入甲型 H1N1 流感留观室、甲型 H1N1 流感隔绝病房、隔绝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收集的标本、办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恪守标准防备的原则。

2)依据甲型 H1N1 流感的流传门路,采纳飞沫隔绝与接触隔绝。

1 / 23)严格恪守消毒、隔绝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绝病房、隔绝病区的医务人员一定戴医用防备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备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依据洁净区、潜伏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区分、正确穿着和离开防备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备。

4、三级防备:适用于为实行可引起汽溶胶操作的人员。

可引起汽溶胶的操作包含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引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开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调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放护外,还应该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备器。

2 / 2。

医院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医院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一、制度概述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医院感染为核心,强化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操作,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3. 分级防护,科学防控:根据医院感染风险等级,实施分级防护措施,科学防控医院感染。

三、分级防护内容1. 一般防护(1)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2)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包括手卫生、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等。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2. 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3)严格执行手卫生,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 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

(2)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二级防护的着装程序是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依次完成的。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分区分级的防护程序进行,在二级防护完成后才能进入污染区。

四、责任与监督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2. 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负总责。

3.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提高防控意识。

4. 医院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规定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隔离预防工作,控制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预防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我院医务人员分级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根据不同服务场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

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穿工作服、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

4、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5、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6、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四、三级防护:适用于为传染病(含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对感染性病例进行有创操作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五、穿脱防护用品应遵循标准操作流程。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摘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脱鞋套→摘护目镜/防护面罩→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3、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六、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4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院感部
2015年7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