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问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进程始于何时?

答:因为清末实行“新政”,修订律例和预备立宪,所以清末是法制近代化的开始时期。2、法制现代化应该具有哪些主要标志?

答:(1)在宪法中确认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和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2)在刑法中确认罪行法定原则

(3)在刑事诉讼法中确认无罪推定原则

(4)在民法中确认意思自治原则

(5)在行政法中确认依法行政原则

(6)在经济法中确认法治经济原则

(7)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3、中华法系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

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强调维护纲纪伦常

3、法律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

4、司法从属于行政,司法审判机构与行政机构长期合一

4、中国法制近代化为什么选择学习大陆法系?

答:(1)相近的国家主义观念,即中央集权的观念

(2)相近的法典编纂观念,即成文法的观念

(3)相近的思维方式,即演绎思维

(4)相近的审判方式,即职权主义

6、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1、自古以来“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不仅法典由君主颁布,而且单行法规也以君主的敕令形式出现,君主可以修改、废止任何的法律,而皇帝本身并不受法律的约束,不承担任何的义务。

2、同时君主又拥有最高的司法权,至少在隋唐以后,一切重要案件以及所有的死刑案件都必须经由皇帝的裁决批准,皇帝既可以法外用刑,也可在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的犯罪。7、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的说法对吗?

答:1、该说法不正确;

2、虽然中国古代的法律一直以刑法为主体,君主也一直使用“礼教”和“刑罚”这两套统治手段,因此朝廷的制定法的主体一直是刑法,而民事领域则大多直接依靠礼教来规范,所以中国古代民法的地位比较低。

3、但是法制史上也有朝代依据礼教规范制定了一些民事财产与亲属婚姻之类的民法规范,尽管数量相当稀少,但不能因此说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

8、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是伦理法、礼制法、特权法、义务法?

答:因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1、至少在汉代以后,礼教就一直对法律起到指导作用;

2、礼教的许多内容被直接规定为法律,而且礼教也是评价和解释法律的最高权威和最重要的依据;

3、另外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被认为是不合乎礼教原则的情况下,礼教还往往以“经义决狱”的形式直接成为裁决的依据。

1、中国古代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答:中国古代的法是在国家形成和政治权力集中的过程中产生的:

(1)是对习惯的确认:原始习惯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礼。

(2)礼源于祀:在国家形成和政治权力集中的过程中,部族首领统帅属众祭祀祖先,以加

强本集团的凝聚力,祭祀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形成了早期礼的观念和习惯。(3)刑起于兵:早期的刑罚普遍采取肉刑,事实上是战争中创伤的再现;初期只有对异族敌人才使用肉体惩罚,后来才渐渐推广开来。

2、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有何特点?

答:中国法起源与产生的特点:

(1)礼法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2)法的氏族宗法色彩浓厚

(3)法律强化专制王权

(4)法的刑法特色突出

3、商朝的神权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立法指导思想方面:坚持王权神授思想与天讨、天罚、天谴思想

2、司法制度方面:适用神明裁判

4、周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哪些?

答: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强调作为统治主体要明德、明刑,慎重立法,努力实现刑罚恰当适中,以此体恤民众、克配天意,最终达到维护统治稳定、受天佑福的根本目的;德的内容包括敬天、孝祖、保民;关注德刑关系;

2、亲亲、尊尊和有别:亲亲,主要是指家族角度的有别,规范家庭成员的不同地位,以保持家族的团结和睦;尊尊,则主要从政治等级的角度强调有别,指天子、诸侯、各级贵族以至平民之间各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

3、刑三国用三典,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5、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怎样?

答: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1)礼与刑联系

a、礼与刑是西周法的两个基本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b、礼指导刑的制定与执行,并借助刑的强制力为后盾。

c、刑是礼的必要补充,用刑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礼。

d、“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入刑。”

(2)礼与刑区别

a、性质不同:礼是积极的法律规范,刑是消极的法律规范。

b、作用不同:礼是正面引导、预防、教化,刑是反面禁止、惩罚、制裁。

c、“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刑者,禁于已然之后。”

6、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答:1、“礼不下庶人”:并不是说庶人没有礼,而是西周各个社会等级都有各自的礼,庶人也有庶人的礼,只是比较简单而已。“礼不下庶人”原来讲的是乘车的贵族相见时的礼仪,礼不下庶人是因为庶人没有车而不用此礼。所以,从本意与历史事实来说,都不能说庶人不受礼的约束,只是庶人不得使用贵族的礼而已。

2、“刑不上大夫”:由于肉刑来源于战争,开始主要施加于异族俘虏和奴隶,是一种耻辱的象征,后来虽然施用的对象推广,但仅及于庶人,在当时贵族政治的状态下,贵族成员是不适用肉刑的。但在实际的政治中,如果贵族实行极其严重的政治犯罪,如谋反时,同样会招致严厉的法律处罚。

7、西周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主要原则:

1、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原则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