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分析
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经验总结

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经验总结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利用、调节和控制的工程,其运行与维护管理是确保工程系统正常运行和优化性能的关键环节。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就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加强设备巡检与维护水利工程涉及大量的设备设施,如水泵、阀门、管道等,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保养,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检修情况和维修记录,以供日后参考。
在维护过程中,需注意对设备的清洁和润滑,及时更换磨损零部件,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供水是水利工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保证供水的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定期对水源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水源的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其次,对供水系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清除可能导致水质问题的污染物。
此外,加强对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管网漏损问题,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供水系统,保证供水的水质安全和卫生。
三、做好防洪和排涝工作水利工程还包括防洪和排涝工作,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地域和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洪和排涝方案,并建立健全的防洪排涝责任制。
对于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特别要确保水闸、泵站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河道、排涝渠道等,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
四、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运行与维护管理中,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备份,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验证。
对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水位、流量、压力等,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了解工程运行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五、加强维修队伍建设与培训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维修队伍来保障。
建立健全维修队伍,包括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提升其维修和管理技术水平。
定期组织培训,提供新技术和工艺的学习机会,引导人员不断提升维修能力和知识水平。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浅析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浅析目前信息系统已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根据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分析。
标签:水利工程;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维护引言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分析和使用的有效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构建新的管理系统,推动水力资源管理的政务公开、水文预报、防汛指挥、水质监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信息化系统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做好防汛及水文信息收集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基于提升水利管理效率和能力的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设带动水利工程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水利管理的必然选择。
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首先有利于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理念。
新时期水利部门在总结治水经验,分析水利形势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明确了水利建设应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水利工程的构想,并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提高信息在指导治水工作中的作用;其次,有利于提高水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水利是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虽然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但是由于观念的束缚、技术的限制,水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一直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条件下,水利部门应该抓住机遇,提高水利信息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最后,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水利部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招标、财务信息公示、政策公布、知識普及等实践,以推动水利治理信息的公开化,接受社会监督,进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实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实现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水资源管理工作日益繁重。
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复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治理存在着差异性,在治水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利用信息化系统,水利部门可以对河流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数据进行准确把握,然后发布指令调蓄洪峰,化洪涝灾害为灌溉水源,此外通过对样本的检测,可以确定单位内泥沙含量及污染物含量,进而确定水土流失情况,做好沿河植被建设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水污染治理策略。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控制、监测、分析、决策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信息化的工作。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效率、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水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数据集成困难水利工程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水文数据、水资源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工程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种类繁多,要将它们整合起来并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统一各种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使其可以进行有效的集成和交互。
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对策二:加强数据共享与交流推动不同水利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流,可以避免数据孤岛的问题,加快数据集成的进程。
还可以借助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数据共享的机制和渠道,方便各方之间的数据交流与应用。
问题二:信息化系统应用不充分目前,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系统只停留在数据汇总和报表分析的层面,缺乏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功能;一些系统缺乏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不易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对策一:加强系统功能的完善和优化水利信息化系统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其功能,加强数据挖掘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为水利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对策二: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与改进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设计简洁明了的界面,提供直观友好的操作方式,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和普及度。
问题三:信息安全风险较大水利信息化系统涉及到大量敏感和重要的数据,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者系统被攻击,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保障信息安全是水利信息化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和管理效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推进中,水利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其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来源分散。
在数据分类、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共享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
水利信息化工作还需要与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但由于不同行业的信息系统结构和标准不一致,对接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水利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发展。
加大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研究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促进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共享。
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拓展。
目前,水利信息化主要集中在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对于水利应急管理、水灾预警和救援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还相对滞后。
水利信息化在乡村农田水利管理方面的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快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步伐。
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拓展应用领域,促进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度融合。
加强水利应急管理和水灾预警平台建设,提高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加强对农田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乡村农田水利管理的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但目前水利系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还相对滞后。
水利系统内部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人才流动性较低。
由于水利信息化工作相对较新,在水利系统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加大对水利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和水利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和灌溉用水的重要设施,其运行和维护管理对于农业生产、城市饮用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核心是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首先,要确保工程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各类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修护的工作做到位。
其次,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自身的管理,比如,在管理上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确保在实践中规章制度得到严格遵守,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安全,夯实安全基础;第二是“预防为主”,重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和处理;第三是“全方位、全过程”,确保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全程为安全把关,做到专业化、细致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二、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是水利工程虽然建设一次,但却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维护的重要程序。
一方面,要加强维护管理团队的建设,确保专业技术人员足够、工作有力,做到维护流程科学化、标准化。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维护管理的质量监督,做到维护服务和质量的全程管控。
在维护管理中,还需要关注一些关键问题,比如定期检查状况、事物清单管理、排除故障和维修。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业主、客户、供应商等各方的沟通,确保各方的意见充分听取,有效解决潜在问题,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维护。
三、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前提下,必须建立一个充分有效的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建立,实现对水利工程的智能化监测、检测和运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的共享、快速上传和实时查询,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总之,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是以人为本、以安全为重的重要问题,需要从规章制度、人员队伍、设备维护、运行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
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即当前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随后阐明了研究的意义,即加强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最后明确了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详细阐述了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概念、组成、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探讨了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更新、制度完善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强调了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政策法规的完善。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概念、组成、特点、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作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对于保障水利运行安全、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加强水利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信息系统逐渐走向网络化、智能化,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
当前,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有助于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水利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水利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深入研究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升水利管理效率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呈现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理解,也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1.2 研究意义水利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水利系统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这就使得水利信息系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安全威胁。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浪潮。
水利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制定,将有助于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采集不全面。
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决策,但由于监测设备不完善、监测站点不足等原因,导致数据采集存在盲点和漏洞。
2.信息共享不畅通。
水利行业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通,导致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下。
3.信息安全风险较高。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数据被篡改、系统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风险,这给水利信息化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4.信息利用不充分。
水利信息化不仅是为了收集和保存信息,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
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不够等原因,导致信息的利用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信息采集系统。
加大投入,提升监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监测站点的覆盖面,提高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将水利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
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减少信息安全风险。
4.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分析能力,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确保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不全面、信息共享不畅通、信息安全风险较高和信息利用不充分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提升信息利用能力等对策,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推进水利事业现代化、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优化水利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数据管理不规范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水文、气象、水资源、工程运行等各类数据。
在实践中存在数据来源不确定、数据采集不规范、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无法保证,影响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进行。
对策:加强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机制。
包括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数据采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问题二:系统集成不完善当前,水利信息化系统众多,包括水文、水资源评估、工程运行管理等各类系统,但系统之间的集成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问题突出,无法实现系统间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
对策:推动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促进各类水利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加强系统的整合和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提高整体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问题三:安全保障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属于敏感性较高的内容,一旦泄露或被攻击将对水利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
当前对水利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不足,包括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技术措施滞后等问题。
对策:加强水利信息化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防火墙等措施,保障水利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问题四:人员技术能力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包括信息技术、水利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
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维护管理分析

N o n g t i a n s h u i l i一般在水利工程设备的设施在工作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
在灌区的水利管理之中,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是可以保证数据库的资源设置是比较完善的,这也是有利于后续的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与开展,最后还可以使灌区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有所提高。
之所以要做好项目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因为要加强基础的设施完善与优化,才能保证管理技术得到创新及项目的运行稳定性。
一、工程的概况从目前来看,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有许多处。
纵观的工程实际应用的状况,它是可以辅助农民能更有效的抵制大自然的灾害,这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在生产之中受到影响,和当前的农、取发展需求相照应。
假如,要是受到了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所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瓶颈期的。
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就一定要把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在建设的时候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也能够保证农、取获得有利的发展,从而使农、取的经济也获得提高。
二、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优点1、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的效率面对水利工程设备的设施来讲,是能够推进农业繁荣的发展,是能够对经济的效益提升有着不同角度的推进作用。
一般都是在出现干旱和洪涝灾害时,才会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也能充分的发挥出水利的设备设施的作用。
所以,在建设灌区水利的工程时,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能提升用水的效率,还能够让灌区的用水得到保障。
如今的水利信息化的技术实施是灌溉技术,是喷灌与滴灌,这比之前的大水漫灌来讲,是有很大的优势的,还能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这种新灌溉的模式,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升每个水利的设备设施间所配合应用的工作效率。
假如,现在要是以科技与信息化为发展的前提,就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利用技术的不同来进行管理方式,也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水利的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发展需求。
三、灌区水利的管理信息化和工程维护的管理重要性现在的灌区水利工程是灌区中灌溉、排涝、泄洪、抗旱等是重要基础的设施工程,这是对目前的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农民得到经济效益的能力,一般在这种作用下,干旱和洪涝的季节体现的更明显。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领域的资源、环境、工程和管理等进行信息化处理,从而提高水利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效能。
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着数据采集和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水利领域的工程和设施分布广泛,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存在着困难。
一方面,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水利工作的发展需求,导致数据的采集和更新不及时。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难以有效地共享数据,造成了数据冗余和重复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应加强对水利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采集和更新的效率。
建立统一的水利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水利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挖掘,提高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决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第二,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的问题。
水利领域的数据涉及到重要的资源和环境信息,如果被非法获取或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重要影响。
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系统和设备存在着安全漏洞,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侵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利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和监控。
加强对水利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防范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可以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加强对水利数据的加密和防护,提高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应用推广不均衡的问题。
虽然水利信息化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存在推广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进行水利信息化工作。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推广和应用的动力。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推进水利现代化、提升水资源管理和保障水利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水利信息化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推进进程和效果。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化建设难以满足需求水利信息化工作与水利实际工作相结合,应当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利水资源管理为目标。
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信息需求不明确:水利工作面临着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导致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工作重心不明确。
对策:建立健全的信息需求调查机制,全面了解各级水利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对信息化工作的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2. 技术选型不合适:很多水利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盲目追求前沿技术,但却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投入大量资源却收效甚微。
对策:在技术选型上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水利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方案,确保技术与需求相匹配。
3.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问题: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和系统,但往往存在信息孤岛、数据不共享的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难以发挥出来。
对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互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信息安全风险存在较大水利信息化工作涉及大量的重要数据和信息,安全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风险问题:1. 数据泄露和篡改:水利信息化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和信息,一旦遭受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泄露,将会对水利工作和水利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对策: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实施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漏洞修复等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病毒和网络攻击:水利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各种威胁,如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一旦受到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
对策: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作进行管理、监测、调度和决策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信息化工作在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利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数据安全风险、信息共享不畅、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由于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质,有些问题可能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工作更加复杂和棘手。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水利信息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水利工作的需求,推动水利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本文中,将针对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旨在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推进速度缓慢,导致水利行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个系统之间无法有效互联互通,影响了信息共享和决策效率。
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信息系统面临外部攻击和内部破坏的风险,存在泄露、篡改等安全隐患。
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受阻,影响整体水利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们亟需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向着更高水平、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问题1. 技术落后:部分水利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使用的软硬件设备过时,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处理效率。
2. 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分散的,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和共享困难,影响信息化工作的协同效能。
3. 安全风险:水利信息系统中涉及大量重要数据,存在被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将对水利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水利管理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信息化运作的一种工作模式。
水利信息化可为水利管理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利行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但是,水利信息化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大规模、复杂的水利体系管理和跨部门协作难度较大。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强的对策,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一、数据质量控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中,数据为基础。
如果数据不准确、数据质量差,就会对相关的预测分析、决策制定产生影响。
在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分析和共享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是水利信息化工作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策: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健全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和评估,切实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建立一套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利用数据资源。
加强对数据的备份、恢复和安全保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问题二、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技术应用不足的情况。
该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利部门的软件开发工作不足、信息技术人才不足、项目管理不力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表现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水利工作的需求。
对策:加强科技创新,注重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
加强技术团队的建设,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技术人才的培训和交流。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开发和管理规定,规范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问题三、信息共享不够成熟水利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多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但目前的情况是,信息共享的模式相对还比较单一、信息共享的成果不尽如人意、共享的内容和深度方面需要加强。
对策: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流平台。
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加强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是指将水利管理和运营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采集、管理和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相关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和共享,为水利部门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
目前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和改进。
问题一: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目前,水利信息化系统大多数只实现了单一功能的信息管理,存在数据孤岛和信息孤岛问题。
不同水利部门和单位之间缺乏协同配合,信息资源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导致信息重复录入和利用效率低下。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水利信息数据标准和规范,明确不同信息资源的共享标准和格式,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可以互通互用。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
问题二:信息安全风险较高水利信息中包含大量的敏感和重要数据,如水库水情、降雨量、河流水位等,一旦泄露或被攻击将对水利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对于水利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对策二: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流程,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身份验证、加密传输等,提高水利信息的安全性。
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控和防护,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问题三: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水利部门和单位中,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的部门和单位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应用广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利管理水平。
但是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关技术和设备,导致信息化工作推进缓慢。
对策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力建设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加强对水利部门和单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加强信息化与水利业务的结合,将信息化工作与水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问题四:信息共享与开放程度不高目前,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还不高,有限的信息只在局部范围内使用,而没有形成全面共享和开放的机制。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和效率,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水利服务。
水利信息化工作在实际推进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标准不统一。
目前,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了各个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差,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 数据质量不高。
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由于数据采集、录入和管理的环节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导致了数据的质量不高,影响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 安全隐患较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水利信息化系统存在着被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4. 人才队伍短缺。
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水利专业知识的人才,然而当前水利行业中缺少相关技术人才,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5.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信息化工作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然而在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如网络覆盖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
6. 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体系,导致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效率较低。
二、对策分析2. 加强数据管理。
加强对水利信息化中数据采集、录入和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加强水利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水利信息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
水利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水利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水利系统是指由水库、水闸、堤防、引水渠等构成的一个水利工程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水量,防洪、供水和灌溉等。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利益。
因此,水利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十分重要。
一、水利系统的安全必须要有预案由于水利系统中的设备、工程都是朝着长期使用的状态构建和设计,因此这些设备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其次,在水利系统的日常维护中,必须保证有一套有效的安全预案。
因为水利系统所处,不仅面对有形的物体环境和开展工作系统,也面对一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环境影响。
二、定期维护对水利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水利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在开始使用时就应该有定期保养的计划。
比如设备清洗、加油、修理等。
维护不仅仅是恢复设备的运行状态,它有助于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和避免损坏。
如果这些设备超过期限未进行保养和维护,问题就可能发生。
如若没有及时发现和及时保养,系统就只能停止运转,对产生的损失是惨重的。
因此,定期的维护对水利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三、科学合理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水利系统的效率对于水利系统来说,管理非常重要。
科学合理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水利系统的效率,减少损失和事故的发生。
水利系统的管理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人员管理人员是水利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对于稳定的运行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人员管理。
这些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责任心、执行力和协作意识等,同时他们还需要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和领导能力。
(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水利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水利系统需要的预算多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投资。
因此,在预算管理方面,需要合理平衡预算支出和效益,制定合理的预算策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三)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通过管理设备,避免损失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保证水利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设备管理必须是定期的,确保设备处于尖端状态,并且定期的培训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水利信息化需要依赖一定的技术设施和网络环境,但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设备老化、网络覆盖不全等问题。
这导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受到限制。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完善网络覆盖范围,以便更好地支持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二、数据质量不高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目前数据质量不高,存在数据不准确、缺失、过时等问题。
这给水利信息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对策:加强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检测、整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机制,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信息共享不畅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但目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数据孤岛等问题,导致信息无法共享、共建、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对策: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联网和共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四、用户需求不明确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紧密关注用户需求,但目前用户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不深入,导致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对策:加强对用户需求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用户需求调研机制,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动态,确保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符合用户需求。
五、安全保障不足水利信息化涉及大量敏感信息,需要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目前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对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对策: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对信息泄露风险的预防和应对。
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据质量不高、信息共享不畅、用户需求不明确、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数据质量、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用户需求收集和安全保障工作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分析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分析摘要:信息化是随着时代发展各个行业转变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大多行业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转向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行业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的共享程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全面促进水处理的效益,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中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效率,本文就提出了几条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己走进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化成了我们工作中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快速、准确的采集信息,对我们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因此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基本含义及特征1.1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和有效管理水利信息资源,加速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主要体现为以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为目标、以现代化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面向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
水利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覆盖水利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是水利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水利信息化工程的主要特征水利信息化工程是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它是信息化工程,具有信息化工程的一般特征工程建设将综合运用当今先进成熟的自动化监控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2)它是立足于水利行业、服务于水利业务的信息化工程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措施

管理观察与探讨区域治理一、水利信息化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害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人口众多、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全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复杂。
尤其是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过程。
具体地讲,水利信息化就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发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管理决策服务,提高水利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相关设备设施不完善要想开展好管理工作,就要依靠数量众多的设施,不过当前的事情是资金不充足,交通不流畅,这就是相关设施不是很完善,使得管理能力无法提升。
2 对水利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水利信息化管理发展的瓶颈除了受到信息发展条件制约以外,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资金不到位。
主要集中在水利基础设施上,而对实现水利信息化管理重视不够。
因此,造成目前水利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水利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下,领导必须要将开展水利信息化的工作重视起来,做好沟通工作,用数据和资料方式及时向上传递建设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相关部门和领导水利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3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还处于完善阶段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水利设施上的应用,水利信息化水平和处理险情的能力显著提高。
水利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水利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国水利的信息化管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依据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对策,最后进行总结,为后期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具有较强实效性的参考措施。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管理;问题;措施1.水利信息化管理问题我国水利具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水利信息化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并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
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了相关专题报告资料的整编,建立了全国性的水利相关文献的信息交流网站,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发了水利管理的数据库,这些都为水利信息化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但是,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成为水利信息化管理中迫切要攻破并解决的难题。
现阶段,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还处于完善阶段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我国水利设施上的应用,我国水利信息化水平和处理险情的能力显著提高。
一些水利部门还根据本地区水利实情,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信息化条件下险情处理应急预案。
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局部地区实行,尚没有形成全国规模,因此,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体制还处于完善阶段:一是,我国在水利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策落实情况不乐观。
主要体现相关的水利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协调各部门动作,工作落实情况监督不到位。
二是,我国水利主管编制问题。
部分单位的编制不完善,导致信息传递的不通畅,不能形成良好的上下信息通道。
1.2我国对水利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水利信息化管理发展的瓶颈除了受到信息发展条件制约以外,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资金不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4T11:57:20.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谷明宪
[导读] 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中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效率,本文就提出了几条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济南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108
摘要:信息化是随着时代发展各个行业转变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大多行业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转向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行业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的共享程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全面促进水处理的效益,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中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效率,本文就提出了几条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己走进千家万户,使得信息化成了我们工作中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快速、准确的采集信息,对我们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因此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基本含义及特征
1.1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和有效管理水利信息资源,加速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主要体现为以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为目标、以现代化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面向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和应用。
水利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覆盖水利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举措,是水利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水利信息化工程的主要特征
水利信息化工程是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工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它是信息化工程,具有信息化工程的一般特征工程建设将综合运用当今先进成熟的自动化监控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
(2)它是立足于水利行业、服务于水利业务的信息化工程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
其中,水利业务流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数学模型是基础,信息技术是手段。
(3)上述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功能强、跨学科、涉及面广、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工程建设要求运用系统工程理念、统筹兼顾,既要满足近期要求又要适当超前、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注意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2运行管理办法
2.1硬件系统管理办法:应建立运行值班制度,并设专业人员值班,做好值班记录,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定权。
2.2软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完成故障纠正、故障分析、故障记录等,为故障处理提供有效手段,提供全面的网络性能统计,帮助管理员规划、调整网络运行状态,保证网络以最佳运行状态,加强网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保护,保证监测网上数据传送流程的各个环节上数据安全无误、完整传递,并加强软件的抗病毒、抗干扰措施的管理,制定授权访问系统的技术方案,确定用户身份种类、数据的调用、查询、修改及存入、取出时,实行权限等级制度,非授权人员严禁进行有关操作。
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和设备,采用高可靠的控制设备、传输设备,设置系统的用户表及口令限制等手段。
2.3文档管理办法:在文档的管理上,应把握住各个重要环节,对系统各阶段产生的大量的各类文档加以编目、分类和管理,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可维护性,应特别注意收集和妥善保管建网技术文档、应用软件说明文档和数据设计文档,文档应及时归档登记入库,文档借阅应办理相应手续,并注意保密工作。
3水利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重点
水利信息化系统生命周期的长短主要与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安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设备性能是否稳定可靠以及运行管理维护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为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建设单位在系统开始建设时及日后运行管理与维护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a.运行管理人员应全程参与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时期是管理人员学习、了解系统的最佳时期。
在系统的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软件调试、系统试运行整个过程中,管理维护人员都要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学习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与施工人员沟通,特别是在软件开发调试阶段,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日后管理方便,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b.系统在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做好系统的培训工作。
一般水利信息化系统在交付使用前施工单位应该做一次系统的培训工作,包括介绍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建设单位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完整、详细的系统使用说明书,作为日后使用维护的参考。
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主要设备、易损设备的备品备件,如果资金不允许,也应要求其提供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设备型号、设备价格等相关信息,这在以后的维护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c.运行单位应指派固定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水利信息化系统应该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定权。
各部门需要的数据、系统操作等权限都要由管理员负责提供,其他人员不允许私自操作。
鉴于水利信息化维护特点,运行单位至少应配备2名固定人员操作和维护系统,这样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d.运行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特点。
水利信息化系统能否很好地为水利行业服务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管理者具有较强的事业责任心,认真学习系统的功能,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注意事项和维护要点,信息化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运行,为水利行业服务。
2002年笔者在更新改造丹东东港市铁甲水库的水雨情遥测系统时深深地体会到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影响。
在这次系统更新改造前,铁甲水库的2个雨量遥测站、1个中继站和1个中心站经过10多年工作依然正常,后来了解到铁甲水
库的遥测系统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出现故障时会利用备件更换遥测终端机、电池等易损设备,系统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状态,这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e.运行管理单位每年应投入一定的系统运行与维护资金。
信息化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例如:避雷器、数据采集单元等设备的损坏,设备的维修更换需要一定费用,这部分资金是不可或缺的。
备品备件是保障系统在汛期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充足的备件需要一定的资金,有了资金的保障,系统才会更好地不间断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信息化建设对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加强水利信息化的组织力度,做到了由上至下的推进水利信息化改革,结合全面的水利信息化设计和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制度规则,能够有效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速度和全面有效,加大水利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使水利信息化建设稳步进展,最终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健康、迅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索惠霞.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水利现代化思路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10):78-81.
[2]刘应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5):49-50.
[3]申康.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J].中华民居,2013(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