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礼仪隆重而热情的蒙古待客礼
蒙古族礼仪风俗

蒙古族礼仪风俗蒙古族礼仪风俗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
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您好)。
蒙古族自古以来从事狩猎和畜牧业,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高兴地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抓肉招待客人时,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般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1、蒙古人家做客礼仪: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
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
蒙古族不同的礼仪

蒙古族不同的礼仪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蒙古族不同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蒙古族不同的礼仪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来客人要在院子外下马,牵马进院子。
同样客人是长辈或老人时,主人要接过马缰,晚辈要像刚见面的长辈施礼请安。
这都是因为蒙古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
向老人行礼,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别。
在克什克腾旗一带,男人把双手置于脐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间的礼节。
)妇女则在作打千姿势时,双手扣在右膝上。
行礼的同时问好“乌博格腾豪赛尤?”或“阿木日赛汗白努?”意思是问长辈及兄长好。
长辈、老人也要鞠躬形式回礼问好:“阿木热白努”或“门都萨乌吉白努?”即你好,平安。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龄的孩子不行跪礼。
同辈之间只需半跪请安即可。
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按称呼礼让“毛热勒吉嘎他(您请先进)”!长辈也谦让客人:“哈玛乌贵,宝!宝(不必客气请,请)!”互让几次长辈进屋。
进屋后,主人要让客人上边坐,若主人是老人,则客人请老人先就坐。
在蒙古包里,以西为尊,所以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东侧则为女主人或媳妇专坐的位置。
不论主人、客人,在得到长辈的允许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稳时,方可盘腿就坐。
宾主落座以毕,便进一步详细问好。
从老人们身体健康,孩子们平安,牲畜兴旺,草场繁盛,一直问到邻里太平。
被问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问安时,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长谈中才慢慢说明。
在当时是不允许说一些不吉利和不顺心的事情的。
至此,迎客礼仪告一段落,大家拥坐蒙古包,开始谈日常之事。
蒙古人习惯养狗,狗,是他们忠实的朋友,它除有护畜作用,还有传递信息作用。
狗一叫。
孩子们首先从蒙古包里跑出来,如果回去向大人说朝我们这边来了人,马上会从蒙古包里出来一名稍大的孩子,他要仔细观察来客的坐骑、衣服等,初步判定客人是谁,然后向家长报告。
蒙古敬酒最高礼仪及饮食介绍

蒙古敬酒最高礼仪及饮食介绍蒙古族的人们对于敬酒待客体现出最高的礼仪习俗,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下面一起来看看蒙古敬酒最高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蒙古敬酒待客最高礼仪蒙古民族从千百年来的日常生活中就有献哈达的习惯。
蒙古族日常礼仪中一般以蓝色的哈达最为正宗。
这与民族宗教信仰分不开。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信奉长生天,认为苍穹的蔚蓝色浩瀚无边、纯洁美丽、清醒永恒,并具有威猛无穷的神力,在恩惠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由于蒙古民族无比敬慕苍天之蓝色,曾把民族的属性也归为蓝色。
这种崇敬大自然、顺从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荣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贯穿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
人人都把自己的行为意识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
人们一直以来认为献哈达来源于西藏。
其实,根据藏学家考据,西藏原先没有使用哈达的习俗。
元世祖忽必烈首次召见西藏学士巴思巴时,曾经向他敬献过蓝色哈达。
当时,巴思巴对哈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在1263年,忽必烈派遣国师巴思巴进藏时,让他带去了五种颜色的哈达,分别寓意为:蓝色-智慧、吉祥,白色-平安、纯洁,黄色-富贵、尊严,红色-生命、婚姻,绿色-子女、永恒。
从此,藏族开始使用既能象征雪域高原特色,又能体现佛教理念的白色哈达。
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全面渗透白色哈达和其他颜色的哈达也使用起来。
但是,在蒙古人正式礼仪中,使用蓝色的哈达始终是正宗。
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哈达的礼节随处可见,家中会客、野外路遇、探亲访友、求人办事.....双方一见面,为了表达亲善友好、互相尊重和祝福之意,彼此从腰中的褡裢里取出哈达来进行对接、交换鼻烟壶行请安之礼,然后再谈正事。
现在,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蒙古人向客人敬献哈达,表示对客人尊重和祝福,属于蒙古民族的最高礼仪。
所以,使用哈达就有了许多讲究和规矩:首先哈达必须是崭新的,要将哈达横端折三层,折叠口向外,用双手将哈达平展捧起,恭恭敬敬地将哈达献给来宾。
来宾要体会这崇高盛情的敬意,以感激的姿态伸出双手将哈达接过去自己戴在脖子上。
蒙古族的礼仪

蒙古族的礼仪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闻名。
蒙古族的礼仪体现了他们对尊重和团结的重视,是他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蒙古族的礼仪习俗和礼仪规范。
一、宴会礼仪在蒙古族的传统宴会上,主人会亲自迎接客人,并向客人敬酒。
客人们则要举起酒杯回敬主人,并表达自己的祝福。
在喝酒的过程中,蒙古族人还有一套独特的敬酒礼仪,如“白酒三杯一瓶倒”等。
二、婚礼礼仪蒙古族的婚礼十分庄重而热闹。
新郎要亲自前往新娘家中迎娶,途中要有一群人表演舞蹈和歌曲欢迎新娘。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要向新娘家长献上哈达,并接受新娘家长的祝福。
随后,新郎和新娘要进行牛仔舞,以示喜庆和团结。
三、葬礼礼仪蒙古族的葬礼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仪式。
在丧家,亲友们要穿着黑色的服装,戴着白色的头巾,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葬礼期间,还会有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如祭祀祖先和祭祀天地。
四、节日礼仪蒙古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那达慕大会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例如,在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人会进行射箭、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并进行各种歌舞表演。
五、客人礼仪蒙古族人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
当客人到访时,主人会亲自迎接,并邀请客人入内。
客人进入主人家时,要脱鞋并且不可踩到门槛。
在客人离开时,主人会送客人到门口,并祝福客人一路顺风。
六、祭祀礼仪蒙古族人对祖先和神灵有着深厚的崇拜和敬意。
每年的农历正月和七月,蒙古族人会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感恩之情。
在祭祀仪式上,人们会献上牲畜和美食,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蒙古族的礼仪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与其他民族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蒙古族人能够更好地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团结,并与其他民族建立友好的关系。
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不同民族的礼仪,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礼仪

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礼仪蒙古族以热情好客闻名,那你知道他们都有哪些习俗吗?到大草原旅游或者和蒙古族同胞们的日常相处中应该注意哪些禁忌,才不会失礼呢?跟随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食俗蒙古族食物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
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
面拌以炒面为主。
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
各类面食也是常用食物。
2、习俗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
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己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喝一口,为了凑兴,常以唱歌劝酒;对贵客则宰羊款待;老年人来到时,则要外出迎接,走时搀扶上马。
到长辈家里做客,一般要带些糖果、饼干、酒和自制面食品做礼物。
蒙古族人民尊敬长辈,进门、入座、喝茶、饮酒、吃饭时,让长者优先。
3、婚俗蒙古族同姓不婚。
须由喇嘛以生辰查看经典进行“合婚”。
新中国成立前,男女婚姻多由父母方父母或其亲戚带上白酒等礼品去女方家中求婚。
订婚时,男方带上自制的奶酒、一只熟羊和其他礼品,到女方家中,先敬哈达,再致订婚词,然后把带来的奶酒倒入碗中,给在场的女方亲友、邻居每人品尝一口。
然后大家饮酒、吃肉。
结婚前,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过礼(即聘礼),多为肉、酒和新娘的梳妆具和衣料。
聘礼多少,由双方长者商定。
出嫁前一日,女方家中举行送嫁宴会,亲友赴宴,以唱歌、跳舞倾诉亲人的依恋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婚礼上,除宴饮、歌舞活动外,并安排一些诙谐戏。
4、节庆春节圣火祭祀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那达慕大会、祭俄博等。
春节,又称“白节”、“大年”,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
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
草原上的大年,直到正月十五始止。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群众把举行“那达慕”大会的日子看作是盛大节日,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那达慕大会,时间一般在牲畜肥壮的秋天。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在此之前,“喝对酒”编编跟大家介绍了“少数民族都喝什么酒?”,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特色酒,那么他们的特殊礼仪也不可或缺,去到别人的地方是客人,但了解对方习俗是对主人最大的尊重。
1.蒙古族蒙古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
在他们那里,来客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就坐上席位置。
他们接待客人会按照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诵。
对尊贵的客人用“德吉拉”礼节: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额头,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后主人斟酒敬客。
客人要一边饮酒,一边说吉祥话,或唱酒歌。
2.朝鲜族朝鲜族非常讲究礼节,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饮酒。
如果长辈坚持让晚辈喝酒,晚辈要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向长辈表示谢意。
他们在祝寿的酒宴上,酒兴浓时,会让他的女儿、儿媳或孙女头顶一瓶最好的酒,翩翩起舞。
宾客唱歌击杯碟为之伴奏,舞到精彩时,众人欢呼,舞者捧下头上的酒瓶向“寿星”敬酒,狂欢畅饮至通宵达旦。
3.满族满族人酒量颇大,最喜欢烈性白酒。
家中来客,一般由长辈陪待,晚辈不同席。
他们喝酒用小盅,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客人喝酒要杯杯留底儿,俗称“留福底”,表示主客富足美满。
主人敬酒时,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长,主人需长跪进酒,客人喝完,主人才能起身;如果客人比主人年轻,主人则站着敬酒,客人则需微微屈膝而饮。
4.壮族壮族传统,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来客往往会得到各家轮流邀请;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餐要吃五六家。
经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刚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相请。
按壮族习俗,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他们请客时,只有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必须立在客人旁边,为客人斟酒后才能入座。
对壮族来说,谢绝邀请是失礼,喝醉了失态会丢脸。
5.藏族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

蒙古族饮食礼仪范文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擅长烤肉和奶制品。
下面将重点介绍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及他们的饮食礼仪。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1.奶制品:蒙古族以奶制品为主要食物之一,特别是酸奶和奶酪。
蒙古牧民以奶制品为主食,如奶茶、奶豆腐等。
他们还擅长用奶制品制作各种点心和甜食。
2.烤肉:蒙古族善于烤肉,尤其是牛羊肉。
蒙古族人们喜欢将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制,用特殊的调料腌制肉串,使得味道鲜美。
烤肉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都必不可少。
3.主食:蒙古族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如牛肉面、羊肉面等。
另外,蒙古族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抓肉食品,即将牛羊肉和面粉搓揉成团,然后在炭火上烤熟,搭配特制的调料食用。
蒙古族的饮食礼仪:1.客人优先:蒙古族的饮食礼仪非常讲究尊重和待客之道。
在蒙古族家中,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客人都会被优先招待。
主人会将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用手将食物夹给客人。
2.切肉仪式: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主人会选中一位长者或尊贵的客人来烤肉。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荣誉和美好的享受。
烤肉前,主人会用刀将肉块切成适合烤制的大小,然后由负责烤肉的人员负责烤制。
3.茶礼:蒙古族非常重视茶的礼仪。
在蒙古族家庭中,奶茶是最常见的茶饮料。
主人会用特制的茶壶将奶茶倒入碗中,并用右手将茶碗递给客人。
客人要用右手接受,并在喝茶时要用右手提起茶碗。
4.酒仪式:在蒙古族的宴会上,主人通常会敬酒给客人。
敬酒时,主人会用牛角杯或银器来装酒,然后用右手将酒杯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酒杯后要用右手接住,并在喝酒时要举杯碰杯,表达敬意。
5.排序就座:在蒙古族的聚会或宴会上,人们会按照地位高低来就座。
通常,主人和尊贵的客人会坐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他人则按照年龄和地位的顺序依次就座。
总结起来,蒙古族的饮食文化以奶制品和烤肉为主要特色,他们注重待客之道,尊重长者和尊贵客人。
亚洲国家的待客社交礼仪

亚洲国家的待客社交礼仪近年来,国内的旅游业越来越发达,大家跨国游除了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还要清楚当地的待客社交礼仪。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亚洲国家的待客社交礼仪。
亚洲的待客社交礼仪一:蒙古人待客礼仪蒙古(蒙古国)现有居民166.9万人,其中喀尔喀蒙古人140万,占全国人口的83.9%,蒙古人信仰喇嘛教,蒙古语为国语。
喀尔喀蒙古人热情好客,有客来访主人会用最好的食品如点心、奶茶、酸马奶、奶酪、酒、牛羊肉来招待,如果一个陌生人到蒙古游牧区、不带钱和食品也可以旅行几个月,好客的喀尔喀蒙古人会把陌生人当贵宾来接待。
除以食品招待客人外,主人还向客人敬鼻烟,它装在一立方寸大小的、精致的小瓷瓶内。
如果客人也有,就要互敬鼻烟。
如果是同辈人相见,要用右手递壶,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各自从壶内倒出一点烟,用食指抹在鼻孔上,吸入品闻烟味,然后再换回鼻烟壶。
如果是长辈与晚辈相见,晚辈要跪一足,双手递鼻烟壶,长辈则微微欠身用右手接鼻烟壶。
请吸烟也是一种待客礼仪,客人入蒙古包以后,主客要寒暄互问:“玛拉赛音努(牧畜好吧!)”然后,客人取出烟袋说:“塔玛哈塔塔(请吸烟)!”主人接过客人的烟袋,装入自已荷包里的烟草,点然后用布擦一下烟袋子嘴,然后用右手或双手递给客人。
客人接受以后同样也取主人的烟袋,装入自已荷包的烟草,点燃后递给主人。
进入蒙古包之前要将马鞭子放在门外,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进门要从左边进,入蒙古包以后坐在主人的右边。
离开蒙古包之时要走原来的路线,出包以后不要急于上马,要走一段路,等到主人进去后再离去。
亚洲的待客社交礼仪二;也门人的待客礼仪也门民间待客讲究礼仪。
北也门最大的部落哈希德人慷慨好客,每逢宾客来访,酋长都要带着全村的人列队夹道欢迎。
人们敲起手鼓、吹着喇叭、唱着民歌,举起腰刀起舞。
有时还鸣枪致敬。
主人将客人请进客厅,客人要脱鞋席地而坐。
客厅中央摆放着高高的水烟壶,吸管长10来米,大家轮流吸。
一般探访要招待点心和糖果。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少数民族之一。
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风俗习惯,蒙古族也不例外,他们居住在蒙古包中,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有献哈达、递鼻烟壶的习俗,遇到来客,总是热情的问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欢迎阅读!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蒙古族基本习俗-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理解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理解敬酒。
理解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蒙古族基本习俗-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蒙古族基本习俗-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理解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我国少数民族待客礼仪

我国少数民族待客礼仪蒙古族:客人到时,主人全家出门躬身相迎,让出最好的铺位,献上最美的奶品肉食。
景颇族:过往客人不管相识与否,都邀回“帮吃”。
主人自己的酒筒、烟盒都递给客人享用,客人一一品尝,主人高兴。
阿昌族:招待陌生远客很隆重。
客人饭后若要付钱粮主人会不满意。
布朗族:常以享有盛名的清菜,花生、烤红薯等待客。
达斡尔族:宾主见面时互相行礼。
男人打千请安。
妇女请安,即两腿并拢屈膝,手放膝上,稍低头。
晚辈见长辈要施“装烟礼”,即将自己的烟装入长辈烟斗,点燃后给对方。
鄂温克族:按传统礼节向客敬奶茶,品尝鹿的胸口肉、脊肉、肥肠和驯鹿奶。
东乡族:主客上炕首坐,献上盖碗茶、面饼和辣子炒洋芋。
吃饭时请客品尝油香,抓羊肉等。
用鸡肉待客时,先请客吃鸡尾,表示尊敬。
哈萨克族:来客时,主人远迎。
放毡房时,主人揭帘让客。
进毡房后,由左方按客人、主人次序入座。
佤族:主人和客人席地促膝而坐。
主人敬酒时,先以中指沾酒一滴弹在地上,以敬祖先。
接着先自己饮一口,然后再敬祖先。
客人要伸出右手,手心向上去接酒筒。
主人杀鸡相待,客人要把鸡头敬给主人,以表答谢。
维吾尔族:与客人见面时必须握手问候,互道:“撒拉木”或“亚克西姆塞斯”(意为你好)。
送礼时都双手捧上,以示盛情。
珞巴族:通常用干肉、奶渣和玉米酒待客。
进餐前,主人照例先饮一口酒、先吃一口饭、先吃一口菜,以示食物无毒,让陌生客人放心用餐。
白族:送礼必须带“6”字。
男家送订婚礼,钱不管多少,一定是16、26、60、160等;生日礼送酒6瓶、16瓶均可。
独龙族:路上遇见客人,总是双手搁在胸前,脸向右发出笑声,以示问好;客到,一家老少躬身以笑相迎;客去含笑目送出村外。
文章摘自:58食品网。
[精品]蒙古族平易近风平易近俗
![[精品]蒙古族平易近风平易近俗](https://img.taocdn.com/s3/m/170bd7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e.png)
蒙古族民风民俗待客礼仪蒙古人把隆重而热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种美德。
他们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
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
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
敬酒时,要右手举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包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
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
包顶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气透光。
门小,木制,大多向南或向东南。
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
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深蓝色。
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
喜穿软简牛皮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顾站冠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中的一种高帽。
长约一尺,筒状,外包丝绸织物。
花色品种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及美丽的孔雀毛。
根据所戴的“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地位。
在电影《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这种冠帽的妇女。
蒙古靴服饰工艺品。
有皮靴、布靴(马海靴)之分。
《马可·波罗游记》载:“应知大汗赐一万二千男爵袍服各十三次,并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
”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补花盘肠纹做装饰。
蒙古人怎么招待客人

蒙古人怎么招待客人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四溢的民族,而且又十分豪爽。
如果有远方尊贵的客人到来,除了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迎接外,还要宰羊招待,可谓隆重。
蒙古人怎么招待客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蒙古招待客人的方法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
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
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
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
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
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
但这些奶食品都是很饱人的,所以如你不便多吃,掰一小块奶豆腐或舀一点奶油表示品尝就行。
这同样使主人高兴。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
要是你表现出几分客气的样子,大家就唱起感人肺腑的敬酒歌,主人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当你接受主任的盛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时,主任会感到极大的愉快。
因为你尊敬主人并接受了主人象奶酒一样纯洁的友情。
这时候,好客的主人遇到知心朋友,和你对酌,多喝几盅酒。
确实也有那种“相逢意气为君饮”的豪迈气概。
只有在这时你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
内蒙古吃饭礼节

内蒙古吃饭礼节
在内蒙古,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非常注重饮食礼节和传统饮食方式。
以下是内蒙古吃饭礼节的一些要点:
1. 按照传统餐桌礼仪,长辈和资历较深者是首席,他们吃完后其他人才能开始。
2. 进餐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发出吵闹的声音或者太大声的笑声,以此显示对食物的尊重。
3. 在开始进餐前,主人或者长辈会行过一遍传统的吃饭礼节,如推给碗或者询问“菜够不够”等。
4. 抢食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人们更加注重美食的品味和享受。
5. 在餐桌上,内蒙古人喜欢用手抓肉,不过也要注意尊重其他人和卫生,避免手脏才抓食物。
6. 在饮酒时,一般会进行酒仪式。
要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酒,不要过度饮酒或者让酒跨过桌子,这样会给别人不好的印象。
7. 在餐桌上不要直接与他人对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影响别人
的用餐体验。
总之,在内蒙古,吃饭礼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人们尊重食物,尊重长辈,注重于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分享美食。
蒙古族饮食礼仪

蒙古族饮食礼仪
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
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
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
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以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给了。
因此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
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
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人民吃肉不剔骨,招待客人时,羊肉要敬献一条琵琶骨,配上四条长肋骨;牛肉要敬献一只脊椎骨,配上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
姑娘出嫁时,要煮羊胸脯吃,表示送行,而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则是留给晚辈的。
蒙古族人民在入冬之后要集中宰杀一批牲畜,冷藏或者晾干,直吃到来年夏初,而夏季则多吃羊肉,也就是“汤羊”。
蒙古人待客风俗

蒙古人待客风俗
蒙古人以蒙古家访客待为荣,待客规矩热情好客。
蒙古人非常尊重客人,主人会尽量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接待条件,让客人感到舒适和尊贵。
在蒙古家中,客人通常会被主人的家人和长辈热情招待,主人会亲自为客人倒茶和提供食物。
客人到访时,蒙古人通常会为客人准备丰盛的饭菜,尽可能满足客人的口味。
在蒙古人的饭桌上,客人享有优先权,主人会主动为客人盛饭,并会特别照顾客人的需要。
在蒙古家中,客人通常应该接受主人的邀请,不论是吃饭还是过夜,客人被视为家人一样的待遇。
在离开蒙古家庭时,客人通常会被主人亲自送到门口,并表示热烈的欢送和期望下次再见面。
总而言之,蒙古人待客风俗以热情好客和尊重客人为基础,他们视客人为荣,并尽力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接待条件。
蒙古族行礼动作

蒙古族行礼动作
蒙古族的行礼方式因场合和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蒙古族人采用以下几种行礼方式:
1. 两膝着地,上身向前弯曲,头部向下,但不着地,双手手心向下触地。
这种行礼方式常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如祭祀、庆典等。
2. 左单膝下跪,右手握拳抵肩。
这种行礼方式通常用于蒙古族男性向长辈或尊贵的客人表示敬意。
3. 唱祝酒歌行哈达礼。
在蒙古族的宴会上,人们会唱着祝酒歌向客人敬献哈达,表示欢迎和敬意。
4. 右手放在左胸前。
这种行礼方式通常用于蒙古族人向他人表示问候或祝福。
蒙古族的行礼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代表着对大自然、祖先、文化和尊贵人物的尊重和敬畏。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风俗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风俗迎宾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
约好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的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您要向主人问好“赛努”、“赛音白努”宾主相序而坐,对于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人在西侧,女在东侧)的位置上。
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抓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接着在欢乐和笑声中开始敬酒,手捧哈达,托着银碗,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
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热闹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待客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为客人充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食,让客人们吃一点儿),然后就开始敬酒。
由主人先用小酒杯(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
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进行。
敬酒间还要为客人们添酒。
敬酒三杯后,再由主妇、孩子们以同样的礼节依次向客人敬酒。
敬酒礼节有三、六、九、十二杯之分,最多敬二十四杯。
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
酒后用餐,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是整羊宴,其次是羊背子宴。
整羊宴就是用特制的大木盘或铜盘,盛上煮熟的羊心肝内脏,上面有规则地摆好带肉的两个肩胛骨;两个肱骨、两个髋骨、两个胫骨、六节胸椎、八条肋骨,上面放上羊背子;羊背子上再放好退净毛的熟羊头。
所有这些,包括一只羊的基本部分两个桡骨、短肋骨、胸叉、肝的尾状叶、下颌、(羊蹄等有不上席面的习惯),故称整羊宴。
整羊上桌时,羊头要面向客人。
正座上的首席客人在羊头上用刀划一个十字后,把刀递给司酒者(专管斟酒摆弄整羊的人)。
司酒者先把羊头以下,连同羊尾上割下的一小块肉放在小盘里,供在主人家的神位前,再从羊背右侧切一条四指宽的肉,从左侧同样割下一条相互交换放置,将刀把朝客人方向放在盘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餐礼仪:隆重而热情的蒙古待客礼
蒙古游牧民族性情豪放,在草原上形成了独特的接待宾客的礼节,包括问候、交换鼻烟壶和周到地招待饮食等。
客人来临,主人首先问候来人的身体健康、亲眷平安和工作情况。
客人进门落座后,女主人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热奶茶,然后摆上各种奶制品。
向客人敬酒和奶茶是隆重的礼节。
为贵宾准备盛奶茶的碗必定是银质的,还要与奶茶一起献上哈达。
主人向贵宾递酒杯的动作也是有规矩的。
右手举杯,左手托住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在喝奶茶或喝酒前,还会有人致祝词,祝愿完毕,其他人则答:“愿祝此长存”的话语。
除奶食外,还有糖果等食物。
款待嘉宾的最上等的菜肴是又肥又大的绵羊的“背子肉”,即羊胸椎下面至尾部的那块肉。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那片纯净的原野,我们手牵手,一起走入;那片茂盛的果园,我们肩并肩,一起收获。
播下友情的种子,收获幸福的生活,人生有你而精彩,祝朋友快乐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