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峰奥数PPT4图论方法3-1(圈分析之圈数估计)

合集下载

图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图论及其应用PPT课件
-11-
图论及其应用第一章
Ramsey理论的哲理意义
Ramsey理论的哲理意义 • 完全的无序是不可能的(Complete disorder is impossible)。任一足够大的结构中必定包含一个给定大 小的规则子结构。无序无意的行为产生了有规律的后果, 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 古人在满天的星斗中发现野兽和众神群集于天空的图形,
-34-
图论及其应用第一章 一些特殊图类: (1) 完全图(complete graph) 例4
K3
K4
K5
K5
-35-
图论及其应用第一章
(2) 二部图 (bipartite graph):若图G 的顶点集可 划分为两个非空子集X 和Y,使得任一条边有一个 端点在X 中,另一个端点在Y 中,则称G 为二部图 (或偶图),记为G= (X U Y , E) ,(X ,Y ) 称为G 的一个划分(二分类)。
(1736年 瑞士数学家欧拉——图论之父)
-2-
图论及其应用第一章
七桥问题
C
A
D
B
包含两个要素:对象(陆 地)及对象间的二元关系 (是否有桥连接)
转化
Euler 1736年
C
A
D
B 图论中讨论的图
问题:是否能从A,B,C,D 转化 中的任一个开始走,通过每 座桥恰好一次再回到起点?
是否能从任意一个顶点开 始,通过每条边恰好一次 再回到起点?
从数学上看,同构的两个图,其顶点间可建立一 一对应,边之间也能建立一一对应,且若一图的两点 间有边,则在另一图中对应的两点间有对应的边。严 格的数学定义如下。
定义: 两个图G = (V (G), E(G)) 与H = (V (H), E(H)) , 如果存在两个一一映射: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3-4(研究特例建立递归之分拆递归)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3-4(研究特例建立递归之分拆递归)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代数组合3-4(研究特例建立递归之分拆递归)●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1板块(代数组合)第3专题(研究特例建立递归)的第4小节(分拆递归),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代数组合】(研究特例,建立递归)关于自然数n的组合问题,可先考虑n的简单取值,发掘它们之间的递归关系,使问题顺利获解。

它包括三种情形和两个选择:【三种情形】(1)初值递归(穷举初值的所有构造发现递归)(2)“分段”递归(n的不同取值递归方式不同)(3)“分拆”递归(将相关对象分拆成多个对象)【两个选择】(1)选择归纳对象(多元选一、分批归纳)(2)选择递归跨度(通常取1,有时取r)本节介绍“分拆递归”的相关例子。

通过直线y=x上方的点,例如S(2)=6,S(3)=22。

求证:3|S(2n)(n∈N+)。

【题感】从目标看【1】,本题并无需求S(2n)的通式,否则人为地增加了难度。

但可以求“隐式”通式:表现为“求和”形式或方程形式,其中方程形式包括递归方程。

于是,我们立足于建立S(n)的一个递归关系,然后证明初值、及递归关系中每一个项都是3的倍数即可。

为叙述问题方便,称从A0到An的合乎条件的路径【1】为n阶路径■。

通过直线y=x 上方的点,例如S (2)=6,S (3)=22。

跃峰奥数PPT4图论方法3-5(圈分析之圈的应用)

跃峰奥数PPT4图论方法3-5(圈分析之圈的应用)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图论方法3-5(圈分析之圈的应用)●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4板块(图论方法)第3专题(圈分析)的第5小节(圈的应用),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通过分析图中的一些点的度的性质,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我们称之为“度分析”。

包括如下4个方面:四种分析方法去掉悬挂点(度为1的点)将问题化归到已知情形(通常与归纳法相结合)图论方法1(度分析)考察极端从最大度、最小度突破【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 度与边关联建立度与边的联系引入容量参数设d(A)=k,对k的取值进行讨论。

【图论方法(圈分析)】所谓“圈分析”,就是从图中的圈入手,探索解题途径。

它包括三种常见的思路:三种思路(1)论证有圈:在给定的图中寻找圈,发现图的相关性质;(2)判断是圈:先考察图的最简单情形:是一个圈。

再考虑其它情形:或者化归,或者迁移特征。

(3)主动作圈:先构造一个圈,然后逐步完善其它边,得到合乎要求的图。

本节介绍“论证有圈”的相关例子。

【找“固定长度r”的圈的策略】图论中的定理通常只指存在圈,但并不知道圈的长度。

若要找固定长度r 的圈,可采用以下局部扩充策略:定义:两条有公共顶点的边组成的图称为“2-链”,公共顶点称为2-链的中心,另两个顶点称为2-链的端点。

图论课件-PPT课件

图论课件-PPT课件

学习方法
目的明确
态度端正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充分利用资源
逐步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到素质的深化和
升华
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 (30%-40%)
闭卷考试 (60%-70%)
图论模型
为了抽象和简化现实世界,常建立数学模型。图是关 系的数学表示,为了深刻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是常用的数学模型。 (1) 化学中的图论模型 19世纪,化学家凯莱用图论研究简单烃——即碳氢 化合物 用点抽象分子式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用边抽象原子间 的化学键。
E={w1r1, w1r2, w2r2, w2r3, w2r4, w3r3, w3r5}代表每个仓库和每个 零售店间的关联。则图模型图形为: w1 w2 w3
r1
r2
r3
r4
r5
29
(3) 最短航线问题 用点表示城市,两点连线当且仅当两城市有航线。为了 求出两城市间最短航线,需要在线的旁边注明距离值。 例如:令V={a, b, c, d, e}代表5个城市} E={a b, ad, b c , be, de}代表城市间的直达航线 则航线图的图形为: a 320 500 d 370 b 140 430 e c

图论学科简介 (2)
19世纪末期,图论应用于电网络方程组
和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结构 20世纪中叶,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图论 用来求解生产管理、军事、交通运输、 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领域中的离散性问 题 物理学、化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 电子学、信息论、控制论、网络理论、 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应用
七桥问题
近代图论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的七桥问题:
穿过Kö nigsberg城的七座桥,要求每座桥通过 一次且仅通过一次。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4-3(整体思考之通性叠合)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4-3(整体思考之通性叠合)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代数组合4-3(整体思考之等式叠合)●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1板块(代数组合)第4专题(研究特例整体思考)的第3小节(等式叠合),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整体思考】有些问题是从一些个体或局部提出的【1】,但解决它却要从整体入手【1】——将个体放入整体中,通过研究整体性质【1】来发现个体性质。

【1】它有3种主要方式:研究整体发现个体三种整体思考方式平均值估计(构造若干个同类个体)【1】题中给定、或自我构造。

整体函数(通过多元函数刻划整体性质)通式叠合(性质通式叠合一起得出结论)两个趣题:(1)量纸问题:如何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取100张(同类个体)纸叠起来量。

(2)追针问题:时针与分针经历多少时间重合一次(口答)■?⇒单个时间段不易计算⇒两个时间段也不易计算⇒…多少时间后容易计算总体时间?⇒12小时后,两针又回到原来位置。

12小时候,时针追上分针多少次?——先看时针追上分针一次两者路程有何关系:追上一次,等价于多跑一圈。

从而分针共追上时针11次,每次经历的时间是12/11小时■。

【追针问题解答(整体思考)】例【代数4-3】平面给定n个不全共线的点,每个点处写上一个实数,如果一条直线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则此线通过点处的数的和为零,证明:所有的点处的数都为0。

图论基础知识PPT课件

图论基础知识PPT课件

.
6
图论算法与实现
一、图论基础知识
2、图的基本概念:
连通图:如果一个无向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
都是连通的,则称该无向图为连通图。否则称为非连通图;左图为一个连通图。
强连通图:在一个有向图中,对于任意两个顶点U和V,都存在着一条从U到V的
有向路径,同时也存在着一条从V到U的有向路径,则称该有向图为强连通图;右 图不是一个强连通图。
深度优先遍历与宽度优先遍历的比较:
深度优先遍历实际上是尽可能地走“顶点表”; 而广度优先遍历是尽可能沿顶点的“边表”进行访问, 然后再沿边表对应顶点的边表进行访问,因此,有关边表 的顶点需要保存(用队列,先进先出),以便进一步进行广度 优先遍历。
下面是广度优先遍历的过程:
.
14
图论算法与实现
一、图论基础知识
简单路径:如果一条路径上的顶点除了起点和终点可以相同外,其它 顶点均不相同,则称此路径为一条简单路径;起点和终点 相同的简单路径称为回路(或环)。
.
4
图论算法与实现
一、图论基础知识
2、图的基本概念:
路径和简单路径的举例:
左图1—2—3是一条简单路径,长度为2, 而1—3—4—1—3就不是简单路径;
一、图论基础知识
2、图的基本概念: 路径:对于图G=(V,E),对于顶点a、b,如果存在一些顶点序列
x1=a,x2,……,xk=b(k>1),且(xi,xi+1)∈E,i=1,2…k-1,则称 顶点序列x1,x2,……,xk为顶点a到顶点b的一条路径,而路径上边 的数目(即k-1)称为该路径的长度。 并称顶点集合{x1,x2,……,xk}为一个连通集。
边集数组
邻接表
优点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1-3(研究特例特征迁移之关键结构)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1-3(研究特例特征迁移之关键结构)

跃峰奥数PPT1代数组合1-3(研究特例特征迁移之关键结构)【阅读指南】(2)该平台只能上传PPT课件的照⽚版,被遮挡的⽂本可在⽂末提供的word⽂档中查看。

但因兼容性,相关公式出现缺省或格式错误,可参照PPT照⽚修正。

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跃峰奥数”,那⾥发布的⽂档word格式⽐较完整。

(3)如果需要课件的动画播放版,可百度搜索“跃峰奥数”,点击相关⽂档进⼊阅读界⾯,再点击(作者)主页”,下载所需内容。

【代数1-3】设n为给定的⼤于2的整数,对所有由正整数组成的严格递增的等差数列a1,a2,…,an,求集合A△B的元素个数的最⼩值。

其中,A={ai|1≤i≤n},B={ai+2aj|1≤i,j≤n,i≠j},A△B=(A∪B)\(A∩B)。

(2015中国西部数学竞赛试题)【题感】从⽬标看,⾸先要理解|A△B|的意义。

由于|A△B|=|A∪B|-|A∩B|=|A|+|B|-2|A∩B|,⽽A={a1,a2,…,an}是相对确定的(|A|=n),只需求|B|与|A∩B|,其中关键是求|B|。

尽管B={ai+2aj|1≤i,j≤n,i≠j}也是确定的,但不便计算元素个数,“ai+2aj”有很多重复。

由于变化因素太多,给计数造成困难,可先“消元”将a1,a2,…,an⽤“主元”表出。

因为{an}是等差数列,只有2个⾃由量,⾃然想到⽤其⾸项a1和公差d来刻画,借以发现B的元素特征,进⽽求出|B|。

但⼀般情形不易发现B的元素特征,可先研究特例。

【研究特例】取等差数列1,2,…,n,则B中最⼩元为2+2×1=4,最⼤元为(n-1)+2×n=3n-1,易知此时B={4,5,6,…,3n-1};取等差数列2,4,…,2n,则B中最⼩元为4+2×2=8,最⼤元为(2n-2)+2×2n=6n-2,易知此时B={8,10,12,…,6n-2};取等差数列1,3,…,2n-1,则B中最⼩元为3+2×1,5,最⼤元为(2n-3)+2×(2n-1)=6n-7,易知此时B={5,7,9,…,6n-7}。

图论PPT

图论PPT

W (P) =
e∈ ( P) W (P
∑W(e)
则称W 为路径P(u, v) 的权或长度(距离). 长度(距离) 则称 (P)为路径 为路径 定义2:若P0 (u, v) 是G 中连接u, v的路径 且对任 定义 : 中连接 的路径, 的路径 意在G 中连接u, 的路径 的路径P 意在 中连接 v的路径 (u, v)都有 都有 W(P0)≤W(P), ≤ 则称P 中连接u, 的最短路. 则称 0 (u, v) 是G 中连接 v的最短路
解:
表示设备在第i 年年初的购买费, 设bi 表示设备在第 年年初的购买费 ci 表示设备使用 年后的维修费 表示设备使用i 年后的维修费, V={v1, v2, … , v6},点vi表示第 年年 表示第i 点 表示第 初购进一台新设备,虚设一个点 虚设一个点v6表 初购进一台新设备 虚设一个点 表 示第5年年底 年年底. 示第 年年底 E ={vivj | 1≤i<j≤6}. <
如果E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则称G为 如果 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则称 为无向 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 如图1) 如果E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1); 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图(如图1) 如果 的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 则称 G为有向图(如图2) 否则 称G为混合图 2); 为有向图(如图2) 否则, 为混合图.
图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 • •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概念
图论中的“ 图论中的“图”并不是通常意义下的几何图 形或物体的形状图, 形或物体的形状图, 而是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来表 达一些确定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个数学系统. 达一些确定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一个数学系统. 称为一个图, 定义1 :一个有序二元组 一个有序二元组( 定义1 :一个有序二元组(V, E ) 称为一个图, 记为G = (V, E ), 其中 的顶点集, 其元素称为顶点, ① V 称为G的顶点集, V≠φ, 其元素称为顶点, 简称点; 简称点; 的边集, 其元素称为边, ② E 称为G的边集, 其元素称为边, 它联结V 中的两个点, 如果这两个点是无序的, 中的两个点, 如果这两个点是无序的, 则称该边 为无向边, 否则, 称为有向边. 为无向边, 否则, 称为有向边.

奥数圆圈报数简单解法

奥数圆圈报数简单解法

奥数圆圈报数简单解法一、什么是奥数圆圈报数问题奥数中的圆圈报数问题呢,就是一群小伙伴站成一个圆圈,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报数,最后可能会问你谁会报某个特定的数呀,或者经过几轮之后剩下谁之类的问题。

比如说有10个小朋友站成一圈,从1开始报数,报到3的倍数的小朋友就退出,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圆圈报数问题。

这就像是玩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数字游戏,我们得用数学的智慧去解开这个游戏的奥秘。

二、简单解法思路1. 找规律法对于很多圆圈报数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的情况入手。

就像如果是5个人报数,我们可以手动把每一轮的报数情况写出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比如1、2、3、4、5,报到3的出去,那就剩下1、2、4、5,然后从4开始报1,这样慢慢找规律。

通常会发现报数的周期是有规律的,可能是几个数一循环。

一旦找到这个循环规律,不管有多少人报数,我们都能根据这个规律算出结果。

再比如说有8个人报数,报数规则是报2的倍数的出去。

我们先写出来1、2、3、4、5、6、7、8,第一轮出去的是2、4、6、8,剩下1、3、5、7。

然后从1开始报1,3报2,这个时候报2的3又出去了,就剩下1、5、7。

这样一轮一轮下来,我们会发现剩下的人的位置是有规律的,可能是按照某种间隔来的。

2. 数学公式法如果我们设总人数为n,报数的间隔为m。

对于一些简单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

比如说n = 15,m = 3。

我们可以先算n除以m的商和余数。

15÷3 = 5余0,这就说明能整除,那最后一个报数是m倍数的就是第15个人。

但如果余数不为0呢,那就稍微复杂一点,我们要根据前面找到的规律来调整。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同余定理来解决。

比如说有20个人报数,报数规则是报5的倍数的出去。

我们可以把每个人的位置看成一个数,然后根据报数规则建立同余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来确定每一轮剩下的人的位置。

不过这个方法可能有点难理解,但是一旦掌握了,对于复杂的圆圈报数问题也能轻松解决。

四年级奥数第4讲数阵图.docx

四年级奥数第4讲数阵图.docx

、知识要点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无穷。

它就是数 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 生的精力来研究它的变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察下面两个图:左上图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和都等于 13。

右上图就更有意思了, 1〜9九个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 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 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是不是很奇妙!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

一些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在某一特定图形的规定位置上,这种图形,我 们称它为“数阵图”,数阵图的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这里只介绍两种数阵图,即 开放型数阵图和封闭型数阵图。

、精讲精练例1: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 9。

解析:中间方格中的数很特殊, 横行的三个数有它,竖列的三个数也有它, 我们把它叫做“重叠数”。

也就是说,横行的三个数之和加上竖列的三个数之和,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次,即重叠了一次 ,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次。

因为横行的三个数之和与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9 ,所以(1+2+3+4+5)+ 重叠数=9+9,重叠数=(9+9)-(1+2+3+4+5)=3。

重叠数求出来了,其余各数就好填了(见右图)。

第4讲数阵图2L 匸 34ΓΓZL练习1 :1、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2、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左下图的七个O内,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

解析:与例1不同之处是已知"重叠数”为5,而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什么数。

所以,必须先求出这个“和”。

根据例1的分析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只有重叠数被加了两遍,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遍,所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3+4+5)+5] ÷ 2=10。

跃峰奥数PPT9竞赛真题2-4(2021年之组合代数棋盘布阵)

跃峰奥数PPT9竞赛真题2-4(2021年之组合代数棋盘布阵)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竞赛真题2-4(2021年之T-W竞赛棋盘数阵)●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9板块(竞赛真题)第2专题(2021年)的第4小节(T-W竞赛棋盘数阵),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研究特例】考察2×2的数阵,本质上有4种情形。

11122223有两种情形的赋值总和达到最大值f (m ,n )=4【1】。

考察2×3的数阵,除去明显可加入、减少X 使f (m ,n )增加的数阵,本质上还有18种情形。

11111221112212121122122222322323312322244334224424224446666446666446666【注】研究特例是解题中一根有效的“拐棍”,常有奇效。

【通式构造】将m ×n 棋盘的奇列方格都填入X (用“阴影表示”【1】),当n 为奇数时,令n=2k+1(k ∈N ),在有k 个偶列赋值为4,6,6,…,6,4【1】。

此时,S m =[2×4+6(m-2)]k=(3m-2)(n-1);当n 为偶数时【1】,令n=2k (k ∈N +),则有k-1个偶列赋值为4,6,6,…,6,4【1】,一个偶列赋值为2,3,3,…,3,2【1】。

此时,446666446666446666223333S m =[2×4+6(m-2)](k-1)+[2×2+3(m-2)]=(3m-2)(n-1)。

图论的方法

图论的方法

G′=<V′,E′>=<{a,b,c,d,e,f},{<a,b>,<b,a>, =<V >=<{a ,f},{<a >,<b },{< >,<c >,<a >,<e <b,c>,<c,c>,<a,d>,<e,e>}>
图 1―2
我们仅讨论有向图和无向图, 我们仅讨论有向图和无向图,且V(G)和E(G)限于有限 仅讨论有向图和无向图 集 合 . 为 方 便 叙 述 , 我 们 约 定 用 <a,b> 表 示 有 向 ,(a 表示无向边, 边,(a,b)表示无向边,既表示有向边又表示无向边时 于是, 中的G 中的G 用 [a,b] .于是 , 图 1―1 中的 G 和图 1―2 中的 G′ 可分别 简记为 简记为
在有向图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 在有向图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同始点和同 终点的边多于一条,则这几条边称为平行边. 终点的边多于一条,则这几条边称为平行边.在无向图 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多于一条边, 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多于一条边,则称这几 条边为平行边.两结点a 条边为平行边.两结点a,b间互相平行的边的条数称 为边[ 的重数.仅有一条时重数为1, 1,无边时重数 为边[a,b]的重数.仅有一条时重数为1,无边时重数 为0. 定义1―2含有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 定义1―2含有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 1―2含有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 非多重图称为线图.无自回路的线图称为简单图 简单图. 非多重图称为线图.无自回路的线图称为简单图. 在图1―3中,(a 在图1―3中,(a),(b)是多重图,(c)是线图,(d)是简单图,关 1―3 是多重图,(c 是线图,(d 是简单图, ,( ,( 系图都是线图. 系图都是线图.

图论-总结PPT课件

图论-总结PPT课件
q-p+1条弦。 (2) 若G是一个(p,q)连通图,则T至少有多少个圈?(q-p+1) 若G是一个(p,q)连通图,则T有多少个圈? 若G是一个(p,q)连通图,则T至少(多)有多少个生成树?
.
16
第三节 割点、桥和割集
3.1 割点和桥(割边)
定义1 设v是图G的一个顶点,若G-v的支数大于 G的支数,则称顶点v为图G的一个割点(如图)。
degu + degv≥p-1,
则G是连通的。[这个定理是一个充分条件]
定理3 设G=(V,E)是至少有一个顶点不是弧立顶 点的图。若对任意v∈V,degv为偶数,则G中 有回路。
定理4 若图G中的两个不同顶点u与v间有两条不 同的路联结,则G中有回路。
.
6
例1 若G是一个恰有两个奇度顶点u和v的无向图,则 G连通G+uv连通。
.
8
第五节 欧拉图(Euler)
5.1 欧拉图
定义1 设(G,V)是一个图,则包含图的所有顶 点和所有边的闭迹称为欧拉闭迹;存在一 条欧拉闭迹的图称为欧拉图。
定理1 图G是欧拉图当且仅当G是连通的且每 个顶点的度都是偶数。
(定理1对多重图也成立)
.
9
第六节 哈密顿图
6.1 哈密顿图 定义1 设G是一个图,则图G中包含G的所有顶
数称为顶点v的度,记为degv。 定理1 (握手定理)设G=(V,E)是一个具有p个顶点q条边的图,
则G中各顶点度的和等于边的条数q的两倍,即∑degv=2q。 推论1任一图中,度为奇数的顶点的数目必为偶数。
.
3
定义3 设G是图,若Δ(G)=δ(G)=r,即G的每个顶点的 度都等于r,则G称为r度正则图。

图论讲义ppt教学课件

图论讲义ppt教学课件

旅行商问题(TSP)
• 给出城市之间的距离,要求一位推销员从某一城 市出发,周游每个城市一次,然后回到出发的城 市,并且选的路径最短。(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 这是一个图论优化问题,最早由美国数学家威特 涅于1934年在普林斯顿一次讨论班上提出。 1954年几位美国数学家写了第一篇论文,用线性 方程的方法解决了49个城市的旅行售货员问题。 后来也有不少论文讨论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应用 上都很有价值。
• 有向图: 一个有向图是指一个有序三元组 (V(G),A(D), ),其中V(G)是一个非空有限集,A(D) 是与V(G)不相交的有限集合,是关联函数,它使 A(D)中每一元素对应于V(G)中的有序元素对(可 以相同)
• 图/Graph:可直观地表示离散对象之 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共性和特 性,以便解决具体问题。
• 无向图(简称图): 一个图是指一个有序三元组 (V(G),E(G), ),其中V(G)是一个非空有限集,E(G) 是与V(G)不相交的有限集合,是关联函数,它使 E(G)中每一元素对应于V(G)中的无序元素对(可 以相同)
关键路径问题
一项工程任务,大到建造一座大坝,一座体育中心,小
至组装一台机床,一架电视机, 都要包括许多工序.这些工 序相互约束,只有在某些工序完成之后, 一个工序才能开 始. 即它们之间存在完成的先后次序关系,一般认为这些 关系是预知的, 而且也能够预计完成每个工序所需要的 时间.
这时工程领导人员迫切希望了解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才 能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 影响工程进度的要害工序是哪 几个?
第一部分
引言
两个有趣的问题
• 1.任意一群人中(人数不小于2),总有两人在该 人群中认识相同的朋友数

跃峰奥数PPT5操作博弈1-4(模拟试验)

跃峰奥数PPT5操作博弈1-4(模拟试验)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操作博弈1-4(模拟试验)●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5板块(操作博弈)第1专题(模拟试验)的第4小节,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操作问题】所谓操作,就是给定一些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中对象进行变换(称之为操作),研究相应状态的某些性质。

三个要素: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法则(解题突破口);三个常用方法:三个常用方法模拟试验主要适用于“无选性”操作,对象和法则都是确定的【1】对可选性操作,也可从简单情形入手模拟操作,由此确定每次操作如何选定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

增量分析(含不变量)捆绑策略考察某个量(特征函数)的改变量操作捆绑成大操作,元素捆绑成大元素■。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 经典原创【操作1-4】在1×(2n+2)棋盘的后面2n 个方格各放有一只棋,前两格为空格,其中n 只白棋,n 只黑棋。

每次操作是取出相邻两只棋,然后放到该行中的某两个相邻空格中。

求证:可操作不超过2n-3次,使2n 只棋变成黑白相间,且任何两只棋之间没有空格。

又问:对原题的无限棋盘,其操作次数可否减少?(改编题)【题感】从条件看,状态中棋子太多【1】,不易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为了设计教学场景互动效果的需要,课件中采用了大量“播放后隐藏”的文本,从而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文本重叠,影响阅读。

但在放映模式下,这些现象都不会出现。

另外,课件中的图像均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展现了“尝试-修改-成形”等发生过程,这可能导致预览模式下出现诸多乱码,但在放映模式下,图形则非常生动、美观。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图论方法3-1(圈分析之圈数估计)●冯跃峰本讲内容本节为第4板块(图论方法)第3专题(圈分析)的第1小节(圈数估计),包含如下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问题涉及的知识方法体系;第二部分,思维过程剖析。

这是课件的核心部分,重在发掘问题特征,分析如何找到解题方法。

按照教师场景授课互动效果设计,立足于启发思维;第三部分,详细解答展示。

提供笔者重新书写的解答(简称“新写”),力求严谨、流畅、简练。

【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经典原创通过分析图中的一些点的度的性质,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我们称之为“度分析”。

包括如下4个方面:四种分析方法去掉悬挂点(度为1的点)将问题化归到已知情形(通常与归纳法相结合)图论方法1(度分析)考察极端从最大度、最小度突破【百度文库】跃峰奥数PPT 度与边关联建立度与边的联系引入容量参数设d(A)=k,对k的取值进行讨论。

【图论方法(圈分析)】所谓“圈分析”,就是从图中的圈入手,探索解题途径。

它包括三种常见的思路:三种思路(1)论证有圈:在给定的图中寻找圈,发现图的相关性质;(2)判断是圈:先考察图的最简单情形:是一个圈。

再考虑其它情形:或者化归,或者迁移特征。

(3)主动作圈:先构造一个圈,然后逐步完善其它边,得到合乎要求的图。

本节介绍“论证有圈”的相关例子。

【找“固定长度r”的圈的策略】图论中的定理通常只指存在圈,但并不知道圈的长度。

若要找固定长度r 的圈,可采用以下局部扩充策略:定义:两条有公共顶点的边组成的图称为“2-链”,公共顶点称为2-链的中心,另两个顶点称为2-链的端点。

中心端点端点···(1)由一条“2-链”扩充取2-链ABC ,然后由端点A 、C 向两边扩展(找邻点),最后叠合成圈【3】。

A B C(2)由一条边扩充取边AB ,然后由A 、B 向两边扩展(找邻点),最后叠合成圈【3】。

A B(3)由中间点扩充取两个中间点A 、B (不一定相邻),在AB 两侧分别扩充、叠合【5】。

A B(4)由“s 、t-链”拼合证明2条s 、t-链对应同一个“2点组”(叠合)。

A B ····■【以C3、C4为例,技巧略有不同】找三角形有两种方式由一条“2-链”扩充取点A为“2-链”中心【1】,证明A的邻域中【1】,有2点相邻【1】(通常用到“邻域分块”、“充分条件分类”技巧);PAQ由一条边扩充适当取边AB【1】,证明A、B的邻域有公共点【1】:(|D(A)∩D(B)|≥1)【1】。

AB■找四边形有四种方式由一条“2-链”扩充取“2-链”中心A【1】,证明有异于A的点P【1】,向A的邻域引两条边【1】;AP由一条边扩充取边AB【1】,证明A的邻域中一点【1】,与B邻域中一点【1】相邻【1】;A B 由对顶点扩充取两点A、B【1】,证明A、B邻域有2个公共点【1】:|D(A)∩D(B)|≥2【1】;A B 两条“2-链”拼合证明有两条2-链【2】对应同A B····【图论3-1】若干个城市共派出2n(n≥3)名选手参加桥牌友谊赛,比赛规定:同一个城市的任何2名选手不能在同一局中作为敌我对手进行比赛。

如果每个城市都至多派出n名队员,且一个队员可以比赛多次。

试证:至少可以安排n(n2-3n+1)/2局比赛。

(原创题),同局比赛的4个选手中邻座应属于不同【题感】从比赛规则看【1】的城市,于是想到用点表示选手,将属于不同城市的选手连边,得到一个2n阶简单图G。

,证明2n阶简单图G中问题变成:每个顶点的度至少是2n-n=n【1】存在n(n2-3n+1)/2【1】个长为4的圈。

从目标看,先退一步:假定是找一个长为4的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后再解决原问题),这自然可采用局部扩展策略。

先考虑由一条“2-链”扩充的方法,此时需要再找一个点向“2链”。

中心的邻域引两条边。

由此又想到邻域分块技巧■【邻域分块】任取一个点x 【1】,令A={a|a 与x 相邻}【1】,B={b|b 与x 不相邻}【1】。

依题意|A|≥n ,|B|≤n -1。

我们只需找到B 中一个点b 向a 的邻域A 引出两条边【1】。

这有如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①B 中一定有点b 【1】;②b 向a 的邻域A 引出两条边【1】。

x A Bb 对此,可从反面思考:若B 为空,则d (x )=|A|≥2n-1。

——现在破坏这一性质,只需d (x )<2n-1,但这样的点x 未必存在,以此为标准分类讨论即可!【充分条件分类】若对任何点x ,都有d (x )=2n-1,则G 是完全图,结论显然成立。

若存在点x ,使d (x )<2n-1 ,则①式成立。

下面考虑②是否成立【1】,也可采用反面思考:如果B 中的点b至多在A 中连1条边【1】,则抓住点b 的特征,产生矛盾!【反面思考】如果B 中的点b 至多在A 中连1条边,则d (b )=1+d B (b )【1】≤1+(|B|-1)≤1+(n-1-1)<n ,这与题设条件矛盾,所以②一定成立,故存在四边形。

为了找到多个四边形,我们需要更换估计方法(原方法是“2-链”扩充),找到具有“计数特征”的方法■。

先考虑将“2-链扩充”改为:“对顶点扩充”:取2个点x 、y 作为四边形的对顶点【1】,使以x 、y 为中心的“2-链”对接【2】,这就要求x 、y 的邻域:D (x )【1】、D (y )【1】有2个公共点:| D (x )∩D (y )|≥2。

x y由于不知道这样的点对x 、y 应如何选取,可先任取2点x 、y ,然后依据目标要求进行优化。

【拟对象逼近】任取点x 、y ,因为d (x )≥n ,d (y )≥n ,所以d (x )+d (y )≥2n ,即| D (x )|+|D (y )|≥2n 。

【解决遗留】如果任何两点x 、y 都相邻,则G 为完全图K 2n ,结论显然成立。

遗憾的是,这个解答虽然简短,但也无法用于计算四边形的个数。

具有“计数特征”的解答是两条“2-链”对接生成C 4,因为我们可以固定“对接点”,然后计算对接次数■。

如果两个2-链的“端点对”重叠,则构成C 4。

而所谓重叠,就是两个“端点对”对应同一个2点组。

由此想到将所有“端点对”归入所有的2点组(抽屉),计算重叠次数(同一抽屉中“2-链”的个数)。

【构造抽屉】以点对为“抽屉”【1】。

【选择元素】将所有“2-链”归入抽屉【3】。

u v ··【要素列估计元素个数】每条“2-链”有3个节点(要素列)【1】,称中间节点为其“中心”【1】,则选取“2-链”的中心x 有C 2n 1种方法。

跃峰奥数先用以每点为“2-链”中心,计算“2-链”的总数s ;然后将“2-链”归入C n 2个抽屉,得到“对接”次数。

又对任意一个点x 【1】,d (x )≥n 【1】,选取以x 为中心的2-链的另两个节点至少有C n 2种方法【1】,所以2-链的条数:s ≥2nC n 2=n 2(n-1)。

x 每个2-链有2个端点【1】,组成“端点对【1】”,共有s ≥n 2(n-1)个“端点对”【1】。

s 个2链y 【抽屉个数】G 中共有2n 个点【1】,组成t=C 2n 2=n (2n-1)个互异2点组【1】。

t=C 2n 2个互异点对【直观估计对接次数】将s 个2-链的“端点对”归入t 个互异2点组,其“端点对”必定在各2点组中共重叠s-t 次。

我们还可引入容量参数对“重叠次数”进行精确估计■。

【容量参数】设第i (1≤i ≤t )个2点组中有x i 个2-链的“端点对”(Σi=1t x i =s ),它们构成C xi 2个C 4,于是C 4的个数:x=Σi=1t C xi 2。

为了利用条件“Σi=1t x i =s 【1】”,通常是采用cauchy 不等式进行“通式放缩”,而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显然”的不等式则更为直截了当。

跃峰奥数【结构联想】易知,C p 2=p (p-1)/2≥p-1(p ∈N )。

实际上,当p=0时,不等式为0≥-1,显然成立;当p=1时,不等式为0≥0,显然成立;当p ≥2时,p/2≥1,两边同乘以p-1即得p (p-1)/2≥p-1。

【通式放缩】x=Σi=1t C xi 2≥Σi=1t (x i -1)=Σi=1t x i -Σi=1t 1=s-t (精确估计)。

每重叠一次产生一个C 4,从而至少有s-t≥n 2(n-1)-n (2n-1)= n (n 2-3n+1)个C 4。

【剔除重复】又每个C 4含有两个2-链的“端点对”,可能计算两次,所以C 4的个数不少于n (n 2-3n+1)/2,证毕■。

【新写1】若对所有点x ,有d (x )=2n-1,则G 是完全图,结论显然成立。

若存在点x ,使d (x )<2n-1,令A={a|a 与x 相邻},B={b|b 与x 不相邻},则由d (x )<2n-1知,B 非空,取b ∈B 。

由题意,|A|≥n ,所以1≤|B|≤n -1。

由于d (b )≥n ,而b 在B 中的度不大于n-2,所以b 必与A 中的两个点p 、q 相邻,得到C 4。

【充分条件分类】【邻域分块、2链扩展】【新写2】若任何两个点都相邻,则G 为K 2n ,结论显然成立。

若有两点x 、y 不相邻【1】,因为| D (x )|≥n ,| D (y )|≥n 【1】,但| D (x )∪D (y )|≤2n -2,有| D (x )∩D (y )|≥2。

取u 、v ∈D (x )∩D (y )【1】,则得到C 4。

【充分条件分类】x y D (x )D (y )u v 【邻域分块、对顶点扩展】■跃峰奥数【新写3】(一般解答)设“2-链”的总数为s。

对任意一个点x,因为d(x)≥n,有Cn 2个“邻点对”,于是,以x为中心的2-链条数不少于Cn 2,所以s≥2nCn2=n2(n-1)。

每个2-链有2个端点,组成一个“端点对”,共有s个“端点对”,而2n个点共组成t=C2n2=n(2n-1)个2点组。

将s个“端点对”归入t个互异2点组,其“端点对”必定在各2点组中共重叠s-t次。

每重叠一次产生一个C4,从而至少有s-t≥n2(n-1)-n(2n-1)= n(n2-3n+1)个C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