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散文创作谈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7d85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b.png)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我对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初到贵地,拜读了几篇贵网首页推荐的作品。
恕我直言,某些作品在下实在难以恭维。
一句话表达我的读后感——华而不实,词不达意,篇幅冗长却表达不清楚自己的中心思想。
首先从题目上看,题目字数过多,毫不简洁。
文章的题目就该精炼。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很简单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清楚的传达了作者要想表达的东西,读者一目了然。
再看看有些会员的文章,光是题目就有七八个字,有的多达十七八个字。
最关键的两点,用了那么多字,一是还没完全表达出他想表达什么,不知所云。
二是题目和文章本身的联系也不密切。
我很想问一下,题目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这都没搞明白,那还没写之前或者当你拟定一个词不达意的题目时,这篇文章已经报废,读者读完也是一头雾水。
再从文章的内容,我又要批评几句了。
刻意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是没有用的,就像人一样,你穿的再漂亮,没有内涵是不行的。
有些会员为了刻意追求意境和言语的优美,而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勉强想到了一些自认为满意的语句参杂其中,实为画蛇添足。
语句的优美是肯定的,但不是唯一,也是围绕清晰的表达出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展开的。
往往简单朴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稀里哗啦诌了一篇看似华丽,实为词不达意、句难成章的败作出来。
就拿朱自清的《春》来说,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的描绘了作者对春的'认识和感受,语言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受。
刻意追求语言过多的华丽,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空,没血没肉。
所谓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散文体裁形式上虽然自由,但文章的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
是叙事?叙人?叙物?抒情?还是游记,随笔或者杂文?不管你选择文章如何出发,说到底也是对人对事对物的观感通过情感抒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悟。
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贯穿整篇文章,构思好了中心思想,事半功倍。
就像人一样有了骨架,至少就有了一个形。
然后再给整个骨架添血加肉,最后反复推敲,增加细节。
散文创作浅谈
![散文创作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b56dd63b5a8102d276a22f16.png)
怎样欣赏散文?我在漫天雪论坛也遇到一些网友也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怎么样欣赏现代散文?笔者结合网络散文写作和欣赏实践,谈点体会,仅供参考。
看到一篇散文,写篇读后感还可以,如果人家提出要你欣赏一下,可能就作了难。
因为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片茫然。
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总之,欣赏有许多方面。
如果是一篇短而浅的散文,全面地谈谈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一篇有份量的名篇佳作,或者是一部散文集,如果全面地欣赏分析,没有宏观的把控能力,可能就要感到吃力,甚至于写出来自己不满意或作者不以为然。
我要告诉读者的是:以我多年从事理论评论工作的经验来看,如果不是受人之托非要就一部散文集做评论,我还是建议,要把你读一篇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一点生发开去,写成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
也就是说,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
因为这是你可以并且有能力把握的小题目,是散文的一个侧面,抓住这个侧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
我在评论陈翰乙杂文帝王系列时,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抓住帝王系列这一部分,从而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论证,并给予方向性的指点。
在评论米奇诺娃的那本散文集时,尽管我是从宏观上谈她散文创作得与失的,但我还是就语言这方面谈得最多最细最透,也最容易打动读者。
在这里举个例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
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
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
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看法(老师版)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看法(老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a97f156c85ec3a87c2c5b4.png)
关于散文创作的几点看法一、散文艺术现在所处的位置1、第一个阶段:是礼崩乐坏之后的百家争鸣阶段。
代表作家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李斯、左丘明、公羊高等人。
这一批散文作家在表达其思想之际,开始创设了散文这一文体,重要的是,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为中国人的性格与心理定下了基调2、第二个阶段:是独尊儒术之后的文以载道阶段。
在艺术上达到了娴熟而圆润的程度,甚至推向了顶巅。
然而这一阶段,由于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意识形态,作家的思想受到禁锢,多是代圣贤立言,并以忠孝为主题。
当然这一批作家,也有能挣脱其时代束缚的,从而闪烁出了个性的光芒。
他们有我所喜欢的司马迁、王羲之、陶潜、苏东坡、洪迈、朱国帧、李贽、袁宏道、张岱。
3、第三个阶段:是文学革命之后的人的文学阶段。
人的文学,主要吸收了西方文化思想所主张的人性和人道的原则,从而使中国文学的观念得以彻底改变。
其标志是,它开始关注妇女,并出现了爱情,还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尤其是批判了它一贯提倡的封建道德。
4、第四个阶段:人的文学的复活阶段。
实际上中国的散文艺术,现在就处于人的文学的复活过程,而且它的文体仍在完善之中,它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文化思想注入。
“新概念借由时代,开创了新的风气,宣扬了文学的自由和平等,打通了传统写作训练堵塞的筋脉,使得很多新鲜血液可以顺畅地灌注到文坛。
”散文艺术必将在你们这一代人手里,得到质的提升。
二、散文艺术要产生质的飞跃散文艺术要产生质的飞跃,应该有三个提升:1、是从生活感受向终极关怀提升。
散文仅仅表现至情至性是不够的,还要有终极关怀,就是应该关注一些根本问题,并探问彼岸世界,增加形而上的含量。
2、是从质野之作向美之品提升。
散文成为美之品,从而可以欣赏和玩味,并产生愉悦之感。
遗憾的是,现在的散文多是质野之作。
不化古汉语语言,不提炼口头语言,不超越现代汉语的范式语言,便往往流于通用语言,而通用语言之中极为拙劣的则是翻译体语言。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4ab50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e.png)
我对散文创作的一些看法我们高唐的作协主席于兰曾说,一篇散文就是一个回忆。
冯骥才也在《趣说散文》里说过“散文就是一个人平平常常走路”。
我曾将自己的散文说成是我的人生笔记,那里记录了我日子的流程,心的流程。
写了多年的散文,我感觉散文是一种最容易写,也最难写好的文体。
说它容易是因它在写作上的随意性和它在内容上的真实与亲历性。
它能让人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
说它难于写好,应该说散文最该是那种不做之作,让人在自然流动的文字里感受到美的意境,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听后还有余音绕梁之感。
我自认为我的散文写作是遵循的传统写作方法。
尽管还没有一篇可以称得上“余音绕梁”之作。
然而不知何时,我发现当今中国的文学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我所关注的散文创作之写法与语境的变化,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我感觉那种传统的散文写作正面临着一种冲击。
应该说我们今天的写作者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发展的大好时代。
我们想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前所未有的宽泛而自由了。
也因此,当今写散文的人也空前多起来。
所以,看今日散文作品也有点给人以滥觞之感。
我们很难发现像过去传统散文那样的精品之作了。
这个原因也是散文创作的自由,让它成为了一种个人性灵的张扬与情感的`宣泄之物,忽略了它的文学价值与文学所应该承担的时代责任感,缺少了人文关怀之气。
近几年来,散文写作者都喜欢写大散文,一篇散文长长地写,洋洋洒洒、自由自在、信马由缰地写。
然而,有些“大散文”只能给人以“长”的感觉,篇幅大,而思想内含却缺少一定的份量。
我也试着写过两篇长散文,比如:《通神之舞》大约四五千字。
比如:《星空走笔》大约接近七千字。
但我明确它们只是与我的短小散文相比较而长了绝不是那种大散文。
我认为大散文里不能容进“大”的思想与艺术之气,不能成为恢宏之作不如不写。
我还是喜欢写短小的散文,我觉得短小的文字更能以它真实具体的情感贴近人生的亲切,求得人的共鸣。
当然,贾平凹不是曾经提出“还原散文原来的面目” 吗?他说:“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随便的。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7577d1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6.png)
如何写好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而自然的写作形式,它不像小说或诗歌那样需要严格的结构和情节上的发展,而是可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以下是我对如何写好一篇散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散文是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写作前需要先思考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有些人喜欢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些人则更喜欢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
无论哪种风格和主题,都应该能够体现个人的独特性和思想深度。
第二,注意散文的逻辑和结构。
散文不应该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文字堆砌,而应该能够符合一定的逻辑和结构。
可以从一个问题或者主题出发,逐步展开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在结尾进行总结或者点明自己的态度。
透过整篇文章,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深度和贯穿的连续性。
第三,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散文是一种文字艺术,不但需要表达思想和感情,还需要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音韵和韵律。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句子长度和结构,掌握好语言的节奏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享受文字的美感和强烈的感受。
第四,吸收丰富的阅读经验。
散文的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只有在阅读中吸收优秀文字的养分,才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融入更加深奥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注意多读不同类型的散文,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扩展自己的写作视野和领域。
第五,注重细节和生动性。
散文的表现力在于能够生动地展现个人经历和感受,因此在写作中应该注重细节刻画和生动描绘。
可以描述人物的神态、场景的气氛,让读者能够在文字中体验到更为真实的感受和感情。
总的来说,写好一篇散文需要不断地探索、挖掘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和主题。
同时,需要注意散文的逻辑和结构,把握好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细节和生动性,并积极吸收阅读经验,才能够写出深度、感性、具有个人风格的优秀散文作品。
散文创作心得分享发言稿
![散文创作心得分享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498955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e.png)
散文创作心得分享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散文创作心得。
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互相学习。
首先,我想说的是散文创作的初衷。
散文是一种以平常生活为题材、以抒发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创作初衷应该是真实、独特和有思想的。
我们在创作散文时,要展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并思考人生和世界的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散文的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比较实用的技巧。
首先是选材。
选取适合自己的题材非常关键,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那些触动内心、有温度的素材,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作品。
其次是情感表达。
散文的情感表达十分关键,在写作时要注意通过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受和恰到好处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最后是结构安排。
散文的结构不需要过于复杂,但要有头有尾,起承转合,让文章在行文中有起伏,给读者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除了技巧,态度也是散文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散文创作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心灵的开放和敏感,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去关注身边人和事。
同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创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拥有积极的散文创作态度,我们才能在创作的路上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散文创作对于我们个人的价值。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文字去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这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散文也是我们与社会对话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散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向社会发声。
因此,散文创作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参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散文创作心得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散文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人性、触摸真实。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创作,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价值的散文作品,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谢谢大家!(2,009字)。
我的散文创作谈
![我的散文创作谈](https://img.taocdn.com/s3/m/778aaa2f4afe04a1b171de8f.png)
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这便是个性化的东西,至少在这之前,我没有发现哪个作家是这样的语言特色、情感色彩、文风个性以及思想内涵,除了一个史铁生。
三、要把握好虚与实的度。
散文虽形散却不能写得太泛,要注重虚实相间。
情感的泛滥为文显得弄虚过多而成假,写得全是记实记事的文章则缺乏情感的交流互动,让读者产生不了共鸣。
很多人写文章,特别是散文,都会注重辞藻的华丽唯美,可太多华丽语言的堆砌难免会飘,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这是不注重虚实相间的体现。
写散文不能太飘,即满篇文章中不能尽是抒发感慨,而这些情感或情怀没有一种现实的基础,没有景、事、现实的状态等眼前或现时社会状态的支持。
写散文不在“实”,不在“虚”,而在虚实之间;太“实”的文章,死气沉沉,缺少灵动;太“虚”的文章,灵动有余而沉淀不足。
那何谓散文的虚与实呢?实:即眼前画面,自己故事经历或现时具体动作,社会现实发生的事情——凡是涉及到自我实践与当前社会实践的真实的客观的东西,都是“实”;虚:词汇、结论,主观体验,与现时很遥远的故事、神话、典故包括诗词杂句等,及非真实的虚假的臆构,凡是主观的、非现时的东西,都是虚;掌握了虚实的度,文章就应有感而发,为时而发,因时而发,有事有物可指,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们来看一段文字:“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
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
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呵,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扒在洞窟里随手翻检。
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是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
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
”有人这样评论过余秋雨的这段文字:王道士发现洞穴古物时,余秋雨也在现场。
当然余秋雨不可能在现场,这里只不过采用了舞台艺术的聚焦镜头凭主观想像当年王道士发现洞穴的经过。
散文创作实践心得体会
![散文创作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b826f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7.pn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自从我踏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便对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既有着诗歌的韵味,又有着小说的叙事性,更有着散文诗的抒情性。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尽情地耕耘,不断汲取营养,以期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如今,回首这段历程,我感慨万分,现将我在散文创作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散文创作的灵感来源1. 生活是散文创作的源泉。
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往往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散文创作的前提。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作品。
2. 阅读是散文创作的基石。
阅读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创作手法,为自己的散文创作积累素材。
3. 情感是散文创作的灵魂。
散文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情感真挚是散文创作的生命线。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
二、散文创作的技巧与方法1. 选题要新颖。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在选题时,要尽量避开陈词滥调,寻找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题材。
2. 结构要严谨。
散文的结构如同一个人的骨架,决定了文章的整体效果。
在构思时,要合理安排段落、层次,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 语言要优美。
语言是散文的灵魂。
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画面,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4. 情感要真挚。
散文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情感真挚是散文创作的生命线。
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
5. 比喻要生动。
比喻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能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在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形象、贴切,避免生硬、牵强。
6. 细节要精致。
细节决定成败。
在散文创作中,要注重细节的刻画,使文章更具真实感、感染力。
三、散文创作的感悟1. 散文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
散文创作浅谈
![散文创作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7784364f680203d8cf2f242c.png)
散文创作浅谈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可以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优美的意境是每一位散文创作者的追求,只要我们掌握好散文的基本特点和散文的基本创作方法,就完全可以创设出优美的意境。
一、意在笔先——散文的选题有许多创作理论家将散文创作归源于“三感”,即是指散文创作中作者浸入客观描述中的主观感觉、感受、感悟。
这里所说的感觉,是指作者通过人体的五官旁观或参与外界的事物、事件,由此在大脑形成的物象、音色、嗅味等等的初步印象。
它是最初的、原始的、零碎的,属感性认识的初级,它构成了散文最基本的主观材料。
朱自清就是通过感觉取材的圣手,他的《春》首先来源于对生机勃勃、五颜六色的春天的感觉;《背影》来源于父亲对他的一次“送行”,在送行的过程中,父亲的多次的“背影”引发了他的感受与感悟,全篇提纲挈领地将父亲的人世辛劳、舔犊之亲,儿子的崇敬、热爱之情,父子两代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肉之情,高度浓缩在父亲有些臃肿的背影上,因而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感受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零碎的、分散的、最初的加以整合,形成一种较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综合印象,它仍带有更多的具象的特点。
袁宏道的《观第五泄记》最后一段:“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呼鬼号之声,如在床几间。
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这里所写的“恍惚牛鬼蛇神”等种种情状,均是在前几段所写的所见所闻的最初的、零碎的、感觉之上引发出的较完整的、具象的感受。
感悟,是综合提炼了感觉、感受的所有感性材料之后的一次自觉的理性跨跃、质的飞跃。
它是思辨、哲理、智慧、禅的结晶,因而更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挖掘出人生的终极意义,对时代社会深刻揭示,对人性的由衷张扬。
散文写作心得(精品5篇)
![散文写作心得(精品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03d2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a.png)
散文写作心得(精品5篇)散文写作心得(精品5篇)散文写作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散文写作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散文写作心得篇1散文写作心得:寻找生活中的诗意从我拿起笔开始写散文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尝试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刚开始写作时,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我试图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让自己的文字与众不同。
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到文字中,让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
我深知,好的散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要深入挖掘,将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来。
我尝试着去捕捉那些瞬间的感受,让它们在纸上绽放。
这些细腻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
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散文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需要我们用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去描绘事物。
我努力让我的文字具有诗意,让它们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美。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正,我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力。
通过写散文,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何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用心写散文的人,都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去描绘生活中的美好,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诗意。
散文写作心得篇2当我开始学习写作散文时,我怀揣着无尽的热情与憧憬。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笔,描绘出这个世界的美丽,表达出我对生活的热爱。
这份散文写作心得记录了我从初识到深入学习的过程。
一、初识散文初识散文的时候,我被它的自由与多样性深深吸引。
它不像小说那样有明确的情节与角色,而是以情感和意境为主题,通过文字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内在的美。
我心中的散文,如同一个丰富的世界,包容着各种可能性和未知。
浅谈散文写作的技巧
![浅谈散文写作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e923cd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e.png)
浅谈散文写作的技巧我是初学者,没有过多的理论。
因对文字的爱好吧。
有时候感觉玩文字,就像追逐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喜怒哀乐全有了,尤其在孤独寂寞的时候,看能不能守住了。
浅谈几点自己写作的感受吧。
1、从自己最熟悉的写起,如亲情,爱情,友情,以及村庄和城市,自己生活过的环境,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了。
2、写的时候,从小事写起,能触动人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去写。
该细的地方一定得细,多些笔墨,对主题一定有烘托的作用。
如我最近在读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还没读完,感觉很好。
村庄里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但作家就写这一个人,一把铁锨,半截绳头。
这个人看到了驴,看到了狗,看到了羊,看到了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庄稼人该看到的一切。
驴性,狗性,还是人性?着落点特别微小,小的到了一只蚂蚁,一只蚊子等等的。
这个人写活了,整个村庄也活泛了起来。
这是作者高明所在。
初读此文,给人一种静静的感觉,虽然蹲在喧嚣的景观地带,人来人往,翻开书来,马上便会进入到安静的状态,随作者一起躺进村庄的一块草地上,感受山风,倾听鸟叫,观看虫虫爬行,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世人又能怎的?建议大家读读这本书。
3、人物刻画要有特点,情节生动有趣。
才能吸引眼球,让人有想读下去的感觉,便成功了一半。
表达的,不一定太满,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也就是说该粗的地方一定得粗。
4、把散文当小说去写,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散记一类的加些神话传说,当然必须是切题的,读起来有另外的感觉。
5、散文在写实的基础上,一定得加上虚构,这是升华。
如我写的《七爷》一文,把村庄里好几个人的故事按在了七爷一个人的身上,当然有了虚构的成份。
如果把这篇文章拿到我们村子里去读,我父辈健在的人,就会觉得写了他们所有的人。
《蛋蛋和二骡子》中的蛋蛋,原型就是几个同龄人的综合体。
当我回到故乡,看到和我同岁的几个发小,至今依然打着光棍,过着不尽人意的生活。
我便有了写出来的感觉。
这篇文章当了小说,也有人说是散文。
文学创作体验写一篇现代散文
![文学创作体验写一篇现代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a5c6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文学创作体验写一篇现代散文文学创作体验再平凡不过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需要表达,因此文学创作成为很多人倾诉心声的途径。
本文将以现代散文的形式,分享我个人的文学创作体验。
一、灵感的萌发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灵感的启发。
而对于我来说,灵感往往发源于生活的点滴。
有时,一份独特的风景,一段感人的对话,甚至是一个人的微笑,都能成为我构思文章的起点。
文字如同一支拨动内心琴弦的魔术棒,带领我进入一个无边界的创作境界。
二、情感的释放文学作品是自我情感的抒发。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细腻的情感在文字间流淌。
有时,我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作品中,将内心的思绪进行寄托。
有时,我会投射自己的情感于角色,借助文字的力量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坚持。
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写作都成为了我情感的出口。
三、思维的碰撞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思维的碰撞是不可或缺的。
写作要求我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为作品赋予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我会在心中构筑一个精密的创作框架,将不同的思维线索融合在一起。
思维的碰撞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的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深度。
四、词汇的选择词汇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词汇的精准选择。
通过准确的词语表达,我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渲染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我的文字。
同时,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我所追求的。
通过巧妙的比喻、夸张和借代,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五、审美的追求文学创作也是审美的追求。
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我不仅追求作品的内容丰富和情感真挚,还注重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
我会细心选择段落的长度,注意语句的韵律和节奏感,使整篇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通过良好的表达方式,我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被作品的内涵所打动,还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六、反思与完善文学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地反思与完善。
我会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
谈谈我对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见
![谈谈我对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见](https://img.taocdn.com/s3/m/3f527a42561252d380eb6ee1.png)
谈谈我对散文创作的几点浅见胡艳梅昌樟管理处铜鼓所散文是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优美的一种文体,形式多样,.取材广泛,笔法灵活,颇具音乐美、色彩美、修辞美,如同五彩斑斓的景致,令人如痴如醉!对于散文,笔者也尝试着写了些许,如《心灵的归宿》、《三月雨,伞在等待》、《我的老师,最可爱的人》、《雨中花,最美的忧郁》、《等待海藻发芽》等,但仅仅作为一位散文的爱好者,笔者不敢大放厥词,高谈论阔,在此仅就自己平时的一点积累,浅谈散文写作的几点认识,和朋友们交流一番。
散文创作其一需“由心生”。
我们知道,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血有肉,还要有灵魂,尤其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性,更明确了作者精神情操之于作品的重要性,从而也就要求了应"文由心生"。
其实,西汉大文豪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指出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以及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言的"有所不能自已而作",皆已强调了"文由心生"的必要性。
"文由心生",通俗来讲就是文章是人内心情感想法的流露、精神内涵的体现,故而,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包括散文时,应首先有表达的欲望,其次还应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否则,勉强为之,“凿空强作”,便没了有感而发的神韵,甚至缺了“魂”。
散文创作其二需“强内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
我们知道,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这就要求散文创作者强内修,培养深厚的文学功底。
那么如何练就这真功夫呢,笔者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创作出精彩的散文,还需要进行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和语言结构,丰富情感内涵,提高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将丰富的文学语言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地创作出颇具内涵的优美散文。
【VIP专享】我的散文创作谈
![【VIP专享】我的散文创作谈](https://img.taocdn.com/s3/m/11c42716be23482fb4da4c6c.png)
散文创作谈李智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散文大国,有着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
早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开始写作散文。
所谓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分经、史、子、集四部,认为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清乾隆时曾由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编辑)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集。
我们国家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企及,所无法攀比。
历史上,写作散文的人数不胜数,写出来的优秀散文也层出不穷。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这些都是优秀的古体散文,是古体散文中的典范,千古流传。
哪怕是到了白话文取代古文至今,散文仍备受青睐,依然是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一说到散文,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是指文章结构的脉络要放得开,主旨则要收得拢,象一把伞一样,伞有轴心骨,由伞骨支撑开伞面,都得围绕着轴心骨,所以撑得开也收得拢。
散文有了这样的要求,那怎样写好散文呢? 一、要写出散文的韵味。
散文写作虽然不必追求诗歌的平仄押韵,但得写出散文韵味。
所谓散文味,指的是,散文这一文体所特有的某些品格,比如自然、朴实、自由自在、随意而无拘束等。
散文文体“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定论之外。
在白昼筹谋已定的种种规则笼罩不到的地方,若仍飘泊着一些无家可归的思绪,那大半就是散文了——写出来是,不写出来也是......它从不停留,惟行走是其家园。
”史铁生的这段话,便道出了散文韵味。
散文的韵味,不仅是指文字表达的技巧、风格,而是作家人格、个性和散文这一特殊文体融洽无间散发出来的一种包括氛围、美感在内的艺术境界。
这种散文韵味的追求,往往体现出作家的写作风格,比如我们在读五四到建国时期的散文,我们会读到鲁迅先生的冲淡平和;叶绍钧的宁静淡泊;郁达夫的热情浓郁;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朱自清的朴实细致;冰心的典雅飘逸;郭沫若的史诗合一;许地山的自然哲理;周作人的闲适雅致等等。
散文创作谈
![散文创作谈](https://img.taocdn.com/s3/m/805c5b7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1.png)
散文创作谈散文创作谈(摘抄)秦牧对于散文的定义,只在文学作品的范围内,不属于小说、戏剧、诗歌、童话等的范围,以描写事情为基础,抒发作者感情的那部分作品,才叫做散文。
散文无论如何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就得有文学的特征,他有别于一般的理论文章的,就是除了思想性,还必须有形象性,还必须注重作者的感情,讲究语言的精练。
中国是一个散文传统异常深厚的国家,客观实际也需要我发展各式各样的散文创作,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叱咤风云的,分析事理的,讴歌赞美的,谈笑风生的,给人以思想启发和美感陶冶的,我们都需要,在散文题材方面,应该高瞻远瞩,主次兼顾,不应目光短小,画地为牢。
文学领域,不应该以具体作品而以文学形式论,也不应该推许某一种文学形式比另一种文学形式高贵,在文学体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也应该是百花齐放。
实际上,谈到表现事物,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是各有长短的,有时候可以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的确需要气势雄浑,时代长卷似的宏篇巨制:长篇小说,剧本,叙事诗之类,同时也十分迫切需要大量精彩的散文,小说。
散文因为比较小,既能够敏捷地反映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刊物及时登载。
文学创作离不开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主要是文学语言)这三者,一个作者,这几方面的造诣各各如何,是不是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决定了这个作者的创作水平,尼泊尔有句谚语:无论怎么样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烤饼的锅。
作为哲学语言看,任何人的才能,都要受他的时代的培养和限制,作为文学格言看,一个作者所写的作品,不管他怎么样花尽心力,都得受他的思想,生活知识,语言技巧水平的限制。
一个作品,几十万字也好,几百字也好,也总有他的核,这就是他的主题,他的思想,思想是主心骨,如果没有这个主心骨,那个作品也就变得松松垮垮不知所云了,思想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就象没有灵魂一样。
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的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
散文创作谈
![散文创作谈](https://img.taocdn.com/s3/m/032ee6acb0717fd5360cdcdb.png)
散文创作谈
本文通过赞颂莘莘学子勤奋学习,赞颂莘莘学子各种优秀可贵的精神品质和对理想未来的不懈追求,来抒发作者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之情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耿耿忠心。
行文采用了象征手法,其中,花园指校园及教育大环境,园丁指教育工作者,花花朵朵指莘莘学子。
文中所述花园风景也各具象征含义:其中,山山水水指父母亲们,水榭亭阁指有突出成就和杰出贡献的成功者或模范人物,蒿草怪石指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的各种闲杂人等,蓝天白云指莘莘学子胸中的远大理想或心目中的最高人生境界和人生目标。
文中特别描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花,并对他们各自寓有的独特的可贵精神进行了提炼概括,似为写花,实则是对莘莘学子的各种可贵精神的肯定与赞赏。
文中,漫漫黑夜、电闪雷鸣、风吹雨打以及严寒酷暑都是指莘莘学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历经的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挫折和失败,通过赞颂莘莘学子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征途中,战胜这些艰难困苦以及挫折和失败表达了作者对莘莘学子的理解、支持、关爱和激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和挚爱!。
浅谈散文写作
![浅谈散文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9f57e6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f.png)
浅谈散文写作浅谈散文写作昨日,拜读了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姜琍敏有关散文写作的讲话,谈到了当今散文写作的现实问题,受其启发,梳理写过的散文,也想写点散文写作方面的感受,也想让自己散文写作的脉络清晰起来。
作家于坚曾经说过:“散文是最基础的写作,也是最开放,最具有创造空间的写作。
散文没有边界,怎么写都行……散文不是什么轻骑兵,而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这其实就说明了散文的易写难工,需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积累经验。
我在散文写作的中,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便总结。
就是学习名人大家的名篇,思考他们的写作脉络方法,开始潜心写作,而后分阶段总结与前段写作的不同点,也便对散文写作有了只鳞片爪式的感悟。
我觉得散文写作应具备“十有”:一要有意义。
就是有思想,散文创作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显示正能量,这样才能打动人,作品才能直抵人们的心灵,使读者在阅读前有吸引力,阅读中有鉴赏性,阅读后有影响力,作品能折射出思想的光辉,给读者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启迪的作用。
经典名篇往往有多方面意义,时而引领一个时期的散文创作潮流,不只是在影响读者,更重要的是引领散文作者,成为散文创作的导向,这也就是散文作品的意义。
二要有意思。
就是有趣味性,要有生活的情趣。
散文写作必须有意思,才能吸引人,只有描写的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读者才愿意看,从文中获得一种精神享受和愉悦。
作者是用“味道”调起读者的胃口,读者是以“悦读”来回报散文作者,也是一种“写”与“读”的互动,逛书店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XX作家写得太有意思了,越看越想看。
”“是啊,他的作品现在火了。
”这就是作品的趣味性在现实中的反映,给读者一种启示和愉悦。
经典散文初读品嚼有味,深读耐人寻味,读后令人回味。
论散文创作的趣味性,朱自清堪称楷模,他写的《荷塘月色》、《南京》、《看花》等都极富趣味性。
三要有角度。
也就是有个性,每个作者都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都是“老面孔”、“千人一面”,张三有张三的风格,李四有李四的风格,写出千人千模样,万人万思想,这才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能写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突显自己的写作风格。
谈一谈散文的创作精选
![谈一谈散文的创作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2e1e7189b89680202d82572.png)
翻开电脑,开启千千静听,翻开一页空白文档,随着音乐流淌,欲把思绪付散章。
不知什么时候习惯了对着荧屏梳理文思,自从驻足红袖添香散文论坛,自从我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文字家园,除了精心呵护它就是不断为它码字添香,无形中有了一种心瘾如烟入髓,文字如烟似云,不舒不知其味,不卷缺乏以过瘾。
那就试着卷一页?关于散文?的烟卷用心点燃它,品它什么味,看它可以袅袅有多远。
关于散文的创作,没有一定的模式,我手写我心,灵犀一动,意念一闪,欲动之以文,先念念心里构思个根本框架,酝酿一下情绪打个腹稿,然后再交给文字一一呈现。
所谓灵犀,一人一事,甚或一字一句所泛起的文思如泉涌之源,通俗讲就是你要形成文章的一个主题。
灵犀是比拟朦胧时酝酿的状态,主题是比拟鲜明时的行文状态,随着行文逐渐深入灵犀与主题合一,文章开始有了灵魂,需要的是丰富的血肉来支撑。
血肉是语言,是思想内容,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能“心游万仞,神骛八荒〞地聚集各方讯息为灵魂的主题所用,这个时候就要看你的心神如何厚积薄发。
说到厚积,看你平时肚里的存货,是否能信手拈来。
写文的人最怕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是真的书少吗?还是肚里无货,要写文了才搜肠刮肚,挤牙膏似的挤一点是一点,却难以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枉谈薄发了。
毕竟我不是专业从文的人,对于我这种业余时间玩文字的俗人,就经常遇到以上写文卡壳的状态,不怪自己读书读得少,只怪自己人脑不是电脑,储存的记忆无法随传随到,消化的东西早已不复原形,只有用自己的文字和思考一点点去边复原边探询。
“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很多时候语言无法挺进的时候,需要思想站出来,去挖掘真义之思、欲辩之想,再借助语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到语言,想到了诗人和哲学家所说的“诗意地栖居〞,没有语言,一切“诗意地栖居〞都无法再现,无法传达。
语言之功可见一斑。
所以平时我对文章语言的锤炼胜过对内容的提炼,务必做到字贴字,句贴句,字句贴主题。
也许是太刻意遣词造句为诗意,往往给人堆砌意境的感觉,其实我是想语言要融入自己的想象,境由心生,付诸文字,人未必如文,但文如其人,想到达一种人文合一的境界,但此种跨境越界的行文风格并不是每个人能亲身感受的,因为你的想象未必能拉动读者的想象,这就真要看你的感染力如何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创作谈李智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散文大国,有着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
早在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开始写作散文。
所谓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分经、史、子、集四部,认为这四类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清乾隆时曾由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编辑)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
《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集。
我们国家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企及,所无法攀比。
历史上,写作散文的人数不胜数,写出来的优秀散文也层出不穷。
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这些都是优秀的古体散文,是古体散文中的典范,千古流传。
哪怕是到了白话文取代古文至今,散文仍备受青睐,依然是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一说到散文,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很自然地想到“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是指文章结构的脉络要放得开,主旨则要收得拢,象一把伞一样,伞有轴心骨,由伞骨支撑开伞面,都得围绕着轴心骨,所以撑得开也收得拢。
散文有了这样的要求,那怎样写好散文呢?一、要写出散文的韵味。
散文写作虽然不必追求诗歌的平仄押韵,但得写出散文韵味。
所谓散文味,指的是,散文这一文体所特有的某些品格,比如自然、朴实、自由自在、随意而无拘束等。
散文文体“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定论之外。
在白昼筹谋已定的种种规则笼罩不到的地方,若仍飘泊着一些无家可归的思绪,那大半就是散文了——写出来是,不写出来也是......它从不停留,惟行走是其家园。
”史铁生的这段话,便道出了散文韵味。
散文的韵味,不仅是指文字表达的技巧、风格,而是作家人格、个性和散文这一特殊文体融洽无间散发出来的一种包括氛围、美感在内的艺术境界。
这种散文韵味的追求,往往体现出作家的写作风格,比如我们在读五四到建国时期的散文,我们会读到鲁迅先生的冲淡平和;叶绍钧的宁静淡泊;郁达夫的热情浓郁;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朱自清的朴实细致;冰心的典雅飘逸;郭沫若的史诗合一;许地山的自然哲理;周作人的闲适雅致等等。
而要写出散文的韵味,不是靠文字的雕琢、修饰的功夫,就可以达到的艺术境界,而是凭借其思想、意识、品德、其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而产生的。
各种方面的修养,往往得靠他山之石,多读、多想、多写往往是积淀起自己写作风格的途径。
正因为散文它自由了没有定体,其中的艺术奥秘往往更不易捕捉,犹如来去无踪的春风,浪漫无羁的晓雾,但大体却是有的:就是要让别人品出味来。
大千世界浩瀚雄奇,散文的韵味,当然不必担心单调和平庸了二、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写散文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不能见别人怎么写也跟风怎么写。
余秋雨式的文化大散文曾经风靡一时,引得无数人跟风效仿,可我们记住更多的依然是余秋雨,甚至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个文人是经效仿他而成名的。
每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因此每个作家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就是周作人之所以不是周树人的原因。
散文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语言个性;二是文风个性,三是情感个性;四是思想个性;与别人的语言雷同、风格雷同、思维雷同、文章雷同,只会是这世界多了一个别人,而不是拥有一个真实的个性化、创新化的自我;有些人写文章,都是别人的语言与结论,看不到自己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也就是可有可无了。
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一段文字:“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们来看一段文字:“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
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
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呵,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扒在洞窟里随手翻检。
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是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
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
”有人这样评论过余秋雨的这段文字:王道士发现洞穴古物时,余秋雨也在现场。
当然余秋雨不可能在现场,这里只不过采用了舞台艺术的聚焦镜头凭主观想像当年王道士发现洞穴的经过。
王道士发现洞穴古物已成不可争的“实”,而余秋雨的主观臆造则是“虚”的体现,没有实做基础,估计王道士也要从地狱里冒出来把余秋雨上告法庭的。
四、要以情动人,突出真性情。
真,就是真实,实实在在的,不是生编硬造的;情,就是要有情感,要有抒情的成份。
即使是叙事文,也要尽量带点抒情的意味。
平铺直叙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的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文章,但是,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渗透了司马迁的个人感情。
而像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都是写爱、写温暖、写光明、写希望,作者的一腔深情渗透其中,表现了冰心热爱生活、喜爱孩子、向往光明的情怀。
现在已经有很多散文家认为,散文的情节可以虚构,但表露的感情必须是真实的,可见真情在散文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散文不必要文以载道,但必须写出作者的真性情。
要让读者品出味,必须是要建立在情感的共鸣之上。
还是来看一段文字:“我不敢再往下写,志摩若是有灵听到比他年轻许多的一个小朋友拿着老声老气的语调谈到他的为人不觉得不快么?这里我又来个极难堪的回忆,那一年他在这同一个的报纸上写了那篇伤我父亲惨故的文章,这梦幻似的人生转了几个弯,曾几何时,却轮到我在这风紧夜深里握吊他的惨变。
这是什么人生?什么风涛?什么道路?志摩,你这最后的解脱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聪明,我该当羡慕你才是。
”这是林微因写的《悼志摩》的结尾,读来我们仿佛看见了林微因人比黄花瘦的身影在风紧夜深的时光里黯然憔悴,这是林微因对徐志摩的思念。
五、要别出心裁,讲究创新。
新散文家杰出代表周晓枫在谈到散文创新时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即使是最优秀的范本,追随者的步伐也会陷入前人的脚印里——最后,走的人多了不是路,而是坑。
散文的创新首先要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语言上求得突破。
语言上的突破,要求我们对词汇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不能每次说到月色那便是月色如水,说闲适那便是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之类。
语言的创新要求词义的重新开发,词义的开发就让我们不得不对传统散文中一些固有的表述习惯和词语之间的惯常组合进行摈弃,并开始新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于坚说过:写作就是对词的伤害和治疗。
你不可能消灭一个词,但你可以治疗它,伤害它,伤害读者对它的知道。
所以我们必须对词语表现出来的公众意义进行颠覆和破坏,最后让它出场时让人意想不到,极大限度地解放它,恢复它的活力,从而达到对它的拯救和治疗。
那么,当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从未见过但是既贴切又形象的句子,我们的想象是不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呢?我想会的。
我们不难看出,创新散文的语言,通常具有多层次的结构,而非单一的平面,它的立体空间感很强,呈现了多种而不是唯一的意义。
并不需要明喻,许多相关联的含义被叠加在语言的背后,若隐若现,意味深长。
道理说的多反而不易明白,我们还是借助几段文字来说明吧。
“五月的春天,骚动从身体里跑出来,像冬眠够了的蛇,跑出来要带你去旅行,带你去接近陌生的地理、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美。
”“越是到秋的深处,我们越是发现秋的倾斜。
即使没有泥泞,我们也感觉得到行走的艰难。
”(阿贝尔《揉秋》)“而此时,我的母亲已在文字的道路上走了很远。
文字的光亮已经在母亲的眼前闪亮。
文字本身是黑色的,若能将其正确地组合,就会闪亮光芒。
母亲已经进入了这个游戏,并已谙熟将其正确排列的若干方法,实际上,我的母亲已经回不来了。
”(格致《乌拉学堂》)六、要有传神的细节描写散文自身的特点决定,散文的细节描写和小说的略微有些不同: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腻,连贯,具有动态性和连贯性,更多的侧重人物的动作行为,借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散文的细节描写则侧重于片段性,跳跃性,或者片言之语,尽现神采。
或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和小说相比,更加简洁,凝练,富有诗情画意,富有意象性的特点。
在艺术功能上,小说的细节描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性格外,还可以表现情趣,拓展意境,传达神韵,阐扬哲理。
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散文描写的艺术表现功能。
1. 细节描写出情趣散文又被称作情文。
散文作者在说情述志,描摹事态人情时,既不像小说那样以刻画人物见长,也不像戏剧那样以矛盾冲突取胜,而是以情纬文。
常在灵感的烛照下,捡拾起经过岁月历练而沉淀出的精美片段作为散文的结穴处,来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人们熟知的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就是父子之爱,人间至情的细节聚焦。
台湾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母亲因儿子淘气,玩劣时流下的泪珠中浸透着人间的亲情与真爱。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母亲深爱身患残疾的儿子时,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体现的。
特别是写母亲“送行伫望”一节,更是感人至深,催人累下:“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了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是的姿势,望我拐出小院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母亲由于关心而担心,由于担心而忧心,深挚的母爱就这样凝注在雕塑式的伫望之中。
其情其景,胜似万语千言,深深的扣动每一个赤子的心扉。
2. 细节描写出形象散文即使叙事写人,囿于篇幅和特点,在塑造形象,刻画性格时,也无法像小说那样铺陈俱绘,浓墨重彩,要想在尺幅之间驰骋纵横,避免单一的线形描述,使其生动可感,具体形象,必须注重传神的细节片段来突现人物的神采,透视人物的性情。
贾平凹的游记散文《黑龙口》里,曾写到一个“原先的对长”,过去有权有势,不劳而获,如今分田到户,可是他依然好吃懒做。
清晨起来,先去卖油老汉那灌了半斤油,油倒在碗里,他却说油太贵,要降价,双方吵了起来,他把油又倒回油篓,不买了。
接着又去买一个老太太的辣面子,称了一斤,倒在油碗里,却嚷道辣面子有假,掺的盐太多,不买了,倒回另外辣面子。
“旁边卖面食的看的清楚,说:“瞧,这一手,回去刮刮碗,勺里一炒,油也有了,辣子也有了。
”看似信手拈来,人物性格却跃然纸上,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小说的细节描写的繁丰,可以说更加洗练传神,也给读者流下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闲人”是贾平凹笔下的又一位颇具特点的角色,他的形象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完成的。
比如,写“闲人”的着装打扮: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写“闲人‘的举止谈吐:”他一跳一越的迈雀步过来“,”末了就谈天气,那一颗烟在嘴上左右移动,间或吐出一个极大的烟圈儿,而拖鞋里的小拇指头一开一合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