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前言美丽乡村创建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创新方案,开展有特点、有质量、有可持续性的建设工作。
创新方案1. 引导农民向生态农业转型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态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鼓励农民转型到生态农业上来,推广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此外,还可以组织培训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引导他们种植绿色有机蔬菜、水果和药材等,培育“特色故乡”的品牌,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2. 建设美丽村庄美丽村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从乡村规划、建筑设计、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打造独具特色的村庄文化。
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文化传承与现代装修相结合的方法,保留村庄的历史文化遗存,打造复古、自然的农居,通过景观规划,使其融入当地环境中。
适当的商业氛围和发展休闲旅游业,也能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收入。
3. 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农业产业链带动作用,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产—销—配套”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市场渠道,同时支持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此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
4. 吸引人才回归乡村振兴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吸引和回归。
政府可以提供良好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推出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人才回乡就业创业。
此外,对于那些在城市工作或学习的人来说,可以建立一个“回归计划”,给他们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尽早完成回归,为本地区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的梦想,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因为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美丽乡村“小康生活”的愿景。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美丽乡村的创建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目标的一种模式。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选择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文化传承模式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内涵和魅力。
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修缮古建筑、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生态保护模式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活动,改善乡村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四、民宿经营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以改造传统农居,提供舒适的住宿设施和农家美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五、农产品品牌模式通过打造乡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推动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可以进行村容整治、改善道路交通、提供便民设施等,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八、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开展农业休闲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可以开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让城市人民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
九、特色小镇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小镇,提升乡村的品质和形象。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文化活动、产业布局等方式,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十、乡村教育模式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可以修建教育设施、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乡村教师等,推动乡村教育的进步。
实施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九种模式
实施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九种模式实施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九种模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已涌现出许多新模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1.“三融合”发展模式—浙江德清模式近年来,浙江德清立足实际,根据乡村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德清模式”,包含“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等三个层次。
即:通过绿色化转型、数字化提升,拉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以产兴村、以村促产,破解产业升级、村庄经营难题,实现“产村融合”;通过改革破壁垒、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实现“城乡融合”。
1.突出旅游经济发展。
依托名山、湿地、古镇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集体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产业、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2.突出资源要素配置。
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核心,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
2015年起,德清县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优化资源配置,凝聚人心人力”的作用。
3.引进数字技术赋能。
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
如,推动生产智能转型,推动业态“链上嫁接”。
此外,还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2.城乡一体化模式—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早在2012年,湖南长沙县浔龙河村带头人柳中辉开始打造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并被列入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目录。
项目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形成了以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四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产业布局。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内容完整实用演示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内容完整实用演示当今社会,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更是为了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打造美丽乡村。
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兴旺。
农村要发展,首先要有稳定的产业支撑。
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农业种植、农村电商等方式来实现产业的兴旺。
通过产业兴旺,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整个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生态环境优美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美丽的乡村应该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水清土壤肥沃。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禁止乱搭乱建、乱排放污染物,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三、基础设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还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只有基础设施完善,才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
四、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乡村是文化的沃土,要打造美丽乡村,必须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设施,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社会治理健全建设美丽乡村还需要健全的社会治理机制。
只有社会治理健全,才能保障乡村的和谐稳定。
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加强社区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是关键环节之一。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为了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更是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通过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健全等方面的努力,相信美丽乡村一定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美丽乡村简介
美丽乡村简介美丽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风貌、环境优美、人居舒适、生态宜居的乡村地区。
这些乡村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传统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休闲和居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发展模式以及实施的政策措施。
一、美丽乡村的特点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美丽乡村拥有壮丽的山川河流、清澈的湖泊和湿地、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些自然景观为乡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 人文风情浓厚:美丽乡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如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和乡村音乐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3. 生态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4. 人居舒适便利:美丽乡村致力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乡村建设有舒适的居民住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二、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1. 旅游开发模式:美丽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规划和开发旅游线路、景点和特色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
2. 农业产业模式:美丽乡村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和农村产业。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农业观光和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传承模式:美丽乡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举办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4. 生态保护模式: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建设,保护乡村的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三、美丽乡村的政策措施1. 政府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包括财政资金的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政策的调整和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等,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的九种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的九种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多种发展模式。
以下是九种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1.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业,提升农民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2.乡村美丽乡村模式:通过改善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比如,改进村庄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农民合作社模式:通过农民组织成立农民合作社,实现资源整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共同购买农业机械、农资和种子,共同销售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模式:针对贫困地区,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和交通建设等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5.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议事会,推动农村自治,增强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
6.休闲农业模式:发展农田旅游、农家乐和生态农业等,鼓励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度假、参与农业生产。
休闲农业既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又可以促进城乡互动和文化交流。
7.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产品走出乡村,拓展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对接,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增值。
8.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提供农村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通过发展农民大学、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帮助农村居民提高就业竞争力。
9.农村金融模式: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帮助农民获得贷款和保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可以缓解农村贫困地区的融资难题,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以上是九种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互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农村美丽乡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法
打造农村美丽乡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法一、引言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打造美丽乡村并增加村集体收入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增加农村村集体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游客前往农村旅游,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
比如,可以开发农家乐和农产品体验园等项目,提供农村民俗展示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农村生活,并促进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手段。
通过农田流转、规模化种植和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将农村土地和农业资源有效整合,并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进而增加农村集体收入。
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增加村集体收入。
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包括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等。
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和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为农村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五、发展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农村电商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实现农产品的精准销售和价格提升。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村集体带来更多的收益。
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化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前提。
在优化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可以为农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
比如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可以提升农村的物流能力,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同时,加强农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七、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方面。
美丽乡村教案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辟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中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连片开辟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等。
(1)连片开辟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辟现代观光农业。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通过水、电、气、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辟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
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其常见。
(2) “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体面、自然景观,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体闲娱乐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农事参预农家乐。
(3)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在农民承包地合理流转集中后,建立休闲农园,以“认种”方式让城市居民委托农民代种或者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者经营家庭农艺,使消费者共同参预农业投资、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环节,与农民结成密切联结关系,体验和参预农业经营和农事活动。
(4)产业带动模式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
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
在这种园区,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带回土特产品。
(5)村镇旅游模式许多地区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将休闲农业开辟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
以古村镇宅院建造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辟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造型、新村风貌型。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四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深入调查,分析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将首先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阐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接着,详细阐述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基本理念、实施策略与主要特点,并对每种模式进行案例分析,揭示其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对四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自的优劣及适用条件。
结合四地调查的实际情况,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化建议与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是一种对乡村文化、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追求。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生态文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文明理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一理论体现在对乡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对乡村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指导。
它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一理论体现在对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治理,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一战略体现在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传承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
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
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
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
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美丽乡村讲解词
美丽乡村讲解词美丽乡村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综合措施,打造出富有特色、生态宜居、文化传承的乡村景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美丽乡村的特点、发展模式和重要意义。
一、美丽乡村的特点1. 生态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注重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留乡村原生态特色,拥有清新的空气、绿色的山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点。
2. 文化传承丰富:美丽乡村重视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保留传统建筑、民俗活动、手工艺品等,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农业发展多样化:美丽乡村鼓励农民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如农特产品种植、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4. 社区互动活跃:美丽乡村注重社区建设,鼓励居民参与乡村事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二、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1. 生态农业模式:美丽乡村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 乡村旅游模式:美丽乡村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农耕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休闲度假模式: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乡村休闲度假,享受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缓解城市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4. 产业融合模式:美丽乡村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经济效益。
三、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的农业经营和生态修复,保护乡村的水源、土壤、植被等资源。
3. 传承乡村文化:美丽乡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乡村的历史建筑、传统民俗等,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4.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农民的务农压力。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是指将农作物、家畜、农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等生态资源,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形成有机循环的生态循环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1.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循环模式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该模式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循环系统来保障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循环利用农村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回收利用等方式,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
该模式追求自然和谐,提倡生态保护,注重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生产要素循环模式也是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循环利用生产要素,通过肥料、农药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的回收利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该模式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比较优秀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3.全民参与模式全民参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广泛发扬全民劳动精神,鼓励农民参与种植、养殖更多的农产品。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程监管,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4.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农业循环产业链模式是一种基于循环农业的整合生产方式,该模式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资源共享和集成优势,提高整个农业生产和运营效率,从而在保证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生活循环模式是指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措施,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各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对农业生产的提高和环境保护都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农业发展也将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
美丽乡村创建创新方案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难题日益突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促进农村振兴,我国提出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旨在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将提出一些创新方案,以期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创新方案一、发展特色产业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发展特色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乡村地区具有天然优势,比如发展休闲观光、康养等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同时,针对当地资源特点,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比如,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经济林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能够使乡村经济有所突破。
二、建设文化项目美丽乡村创建不仅是一种景观建设,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建设。
因此,要在美丽乡村创建中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加强乡村文化传承与传播,鼓励创新创业,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吸引力。
三、推进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美丽乡村创建的核心内容。
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此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缺是制约美丽乡村创建的关键问题之一。
因此,在美丽乡村创建工程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加强农村饮水、通讯、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五、鼓励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力量。
因此,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应该鼓励创新创业,为新型农业、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提供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语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多领域的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施策、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落地生根,真正惠及广大农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
一、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设施完善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规范运作和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畜粪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
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
这种生产模式既能提高桑枝条和黑木耳菌渣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移动大棚生态养鸡”模式 。
在菜地里搭建简易大棚养鸡,实行“鸡—菜—稻”轮作。
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鸡病防治和疫情控制。
“鱼—桑—鸡”模式。
在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三、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鱼藕共生”模式。
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
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泥鳅的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莲藕生长。
“稻鱼共育”循环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数量的幼鸭或鱼苗,能起到生态循环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
四、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
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
除此之外,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十大模式
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十大模式——文章来源:微信号农庄规划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农业产业的范畴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从旅游产业角度来看,皆可以作为休闲农业旅游的资源开发依托。
在呈现多层次创意化发展的大农业产业里,究竟农业与旅游该如何混搭,又该如何融合其他产业要素?下面总结了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十大模式:项目一:花卉+婚庆产业=世界爱谷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规模要求:1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项目定位:世界爱谷一生一世走世界客群市场:婚庆主题、花卉观光休闲等150km以内的市场创意内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纱摄影、婚礼举办、婚礼餐厅、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发展愿景:每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都应该建设一个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体项目。
项目二:苗木+休闲娱乐=美丽中国生态城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规模要求:500亩至上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项目定位:美丽中国生态城创意化绿化美化情景样板间客群市场:花卉苗木休闲度假产业创意内容:苗木产业也是在农业旅游规划中经常碰到的资源类型,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身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但是由于规模和数量的增加,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
在苗木种植的时候可以按照城市、小镇、村庄、公园、道路、庭院的空间绿化美化景观效果进行景观苗木搭配种植展示,形成绿化美化样板间效果,提升苗木产业的销售;在情景化的样板间之中,进一步融入适合儿童、情侣、亲子、运动、游乐的各种旅游项目,形成整合化发展效果。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第一种模式是“美丽乡村”模式。
美丽乡村是浙江乡村振兴的核心概念之一,浙江省立足于本地特色,通过建设精致美丽的乡村环境来吸引人才和游客。
例如,浙江省建设了一批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修复传统建筑、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二种模式是“农村智慧化”模式。
浙江省通过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提升农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例如,浙江农村智慧化模式推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手机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方便农村居民进行生活和经营活动。
以杭州为例,推出了“农村基层治理+大数据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的模式,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供农村一站式服务,高效解决了农村居民的问题。
第三种模式是“特色农业”模式。
浙江省注重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例如,浙江省发展了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吸引了一批新型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
同时,浙江省还注重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质量。
第四种模式是“产业扶贫”模式。
浙江省注重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例如,浙江省发展了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等产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浙江省还注重搭建产业合作平台,鼓励富裕地区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第五种模式是“特色小镇”模式。
浙江省通过布局一批“山水林田湖”特色的小镇,打造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例如,杭州开发了“临安老街”、“莫干山”、“千岛湖”等特色小镇,发展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节庆展览等产业,提高了小镇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吸引力。
第六种模式是“生态农业”模式。
浙江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
例如,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等,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美丽乡村运营模式
美丽乡村运营模式美丽乡村运营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农村乡村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旨在提升农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城市人口的向农村流动, 美丽乡村运营模式成为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一、整体规划策略在美丽乡村的运营实践中,整体规划策略是关键。
通过制定、执行乡村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土地资源,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
规划中需要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乡村公共设施、生态保护及乡村旅游规划等。
二、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的发展需要引导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和特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乡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
如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等。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培养和发展品牌,增强乡村的竞争力。
三、推进农村旅游农村旅游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民宿、乡村文化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乡村旅游。
特别是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
因此,在发展农村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四、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关键。
包括改善村庄水电供应、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注重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五、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农业合作社是发展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可以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六、加强乡村治理和社区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强乡村组织建设,注重乡村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加强农民的合作和沟通,形成多方共治、多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产业
“美丽乡村,产业先行。
”昆明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丽”不仅指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之美。
因此,“美丽乡村”背后,必须要产业先行。
同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
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好产业承接这篇大文章,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据首批27个市级示范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昆明拟通过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5种产业模式打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
鼓励企业进行整村开发
据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政策导向上,昆明仍坚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路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宜游则游。
不过,在参与的建设方式鼓励多元化。
例如,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企业进行整村开发建设经营、发展都市农庄、家庭农场等也是鼓励的。
这些参与方式,有助于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转变农民就业培训方式,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据初步统计,今年规划建设的市级示范村平均概算接近1000万元,27个市级示范村投入概算预计达3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水电路气房、绿亮洁净美”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
以山区特色农业为基础
与此同时,经初步梳理,上述27个示范村的产业发展可以归为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农村合作经济、居家养老产业5种模式,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据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烤烟、特色蔬菜、鲜切花、种业、林果、山地畜牧、特色水产、农业休闲等优势特色产业,既是全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山区可以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
让土地种出“摇钱树”、产出“金元宝”,从种植、养殖业入手,可加快实现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例如,阳宗海七甸街道马郎小村现樱桃年产量可达350吨,年产值在1500万元左右,马郎樱桃已经打响名气,“一村一品”发展良好。
此外,农村合作经济模式,也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禄劝县翠华镇以它地村,2013年1月成立了天安养殖合作社。
目前,养牛80头,养猪80头。
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50元。
尝到了甜头后,该合作社还开展了村企合作。
今年计划与益生药业合作,连片种植中药材,企业提供种苗(有偿),回收农户生产的产品。
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机制,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
市委农办认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才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引领美丽乡村发展。
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短评
农村建设也要抓住
经济发展“牛鼻子”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
此番,昆明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差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和路径。
可以说,这是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意义极为重大。
以文中的禄劝县天安养殖合作社为例,其不仅解决了农民增收,而且扩大了就业,壮大了产业,形成了有市场、有特色的乡村经济,这无疑彰显了昆明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牢牢抓住了经济发展中心这个“牛鼻子”。
此举既壮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也强化农业基础、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使产业成为了乡村永续发展的GDP 、永续发展的根本。
因此,这一轮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将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昆明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