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论文终审稿)

合集下载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如何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一篇优秀的满分作文?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欢迎查看![2023·新高考11卷] 23.作文(60分)请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诗经中如《周南》《郑风》一样描写婚姻爱情的唯美诗篇数不胜数。

孔子曾以“思无邪”来评价《诗经》,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人性天然就“无邪”,也有人说“无邪”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作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要求:观点清晰,态度合理,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篇1)诗有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诗不能给你带来很多物质上的收入,但它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与名利无关。

名利必竟都是身外之物,平常心对待为好。

比如每朵花开都有它独特的香味。

谁也不能强迫别人去欣赏它。

能够把名和利抛在一边来写诗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他不是去达到某种目的,它只是你内心真情的流露。

真正有才气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

诗歌也是这样的有人欣赏当然好,没人欣赏时孤芳自赏也不错。

也许这世界上会有很多人总会用钱财来衡量一切事物,开口闭口都是钱。

看到你写诗就会问你得了多少稿费。

也许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吧!如果有人能靠写诗维持生计,我会很佩服。

有一些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是要经过很长时间人们才会发现它的价值的。

比如凡高的画价值连城,而他本人是享受不到。

安徒生写童话,经常受到别人的捉弄,打击。

但是他的童话却鼓舞了很多的人,这是钱无法做到的。

《诗经》里有很多优美的诗篇却没有作者的姓名。

诗经_论文

诗经_论文

《诗经》学习领悟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一个学期对于《诗经》的学习就这样在忙碌中告终了,面对古人圣贤遗留下来的诗句文字,深深地品味一下,可以说是余韵无穷,韵味无尽啊!静心沉思,领悟那至圣先贤的千年智慧。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源头,对此有所了解必会对以后的文言古诗的赏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诗经》是一部反映先秦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诗歌总集,由儒家创始者孔子编定而成,在民间广泛流传了两千年多年。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采葛》;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在课程中间时不时的一起吟咏几句诗句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诗经》是古代配乐吟诵的诗词文本,有比较强的音乐节奏感,适合于反复朗读,但是由于只是浅显的了解接触老师在实际授课时,相对来说没有把握这一点。

不过老师的课程将的还是相当的形象生动,可以细细品味那份古典的韵律。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没有礼教的束缚,没有掺杂世俗功利的考虑,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是一种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下面我们简单的赏析几首有关于女子爱情方面的诗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研究论文

诗经研究论文

诗经研究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一、引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关于诗经的论文

关于诗经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长篇史诗宗教思想采诗制度中国诗歌论文摘要:由《诗经》中有无史诗引出为何无长篇史诗的关键问题,《诗经》没有长篇史诗的原因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周人单一神教、人神分离的宗教思想,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采诗制度以及中国诗歌重抒情、言简意赅的特点影响了长篇史诗的形成。

1((诗经》中有无史诗1. 1史诗的概念史诗源出古希腊,有平话或故事的意思,是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为文学作品分类时首先提出的。

“所谓史诗一般是指人类童年时期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往往取材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塑造崇高的英雄形象,充满激昂奋进的精神,它气魄雄伟、结构宏大,并富于神话色彩和纯真的气质,是文学史上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文学体裁。

”1.2《诗经》中有无史诗在中国,史诗概念出现得很晚,是“五四”以后学者们运用西方的诗歌艺术理论研究《诗经》时才提出来的。

《诗经·大雅》中《生民》等五篇诗歌叙述周人从始祖后樱创业到建国的历史,具有史诗的性质,有学者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诗经》中《生民》等数篇诗歌是不是史诗,或者《诗经》中有没有史诗的看法很不一致。

一种意见认为这五篇诗歌是史诗。

持此种意见的有陆侃如、冯沉君等,他们主要根据马克思论述希腊神话时提出的史诗“三要素”,理由是(1)((生民》等诗产生于野蛮和文明交替时期,是艺术发展尚不发达阶段的产物。

(2)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和一定的故事情节。

(3)具备了马克思提出的史诗的三个“必要条件”,即神话、歌谣和历史传说。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五篇诗歌规模太小,根本算不上史诗。

余冠英《诗经选》称之为一般叙事诗,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称之为历史叙事诗。

这五首诗篇幅最长的《皇矣》是%句,篇幅最短的《绵》是54句,五首诗加起来才380句。

这同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15693行相差甚远。

持第一种意见学者由于论证充分,赞同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不同,篇幅的长短也不是断定为史诗的决定因素。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

《诗经》艺术探究研究报告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给后世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的艺术手法和特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文学财富。

关键字:《诗经》艺术一、诗经艺术介绍《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二、诗经艺术研究的背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经》虽然是被统治阶级用做宣传礼教的工具,从某些角度上而言,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更不能否认,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高度.其一是奠立了文人向民间文学学习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古代进步诗歌发展的巨大动力,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表现手法和高度艺术技巧而言,是古代诗人学习的重要范本。

其中赋,比,兴中,赋是战国时代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比兴影响最为深远,古代诗人用它创造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还成我国特有的文学风格,至今日,诗经艺术还是对我们影响很深。

三、诗经艺术的主要内容《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

诗经作品文章研究文档

诗经作品文章研究文档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

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诗经研究报告

诗经研究报告

诗经研究报告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305篇不同的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一。

本研究报告对诗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索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首先,本报告对诗经的艺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诗经采用了五言古体诗的形式,韵脚对仗工整,句式简洁明了。

诗经的主题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表现了丰富多样的情感和细腻的意境。

诗经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人情社会的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本报告对诗经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读。

诗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西周到春秋时期,是反映了
那个时期诗歌艺术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

诗经是周朝各国朝廷宴会、祭祀、婚嫁等场合上演唱的歌谣和民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各国统治者表达自己政治态度和民意的重要工具。

最后,本报告对诗经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

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伦理道德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诗经·国风 论文

诗经·国风 论文

试论《诗经·国风》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学误读现象摘要:文学接受中的误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界对于“误读”的解释有多种,但多数学者赞同乐黛云/勒·比松在主编《独角兽与龙》中关于误读的定义,在该书中作者说“误读是指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

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自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

”本文主要是在此条对误读的定义上,论述《诗经·国风》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学误读现象,及这种文学误读现象所产生的美学意义这两部分内容。

关键字:文学接受文学误读《诗经·国风》美学意义正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因取其整数,故《诗经》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从用途和音乐上来分,《诗经》可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指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指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国风》中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周南、召南是地名。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且《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一、《诗经·国风》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学误读现象从中学起,我们就比较多的接触《诗经》,比如我们熟知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等,这些美丽的句子都源自《诗经》,那在我们熟知的这些优美句子中,我们真懂了它的含义吗?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那些被我们误读了的《诗经·国风》。

《诗经》论文总定稿3

《诗经》论文总定稿3

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科学)题 目: 论《诗经》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院(系、部): 文法学院学 生 姓 名: 郭 亚指 导 教 师: 孙 颖 职 称 副教授2012年6月1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专业: 汉语言文学学号: 1251100307资料目录1. 学术声明…………………………………………………………………1~1 页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10页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2 页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3 页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1~1 页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1~1 页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1~2 页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1~2 页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5 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论《诗经》中所反映的婚俗文化院(系、部)名称:文法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郭亚学生学号:1251100307指导教师:孙颖2012年 5 月 2 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学术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人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就是大量的婚恋诗。

《诗经》时期的婚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固定的礼制。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又称《尚书》、《诗歌》,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
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方面,它是中国最早期的历史文学作品,聚焦
春秋时期的政治,社会,宗教历史等;另一方面,它也是迄今为止流传最
长久的中国历史典籍,其艺术价值受世界各国文学家的高度重视,深受中
国读者的欢迎。

本文就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
探讨和分析,以期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一、诗经的历史背景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历史悠久。

根据研究认为,《诗经》
原系古代宗法与祭祀仪式所遵循的歌曲,最早创作于西周时期,成书于春
秋时期。

《诗经》最初的成书形式为直角式,后来又加上拐角式,其中的
诗歌又分为“项”和“仪”,一共有305首。

《诗经》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状况,可以观察民族文化的发展。

它也是春秋时期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政治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等社会
问题。

《诗经》有其当时历史形势下的独特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深沉而不
失温暖的声音向我们传达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精神,为我们传递了我国古代
社会的历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经鉴赏论文

诗经鉴赏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12 级音乐表演2 班1217435064 郭权上午1、2 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 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诗经论文

诗经论文

《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在周代,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少禁忌。

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诗歌由内心的感受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也涉及到爱情的各个方面: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

《邶风·静女》这首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

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

可见,那时对男女之情已经有所限制了。

而具体到对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对于爱情的描写是真实自然的,用“思无邪”来形容恰到好处。

《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

《诗经·陈风》的研究(可编辑)

《诗经·陈风》的研究(可编辑)

《诗经·陈风》的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诗经?陈风》研究姓名:张雪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姚淦铭20090601摘要摘要《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诗经》被广为研究。

但是相对而言,对《诗经》某一《国风》的系统研究仍比较薄弱。

虽然也有人对《陈风沪中的巫文化等进行过总体的研究,但是《陈风》中还有很多继续发掘的空间。

《陈风》包含了很多社会信息、文化因素和文学内涵,需要研究者从多重不同角度去挖掘,并有待我们从新的视角去探索其中深层次的内容。

这篇论文运用了多重方法,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多角度研究《陈风》。

在写作的过程中,又运用了古今对照和纵横比较的手法,通过与《郑风》、《齐风》、《秦风》等其他风诗的比较,进一步显现并深化《陈风》的独特性。

这种多角度,宽视野的研究手法,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在本论文中,笔者是有所创新的,在诗旨之争的论析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客.观评价了“淫”诗论。

在第二章中描写了陈国政治社会风貌,深入挖掘《陈风》与陈国之间的关系。

本章还重点突出了上博楚简中孔子对《陈风》的理解和评价,通过最原始的材料,进一步辨清了《宛丘》的诗旨。

在第三章中,突出表现了《陈风》所体现的陈国巫文化和歌舞文化的特点,并且联系到当代传承的情况,思路比较新颖。

特别是《陈风》的文学审美研究,突出表现了《陈风》文学审美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文创作的深远影响,其中重点论述了《月出》、《泽陂》的诗歌意境。

《月出》的诗歌表现手法朦胧神秘,对魏晋诗文,唐代幽峭派诗歌,以及现代诗人的新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论述了金庸小说的创作手法与《泽陂》一诗的相通,并详加论述,这正显示了《陈风》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陈风》十首诗虽然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其中体现的“《诗经》时代”的风土人情,具有十分珍贵的民俗价值。

《陈风》出自陈地,今河南淮阳一带。

诗中所体现的民风民俗至今仍在当地流传,当地一些传统节日也是历史延续下来的。

诗经论文(五篇)

诗经论文(五篇)

诗经论文(五篇)第一篇:诗经论文小论《诗经》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这段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面反映当时周王朝社会的镜子。

它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它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方法,成为文学的典范;奠定了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具有政治、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与含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然而历史发展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周代一方面承载了前代的风俗、宗教遗存,另一方面,在因袭夏商两代文化基础上,接受前代覆亡教训,于商周社会大变动之际进行维新,逐渐开始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并“制礼作乐”,确立了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制度。

虽然形象体现周代文化的《诗经》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是未经系统加工的感性形式。

但它展示了整体的社会背景和氛围,构成那一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

《诗经》中基于原始宗教和农业文明而形成了浓厚的自然意识、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通的亲和关系。

《诗经》的305篇作品,组合成一幅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上古历史的立体画卷,对商周以来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人的精神风貌、政治观念及民间风俗、社会文化心理作了形象化的展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而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征《诗经》作品主要产生与我国古代中原和北方地区。

作为文学作品,它的艺术形式体现了殷商和周代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理性精神,表现出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的特征。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三百篇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不能不说是以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为其基调。

这一艺术风格直接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感情。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一):有关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的研究论文【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关键词】《诗经》;诗歌;女性美学;品德《诗经》是先秦时代的一部汉族民歌,又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其中大部分诗歌创作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这部古代文学典籍以诗中有画,景情并茂著称,以其蕴涵的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文风情。

作品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题构筑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的篇幅,不仅写出了女性美丽的容貌,而且描写了女性的美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一、《诗经》的内涵春秋末期,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整理与修订,并以其作为教材教育自己的学生。

《诗经》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和绮美的文学意象描写了古人的生活场景,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又称为“国风”,一共有160首,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属于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105首,其中有31首大雅,74首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大多数作品出自朝廷官吏之手。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一共有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鲁国与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

作品中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追求和对陈规陋习的批判与讽刺,也包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另一方面,《诗经》是一部拥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古代文献,记载了许多关于商周时期的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民俗活动等。

二、《诗经》中的女性美学1、女性的容貌之美《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典范,诗歌第二章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诗经论文范文

诗经论文范文

一、关于诗经的论文,1000至2000字左右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

《小序》云:“《丘中有麻》,思贤也。

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

”毛认为是“思贤”诗,《笺》、《疏》并无异议。

[1]《传》的故训由于最接近于《诗经》时代,大体上是可信的。

但是,对于“国风”中某些诗篇的诗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欢女悦的情爱诗篇,囿于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牵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说多半不可考之于史。

自然亦有少数可考者,如《鄘风·君子偕老》、《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陈风·株林》,但大多数情爱诗篇,往往是诗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并不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何可考耶?窃以为《丘中有麻》就属于此类民歌。

对于这些诗歌,只能就诗论诗,味之以文情,审之以辞气,衡之以语法,核之以训诂,来探索其主题。

朱喜作为一个理学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诗集传》尚能遵循就诗论诗的原则,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其说一出,后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说亦有瑕疵。

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

”“子国亦男子之字也。

”“之子,并指前二人也。

”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2]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崔述《读书偶识》驳那些认为《齐风·东方之日》是讽刺诗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于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污者乎?”[3]其理亦可用于此。

《诗经》中爱情诗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诗经》中爱情诗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诗经》中爱情诗研究[摘要]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的源头。

名头之高妇孺皆知,但自汉代以来,就没有几个真正能完全领悟。

读《诗经》假若没有注释,将会寸步难行。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的成熟。

诗经一共有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关于爱情的诗句描写,细腻隽永,名句比比皆是,广为流传。

[关键词]诗经;爱情;泅渡;失恋;誓言杜拉斯曾说过,爱情本是一个不死的英雄梦想,最应该无视世间的飞短流长,代表着人性里最崇高的那一部分,是灵魂终于可以飞翔的机会。

但是,肉身太重,就算在爱情里,我们还是飞不起来。

《诗经》里的爱情,也是这般。

在爱情世界里,怯懦者总是容易患得患失: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1]这个女孩反复对她的二哥哥讲,不要翻我家墙头,不要爬我家围墙,不要越过我家后院……不能伤着我家杞树,不能碰着我家桑树,更不能折了我家檀树……不是我舍不得我家这些树木啊,我心里虽然惦着二哥你,可是,我怕我爹妈,我怕我兄弟,唉,就是邻居大婶那张嘴也人言可畏啊……狡猾者很懂得激发对方的斗志: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2]你若爱我想念我,提起衣裳过溱河。

你若变心不想我,难道再没多情哥。

看你那疯癫样儿傻呵呵!你若爱我想念我,提起衣裳过洧河。

你若变心不想我,难道再没少年哥。

看你那疯癫样儿傻呵呵![3]摧毁爱情的往往是情侣之间的不信任。

正如我们一样,诗经里的女子也有着对爱情的敏锐直觉: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零九年《诗经》研究综述

零九年《诗经》研究综述

零九年《诗经》研究综述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它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乎了简单的文学范畴。

在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诗经》的传承是跨越过去,发展于现在,向未来不断延伸的。

专家学者对于《诗经》的研究详实而完善,历年来都有大批学者对其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就零九年关于《诗经》的研究文章进行汇总。

孔子曾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诗经》功能的高度概括和赞誉。

《诗经》本身确实具有高度研究价值,零九年期间有关于《诗经》的研究更进一步,笔者浅薄粗略的加以分类,并进行综述性分析。

《诗经》中观念、思想价值方面的探究论《诗经》的生态思想价值及其当代价值一文是南京林业大学瞿娟同学撰写的硕士论文,她从《诗经》生态思想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周人“朴素无华”的生态自然观,“中和为美”的生态美学观,“人皆和谐”的人际和谐观等等。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一个以物质衡量一切的时代已经到来,生态破坏、环境的污染一系列问题已经日趋严重,这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紧张。

在此深刻的影响下,人际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人与人变得冷漠,人与社会矛盾更加深化。

在此基础上,作者想通过思想的教育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塑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价值观,无疑对上述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

有此文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诗经》中的所蕴含的重要的生态观。

今人在研究古籍的基础上汲取其精华,构建起健康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除此类论文外,还不乏有从《诗经》思想内容上来阐述的,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罗慧同学撰写的《诗经》仁学思想阐释一文便是很好的一例。

首先,她条理清晰的先从“仁”入手进行解释,然后,得出仁是属于道德体系范畴的。

最后,从《诗经》本身所蕴含的“关怀民生”的思想进行阐述其思想价值。

《诗经》战争诗论文

《诗经》战争诗论文

试论《诗经》的战争诗摘要:《诗经》中有关战争内容并描写战争的诗篇并不多,但其中所透露的情感与体现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了解中国古代战争观的史料。

对于这一点的研究并不多,且多单谈某一方面,没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形成。

因而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尝试着做一系统研究,并做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诗经》战争诗类型特点一、概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中)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106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二诗经战争诗类型1.出征将士的豪迈战歌《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秦风·无衣》曾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就是一首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典型的战争诗。

秦地,位于今甘肃东南部及陕西一带。

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尚武著称。

当时秦人部落实行的是兵制,平民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

西周末年,王室内讧,与秦毗邻的西戎乘势入侵,威胁周王朝首都镐京及中原地区的安全。

秦在地理位置上恰恰肩负着西北护卫周王室的使命。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是一首秦民应王征召,相约从军的歌谣。

在《诗经》中像《无衣》这样表达战争积极面的诗很少。

这首秦国军中歌谣,不仅在10首秦风中,而且在全部《诗经》中都很有代表性,写出了士兵之间的战斗友谊,张扬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是秦国将士们抗击西戎入侵者的战歌,威武雄壮,有人认为简直就像《马赛曲》《义勇军进行曲》一样鼓舞人心。

诗中字里行间充溢着战士们互相关爱、同甘共苦之情,生死与共、同仇敌忾之义。

也正因此,《无衣》一诗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为后人传唱吟诵不已。

《诗经》中这类完全从正面歌颂角度所写的战争诗,不注重直接具体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

《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研究论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

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一、引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

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

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

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

这是弃妇由自己发出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忠告,它使人们看到,夫权制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

五章,写女子在夫家的辛劳,以及被抛弃却无处述冤的痛苦。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女子在夫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这样的勤劳,最终还是被抛弃,被抛弃后,就连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

六章,总序女子被抛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抱定的决裂态度。

这是全诗的终结,故事的尾声,在此,女主人公终于认定,氓这样的人是不能跟她生活下去的。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苦难终究要到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这种刚毅果决的态度,表明了她的觉醒。

至此,她已从一位纯洁多情的、善良美丽的少妇到吃苦耐劳忍辱无怨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果断决绝的弃妇,表现出一个女子勤劳、善良、坚强、果敢和反抗的精神。

她的形象,让人喜欢与欣赏,敢爱敢恨、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也值得赞扬,而且在那个妇女地位低下的时代,夫权思想浓厚的社会,她的反抗就更伟大,更具有典型意义。

2、《卫风氓》的人物形象《卫风氓》中塑造了一个卑贱的男人形象:氓。

他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怀狡诈,他以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以谎言虚咒换取了女人的信任,以占课算卦作为对女人忠诚的保证,就以这个手段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人。

不只赚到女人的爱情,还赚到女人的财物,更还赚到女人的劳动力。

以假献殷勤而人财两得,以背恩负义而成家立业。

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目的:这就是氓的生意经。

婚前是羊,婚后是狼,婚前装做奴才的样子,婚后摆出老爷的架子:这就是氓的行径。

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坏家伙的本性。

在诗中还创造了一个善良热情、忠厚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女。

她很热情,虽然出于误会,但确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

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出嫁之后,虽含贫茹苦,夙兴夜寐,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变了:“士贰其行”。

她忍受着贫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自尊心受到损伤,又不能从兄弟那里得到安慰,相反地还不时听到风言风语的嘲笑。

这就激发她对自己发出“不思其反”的感伤,对男人引起“二三其德”的蔑视。

这是忠厚女人的感伤:“躬自悼矣!”这是善良女人的蔑视:“士也罔极。

”在感伤蔑视的推动下,她咬定牙根,站立起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恶人的指斥,对恶德败行的揭发,这是一种斗争情绪的表现。

通过这形象,反映了私有制度特别是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悔辱和损害,反映了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而表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

3、《卫风氓》的修辞手法(1)比兴艺术手法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

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

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2)对比的表现手法其形式有二:句法对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子耽也,不可说也。

”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

前后对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3)顶真修辞的运用这种修辞,多见于歌曲。

这可能是由于集体歌唱,口耳相传,此唱彼和,互相衔接,便于记诵所产生的一种句式。

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卫风氓》诗中的顶真句。

(4)叹辞、叠字的运用诗人抒发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时候,经常用一种呼声或感叹辞来表达。

第三章转入抒情,感情激昂,连用两个“于嗟”(哎呀),三个“兮”(啊)字,两个“也”(呀)字。

第四章对“桑落”有所感,用了一个“矣”字。

第五章诉说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讥笑,情绪最激动,连用六个“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气。

最后一章对氓表示愤慨和决绝,加强了语气,拖长了音调,坚决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连用,就象歌剧幕终,使人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

(5)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卫风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叙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

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

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

三、结语《卫风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

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

第五章,接着追叙,叙述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这些,都是作者的经历、内心活动、感情变化的再现,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

《卫风氓》是一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损害的现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1、杨炎林,《中国古代文学史纲与名篇欣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2、公木、赵雨,《诗经全解》.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3、林岚,《诗经》(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