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整册教案.doc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07b7501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1.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第4课蚯蚓的选择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第7课改变生态瓶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单元光
第1课光和影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4课光的反射
第5课光与热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2024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2024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090a74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d.png)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010*******01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共28课时的教学内容,各单元主题和课时安排如下02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共7课时03第二单元《光》共8课时04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共8课时05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共5课时06另外还有机动课时2课时,用于复习和巩固各单元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与时间02植物的生长与变化Chapter01020304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萌发根不断伸长,茎逐渐长高,叶逐渐增多,植物体逐渐长大。
幼苗生长植物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花经过传粉受精后结出果实。
开花结果植物体逐渐衰老,器官功能衰退,最终死亡。
衰老死亡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01020304种子萌发实验植物生长记录植物生长条件实验植物生长图谱植物生长的实验与观察03动物的行为与环境Chapter多样性适应性学习性030201动物的行为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理适应动物通过生理机能的调整来适应环境,如调节体温、改变代谢速率等。
形态适应动物的形态结构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如喙的形状适应不同的食物类型。
行为适应动物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等。
动物行为的实验与观察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04天气与气候Chapter天气的类型与特征天气特征天气类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天气变化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气候特点、气候影响因素等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气候的地区差异天气与气候的实验与观察实验设计模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环境变化、观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生长情况等观察记录记录天气变化数据、观察气候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实验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和气候的相互关系,探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0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hapter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的性质与特点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6fcb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7.png)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观察水的物态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物态变化,明白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2. 掌握观察、描述水物态变化的方法。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2. 水的三种物态及其特征3. 观察水的物态变化的实验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拿出一杯装满冰块的水,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吗?请想一想。
呈现:1.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首先,老师将水放在室温下,水呈液态;然后,老师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水变成了固体;接着,老师取出水杯,将其放在加热器上加热,学生观察到水逐渐变成了水蒸气。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容器和冷热水。
2. 学生先观察并记录冷水和热水的外观、状态。
3. 学生将冷水加热并观察变化,再将热水冷却并观察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归纳: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从而加深对水物态变化的理解。
拓展:展示一些与水的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蒸发、冰块融化等。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的物态变化及其特征,通过实验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后作业:1. 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水物态变化的例子。
2. 家庭观察并记录两个水的物态变化的实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水的物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拓展部分的例子,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实践环节中设计更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2024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45758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e.png)
1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单质、化合 物等。
3
物质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利用物质的颜色进行染色、利用物质的硬度制 作工具等。
13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现象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现象和溶解规律。
01
02
03
04
结构清晰,按照主题单元组织 内容,便于教学和学生学习。
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通过实 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
学原理。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科 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配套资源丰富,包括实验器材 、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6
02 生命科学:植物 生长与繁殖 7
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 侧来回移动,引起四季变化。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看到太阳的 时间不同,形成时差。
16
月相变化和日食、月食现象
月相变化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身也在 自转,使得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 球被照亮的部分在不断变化,形
成月相变化。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 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
控制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注意 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10
03 物质科学:物质 变化与性质 11
物质状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
01
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02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270c35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4.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单元《物质世界》的第三节《物质的构成》以及第四节《物质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2. 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4.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例如,铁和氧气反应铁锈。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构成对物质的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物质转化的过程,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难点: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铁、氧气、水等)、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例如,将一块冰放入一杯水中,观察水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与氧气反应铁锈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例如,为什么湿衣服会在阳光下晒干。
六、板书设计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特点:微小、有间隔、不断运动物质转化:铁 + 氧气→ 铁锈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什么特点。
答案: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2. 铁和氧气反应铁锈,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答案:在铁和氧气的反应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了铁氧化物,即铁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现象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7f801f551810a6f4248662.png)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学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
(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等)二、聚焦: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光源的概念。
三、研讨:哪些物体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探讨关于光的活动活动1:观察昼夜山景活动2:寻找沙发底下的玩具活动3:观察雾中的车灯活动4:观察手影游戏活动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活动6:观察碗中的筷子活动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苹果、玻璃、金属等材料)通过上面几个活动,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相信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光对我们非常重要。
研讨: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有的同学说,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将不能再继续生长。
四、拓展:夜视仪的原理。
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五、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
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白雪B、钻石C、燃烧的蜡烛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太阳二、实践活动想一想,生活中常见光源有哪些?【教学后记】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光源,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d6aa0d7b844769eae009edf4.png)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ebd7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1.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常识 2.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 3. 实验活动科学常识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2.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1.学习生活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
2.科技常识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了解科技常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实验活动1.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课文预习本节课内容。
2.理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实验活动: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所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2.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实验设备和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a83666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8.png)
生物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 手段,实现疾病治疗、农业生产
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举例
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庭自动化 ,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 能家电等,提高生活便利性和
安全性。
在线教育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 学和在线学习,打破了地域限 制,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 源。
物质性质测试及分类
3. 利用化学反应测试物质的化 学性质,如与酸、碱的反应等 。
4. 根据测试结果,将物质按照 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分类结果:根据物质的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金属、非金属、 酸、碱、盐等不同类别。
实践活动:制作物质变化报告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材料
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铁 架台、酒精灯等。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测量并记录冰块 的初始温度。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 热冰块,观察冰块状态的变化。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3. 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测量并记 录水的温度。
实验结论:物质状态变化需要一定的 条件,如温度等。冰块在加热条件下 由固态变为液态,继续加热则液态水 会变为气态。
活动成果:完成一份关于物质变 化的实验报告,加深对物质变化
的理解和认识。
05
地球运动与天文现象观察
地球自转和公转原理讲解
01
02
03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 动,周期为365.25天,形 成四季变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e8126f8b844769eae109ed4c.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2)科任:第三单元材料第一课时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目标:1. 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 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 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5. 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6. 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7. 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8. 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皮泥(几种片状材料的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其他自选材料。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小电珠、导线、钢笔、油性笔、粉笔、磁铁,其他自选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穿的衣服各种各样,这些衣服老师都喜欢看。
你们知道这些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制作衣服的布料就是材料,制作纽扣的塑料,制作拉链的金属也是材料。
”“桌子是用什么制成的?树木(铁)也是材料。
”“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从今天开始没就来研究材料。
”二、探究内容:1.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
?师:“找我们周围的物品,辨认它们分别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可以找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或鞋子,找学习用品,也可以在教室里找各种物品,找你知道的各种物品。
在辨认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要认真分辨。
”?学生找物品,分辨艘使用的材料。
?把找到的材料填在书上的表中。
名称构成的材料我的上衣圆珠笔教室的窗户?交流:我们找到的材料。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16e4c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7.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a9df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e.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a6a7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b.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2节《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第二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与作用》;第2节《简单机械的应用》。
3. 第三章《电的奥秘》:第1节《电的基本概念》;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第四章《光的传播》:第1节《光的传播现象》;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让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简单机械的应用、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力的概念与作用、电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示例: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解题方法。
4.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6.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第一章生物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2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二章力的世界2.1 力的概念与作用2.2 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三章电的奥秘3.1 电的基本概念3.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第四章光的传播4.1 光的传播现象4.2 光的反射与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3)什么是电路?列举三种简单电路。
(4)简述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f533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5.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题目: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新的一天》、《细胞和组织》、《固体与液体》、《力与机械》、《电》、《风与天气》。
针对每个单元,我们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新的一天》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时间、季节、天象及仪器的使用。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
教学设计:1. 利用观察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四季的特点、草木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天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
3.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让学生亲自体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细胞和组织》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掌握不同细胞的形态及其功能。
教学设计:1. 通过展示显微镜图片和实物细胞模型,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2. 利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的纹理和动物细胞的活动性。
3. 进行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固体与液体》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及其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固体与液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学设计:1.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触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等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
2. 利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的变化。
3. 进行常见物质的变化实验,例如冰的熔化、水的汽化等,加深学生对固体与液体性质及其变化的理解。
四、《力与机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力的作用及机械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设计:1. 利用拉、push等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f54ab7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f.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认识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的基本性质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2.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 物质与材料的分类与用途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标本2. 物质与材料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等)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植物生长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2)介绍动物世界,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生存与适应。
(3)讲解植物王国,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特征、生长与繁殖。
(4)讲解物质与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动物和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2)简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蝴蝶、蜻蜓、兔子、猴子、玫瑰、小草等。
特征:蝴蝶和蜻蜓属于昆虫,有翅膀、六条腿等;兔子是哺乳动物,有毛发、四条腿等;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有尾巴、手等;玫瑰是植物,有根、茎、叶、花等;小草是植物,有根、茎、叶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7fb5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c.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科学教学工作,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生物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物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能量的常见形式和转化。
通过实验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能量的重要性和转化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四章:地球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和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天文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星空中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天文现象,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科学探究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通过选取生物、物质、能量、地球与环境、天文和科学探究等主题,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案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案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将在科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和乐趣,提前走向科学的殿堂。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76c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7.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eec8a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6.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内容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究活动中。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资料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2)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4. 课堂实践:(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3)小组汇报,分享实验成果。
5.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答其他科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2. 实验设计步骤: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3.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树叶变色是由于季节变化,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显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忖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经历设计种了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
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了发芽二、讨论绿豆种了发芽需要的条件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屮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讨论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加一说明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了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I教学准备:种了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了,纸巾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二、配备实验装置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三、猜测实验结果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示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 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课题三:从实验中获得的现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了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口常生活屮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引入让学生说说记录到了哪些数据二、处理数据各小组汇报各组数据对比看看备自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备小组报告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师: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结论师小结说明光,温度,水对绿豆种了发芽的影响四、思考根据比较种了萌发的条件与生长的条件,写出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课题四:秋冬季的生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节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学习跟踪观察儿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讲述春夏毛虫,小树生长变化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以下问题:一年屮气候怎样变;在春天、夏天,毛虫、小树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毛虫从哪里来;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化,还有嫩叶吃吗?二、学生说说自己对九月的动植物有哪些了解?师:在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冬天,蝴蝶,小树怎样过冬,明年还有小毛吗;别的动植物怎样过冬,九月怎样生活?学生试着说说,三、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让学生猜猜动植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让学生说说,白己知道的动植物过冬的故事;白己可以选择哪些动植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看记录表,明确怎样记录四、小结课题五:动物的栖息地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Z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知识、材料方血的准备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学生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二、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让学生列举鱼和蚯蚓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生活环境让学生说一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三、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坏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生说说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需要有什么异同的地方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和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为建立人丁栖息地做准备四、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自己能学习到什么课题四:建立栖息地教学目标: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稈2,通过观察栖息地的鱼和蚯蚓,增强对动物研究的兴趣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目标1, 3教学准备:建立栖息地的材料,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让学生说说养殖场所为满足动物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师小结:我们要为动物建立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的二、建立栖息地让学生说一说建立一个栖息地要什么材料,进行建立栖息地的活动建立好示,讨论:怎样给木纽•的栖息地做标记;放哪里;怎样不间断记录,怎样分工管理好栖息地三、选择白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通过了解观察的活动内容,使学生明确建立栖息地的日的,然后讨论:白己对哪一向观察内容感兴趣;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内容有怎样的表现课题七:记录动物的特征教学日标: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学习从动物的感官与活动Z间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学习象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彖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呢二、看科学家的记录师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砸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思考: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怎样运用图曲记录动物的特征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三、说说我们怎样学着象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说说我们应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课题八:观察到了哪些特征教学日标:能一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教学重难点:目标1, 2教学准备: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记录表,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的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二、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学生相互交流备白在观察活动屮的发现按照列举的项目对观察屮的发现进行敕理学生白己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发现三、设计实验研究动物让学生选择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
四、扩展讨论:气温下降了,鱼和蚯蚓的行为有什么变化,什么温度下他们开始发生变化课题九: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bl标:1,通过比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理前八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见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准备: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夭鹅、白鹤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二、讨论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比较松树、仙人掌的叶了有什么不同师:松树、仙人掌的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试着回答让学生说说这三种植物的叶了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三、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师介绍这两种鸟2,学生活动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的关系,分析这两种鸟的迁徙习性与获取事物Z间的关系3,让学生思考:它们的数量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四、找相互关联的地方1、让学生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屮,进行比较2、让学生说一说人、鱼和蚯蚓感到危险时怎样作出反应3、让学生说一说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白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4、让学生思考:人、鱼和蚯蚓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坏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5、师:现在能说出动植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学生试着冋答课题卜:生物的生活需要教学目标:1、桀合木单元的学习2、了解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3、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I韦I的行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4、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教学重点:目标2。
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讨论哪里是我们人的栖息地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我们在家和学校进行哪些活动;家和学校嫩够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Z处?学生讨论后冋答二、比较动植物,人的生活需要让学生分别说说动植物,人的基木生活需要将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让学生比较人和动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人是怎样过冬的,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二单元课题一:我们知道的太阳教学目标:1,会运用杏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桀理,与同学分享3,能根据H己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白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4,对太阳的研究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5,知道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6,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目标3, 5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门,清澄晨当我们醒來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谁来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呢?二、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先在小组内讲将H己知道的关于太阳的故事全班进行收集关于太阳的故事将这些故事进行分类三、交流感受讲故事的同学说说白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听故事的同学对故事做出评价, 谈谈自己在听了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四、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同学问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课题二:阳光下的影子教学H标: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2,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5,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白然界屮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6,知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会形成影子7,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教学重点:目标4, 5,教学难点:目标6, 7教学准备:竿子、尺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关,同时也为我们送来了影了,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彖做一番科学的探究把二、观察影了讨论:对于影子,白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汇报交流学生活动观测影了:先讨论观测的方法;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匸具;进行观测活动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1,让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各纽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2,交流新的发现师: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你们发现阳光下的影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学生讨论后冋答3,拓展师:你能通过影了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吗?生试看冋答阳光是怎么传播的课题三: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教学目标:1,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4,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丁具5,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6,认识到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7,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教学重点:目标1, 6教学难点:目标4, 2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木块,纸板,舉料板,玻璃板,平血镜,乒乓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阳光照射到物体示会产生影了,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二、照亮阴影里的小球1,学生讨论: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选用什么工具?2,探究活动:川平面镜照亮小球,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3,拓展:师: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让学生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屮遇到的困难三、制作观景箱1,让学生看图了解制作的方法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3,制作好示,让学生试着解禅看到的现彖4,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光线走过的路线课题四:美丽的彩虹教学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 6教学难点:目标2, 8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了,活动手册,牛顿盘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二、做一个水棱镜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光谱屮各种颜色的光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让学生制作水棱镜,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3,扔展活动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三、制作牛顿盘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纽•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屮遇到的困难和发现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课题五:阳光下的物体教学目标:1,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2,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稈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做好观测记录5,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6,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羌异的7,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有关教学重点:目标2, 4教学难点:目标3, 6教学准备:温度计,H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箔,垫了,钥匙,剪刀,玻璃杯, 槊•料杯,平面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白天,没有太阳,也是亮的,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二、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1,让学生讨论: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2,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进行探究物体反射光的强弱的活动并进行记录3,学生相互交流:在探究活动屮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物体的什么特性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木领三、测量温度变化1,讨论:为什么选用黑白纸筒;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还要什么工具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3,活动后,学生间相互交流:经过探究和数据的整理,得到什么结论;哪种纸的温度上升最快,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课题六:光强与光弱教学目标:1,会使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出地表温度,并进行比较2,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3,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稈度有关4,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5,意识到将光集屮反射可以提高温度教学重点:目标1, 3教学难点:目标5教学准备:温度计,挖土的工具教学过稈:一、引入师: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出还是背阴处;不同季节,我们的选择就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1、让学生讨论: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2、测量,测量后整理数据3、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得岀了什么结论三、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可以选哪些材料和工具,判断温度的差别有哪些方法,具体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活动: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分析探究的方法,4,交流:自己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科学怎么样进行改进,探究出了什么结论5,拓展:让学生使用很多面镜子试一试课题七: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教学目标:1,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2,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屮得出正确的解释3,通过報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4,认识阳光下的物体再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热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木领也越强5,了解物体反射光,吸收热的性质在生活屮的应用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稈:一、引入师:大量的信息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