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模考题真题-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卷
2014年上海语文二模试卷汇编
2014年上海语文二模现代文奉贤区:再忆萧珊①巴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高三试卷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
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
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
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
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
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钟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
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
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
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4.1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
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
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
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
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
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钟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
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
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
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
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综合练习
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有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阅读下文,完成1-6題。
(16分)我的记忆之城——北岛访谈□北岛(诗人、作家)□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①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中的文章是回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②北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
我希望读者不要误解,以为我在美化我童年青少年时代的北京,其实那是一个缓慢的毁灭过程,只是远没有到这后二十年的疯狂程度。
或者可以说,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
我猜想,一个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
其实根本不止是北京如此。
前几年也去过我的祖籍湖州和绍兴,以及上海、苏州,我相信这种毁灭是全国性的。
特别是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之极。
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
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全都在自己故乡迷失了。
③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
你怎样看待这种政治与文学的关系?④北岛:我既没有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
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这与政治无关。
上海市浦东新区28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苏洵《__________》)(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情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小浦春节请书法社老师为学校大门写了一副对联,以下最符合的一项是()(2分)A.上联:龙腾九天万物生下联:凤舞盛世群英会B.上联:龙岁生辉照杏林下联:春风化雨润桃李C.上联:龙岁书声传四海下联:新年笔韵绘千山D.上联:龙行春霖滋沃土下联:师长矢志育新苗(2)将下列编号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上海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地位密不可分,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成为历史的必然。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条件②始终是东西方联结的桥梁和纽带③开放伴随着上海作为现代都市的形成④得风气之先和地利之便A.④②①③ B.③④①②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一①近日,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发了全球热议。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二模)年中考预测2014浦东新区语文试卷分)150分钟,满分100(考试时间分)39一、文言文阅读(分)15(一)默写。
(、盈盈一水间, 1 。
(《迢迢牵牛星》),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伶仃洋》)、 2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爱上层楼, 3(《桃花源记》),并怡然自乐。
、 45 。
(《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分)4题。
(6-7(二)阅读诗歌,完成第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2(、诗中“历历”的意思是6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A. “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B.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C.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D分)8题。
(8-10(三)阅读下文,完成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分)2(人名)。
(》,作者是汉代的、上文选自史书著作《8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9 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分)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0 、上文展现了吴广和陈胜机智勇敢的形象。
A 、上文具体反映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B 、上文反映了秦代统治者的专制与昏庸。
C 、上文反映了秦末农民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D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分)12题。
(11-14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
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晏子说:“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
上海市浦东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考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浦东新区2014年中考预测(二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
(15分)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2、,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伶仃洋》)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历历”的意思是(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8、上文选自史书著作《》,作者是汉代的(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3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上文展现了吴广和陈胜机智勇敢的形象。
B、上文具体反映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反映了秦代统治者的专制与昏庸。
D、上文反映了秦末农民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
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晏子说:“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
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静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闵行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上海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18大技巧(6套试卷,18大技巧)关键字: 2014 上海高考语文二模统计信息: 44页;48,854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惊爆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上海崇明县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
‚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
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
①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
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
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
可见桥路(a)。
②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
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
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
③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
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
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
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
2014届上海十二校语文二模试卷
2014届上海十二校语文二模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精湛(zhàn)竣工(jùn)眷属(juàn)B、书籍(jí)违背(wéi)拜谒(yè)C、喘息(quǎn)祭祀(sì)糟粕(pà)(正确答案)D、抵御(yù)阴霾(mái)束缚(fù)2、1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渲染(xuàn)抽噎(yè)逞能(chěnɡ)自惭形秽(huì)B.迸溅(bènɡ)荣膺(yīnɡ)褶皱(zhě)气冲斗牛(dǒu)(正确答案) C.殷红(yīn)阔绰(chuò)惩戒(chéng)戛然而止(jiá)D.缄默(jiān)追溯(sù)栈桥(zhàn)鲜为人知(xiān)3、咤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zhǎzhāzhà(正确答案)chà4、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5、1《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是判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含情脉脉中的脉读作()[单选题] *māimǎimǒmò(正确答案)8、“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2014年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详解)
2014年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阅读80分1.(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爱因斯坦的悼词朱也旷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
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
三篇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
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秃的。
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
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
全欧洲都找不到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
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
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
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
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箭头”的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未来的区别。
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
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语文试题
2013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监控测试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 怎样读中国书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
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
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
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
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
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
西方书也是一样。
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
浦东新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考试(答案)
一、文言诗文(26分)(一)默写(8分,任选4题)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2.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水仙子•咏江南》)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江红》)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步出夏门行》)(二)阅读下面散去,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秋》主要表达词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秋思》主要抒发词人之情。
(2分)7.下列对两首散曲的比较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曲牌、字(句)数相同,标题和押韵不同。
B.画面中景物、色彩不同,营造的意境相同。
C.都写“秋”却在曲中找不着一个“秋”字。
D.都是借助用在具体事物前面的词语来抒情。
(二)散曲(4分)6.热爱归隐(隐居)生活思归(思乡)7.C(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黔无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完成下列两道文学积累题(2分)(1)上文作者是柳宗元,七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他一篇文章,题目是《小石潭记》(1分)(2)下列成语与本文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D(1分)A.外强中干B.黔驴技穷C.庞然大物D.踌躇满志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10.本文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面对驴,老虎的整个活动情况是:(2分)——逐渐接近驴————放心吃驴(三)《黔之驴》(6分)8.(1)小石潭记(2)D9.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只是这样罢了!”10.蔽林间窥驴贴近戏弄驴(意思相通即可)(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8分)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2014黄浦二模】上海市黄浦区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语文Word版无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14年高考模拟(二模)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
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
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
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
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
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
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
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
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
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
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
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
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4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①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
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
”中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
鉴赏齐白石的几幅“趣作”,便可从中了解中国画蕴含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②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画鸡,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
《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在观察大自然时,没有把物理当成画理、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
“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说法。
沈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自然科学家,他非常懂画,“奥理冥造”是他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
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的小老鼠跳到秤钩上去了,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边写着“自称”。
老鼠不可能跳到秤上称自己的重量,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而且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像在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非常有趣。
③画既有好坏高下,也有真假之分。
我在台湾就看到过这幅画的赝品图版,但真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中国画讲笔墨,笔墨有两种功能,第一要造型,塑造形象。
齐白石画老鼠,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
而在这幅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仿佛快要断开一样。
笔墨的另一种功能是用于审美的,要善于操纵中锋的线。
秤砣有重量,拴秤砣的绳必然抻得很直,齐白石画秤砣的线就抻得很直,秤杆也能一笔画下来。
假画中的线,画得不直,那么沉的秤砣,系秤砣的绳还能弯弯曲曲吗?更糟糕的是,造假者怕小老鼠在秤钩上掉下来,给秤杆的另一头挂了一条线。
黄浦区2014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
黄浦区2014年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
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
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
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
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
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
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
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
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二模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或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1)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特点是文化性。
南宋美术史家邓椿有云:“画者,文之极也。
”国画讲究历史文化的积淀,既有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一面,又有丰厚积累的一面。
鉴赏齐白石的几幅“趣作”,便可从中了解中国画蕴含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
(2)齐白石有三绝——画虾、画蟹、画鸡,他画其他的画,也画得很好。
《自称》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画,在这幅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在观察大自然时,没有把物理当成画理、把自然规律当成艺术规律。
“奥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说法。
沈括既是文人学者,又是自然科学家,他非常懂画,“奥理冥造”是他对中国画家想象的一种概括。
在这幅画中,齐白石画的小老鼠,跳到秤钩上去了,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边写着“自称”。
老鼠不可能跳到秤上称自己的重量,这是齐白石的一种想象,很有创意,而且创意里带着幽默和讽刺,好像在说你这个小耗子,你偷油吃、偷粮食吃,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上秤看看自己有多大分量?非常有趣。
(3)画既有好坏高下,也有真假之分。
我在台湾就看到过这幅画的赝品图版,但真假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中国画讲笔墨,笔墨有两种功能,第一要造型,塑造形象。
齐白石画老鼠,肌肉是紧的,外边的皮也是紧的,尾巴是有弹力的。
而在这幅假画里,老鼠仿佛就剩皮了,没有骨头,这个尾巴,笔不从心,仿佛快要断开一样。
笔墨的另一种功能是用于审美的,要善于操纵中锋的线。
秤砣有重量,拴秤砣的绳必然抻得很直,齐白石画秤砣的线就抻得很直,秤杆也能一笔画下来。
假画中的线,画得不直,那么沉的秤砣,系秤砣的绳还能弯弯曲曲吗?更糟糕的是,造假者怕小老鼠在秤钩上掉下来,给秤杆的另一头挂了一条线。
挂线之后,秤砣便不能挪动,分量也就称不出来了。
秤杆上的准星是标记分量的,系秤砣的绳,靠着移动中的平衡,才能根据准星知道分量。
造假者没有见过秤,没有生活经验,完全凭自己的想象。
这样画,老鼠是掉不下来,但也不用“自称”了,画得非常笨、非常蠢,造假造得破绽百出。
这权当是题外话。
(4)齐白石还曾在他87岁的时候画过一幅画,是给三儿子齐子如(齐良琨)的媳妇王紫佩画的,题跋为“鸡不仅能鸣”。
汉代《韩诗外传》中记载,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齐白石画里有来自民间的生动活泼的气息,他画公鸡,将其作为“德禽”来歌颂。
(5)而在另一幅作品中,齐白石画小鸡夺蚯蚓,小鸡旁边写着“他日相呼”,明明是两只小鸡在抢蚯蚓,为什么是“他日相呼”呢?原来如上所述鸡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见食相呼,意思是鸡有团队精神,不吃独食,看到好吃的,把同伴招呼过来,大家一块儿吃。
然而,齐白石看到的小鸡,不具备这种美德,它们在抢蚯蚓,比较自私。
齐白石在生活中看到的小鸡是这样,书上写的鸡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来的呢?是教育的结果,是历练的结果,将来长大了,受过教育,就懂得有团队精神了。
齐白石画画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简练的笔墨和生动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来自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他对那些古代的典故作了全新的解释,是来自实践的解读。
(6)还有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盘蜂》。
齐白石在题画中说:“能喜此帧者,他日不能无名。
”意思是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一个名人,只要你能懂得这张画,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名人。
这幅画的玄机在哪里呢?是工写结合、题跋简练、蜜蜂工细,还是构图不一般?齐白石的好朋友陈师曾在其著作《中国绘画史》中提到,“固然画存形者也”,但是不能满足于形。
就像钱钟书说的,要利用通感,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声音、表现嗅味。
其中“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记载宋徽宗时画院进行考试,以诗题考画家,出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画,这个很难画,怎么画出香味呢?有一个画家很高明,他画一只蝴蝶在追逐马蹄,马蹄踏了芳草鲜花有香味,于是这个人就得了冠军,受到奖励。
齐白石这张画告诉人们,这个老先生不是一般人啊,他是继承了中国画最优秀的传统,又用农民的思想感情画生活里面的感受、画时代的精神、画人与自然的和谐。
《盘蜂》这幅画中的蜜蜂在盘中爬啊爬,显然盘里放过东西,也许留有花香,也许有桃子的果汁,也许放过鱼,引人无限遐想。
做到“意在象外”,不是画你看到的,而是画你没有看到的,让你去想象,这就需要人们细心地去欣赏中国画里的无穷韵味了。
(选自薛永年《画者文极——谈齐白石的几幅“趣作”》,有删改)1.第①段中的“文之极”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从全文看,第③段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3分)3.第④段齐白石为画作题跋“他日相呼”,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思考?(2分)4.下列推论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称》是非常有趣的画,其画趣在于小老鼠的分量太轻,不能与秤砣形成力的平衡。
B.第④段介绍齐白石给儿媳题跋为“鸡不仅能鸣”的画,在全文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⑥段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作类比,说明《盘峰》继承了中国画“意在象外”的传统。
D.全文多处引述中国画论和诗文,论析齐白石书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特征。
5.请为文中插图“小鸡抢夺蚯蚓”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80字以内)(3分)6.请以齐白石几幅“趣作”为例,简要说明作者对传统中国画的文化性认识。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
(21分)石磨忆和谷①山塬上的故乡人,无论是小康的日子,还是困顿的家境,自古都少不了有一盘石磨的遗产。
富则磨麦面,穷则磨靡谷,吃粗咽细,人总是要吃五谷茶饭的。
②故乡人将石磨叫做“磑子”,磨坊也就成为“磑窑”。
磑窑不宽展的人家,石磨只好盘在窑院里外的露天里。
这种景况,加上窑洞和窗花以及门楣上挂的辣子串儿,通常被异乡客与诗画之人作为山塬风情的标志。
③距村子十里不到的磑子河,兴许是出石磨的地方。
父亲年轻的时候,常吆喝着骡子,驮上磑子去陇东一带换粮食。
上下扇石磨,有二百来斤行当,各搭在骡背的两侧,摇摇晃晃,风里雨里,走哪儿天黑在哪儿歇脚,来回一趟得四十余日。
脚夫们为了生计,奔波的路径像磨道一样,循环重复,曲迂旋转,印满疲惫的足迹。
石磨毕竟是粗石头凿打成的两个简单圆圈状的石器,既沉重笨势,又很廉价,生意也便趋渐萧条。
再说,一盘石磨可以耐过几辈人,谁又能需要多少盘呢?④我记得家里是有一盘很好的石磨的,安置在村头窑便的磑窑里。
因崖势低矮,窑口只露出缺月似的上部的弧形。
进了窑内却也不小,属于地窑之类。
尽管面朝东南,却很少照进日观,潮湿而黯淡,显出几份粗朴与丑陋。
只有窑畔上酸枣刺长得极盛,到了开花与结果的时节,磑窑上下才似乎有了彩色的衣冠。
米茨的小花,嫩绿的叶片,殷红的果子,散发出清芬和酸甜的气息,惹来蜜蜂和顽童的笑声。
⑤石磨却总是默默地呆在磑窑里,像一尊石雕。
十天半月之间,那么嚯嚯地响上一大响功夫。
那些一个个大半天,是童年时代的我,同母亲在这磑窑里度过了不少时光。
⑥推磑的时候,我从饲养室里牵来了性灵。
将眼罩踮着脚戴在性灵头上,在钻到性灵脖颈底下,系好轭头套绳,乞啾地吆喝着,石磨便缓慢地旋转起来。
指针似的拨子在磑顶上划,一遍着圆圈,麦粒从磑眼里漏着,被磨成碎沫,小瀑布似的垂落在磨盘上,积成一圈尖锥形的小山。
⑦母亲端着簸箕,一边揽着磨盘上磨碎的麦子,一边拢着磨顶上的麦粒,也习惯似的吆喝着磨道里缓慢行走的性灵。
而后又侧坐到木箱前,撬着用两根筷子似的木棍支着的罗圈。
面粉便被筛落正在木箱前,箩上的麸皮又倒在磨顶上去。
我也常争着箩面,看粉白的麦面雪...一样雾一样.....飘落,厚厚的积沉在木箱里。
待末了,满身满脸都成了雪白的,一种柔腻而绵润的感觉。
⑧拉磨的性灵,被蒙上了眼睛,据说是怕它晕眩。
但性灵因重负和缰绳的牵引,永远不会迷路似的,而沿着磨道的圆圈无休止地走着。
重复过无数次的路径和无数个蹄印,将磨道都要踏成一条沟了。
没有起点却有起点;没有终点却有终点。
尽管是绕着磨盘行进,半天也走不出磑窑,却也不是单调的枉然的旅程。
⑨我总爱数着石磨与性灵一圈又一圈地旋转,一响究竟能转多少圈儿,却从来没有一次数清过,觉得是一种颇有趣味的神秘。
可那粉雾弥漫的情景,麦香与性灵粪尘的气息,加上嚯嚯的磨声、哐当的箩面和母亲习惯性的吆喝声,以及性灵的响鼻,终是鲜亮而深切地留在我的忆念中。
⑩后来时兴起的食堂化,磑窑便成了蛛网、麻雀、老鼠的世界。
门前也长成了萋迷的蒿草,成为一处被人遗忘的角落,麦面馍成为记忆,从小学校里回家,只盼望着饱尝那半黑瓷碗豆腐渣的香甜美餐。
上顿完了愁下顿,故乡人生活的热情和希冀,似乎被沉重的压力所磨碎了。
11突然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村上拉了电线,安装了电磨子。
一个残留已久的石器时代,○在日、月、地球的旋转中,从我的山塬上的故乡结束了!跨沟过梁的电线,套绳一样绷得紧紧,是新的时代在牵引着我祖祖辈辈所栖息的这一方磨盘似的山塬啊!刚磨子的形状不同于磨盘,滚动着,飞快地旋转着,故乡人叫做“钢滚子”。
这钢滚子转得那么急促,响声那么昂奋,节奏那么雄沉,一下子代替了全村上的几十盘石磨。
12这几年,故乡人有了粮食,上顿蒸馍下顿软面,电磨子黑明昼夜地运转个不停。
和日○月星辰,和地球以及地球的这一点的山塬,一起运转不停。
○13我家从塬底下的古窑院里搬住塬畔,住新庄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执意要把那盘遗忘了的石磨搬来。
我不借父母的意思,终还是搬了来,至今仍撂在新院的墙角。
7.故乡人把沉重又廉价的石磨视为“遗产”,是因为(2分)8. 第④段从孩童的视角描写磑窑外景色,是为了(3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A. 第②段提到异乡客与诗画之人把石磨等看作“山塬风情标志”,洋溢着对故土的自豪感。
B.第③段画线句,用反问的语气,能够更为深沉的表达作者对特定年代父辈生计艰难的感慨。
C.第⑦段用“雪一样雾一样”的状语描写麦面飘落,照应了第④段,说明我家石磨很好用。
D.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一组情景列举,突出童年与母亲磨麦面的印象十分深刻,历历在目。
E.第○11段以石磨时代“突然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结束,写出了乡亲们对时代变迁颇感意外。
F.本文以作者感情的变化作为线索,采用了倒叙式的叙事结构,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10.第⑧段关于“拉磨”的文字耐人寻味,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牲灵“沿着磨道的圆圈无休止地”拉磨,象征了山塬上祖祖辈辈默默地承受苦难的坚忍。
B.牲灵拉磨“重复过无数次的路径和无数个蹄印”,暗示旧时代苦难人生漫长曲迂循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