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

高一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

高一语文上册《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设计说明】“赤壁之战”为我国古代战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此战以孙刘联军获胜、曹操一方失败而告终,自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课文较长但是比较浅显易懂,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用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鲜明特点。

本文中对话部分约占了一半的篇幅,对孙、刘、曹三方的情况及战事发展,很多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叙述出来的。

特别是曹操的活动,几乎全由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谈话告诉读者,这就在叙述上节省了很多笔墨,同时,这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显现出来。

因此将学习的重点放在通过师生互动深入理解对话从而体会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上。

讲课过程中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同时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2.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复习巩固文言文的倒装句式。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读课文,对照注释明白大意。

2.熟读人物对话,小组合作分析人物性格。

3.通过朗读体会主要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汉末时期英雄豪杰在强敌面前从容不迫的大无畏气概。

2.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三、小组合作讨论:分别找出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等人物的语言并分析人物性格。

四、精讲:讲读第1段第一层次(开头——权即遣肃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试译,教师纠正、补充,然后师生共同研讨。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word教案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一第9课《赤壁之战》word教案

9赤壁之战目标导航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认识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维目标【认知目标】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技能目标】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会运用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整体感知课文以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开篇,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

然后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葛亮被迫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

接着写曹操下战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出现“主和派”与“主战派”两大阵营,孙权举棋不定,鲁肃再次诚挚劝说孙权,坚定其抗曹决心,这是孙刘联盟中出现的波折。

鉴于孙刘联盟并非单一的政治联盟,鲁肃敏锐地感觉到单有他的意见是不够的,还必须争取武将的支持,于是他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力排众议,最终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和人物形象。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

(2)对比现实生活,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心得体会的文章。

3. 绘制一幅描绘《赤壁之战》场景的图画。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背诵和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鲁人版必修一教案

赤壁之战-鲁人版必修一教案

赤壁之战-鲁人版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赤壁之战,了解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2.探究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与意义。

3.培养学生审辩史实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历史思维。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基本背景和相关的托起,如:“三国时期的历
史背景是怎样的?谁是当时的君主?”等。

2. 学习课文
1.教师分析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及意义;
2.播放音频材料让学生听取评说赤壁之战具体的过程和胜利原因;
3.学生阅读赤壁之战文学作品,探究小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分歧;
4.学生辩论小组,就赤壁之战的胜利因素和影响进行探究和阐释。

3. 拓展活动
1.观看电影《赤壁》,反思小说与影视的关系;
2.分组制作赤壁之战的漫画故事,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成果展示能力。

三、教学评价
1.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和辩论,在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的结合中获得了知识和体验;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小说、电影、漫画等不同情境下进行阐述和思考;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示了创造性思维和社交能力,获得了合理评价。

四、课外拓展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全书,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了解;
2.小组制作历史文化展板,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享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语文鲁人版精品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9 赤壁之战》

高中语文鲁人版精品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1 9 赤壁之战》
2、周瑜,既然在书中你被写成了是一个嫉妒诸葛亮智慧的心胸狭窄的人物,你可以在这里申诉一下吗?
生:扮演吴国组的学生分角色进行回答
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跟据原文有依据的分析、思考、总结吴国在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重点突出周瑜的文学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以历史辩证的眼光重申周瑜这个人
(四)请观察团,根据以上三组所说,总结一下赤壁之战中吴蜀成功的原因、曹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小说品读的方法,提升文学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多媒体投影:阅读经典名著,做文明人;品说三国演义,做智慧人
生:起立齐念
明确阅读的目的和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简介《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评价:1、少不读红楼水浒,老不读三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大部分学生初略了解其内容,有部分学生看过原著,而且他们初中学过《草船借箭》一课,但是他们仅仅局限于对情节和人物的一知半懂,并未曾深入了解情节,更不曾带着批判思考的目的研读《三国演义》。本次课堂就是要从高中学生应有的阅读思考能力出发,开展深层次的阅读研讨课,让学生获得有别于以往的阅读体会。
生:扮演观察团的学生代表进行归纳、总结
卒章显志:让学生经过阅读、思考、聆听、讨论后,学会归纳、总结、表达,并从中感悟《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智慧
教师补充总结:
蜀吴成功原因
(1)在利益双方和作中,刘备、诸葛亮以大局为重,没有隔岸观火,而是放下与周瑜的私怨,为赤壁之战火攻献上了最关键的一招:借东风。调兵遣将时对周瑜考虑不周的地方再分别派兵去赶尽杀绝。
让学生角色代入,演习赤壁之战的过程,在演习中获得阅读的体验和感悟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感悟作品中所传达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用法,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和作品背景;(2)引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赤壁之战的基本情况;(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探讨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阐述作品中所传达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四、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节的把握等方面。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分组讨论等。

3. 评价标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鲁人教版必修ⅰ第四单元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鲁人教版必修ⅰ第四单元第9课《赤壁之战》教案.

语文:4.9《赤壁之战》精品教案3(鲁人版必修1)教学目标1. 认识孙权、鲁肃、周瑜、诸葛亮的形象2. 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3. 把握常用文言句式、常用文言词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说出《史记》的体裁特点(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读“自读提示”,指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赤壁之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

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三、难点、重点分析(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

例:引次江北。

②次序。

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

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②应当。

例:当横行天下。

③会。

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

例:助画方略。

②将要。

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③刚。

例:操军方连船舰。

④方面、地区。

例:挟天子以征四方。

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

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

例:今为君计。

②计谋。

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

例:命猛将统兵数万。

②统帅、带领。

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③将要。

例:将顺江东下。

④扶持。

例:出郭相扶将。

⑤助词,无义。

例: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①跌倒。

例:一蹶不振。

②使受挫。

例:必蹶上将军。

立:①站立。

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②使成。

例:足以立事。

③即、立即。

例: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①是。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于是。

例:乃罢会。

③才。

例:骑乃得过。

④乃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①削平。

例:今操芟夷大难。

②平坦。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

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

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②使逃、驱赶。

例:可烧而走也。

卒:①士兵。

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

②死。

例: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推荐3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推荐3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推荐3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第1篇】第二课时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分析了课文,交流了3个思考题,出示上节课题目:1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写信是为了骗取信任?* 2 摘录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

思考:东南风在此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3 火船、小船、兵船各有什么用处?4 为什么要定点点火?这节课我们来交流第2 题。

2.在交流以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回家朗读课文的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继续讲读火攻1.要讨论风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来观察一下赤壁之战的地理位置。

出示示意图:曹操北↖周瑜南东南指名划出风向。

你觉得风重要吗?说出理由。

师:这真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请你交流你划到的书上描写东南风猛的句子,并找出其中词语说说理由。

生交流:这一天(急,波浪滔天)曹操定睛一看(不一会儿)黄盖的船(快,离弦的箭)让这二十条(冲)曹操的战船(一下子)火又窜上岸去(窜)2.引申1 过渡:战争惨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虽然曹操带着残兵败将逃出了大火,但周瑜显然不肯就此放过曹军。

齐读最后一节。

2 如果穿梭时空,采访曹操,你认为曹操会说些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扬长避短,不能轻敌;召纳贤才三、落实单元目标1.谁能把黄盖的计策连起来说一说?出示:东吴老将黄盖提出火攻的计策,他先写信假意投曹,在一个刮东南风的日子,让火船趁风冲向北岸,火烧曹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2.补上东汉末年(时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

(起因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结果)3.出示单元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写事文章:采用抓6要素的方法。

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时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

(起因人物)东吴老将黄盖提出火攻的计策,他先写信假意投曹,在一个刮东南风的日子,让火船趁风冲向北岸,火烧曹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经过、结果)四、总结朗读全文1.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的胜利来源于周全的计策。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

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主要内容?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板书:曹操 80万周瑜 3万3、导语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 3万人,而“北魏” 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

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

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1、回忆释疑的方法:(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

(找)(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

(读)(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

(画)(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议)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智慧与勇气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赤壁之战》原文阅读与解析。

1.2.2 相关知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

1.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1.2 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古代战争术语和战略战术。

2.2.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图片展示: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3.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引出《赤壁之战》。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2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4 教学解析3.4.1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答学生疑问。

3.4.2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与拓展3.5.2 推荐阅读: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读后感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小组讨论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汇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

鲁人版-语文-高一-山东宁阳实验高级中学1.9《赤壁之战》教案 鲁人版必修1

鲁人版-语文-高一-山东宁阳实验高级中学1.9《赤壁之战》教案 鲁人版必修1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赤壁之战》教案第一课时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

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

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 è )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

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

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

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

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赤壁之战》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能力训练目标: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教学时间: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一)我们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个故事,值得我们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全文,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教师梳理归纳问题。

(课件显示)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1.讲解释疑的方法:(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

(找)(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

(读)(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

(画)(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议)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1、2两个问题。

3.自学反馈。

4、仍用四步法小组学习讨论交流问题3。

教师相机引导,共同整理,达成共识。

(四)小结(略)。

(五)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1、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2、“火攻”能够得到实施,东南风是重要的条件,文中为什么多次写东南风?假如没有东南风会怎样?3、火攻之计妙在哪里?(六)共同整理,达成共识:1、火攻的四步:(略)2、火攻之计妙体现在:①、妙在火攻前的假降。

②、妙在火攻气势好。

③、妙在点火时机准。

(七)论英雄。

(板书)三、总结。

1、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益?2、教师归纳总结。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能够分析并评价《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对《赤壁之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

2.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 《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

2. 《赤壁之战》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赤壁之战》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赤壁之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对《赤壁之战》的预习和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献,理解事件过程和人物贡献。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分析重要人物的作用和贡献。

4.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赤壁之战》的场景,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验。

6. 总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学习成果和收获。

7. 扩展活动: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3. 团队合作: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评估学生的协作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2、分析赤壁之战中各方的战略战术,培养学生的军事思维。

3、引导学生探讨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读,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赤壁之战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

(2)孙刘联军与曹操军队的战略布局和战术运用。

2、难点(1)对文言文史料中战争描写的理解和分析。

(2)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评价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对战役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各方的战略战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研读相关的文言文史料,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三国时期的影视片段或展示一些三国人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场战役。

”2、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介绍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势力大增。

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逐渐壮大。

孙权占据江东,也有一定的实力。

曹操企图一举统一全国,于是挥师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2)战争经过详细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包括曹操的军队数量、进军路线,孙刘联军的应对策略,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庞统献连环计等。

重点讲解赤壁之战中的关键战役,如火烧赤壁,让学生了解孙刘联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大军的。

(3)战争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退回北方。

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获胜的原因有哪些?(2)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赤壁之战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赤壁之战目标导航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认识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维目标【认知目标】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技能目标】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分析孙权的形象从而了解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会运用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整体感知课文以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开篇,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

然后写刘备方面因曹操占领荆州,形势危急,诸葛亮被迫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

接着写曹操下战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出现“主和派”与“主战派”两大阵营,孙权举棋不定,鲁肃再次诚挚劝说孙权,坚定其抗曹决心,这是孙刘联盟中出现的波折。

鉴于孙刘联盟并非单一的政治联盟,鲁肃敏锐地感觉到单有他的意见是不够的,还必须争取武将的支持,于是他劝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力排众议,最终促使孙权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

最后略写了战争实况。

课文通过对三国时代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记述,揭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得当,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弱国可以战胜强国的战争规律。

整体感知《赤壁之战》这一长文,所写事件纷繁,人物众多。

就大事而言,写了这么三件: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赤壁会战。

就人物活动而言,主要写了“七说”(“说”音shuì,劝意):①写鲁肃说吴主孙权,②写鲁肃说蜀主 ,③诸葛亮受命出使吴地,④写长史张昭说孙权,企图让孙权放弃联刘抗曹打算,⑤写 趁“权起更衣”之机,“追于宇下”,“廓开大计”,⑥写周瑜日说孙权,⑦写 夜说孙权,揭穿曹操诈言,从而使得说服孙权重任得以最后完成,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答案】刘备 鲁肃 周瑜 整体感知试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提示】文章写了三件大事: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赤壁会战。

每一大的事件中又有诸多小事件,如在第一件大事里写了谋臣鲁肃和诸葛亮为建立孙刘联盟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在第二件大事里写了文臣武将为使孙权确立联刘抗曹方略所进行的公开与隐蔽的较量,其中着重写了儒将周瑜的所作所为;在第三件大事里写了战略相持——南北对峙、战略反攻——火烧赤壁、乘胜追击——水陆并进等。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赤壁之战⎩⎪⎪⎨⎪⎪⎧ 孙刘联盟⎩⎪⎨⎪⎧鲁肃赴荆州鲁肃说刘备主战派获胜赤壁会战⎩⎪⎨⎪⎧ 会战场面⎩⎪⎨⎪⎧相遇赤壁曹操失利周瑜用计会战结果 曹军败走思维导图赤壁之战⎩⎪⎨⎪⎧⎭⎪⎬⎪⎫战前准备(详写)战争实况(略写)⎩⎪⎨⎪⎧诈降火攻水陆并进战争结局(略写) 曹军大败三足鼎立 文学常识走近作者 呕心沥血编通鉴 一心一意反新法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初年,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王安石变法时,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因神宗不采纳他的意见,离开朝廷,退居洛阳。

后宋哲宗继位,保守派得势,他受召入朝任门下侍郎、宰相,废新法,当政8个月死去,被追封为温国公。

作品 主持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评价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走近作者姓名 司马光生卒年 1019~1086朝代 字号称谓字君实,公实,号迂夫,晚号迂叟,死后被封温国公,谥号文正。

相关材料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判西京御史台,拜资政殿学士。

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1071年离朝退居洛阳,致力编撰《 》。

【答案】宋朝 资治通鉴 走近作者同学们小时候就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么你对本文作者有哪些了解?【提示】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1066~1084)。

写作背景官渡之战以来,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经济比较稳固。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南下的曹军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抵挡不住,急忙南逃。

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那时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等主张坚决抵抗。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写作背景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

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八十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

当时曹军号称八十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三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

“”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案】刘备赤壁之战魏、吴、蜀写作背景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吗?【提示】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十月。

当时,在割据一方的军阀中,曹操的势力最大。

他以许昌为据点,利用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对各军事集团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后打败了袁绍,消灭了吕布,并于208年7月,乘胜向荆州进军,打算征服荆州的刘表及依附刘表的刘备,然后再攻孙权,平定江东。

当时割据江东的孙权,难以与曹操匹敌,而刘备尚无固定的地盘,他们不甘心被曹操消灭,便商定联合抗曹,出兵迎击。

这年的十月,两军在赤壁(在今湖北)相遇,于是就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文体知识《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人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

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文体知识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中心,按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如《春秋》《》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

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都称为通史。

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答案】年、月、日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文体知识你能说说对《资治通鉴》的了解吗?【提示】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6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主持编写,参加编写的还有刘颁、刘恕、范祖禹等人,所有文稿都经由司马光删削、润色、整理,文笔简洁流畅,如出一人之手。

历经19年(1066~1084)才得以成书。

编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自主预习字音辨识识记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枭.雄(xiāo)刘琮.(cón g)会稽..(k uài)(jī)强驽.(nǔ)鲁缟.(gǎo)旌麾..(jīn g)(huī)奄.有(yǎn)番.(pó)阳斫.案(zhuó)慑.服(shè)燥荻.(dí)邂逅..(xiè)(hòu)走舸.(gě)羸.兵(léi)蹈藉.(jí)芟.夷大难(shān)以实校.之(jiào)蹶.上将军(jué)王室之胄.(zhòu)与操有隙.(xì)烟炎张.天(zhàn g)字音辨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枭.雄()刘琮.()会稽..()()强驽.()鲁缟.()旌麾..()()奄.有()番.()阳斫.案()慑.服()燥荻.()邂逅..()()走舸.()羸.兵()蹈藉.()芟.夷大难()以实校.之()蹶.上将军()王室之胄.()与操有隙.()烟炎张.天()【答案】xiāo cón g k uài jī nǔ gǎo jīn g huī yǎn pó zhuó s hèdí xiè hòu gě léi jíshān jiào jué zhòu xì zhàn g字音辨识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沃.野(wò)殷.富(yān)枭.雄(xiāo)结盟.(mén g)B.敬贤.(xián)讨虏.(lǔ)强弩.(nú)轻骑.(qí)C.贵胄.(zhòu)遁.逃(dùn)鲁缟.(gǎo)疲敝.(bèi)D.更.衣(gēn g)鼎.足(dǐn g)稿.草(gǎo)累.官(lěi)【解析】A项,“殷”应读“yīn”;B项,“弩”应读“nǔ”;C项,“敝”应读“b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