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等教育的普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政府将大力投资于高等教育,努力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 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了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各个层次的学校中,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 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教育系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 信息化教育的推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革。
我国将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普及,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5. 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将更加注重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和创业型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
总体而言,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信息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论文【教育学】浅议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浅议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教育发展到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若以我国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为源头,教育学的历史有两千年之久;若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为肇始,则教育学已有近四百八十多年的岁月;若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起点,则教育学的历史也已有两个世纪之久。
纵观教育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情况,它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和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然而,教育学的发展进程并没有停止,在历史的也已经孕育并昭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笔者尽可能地从历史过程中透视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在合乎规律的前提下帮助教育学进行学科建设。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扩大化传统的教育学只关注学校教育,尤其只关注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被窄化。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认识视野的拓宽和教育学科建构的需要,教育学研究表现出下列趋势:1.1研究领域从学校辐射到社会。
1.2对教育学的研究又从社会角度反观学校,出现了教育社会学和比较教育学等注重从整体角度认识教育现象的学科。
1.3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扩宽,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1.4在传统的研究范围的基础上,人们将认识触角伸到微观领域,即对教育内部的某个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
总之,与传统的教育学相比,当代教育学既有向宏观社会结构的广泛辐射,又有向周围学科的渗透,还有向自身内部问题的细致考察,研究的领域将不断地扩大。
2.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所谓范式,就是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关联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使其构成要素。
范式的转换往往引起传统研究的变革,进而推动教育学取得大的突破和进展。
在历史上,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经历了“经验——描述”教学阶段、“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和“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在21世纪,这种以“规范——综合”为特征的教育学研究范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1、教育终身化。
一般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教育体系一体化是终身教育的中心思想。
具体说有以下含义:(1)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在正规学校结束时便结束的,它包括了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等。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需要。
(2)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
终身教育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全民学习的社会,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结构。
(3)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具有互通性。
终身教育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构想,其基本特点在于,教育在任何一点上都不中断,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但是教育结构仍然分明。
2、教育民主化。
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延长;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4、教育信息化。
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
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
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效性初探作业是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摘要:纵观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预见当代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向:一是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是研究范式的转换,三是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四是把理论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五是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是教育学学术的国际交流个作加强,七是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这些发展趋向是符合教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随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诸多教育家教育思想的不断成熟,将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中心学科。
[关键词] 教育学;发展;历史;趋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
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独立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二百年的历史。
追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对于学习教育学,丰富与发展教育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随着教育学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其问题领域亦随着教育内涵的丰富、外延的拓展而扩大,人们已不再把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读写算的教学,而开始把教育看成是陶冶性情,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塑造健康人格,在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发展方面无处不起作用。
现在的教育已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内涵与外延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教育的范畴。
如今的教育学不但要研究学校教育等正规教育形态,而且也要研究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距离教育、社会文化教育、闲暇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形态。
因此,有人把教育学说成是对所有人的教育的科学。
教育学变成了终身教育学、大教育学。
(二)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所谓范式,就是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使其构成要素。
在历史上,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如下几个历程:1.“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2.“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3.“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4.“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在当代,这种以“规范——综合”为特征的教育学研究范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制约着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
教育学论述题
一、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于生产劳动现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致力于民主化与普及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以弥补教育上的不足和满足不同求学者的需要。
教育形式多样化与教育手段多样化相伴相生。
4、教育内容综合化人类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这样的路线走过来。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应时科学教育于人文教育的融合。
这种融合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和追求。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制度。
终身教育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它贯穿人的一生,是不间断的学习过程。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
因此世界众多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都将教育的现代化看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教育得到不断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也不断推动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向前发展。
二、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影响条件,排除和控制各种不良因素和影响,从而达到影响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以保证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理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教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
二、全球化视野下的教育全球化是当前世界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教育。
在全球化视野下,人们更加强调国际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需要培养他们具备全球意识、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将会越来越紧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五、多元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多元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评价,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真实水平,避免了单一指标对学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六、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培养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七、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之一。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教育现代化
含义: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是教育获 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教育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 现代人的观念的确立,教育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 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 和教育结构的丰富多样性。 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由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转型中的教育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 信息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化。
数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 作期,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一劳永 逸地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毕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 动; 要建立一个新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应当使教育从纵 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连结个人和社 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 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 能; UNESCO将法文术语英译为Lifelong Education(终 身教育)。
研究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原因及背景
从现当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长期得不到有效 的发展、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制度问题多多以及人们认识 偏离等现状,国家教育部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 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的国度,从原始 社会时期先民口耳相授的朴素的经验教育,到奴隶社会狭隘 的贵族教育,到封建社会专著于谋取高官厚禄、光耀门楣、 封妻荫子等的世俗教育,再到现在的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等无一不是在问题与改革的双重作用 下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由此,我国的教育决不能陷于三次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不适或尴尬而束住了手脚,现如今是一个 以人才为根本的,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 国教育事业要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帮助 和支持。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我也希望和大家 得到共识。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对教育实践及其理论的研究,探讨人类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哲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现代教育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一、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学的起源教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哲学思想,古代哲学家就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孔子的“教育为本”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差异化教育”,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另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提出了“思维式教育”的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和智慧。
二、现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教育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教育学家开始注重对教育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其中,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体验式教育”的概念,强调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则提出了“发展教育学”的观点,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应用。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而现代教育学则引入了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此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室和智能化教育系统等。
四、教育学的趋势与挑战在当今社会,教育学正处于快速变革和发展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教育学趋向于跨学科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研究模式。
另一方面,教育学也面临着教育变革的压力,需要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教育公平的目标。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正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它不断吸收和融合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现代的教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正以突飞猛进的步伐发展着。
它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从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学科,到教育领域中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目前,它正在迅速进步。
第一,教育学的重点发展方向是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正在探索学习者如何理解新学习任务,以及如何控制、调整和发展自我来完成挑战性的任务。
同时,它们也正在研究学习者如何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教育学也开始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习过程。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习者自身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其学习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文化变量也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第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强调质量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方向的发展主要是在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和研究结果,来实现关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些研究可以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估等,旨在改善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
第四,也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个方面,教育学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并实现高效的学习环境。
总之,现代教育学以其不断进步的方式为改善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展示出其多边发展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进步,现
代的教育学才得以发展壮大,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迁,从狭义的解释发展到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到实践应用,从吸收传统文化知识到开拓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当代教育学正在向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和创新性轻车熟路地发展,迈向全面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向。
一、综合性发展以往,当代教育学受到学科界分割及知识领域的限制,侧重于学术研究;如今,社会革新的不断深入,当代教育学的研究也正在由简单的学术研究转变为复杂的实践指导,科学发展也正在向综合性迈进。
综合性发展使得当代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古典的文献解读,而是转向实践研究和越来越关注实践应用。
例如,大学教育学科研究人员不仅关注大学里的教育理论,而且教育内容和方法也在逐步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占据突出地位。
二、实践性发展实践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推动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例如,课堂教育实践的变化,教师从以往的单一、被动讲授形式发展到现在多样化、主动指导形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发展到比较开放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作用;师资培训也在不断发展,师资队伍从以往的熟悉学术知识走向更全面的培养,例如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技能等。
三、理论性发展理论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它将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从传统的基于抽象概念的学术研究,转向更加客观的实践应用,理论性的深入研究也使得当代教育学不断深化,并建立了一定的理论框架。
近几年,当代教育学研究实践联系及实用性上乘,学者把视野投向新兴教育问题,如教学管理,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学习技术,教育改革,教育绩效等,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教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学术角度来看,当代教育学在传统基础上,通过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其更加科学、严谨、全面;从实践应用角度来看,创新性发展也为当代教育学注入了活力,促使当代教育学不断推进,以适应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科发展
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科发展教育学专业是指培养学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法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学科。
教育学专业的发展与社会教育需求、教育改革以及学科研究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实践创新等角度,对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科发展展开论述。
一、教育学专业的历史沿革教育学专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一时期教育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早期的教育学专业主要关注于教育方法和教育哲学等理论研究,强调教育的规范性和普适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学专业逐渐扩展了研究范畴,注重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学专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迅猛推进,教育学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当前教育学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实践导向:教育学专业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育学专业的学习中应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 跨学科融合:教育学专业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教育学专业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创新的路径。
3.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学专业开始注重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
通过数据驱动,教育学专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教育实践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
4. 国际化交流:教育学专业需要与国际间保持紧密联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拓宽研究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学专业能够培养更具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背景的专业人才。
三、教育学专业的实践创新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教育学专业也在不断推动实践创新。
以下列举几个教育学专业的实践创新案例。
1. 教育实习:在教育学专业的培养中,注重学生的教育实习经验。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科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阐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当我们谈到当代教育学的变化时,真的是可以说是飞快得跟不上。
有时候,想想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样子,跟现在的孩子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事。
比如,前不久我去一所小学做讲座,走进教室一看,所有孩子面前都放着平板电脑,大家不用纸和笔了。
老师在讲解数学题,孩子们并不是坐在那里盯着黑板,而是直接在平板上跟着做题,甚至能和老师即时互动,解答上面的问题。
我看着那情景,真的是感到震惊。
平板上还可以切换到不同的学习内容,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完全不像以前那样,一遍遍抄写题目。
说实话,这让我想到我当年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一说“做题”,我们就是拿起课本,开始在纸上写,头脑里想着怎么解题,偶尔还会偷偷打个瞌睡。
现在的小朋友,已经在和科技玩得不亦乐乎,而这些“玩乐”还真的是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的变化,真的是一方面让人怀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科技带来的革命性转变。
不过,别看现在的教育工具多了,内容还是要扎实的。
教育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止步于引入新技术,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创造性地思考。
而且,老师们也不再是单纯的“讲者”,他们越来越像是“引导者”,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这种角色转变,可能是当代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突破。
讲个小细节,前几天我在观察一个课堂时,看到一位老师正在通过一个互动平台收集学生的即时反馈。
孩子们把答案输入系统,老师立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内容。
这种高效、动态的互动模式,真的是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感,感觉自己也能稍微理解一下为什么现代教育学这么讲究“个性化”。
总之,当代教育学的确是在飞速发展。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如今这句话的意义已经大大丰富了。
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教育者们不懈探索与努力的结果。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教育学)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许多平行性分支学科和交叉性分支学科,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
如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1)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都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2)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答: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获得个人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赢得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2、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性质、作用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决定的。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3)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就有的发展,社会也得不同层次的人才。
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地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授课,而现在的教育形式已经涵盖了线上教育、远程教育、移动教育等多种形式。
这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二、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导权。
而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跨学科的教育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教育本身,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比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这些学科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四、数字化的教育管理数字化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的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数字化的教育管理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五、全球化的教育视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教育也不例外。
全球化的教育视野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六、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创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个性化、跨学科、数字化、全球化和创新化。
这些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简述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以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功能现象学的探究,以及社会学、
经济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对教育学进行学科模式理论构建与
实证研究,拓宽了教育学的学科范围,研究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人文主义取向。
二、落实责任教育的发展思路。
责任教育是指以学生的发展和建设为中心,依托社会
的核心价值,通过对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挑战的理解,塑造人格、培养能力,落实社会
各方关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三、促进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沟通、合作等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多文化环境下有效地实现学习。
四、体现人本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人本教育是指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受教育
者的自我发展、潜能开发以及勇气的培养,形成具有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能力
的自我品格。
五、探索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开始以数字化
为主导,教师、学生和教育领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正逐步实施在线学习和教学,以及虚
拟学习和教学,让教育得以在时空的禁锢中跨越界限,获得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上就是当代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它贯穿了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自身发
展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区的管理到社会的关注,都应当体现出科学的理论视角和先进
的技术应用。
因此,教育学在未来将在理论探究、新教与实践中,不断为我们提供新思维,推动教育学的繁荣发展。
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
一、教育学的学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重建教育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学已经成 为一个涵盖众多子学科的复杂体系。目前,中国教育学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哲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等子学科。在不 同的时期,各个子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学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一方面,各高校纷纷开设教育学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教育学人才; 另一方面,教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同时,中国教育学也 开始借鉴国际
针对现有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新材料的搜集和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文献和考古发现不断 涌现,这些新材料对于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徽州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的 研究应注重搜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新的史料。
2、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了使徽州史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引入新 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徽州物进行数据挖掘 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和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徽州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徽州的起源、发展及现状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了徽州的历史渊源和 发展脉络。部分学者认为,徽州的兴起与当地独特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此外,徽州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业的重要中心。
2、徽州的地区特色和文化内涵研究:这部分研究着重分析了徽州所蕴含的 地区特色和文化内涵。徽州物内容丰富,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且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此外,徽州的雕版印刷技艺精湛,对中国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徽州,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在过去的50年中,徽州史研究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本次演示旨在梳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 考。
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教育学的基础性发展
1、从学问性教育学向科学性教育学发展转变。
教育学要从传统的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性的研究,体现出研究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2、从单一性教育学发展为多元性教育学。
教育学要从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模式变向更加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从校园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以满足更多不同层次人群的教育需求。
3、从古典形式教育学发展为现代形式教育学。
教育学要从传统的固有形式变向更具时代性的发展方向,利用新技术手段,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二、教育学的实践性发展
1、从传统教育实践发展为现代教育实践。
要摒弃传统的概念,开拓现代的教育模式,注重实践的实施,加强教育的实施和管理,探索社会化教育的实施方式。
2、从技术性实践发展为科学性实践。
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加快教学效果,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实施过程,确保培养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从学校型实践发展为社会型实践。
要追求个性化教
育,发挥社会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建立多领域、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经验很简单,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教育学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主要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初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并不存在独立的教育学。
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一些总结和概括。
这些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多是和其他方面的思想,如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性善恶、治学态度等交织在一起的,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
古代的所谓教育家,其实也是政治家和思想家。
像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这种情况表明,当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一样,还处在一种笼统的整体认识阶段,教育学当然也不可能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仍然处于一种零散的、不系统的状态,多属于对教育经验的描述、总结,尚未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学记》最具代表性,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春秋末年,全书不过1200多字,篇幅短小,但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课内外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有的论述可以说已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如“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相对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提法,至今对我们仍有所启迪。
《学记》可以说是集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的总结。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在当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书旨在探讨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当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和终身化。
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 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各国都在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例如,我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
然而,当代教育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全球范围内,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2. 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尽管各国都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但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现象仍然存在。
有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较高,而有些则相对较低。
3. 教育改革的困难: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因此,教育改革的推进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本书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1. 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2.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等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3. 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当代教育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技术、改革教育体制等手段,才能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袁振国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
当代教育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 〔三〕内涵逐渐扩大 • 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涵盖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
育、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已成 为教育开展的新趋势和新目标。 • 正规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由专职业人员和专 门机构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全 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 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成人和儿 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 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继续教育等。 • 非正式教育是指每个人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中学习 和积累知识技能,形成态度和见识的无组织、无系统的终 身过程。
前者是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相别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单轨制即20世纪后期 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开展阶段: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教育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化。
其次,教育不平等表现为性别上的不平等。
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 今天的社会开展使得传统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动摇,前人提供的范例已经没有效验和强制力;
•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 • 1965年12月,“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在巴黎召开第
三次会议,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 育部门负责人、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Lengrand), 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education permanente的提案,引 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许多平行性分支学科和交叉性分支学科,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
如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1)学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为教育实践都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实效性,(2)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答:1、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想获得个人发展,取得组织的成功,赢得国家的强大,归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
2、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这是由政府行为的性质、作用和政府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决定的。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校长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3)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就有的发展,社会也得不同层次的人才。
因此,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
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塑造都、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这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整天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整天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
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
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答: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它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新技术的发明及新思想的产生,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能力。
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在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
答: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大家都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都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做到。
(1)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班级授课制也有明显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尤其突出的缺点是难以因材施教,因为其他教学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特长发展。
(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等形式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①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实现课堂教学公平②压缩集体教学时间,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照成学生的个体差异③增添辅导老师,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同伴互助如按能力与兴趣分组,各组间公平竞赛合理比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等。
(3)总之,在班级授课制的现状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更符合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机会均等,实现因材施教。
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答: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1)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3)体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
(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五育”之间的联系。
“五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
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它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智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它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3)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
体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也可以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还可以塑造健美体态和美好心灵。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4)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
养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养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至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5)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