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及其与药物的关系1
白细胞介素—1家族与炎症疾病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1家族与炎症疾病的关系作者:李泽李燕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IL-1具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应答,调节睡眠和致热等生物学效应。
近些年研究发现IL-1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IL-1与炎症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关节炎IL-1是1972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炎症的机制中起着调节作用。
近些年研究发现IL-1与关节炎、牙周炎、结肠炎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IL-1主要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提高它们的吞噬杀伤能力,从而参与炎症过程。
1 IL-1的来源IL-1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成纤维细胞、小脑、嗅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合成。
其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主要合成IL-1β,存在于血浆与组织液中[1]。
2 IL-1的生物活性IL-1具有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应答,调节睡眠和致热等生物学效应。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新血管的形成受IL-1刺激。
中性粒细胞等能被IL-1激活,提高它们的吞噬杀伤能力,直接参与炎症过程。
IL-1还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加强两者的黏附作用,促进白细胞的炎症渗出。
IL-1α、IL-1β与Ⅰ型IL-1受体结合,能引起嗜中性粒细胞的招募与活化和有效的前炎症免疫反应。
3 IL-1-1家族与各种炎症疾病的关系3.1 IL-1α与各种炎症疾病的关系 IL-1α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慢性炎症与关节骨破坏的过程。
RA患者病情越重的IL-1α、C反应蛋白(CRP)水平越高,病情较轻的IL-1α、CRP水平较低,IL-1α水平的检测对RA的病情的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IL-1α对牙周结缔组织破坏、牙槽骨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IL-1α可引发明显的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产生原因之一是IL-1α在眼组织局部自分泌。
3.2 IL-1β与各种炎症疾病的关系 IL-1β从多方面对骨关节炎发生影响,滑膜组织被它促进表达;Ⅱ型胶原的合成被它抑制;可促进释放胶原酶和前列腺素E2产生促炎作用。
细胞因子1
第七章细胞因子学时:3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掌握几种主要的细胞因子(IL-2、IL-12、IFN、TNF、CSF、EPO)的分泌细胞和生物学活性。
2.熟悉:其它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和生物学活性。
3.了解: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及信号转导机制,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1.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共同特性。
2.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IL-(IL-1、IL-2……IL-18)、IFN、TNF、CSF、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细胞因子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本章主要内容]一、细胞因子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细胞 (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的统称。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1.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均为分子量为6~60KD的多肽或糖蛋白。
其结构有:单体,包括多数细胞因子;二聚体,包括IL-5、IL-10、IL-12、M-CSF、TGF-β及PDGF等;三聚体,如TNF。
2.具有高效能作用。
10-12mol/L就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细胞表面可表达高亲和性的受体,10~10,000个/细胞。
3.分泌为短时自限性。
无前体状态的储存,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合成、分泌,刺激停止后合成停止。
4.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多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autocrine)或旁分泌(paracrine)起作用;少数细胞因子(IL-1、IL-6、TNF-α等)还可通过内分泌(endocrine)方式起作用。
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及多向性:(1)一种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2)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产生一种或多种相同的细胞因子。
6.发挥作用为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
多效性是指一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重叠性是指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1
1. 干细胞因子 (stem cell factor, SCF,又称c-Kit配体) 存在形式:跨膜型、分泌型 细胞来源: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A. 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 B. 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2. Flt3配体(Flt3 ligand,FL) 存在形式:跨膜型、分泌型 细胞来源:基质细胞。 生物学功能: 刺激原始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合成、分泌特性:
(1) 多源性; (2) 多向性; (3) 短时自限性分泌;
3.作用特性: (1) 高效性: 10-12mol/L; (2) 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3) 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 (3) 拮抗性; (4) 双重性; (5) 网络效应; (6) 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 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二.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1. 分型 --- 根据其来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 I型: IFN-α、IFN-β
细胞来源: IFN-α:白细胞(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产生; IFN-β:成纤维细胞产生(二者结合相同受体); 主要诱生剂:病毒,polyI-C (人工合成双股RNA)。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六大类(按功能分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 干扰素(interferon,IFN)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趋化因子(chemokines)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6. IL-12:
细胞来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产生。
主要功能: (1)激活和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IFN-产生; (2)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分泌IL-2、 IFN-; (3)增强CD8+ CTL细胞杀伤活性; (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5)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和IgE合成。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等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生出血坏死的物质。肿瘤坏死因子分为 TNF-α 和 TNF-β 两种。
•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抗原刺激的 T 细胞、
活化的 NK 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分泌 TNF-α 。
• TNF-β 主要由活化的 T 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 lymphoto• 颉颃性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四)细胞因子的网络性
• 细胞因子间可相互诱生 • 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调节 • 细胞因子间生物学流行性的相互影响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 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 刺激造血功能 • 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五)促进血管生成
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
n 白细胞介素 n 干扰素 n 肿瘤坏死因子 n 集落刺激因子 n 生长因子 n 趋化性细胞因子
畜牧兽医细胞因子(1)
一、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 IL )
•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
四、集落刺激因子 (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 CSF )
• 集落刺激因子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
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 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麻醉药物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EL S I A. Re u t Atte a e t a g s p o oo n ea n x i i d sg i c n n ii o f L 6 p o u t n b sl s h rp ui rn e , r p fl d k tmi ee h b t i nf a t h b t n o 一 r d ci y c a e i i i I o
C ieea d Wet nMe i n op t , h x nv r t o a i o a C ie e dcn ,& u 3 0 3 hn h n s n s r d ieH s i lS a i ies y fT dt n l hn s i eT y a 0 0 l , ia e c a n U i r i Me i n C
set e 1 ngop . w i eeas L S smua d Po ut n f L l n - eem aue s g pei l i ru s t 8 hc w r l P —t l e . rd c os - a dI 6w r esrdui vy 3o h o i t i oI 1 3 L n
 ̄ / ,k t mi e 2 0  ̄gml e tn l5 n / ,mia oa 5 0 n / ,l o an x / ,b p v c i e 5 0 n / ,r— x ml e a n 5 x / ,f na y g ml g d z lm 0 gml i c ie 2 I ml u ia a n 0 gml e d 麻醉药物对 白细胞介素 ( ) 1 和 I一 的影响 。 I 一1 L 6 L 3 方法 选取健康 自 愿者 6 , 名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IL-1至IL-26;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如GM-CSF,G-CSF,M-CSF,EPO,TPO等;干扰素(IF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TNF-β;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FAS配体等;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分为CXC,CC,C,CX3C亚家族。
生长因子:对各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小分子蛋白,单链或双链,多含糖基;量微而活性强;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
第一节生长因子概述1、生长因子概念: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分子,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大部分生长因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胞外:配体结合区;中间:跨膜区;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1)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2)活化的膜受体激活细胞内某些物质(3)细胞内生长信息的传递(G蛋白,磷酸肌醇,环磷酰胺)(4)某些基因的活化3、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第二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
IL-1家族与疾病的关系
白介素IL-1家族与疾病及肿瘤治疗的关系白介素IL-1家族目前已有12个成员,由多种细胞表达,功能多种多样,比如调节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介导信号转导等。
IL-1家族细胞因子在调节炎症和肿瘤发生及进展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IL-1家族因子能够诱导T辅助细胞1(Th1),Th2和Th17的炎症,也可以介导抗炎或促分解作用,因为他们有的具有受体激动作用(IL-1α、IL-1β、IL-18、IL-33、IL-36α、IL-36β、IL-36γ、IL-37),有的具有受体拮抗剂(IL-36Ra、IL-38),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和共受体的相互作用发挥功能。
这些受体具有同源性TIR结构域,他们相互作用引发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导致促炎转录因子如活化蛋白1(AP-1)和活化B细胞核因子ҡ轻链增强子(NF-ҡB)的活化。
这些促炎信号传导途径的活化通过与其同源的IL-1家族受体结合但不能招募辅助受体的受体拮抗剂来预防。
因此,促炎信号转导受损。
(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本文末尾的附图)白介素IL-1家族几乎影响所有细胞和器官,并且是自身炎症、自身免疫、感染性和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致病介质。
白介素IL-1家族在炎症方面的反应主要与关节炎、接触超敏反应、牛皮癣、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相关。
在小鼠中,IL-1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展影响重大,可以促进TH17细胞分化,进而增强IL-17产生和介导关节破坏。
对痛风患者的研究发现尿酸的致病晶体激活可以导致IL-1β释放。
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液和发炎关节中都发现IL-18过量表达。
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抑制IL-18表达可以减轻病症。
白介素IL-33也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表达,并且在啮齿动物关节炎疾病中表达增强,可以通过促进IFNγ产生和直接激活肥大细胞来增加局部炎症。
IL-1的抑制在炎症性肠病的几种模型中是有益的。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两种形式的炎症性肠病,研究发现IL-1α和IL-1β在这类疾病的患者中发炎的肠粘膜表达水平增强。
细胞因子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联
细胞因子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联细胞因子(cytokines)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调节免疫反应以及参与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与免疫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深入研究这一关系对于阐明疾病发病机制、筛选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I.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体液中,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炎症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调节因子等。
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等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生长因子如造血生长因子(G-CS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则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
趋化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在免疫细胞趋化和调控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调节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则对免疫反应进行调节。
II. 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等,它们的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对正常组织发生攻击,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研究发现,多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
而在过敏反应中,细胞因子如组胺、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等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反应的产生。
III. 细胞因子与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潜力由于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细胞因子治疗这些疾病的潜力。
例如,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活性,可以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研究还发现,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节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利用生物制剂来模拟体内细胞因子的作用,也成为免疫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方向。
细胞因子药物分析
电荷等
分子大小、离子交换
分析所需时间 10~120min
分辨力
好
几小时 好
10~30min 好
样品体积 灵敏度范围 定量准确性
10~50ul ng ~ug
+
1~50ul ng~ug
±
1~50nl pg +
分析方式
紫外、荧光、折射 紫外(可见、荧光) 同HPLC
仪器价格
电化学、放射性 中~高
银染、放射自显影
分子排阻HPLC
分子大小
质谱测量法
分子大小
四、蛋白质含量测定
一般采用蛋白质的含量测定。在产品以效价表示时,不 必另测含量。
有时还要证明所得量值直接与生物测定值相关。 如已证实相关性,在生产过程中可测定含量而不测定生
物活性。
可根据物理化学性质采用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染色法(Bradford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 、HPLC法和凯氏定氮等方法。
1、概念: 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新生物技 术生产的治疗和预防药物。
2、分类 { 重组DNA药物 重组蛋白质药物
1、重组蛋白质或重组多肽药物包括: 细胞因子类:rIFN、IL-2、EPO等;
抗细胞素治疗:CD4可溶性受体等; 重组溶血栓类:rSK、rSAK等;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剂; 重组疫苗和菌苗制剂。
(2)HPLC法:分子筛、反相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尽 量采用与SDS-PAGE原理不同的反相或离子交换层析, 不主张用分子筛分析。 (3)毛细管电泳:简便、快速、灵敏度和分辨率高; 价格高、重现性差。
几种检定重组蛋白纯度方法的比较
特性 分离机制
HPLC
SDS-PAGE、IEF CE
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
动物细胞培养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将动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得到大量同一组织或细胞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重大发现和创新药物。
本文将就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背景、培养结果判定方法、常见问题及其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二、技术背景动物细胞培养是一种在体外条件下更好地模拟生物体内环境的生物技术方法,被广泛用于大量生产及分析人类重要蛋白质的实验过程中。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能够培养具有不同形态和生长条件下的不同特性的细胞系,加之各种分离和复制技术的出现,使得目前已有成百上千种人类蛋白质和细胞因子能够大量得到生产和使用,如曲威特、利妥昔康等广受癌症患者欢迎的生物制品。
三、培养结果判定方法1.细胞活力测定细胞活力是衡量细胞培养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也是了解细胞生理特性和反应的方法。
常用的活力检测方法包括MTT法、荧光素酶法和ALT法等。
2.细胞免疫检测法免疫检测法是判定细胞培养结果的一种主要方法,其主要基于免疫学原理和免疫学反应机制的相关检验方法,包括ELISA法、Western blot法和PCR扩增等。
3.生长曲线监测法生长曲线监测法是通过对细胞在培养基中生长所消耗的培养基成分及代谢产物等的变化,推算细胞培养情况的一种方法。
四、常见问题1.培养基配方不当动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具有严格的条件,培养基成分的选择与配比对培养细胞影响极大,可以导致细胞数量不增长或死亡。
因此,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前,必须对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与细胞的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制定合理的配方和比例。
2.环境污染培养环境的污染是影响培养细胞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类问题主要是由于操作不当、器皿清洗不彻底、空气不洁等原因引起的,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成败、质量保障等方面都会有严重影响。
3.细胞传代不当细胞不断传代会导致细胞的生长能力和稳定性降低,最终影响培养结果。
tgfβ1分子量
tgfβ1分子量TGFβ1分子量TGFβ1,全称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的成员之一。
它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TGFβ1的分子量约为25千道尔顿(kDa)。
TGFβ1的分子量决定了其在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量较大的TGFβ1由多个氨基酸链组成,这些氨基酸链通过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TGFβ1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其特定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功能。
TGFβ1在细胞间质中起着调节和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生物过程的作用。
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此外,TGFβ1还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TGFβ1还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某些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TGFβ1,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应答,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TGFβ1还与纤维化、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TGFβ1通过与细胞表面上的TGFβ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学功能。
结合后,TGFβ1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功能。
其中,Smad信号通路是TGFβ1的主要传递途径之一。
TGFβ1与受体结合后,激活Smad蛋白,进而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除了Smad信号通路,TGFβ1还可以通过非Smad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这些非Smad信号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与TGFβ1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TGFβ1的异常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TGFβ1的过度表达与纤维化疾病如肝纤维化和肺纤维化相关。
此外,TGFβ1的异常表达还与炎症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药物研发和治疗方面,TGFβ1作为重要的分子靶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白介素1的概念
白介素1的概念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家族的一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能力。
白介素1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传递信号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
白介素1由两种具有相似结构但功能略有不同的分子形式组成,分别为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1β(IL-1β)。
这两种形式均能与相同的受体结合,但在产生过程和分子结构上有所不同。
IL-1α主要是一种细胞内形式,它被认为是细胞损伤、坏死或其他细胞应激状态的指示物质。
而IL-1β主要是一种细胞外形式,它是被活化的免疫细胞产生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炎症介质。
白介素1是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
它在免疫细胞激活和炎症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免疫系统在感染、损伤或其他免疫挑战的情况下被激活时,白介素1会被释放并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
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刺激炎症细胞的产生,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从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此外,白介素1还参与了多种其他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分化、增殖、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再生等。
它的作用不仅限于炎症反应,还包括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以及调节免疫细胞的生存和凋亡等。
然而,过度活化的白介素1可能会导致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某些疾病中,如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白介素1的过度产生和释放会引起持续的炎症反应,损害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因此,研究白介素1的调控机制以及开发针对其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些针对白介素1的治疗手段,包括抗体药物和小分子化合物。
这些药物可以靶向白介素1及其受体,抑制其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疾病症状。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刺精讲[超值精品])
考情分析>>属药理学学科范畴。
>>预测考试分值:20~30分;>>难度较低,分值高,内容基础,必须拿分,不失分。
>>建议:熟读,理解,诵记。
考点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相关概念药物作用:药物与靶点结合,对机体的初始作用,动因。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α受体结合;药理效应:机体的具体表现,继发结果。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存在先后顺序、因果关系。
考点2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性1.特异性:药物作用于特定靶点。
阿托品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
2.选择性: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阿托品选择性不高。
药物作用特异性强,并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即二者不一定平行。
作用特异性强、效应选择性高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较强。
反之,若效应广泛一般副作用较多。
但广谱抗生素、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有益。
考试中太肯定的说法“均、都、一定、肯定、只能、只是、只有、必须”一般值得怀疑,需提高警惕。
考点3药物作用的其他概念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兴奋:药理效应功能的增强,如咖啡因兴奋中枢神经以及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抑制:药理效应功能的减弱,如阿司匹林退热以及苯二氮类药物镇静、催眠等。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一般是相对的,有时也与药物剂量有关。
如阿司匹林、文拉法辛、依替膦酸二钠。
考点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药物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疗程、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等。
“药”2.机体因素:生理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遗传因素(种属、种族、个体和特异体质)、时辰因素、生活习惯与环境。
“人”考点5药物的治疗作用分类1.对因治疗:消除原发致病因子治愈疾病。
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
2.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应用解热镇痛药降低高热患者体温;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抗高血压药降低患者过高的血压;吗啡镇痛等。
细胞因子及其与免疫调节疾病的关系
细胞因子及其与免疫调节疾病的关系细胞因子是一类分泌于体内各种细胞之间,并能调节和影响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凋亡、代谢和功能等活动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机体内功能复杂、作用多样,特别是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细胞因子根据功能可分为促炎性和抗炎性两类。
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IFN)等。
它们在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其他损害因素时,发挥重要作用。
抗炎性细胞因子则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等,它们有助于抑制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
二、细胞因子与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异常应答,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该类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IL-1、IL-6和TNF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而TGF-β和IL-10等抗炎性细胞因子则在疾病稳定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缓解。
三、细胞因子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对某些外界物质过度敏感,产生过敏反应。
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IL-4和IL-13等可引起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产生和嗜铬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过敏反应的发生。
TNF和IL-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则可能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通过介导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作用。
四、细胞因子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机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疾病。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人体内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其动态平衡决定了炎症的发展与结局。
促炎细胞因子在病原体入侵时激活机体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系统,消灭入侵者。
它们包括TNF-α、IL-2、IL-6、IL-8、IL-12、IFN-γ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等。
而抗炎细胞因子在消灭入侵者以后消除炎症使机体恢复到正常免疫和生理水平。
它们包括IL-4、IL-13、IL-10、TGF-B、IL-1受体拮抗剂及各促炎细胞因子的可溶性受体等,主要为抑制炎症作用。
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可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炎症级联效应”,可以使炎症反应持续加重。
而抗炎因子可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及产生,还可改变单核细胞的功能,比如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调控炎症反应的全过程。
因此,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保持平衡以控制炎症的发展和结局。
细胞因子及其与药物和疾病间的关系cytokineandtheinteractionsin
(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 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 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根据 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 (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 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 EPO等。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 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1)C-X-C/α亚族,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主要的成员有IL-8、黑素瘤 细胞生长刺激活性(GRO/MGSA)、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 碱性蛋白、蛋白水解来源的产物CTAP-Ⅲ和β-thromboglobulin、炎症 蛋白10(IP-10)、ENA-78; (2)C-C/β亚族,主要趋化单核细胞,这个亚族的成员包括巨噬细胞炎 症蛋白1α(MIP-1α)、MIP-1β、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MCAF)、MCP-2、MCP-3和I-309。
细胞因子及其与药物和疾病间的 关系 cytokine , and the interactions in drroducer: Yuan Fahu , Xu Xu , Zhang Fei
主要内容
•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 功能 • 细胞因子药物 • 细胞因子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7.其它细胞因子 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 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IGF-Ⅱ、白血病抑 制因子(LIF)、神经生长因子(NGF)、抑瘤素 M(OSM)、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EC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 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0
EP0能刺激骨髓内红细胞样前体细胞产生红 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红细胞样爆 发形成单位(BFU-E),使红细胞样前体细胞 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EPO在人体内 90%由肾小球基膜外侧肾小管周围毛细血 管的内皮细胞产生.因此EPO在治疗肾性 贫血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干扰素
干扰素(imerfemn,IFN)是最先发现的细胞因子,可抵抗 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根据 来源和结构可将IFN分为IFN-α、IFN-β、IFN-γ。IFN主要 生物学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 增殖;参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不同型别的IFN各有其独 特的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其临床适应症和疗效有所不同。 IFN-α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肿瘤。IFN-α对于病毒性 肝炎(主要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 慢性宫颈炎等有较好疗效。IFN-α对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如毛细胞白血病(有效率达80%以上)等疗效较显著,但对 实体肿瘤的疗效较差。虽然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 IFN-α,但其治疗肿瘤的效果弱于IFN-α。目前应用IFN-γ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肉芽肿瘤取得了一定疗效。IFNβ在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细胞因子
•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 和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 免疫学定义:由免疫系统细胞以及其他类型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类小分子量的 可溶性蛋白质。包括淋巴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势化因 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是免疫系统细胞间,以及免疫系统细胞与其他类型细 胞间联络的核心,能改变分泌细胞自身或其他细胞的行为或性质,通过与细 胞特异的膜受体而起作用。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IL)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 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些细胞因子。并以阿 拉伯数字排列,如IL-1。IL-2,IL-3,后来 发现IL亦可由其他细胞产生,也可作用于其 他细胞。迄今已正式命名到IL-34。IL已开 始用于临床的有: IL-2、IL-3、IL-11、IL-18、IL-21
IL-2
在体内,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 子。并参与炎症反应、抗肿瘤反应和移植 排斥反应。IL-2是临床应用最成熟的一种白 介素。目前多将IL-2与LAD/TIL合用治疗实 体肿瘤,对肾细胞癌、黑色素瘤、非霍奇 金淋巴瘤、结肠直肠癌有显著的疗效,应 用IL-2(或与干扰素合用)治疗感染疾病亦取 得了一定疗效。
Hale Waihona Puke GM-CSF、M-CSF和G-CSF
GM-CSF的生物学作用是刺激造血祖细胞和急慢性髓样白 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殖 和分化,增强其杀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作用;增强粒细 胞吞噬活性,并上调其黏附分子表达;趋化粒细胞及单核 细胞。M-GSF的生物学作用是促使髓前体细胞发育为单核 一吞噬细胞;激活成熟单核一吞噬细胞;通过促进单核一 吞噬细胞增殖、活化而参与炎症反应。G-CSF可进入循环, 发挥全身作用,刺激骨髓内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如成髓 细胞、早幼粒细胞)增殖及分化:在外周促进成熟中性粒 细胞的功能。目前主要应用GM-CSF、G-CSF和M-CSF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和粒细胞低下患者。例如与化疗 药物合用治疗肿瘤可以降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程度,使粒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尽快回升并能提高机体对化疗药物的耐 受剂量,从而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和 AIDS亦有肯定疗效,用于骨髓移植后可使中性粒细胞尽 快恢复,降低感染率。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 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分为两种,即TNF-α 和TNF-β。TNF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例如: 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抗肿瘤;参与 内毒索性休克、动脉硬化、静脉血栓形成 和脉管炎等病理过程。TNF由于其全身应用 副作用严重且疗效差.目前多倾向于将其 局部应用,如瘤灶内注射治疗某些肿瘤和 直肠癌,其确切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
What are cytokines?
• A collection of polypeptides or protein used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ells • Play role similar to hormones (messeng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Hormones usually act at a distance – Cytokines act locally
• Differ from growth factors that are produced constitutively, while cytokine production is carefully regulated •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 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 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根据 不同细胞因子刺激造血干细胞或分化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分别命名为G (粒细胞)-CSF、M(巨噬细胞)-CSF、GM(粒细胞、 巨噬细胞)-CSF、Multi(多重)-CSF(IL-3)、SCF、 EPO等。不同CSF不仅可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 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IL-11主要功能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 成熟、形成集落;刺激依赖于T细胞的抗体 形成B细胞的发育;协同IL-3促进多系祖细 胞扩增和分化,刺激IL-6依赖的浆细胞瘤细 胞增殖;作为脂肪产生抑制因子,可抑制 脂肪细胞分化,重组IL-11主要用于多种情 况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用于实体瘤、非 髓性白血病化疗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 的治疗,同时有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必要 时可合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细胞因子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1.淋巴因子(lymphokine) 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 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 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 2. monokine 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 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 IL-8和IFN-β等。
小结: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应答的调节剂。 ①免疫应答的调节剂。 细胞凋零的诱导剂。 ②细胞凋零的诱导剂。 造血细胞刺激剂。 ③造血细胞刺激剂。 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④炎症反应的促进剂。 参与非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 ⑤参与非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如促进新生 血管形成;降低血胆固醇,刺激破骨细胞、 血管形成;降低血胆固醇,刺激破骨细胞、 软骨细胞的生长; 软骨细胞的生长;促进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 白等。 白等。
细胞因子及其与药物和疾病间的 关系 cytokine , and the interactions in drugs and diseases
Introducer: Yuan Fahu , Xu Xu , Zhang Fei
主要内容
•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 细胞因子的概念、 功能 • 细胞因子药物 • 细胞因子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5.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family, TGF-β family) 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TGF-β1、TGF-β2、TGF-β3、 TGFβ1β2以及骨形成蛋白(BMP)等。 6.趋化因子家族(chemokine family) 包括两个亚族: (1)C-X-C/α亚族,主要趋化中性粒细胞,主要的成员有IL-8、黑素瘤 细胞生长刺激活性(GRO/MGSA)、血小板因子-4(PF-4)、血小板 碱性蛋白、蛋白水解来源的产物CTAP-Ⅲ和β-thromboglobulin、炎症 蛋白10(IP-10)、ENA-78; (2)C-C/β亚族,主要趋化单核细胞,这个亚族的成员包括巨噬细胞炎 症蛋白1α(MIP-1α)、MIP-1β、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MCAF)、MCP-2、MCP-3和I-309。
IL-18
IL-18具有多样生物学活性:参与机体抗感 染免疫,参与炎症反应。参与抗瘤效应及 缓解慢性移植抗宿主病。目前IL-18正在进 行抗肿瘤、抗过敏、抗病毒、抗结核分枝 杆菌及抗自身免疫等疾病的临床试验。
IL-21
IL-21是IL-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 诱导或增强自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 应.在机体防御肿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以进展肾细胞癌患者和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研究。 提示IL-21用于人体肿瘤疾患的治疗可能是 安全的。
集落刺激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 是指能够刺激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 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 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根据它们的作用 范围。分别命名为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 胞CSF(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红细胞生 成素(EPO)、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