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悲伤情怀

单单一首《锦瑟》道出了他无尽的情怀

李商隐的诗歌初读时是让人觉得很优美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觉得句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美丽

《中国文学史(四)第十一章》《凌云万丈才襟抱未曾开——李商隐《安定城楼》赏析》肖旭《解读李商隐诗歌中的忧患情结》李措吉

标题:李商隐诗歌所折射的“悲”

摘要:全文从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出发解读其诗歌中所折射出的“悲”,分别从早期的创作《无题·八岁照妆镜》、《初食笋呈座中》结合背景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悲情;从中期的创作《安定城楼》中反映的政治生涯的悲加以深入;晚期诗歌《隋宫》更是深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与《锦瑟》所体现出来的失去爱妻的诗人晚年凄凉的悲痛之处。最后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总结他诗歌所反映出的情感色彩。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悲”

正文:李商隐是身处晚唐时期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人物,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生命体的存在,也是在中国诗歌史上以表现心灵世界见长把诗歌的艺术表现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一位传诵千古的大家!然而不论李商隐在诗歌上的艺术造诣有多少影响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无法掩盖其本人以及在他诗歌中向我们所传达的悲情色彩,用“悲”字最能简介明了而深刻的概括出李商隐与其诗歌想表达的情感特色。

李商隐的一生的生平为其“悲”可以说是奠定了基础。“悲”不仅是他生命的概括更是他诗歌的基调。李商隐九岁时,父亲猝于幕府,成为孤儿与其母亲服丧回到故乡,虽说是回到故乡却形同外来的逃荒者,这比贺知章所写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更加的令人心酸难过,痛苦不堪,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些东西从而使他形成了易于感伤的性格特征也使得其诗歌中的“悲”显得合情合理。少时的痛苦使他坚定了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可是李商隐的政治仕途并不如其想象中的游刃有余反而是充满了艰辛困苦,可以说李商隐的仕途一直充斥在牛李党争中的斗争中,李商隐性格孤介,一直沉沦下僚,辗转反复加重其精神痛苦进一步促成了其易于感伤、内向的性格与心态。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李商隐三入幕府,可以说是政治生涯漂泊的后期,但诗人仍是受到的排挤与压迫,在京没有出路只好离京到远方幕府安身,在这一时期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使其在精神上倍受打击,凄苦酸楚的“悲”的遭遇更深层次地在其人生中展现。早期时的创作《无题·八岁偷照镜》,‘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此为义山十六岁所创作,写的主人公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可谓是细致入微,随着年龄的增加一步一步的推动情节的发展,每一年都用一件事情来衬托女子的长大,从诗人的视角看待一位古代女子的成长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诗中描写的女子从快乐的小女孩到充满着遗憾、无奈、迷茫仅仅过了七年,十五岁时就在淅淅沥沥中背着春风在秋千上哭泣充满了悲情色彩,最终的结局是“悲”字。诗歌中的‘偷’‘画’‘踏’‘弹’‘卸’‘藏’‘泣’这些动词简单而又直白的表露了少女的心态。很多专家一般此诗作为李商隐年少爱情的写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首诗不是恰好也表现了古时大部分女子的人生写照与其说李商隐在为自己的爱情做“悲”的阐述不如说是其在为所有古代女性吟诵出“悲”的心声。另一首诗歌《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为李商隐23岁时初入仕途尝到失败的创作,诗歌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深切感叹。诗人在此以“初出林”的“嫩笋”自我比喻,“嫩

笋”代表着新生,需要呵护才能够茁壮成长或可理解为“嫩笋”的珍贵堪比黄金,而且求者甚多,但是现实并没有像诗人理想中的那般,“嫩笋”还是免不了被食的命运,诗人不免要忧心自己存在着像嫩笋一样被食的命运即为自己在未来的仕途生涯中被“皇都”权任意宰割,“凌云”之志难以伸展,全诗以“忍”字最能体现李商隐诗歌的“悲”,此时的义山在初入仕途不顺有太多的不忍与不解。可惜诗人一生的境遇却印证了这首诗。真可谓是:“虚免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中期时李商隐诗歌的“悲”应是集中体现在对其政治生涯的诗歌描写而且感情更为抑郁,在表达上更加的委婉,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之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这首诗是作者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应博学宏词科考试未中,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手下当幕僚时,郁郁不得意,登楼感怀之作。反映了一个封建时代怀才不遇的知识份子的苦闷和愤懑之情,是他步入创作中期的重要标志。本诗连用四典,层次错落有致,功用各不相同。贾谊上《治安策》不售,王粲避乱荆州,李商隐流寓王茂元幕中,虽都用以自况考试不第,却又有细微的差别:谈贾侧重于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才调虚论;说王则着眼在异乡万里,登楼伤怀。暗用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故事,既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又充分显示了诗人不以名利是求的冲淡胸怀。最后举庄子自比“鹓雏”以调侃奚落惠子醉心权位的寓言,笔触瞄准那些以“腐鼠”为美味的恶意中伤者,寄托的感情尤其深刻。全诗层层设喻,毫无错乱的将一个遭逢辛苦,“欲回天地”的少年志士的复杂

情怀表现得鲜明深刻。但是愈是鲜明深刻就愈体现了诗人以及诗歌的悲情。

晚期时李商隐诗歌的“悲”有了另一个层面对整体封建社会的“悲”的传述此外在情感上也与之前存在差异。《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中的隋炀帝、陈后主皆是因奢淫昏聩而乱政亡国的反面典型,诗人以此警诫晚唐的那些荒淫奢华的统治者,更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全诗以隋炀帝荒淫生活和游乐无度为吟咏对象。首联说隋炀帝的长安宫殿已经够美了,但他还想取扬州作“帝家”。颔联将隋炀帝杨广纵情游乐与李渊灭隋掌玺二事勾连在一起,揭示了穷奢极欲与国破身亡的必然联系。颈联以紫泉宫的今昔对比感叹历史上不可能有天长地久的富贵,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意思相仿。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淫失国的昏君作陪衬,进一步对隋炀帝进行讽刺性,极为惊警。全诗流露出无穷的盛衰兴亡之慨。在另一层面上又是李商隐诗歌中对封建社会的写照,体现出来另一种“悲情”。

此外,晚期时李商隐的诗不得不提的必定是《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而不能相聚的“悲”。首联表达了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之“悲”。。关键在于“华年”二字,意为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锦瑟既是诗人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悲”的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