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可比性重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札记

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可比性重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札记

3、比较文学可比性研究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文化批评、历史 研究等。文本分析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它的是作品的形式、 语言、意象、象征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文化批评是对文 学作品进行跨文化比较的重要方法,它的是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以 及这些因素对作品的影响和作用。
3.《比较文学:理论、实践与文 化批评》
这本书由法国比较文学学者亨利·马尔蒂诺撰写,系统地介绍了比较文学的 理论、实践与文化批评。亨利·马尔蒂诺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应该不同文化之 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文本分析、文化批评和历史研究等多种方法来深入探究文 学作品所处的文化语境。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系列重要的比较文学议题,例如 跨文化改编、翻译研究、形象学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2、《中国比较文学献彪所著,是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代表 性著作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并提出了中国比较文 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3、《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
这本书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瓦克所著,是一本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 力的比较文学理论著作。本书强调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跨文化 比较文学研究需要文化差异和文化相似性的平衡。
参考内容
标题: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可比性重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札记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文学之间相互关系和相 互影响的学科。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探讨比较文学的研究之道,尤其是通过重 读比较文学理论名著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比较文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可比性:比较文学的核心概 念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具有以下特点:
(1)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它的是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旨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作者:李爽来源:《大观》2016年第03期摘要:可比性关系到比较文学性的学科定位,可比性的内涵是随着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本文对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这三种可比性原则进行简要梳理。

关键词:可比性;比较文学比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在许多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比如比较哲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等,对于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而言,“比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宏观的研究视域。

钱钟书先生曾言:“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区别开来。

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比较,但没有比较,就无所谓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提倡有意识、系统的、科学的、有价值的比较,那么,什么样的“比较”符合比较文学的学科逻辑?或者说,我们如何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具备“可比性”?“可比性”是研究对象之间所具备的一种内在的、或历史联系上的关联性,使得研究对象之间有了逻辑上的相关性,是我们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比较研究的可能和价值的依据,也是判断某项研究结果是否属于比较文学范畴的依据。

在比较文学发展历程中,对“可比性”的争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可比性”却是这门学科发生重大转变的内在原因。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有哪些?既然“可比性”关系到比较文学学科定位,那么我们可以从比较文学学科内涵的发展史中得知一二。

从比较文学这一学科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比较文学的学科内涵在争议讨论与实践发展中不断被充实,从法国学派以实证性关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到美国学派以美学关系及跨学科为基础的平行研究,再到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化为基础的变异研究,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在不断的更新。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张铁夫 1. 文学范围 2. 可行性体现在“同源性”、“同类性”、
“对比性”
3. 并非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 4. 可比性的生成性、变易性
如何对待可比性问题:
可比性既是比较文学学科赖以存在的理论根基, 又是一个文学研究当中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 如何认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
1)社会和文化的整体性、统一性
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社会、 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既具有其整体性和统一性, 又由于环境、条件、经历、种族的不同而形成 了各种差异。文化(包括文学)、社会及其历 史发展过程同中有异的现象构成了各种比较学 科(比较文化/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 研 究的基础。
价值关系的研究路径
类型学研究 主题学 形象学 比较诗学
3. 交叉关系
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包括文学与 其它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与社会科学、人 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 系研究。(北师大版 P.256)
姊妹艺术:文学与绘画、雕塑、音乐 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2.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定义:
可比性指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即跨界限的各种 文学现象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可行性) 和价值。
教材定义:P36-37 (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
国内学者关于可比性的几种观点
卢康华、孙景尧 把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提出一个
特定的标准,使不同类的ຫໍສະໝຸດ 象之间具有可比性, 从而进行比较。
神秘的何烈山头,或西奈的峰巅 点化过那个牧羊人,最初向你的选民 宣讲太初天和地怎样从混沌中生出; 那郇山似乎更加蒙您的喜悦, 下有西罗亚溪水在神殿旁奔流; 因此我向那儿求您助我吟成这篇 大胆冒险的诗歌,追踪一段事迹——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一、总论1、诞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2、三个学派填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3、可比性名词解释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4、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5、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文化)、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二、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1、辩证关系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性与变异性2、流传学(起点到终点):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3、渊源学(终点到起点,实证性、渊源性与文本性):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4、媒介学(路线与途径,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名词解释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

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误读”就是对原作的“曲解”、“误解”、“改变”,它自然会导致文学传播中的部分失败,使译作读者看不到异质文化文学的真相;而且,翻译界已取得共识,文学翻译应最大程度地在各个层面上忠实于原作,所谓“信、达、雅”,“误读”显然与翻译的宗旨相悖。

如上世纪30年代,中国学界有人讨论哈姆雷特的“孝”与“不孝”问题,应该说就是翻译“误读”引起的后果。

积极作用:(1)便于外国文学作品在本国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2)在“误读”中可能阐发出原作中一些未被发掘的新意,重新发现原作的价值,甚至“创造”出文学名家。

2-第二章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问题

2-第二章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问题

第二章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问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不是任何文学现象相互之间都是可以拿来比较的。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可以比较研究的,什么是可比性,决定可比性有什么标准。

一、何谓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既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的一个关键环节。

从学科理论的层面讲,‚将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其理由何在?’这个问题不从理论上阐释清楚,人们就会感到‘比较研究的虚妄,至少是误入歧途’,从而怀疑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合理性,比较文学的危机也就由此产生了。

‛(查明建《是什么使比较成为可能?》,《中国比较文学》1987第3期)从研究实践的层面讲,可比性的把握,关涉到研究课题的价值、意义和研究深度。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关系。

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较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可比性一般应符合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对象之间应具有同一关系;这里的‚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较,确定其同一的关系;2、应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3、是相对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应该是始终明确、一致的。

确定这种研究对象同一关系的学理论据有二,即同源性和同类性。

例一:西方、日本的一些学者以西方文学史的分期比较中国史的分期,得出相应结论:西方: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近现代文学的繁荣中国:先秦——秦汉魏南北朝——唐代古文运动——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繁荣这样的比较没有找到两者的可比性,其结论没有反映文学发展的客观实际,缺乏科学的意义。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复习1、可比性: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主要包括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2、流传学: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中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P60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技巧的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主题或题材的影响,框范的影响,理论思潮的影响。

流传学研究的模式:直线式影响、辐射式影响、焦点式影响、交叉式影响。

3、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P74渊源学研究的特征:它是强调对跨国影响渊源的追溯的研究;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论证。

4、媒介学: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和文字资料媒介。

P865、文化过滤:是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P986、文学误读:“误读”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

本来是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P1047、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比较文学第二章

比较文学第二章

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化信息的增添、失 落和变形问题
例3.即使是对于同一动物,汉英民族也有着不同的情感与象 征意义。如对待 “鼠”:汉语:鼠辈、抱头鼠窜、鼠目 寸光、鼠肚鸡肠、过 街老鼠、鼠窃狗偷 英语:mouse and man(众生)、as quiet as a mouse “龙”:汉语:龙-高贵、神圣、威严、威武、权力的象征 英语:龙-凶残肆虐、令人恐惧的怪物 “狗”:汉语: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 低、走狗等 英语:you are a lucky dog; Love me,Love m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时)
• 中西文化的差异远远不只这些。拿思维方式来说 起码存在四种差异: • 一是整体与个别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 无视自我、个性,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意识、个人 价值。 • 二是情感与法制的差异。中国文化考虑的顺序首 先是情感、仁义、道德、伦理、习惯,其次才是 规则、法律。西方的顺序首先是法律、规则,然 后是伦理、习惯、传统、情感、仁义、道德。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不断拓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不断拓33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文学性跨越性相容同源性同源性类同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有事实上的联系或有事实上的联系或关系关系两部没有必然关联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出的类同上所表现出的类同现象现象异质文化与文学互异质文化与文学互补互证互论补互证互论第一阶段
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化信息的增添、失 落和变形问题
• 例2.汉英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汉英的比喻用语存在 更多的不对应。 • 形容力气大:汉语:力大如牛 英语:as strong as a horse 形容蠢笨:汉语:蠢得如猪 英语:as stupid as a goose 形容胆小:汉语:胆小如鼠 英语:as timid as rabbit/pigeon-hearted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PPT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PPT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 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
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影 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2、类同性 到美国学派时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
出来。 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
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 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 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 交叉关系。
• 3、异质性与互补性:
跨文化研究中对文化、文明的原生性 和独立性的重视,其目标是达到多元互补,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 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 4、变异性
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译介学、形象学、 接受学、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等。
1、同源性。
这是影响研究赖以存在的基础。 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 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 传学和渊源学。
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研究异 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化原生性、独立性、并存性和 对话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 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 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 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But O as to embrace me she enclined I wak'd, she fled, 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
她一身洁白地走来,洁白 得像她的思想 笼着面纱,但我却能依 稀看见 她周身闪现着的爱意、 温柔和善良 如此清晰,别的脸上再 也找寻不到这般畅朗

比较文学——精选推荐

比较文学——精选推荐

⽐较⽂学1.⽐较⽂学的定义是什么?查看答案⽐较⽂学的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2.简要谈谈⽐较⽂学的可⽐性。

查看答案⽐较⽂学的可⽐性是⽐较⽂学得以存在的⽴⾝之本,主要有以下⼏个⽅⾯:(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式就成为法国学派⽐较⽂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切⽐较⽂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较⽂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可⽐性已被⼈为限制到很⼩的领域内,显⽽易见,这并不是⽐较⽂学可⽐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同源的⽂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翻译层⾯、⽂学形象层⾯、⽂学⽂本层⾯、⽂化层⾯产⽣了⽂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发⽣“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差异性成为可⽐性的核⼼内容。

(3)类同性。

⽐较⽂学发展到以平⾏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性的内容得到进⼀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研究可⽐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学规律等⽅⾯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综合性则是⽴⾜于⽂学,以⽂学与其他学科进⾏跨学科⽐较的⼀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研究的可⽐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性主要是从跨⽂明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的⾓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欧洲⽂化体系的⽐较⽂学学科理论,⽽随着⽐较⽂学发展到以跨⽂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较⽂学的可⽐性⼜凸现出来。

在跨越异质⽂化的⽐较⽂学研究中,如果忽略⽂化异质性的存在,⽐较⽂学研究势必会出现简单的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较,前者使得中国⽂学成为西⽅观念的注脚本,⽽后者则是⼀种浅层次的“X+Y”式的⽐附。

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99JXSHKX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徐扬尚比较文学作为致力于无用之用的语际、族际、国际、科际文学关系会通研究的边缘学科,并不是无限可比的。

因为基于孕育比较文学的西方文化一元暨中心、二元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非类不比、相同不比、异质难比,完全异质或完全相同无以比。

这就要求比较文学必须立足同一平台、同一标准、同一目标的“三原则”,开展异类求同质、异质求同类、同质求异类、同类求异质的求同存异、互证互释、彼此发明;进而令其会通“四际文学关系”的传受变异研究、异同比类研究、阐释发明研究,具有以同源类同性、另类异质性、证释发明性“三元素”为内涵的可比性。

[关键词]比较文学;可比性;三原则;三元素[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 (2010)06-0099-05徐扬尚(1962—),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

(四川成都610064)源于歌德“世界文学”观念的比较文学,经由达尔文的自然人类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英国比较文学家波斯奈特、法国比较文学家布吕纳介的文学进化论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跨越性”的比较文学。

它不得不面对非类不比、相同不比、异质难比、完全异质或完全相同无以比的“原罪”性问题。

由于比较文学比什么?如何比?为什么比?长期陷入对象不明、概念模糊、范围宽泛、方法通用的境地。

以致法国巴登斯贝格声色俱厉地谴责:“有人说:‘比较文学!’文学比较!这是毫无意义又毫无价值的吵闹!我们懂得,它只不过是在那些隐约相似的作品或人物之间进行对比的故弄玄虚的游戏罢了。

”“十分清楚,真实性不在那里。

仅仅对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仅仅靠记忆和印象的拼凑,靠一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不定的东西扯在一起来找类似点,这样的比较决不可能产生论证的明晰性。

”[1](P32-33)伽列在基亚《比较文学》第一版“序言”中也表达了他的担心与忠告:“比较文学的定义有必要再一次加以廓清”,“并非随便什么事物,随便什么时间地点都可以拿来比较”。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争辩。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争辩、平行争辩、变异争辩为根本方法,提倡建立一种全球性公平多元、相互包涵的文学沟通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进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缘由是当时学术界比照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猛烈质疑和挑战。

其次个缘由,是法国学者比照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寻找。

第三个缘由,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缘由重点〕4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根本定义:“比较文学争辩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争辩文学跟其它学问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展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推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争辩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受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 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进展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争辩、类同性平行争辩〔含跨学科争辩〕、异质性变异争辩三大争辩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争辩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争辩的最根本立足点和动身点。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文化人类学、语言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钱钟书(《诗可以怨》):
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互渗透,不 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 科。
罗兰·巴特《法兰西学院就职讲演》1977
文学包含很多科学知识。在像《鲁滨逊漂流记》 这样的小说里包含了以下各种知识:历史、地 理、社会(殖民地)、技术、植物学、人类学 (鲁滨逊从自然向文化过渡)。如果由于社 会..或野蛮政策的难以想像的过激措施,我们 的全部学科,除了一门以外,都从教学系统中 排除了的话,那么这唯一幸免的学科就会是文 学,因为一切学科都出现在文学珍品之中。 《写作的零度》P.185
2)文学即人学
高尔基:文学是人学 艾田伯:比较文学就是人文主义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文学和文学性
日尔蒙斯基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 的思想,是对各民族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 基本前提。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和契合,原因在 于各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发展各别文学具有相 同的文学的可比性。
事实联系 价值关系 交叉关系
1. 事实联系
自古至今,与各种文化现象相互交流、碰撞, 相互影响、吸收一样,世界各国(民族)文学 也始终处于相互交流、影响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中。在不同文学之间的确存在着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和因果关系。
弥尔顿《失乐园》
关于人类最初违反天神命令 偷尝禁果,把死亡和其它 各种灾祸带来人间,并失去 伊甸乐园,直等到一个更伟大的人类, 才为我们恢复乐土的事, 请歌咏吧,天庭的诗神缪斯呀!您当年曾在那
张铁夫 1. 文学范围 2. 可行性体现在“同源性”、“同类性”、
“对比性”
3. 并非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 4. 可比性的生成性、变易性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3.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3.1】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 3、异质性与互补性: 跨文化研究中对文化、文明的原生性 和独立性的重视,其目标是达到多元互补,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 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 4、变异性 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译介学、形象学、 接受学、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等。
1、同源性。
这是影响研究赖以存在的基础。
罗丹:《老妓女》
罗立中:《父亲》
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
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
传学和渊源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
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
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影
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2、类同性
到美国学派时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
可比性问题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两种性爱观:性罪恶(诫世)、性圣洁(身心和谐交融的性关系, 获得精神上的新生。鞭挞不以爱为基础的两性关系。) 妇女观:祸水(张竹坡评本第一回‚色箴‛) 描写: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与主观抒情式的诗意化描写。 作品涵括面:前者——全景式地展现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广阔图 景。人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商业贸易、诉讼、婚丧嫁娶、贺 岁祝节、文化娱乐、念斋信佛等。《查》环境狭小,集中透视。 对人性的揭示:《金》停留在对人自然属性性欲的描写和告诫,把 性视为堕落、罪恶;《查》却上升到对自然人性的探讨。
Came vested all in white, pure as her mind: Her face was vailed, yet to my fancied sight, Love, sweetness, goodness, in her person shined So clear, as in no face with more deligh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 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 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 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 (济慈《希腊古瓮颂》John Keats Ode on a
Grecian Urn )
可比性问题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两种性爱观:性罪恶(诫世)、性圣洁(身心和谐交融的性关系, 获得精神上的新生。鞭挞不以爱为基础的两性关系。) 妇女观:祸水(张竹坡评本第一回‚色箴‛) 描写: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与主观抒情式的诗意化描写。 作品涵括面:前者——全景式地展现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广阔图 景。人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商业贸易、诉讼、婚丧嫁娶、贺 岁祝节、文化娱乐、念斋信佛等。《查》环境狭小,集中透视。 对人性的揭示:《金》停留在对人自然属性性欲的描写和告诫,把 性视为堕落、罪恶;《查》却上升到对自然人性的探讨。
异质性的内容包括文化原生性、独立性、并存性和 对话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话 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由于多元性是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由 此才能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使被比较的对象互为参照,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发展,为实现 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可比性问题
表面上没有共同之处,但不一定不具有可比性 和研究价值,关键是要寻找到一个富有开拓性、 具有学术价值的切入点,即‚把问题提高到一 定 的范围内‛(卢康华、孙景尧,1984,《比较文学导 论》),建立一个‚可比场‛( 甘建民:《可比性
与可
比场》)。往往是看似不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寻
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令 人耳目一新。
例:
西方专为怀念亡妻的悼亡诗极少,弥尔顿 的悼念亡妻的诗是西方文学中少有的例外 。相 反,在中国这类诗歌却很多,从《诗经 • 邶风• 绿衣》和《唐风• 葛生》开始,历经汉魏六朝、 唐宋明清,一直绵延不绝,其中,潘岳的《悼亡 诗》、元稹《遣悲怀三首》、苏轼《江城子》等 等都是名篇。
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 1、同源性: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 过路线’而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 性关系。流传学的起点是明确的而渊源学的起点
是不明确的,这是二者的区别。
• 2、类同性:指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在 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技巧、形象、 主题等各方面的相似与契合之处。
例2

莫里哀《悭吝 人》:阿尔巴贡
吴敬梓 《儒林外史》: 严监生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克里斯蒂娜 · 罗赛蒂《回忆》: 望你记着我,在我离去之后—— 远远地离去,进入寂静之国; 那时你不能再把我的手紧握, 我也不能再犹豫着,欲去还留。 记着我,当你不能再无止无休 对我描绘我俩未来的生活。 只望你记着我,因为你也懂得: 那时已来不及商量或祈求。
我想我看见了刚辞世的妻 从墓穴回到我的身旁,犹如阿尔塞 斯蒂 被朱庇特伟大的儿子强硬地从死神 手中救出 尽管虚弱、苍白,但和圣女一样 我的妻,洗净了产床上的斑斑血渍 得以从古戒律的净身礼中获救。 我相信这样的她一定能够 让我在天国,再次无所阻碍的把她 的面容瞻睹
Mine as whom washed from spot of child-bed taint, Purification in the old Law did save, And such, as yet once more I trust to have Full sight of her in Heaven without restraint,
可比性问题
方平:《王熙凤和福斯塔夫——谈‚美‛的个性 和‚道德化的思考‛》 将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物相提并论,提出了对于 ‚美‛和‚善‛、艺术魅力和道德评价间的问题。 艺术的‚美‛并非必然依赖‚善‛而存在。 ‚爱而知其恶。‛
罗丹:‚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 成非 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 的。‛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苏轼(1037~1101)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出来。
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 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 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而综 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 交叉关系。 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与影响研究的可比性表现出迥然不同 的特征和内容。
• 3、异质性与互补性: 跨文化研究中对文化、文明的原生性 和独立性的重视,其目标是达到多元互补, 从浅层次的同异比较向深层次的文化探源 发展,为实现交互性和总体性奠定基础。
• 4、变异性 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译介学、形象学、 接受学、文学的他国化研究等。
1、同源性。
这是影响研究赖以存在的基础。
潘岳《悼亡诗》(南北朝)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睹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慙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可比性问题
《河、海、园——《红楼梦》、《莫比· 迪克》 和《哈克贝里· 芬》的比较研究》(周珏良,《文艺理
论研究》1983年第4期)
1、河、海、园是三部小说发展的空间,也是人 物性格形成发展的环境。 2、河、海、园是对外界相对封闭的世界,外在 世界侵入这个封闭的世界就会发生冲突,造 成戏剧性的场面。成为全书结构的枢纽。— —(潜藏的)共同的结构原则。
[1] 《金瓶梅》(万历年间传抄本—刊刻本)作者‚兰陵笑笑生‛,真实姓名待考,沈德符 《万历获野篇》“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作者‚候选人‛有王士祯、李贽、徐渭、 汤显祖、沈德符、袁宏道、李开先等三十多位。 [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年写成,1929年法文普及本出版。1960年被判无罪。
Came vested all in white, pure as her mind: Her face was vailed, yet to my fancied sight, Love, sweetness, goodness, in her person shined So clear, as in no face with more delight.
元稹(779-831年)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在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里,影响研究的对象是存在着
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文学,其理论支柱是媒介学、流
传学和渊源学。
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清理“影响”得以发生的“经
过路线”,寻找两种或多种文学间的同源性关系。
在线路的清理中,其源头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影
响研究的可比性就是同源性。
2、类同性
到美国学派时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
On His Deceased Wife 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Brought to me like Alcestis from the grave, Whom Joves great Son to her glad Husband gave, Rescued from death by force though pale and faint. 《悼亡妻》
她一身洁白地走来,洁白 得像她的思想 笼着面纱,但我却能依 稀看见 她周身闪现着的爱意、 温柔和善良 如此清晰,别的脸上再 也找寻不到这般畅朗 然而,啊!正当她走近 并要将我拥抱 我醒来,她消失了,白 昼带回了我的黑暗
But O as to embrace me she enclined I wak'd, she fled, and day brought back my night.
例3: 刘勰《文心雕龙》: 春天时“悦豫之情畅”, 夏天时“郁陶之心凝”, 秋天时“阴沉之志远”, 冬天时“矜肃之虑深”。

加拿大神话—原型论 创始人诺斯洛普· 弗莱: 以晨昏春秋四季变迁来作为人生文学的类比
3、异质性与互补性
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 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但“异质性”必须与“互补性”相联系起来,研究异 质性是为了达到互补性。
可比性问题
李贺与济慈/李贺与兰波的比较,如果是从以下方面 进行,则意义较大: 1.创作上:通感手法、想像瑰丽奇特 3.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创作手法(英年早逝,文学与 疾病) 4. 与本民族浪漫主义诗歌的承继关系 5. 对后代作家的影响(王蒙:古典诗歌与意识流)
关键是要找到了一个有学术价值的可比性基点。
可比性
可比性,即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合法性问 题,或研究文学关系的合法性前提,关系到 比较文学的价值所在和学科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