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程纲要修订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
程纲要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程纲要》
学校: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年级:五年级
姓名:五年级全体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
时间:2014年9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时数:37-42课时
授课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程目标:
1、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精心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3、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4、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并感悟我们祖国的广阔疆域和壮丽河山,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产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资料,不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6、乐于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形成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情感和态度,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程实施
(一)、解读文本。
一条主线: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过程。课标简单叙述——是儿童的社会生活。
点面结合:以社会生活领域为方面而设立的主体,一个个要素与儿童的交叉作用构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点“。按“面”选择学习的点,构成整个“内容标准”的框架。
结合交叉:大目标——课程除了“三维目标”综合,小目标——在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上则是将社会生活各要素综合.
(二)课前预习
以整体预习为辅,部分预习为主。整体预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所要学的单元主题内容在看图解读文字,图文结合中对主题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活动方法。
1、预习体验。
在预习中让学生把书本变成自己喜欢的画册,看一看感兴趣的,说一说知道的,做一做想做的,记一记操作的疑难,画一画自己想象的,想一想存在的空白(不理解的)。
2、倾听体验。
倾听是一种学习,它是一种学习别人体验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体验,是体验别人成功的经验,避免走上弯路。
3、做玩体验。(实践感悟)
品德与社会课堂让学生做玩融合体验,积淀习德的渠道很多,它可以来自课堂、家庭、社会,甚至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圈子;它可以是一个场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神情举止。
4、观图发现。
《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彩色的画面,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解读,走进意境,引起遐想,从而延伸。简单的文字介绍,帮助学习理解课程,达到教学目标。
5、假设游览。
每一次教学活动,只是单纯的在教师组织下依据教材死搬硬套地进行活动,或者只是用一种模式引导活动,学生肯定感到乏味。因此,教师依据目标,吃透教材,采用“游览”这种来自生活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倾听中观赏、在观赏中体验,学生肯定兴趣盎然。
6、合理整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跨学科的,教材则以综合学习主题单元的方式编写,一般按照“单元主题——课文主题——具体内容”的方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解读教材,以综合性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向有机整合主题内容及其相关教学内容,整体实现各领域的教育要求。
7、探究思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实践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束缚,多给学生留一份空间。
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评,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
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
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
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
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