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制度
1.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应进行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
3.当HIV初筛实验室检测出阳性标本后,应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报告,临床科室接报告后应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
4.各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配置合格的防护用品,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帽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7.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按“挤血一冲洗一消毒”的步骤进行。
8.局部处理后,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医院职业暴露报告卡》交感染管理科。
9.感染管理科根据暴露情况对暴露者进行评估,对其进行本底检测和交医院指定医生实施预防性用药。
10.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职业暴露人员提供随访和咨询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处置•职业暴露的防护•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培训与教育•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分类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化学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放射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从事放射诊疗等活动,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损害健康。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感染疾病中毒致癌心理影响02CATALOGUE职业暴露的处置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暴露的操作,并尽快离开污染区域。
清洗消毒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尽可能清洗掉污染物和动物血液、动物组织等。
再用碘酒棉球或碘伏棉球精细擦拭消毒。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填写记录表医务人员应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等。
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保存相关证据医务人员应妥善保存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证据,如污染的衣物、锐器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在医疗卫生
工作中,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及其他感染源后,可能造成自身感
染的卫生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职业性暴露感染(occupational exposure infection,OEI)。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仅危害职业者自
身健康,而且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疾病,从而构成公共卫生风险。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和其
他感染源。
其中,感染源包括但不限于:临床患者、病人家属、科研、实验室等项业务中的感染源等等。
三、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方法
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医务人员应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并掌握职业暴
露发生的原因、表现及防范措施,提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2、人员配备。
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分析,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
安排,鼓励对医疗安全有经验和充分培训的工作人员参与有关工作,以确保业务操作和安全愈加有序。
3、规范操作程序。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这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也影响到患者的安全。
因此,掌握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一、防护措施1.1 个人防护装备(PPE)首先,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基础。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确保穿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能有效阻挡病原体的传播。
例如,使用一次性手套能够防止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而口罩和护目镜则是保护呼吸道和眼睛不受飞沫传播的关键。
1.2 疫苗接种其次,疫苗接种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针对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肝炎和流感,医务人员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这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有效降低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接种后,定期复查和加强针也是必要的。
二、紧急处理流程2.1 暴露事件的应对如果发生职业暴露事件,第一步是立即评估暴露的程度。
比如,如果被针刺或划伤,需迅速清洗伤口,使用流水和肥皂彻底清洁。
这样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冷静至关重要,不必慌张。
2.2 报告和记录接下来,务必立即报告该事件,并做好记录。
无论是同事还是主管,都需要了解情况,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观察。
记录的详细程度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暴露的原因,进一步改进防护措施。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同事和患者的负责。
2.3 后续跟踪和检测最后,暴露后的跟踪和检测同样不可忽视。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检查,以确保没有感染。
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暴露事件可能带来情绪上的波动,适时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三、总结综上所述,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是每位医务人员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完善的防护装备、及时的疫苗接种以及科学的应急处理流程,医务人员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警惕,时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才能真正实现医务工作的价值。
最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才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首先,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职业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配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护,勤洗手,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对患者的分离隔离和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
另外,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确保自身的安全。
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包括洗净暴露部位、到医院就诊进行评估和处理,根据暴露情况及时接受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
总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职业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加强职业暴露风险的处理和预防,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日常的职业安全防护,还需要应对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突发传染病爆发、意外事故等,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对应的处理能力。
在遭遇突发传染病爆发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包括采取隔离措施、佩戴防护用具、进行病例诊断和报告等。
此外,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升识别传染病病例、处理疫情的能力。
对于突发意外事故的处理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
当发生事故时,医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治,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伤情评估和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医务人员也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遵循相应的救援程序,正确使用救援设备,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加强心理健康护理,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时,需要应对各种应激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还应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护能力。
例如,学习基础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提高自己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职业暴露处置指导
监督与考核
定期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考核 鼓励患者和社会监督,对违反防护指引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的落实情况与工作绩效、评优评先等挂钩,加强激励和约束
职业暴露处置指导的实施 与改进
章节副标题
围。
监督与检查:定 期对医务人员个 人防护指引的落 实情况进行监督 和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整改,并 追究相关责任人
的责任。
考核与评价:将 医务人员个人防 护指引的落实情 况纳入绩效考核 和评价范畴,激 励医务人员自觉 遵守相关规定, 提高防护意识和
执行力。
定期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对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指引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 和技能。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行日常监督和抽查。
清洁消毒的注意事项
洗手:每次接触患者后,必须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20秒。 防护服: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包括医用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清洁和消毒:对经常接触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如门把手、床头柜等。
避免交叉感染: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如需接触,应使用一次性手套。
防护用品的更换与废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类型:针刺伤、锐器伤、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正确使用防 护用品
加强个人防护意 识,定期接受培 训和考核
对医疗废物进行 分类、标识、处 理和转运,避免 交叉感染
建立完善的监测 和报告制度,及 时发现并处理职 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暴露,用肥皂水清洗暴露部位 报告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 接受医学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 记录暴露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护人员自我防范意识,维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及发生后能正确处理,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职业防护,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护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指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造成感染性伤害或传染病职业暴露。
二、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三、任何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刺伤、割伤、粘膜接触等)应迅速报告院感科,并填写表格。
送防治科备案,并进行后续检查与治疗。
四、估计发生职业暴露风险较大时,在诊治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
五、检验科发现HIV初筛阳性患者,应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和防治科,并与江北区疾控中心联系进行确诊检测,并负责及时得到确诊报告。
六、医护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二)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用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四)医护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者手消毒。
(五)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护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
(六)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1、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对所有客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客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1.4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针头针刺伤。
1.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利器盒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的针头裸露放置。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2、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2 如有伤中,应当在伤中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捏住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中的局部挤压。
2.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安尔碘进行消毒。
被暴露的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
2.4 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各分院护理主任负责填写锐器伤报告单,并上报护理部备案。
2.5 被HB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测,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2.6 被HIV阳性客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并于2h内前往卫生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和确定,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一、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二、处理流程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姓名:性别:年龄:科室:联系电话:职业:医生护士护理员保洁员检验人员其他人员其他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情况:疫苗注射是()否(),种类()暴露时间:年月日(时分——时分)暴露地点:治疗室病房其它()暴露方式: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玻璃其他暴露或刺伤具体部位:暴露源(病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门急诊病人暴露源(病人)疾病情况:无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不清楚暴露源: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经过:紧急处理情况:冲洗挤血局部消毒未处理暴露级别评定(只限HIV暴露):一级二级三级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职业暴露处理方法
▪ 穿隔离衣: ▪ (1)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
将衣领两端向外折齐,对齐肩缝,露出袖子内口。 ▪ (2)右手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
向上拉,使左手套入后露出。 ▪ (3)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举双手
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 ▪ (4)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沿向后
成旳传播。 ▪ 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 预防原则:原则预防+接触传播旳隔离与预防。 ▪ ▪ 患者旳隔离: ▪ 限制患者旳活动范围。 ▪ 应降低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
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旳污染。
▪ 医务人员旳防护:
▪ 接触隔离患者旳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 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 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 戴双层手套。
▪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旳操作 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隔离衣按要求 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 前,脱防护服并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2、空气传播旳隔离与预防
▪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旳微粒子(≤5μm) 经过空气流动造成旳疾病传播。
▪ 应严格空气消毒。
医务人员旳防护: ▪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旳区域,穿戴不
同旳防护用具,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 用后物品。
▪ 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 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旳诊疗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 手套。
▪ 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 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旳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 手套。
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刺、割皮肤
暴露量
量小
量大
暴露时间短 暴露时间长
不需特殊处理 低危 如:表皮 擦伤、针刺等
危险度 高危 如:伤口较深 仪器上可见血液等
1级暴露
2级暴露
2级暴露
20
3级暴露
(三)HIV职业暴露的评估
21
HIV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
22
23
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
24
暴露源的血清学检测
立即查看暴露源(患者)的经血传染性疾 病相关检验报告(3个月内结果有效)及 病史(包括特殊人群和危险行为等),如 有任何一种病原体活动性标志物阳性或有 相关感染病史,科室或部门应立即报告院 感管理科以接受相关的预防处理指导。
11
防护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飞沫隔离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接触隔离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耐 药、皮肤感染等
12
防护用具的使用
➢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
27
暴露源抗-HIV阳性的预防方案
❖ 通过PEP可以抑制病毒在最初感染的靶细胞或 淋巴结中的增生,从而阻止全身性感染的出 现。
❖ 基本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剂 ➢双汰芝(AZT齐多夫定/3TC拉米夫定) 300mg/次 2/日 28天 ➢强化用药: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联合制 剂 + 蛋白酶抑制剂;双汰芝 + 佳息患 (IDV印地那韦)800mg 3次/日 或 奈非 那韦(NFV)750mg, 3次/日 28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指南
效性和可行性。
反馈结果
02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医务人员和管理部门,为改进和完
善职业暴露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调整措施
03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职业暴露预防措施,提高
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总结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的重要性
保障医务人员健康
通过有效的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务人员在工 作过程中感染疾病的风险,从而保障其身体健康。
加强培训与提高意识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 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医务 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知和防
范意识。
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 处置技能,如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 急处理措施、报告流程等。
强化安全意识
医务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 守安全操作规程,将安全意识贯穿 于日常工作中。
监测健康状况变化
症状监测
密切关注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 员是否出现与暴露源相关的症状
,如发热、咳嗽、皮疹等。
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医务人员的生命体征, 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 等,以评估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
。
提供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指南
目录
CONTENTS
• 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 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 • 常见职业暴露风险及应对 • 职业暴露后的追踪与监测 • 总结与展望
01 职业暴露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职业暴露定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这个话题可大可小,但是对于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毕竟,我们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如果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障,那还怎么去救治别人呢?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职业暴露。
所谓职业暴露,就是指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病原体、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在给病人打针、抽血的时候,就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体液;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就有可能接触到细菌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自己受到伤害。
具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了:第一点,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
第二点,保持手部卫生。
在接触病人或者处理垃圾之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并且要注意洗手的时间和方法,要彻底洗净双手才行。
第三点,注意环境卫生。
我们所在的医院或者诊所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当然啦,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
如果遇到了更加严重的情况,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同事出现了异常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等等,一定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寻求帮助。
要进行隔离观察。
如果有人出现了疑似病症,一定要将其隔离观察。
这样可以避免病情扩散,保护其他人的安全。
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置。
如果有人出现了严重病症,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等,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紧急处置。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制度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预防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对于择期进行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检查、及其他侵入诊疗(包括胸穿、骨穿等)的病人,手术前要进行手术免疫全套(HIV抗体、HBsAg HCV 抗体、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麻醉科医师在术前查房时要检查患者是否检查手术免疫全套,如为HIV、HBV HCV或梅毒阳性患者要及时告之参与手术的医师和护士;对于急诊手术,主管医师要检测手术免疫全套(快速检验HIV、HBV、HCV、Trust)。
检验科对于要求快速检验手术免疫全套应在2 小时及2 天内主动向临床报告检验结果。
3、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疾病的风险暴露,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患时,应戴上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手术衣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2.洗手和消毒:医务人员需要经常洗手或使用酒精等消毒剂来保持手部清洁。
尤其是在接触病患前后、处理污物后或使用完个人防护装备后,都要及时洗手或消毒。
3.安全针具使用和处理: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医疗操作时,要正确使用和处理针具,避免针头刺伤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4.废物处理:医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将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尤其是对于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废物要严格管理,避免感染传播。
5.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接种疫苗:根据自身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应的预防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1.受伤处理:在处理针头刺伤等意外事件时,医务人员要迅速清洗伤口,并用肥皂水彻底冲洗,然后用消毒剂消毒,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受后续处理。
2.暴露后的健康监测:对于暴露事件,如被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或其他可能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监测,如血液检测、病原学检查等。
3.急救与治疗: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了其中一种疾病,应立即进行急救和治疗。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康复。
4.个人隔离和调休: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暂时停止相关工作,接受隔离和治疗,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同时,医疗机构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支持。
总之,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并掌握相应的紧急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 (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 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坚持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 止运送途中流失、泄露、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 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 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 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 烟、饮食”的标识。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 肢时有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
三、卫 生 手 消 毒
(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
(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 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 前后; 3、需要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 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时;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 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 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 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 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 围裙。
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卫生设施的要求
1、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 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回头开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器伤危害1
医务人员针刺误伤后感染HBV、HCV、HIV的几率 病原 HBV HCV HIV 感染几率 6.0—30.0 % 3.0—6.0 % 0—0.3 %
锐器伤危害2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有调查显示:锐器伤后有5.7%造成全身感染;46% 造成局部感染; 75%有心理负担 有报道:“今天中国10%的人都是乙型肝炎病毒携 带者,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
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防护用品1
个人防护用具:防护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 罩、手套、护目镜、鞋套 护面罩: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 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 ,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 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黏膜;提供有限的空气 预防能力。
防护用品2
3/4满,关闭开口,密闭运送。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深入垃圾 袋中向下挤压废物,以免被刺伤。
被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防渗透、双层袋包好,专人送焚毁
;被污染的衣物置于双“橘红色”污衣袋内,明显警示标识→ 洗衣房收回→浸泡消毒→单机清洗。 物表、地面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清洁→消毒→清洁处理
1 2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手卫生规范
环境卫生
3
4
正确处理利器
可重复使用设备的清洁、消毒、灭菌 防护用品:手套、面罩、护目镜 口罩、隔离衣、防护鞋
5
6
。
标准预防的概念
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 合,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 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 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
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
HBV :接触过急性或慢性 HBV 感染者血液和体液
的人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传播 HBV 。可
通过血清学检查 HbSAg ,证实是否感染了 HBV 。
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可预 防HBV感染,这已得到广泛认同。
HCV:一些病例报告证实,偶发的针剌或尖锐器 械割伤可导致HCV,通常是由HCV抗体阳性患者 传播至医务人员。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患者传播至医务 人员,可发生于皮肤接触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 后,少数也可经粘膜传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置与防护
淄矿中心医院院感科:张玫 2019.3
内容提要 2017年医院职业暴露现状 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风险与防护现状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处置应急预案
案例1
护士小李,26岁,2004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三甲医 院肿瘤病房工作。2009年8月初,在病房用真空采 血器为一位肝癌合并丙肝患者取血标本,取血后分 离针头与持针器时针头从安全盒反弹出来,扎伤了 她左手的中指,当时对伤口作了一般处理并向院感 科上报。第二天取血作了基线检查,HCV为阴性。9 月中她感到全身乏力,身体不适,以为是工作累的 ,后来胃又不适,检查后才几发现其转氨酶高,随 着即转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HCV阳性, 在发生针刺伤后的第8周确了这位年轻护士感染了丙 肝。
常规血液检测的窗口期
病毒 HIV HCV HBV 平均天数 45 66 56 范围(天) 30--90 38--94 24--128
二、医务人员职业风险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暴露原因 规范要求
(一)职业危害因素
1 2
3
•物理因素: 针刺伤 噪声 放射线
•化学因素: 消毒剂 麻醉废气 化疗药物
锐器伤原因
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工作中的不慎误伤 保护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非安全注射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使医务人员受到伤害的操作
重新处理针头或其它锐器
收集用后器具
试途将针帽重新盖上
触摸已使用的针尖或其它锐器
锐器伤预防1
标准预防 认定传染对象采取保护措施 操作前—减少频率 操作中—注意防护尽量采用保护装置 操作后—及时妥善处理,减少环节 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 不要重新盖帽、修整、或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 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次性外科口罩
N95口罩
护目镜、面罩
护目镜
面罩
安全注射
对接受注 射者无害
不使卫生保 健人员因接 触产生任何 危险
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 物、飞溅的水等污染时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 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 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诊疗、换药、护理、处理污物等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
锐器伤预防2
医疗废物的处理 减少对锐器的处理 在诊疗区放置锐器处理装置 不要携带暴露的锐器行走 不要人工分捡锐器 利器盒:防泄露、防刺破、密闭性好、单向 出口,有明显标识、一次性使用,容量适中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
程度取决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 者 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 期
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须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 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 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者,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要接触到锐器的过程 中,需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集中注意力,操作过程从容不 迫,旁人不得干扰,遇到患者抵抗不合作的(如昏迷、烦躁 、小儿等)务必请他人帮助,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
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 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双层手套 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戴口罩的程序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防护标识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还采用以下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空气隔离
飞沫隔离
黄色标识:如麻疹、肺结核等
粉色标识:如百日咳、白喉、 流感、流脑等
蓝色标识 :如肠道感染、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触隔离 药、皮肤感染等
如何应对医务人员面临的高风险? 必须树立和强化标准预防观念。
一、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灭菌法。清洁处理时须戴手套和围裙。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需回套针帽 ,必须单手回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 锐器。 正确使用利器盒:建立使用和更换利器盒的标准程序,用后 的锐器及时放入利器盒,手持利器盒时不得将手指伸入其内
,利器盒稳妥放置在安全的地方,装放量不得超过利器盒的
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防护用具的使用
一般诊疗活动,可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
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 隔离衣。 为经空气和飞沫传播患者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 时应穿防护服。 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 ,使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 部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 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 离措施。
二、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
脱手套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剂。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 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
•生物因素: SARA、乙肝 丙肝、艾滋 病毒、结核 杆菌
(二)职业暴露原因
针刺:(97%)注射、抽血、分离输液器 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刀片 缝合 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患者或其 他人员移动时
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感 染的几率很大。其中血源性病原体频发于医疗机 构,对医务人员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 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 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 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 器刺伤。
一、职业暴露定义相关知识
定义:
医务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临床医 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暴露于某种传染源。 包括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 肤、粘膜;污染了的针头、锐器刺破皮肤; 吸入感染性的气溶胶;直接接触传染性物 质。
暴露的常见病原体种类
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人 性病每年递增15% 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世界第二位)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我国人口的15%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 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